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郑和远航课堂练习

11郑和远航课堂练习

11郑和远航课堂练习
11郑和远航课堂练习

郑和远航课堂练习

姓名得分

一、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遣()魁()夷()拳()

遗()魅()姨()券()

缰()俘()乘()撕()

疆()浮()乖()嘶()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加点字。

扶()携.()()()自若.

化()()夷.严()以待.

惊()不已.饱.()风霜

三、在课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1、。

2、。

四、妙句赏析,完成填空。

1、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从第句中可以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

本段中“化险为夷”指的是。

2、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句话是从、、这三方面写出郑和次远航的重大意义。反复读这句话,我被郑和的精神深深地感染。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练习

姓名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kùxíng chǐrǔtài shān hào jìn lìzì

( ) ( ) ( ) ( ) ( )

rùyùfēi lái hang hu?bēi fan jiāo jiā

( ) ( ) ( )

二、在括号里选择搭配准确的词下划“——”:

四处(游历游览)(研读阅读)历史文献

牢记(嘱咐嘱托)(充足充实)历史知识

三、填空:

1、他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这里的“游历”不能换

成“游览”,因为

2、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这里的“嘱托”不能换成“嘱咐”,因为

3、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她的头上。这里的“横祸”不能换成“灾祸”,因为

4、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这里的“残生”不能换成“一生”,因为

四、读读、想想、写写。

1.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有的。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2.就这样,司马迁写作,用了整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的心血,是他用写成的。读了这段话,我的感受是

五、阅读片断,完成练习: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h?ng hang)祸突然降临到他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辩论),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一生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zh?ng ch?ng)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词语。

2、“悲愤交加”意思是。从两个词语可以看出司马迁悲愤交加。

3、从本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以能够活下去,从逆境中走出来,是因为他知道: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从这句话的两个感叹号中,我读懂了。

5、在你的记忆中,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一)】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一起来认识明朝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他的名字叫——郑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它的名称叫——郑和远航。 二、感受人物形象(配乐) 1、今天,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郑和35岁时第一次远航时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郑和的神情。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呢? (学生畅谈) 出示:神采奕奕、胸有成竹、仪表堂堂、气宇不凡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真了不起,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有的词语你们已经说到了,有的还没有说,来,一起来看看吧! 这就是一位率领着一支庞大舰队的航海家,这就是那位信心满怀的航海家。(出示:第三小节)同学们,你能读出他的英雄气概吗?自己练一练 2、指名读 A、这么威风的郑和,谁来把它读出来。 B、郑和的身材真魁梧呀!谁能把郑和的号召传得更远一些吗?(这样的号召,我想不仅中国的人民能听到,连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听到。 C、同学们,如果能加上一些动作就更好了,大家一起来。 三、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书上有一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请看,(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A、顶峰是什么意思,那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达了当时航海事业的最高峰那是因为——引读。

2、质疑: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能称得上到达了“顶峰” 呢?(出示问题) 请大家独立阅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①学生读文②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A、时间之长 ① 指名交流(1405~1433 长达28年,七次,三十多个国家) 师:这么长时间的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出海七次, 一共到了三十多个国家。 郑和最后一次远航,已经60多岁了,鬓发全白了,就在这次归途中,郑和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是否和老师一样的心情,沉痛而又敬重,就让我们 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小节。(出示第六小节) B、范围之广: 郑和远航前后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30多个国家该是一个多大的范围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郑和从苏州刘家河出发,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往南到达爪哇、苏门答腊,再往西 到达古里,前3次到达古里就返回了。后四次则横渡印度洋,到达了阿拉伯及非洲东海岸 的木骨都束等国家。)(配乐解说) 郑和远航历经28年,率领舰队航行了10万多里。几乎跨越了半个地球。这些在当时 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比世界航海家哥伦布还早80多年。他开创了航海事业的先锋。此时此刻,我门不得不再次骄傲的说: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 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C、我们已经了解了郑和远航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那么它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请 同学们自读1~3小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船队的规模之大? 1、“.随行————27000多人。“ 老师告诉你们。我们国际部从小学到高中共计约( 2700人 )。27000多人就是它的 ( 10 )倍。 2、“每艘宝船————那么高“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郑和远航》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郑和远航》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zhěng qí qíng lǎng mǎ tóu pài qiǎn fān yì pèi bè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看kàn________兴xìng________中zhōng________

kān________xīng________zhòng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魁梧 指挥 告别 启航 规模 宏大 4.写出近义词。 乐意—________友好—________凶险—________ 呼啸—________袭击—________迅速—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乐意—________友好—________凶险—________ 顽强—________袭击—________迅速—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遣________魁________ 夷________拳________ 遗________魅________姨________券___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雄伟________________浩浩________________扶________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自若化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摸摸 8.词语搭配。 精神________A.招展 彩旗________B.顽强 身材________C.宏大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寿安里小学杨建华 教学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 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划清了文章的层次脉络,知道了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还知道了文章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主要分为: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2)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再次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了解这一伟大的壮举——郑和远航。(生齐读课题) 2、出示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3、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扬帆起航”(课件出示1—3节) 策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1—3节,划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批注,写写你的理由。 2、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并做好汇报准备。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①关于宝船的长度、高度、宽度等。(通过具体数字体现船大,用教 学楼进行对比。) ②“船上配备着航行罗盘……水船。”(装备精良、随行船只分工明确。) 是啊,船很大,装备精良,随行船队分工明确,规模很大,的确是

宝船! ③“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第一次出使西洋。”(看出送行人很 多,连皇帝都参与了,从“人山人海”看出。) ④“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从具体数字看出随行人很多。) 4、宝船如此壮观,那领导这支船队的郑和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呢? ①指名答:自信、矫健、勇敢、坚定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握拳、起航、健步、高举、大步等) ③指名读、齐读。 5、下面句子更精彩,出示“在人们的欢呼声……出发了。” ①指名读 ②从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船队呢?(气势宏伟的船 队,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比喻句和浩浩荡荡。) ③指名读——范读——齐读 任务二:学习“友好交往”(课件出示第四节) 过渡: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装备精良,随行人多,显示了明朝经济的强盛,而这次访问书上说是一次什么样的访问呢?(这是一次友好的交往。) 策略:默读课文,看看这节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次“友好访问”呢? 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 展示交流: 相机拓展: 1、想象一下,郑和来到这个国家,他面见国王,会说些什么呢? 2、看见这么宏伟的舰队,当地老百姓会怎么想呢? (相机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 总结: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却没有丝毫的炫耀、威胁,有的只有友好的情感,让我们齐读第四节。 任务二:学习“战胜凶险”(课件出示第5节) 过渡:任何成功之举的背后都藏有鲜为人知的曲折和艰辛,这次航行也不例外,大声地读读第五节,说说这次航行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指名答(风浪海盗) ②险恶的风浪 ★自己读读风浪这段话,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十分凶险?(脱缰的野马咆哮呼啸等)这是海浪的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11郑和远航

11、郑和远航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自主学习获取经验 请同学们借助教材完成学习单上学习内容。 1、读准词语。

瓷器险境沿途满载珊瑚威胁炫耀俘虏凶险撕裂鬓发率领浩浩荡荡规模宏大化险为夷严阵以待扶老携幼惊叹不已奔腾咆哮名扬海外镇定自若狂风呼啸波峰浪谷脱缰的野马 2、借助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双手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撕裂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 4、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经验 小组内交流,分享读书收获。 四、教师指导完善经验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3、梳理脉络。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

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简单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情况。 练读词语。(出示)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镇定自若、雄伟壮观、奔腾咆哮、波峰浪谷、码头、仪器、派遣、双手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扶老携幼”借助场景描绘。 “惊叹不已”迁移旧知识,练习说话。 “镇定自若”“雄伟壮观”观察插图理解。 3、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再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读出画面的气势。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11-郑和远航(教案)

11郑和远航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将段落分层次。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郑和的出身。 2.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及价值。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了解郑和的生平及其他航海家事迹。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揭题导入 2.检查自学效果。 3.理清课文条理。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个在南京生活,从南京出航,在南京任职,最终又在南京逝世的伟大历史人物。(板书:郑和) 2.谁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你所知道的郑和。(引导学生简介) 注意:介绍郑和时,复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3、4句即可,一定要说自己理解的资料,不能边看材料边说 (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他是太监:说明他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没有像一般的太监一样在宫廷内结党弄权,而是肩负民族大义,高扬和平风帆踏波远行,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有才有学,有勇有谋,官居四品。) 3.小结: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明朝的这位著名航海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28年里,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板书:远航) 4.思考:这篇课文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郑和远航的壮举,重点又介绍了哪次远航的经过呢? 二、初读课文 1.听课件范读课文,围绕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作简要交流。 过渡:看来,通过预习和初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老师来检查你们预习生词的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桅杆珊瑚 脱缰撕裂威胁身材瓷器赠送 (2)指导学习,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遣撕瓷 (3)小结:这一课这么难写的字同学们都能掌握得很好,看来你们很会学习,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派遣、仪器、撕裂”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郑和远洋”表演的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 2、小结: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也会发出同样的赞叹。 3、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4、师生交流郑和的生平: 郑和(1371—1433),中国明初航海家,回族,原姓马,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被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 5、引导学生结合文题进行质疑和交流,梳理质疑产生的问题: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默读全文,读准字音。 (1)出示“自学指导(一)”。 (2)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出示生词,指名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派遣码头仪器赠送撕裂范围抱拳瓷器炫耀化险为夷波峰浪谷扶老携幼镇定自若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瓷”“撕”是平舌音;“炫”“鬓”“遣”“拳”“范”是前鼻音;“赠”是后鼻音,也是平舌音。 (4)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针对学生不懂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重点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四个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 2、试读全文,读通语句。 (1)出示“自学指导(二)”。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三、合作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1、引言:“郑和航海”在世界航海史上是了不起的壮举,你愿意做一个义务宣讲员,把这一象征中华文明的历史故事复述出来,讲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为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而骄傲吗? 2、出示“复述指南”。

《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导读: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郑和下西洋教案

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侵占澳门等史实。 掌握明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郑和的远航盛况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岳飞与戚继光的比较 三、教学设计 提纲导学—自学阅读—对比归纳—讨论归纳 四、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今天老师首先准备了一幅图片和一段民谣让同学们欣赏:(师出示图片) 师:这幅图片是什么标志?民谣中的戚爷又是谁?同学们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就先来告诉你:这幅图片是中国航海节的标志,是为了纪念六百年前的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而设立的。民谣中的戚爷是指明朝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郑和和戚继光就是本节课的两大主人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郑和,走进戚继光,走进明朝那个交往与冲突并存的年代。 幻灯片显示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课前运用图片和民谣的形式导语,设计目的是:以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师: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老师将本课分为三个篇章:帆之荣;帆之危;帆之辱。接下来,首先请同学们大声郎读本课学习目标;;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直观的了解,便于下面的学习。 生:齐读。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大海上的风帆,共同走进本节课第一篇章,帆之荣——郑和下西洋。师板书:帆之荣—— 图片中的人物就是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哪位同学能大声朗读一下关于郑和的介绍?声情并茂,读得非常棒!下面,我们看一段郑和下西洋的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师板书:郑和下西洋(目的、时间、概况、意义)师:结合视频提供的信息和黑板上的板书,请同学们详细阅读课本95—97页了解郑和下西洋。 根据刚才的了解,你能填出下面的表格吗?(点击课件) 两分钟的时间巩固一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哪位同学能主动的演示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非常正确,你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接下来我们看两组对比。通过对比你能看出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郑和下西洋无论从时间、人数、规模、次数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 [教材简解]: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化险为夷)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 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着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简单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郑和远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教学难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录音机、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揭题导入 2、检查自学效果。 3、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 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派遣魁梧扶老携幼脱缰野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 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 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 生各抒己见。

郑和远航优秀教案设计

郑和远航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7 个生字,能结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并补充资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3、能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步骤,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4、在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远航这一历史事件写清楚的,初步感知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你们知道1492 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对,是哥伦布,而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书“郑和”。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 (设计意图:读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课题的意思进行了初步的解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2、检查生字词 在刚才的朗读中,这些词语跳入了我们的眼帘,谁能来读好它? 出示:

?(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和气势来。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惊涛骇浪、波涛滚滚、汹涌澎湃、风高浪急)?(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友好亲切、镇定自若、鬓发全白)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写谁的? ?码头、派遣、仪器、撕裂 3、理清课文条理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哪几小节写的? (3)默读课文一到五小节,给郑和第一次远航加上三个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4)课文1 到 5 小节重点描写了郑和远航的经过,那么剩下的两小节又写了什么呢?(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二课时 激情导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跨越了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我们了解了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 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文中有一段话给了郑和远航高度的评价。谁能快速找出来? 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 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1)大家知道“顶峰”是什么意思?(山的最高点) (2)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的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板书: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 2、听读范文 3、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强调个别字写法读法) 4、指导理解词语: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郑和远航,如万里无云,镇定自若等,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 5、请同学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标记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反馈 1、了解学生初读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指导分段 (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指导分层)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回到600年前,跟随郑和的船队一起去经历一次远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详略精当的写法 3、通过课文,感受郑和等人的不畏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派遣、仪器、撕裂”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郑和远洋”表演的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 2、小结: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也会发出同样的赞叹。 3、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4、师生交流郑和的生平: 郑和(1371—1433),中国明初航海家,回族,原姓马,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被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 5、引导学生结合文题进行质疑和交流,梳理质疑产生的问题: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默读全文,读准字音。 (1)出示“自学指导(一)”。 (2)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出示生词,指名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派遣码头仪器赠送撕裂范围抱拳瓷器炫耀化险为夷 波峰浪谷扶老携幼镇定自若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瓷”“撕”是平舌音;“炫”“鬓”“遣”“拳”“范”是前鼻音;“赠”是后鼻音,也是平舌音。 (4)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针对学生不懂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重点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四个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 2、试读全文,读通语句。 (1)出示“自学指导(二)”。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三、合作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1、引言:“郑和航海”在世界航海史上是了不起的壮举,你愿意做一个义务宣讲员,把这一象征中华文明的历史故事复述出来,讲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为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而骄傲吗? 2、出示“复述指南”。

11郑和远航

课题11郑和远航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 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朗读资料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 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10.郑和远航 第三单元 预习提示: 默读课文;试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郑和远航有什么重大意义并能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着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第二课时 海南昌茂花园学校小学部卢力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 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2、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让 我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发生在600多年前,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来,一起读! (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 “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 (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2、学习规模大 (1)自由地读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指说)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师红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 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 两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校一千多名师生 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雄伟壮观由此可见一斑!” (3)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 指名读(规模之大,仪器之先进,真不愧是宝船呀!) (如果你能把这些数字读好,宝船的气势肯定会更雄伟!) (4)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郑和远航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郑和远航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 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 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 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 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 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 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 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 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 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 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 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 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 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 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