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0615=辽东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钱学森著作系年_=宋振东

20120615=辽东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钱学森著作系年_=宋振东

20120615=辽东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钱学森著作系年_=宋振东
20120615=辽东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钱学森著作系年_=宋振东

【钱学森与科技哲学研究】

钱学森著作系年(Ⅱ)

宋振东,董贵成①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摘要:钱学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战略家、科学家、思想家、系统工程师。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实践中,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都作出了不朽的功勋。钱学森著作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对钱学森的著作进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研究钱学森战略思想前提和基础,是非常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关键词:钱学森;著作系年;科学技术史;战略思想

中图分类号:G254.9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72(2012)03-0001-10

凡例:

第一,著作系年的编年原则上是按照发表的时间来排列,在没有明确地发表时间时,按照写作的时间、报告的时间或者是交流的时间为准。本著作系年的发表时间参照“中国知网”的时间。

第二,凡是涉及传主的文章,在正文中不出现传主的姓名。在几个人合写的论文中,将其他作者的名字一同列出。

第三,在没有明确的日期的著作,列出月份;没有明确地月份,就排列在本年的最后。

第四,对有些著作有多家期刊予以发表,有明确的出版日期,则分别列出;没有明确地出版日期,一般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统一列出。

第五,由于本系年是著作系年,所以以著作的写作和发表为线索,对于传主的其他事迹基本上没有体现,那是《钱学森年谱》的工作,特此说明。

1980年69岁

1月20日,《谈园林艺术》一文发表。

1月31日,《情报资料、图书、文献和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及其影响》一文发表于《档案工作简报》1980年第1期第18—27页。后改名为《浙江档案》。

《论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与科研系统工程》一文发表于《系统工程与科学管理》1980年第1期。后收入《论系统工程》一书1980年版第99—120页。

3月1日,《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学的问题———为〈科研管理〉创刊而作》一文发表于《科研管理》1980年第1期第1—6页。此文曾载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科研管理》内部试刊第三、四期合刊,此次发表,作者又有增补。

3月15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要带动文学艺术现代化》的发言。该文发表于《科学文艺》1980年第2期第3—7页。

《把科普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来抓》一文发表于《科普创作》1980年第3期。

4月1日,《〈宇航学报〉发刊祝词》发表于《宇航学报》1980年第1期。

4月1日,《钱学森同志给空气动力学研究会的贺信》发表于《空气动力学学报》1980年第1期第Ⅱ—Ⅲ页。该信系钱学森1980年6月7日写给空气动力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的同志们的信。

4月2日,《在关于国民经济现代化标志的座谈会上发言》一文发表于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1

第14卷第3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4No.3 2012年6月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Jun.2012①收稿日期:2012-02-21

作者简介:宋振东(1975—),男,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钱学森战略思想。

《计划经济研究》1980年第5期第11—23页。

4月8日,《你为什么目的而学习》一文发表于《湖南日报》1981年4月8日第一版。本文系1981年4月1日,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同志接见了《湖南日报》记者,并同他们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

4月30日,《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发表于《哲学研究》1980年第4期第7—13,31页。

6月初,在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和国防工办组织的报告会上作了题为《用科学方法绘制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蓝图》的报告。

6月17日,《用科学方法绘制国名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一文发表于《计划经济研究》1980年6月第11期第1—11页。

6月23日,《钱学森同志谈出版工作》一文发表于《中国出版》1980年第10期第1—5页。该文系钱学森应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邀请,在首都剧场给出版工作者所做的报告。

《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

7月19日,《钱学森同志谈出版工作》一文发表于《出版工作》1980年第10期。

9月29日,《从社会科学到社会技术》一文发表于《文汇报》1980年9月29日。后收入《论系统工程》一书1980年版第158—172页。

10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系统工程电视讲座,钱学森作了题为《系统思想和系统工程》的第一讲。讲稿是由钱学森和他的秘书王寿云合写的。

10月5日,经钱学森推荐,张沁文在中央电视台播讲了那篇钱学森和张沁文合作的《农业系统工程》的讲稿。

10月,钱学森、宋健合著的《工程控制论》(修订版)一书上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上册65.4万字。在钱学森指导下,宋健和于景元等专家学者经过十几年艰苦的工作,书稿由原来的30余万字增加到近130万字,并保留了原书基本内容。新增部分反映了原书出版后20多年来工程控制论这门学科在各方面的主要进展。它使我国在工程控制论研究领域保持了国际领先地位。《工程控制论》(修订版)获得1982年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国家图书奖”,199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著作类)”二等奖。

10月,《现代化、技术革命与控制论》一文作为序言发表于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工程控制论》(修订版)。本文写于1978年12月24日,修改于1979年11月29日。

11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成立大会上作了题为《再论系统科学体系》的学术报告。

是年,钱学森、王寿云的《系统思想和系统工程》一文发表于中国科协普及部《系统工程普及讲座汇编》(上),该文系1980年中央电视台系统工程讲座第一讲的讲稿。

是年,张沁文、钱学森的《农业系统工程》发表于中国科协普及部《系统工程普及讲座汇编》(上),该文系张沁文在1980年中央电视台系统工程讲座的讲稿。

1981年70岁

1月13日,《钱学森同志给本刊编辑部的信》题发表于《哲学研究》1981年第3期第15页。后收入钱学森等人著《论人体科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5—33页。《福建体育科技》1996年第15卷第3期第57—63页转载。

1月31日,《希望》一文发表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1年第1期第7页。

1月31日,《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一文发表于《自然杂志》1981年第4卷第1期第3-9页。

3月2日,《再谈系统科学的体系》一文发表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1年第1期第2-4页。

4月1日,《钱学森同志给本刊编辑部的信》发表于《哲学研究》1981年第3期。

4月1日,以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身份接见了《湖南日报》记者,并同他们举行了近两个小时的座谈,在座谈会上发表了《你为什么目的而学习》的讲话,该讲话发表于《湖南日报》1981年4月8日第1版。

4月24日,在“决策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用科学方法绘制国民经济现代化蓝图》的报告。

5月1日,《钱学森同志对复杂系统可靠性分

2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

析的两点意见》一文发表于《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第1—2页。该文系钱学森1981年4月25日致马华孝同志的信。

5月11日至20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上作了题为《做好管理科学研究》的发言。

6月17日,《重视科学文化,发展第四产业》一文发表于《人民日报》1981年6月17日第3版。

6月30日,《用科学方法绘制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一文发表于《未来与发展》1981年第3期第5—7,20页,该文系钱学森在全国决策的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上的书面发言。

7月30日,《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一文发表于《自然杂志》1981年第4卷第7期第483—488页。

8月29日,《钱学森同志论法治系统工程与方法》一文发表于《科技管理研究》1981年第4期第35页,该文系钱学森1981年8月21日致吴世宦的信。

10月,钱学森、宋健合著《工程控制论》(修订版)一书下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下册64.4万字。《工程控制论》(修订版)1995年获“国家图书奖”;199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著作类)”二等奖。

11月2日,在北师大附中80周年校庆大会上作了讲话。

《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文化学》一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第89—96页。

12月29日,《关于搞好我国学位制的建议》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1981年12月29日第二版。该文系1981年12月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就怎样搞好我国的学位制的问题,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提出的建议。

是年,《什么叫系统工程》一文发表于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年版《科学家谈系统工程》一书。

是年,《略谈系统科学》一文发表于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百科年鉴》。

1982年71岁

1月31日,《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文化学(摘录)》一文发表于《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学通讯)1983年第1期第11—15页。

《社会主义的人才系统工程》一文发表于《红旗》1982年第2期。

3月2日,《关于思维科学研究问题的通信》一文发表于《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第1—2页,该文系钱学森于1981年4月22日和1981年11月23日致杨春鼎的两封信。

4月1日,《现代科学的结构———再谈科学技术体系学》一文发表于《哲学研究》1982年第3期第19—22页。

5月9日至13日,在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大会开幕式上作了《力学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及今后的任务》的讲话。

5月18日,钱学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军事科学学术报告会上作了题为《关于运用现代科学的新发展,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专题报告。

5月18日,《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社会进步》一文发表于《世界经济调研》1982年5月18日(总第246期)第1—11页。

《我看文艺学》一文发表于《艺术世界》1982年第5期第2页。

5月,在中共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研究班作了题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的报告。

《现代科学技术的六大部门》一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

6月30日,卢嘉锡、谢希德、钱学森、方毅、汪道涵、陈伟达、周惠、戴松恩、房维中、刘冰、苏步青、茅以升等《百花吐艳春光好———著名人士谈十二大战斗任务》一文发表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2年第6期。

6月,《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造事业的学问———文化学》一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

7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的科学方法与哲学问题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作了《系统思想、系统科学和系统论》的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报告人删补并加注释后发表于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系统理论中的科学方法与哲学问题》一书。

《我国的国家功能结构体系———再谈社会工程》一文发表于《红旗杂志内部文稿》1982年第14期(总第92期)第1—17页。

3

第3期宋振东,董贵成:钱学森著作系年(Ⅱ)

9月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小组讨论会上作了题为《我国科技事业必将迅速发展》的发言。

《研究文艺活动的学问———文艺学》一文后收入钱学森著《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11月2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做了关于《研究和创立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讲话,有印本。

11月23日,在“关肇直同志纪念会”上的发言,发表于《关肇直同志纪念会专辑》(中国科学院出版);又发表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6年第2期,题目为《钱学森同志在关肇直同志纪念会上的讲话》。

11月,钱学森与他人合著的《论系统工程》一书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收入钱学森论文13篇,他和他的合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6篇,还有运筹学专家徐国志和顾基发同志合写的论文1篇。其中3篇系第一次公开发表。20篇论文形成了一个有机结构。

12月7日,在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分组会上,就知识分子问题作了《要关心中年知识分子的身体问题》的发言。

是年,《社会主义的人才系统工程》一文收入《论系统工程》一书1982年版第285—295页。

1983年72岁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一文发表于《人才》1983年第1期。

1月23日,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迎春座谈会上作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中医理论》的讲话。

1月31日,《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文化学(摘录)》一文发表于《图书馆学通讯》1983年第1期。

《钱学森同志给编辑部的信》一文发表于《未来与发展》1983年第2期第2页,该文系钱学森1983年1月5日致《未来与发展》编辑部的信。

3月2日,《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一文发表于《科学·经济·生活》1983年第1期第62—63页。

3月8日,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新春学术座谈会上作了《对当前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工作的两点建议》的发言,发表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3年第3期。

3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中医理论的现代阐述》一文发表于《大自然探索》1983年第3期第1—6,186页。

3月14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关于科学道德》的长篇报告。

3月21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构》(Ⅰ)的报告。

3月28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构》(Ⅱ)的报告。

4月4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人体科学》的长篇报告。

《我看文艺学》一文发表于《艺术世界》1983年第5期。

5月1日,《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一文发表于《图书馆学通讯》1983年第4期。

5月1日,钱学森、邹俊伟、王建平《关于讨论中医现代化的三封信》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4期第41—42页。

5月1日,《钱学森同志给编辑部的信》发表于《未来与发展》1983年第2期。

5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自然杂志》创刊5周年科学报告会上作了题为《关于思维科学》的书面发言,该论文后在《自然杂志》1983年第3期发表。

5月16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对“功能态”问题的认识》的发言。

5月23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人体功能态不同于人体功能状态》的发言。

5月30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的发言。

6月6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关于系统科学的认识》的发言。

6月12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现代科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发言。

6月27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从实践中吸收营养,发展人体科学》的发言。

6月30日,《保护环境的工程技术———环境系统工程》一文发表于《环境保护》1983年第6期第2—4页。《新华文摘》1983年第7期第214—215页转载。

6月30日,《对当前学会工作的两点建议》一文发表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3年第3期第1—3页。该文系钱学森1983年3月8日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召开的新春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6月,《再谈园林学》一文发表于《园林与花

4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

卉》1983年第1期。

7月2日,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开幕式上作了《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的长篇讲话,后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1983年“特刊号”和第5期两次发表;又发表于《技术与市场》1983年第4期第4—13页,有删节;又由《中国图书馆学报》1983年第4期第44—51页经节录转载;又发表于《情报杂志》1983年第4期第5—15页;又发表于《北京情报学会通讯》1983年第4期第1—10页;又发表于《情报理论与实践》1983年第6期第3—10页;又发表于《医学信息学杂志》1984年第2期第1—9页。

《谈系统工程与经济管理技术体制问题》一文发表于《计划体制改革问题简报》1983年第7期。

8月29日,《关于思维科学》一文发表于《自然杂志》1983年第6卷第8期第563—567,572,640页。此文后编入钱学森主编的《关于思维科学》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出版。

8月29日,《不能好心办错事》一文发表于《陕西情报工作》(情报杂志)1983年第4期。

8月29日,《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一文发表于《陕西情报工作》1983年第4期。

8月29日,《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一文发表于《情报学刊》1983年第4期。

8月29日,《钱学森同志谈“公元2000年的中国”的研究》一文发表于《未来与发展》1983年第4期第3—5页。

9月5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对统计物理学发展中的几点看法》的发言。

9月19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中医理论要现代化》的发言。

10月10日,《所谓“第四次产业革命”告诉我们什么呢?》(有说《评“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一文发表于《世界经济导报》1983年10月10日第156期第二版。以《评“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为题发表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年第5期第8—9页。《上海会计》1984年第4期第46—4页予以转载。

10月17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对外国科学家的意见要有分析》的发言。

10月21日至26日,在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召开的经济、社会、科技总体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作了《要加强“大战略”的研究》的发言,发表于《世界科学》1984年第1期第53页。

10月24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关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言。

10月29日,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建设部联合举办第一期“全国市长研究班”的开班式上作了《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的报告。后经原合肥市副市长、园林专家吴翼从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发表于《城市规划》1984年第1期。

10月31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我们要宣传系统科学的学术观点》的发言。

11月7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脑功能的研究非常重要》的发言。

11月16日,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的邀请作《关于系统工程与经济管理体制》的报告。报告的摘要发表于《计划体制改革问题简报》1983年第7期。后收入钱学森等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论系统工程(增订本)》一书。

11月21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发展电磁生物学》的发言。

11月25日,《系统工程与经济管理体制问题》一文发表于《计划体制改革问题简报》1983年11月25日第7期第二版。

11月28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研究人体科学要有哲学的指导》的发言。

11月,《人天观、人体科学与人体学》一文发表于《大自然探索》1983年第4期第15—22页。

12月5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用广义信息研究人体》的发言。

12月7日,《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一文发表于《城市规划》1984年第1期第23—25页。该文系钱学森1983年10月29日在第一期市长研究班上讲课的一部分,经合肥市副市长、园林专家吴翼同志从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广东园林》1984年第1期第48—50页予以转载,《中国园林》2010年第2期第11—12页予以转载。

12月27日,《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一文发表于《兵工情报工作》1983年第6期。

1984年73岁

1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领条座谈会上作《关于军事科学的结构问题———在领条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讲话,后发表于《军事通讯》1984年第27期。

1月15日,在五〇七研究所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上作了题为《要建立人体科学》的讲话。

5

第3期宋振东,董贵成:钱学森著作系年(Ⅱ)

1月31日,《要加强“大战略”的研究》一文发表于《世界科学》1984年第1期。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学怎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文发表于《马列主义教学研究》1984年创刊号第1—3页。

《对技术美学和美学的一点认识》一文发表于《技术美学丛刊》1984年第1卷第5—9页。又刊载于《江苏美学通讯》1984年第1期1—4页。

2月12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从脑科学研究到思维科学》的发言。

2月14日,在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生态经济学必须关心长远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永续》的讲话。

3月1日,《写在〈郭永怀论文集〉的后面》一文发表于《中国科技史料》1984年第5卷第1期第63—64页。该文文末注释写作日期1980年1月16日。后收入《郭永怀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

3月1日,《生态经济学必须关心长远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永续》一文发表于《新疆农业科技》1984年第2期第42,18页。该文系钱学森1984年2月14日在全国生态经济科学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摘要。

3月1日,《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一文发表于《城市规划》1984年第1期。该文系1983年10月29日在第一期市长研究班上讲课的一部分,经合肥市副市长、园林专家吴翼同志从录音整理成文字稿。

3月1日,《关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释文》一文发表于《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第1—7页。该文系1982年3月16日,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委大百科全书编辑工作会议上,就《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释文应当如何撰写的问题所作的发言。

3月3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工业革命的挑战和我们的对策》的长篇报告。

3月10日,在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六个部门联合举办的“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开学典礼上作了题为《关于新技术革命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的长篇报告。

3月19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协同起来进行人体科学研究》的讲话。

3月26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我们要的是东方和西方科学思想的结合》的发言。

3月,钱学森、吴世宦合著的《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与现代科学技术》一文发表于《法制建设》1984年第3期。

4月9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中国传统医学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发言。

4月23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思想解放,突破科学前沿》的发言。

4月29日,《关于新技术革命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一文发表于《世界经济导报》1984年4月29日。《宏观经济研究》1984年第24期第2—12页转载,文前加了编者按:这是钱学森同志在国家计委《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原题为《系统工程在计划工作中的应用》。此文后收入《迎接新的技术革命》(上册)一书第1—26页,1984年9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4月30日,《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一文发表于《医学情报工作》1984年第2期。

4月30日,《评“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一文发表于《上海会计》1984年第4期。

钱学森、吴世宦《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与现代科学技术》一文发表于《法制建设》1984年第3期第6—13页。

《关于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一文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4年第4期。《中国高等教育》1985年第1期第24—26页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4年第4期付印前校样摘登。

5月7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科学研究要由浅入深》的发言。

5月14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科学总是要不断发展》的发言。

5月21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科学研究要关注科技发展动向》的发言。

5月24日,《关于新技术革命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一文发表于《计划经济研究》1984年第24期。

5月30日,《评“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一文发表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年第5期第8—9页。

6月4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用现代科学语言写人体学、写中医学》的发言。

6月12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我对祖国医学的认识过程》的发言。

6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

6月15日,钱学森、步茗《评“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一文发表于《减速顶与调速技术》1984年第00期。

6月18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怎样认识中医现代化》的讲话。

6月25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人体科学研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发言。

6月28日,《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一文发表于《内蒙古日报》1984年6月28日第三版。

6月29日,《关于新技术革命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一文发表于《编辑之友》(摘录)1984年第3期第20—32页。

7月1日,《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一文发表于《广东园林》1984年第2期。

7月2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人体科学研究的几个侧面》的发言。

7月30日,《孙冶方给钱学森的一封信》和钱学森写的《重读孙冶方的来信》一文同时发表于《人民日报》1984年7月30日。

8月3日,在“国防科工委第五代计算机专家讨论会”作了《关于“第五代计算机”的问题》的发言。后发表于《自然杂志》1985年第8卷第1期第3—9页。

8月7日至11日,在全国第一届思维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作了题为《关于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的长篇报告。

8月15日至20日,在《潜科学》杂志社、山西省思维科学研究会、山西省晋光人才开发公司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联合在太原举办的“全国思维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作了题为《社会思维学及其研究》的讲话。

9月1日,钱学森、周培源、钱令希、郑哲敏、何广乾、陈宗基等《论工程力学》一文发表于《工程力学》1984年第1卷第1期第3—6页。

9月3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多做实验,少谈理论》的发言。

9月18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注重人体内组织结构的研究》的发言。

9月,钱学森、马洪、宋健等20位专家、学者主讲的“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的讲稿汇编成《迎接新的技术革命》一书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出版,印行142万套,反应热烈,成为1984年十大畅销书之一。

9月,在庆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普节目开办35周年茶话会上作了题为《对科普的一些看法》的讲话,后发表于《现代化》1984年第10期。

10月22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正确认识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工程技术的关系》的发言。

10月27日,《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一文发表于《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年第5期第1—6期;《调研信息》(内蒙古党委政策研究室主办)1984年第24期;山西省农业区划办公室《农村发展探索》1984年第6期(总第24期)。

10月29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从宇观到渺观》的发言。

11月5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物含妙理总堪寻———对科学要深研》的发言。

11月19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对生命信息的认识》的发言。

11月21日,完成《为了2000年,我想到的两件事———致〈新建筑〉编辑部的信》。

11月26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物理生物学”新释》的讲话。

12月5日,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作闭幕词。后以《钱学森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闭幕词》为题发表于《管理现代化》1985年第1期第5—7页。

12月10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人体巨系统与中医学研究》的发言。

12月17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生物控制论》的发言。

12月24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对血液流变学的认识》的讲话。

12月30日,在国防科工委情报研究所学习辅导报告会上作了题为《信息情报是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核心》的发言。

12月,应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邀请,在农科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上作了《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的学术报告。后在一些农业刊物上发表。

是年,《聂荣臻同志开创了中国大规模科学技术研制工作的现代化组织管理》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论文集《聂荣臻同志和科技工作》第130—137页。

7

第3期宋振东,董贵成:钱学森著作系年(Ⅱ)

1985年74岁

1月11日,《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1985年1月11日第二版。

1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我国第一次国防经济学讨论会上作了《我国国防经济学所面临的任务》的专题报告。原载《国防经济学论文集》,由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3月出版。

1月28日,在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举办的“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讲习班”上作了题为《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从系统科学看我国今后60年的社会革命》的讲座,后发表于《世界经济》1985年第4期。

1月31日,《关于“第五代计算机”的问题》一文发表于《自然杂志》1985年第8卷第1期第3—9页。该文系1984年8月3日在“国防科工委第五代计算机专家讨论会”上的发言。

1月31日,《第六次产业革命和农业科学技术》一文发表于《科技进步与对策》1985年第1期第4—8页。该文系系钱学森198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上所作的报告。又见于《农业技术经济》1985年第5期第1—7页及《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3期。

1月31日,《关于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一文发表于《高教战线》1985年第1期。

《钱学森同志与本刊编辑部座谈科学、思维与文艺问题》一文发表于《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第4—8页。

《倡导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薛暮桥和钱学森的对话》一文发表于《瞭望》周刊1985年第2期。该文由克秾整理。

《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一文发表于《大自然探索》(季刊)1985年第4卷第2期第31—52页。该文系钱学森在北京全国思维科学讨论会上的发言。

3月2日,《钱学森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闭幕词》一文发表于《管理现代化》1985年第1期第5—7页。该文系钱学森同志1984年12月5日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闭幕词。

3月4日,作了《作战模拟是一门重要科学技术》的讲话,4月30日修改定稿。收入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编写的《作战模拟的研究与应用》。

3月8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松果体、沙蟹等功能探讨》的发言。

3月20日,在总参谋部举办的领导科学研究班第一课讲了《关于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3月20日,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关于国际贸易系统工程学讨论会上作了《把系统工程运用到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报告,该文发表于对外经济贸易部政策研究室《对外经贸研究》1985年3月20日第10期第2—7页。此文后收入钱学森等著《论系统工程(增订本)》一书,1988年10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3月25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流变学”与系统观》的发言。

3月,《第六次产业革命和农业科学技术》一文发表于《科技进步与对策》1985年第3期。

3月,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举办的国际贸易系统工程学术讨论会作了题为《把系统工程运用到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讲话。

4月1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大脑与心理学研究》的讲话。

4月2日,《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一文发表于《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85年第1期第1—7页。

4月2日,《为了2000年,我想到的两件事》一文发表于《新建筑》1985年第1期第3—4页。该文系1984年11月21日致《新建筑》编辑部的一封信。

4月2日,《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研究的六封信》一文发表于《枣庄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第1—4页。该文系钱学森1982年3月10日、1982年5月31日、1983年5月23日、1983年5月24日、1983年6月18日、1983年5月17日致杨春鼎同志的六封信。

4月2日,钱学森致熊映梧同志的信以《钱学森谈生产力经济学》为题发表于《生产力研究》1987年第1期第6页。

《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从系统科学看我国建国60年的社会革命》一文发表于《世界经济》1985年第4期第1—9页。

4月15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

8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

了《经络是一个功能系统》的发言。

4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作了《交叉科学:理论和研究的展望》的发言。

4月26日在全国首次法治系统科学讨论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现代科学技术与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专题报告。后发表于《政法论坛》1985年第3期第1—6页。后收入1986年6月群众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论法制系统工程》一书和1987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制系统科学研究———全国首次法制系统科学讨论会文选》。

4月29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营养学与人体巨系统》的讲话。

5月1日,《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从系统科学看今后60年的社会革命》一文发表于《世界经济》1985年第4期第1—9页。该文系1985年1月28日在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举办的“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讲习班”的讲稿,2月24日定稿。

5月13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立足本行、放眼未来》的发言。

5月17日,《交叉科学:理论和研究的展望》一文发表于1985年5月17日《光明日报》。

5月26日,钱学森在“全国第五代计算机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作了关于《我国智能机的发展战略问题》的讲话。

5月27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谈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发言。

5月31日,《第六次产业革命和农业科学技术》一文发表于《农业技术经济》1985年第5期第1—7页。

《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一文发表于《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年第5期第1—6页。本文系钱学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上所作的报告。(注释:此文系作者为《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创刊号而作,因该刊出版推迟,转投《农业现代化研究》。)后刊载于《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85年第1期第1—7页。又刊载于《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3期。后以《马克思主义自然力农业学———论人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基本法则总序》刊载于《当代生态农业》2009年Z2期第12—14页。文后注曰:该总序是荐引1985年第1期《农村工作通讯》,直接转载于《当代生态农业》创刊号1992年第1、2期,即《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5月,钱学森和王志清合著的《科学的人道主义》一文发表于《求是》1985年第5期。

6月15日,《产业革命和中国面临的产业革命》一文发表于《农村金融研究》1985年第9期第43—44页。

6月17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当代科学前沿———人体科学》的讲话。

6月24日,《中国的草业产业》一文系1985年6月24日中国草原学会、中国经济学术团体联合会在民族宫共同召开的“建立中国草业”研讨会上的报告。后收入“中国草业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

6月30日,《现代科学技术与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一文发表于《政法论坛》1985年第3期。该文系1985年4月26日在全国首次法制系统科学讨论会上的讲话。

6月30日,《交叉科学:理论和研究的展望》一文发表于《机械工程》1985年第3期第46页。

7月1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人体科学研究的系统观》的讲话。

7月,由钱学森、吴世宦、张仲绛等著的《论法制系统工程》一书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谈统计工作》一文发表于《统计》1985年第7期第1—2页。

8月20日,在北京钢铁学院首届“系统科学与优化技术”学术讨论会上作了题为《大系统理论要创新》的发言。

8月29日,《关于长远规划编制方法和方法理论的几个问题》一文发表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5年第8期第16—18,25页。文末注释时间为1985年3月21日。

8月29日,《谈行为科学的体系》一文发表于《哲学研究》1985年第8期第11—15页。

8月29日,《关于建立城市学的设想》一文发表于《城市规划》1985年第4期第26—28页。

8月,钱学森等著《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一书由军事译文出版社出版,全书29万字。它是在1985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为总参领导和机关直属

9

第3期宋振东,董贵成:钱学森著作系年(Ⅱ)

部队、军事院校、科研单位师以上的领导干部举办的领导科学研究班担任主讲的13位专家学者的讲稿的基础上,整理编辑而成的。

9月28日,《创立知识密集型草业产业》一文发表于《中国民族》1985年第9期第27页。

10月1日,《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一文发表于《中国环境报》1985年10月1日第三版。

10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体科学筹委会全体会议上作了《人体科学研究大有前途》的讲话。

10月14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语言、思维与人体科学研究》的发言。

10月18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系统科学与其他科学相结合》的讲话。

10月21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人脑研究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讲话。

10月28日,钱学森,王志清《科学的人道主义》一文发表于《求是学刊》1985年第5期第1—4页。

11月1日,钱学森在中央党校讲话的部分内容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领导决策的科学化》为题发表于《理论月刊》1986年第1期第16—22页。

11月4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我们的科研事业要与世界同步》的讲话。

11月11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系统观———科学研究最佳指导思想》的讲话。

11月18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系统科学与唯象中医学》的讲话。

11月25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实践、唯象中医学到现代科学》的发言。

12月25日,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12月31日,《用系统科学来促进法学研究现代化》一文发表于《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

12月,钱学森等著、彭放编的国内第一本研究灵感思维的论著《灵感之谜》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12月,钱学森主编、吴义生副主编《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我国科技政策讲座》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1985年12月出版。

12月,《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战略,创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一文发表于钱学森主编、吴义生副主编的中共中央党校附设函授学院1985年12月出版的教材《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我国科技政策讲座》一书。

12月,《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体系结构》一文发表于钱学森主编、吴义生副主编的中共中央党校附设函授学院1985年12月出版的教材《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我国科技政策讲座》一书。

12月,《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体系》一文发表于钱学森主编、吴义生副主编的中共中央党校附设函授学院1985年12月出版的教材《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我国科技政策讲座》一书。

(责任编辑:鞠衍清)

Annalistic Investigation into Qian Xuesen’s Works(Part Two)

SONG Zhen-dong,DONG Gui-cheng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llege,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China)Abstract:Qian Xuesen(1911-2009)is a renowned strategist,scientist,thinker and system engineer in contemporary China.He made groundbreaking and indelible contribution in domains of applied mechanics,jet pro-pulsion and space technology,engineering cybernetics,physical mechanics,systems engineering,systems science,thought science and human science and so on.Besides,in developing the A-bomb,H-bomb and artificial satel-lite of China and using modern science technology system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he al-so made immortal deeds.Qian Xuesen’s work is richly colorful,involving widespread domains with long-range sight and profound thought.To reorganize Qian Xuesen’s works is basic for further study of his strategic concept.Key words:Qian Xuesen;writing time of works;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trategical thought

0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

关于钱学森说的名言警句名句大全

关于钱学森说的名言警句名句大全 1、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2、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3、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4、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5、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6、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7、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8、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9、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10、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11、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2、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而且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13、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14、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 15、我个人仅仅是苍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16、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17、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18、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9、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20、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21、“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 22、“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23、“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24、“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25、“我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_中学生《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_中学生《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情绪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1 今天,我看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讲述了呼兰河的样子。 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作家萧红写出了自己的童年。 书中有一处,我很难忘。是他们迷信七月十五日是鬼节,那天出生的男女被认为是鬼托生后的人。说明了他们的市井气。虽然,他们也知道是没有鬼的,可他们还是迷信。萧红细心的记下了这一切。 哪里的生活充满了迷信,什么海龙王之类的他们都觉得有这种存在。那里的人是那个年代最平凡的人,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了鸡皮蒜毛的小事斤斤计较。刻画出了一个灰暗的世界。没有家喻户晓的大人物,没有伟大的抗日英雄,没有优美的故事,却把小城镇里的死气沉沉写了出来。

这本书写出了当时那里的愚昧、落后、迷信等等。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2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以自传体小说为题,曲折的回忆起在呼兰河城和祖父的点点滴滴,思念和祖父在后花园里,一起种黄瓜、倭瓜、玫瑰等等。这本书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祖父在拔杂草,小萧红就摘了一些玫瑰花戴在祖父的草帽上,祖父还说今年雨水多,玫瑰花十里飘香。等到祖父发现的时候大家已经笑得前仰后舍,一个个都长着大嘴巴,哈哈大笑。 这本书展现了当时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荼毒了的人们的灵魂作了深刻的提示。作者在字里行间控诉了传统封建礼教给人们带来的迫害,并深感劳动人民深入骨髓之中的麻木、愚昧与落后。 小团圆媳妇的遭遇使我心有不服,好好地一个姑娘被老胡家给活活折磨死了,当众脱掉衣服,抬入滚烫的热水中,人们用手按住她的头,用热水往头上浇,这样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最后小团圆媳妇被折磨的生病,最终因病而死了。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多么

以人为本与逻辑思维素质培养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

第36卷 第6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1月Vol.36 No.6 J ournal of Southw es 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v.,2010 [逻辑 语言与认知] 主持人: 何向东 主持人语:王春丽、何向东的 !以人为本?与逻辑思维素质培养#一文,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出思考认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思维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这是因为,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创新,离不开逻辑思维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而良好的逻辑思维素质是一个人把握知识、从事科研和评价自身境遇的基本要求之一。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思维能力的提高与科学的发 展、社会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演绎。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改善国人思维素质,特别是逻辑思维素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应当高度重视思维素质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唯有抓住这个根本,素质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论文对如何充分重视逻辑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同时指出,各门课程的教学都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渗透逻辑训练。 干咏昕的 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打造批判性思维课程#一文,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在西方的发展和核心内容,论述了将其引入中国大学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文章指出,既然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对于缺少批判性思维传统,缺失创新性的中国大学教育来说,引入批判性思维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论文着 重阐释了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批判性思维应该教学生如何想得全、想得细、想得对、想得深。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启发思维的途径是无限的。作者倡导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打造批判性思维课程,以达到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并使用批判性思维核心价值和方法的教学目的。 !以人为本?与逻辑思维素质培养 ???!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 王春丽,何向东 (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重庆市400715) 摘 要: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创新,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促进科 学的进步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思维能力的提高与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演绎。在目前的形势下,一定要重视逻辑教学,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逻辑思维;思维习惯;逻辑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9841(2010)06 0046 05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升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 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可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温家宝总理的记忆中,这句话钱老已经讲 了五六遍。据说,温总理2006年拿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6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得到的回答有: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起来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 46 *收稿日期:2010 09 21 作者简介:王春丽(1982 ),女,河南周口人,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哲学逻辑和逻辑 哲学。 通讯作者:何向东,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关钱学森的励志名言

有关钱学森的励志名言 导读:本文有关钱学森的励志名言,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2、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3、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4、我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 5、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6、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7、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8、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9、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0、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1、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荣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给别人。

12、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13、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14、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15、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16、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17、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的奖赏。 18、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19、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20、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党,是国家! 21、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 22、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23、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300字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300字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便沉醉在这本书中了,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夹杂着悲凉。这里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洁癖的祖母,更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 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童真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童年在作者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可在我们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每当我一拿起《呼兰河传》,就再也放不下了。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融入呼兰河的世界。

书中讲了我从小出生在呼兰河。因为父母和祖母对我的十分冷淡,所以我从小就喜欢跟祖父在一起,直至祖父去世。 当我读到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不由得使我想起我的童年的魂牵梦绕,在童年美好的记忆中还包含着几丝对祖父的去世的伤心,还有一些牵挂。 当我读到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任旧在人间被吹打着。我十分同情他们,那时候科技不好,取暖工具没有。有很多人冻死在路边。而我们的衣服多得一个衣柜都装不下了,还要每个季节都买好几套新衣服。 一个名符其实的淘气包萧红的童年,都记在了这本《呼兰河传》里了,它带给我们她美好的童年记忆。年仅33岁。萧红的一生实在是不幸,最美好的也就是童年了。小的时候的她总是让人有操不完的心,在童年生长的地方最痛爱她的只有她的祖父,她整天跟祖父在园子里奔跑、种地、搞恶作剧、来消磨时间。我读了这本书后,怀念起了自己的童年,现在学习越来越不容易,我逝去的童年也逐渐随时间忘却。没有时间再留念。而这本是却奇迹般的让我想起了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摘要】 教育是钱学森最后的心结。 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晚年不止一次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起他的忧虑——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2009年8月6日,与温总理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他依然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言之谆谆,意之殷殷。 “当你走近病榻上的钱学森,你能感受到的是:他虽垂垂老矣,却思维敏捷;他学识渊博,又历尽沧桑;他言简意赅,一张口就讲出人生大道理,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和世界大事,却又超凡脱俗,从不谈生活琐事。他想的都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钱学森的秘书、学术助手涂元季曾这样写道。 钱先生平和安详地离去了,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但人们更愿意把老人关于教育的话看成他的遗愿,并称之为“钱学森之问”。 “在世纪之交以来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时,人们更加深切体会到钱老之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位专家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纷纷出台,中学推荐、学生自荐纷纷进入人们视野,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也已启动…… 《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引起人们的深思。有认识、有行动,还有人们内心深深的期待——希望中国有更多的钱学森式的人才出现。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教育改革意见领袖精英培养 正文: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

呼兰河传读后感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一) 呼兰河,多美的名字!却是一个“人吃人”的小城。 整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围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城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琐碎、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黑暗”、“冷漠”,除了这些词,我再也不知该用哪些词来形容了,在那座城,可怕的不是鬼怪,不是战争,而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那群人。 而《呼兰河传》中最值得啧啧称赞的是那洗炼精简、毫无刻意雕饰痕迹的语言。这或许也是我喜欢读现代中国文学的原因吧。这段时期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毫不晦涩,特别是能融入一些俗语和口语,让人觉得亲切、真实而熟悉,自然也增加了语言的临摹功能,将人物、事件、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 小说在结构上也是别出心裁的,其安排脱掉了小说创作的俗套子,采取了由面到点的结构形式。作者先从整体上把握呼兰河小城,以及小城里的人和事,使读者对于背景有一

个直观明朗的感觉,然后再将笔触集中到一些典型人物的身上以及在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这样的艺术手法会渐渐地将读者带入小城中,去看、去想、去悟…… 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二)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天,萧红和他的祖父来到田野里。祖父给田地锄草,萧红看到很多玫瑰花,就去摘了一些玫瑰花。一边给爷爷的帽子上插花,一边笑。祖父闻到了玫瑰花的香味说道:“我家的玫瑰花真香,哪怕十里路都闻得到。”听到爷爷如此夸张的说自家的玫瑰花,萧红情不自禁的开怀大笑。 从这段故事里,我可以体会到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另外也让我感受到她是那么的天真可爱。但是我又为萧红的英年早逝而惋惜,像她这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作家若还在人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多的优秀作品。 萧红的童年生活也让我忆起了我的美好童年生活。记得10岁时,我和姐姐在一片雪白的草地上打雪仗。当时我们打得不分胜负,两人脸上都洋溢出灿烂而快乐的笑容。虽然过去了好久,每当回忆起,我的心田间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

论‘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

论‘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 教育转型不仅依靠社会性人才的推动,而且依赖于创新思维所引发的教育契机。民族前途是现有一切物质因子及精神因子的助力推动。民族振兴走强国之路须凭借驱动教育转型的内在引擎。无疑,创新便是内在引擎它能够助力推动民族前途与国家振兴。创新是人类创造自我的行为表现、是行为学意义上的巨大进步,对社会本身的发现与创造构成新的社会关系,是人类对所处的生态学意义上的自然物质世界以及对所处的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类关系本身所做出的发现与思考。它颠覆传统思维定式,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永远走在世界历史的最前沿。 标签:创新教育,教育转型 1、引言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4]。 创新思维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是肯定自我的表现,是人格意义上的精神掘起,它的掘起如同罗马帝国的建立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地位一样影响巨大而深远。这种思维是精神上的超我。尼采《超人哲学》中曾说:不做没有个性、没有创见、没有出息的庸人,而要张扬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意志,去开发创新人生,享受努力奋斗的成就,即便是失败,只要永远在奋斗,也是最有价值的自我实现[2]。 “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与之一脉相亲的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为什么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信息技术革命都在西方国家而不在中国”。发人深省的疑问与困惑既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对中国科技与前途的关注,也体现了中国科技发展与文化发展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固守传统,固化思维,缺乏批判精神,缺乏创新精神,没有一个中国人发起一个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一样的精神革命,对中国人的思维来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 2、中国教育缺乏创新思维的原因有哪些 2.1 封建社会步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为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封建时期进入时间过早并且过早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但是与中央集权制度相对应的经济基础还远远落后于封建统治,这就严重阻碍了中国两千年的发展。从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至清王朝结束所谓“中国封建社会”比西欧封建社会延续时间都要长一倍以上,中国封建社会必定会对中国发展造成影响。

电影钱学森经典台词

电影钱学森经典台词 电影钱学森经典台词 1、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2、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 3、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4、“Knowledge was boundless”(学无止境)。 5、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Marx主义哲学。 6、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

截? 7、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8、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9、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10、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11、事情不容易,请不要性急,还要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 12、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13、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14、“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15、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16、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

17、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18、你们是否富日子过惯了?动不动就开口建实验装置!望深思之!我们国家还很穷嘛。 19、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20、人是要首先认识客观世界才能改造世界,而认识客观世界是知识,经济是改造客观世界。 21、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22、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23、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24、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呼兰河传读后感(共9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共9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共9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阅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就被这本书的魅力吸引。 《呼兰河传》这本书出自于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之手。萧红,现代女作家。因为她的作品具有独特艺术魅力,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以抒情的笔调、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直率朴拙的情趣共同构成了令人痴迷的“萧红体”。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分成八章,作者一步步的介绍那个叫做“呼兰河”的小城,从呼兰河城的十字街一直介绍到呼兰河城的一个人物——冯歪嘴子。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这一章,小说中的第一个人物正式出场了,就是“我”的祖父。本章主要讲了“我”的祖父和“我”在一起的快乐、温馨、美好的时光。 我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魅力,诉说不完的美丽,回味不尽的艺术气息,忘不了的故事情节……这本书用它的朴素清丽、真挚感人打动了我那幼小的心灵。这本书犹如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为我打开了这个智慧的天地。 《呼兰河传》,一本让人读了回味无穷的书;《呼兰河传》,一本让人忘不了的书;《呼兰河传》,一本“可遇不可求”的绝世好书! 早听妈妈说过,读完《呼兰河传》就像看了一部悲剧结尾的电视剧一样让人难以释怀,总想找人说说,总想找人分担分担。 暑假来临之际,我就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本书。文章一开始就写“严冬封锁了大地”,在这样的季节里,地皮冻裂了,人手冻裂了,就连小狗也

冻得整夜整夜地叫,最直接的景物描写,一下就带我走进了寒冷的呼兰河小城,在这个小城里生活着一群平凡而又无知的人,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他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一年四季他们老老实实地接受苦难加注在身上的考验,风霜雨地,受的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尽管每个人的人生都在禁受着一年四季的考验,但至少也该有奋斗和抗争吧,又怎么可能逆来顺受呢?可见呼兰河小城它就是一座没有思想和精神的死城,即使天上的太阳有时显得特别大,那也是没有温暖的。 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依然是祖父和祖父的园子,祖父就像那仅剩的一缕阳光,温暖着作者幼小的心灵,在这个园子里,作者就像那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成长;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世界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世界,而是宽广的;在这个园子里作者的笑声不知有多大,自己都会感到震耳了。在这里,“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童年永远是最纯真,最美好的岁月,即便是作者后来有悲凉凄苦的人生,但这些美好的回忆依然温暖着她,支撑着她。 小说最让我心情低沉的是小团圆媳妇之死,作者虽没有具体写她挨打的过程,可是那“不分昼夜,一直哭很久……”可见她禁受了怎样的摧残和毒打。到后来不哭了,愚昧而又迷信的婆家人左次右番地请胡仙,跳大神,闹神闹鬼,周围的人也说长道短,说死说活的,只到把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整死。小说中另一个让我佩服的人物就是冯歪嘴子,他是个敢于追求又敢于抗争的勇敢者,当不幸降临,他失去了最爱的妻子还要抚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左邻右舍都说他这回可非完不可时,他却照常地活在世

钱学森之问的感想

“钱学森之问”的感想 本次培训不少的专家学者提及“钱学森之问”,在世纪之交,钱老提出:“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十几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处于引用之中,解决的路在何方,作为一线的高中教师,越觉得茫然。近几年,社会道德的沦丧,不要说杰出人才就是合格的人的培养也存在了问题….. “幸福的教育在哪里”的心得 7月20日下午黄家骅老师讲授了《幸福的教育在哪里》:幸福是一种需求的满足,但欲望必须真实而适当;幸福是一种比较优势,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仅是一种选择,而且是一种均衡的收益;幸福是一种复合的考量,也是瞬间的感觉。幸福的教育让师生互爱、家校互敬、校园和谐。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论文写作与规范》的心得 论文写作一直是本人教研能力的薄弱环节,黄老师从论文的选题、范式、教育科研准备和后期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精心的指导。行动研究问题课题化,问题就是课题,教学就是研究,教师就是专家,效果就是成果,论文的形成就是平时素材的积累;我缺乏的就是积累,有想法没有及时记下,要写的时候一片空白无从下笔。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课堂教学有效性离不开简约化教学 一节课45分钟,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简约化处理。在备课中采用以舍求得的策略,以课标为中心辐射,确定核心、次第展开,化繁为简。高中学生所学科目多,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堂充分发挥课堂的效率,让学生有课堂的自主性,改变学习的方式。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心态决定状态 教师被美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现在教师的工作状态是累繁忙,教师以什么样的状态面对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心态决定工作的状态,教师要学会要处理好事情,先管理好自己的心情;能宽容别人的不足,也能欣赏别人的优势;能自己从内打破,让自己获得重生。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 / 1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下面是小搜集整理的几篇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第一篇:《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想出去走走,多些感受阳光、芳草、感受那些单纯而温暖的笑脸。萧红——这个内心敏感丰富外表刚强的女子,在写完《呼兰河传》后心中的炉火逐渐无望的熄灭了。 但丁说:“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我体会着萧红心中那个叫“呼兰河传”的悲哀:冰冷深入骨髓,笼罩着作家的后半生,然后她滑入黑暗、无边无际。 萧红是以对家乡小镇的体验进入写作,这种写作与童年深刻独特的记忆有关。萧红有着真切的乡村体验,作品中充满原始的气息,这种原始的血气构成另外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美。

她的文字是生命的体验,在作品中渗透的是粗糙的生命体验,充满苦难,她的文字很少文学的修辞、粉饰。这种作品风格在五四以来表现启蒙、小资的作品中找不到。 第二篇:《呼兰河传》读后感 读完小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是“我”?是“祖父”?还是根本就没有主人公呢?或许这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主人公或许就是这座“人吃人”的小城——呼兰河,当然也可以是小城里这些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麻木不仁的居民。 真的不重要,因为,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揭示的是“吃人”社会中人们的愚昧,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祖父的怀念,我们感受到了…… 萧红的一生是短暂的,她只活到了三十一岁,在战乱中的香港带着病痛和惊恐辞别了人世,呼兰河带给萧红的,或许正是一个真正作家——萧红要告诉我们的吧。一座本应该是美丽的小城,却到处弥漫着冷漠与孤独的味道。而我们,最终还是要走出那片黑色的世界,去寻找、去体悟、去珍惜自己身边这份难得的和谐与安宁! 第三篇:《呼兰河传》读后感

浅谈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 何谓杰出人才?应该是指世界级的、在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应该是能和“三钱”相提并论的人才。三钱则是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老对此问题的回答 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办学模式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来?上个世纪30年代钱老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关注钱学森之问 真正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源于2009年11月11日的一封公开信。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

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发出公开信的11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几天前,我们满怀悲痛送别了钱学森老人。作为一代科学大师,钱老对国家民族、对科学研究、对青年人才、对科学道德的挚爱,感动了全民族。他的崇高人格和科学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后人前行的路。连日来,人们在缅怀和追思中,不时会被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所震撼——‘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 在当时,我们的学校,缺乏培养杰出人才的机制。当然如果再追问下去,直白一点说,就是我们的学校不像学校,更像衙门。不仅没有杰出人才,而且离“杰出”两个字渐行渐远。 现在,虽然较当时情况比较好,但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钱学森之问仍然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 钱学森之问提出的背景 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而这个问题极大的反映了中国的教育问题。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难以突

钱学森的名言警句17例

钱学森的名言警句17例 1.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2.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 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3.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4.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5.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6.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7.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 8.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9.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10.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1.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12.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13.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14.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15.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 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6.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17.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十二生肖龙年运程

属龙的人今年是宜静不宜动,以不变应万变,低调做事,认真做人,闲事莫理。事业工作上犯小人的现象严重,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身,正不怕影子斜。今年不适宜外出求财,财运上得财辛苦,注意理财和守财,不宜投资偏财行业和项目。感情上,今年是顺中有逆,吵闹磕碰时有发生,家和万事兴,以忍为先。 属蛇的人在事业上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多抓住时机,辛勤付出总会有所回报。有过路财神的现象,虽有收益,但往往是左进右出弄到最后积余无多。情感今年爱情运上会变得对自己有利,多主动热情出击,容易得到良好的回应,情缘出现的机会也多,切莫因无信心而错失交臂。多注意休息,心情愉悦则远离病痛。 属马的人在今年机会得到的会比较往年多,事业或工作上的进展会比较顺利,有机会出现新的方向或渠道,此年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利于多主动开拓事业。财物运势不错,利于多元化的拓展,只是今年尤需注意要见好就收,以免因贪心而失利。情感运会变得比较旺,与异性间的互动会变得顺利,也容易得到异性的好感。 属羊的人今年事业上多求稳为好,想要开拓新事业或者跳槽的人,尤需要做好应变措施,给自己留些退路或者其他选择为好。财务运势平淡,求财路上以求稳为主,投资理财类事需多谨慎。情感运上需要多加小心,多注意与异性间的沟通,凡事多做两手准备,多用耐心与恒心去打动对方。 属猴的人工作运总体发展乐观,不过需要多注意人和问题,多尽力争取到他人的支持。还有今年需要学会如何守财,否则有财来财往之象,此年财运上利于多开拓进展,广结财源,勿以小财而不为。今年情感上相处之中易有不和现象,多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更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健康运势平平,还需要多注意生活节奏。 属鸡的人工作运比较佳,易得到贵人的扶持,事业上多利于拓展,利于开拓或寻求新的机会与方向。钱财运的走势良好,有利于财务上的拓展,投资理财只要放范好风险就会有所回报。情感运比较旺,流年得太岁相合,今年的人际缘比较强,易得到别人的欢迎与支持。健康运良好,多注意节制就可,凡事多适可而止。 属狗的人工作上要多有耐心,易出现挑战与考验,事业上有犯小人之象,如遇到阻力或磨擦,切勿意气用事,多用心冷静应对。财务运势起伏之象,看起来机会颇多,实则却是面临考验,投资理财方面需要多加谨慎。情感运势需要多小心维系,流年冲太岁,爱情运势多不易稳定,今年凡事尽力就可,不可以强求。 属猪的人工作运势比较强,利于事业上的拓展与进取,可以多照计划行事,今年事业上易有贵人相助,只是最好是按部就班。今年财运上的进展不错,多利于正财上的拓展,努力付出就易有回报。情感运势比较顺利,与异性间的互动沟通相对良好,今年爱情运势颇佳,利于情感上的交流,异性缘也比较强。 属鼠的人工作上容易遇到阻力,与同事或者合作伙伴间易有不同意见,不易得到其它人的支持,凡事都需要自己多努力。钱财上需要多注意开缘节流,虽有进益之喜,涉及到投资理财上的事情都谨慎为好。情感运势一般,虽然异性间的联络可能会变得多一些,但实际上却不容易走近彼此的心里,人际运上需要多加努力。

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

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 《呼兰河传》以萧红的故乡生活为原型。结构不同于一般小说,各章故事相对独立,没有主角人物,也没有故事主轴。下面为大家搜索了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呼兰河传》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可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达到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写,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和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早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干活,还是会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到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教诲”。《呼兰河传》里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一丝幽默和顽皮。 《呼兰河传》还是一部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萧红为人们毫不知晓的故乡作传,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传,这体现了萧红独特

的写作视角。《呼兰河传》用孩童讲述的方式,看似松散跳跃,但并没有脱离整体的结构。也正是因为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说显得纯净朴素。萧红用她动人的笔调,描述着她童年的趣事。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 篇二:《呼兰河传》读后感 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知道了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下了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热闹的一个小村庄,叙述地写出了她的家和那美丽而沉寂的大公园。祖父,二伯……在萧红的笔下让我知道了那个小村庄的民俗风情和那些小团圆媳妇被婆 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萧红告诉大家,她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在萧红家的大花园里,她的快乐童年回忆全部都装在这个大花园里了。她和祖父一起在这个大花园里笑声总是在荡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铲地,但萧红不会,拿不动那锄头杆,于是祖父便把锄头杆拔下来,让萧红单拿个“头”来铲。因为不知那个是苗那个是草,所以用锄头乱勾一阵,把菲菜当野草割掉了。还有萧红看见祖父在浇菜,萧红抢过来浇,但她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浇,还说:“下雨咯!!”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有趣和令人发笑的故事。特别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如果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摘要】“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不仅是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的疑问,也与一百年前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暗合。“钱学森之问”为“李约瑟难题”注入了新时期的特色,也使其更加具体化,这两者之内都蕴含着科学界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深深忧思。无论是国外的专家还是国内的学者,都试图通过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的思考、分析、研究以寻找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与规律,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前沿的行列。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科技发展 科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各国也将培养科技人才作为强国的根本。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中遇到的瓶颈。“钱学森之问”既是“李约瑟难题”的继续,也是对“李约瑟难题”的某种解答。二者既有精神本质上的一致性,也呈现出具体的差异性。 一.“李约瑟难题”的内涵和外延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提出,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由于难题本身多样化的形式,从而使得难题自身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外扩而带来了大量的争议和怀疑。但也正是通过不断的讨论和反复的分辨,使得“李约瑟难题”成为了富有生机、不断发展的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散发出不同的气息,表现出不同的气质。 1.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表达方式 “李约瑟难题”在国内通常被表述成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或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产生?”这实际上只是问题的简化形式。而李约瑟本人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著作之中对这一问题也有不同的描述。虽然形式不同,但基本含义并没有实质的区别。以下是三种比较典型的表述方式: 第一种表述出现在1938年左右,后来李约瑟回忆说:“我们在略微熟悉了以下情况之后,心中又产生了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我想,如果情况真是这样的话,那又怎么可能在十五世纪以前的中国一直比欧洲先进,对自然界的知识比欧洲人多,能够更有效地把这些知识应用于造福人类呢?”1 第二种表述出现在1954年,随着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的出版而出现的。该书第二章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系列惊人的科学创始精神........那

马克思经典语录,名人名言

马克思经典语录,名人名言 马克思经典语录,名人名言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资本论》 【2】:没有义务的地方,就没有权利 --马克思 【3】: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马克思 【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5】: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马克思 【6】: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7】: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马克思

【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 【9】: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豪不畏惧。 --马克思 【10】: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马克思 【11】: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马克思 【12】: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13】: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薛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 --马克思 【14】:我是个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我都觉得亲切 --马克思 【15】: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马克思 【16】: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17】: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钱学森之问之我见

钱学森之问之我见 年级:2011级专业:法学姓名:赵晓云学号S0*******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8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4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钱老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2009年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驾鹤西去,我们在怀念这样一位大师的同时,他那一句振聋发聩的质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 谈到钱学森之问,不得不谈的另一个同样声名大噪的问题——李约瑟谜题。李约瑟作为一名英国近代的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发问:“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再回顾钱学森之问,我们会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约瑟谜题看似是对中国科技的思考,钱学森之问看似是反思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但二者的实质上都是对中国缘何没有科技创新型人才的质疑 很多人在对钱学森之问进行分析探讨的过程中都进行了一定的总结,但遗憾的是,大家都普遍将目标聚焦在高等教育上,将钱学森之问替换成了“为什么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但是在我看来,我国杰出人才缺乏的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教育阶段,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整个的社会环境都应对我国杰出人才的缺乏承担责任。在我看来,钱学森之问的答案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国的传统文化。 我国儒家传统文化是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官文化”,自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变一直延续为之后历朝历代所采纳。而科举制度正是“官文化”的显著表现之一。读书的目的一度被释义为是求取功名。到明清则更甚,科举考试的内容则仅仅局限于八股文。在这种“官文化”与“文化实用主义”的影响下“一切不以‘升官发财’为依归的智力活动都被视为‘不务正业’,一切自然技术研究成果都被贬斥为‘奇技淫巧’”。这种“官文化”腐蚀了学人的学术兴趣,阻断了其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