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安全保卫形势

国内安全保卫形势

国内安全学我国国内安全形势研究

班级:07侦查一班

姓名:李勇琳

学号:55

我国国内安全状况研究

李勇琳5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国内安全学也是如此,暂时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安全问题和过去有所不同,过去更多的是指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而今天則具有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军事安全问题,也包含了非传统的政治、经济、信息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所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安全形势要比过去复杂很多。

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安全力量基础薄弱。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安全的概念也超越单一的、

纯军事的内涵,综合安全观成为全球共识,不仅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与文化,还

包含资源、环境、信息等领域。其中,信息安全

和政治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力量的基础,

以军事、外交力量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力量仍然是

国家安全的主体。在着重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我

国的安全力量构成呈现出“基础势弱,主体失衡”

的特点。由于境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传统安全

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相互渗透致使政治安全面临一定的挑战。从我国周边的形势来看,虽然与周边邻国的关系都比较稳定友善,但是由于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内部出现的动荡局面,即使总的不会影响我国的双边关系,但是毕竟还是对我国的国内安全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此外,我国周边国家众多,情况千差万别,我国的民族、宗教人文环境极端复杂,由于这种地缘环境的极端复杂性给民族分裂分子有可乘之机。另外,7.5打砸抢烧事件就证明了我国的西部仍面临三股势力的威胁,东突问题仍延续,这些热点问题对我国的国内安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当然威胁和危害我国国内安全的最为严重的因素,是现存于国内社会的各种矛盾、对立、冲突和斗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局部问题开始向全局性问题转变,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治安事件屡见不鲜。但归根结底属于可以调节的内部问题。近来,“藏独”、“东突独”势力进一步隐形发展,战略对手肢解中国的意图阴魂不散。去年,西藏“3.14”少数人进行打、砸、抢、烧等破坏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这次破坏活动是境外达赖集团有组织、

有预谋、精心策划和指挥的,是分裂破坏活动。

今年,新疆“7.5”事件,是在境内外“三股势力”(“三股势力”是对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

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简称)的精心准备、策

划下,一系列有预谋、有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可以肯定,无论是西藏事件还是新疆事件都

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生活,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破坏了日益发展繁荣和各族群众安居乐

业的大好局面,是旨在破坏的暴力事件,事件中

大肆杀害无辜的残忍手段,已经带有一定的恐怖

主义色彩,威胁国内安全,必须加以制止。

如何处理好这种以内因为主的国内安全问题呢?当然还是从国内自身做起。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好民族宗教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政体改革,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政教沟通使得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次,要加快经济发展建设,这是处理人民内部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尽管少数民族地区也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是,比较之下,

则差距更大。而经济发展的落后,不仅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差距拉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关系。只有切实、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发展了,才能为解决好民族问题及民族宗教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是对付民族分离分子、分裂分子及国外敌对势力最有力的武器。最后,两起事件表明由于我国社会安全预警体系尚不够完善,使得情报研判与应急处置之间缺乏过渡,形成了立法和工作机制的空白地带。当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处置力量依据具体指令展开行动,通常缺乏充分准备和预防措施;社会公众作为潜在被袭击对象,更是缺乏足够的警惕和防范,进而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尽快加强社会安全预警立法,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尤其是恐怖袭击进行预警,不断提高预警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只有解决好国内政治安全问题,依法打击分裂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一个中国的主权完整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另外一个在我国安全领域尤为突出的是信息安全。因为锁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我国逐渐演变成为信息大国、网络大国,拥有世界第一的网民数量,但是互联

网的根并不在中国,中国的信息系统建设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关键芯片和核心软件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若一直由国外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不仅民族产业发展受阻,国家通信安全也将面临威胁。信息安全是逐渐演变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安全技术开发中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自主可控能力,这已成为多方共识。9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2009国家部委及各级政府、国有企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峰会”上,与会的150多名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政府官员以及金融、电信、经济管理等研究者,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共同的忧虑:目前我国金融、电力、能源、电信等重要行业和信息基础设施中采用的中高端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服务仍严重依赖国外,难以做到“自主”,这是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潜在的风险之一。其实,前一阶段国外炒作的IC卡安全问题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微软的“黑屏事件”,已敲响警钟了。目前信息安全产品的三个新问题较为普遍:贴牌生产过程中,其实只是将外来产品包装直接换掉和把软件界面汉化;“借用”别的产品的软件模块;只是将源代码改头换面,实际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这三个新问题会产生相应的信息安全漏洞。

漏洞是信息技术、产品、系统在设计、实现、配

置、运行等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产生的缺陷。据公安部网络安全专家提供的材料,近年来国内大量的网络泄密窃密案件及其他信息安全问题均与漏洞的存在相关。为有效防范“漏洞”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损害,11月3日我国信息安全“国家漏洞库”正式投入运行,并对外开展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服务。据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主任吴世忠介绍,“国家漏洞库”的建设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一项极为关键的基础性和长期性工作,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不分国界地收集漏洞数据和一些补丁措施等信息并及时发布,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并解决自己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漏洞库也可提供一些宏观态势的基础分析数据。

信息安全问题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推广凸显其重要地位。信息安全不仅给国家信息化进程带来现实的挑战,而且基于信息网络的渗透、攻防、电子战等概念,也影响到国防安全,给国家与国家之间带来新的竞争关系,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多位从事信息安全研究的专家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发挥主导和指导作用,形成政府多级联动机制,指导、监督、管理各级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营企业,避免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演

变为工程、项目等短期行为,推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由事件驱动向长效机制转变。

处理好经济和信息安全问题可以有效地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团结的局面可以得到持续。信息安全的建设可以防止不法之徒和境外恶势力的利用和趁虚而入。这与政治安全建设也是密切相关的,信息安全为政治安全提供了良好的壁垒与保障。因此两方面都不可大意懈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