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神经病选择

神经病选择

神经病选择
神经病选择

病人意识障碍,不能叫醒,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和防御反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和吞咽反射存在.这种意识障碍是浅昏迷

确定深昏迷的最有价值的体征是全身反射消失

强刺激或反复高声呼喊才能使病人醒来,反应迟钝,只能做简短、模糊而不完全的回答.当外界刺激停止时,立刻入睡.这种意识状态称为昏睡

运动性失语,病变部位在优势半球的额下回后部

感觉性失语,病变部位在优势半球的颞上回后部

检查嗅觉不能用氨水

女,25岁,3天前不慎摔倒在地,1分钟后醒来发现头痛,失嗅,其余颅神经正

常,肢体感觉、运动和反射均正常.失嗅的原因是前颅窝底骨折

检查对光反射时手电筒的光线不能从正前方射入瞳孔

检查三叉神经不包括

A.面部感觉

B.吸吮反射

C.咀嚼肌

D.角膜反射

E.下颌反射

检查面神经不包括

A.闭眼

B.皱额

C.鼓腮

D.咀嚼

E.示齿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区别是额纹和闭眼肌力

检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不包括

A.发音、吞咽

B.悬雍垂位置

C.伸舌

D.软腭运动

E.咽反射

人体的功能位置在中央前回的排列是

A.头面部在上部,下肢在下部

B.下肢在上部,头面部在下部

C.躯干在上部,头面部在下部

D.头面部在上部,上肢在下部

E.下肢在上部,上肢在下部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

A.中脑红核

B.脊髓前角细胞

C.小脑齿状核

D.大脑皮层锥体细胞

E.大脑皮层颗粒细胞

不正确的组合是

A.摇摆步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B.跨阈步态-脑出血后遗症

C.慌张步态-震颤麻痹

D.醉汉步态-小脑蚓部肿瘤

E.痉挛步态-运动神经元病

检查肌张力时要求肌肉放松

检查共济运动不包括

A.指鼻试验

B.快复轮替试验

C.疲劳试验

D.跟膝胫试验

E.起坐试验

检查深反射不包括

A.下颌反射

B.提睾反射

C.膝腱反射

D.跟腱反射

E.桡骨膜反射

检查深反射不包括

A.跖反射

B.桡骨膜反射

C.肱二头肌腱反射

D.肱三头肌腱反射

E.下颌反射

肱二头肌腱反射消失,病变部位在颈髓第5、6节段

膝腱反射消失.病变部位在 .腰髓第2、3、4节段

跟腱反射消失,病变部位在骶髓第1、2节段

深反射亢进见于锥体束病变

病理反射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

出现病理反射是锥体束损害

在感觉的传导通路上,第三级神经元在丘脑

检查感觉最应该注意感觉障碍的部位

浅感觉检查不包括

A.痛觉

B.触觉

C.震动觉

D.冷觉

E.热觉

检查复合感觉(皮层感觉)不包括

A.振动觉

B.实体觉

C.定位觉

D.两点辨别觉

E.图形觉

感觉性共济失调出现肢体关节位置觉和音叉觉减退

腰椎穿刺的绝对禁忌症是脑疝形成

腰椎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和脑炎;

2、临床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头颅CT尚不能证实时或与脑膜炎等疾病鉴别有困难时;

3、脑膜癌瘤病的诊断;

4、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脱髓鞘疾病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6、脊髓造影和鞘内药物治疗等;

7、怀疑颅内压异常。

禁忌证:1、颅内压升高伴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者和怀疑后颅窝肿瘤者。

2、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脊椎结核者、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者。

3、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出血倾向者,以及血小板<50000/mm3

者。

4、开放性颅脑损伤等。

腰椎穿刺的禁忌症有腰骶部溃疡

平卧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的正常值为80 ̄180毫米水柱

正常脑脊液生化检查的正常值是蛋白0.15-0.45g/L,糖2.5-4.4mmol/L,氯化物120-130mmol/L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常见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压颈试验完全梗阻(Queckenstedt试验阳性)见于脊髓肿瘤

右眼全盲,病变累及视神经

滑车神经损害出现眼球向外下运动障碍

左侧舌下神经损害产生舌伸左偏,左舌肌萎缩和肌束震颤

脊髓前角病变产生周围性瘫痪

脊髓后角病变产生节段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

颈髓侧角损害可产生瞳孔缩小

脊髓前连合病变产生双侧节段性分离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

一侧脊髓丘脑束病变产生对侧传导束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

一侧脊髓后索病变产生同侧精细触觉和深感觉障碍

皮质脊髓束病变可产生腹壁反射减低

分离性感觉障碍最常见于脊髓空洞症

胸段脊髓半横断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中枢性瘫痪脊髓半横断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的痛觉障碍表现在对侧病变水平以下

脊髓半横断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出现同侧病变水平以下精细触觉和深感觉丧失

脊髓半横断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的深感觉障碍表现在同侧病变水平以下

半侧脊髓损害最常见于髓外硬膜下肿瘤

脊髓横贯性病变的运动障碍为病变水平以下中枢性瘫痪

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最常见于急性脊髓炎

脊髓后角病变产生节段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

颈髓侧角损害可产生瞳孔缩小

脊髓前连合病变产生双侧节段性分离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

一侧脊髓丘脑束病变产生对侧传导束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

一侧脊髓后索病变产生同侧精细触觉和深感觉障碍

皮质脊髓束病变可产生腹壁反射减低

分离性感觉障碍最常见于脊髓空洞症

胸段脊髓半横断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中枢性瘫痪脊髓半横断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的痛觉障碍表现在对侧病变水平以下

脊髓半横断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出现同侧病变水平以下精细触觉和深感觉丧失

脊髓半横断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的深感觉障碍表现在同侧病变水平以下

颈5 ̄胸2的脊髓前连合受累时出现双上肢痛觉和温度觉丧失,精细触觉和深感觉正常

某病人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右下肢无力,肌力3级,右膝反射和跟腱反射亢进,右

侧Babinski征(+),右下肢音叉觉和位置觉明显减退.左侧下肢肌力正常,左

侧脐水平以下痛觉和温度觉丧失.病变部位在右侧胸髓

男性,8岁,肺结核3年,背痛3天,突然双下肢不能站立,排尿困难2小时.

检查:双下肢肌力3级,双侧Babinski征(+),脐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均明显

减退.疑为脊椎病变,病变的椎体为胸6 ̄7

男性,15岁,双下肢中枢性截瘫,X线平片示第5胸椎骨质破坏,脊髓损害在:第7 ̄8胸髓

女性,16岁,颅神经正常,四肢瘫痪,双上肢肌肉萎缩,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下肢病理

反射(+). 病变部位在颈髓

男性,13岁,双下肢无力2月,双下肢肌肉萎缩,膝反射和跟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伴

尿便功能障碍.病变部位在脊髓腰膨大

一侧胸髓损害不出现

A.同侧病变水平以下深感觉障碍

B.对侧病变水平以下痛觉障碍

C.对侧病变水平以下温度觉障碍

D.对侧下肢周围性瘫痪

E.同侧下肢中枢性瘫痪

男性,45岁,双脚有踩棉花感1年,睁眼尚能站稳,闭目时站立不稳明显. 脊髓后索

脊髓休克时,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并出现肌张力低下,反射消失,尿潴留

延髓背外侧部病变不出现

A.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损害

B.眩晕、眼球震颤

C.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D.交叉性感觉障碍

E.锥体束征

女性,9岁,1月来右眼外展不能,左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病变部位在右桥脑

女性,56岁,1天前突然出现昏迷,四肢中枢性瘫痪,双侧瞳孔缩小,病变部位在桥脑

一侧桥脑病变的症状是肢体瘫痪在面瘫的对侧

核间性眼肌麻痹的病变部位在内侧纵束

交叉性痛温觉障碍,病变部位在延髓外侧部

右口唇周围痛觉丧失,触觉正常,病变部位在桥脑

左侧舌肌萎缩伴肌束震颤,伸舌偏左,右侧上下肢中枢性偏瘫左侧延髓

男性,10岁,行走不稳8月,Romberg征睁眼和闭眼均阳性,指鼻试验基本正常. 小脑蚓部假性球麻痹的病变累及双侧皮质延髓束

某病人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复视,左眼球外展不全,口角向右偏斜,左侧额纹和鼻

唇沟消失,伸舌向右偏,舌肌无萎缩,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右腱反射亢进,右侧

Babinski征(+),右侧半身深浅感觉减退.病变部位在左侧桥脑

丘脑下部病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丘脑下部病变常见

A.肥胖症

B.尿崩症

C.间脑癫痫

D.嗜睡

E.以上各种症状

无动性缄默的病变部位在间脑

蝶鞍区病变出现双颞侧偏盲

左侧半身实体觉和图形觉丧失,病变部位在右侧中央后回

左侧半身深感觉和浅感觉丧失,左半身自发性疼痛,病变部位在右侧丘脑一侧内囊病变造成对侧中枢性面瘫,对侧中枢性上下肢瘫

左侧丘脑出血,直径约2cm,可出现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中枢性肢体偏瘫

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可出现剪刀步态

B.下运动神经元病变产生肌萎缩

C.小脑病变可出现起坐试验(+)

D.锥体外系病变可产生扭转痉挛

E.肌肉疾病中先天性肌强直没有肌肉肥大

确定浅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眼球有浮动

感觉检查最应注意的是障碍的部位

发生于脊髓损害的位置觉与震动觉缺失是由于病变侵犯薄束与楔束

引起交叉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干

属于上运动神经元麻痹的体征是可引出Babinski征

慢性锥体束损害的肌张力表现为痉挛性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出现肌束颤动的病变部位在下位运动神经元

切断脊髓侧索可以导致切断部位以下的同侧肌肉丧失自主运动

脊髓半切综合征常见于脊髓髓外肿瘤

肱二头肌反射的反射中枢在颈髓5~6

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腰髓2~4

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骶髓1~2

Babinski征阳性的典型表现是拇趾背屈,其他各趾呈扇形散开

引出Babinski征及其等位征提示皮质脊髓束的损害

两脚并拢直立,然后闭目,称为Romberg征

引起两颞侧偏盲的病变,其部位是视神经交叉部

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对光反应存在,病变在同侧视神经

右侧角膜直接反射存在,间接反射消失,病变在左侧三叉神经

左侧痉挛性偏瘫,右侧展神经麻痹和右侧面神经麻痹时,病灶应在右侧脑桥

脑桥病变的特点是上、下肢瘫痪在面瘫的对侧

舌尖向左偏,右侧痉挛性偏瘫,右侧可引出Babinski征,病变部位在延髓左内侧部造成假性延髓麻痹的病灶在皮质延髓束

某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自肩以下左侧深感觉障碍,右侧痛觉与温度感觉

障碍,左上肢为弛缓性瘫痪,左下肢为痉挛性瘫痪,其病变部位在左侧脊髓颈膨大

男,30岁,2个月来感右下肢无力,左下半身麻木。?检查:左侧乳头水平以下

痛觉、温度觉减退,右下肢腱反射亢进,右侧可引出Babinski征,右侧髂前上嵴以下音叉震动觉减退,右足趾位置感觉减退。应考虑右侧胸髓2水平半侧损害

某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左眼不能睁开,翻开左眼时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

应消失,左眼球处于外下斜位,示齿时嘴向左侧歪斜,伸舌偏向右方,右侧痉挛性

偏瘫,其病变部位在左侧中脑

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最有肯定意义的鉴别点是

A. 有无肌肉萎缩

B. 肌张力增高或减低

C. 腱反射亢进或消失

D. 有无Babinski征

E. 上述均是

典型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可能是由于颅内动脉收缩

典型偏头痛发作时的头痛可能是由于颅外动脉扩张

偏头痛发作期最有效的药物是麦角胺制剂

偏头痛患者应用咖啡因麦角胺片的正确方法是先兆症状来临后或头痛刚开始时服用

偏头痛间歇期的治疗是服用苯噻啶,0.5mg,每天3次

女,25岁,3年来有发作性幻视,几分钟后幻视消失,即出现头痛,?头痛持续

数小时渐缓解。发作时无抽搐、无意识障碍,不发作时完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应考虑偏头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检查可发现面部有疼痛触发点

男性,61岁,5年来阵发性右侧面部剧烈疼痛,每次持续10 ̄20秒,每日

发作数十次,常因说话、进食、刷牙而诱发,不敢洗脸、说话或吃饭.

最可能的诊断是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阵发性剧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应有

A.突然发作、骤然停止

B.疼痛持续数秒至1 ̄2分钟

C.病程呈周期性

D.张口下颌偏斜

E.疼痛触发点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区别为有其它神经系统体征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

A.药物治疗

B.针灸治疗

C.神经阻滞疗法

D.手术治疗

E.以上全部疗法

面神经炎的特点有贝尔氏(Bell)现象阳性

女性,56岁,高血压病史8年.2天前觉右耳后疼痛,1天来口漏,口角向左侧

偏斜,右眼不能闭合,右额纹和鼻唇沟消失. 右侧面神经炎

不正确的是

A.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

B.Bell现象—面神经炎

C.触发点—三叉神经痛

D.面部痛觉减退—面神经炎

E.眼闭合不全—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的早期治疗最重要的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不正确的是

A.面神经炎用强地松

B.三叉神经痛用卡马西平

C.重症肌无力用新斯的明

D.震颤麻痹用青霉胺

E.偏头痛用麦角胺咖啡因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第1周内必备的症状是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出现呼吸停止时应该立即人工呼吸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治疗是

A.血浆交换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呼吸肌麻痹、痰多不易吸出者,应及早做气管切开

D.吞咽障碍者用鼻饲

E.以上全部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出现呼吸明显无力、痰多立即气管切开

女性,30岁,右大腿外侧麻木2年.检查:下肢肌力5级,无肌肉萎缩,肌张力

正常,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右大腿外侧有大片状痛觉减

退区,约15×20cm.最可能的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

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是腰椎间盘脱出

女性,60岁,糖尿病10年,高血压5年.3月来双上下肢相继出现麻木和无力,

以手和足为重.检查:四肢远端无力,双肘下和双膝下痛觉和触觉均减退,四肢

腱反射未引出.最可能的诊断是多发性神经炎

三叉神经痛最常发生的部位是三叉神经的第二、三支

“触发点”常见于三叉神经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鉴别是伴有神经系体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主要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目标是解除疼痛

治疗三叉神经痛较能奏效的药物是酰胺咪嗪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发病后第三天,出现舌咽、迷走神经功能障碍,

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首要的处理是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起病前常有感染病史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首发症状通常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

Guillain-Barré综合征急性期的主要体征是四肢弛缓性瘫痪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

A. 四肢痉挛性瘫痪

B. 四肢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

C. 一侧周围性面瘫

D. 明显的括约肌功能障碍

E. 以上均不是

以下表现中,与格林-巴利综合征无关的是

A. 四肢无力

B. 小腿肌压痛

C. 呼吸困难

D. 三叉神经痛

E. 双侧面瘫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常规检查的典型变化是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

坐骨神经痛客观体征最重要的是Laségue征

女性,32岁,1周前双眼视力减退,5天前双眼失明,3天前双下肢无力,麻

木,排尿困难,1天来双下肢不能活动,不能排尿.检查:双眼无光感,双

视乳头边界清楚,颜色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膝腱反射和跟

腱反射消失,双Babinski征(+).双脐水平以下痛觉、温度觉、位置

觉和音叉觉丧失. 最可能的诊断是视神经脊髓炎

造成癫痫的常见原因

A.产伤

B.颅内肿瘤

D.脑囊虫病

E.以上都是

诊断癫痫的依据是病史和脑电图

癫痫全面形强直阵挛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强直,继之阵挛性抽搐

癫痫大发作时瞳孔大,对光反射消失

继发性癫痫首选的检查是 .脑CT

女性,20岁,生气后突然哭闹,四肢强直,持续2小时,无尿便失禁.检查

闭眼不语,双侧瞳孔2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强硬,无锥体束征癔病

男性,23岁,3个月来发作性右上肢抽搐,每次持续5 ̄20秒,一日可发作5 ̄10次. 最可能的是单纯运动性发作

中央前回刺激性病灶出现对侧局灶性癫痫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大发作频繁出现,间歇期仍意识不清

在癫痫病人中,应使用抗癫痫药物的情况是发作次数频繁者

选择抗癫痫药物是根据

A.发作的诱因

B.发作的病因

C.发作的类型

D.发作的频率

E.脑电图的异常改变

癫痫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A.数种药物同时使用

B.控制发作后即可停药

C.长期规律服药

D.定期肌注安定

E.定期停药查脑电图

男性,12岁,自2岁起出现阵发性全面性阵挛-强直性癫痫发作(癫痫大发作),

一个月发作2 ̄5次,服用苯妥英钠后一年发作1 ̄2次.十天前患胃肠炎,停

服苯妥英钠,2天来癫痫大发作20多次,持续昏迷,1天来体温40℃. 造成癫

痫频繁发作的原因是突然停服抗癫痫药

癫痫大发作时,首先要

B.注意呼吸道通畅

C.防止骨折

D.保暖

E.立即把病人搬到床上

癫痫不正确的治疗是

A.只在晚上服药

B.停药过快

C.合并用抗生素

D.两种抗癫痫药同时使用

E.持续服药

男性,20岁,10年来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舌咬伤,尿失禁,每次

持续2 ̄3分钟左右.1小时前有类似发作1次,送来急诊. 最急需的措

施是注射安定

男性,20岁,5年来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每次数分钟,伴尿失禁,

偶舌咬破.1天来阵发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尿失禁,舌咬伤,每次持续

3--5分钟,已发作12次,间隙期仍意识不清.曾用安定静脉点滴、苯巴比

妥钠肌注,抽搐仍不能控制. 治疗首选静脉缓慢注入阿米妥钠

失神小发作首选的药物是乙琥胺

在抗癫痫药中,最容易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是苯妥英钠

混合性癫痫(大发作和小发作)的首选药物是丙戊酸钠

癫痫大发作可以减药的情况是癫痫发作停止两年以上

苯妥英钠的最常见副作用为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癫痫的定义是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暂时性突发性大脑功能失常

原发性癫痫是癫痫发作,始终未能找到其器质性或代谢性病因者

继发性癫痫是继发于脑部的器质性病变或引起脑组织代谢障碍的某些全身性疾病GTCS大发作的特征是发作性强直-阵挛动作及意识障碍

癫痫失神发作的特征是发作性短暂意识障碍

局限性运动性癫痫的特征是身体某一部分发作性抽搐

复杂部份性癫痫的特征是发作性精神症状可以伴有自动症、知觉障碍及意识障碍尿失禁最常发生于癫痫的GTCS发作

诊断癫痫主要靠病史询问

癫痫病人作脑电图检查可以支持临床诊断,但不能否定临床诊断

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的原则是按发作类型长期、规则用药

苯妥英钠对癫痫疗效最好的类型是强直-阵挛发作

乙琥胺或苯琥胺对癫痫疗效最好的类型是失神发作

酰胺咪嗪对癫痫疗效最好的类型是复杂部份性发作

对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及癫痫失神发作均有疗效的抗癫痫药物为丙戊酸钠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安定,缓慢静脉注射

脊髓病

00156

06020000 01 10 97 46 01

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

A.深感觉正常

B.病变水平以下深感觉和浅感觉障碍

C.深感觉和浅感觉均正常

D.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E.痛觉过敏

00156

A

00389

05030000 01 10 43 42 03

急性脊髓炎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鉴别点

A.起病急缓

B.有无感觉障碍

C.有无脑脊液蛋白增高

D.有无尿潴留

E.有无肌张力减低

00389

D

00405

06040000 01 10 72 51 02

女性,33岁,3天来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半天来双下肢完全瘫痪,双乳头水平

以下感觉丧失,尿潴留,不能排便.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正常,压颈试验通畅,白细胞80×106/L(80/mm3),淋巴细胞占80%,蛋白0.65g/L(65mg%). 最可能的诊断为

A.视神经脊髓炎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肿瘤

D.多发性硬化

E.脊柱结核

00405

B

00406

06040000 01 10 35 42 03

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

A.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B.脊髓休克

C.脑脊液蛋白增高

D.压颈试验无梗阻

E.眼球震颤

00406

E

00407

06040000 01 10 11 61 03

急性脊髓炎的常见并发症是

A.肺炎

B.褥疮

C.泌尿系感染

D.败血症

E.以上全部

00407

E

00409

06040000 01 10 86 62 02

男性,36岁,1天来低热,6小时来出现双下肢进行性无力,剑突水平以下

感觉丧失,大小便潴留.检查:体温37.3℃,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

0级,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未引出,无病理反射.T5以下深浅感觉丧失.最

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硬膜外血肿

B.脊髓压迫症

C.急性脊髓炎

D.急性脊髓硬膜外脓肿

E.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00409

C

00410

06040000 01 10 95 65 01

男性,40岁,1年来双下肢进行性无力,9个月来双脐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3个月来排尿困难,便秘.检查: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明显增高,膝

腱反射和跟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反射(+).T10以下痛觉、温度觉、位

置觉、音叉觉均明显减退.腰椎穿刺:压颈试验示不完全梗阻,脑脊液细

胞数、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0.9g/L(90mg%).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脊髓炎

B.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C.运动神经元病

D.脊髓压迫症

E.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00410

D

00409

06040000 01 10 86 62 02

男性,36岁,1天来低热,6小时来出现双下肢进行性无力,剑突水平以下

感觉丧失,大小便潴留.检查:体温37.3℃,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

0级,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未引出,无病理反射.T5以下深浅感觉丧失.最

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硬膜外血肿

B.脊髓压迫症

C.急性脊髓炎

D.急性脊髓硬膜外脓肿

E.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00409

C

00410

06040000 01 10 95 65 01

男性,40岁,1年来双下肢进行性无力,9个月来双脐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3个月来排尿困难,便秘.检查: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明显增高,膝

腱反射和跟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反射(+).T10以下痛觉、温度觉、位

置觉、音叉觉均明显减退.腰椎穿刺:压颈试验示不完全梗阻,脑脊液细

胞数、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0.9g/L(90mg%).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脊髓炎

B.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C.运动神经元病

D.脊髓压迫症

E.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00410

D

00412

06040000 01 10 78 32 02

男性,40岁,2年前开始发现右胸和背部下方疼痛,1年半前出现右下肢无力, 左下肢对疼痛和温度感觉迟钝,6月来双下肢均无力,上楼困难,脐水平以下

感觉明显减退,3个月来排尿困难和便秘,1月来不能行走.检查:双上肢正常, 双下肢肌力2级,双下肢肌张力高,膝反射和跟腱反射亢进,双下肢病理反射阳性.双胸7、8以下痛觉、温度觉、位置觉和音叉觉明显减退.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脊髓炎

B.脊髓蛛网膜炎

C.脊髓空洞症

D.脊髓髓外肿瘤

E.脊髓髓内肿瘤

00412

D

00413

06040000 01 10 51 42 02

诊断椎管内肿瘤最可靠的根据是

A.腰椎穿刺示压颈试验完全梗阻

B.脑脊液蛋白增高

C.脊髓造影所见

D.脊柱X线平片所见

E.脊髓同位素扫描

00413

C

00414

06040000 01 10 67 40 01

男性,45岁,右侧背痛1年,右下肢进行性无力10个月,左下肢麻木9个

月.检查:右下肢肌力3级,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右下肢位

置觉和音叉觉明显减退. 左侧脐水平以下痛觉明显减退,最可能的

诊断是

A.腰椎间盘突出

B.脊髓空洞症

C.脊髓髓内肿瘤

D.脊髓髓外肿瘤

E.运动神经元病

00414

D

00415

06040000 01 10 83 63 02

男性,33岁,10个月来左下肢麻木,由下向上发展,5个月来右下肢进行

性无力.检查:右脐部有一过敏带,左腹股沟以下痛温觉减退,右下肢肌

力4级,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脊髓损害的部位在

A.胸2

B.胸5

C.胸10

D.胸12

E.腰1

C

00416

06040000 01 10 97 67 01

男性,46岁,2年来左下肢麻木,从下向上发展,3个月来右下肢进行性无力. 检查:右脐部有一过敏带,左腹股沟以下痛温觉减退,右下肢肌力4级,右

膝反射亢进,右下肢病理反射(+). 病灶相应的脊椎平面是

A.胸椎2

B.胸椎5

C.胸椎7

D.胸椎12

E.胸椎1

00416

C

00417

06040000 01 10 71 70 01

脊髓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表现为

A.早期神经根性疼痛

B.进行性病程

C.腰椎穿刺压颈试验有梗阻

D.脊髓造影、MRI可见到肿物

E.以上全部

00417

E

00418

06040000 01 10 57 34 03

区别压迫性和非压迫性脊髓病最主要依据是

A.上下肢瘫痪的顺序

B.有无神经根痛

C.有无脊椎压痛、畸形和破坏

D.脑脊液蛋白是否增高

E.腰椎穿刺压颈试验

00418

E

00045

06000000 01 10 50 44 01

急性脊髓炎好发于

A. 颈髓

B. 胸髓

C. 骶髓

D. 腰髓

E. 圆椎

00045

B

06000000 01 10 72 68 02

急性脊髓炎多见于

A. 老年,散在发病

B. 儿童、少年,流行发病

C. 青壮年,散在发病

D. 青壮年,流行发病

E. 儿童、少年,散在发病

00046

C

00047

06000000 01 10 17 61 02

急性脊髓炎的感觉障碍是

A. 末梢型

B. 神经干型

C. 后根型

D. 传导束型

E. 后角型

00047

D

00048

06000000 01 10 51 50 01

男,35岁,平素健康。先有低热(37.6℃)及全身不适1天,此后感两足麻木

无力,逐渐加重,于3天内发展至两下肢完全性截瘫与大、小便障碍。?检查:两下肢完全瘫痪,肌张力低下,双侧Babinski征阳性,乳头水平以下痛触觉均消失且无汗。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正常,椎管畅通。脊椎X片阴性。诊断应是

A. 格林-巴利综合征

B. 脊髓肿瘤

C. 急性脊髓炎

D.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E. 脊髓出血

00048

C

00049

06000000 01 10 39 33 02

脊髓压迫症的最常见病因为

A. 脊椎疾病

B. 脊髓髓内肿瘤

C. 椎管内脊髓外肿瘤

D. 急性脊髓炎

E. 脊髓空洞症

00049

C

00050

06000000 01 10 25 68 01

截瘫患者,?40岁,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其感觉障碍在脐水平以下,若需作脊椎X 线检查,摄片部位首先选择

A. 颈椎

B. 上胸段脊椎

C. 中胸段脊椎

D. 下胸段脊椎

E. 腰椎

00050

C

脑血管病

00462

07050000 01 10 72 51 02

脑的供血主要来自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颈内动脉

E.基底动脉

00462

D

00463

07050000 01 10 35 42 03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是

A.丘脑

B.桥脑

C.小脑

D.基底神经节

E.脑室

00463

D

00464

07050000 01 10 11 61 03

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内囊外侧部

B.内囊内侧部

C.脑叶

D.桥脑

E.小脑

00464

A

00465

07050000 01 10 73 31 02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出血的动脉是

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咨询记录

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咨询记录 时间:年月日地点: 指导者: 被指导者: 内容:得了精神分裂症,不吃药,通过心理咨询,能治好吗? 得了精神分裂症,不吃药,通过心理咨询,能治好吗? 不能停药,在急性期过后还有维持治疗3到6个月。。心理治疗只有在妄想。幻觉消除以后,认知改善以后,采用心理治疗消除心理因素,但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精神分裂症还是要靠药物治疗,单纯的心理治疗只是缓解心理困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复杂,病程长短不一,临床分型多,发病因素不同,这是精神病难治的因素之一,但难治不等于治不好,如果在早期发病时能够及时发现,正确治疗,系统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康复。西医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用神经阻滞剂来控制症状为主,虽然短期内、急性阶段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有很多弊端和副作用。建议中医治疗,通过辨证施治,从整体治疗,调节脏腑,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恢复紊乱的大脑功能,从而使人体恢复健康态。中药的优点是根除性强;缺点是相对西药见效慢,但是随着现代高科技在医学上的进步和应用,中药也渐渐摆脱了它的弊端。可以了解一些中药疗

法,慢慢转化为中药治疗,之后慢慢停药,如我院许济川教授研发的系列中成药采用现代高科技提纯技术精制而成,就大大提高了药效。 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最初通常发生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可突然发病,行为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古怪的行为和精神错乱的症状,也可能缓慢起病,此时病程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以性格改变为常见,如变得敏感多疑,无故发脾气,与人疏远,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懒散,不遵守纪律,对周围人的劝告不加理睬。 精神分裂症在社会中有过度诊断的情况,有些时候是心理功能暂时性的全面崩溃,导致精神混乱,表现怪异,不容易被他人理解,就可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般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就会被当作一种慢性的精神病来对待,患者本人也可能以病人自居,而不再以常人的努力去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艰辛,因而加重其功能衰退。一般而言,精神分裂症每复发一次会加重病情,治疗会更困难,反复发作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逐步衰退。慢性精神分裂症到晚期的表现以精神生活衰退为主要表现。如果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对于年轻的患者而言,需要尽早接受治疗,迅速控制症状,尽快地恢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心理功能的衰退,减少对其以后生活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主要受生物因素影响较大,急性期治疗以药物为主,在恢复期,心理治疗对于帮助患者恢复并维持社会适应功能,以及预防复发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一般的看法是大约三

重症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

严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培训会议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护理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家中有精神病人应该怎么办? 1、承认现实:由于世俗偏见,家属往往怕丢面子,怕影响病人的前途而不予承认这一客观现实。其实这样既耽误病人诊疗良机,廷误病情,同时也加重家庭负担。 2、正确对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一方面给病人以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采取积极主动求医行动。 3、尽早医治:应尽早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治,积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系统、彻底的治疗,争取理想的疗效。 二、精神病人不肯就医怎么办? 1、劝慰法:请平时在病人心目中有一定威望的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劝其到医院就诊。 2、激将法:当病人不听劝告,甚至发生对抗时,旁人不妨激他句:“既然你说没病,为什么不敢去医院检查?”,病人可能为证实自己没病或赌气而来医院。 3、会诊法:请精神科医生上门进行会诊。 4、强制法:必须经由其法定监护人(如配偶、父母等)的同意和委托,或者由公安机关执行,以免产生法律纠纷。 总之,对不肯就医的病人千万不能迁就,只有采取断然措施,才能使病人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三、哪些精神病人需要住院治疗? 1、首次发病的确诊为精神病的患者。

2、精神症状明显,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兴奋躁动、有丰富的幻觉妄想、言谈举止异常。 3、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他人或自身安全,如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或到处乱跑,不听家人劝阻和管理,拒绝治疗等情况。 4、病人神志不清、抽搐,或合并脑炎、肝炎、心脏病等躯体疾患的。 5、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系统调整药物时。 四、精神病家属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爲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冶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 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五、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 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舒必利: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轻。因为口服后吸收不十分可靠、因人而异,故疗效较不不乱。治疗剂量为600到1400毫克。女性服用后,往往泛起月经异常。 2、氟哌啶醇: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往往被认作是尺度的抗精神病药。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TD的可能性好像也比氯丙嗪较多。治疗剂量为6到20毫克。 3、奋乃静:疗效不见得比氯丙嗪更好,只是嗜睡较轻。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肝功能异常较少。治疗剂量20到60毫克。 4、氯丙嗪:是最老牌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很广泛,所以副反应比较多。嗜睡较多,锥外副反应不太严峻。治疗剂量是天天400到600毫克。服药久了,有的会泛起肝功能异常。 以上这些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因为有泛起各种副反应的可能,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往往逐步增加剂量,以期逐步适应。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齐拉西酮:治疗剂量为80到160毫克。疗效不理想,锥外副反应不少。对心脏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必需予以留意。长处是体重增加较少。 2、阿立哌唑:疗效不理想,副反应较少。治疗剂量10到30毫克。加大剂量后可否增加疗效,没有研究可以作此证实,所以谁也不敢超过30毫克。

重症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及健康教育资料

重症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及健康教育资料

重症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及健康教育资料 岩脚镇卫生院谭有任 2014年6月15日 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护理 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家中有精神病人应该怎么办? 1、承认现实:由于世俗偏见,家属往往怕丢面子,怕影响病人的前途而不予承认这一客观现实。其实这样既耽误病人诊疗良机,廷误病情,同时也加重家庭负担。 2、正确对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一方面给病人以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采取积极主动求医行动。 3、尽早医治:应尽早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治,积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系统、彻底的治疗,争取理想的疗效。 二、精神病人不肯就医怎么办? 1、劝慰法:请平时在病人心目中有一定威望的人或与其关系 密切的人,劝其到医院就诊。

2、激将法:当病人不听劝告,甚至发生对抗时,旁人不妨激他句:“既然你说没病,为什么不敢去医院检查?”,病人可能为证实自己没病或赌气而来医院。 3、会诊法:请精神科医生上门进行会诊。 4、强制法:必须经由其法定监护人(如配偶、父母等)的同意和委托,或者由公安机关执行,以免产生法律纠纷。 总之,对不肯就医的病人千万不能迁就,只有采取断然措施,才能使病人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三、哪些精神病人需要住院治疗? 1、首次发病的确诊为精神病的患者。 2、精神症状明显,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兴奋躁动、有丰富的幻觉妄想、言谈举止异常。 3、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他人或自身安全,如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或到处乱跑,不听家人劝阻和管理,拒绝治疗等情况。 4、病人神志不清、抽搐,或合并脑炎、肝炎、心脏病等躯体疾患的。 5、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系统调整药物时。 四、精神病家属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

病理性神经痛

异常性疼痛与痛觉过敏(柳叶刀综述) 2014-09-23 09:18 来源:丁香园作者:辛夷籽 字体大小 - | + Lancet Neurol 9月刊,发表了一篇最新综述,详细介绍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异常性疼痛 与痛觉过敏,具体内容如下: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及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疼痛的总称。具体包括外周神经系统病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截肢术后幻肢痛等)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疼痛(卒中、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 异常性疼痛(对正常情况下的无痛刺激感到疼痛,又称为痛觉超敏)与痛觉过敏(对疼痛剌激反应增高)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两项突出症状。两者均可见于不同外周神经病变以及中枢 疼痛性疾病,影响15%-50%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异常性疼痛与痛觉过敏依据不同刺激诱发的感觉形式而分类(触、压、针刺、冷、热)。 疼痛的强度与缓解程度,是临床疼痛研究中重要的预后检测手段。然而,这两种方法无法全面涵盖复杂的疼痛。目前疼痛治疗成果并不令人满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详细评估,有助于鉴定对特定疼痛治疗起反应的患者亚群。 而异常性疼痛与痛觉过敏可能是充分解读疼痛的关键点,有助于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划分,提供神经病理性疼痛潜在病理生理机制的相关线索,并且成为疼痛研究中的新型终点事件。 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异常性疼痛与痛觉过敏,具体包括两者临床症状、潜在机制、以及作为新兴预后检测手段的价值。 异常性疼痛与痛觉过敏的流行病学研究: 异常性疼痛(Allodynia)是一个希腊词语,allo代表其他(other)而odynia代表疼痛(pain)。2014年杂志Pain上的一篇系统性综述显示,在一项问卷调查研究中,根据疼痛患者的描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为7%-18%;然而,基于诊断代码的研究显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较低,仅为1%-2%。 疼痛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主要难点是症状的主观性质,因而无法使用合适的验证手段。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异常性疼痛的发病率难以评估。在超过1600名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问卷调查研究中,18%的患者显示有轻触性疼痛,14%的患者有冷、热偶发性疼痛,47%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有触觉-诱发性异常性疼痛。 对1236名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患者进行感觉定量检测的结果显示,毛刷-诱发性异常 性疼痛占20%,12%的患者有痛苦的多发性神经病,49%的患者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重症精神病管理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 (一)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 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 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 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 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 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

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四)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三、服务流程稳定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XXX区卫生局的精神,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落实我社区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年度目标:在辖区范围内初步建立重性精神病防治体系,开展业务培训,为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管理服务。 (二)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性精神病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2009年启动本项目,将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做到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占总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的30%。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2009年项目在本辖区范围开始实施。 (二)项目实施内容: 1、精神病患者的筛查:慢病管理科通过走访及查阅XX市重性精神病人出入院记录。收集患者的信息,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2、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3、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并进行危机干预。 4、逐步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综合防控体制:加强与民政、公安、宣传、残联等多个部门沟通和协作,共同管理精神病人,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使精神患者的监护、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5、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加强精神卫生防治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规范化治疗管理水平。 (二)职责与任务 由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我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人群情况调查、线索收集、病情评估、告知服务内容、预约登记、人员筛查、数据统计报告,并开展督促服药、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 四、项目考核与评估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开展1次对慢病管理科督导检查。督导内容主要有项目工作进度、辖区重性精神病管理、居民档案及相关资料管理情况等。 (二)考核指标 1、重性精神病管理率≥40%以上;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一、定义及分型 国际疼痛协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定义为周围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和(或)继发性损害、功能障碍或短暂性紊乱(tranaitory perturbation)引起的疼痛。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照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而仅指周围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也归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常见类型见表1。 二、诊断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包括感觉系统在内的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自发性和(或)诱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常被描述为持续的灼热感,但也可为间断的刺痛、撕裂样痛、触电样疼痛或表现为感觉迟钝(dysesthesias)、感觉异常(paraesthesias)。诱发性疼痛由机械、温度或化学的刺激所引发。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是指对正常致痛刺激的痛觉反应增强。痛觉超敏( allodynia)是指由正常情况下不能引起疼痛的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觉。 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异常感觉区域应该符合神经解剖的分布,与确定的损伤部位一致。 对于疑似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检查应该对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详细的检查,其中感觉神经功能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建议最好进行量化分析。推荐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 AS)、数字分级量表(NRS)来测量持续性或阵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程度。此外还可以应用McCill疼痛问卷( MPQ)、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等工具帮助评价疼痛的程度。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常伴有焦虑,影响睡眠、情绪、功能及生活质量,可选择相应的心理学量表如SF-36、Nottingham健康概况(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或生活质量(QOL)指数等进行检查。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较复杂,应选择性地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如血、尿、便常规;腩脊液常规及生化;血糖、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微生物、免疫学检查、可能的毒物检测。必要时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及MRI检查)和皮肤神经活检。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尤为重要,神经传导速度和体感诱发电位等常规的电生理检查,对证实、定位和量化中枢及周围感觉传导损害方面很有帮助。如电剌激三叉神经反射(瞬目反射和咬肌抑制反射)有助于鉴别经典三叉神经痈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于神经病变、桥小脑角肿瘤和多发性硬化者常为异常。激光诱发电位( LEP)检查特别是延迟的LEP能较可靠的评估周围神经病、经典的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Wallenberg综合征及脑梗死等疾病中伤害性感觉系统的损伤。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和功能性磁共振(fMRI)可显示慢性自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时丘脑功能降低,而诱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则丘脑、岛叶和躯体感觉区域的活动增加。它们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深入了解具有一定意义。 三、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首先应尽可能探明病因,进行有效的对因治疗。对于疼痛的治疗,应强调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理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首先选择无创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结合神经阻滞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必要时可进行其他微创或手术治疗,如神经毁损、神经减压、神经调制或功能神经外科治疗。 (一)药物治疗 充分利用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一、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1、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联想障碍 (2)变妄想 (3)幻觉 (4)情感障碍 (5)行为障碍 (6)被动体验 (7)意志减退 3、严重程序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 诊断要点: 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 (一)噪狂发作: (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 (2)思维奔逸 (3)意志增强 (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 (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 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 4、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家病史。 五、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癫痫史或癫痫发作的证据。 2、呈发作性精神障碍,一般历时短暂,有不同程序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3、持续性精神障碍,如智能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六、严重精神发育迟滞 1、智力比正常人同龄人显著低下,标准智力测评的智商<70。 2、社会适应能力较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低下。 3、起源于18岁以前。 4、部分病人有某些特殊的体态、面容、躯体疾病以及神经系统体征。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规范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规范 概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十分常见的一类慢性疼痛,与许多影响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有关,除了熟知的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糖尿病痛性神经病(DPN)、酒精性神经痛外,也可见于脑卒中后、各类脊髓病变、各类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PD)及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法国2008 年对 23 000 余例普通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31.70% 存在慢性疼痛,6.90% 具有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特点的慢性疼痛 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定义神经源性疼痛为“起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障碍或短暂的脏器损伤所致的疼痛”,而其中去除“短暂的脏器损伤”一条即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一亚型。2001年,神经病理性疼痛重新简化定义为“来自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 最近,国际疼痛学会(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 神经病理性疼痛原因众多,包括从物理损伤到代谢性的复合性神经病变。它与临床症状之间关系复杂,大多数患者存在神经损伤时并无病理性疼痛,少部分患者却会在发生中枢或者外周神经损伤后出现极为严重的疼痛,并且长期存在。神经

病理性疼痛可因神经系统受无伤害的或有伤害的刺激及许多疾病所诱发,包括:①末梢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神经受压,截肢,碾碎伤及脊髓损伤;②带状疱疹感染后或有关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免疫缺陷病毒)的神经疼痛;③神经受压,如肿瘤压迫,腕管综合征;④代谢紊乱,如糖尿病性神经痛或尿毒症所致;⑤缺血,如血管梗死,脑卒中。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一组病因和表现不尽相同的疾病混合形成。表1-1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原因;表1-2为常见的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些病症。目前对于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个体敏感性的认识还不够,很难预测何种神经损伤的患者会发生异常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因此也无法清楚解释为何临床症状相似的患者,其疼痛程度和性质却各有差异。 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 不论病因和病灶局部解剖如何,许多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主要的特征有:①继续存在的自发性疼痛;②疼痛出现于感觉神经病灶所破坏的区域;③阈下(温柔)刺激引起疼痛;④呈高兴奋性,对超阈刺激反应增强;⑤可有牵涉痛和刺激停止后持久

三基培训考试精神科学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三基培训考试精神科学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分:100.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6.00) 1.SDA类抗精神病药物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SDA类抗精神病药物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其作用机制为中枢5-羟色胺和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主要代表药物为利培酮、齐哌西酮等。) 解析: 2.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与药物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DA受体有关,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增高、震颤、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高效价类发生比例高。) 解析: 3.恶性综合征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恶性综合征属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热、肌紧张、意识障碍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出汗、心动过速、尿潴留等。) 解析: 4.MAOIs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MAOIs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氧化代谢而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浓度,其代表药物为吗氯贝胺。) 解析: 5.SSRIs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SSRIs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5-HT 含量升高而达到治疗目的。此类药物包括氟西汀、帕西罗汀和西酞普兰等。) 解析: 6.撤药综合征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抗抑郁药的撤药症状源于长期阻断某些神经递质再摄取,其受体会适应性地下调,在停药后无法立即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撤药症状。抗胆碱能撤药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尿频、头痛、唾液增多;SSRIs 药物的撤药症状通常为感冒样症状、疲乏、肌痛、静坐不能和感觉障碍等。) 解析: 二、选择题 (总题数:25,分数:25.00) 7.关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分数:1.00) A.主要为中枢 5-羟色胺阻断剂 B.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 C.为多受体阻断作用药物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 指南与规范?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13.12.001 △ 通讯作者 樊碧发(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29)Email :fbf1616@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9261254.html, 一、定义及分类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于1994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 )定义为:“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损害或功能障碍所引发或导致的疼痛(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 2008年,IASP 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 )将该定义更新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neuropathic pain is de ?ned as pain caused by a lesion or disease of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1]。 新定义发生了如下重要变化:①用“损害”或“疾病”取代了“功能障碍”。 ②用“躯体感觉系统”取代了“神经系统”,使其定位更加明确[1]。 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兼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疼痛具有相似或共同的发病机制[2]。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见表1。 以上表内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并非毫无争议, 例如,交感相关性疼痛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 型(CRPS-I )、纤维肌痛症(FMS )、内脏痛等,按新定义不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但在临床上仍然参照神经病理性疼痛来治疗。 二、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 NeuPSIG 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约为3.3%~8.2%[3]。 另一项来自欧洲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达8.0%[4]。以此数据推算,我国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约有9000万。尽管国内尚无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系统性研究数据,但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期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和生活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有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约为正常人群的1/2。 三、病因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从物理、化学损伤到代谢性复合性神经病变。 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其病因却各不相同。外伤、代谢紊乱、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营养障碍、肿瘤、神经压迫、免疫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神经损伤[5]。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带 状疱疹、脊髓损伤、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癌症、HIV 感染,腰或颈神经根性神经病变和创伤或术后神经损害等[6]。 四、机制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解剖结构改变和功能受损,常由多种机制引起。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离子通道的改变等[7]。可能涉及的病理变化包括:神经损伤、神经源性炎症、末梢神经兴奋性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和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1. 外周敏化与中枢敏化 外周敏化是指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对传入信号的 表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类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袁维秀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解剖学病因神经病理性疼痛起源于神经系统的损伤,其本质是一种伤害感受,包括骨关节炎和炎性疼痛等。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性神经痛)、感染(如带状疱疹)、血管性疾病、创伤和肿瘤等。并非所有涉及伤害感受通路的损伤都能引起疼痛,单纯切断脊神经背根几乎不会引发持续性疼痛[1],但脊髓损伤确实有诱发疼痛的风险。Vireck等发现灵长类动物切断脊髓丘脑外侧束,仅损伤脊髓白质时不产生异常疼痛行为,而损伤脊髓灰质部分则产生疼痛[2]。脑干和丘脑损伤涉及伤害感受通路时可引起疼痛[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疼痛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伴有疼痛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或痛觉过敏,一些病人轻微的四肢温度降低即出现痛觉过敏现象。Mitchell 称之为“皮肤烧灼痛”的临床表现为:水肿、异常出汗、皮肤温度升高或降低,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不伴有明确神经损伤的称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1 型”,伴有神经损伤的称为CRPS2型。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面部发作性剧烈疼痛,发作间歇期无或仅有轻微疼痛,轻触皮肤可诱发疼痛发作,其病因与神经根进入脑干部位的机械变形有关,神经根受压部位出现脱髓鞘现象。血管变异引起神经受压也是常见病因之一[4]。糖尿病性神经痛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双侧足趾的烧灼样痛。水痘病毒感染后激活带状疱疹病毒,后者侵犯脊髓背根神经节,该神经节支配区域皮肤出现持续性疼痛,即使切断支配该区域的c纤维疼痛依然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自从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松结扎模型后,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Chung等发明了脊神经切断大鼠模型(SNL),保留支配足趾的部分神经,记录相邻脊神经的传入冲动。糖尿病模型是通过注射连脲酶素,动物表现与人类神经痛相似。最近又发明了紫杉醇-长春新碱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动物持续性疼痛的测定较为困难,大鼠后肢去神经支配后可出现自残行为,采用细胞内标记物神经元活性的增加,如脊髓背角即刻早期基因蛋白c-fos表达的增加,可用以评估持续性疼痛。功能性核磁成像(fMRI)和/或PET 成像技术将成为可能的测定手段。继发性痛觉过敏及中枢敏感化皮肤损伤后产生持续性疼痛和痛觉过敏,原发性痛觉过敏发生在组织损伤部位,部分由初级伤害性感受器调节,表现为热刺激的反应增强。继发性痛觉过敏发生在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表现为对机械刺激的反应增强,如轻触刺激诱发疼痛,与人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觉过敏相似,与中枢敏感化有关。有研究发现触痛来自 Aβ纤维出入冲动引发的中枢敏感化,而刺痛来源于对辣椒素不敏感的Aδ伤害感受器[5]。触觉纤维聚集在脊髓背角,该部位接受初级神经纤维的伤害性冲动传入。初级传入纤维的作用药理学研究发现初级传入纤维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静脉?予AM1241,一种选择性大麻素受体(CB2)激动剂,可以逆转 SNL损伤后的机械和热痛觉过敏。由于CB2在CNS 不表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外周机制[6]。反义寡核苷酸(6DNs)可直接拮抗Nav1.8,从而逆转机械性痛敏。Nav1.8 是一种河豚毒素拮抗钠通道,仅在初级传入小细胞上表达,即使神经损伤6-14d,应用6DNs 仍然有效,说明持续性外周神经冲动的传入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过程。神经损伤的局部会形成神经瘤,已经证实对机械、热和化学刺激产生的自发性和异常电位活动起源于创伤性神经瘤[7]。有报道SNL 大鼠L5 背根A 纤维出现自发性活动,这种自

重症精神病管理

重症精神病 今年10月10日是第2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2014年10月10日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邓海华在北京新闻发布会表示,最近一次全国性的精神疾病调查,是在1993年,流调结果,中国15岁以上人口中,疾病患病率是13.47%,据邓海华介绍,按照当时的调查结果估算,我国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发病率是9.66‰,也就是说,我国现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但截止2013年3月,全国仅有353.8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居住地卫生部门登记在册,接受治疗管理。 研究表明,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一般稳定在5‰左右,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管理,有10%的重性精神病可能出现肇祸肇事的行为。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2005年原国家卫生部在各地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管理,旨在及时发现更多的重性精神病患,为他们

提供持续的急性治疗、功能康复服务与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部分未能接受治疗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急性发病期可能出现肇祸肇事,危害公共安全。 2012年全国检出率是 2.5‰, 2013年是3‰, 2014年是3.5‰,要求2015年达到4‰。 2014年3月18日,省精神卫生工作培训班上,省六院赵素银院长总结工作现状及问题时说,全省筛查录入率2.58‰,低于全国 3.5‰,承德第一,邯郸最后,张家口也靠后。况且“686”项目经费按检出率拨付,检出率低,拨的经费就少,所以,争取更多的经费,只能向前看,主动工作。 7月29日召开的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上,国家疾控处、北大六院王向群处长讲话说,全国检出率平均数是2.88‰,河北2.59‰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并在强调工作重点中提到,检出率是工作基础是保障,2014年病例筛查要增加100万。

神经病理学

神经病理学>第一章 大脑、小脑、脊髓和神经节的结构 神经组织(nerve tissue)构成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两者是互相联系的整体。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都是有突起的细胞。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神经元。神经数目较多,整个神经系统约有1011个,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神经元的突起以特殊的连接结构——突触彼此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通路和网络,将化学信号或电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传给其他的神经组织和其他组织,使神经系统产生感觉和调节其他各系统的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有些神经元有内分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比神经元更多,但不具备神经元的以上特点,其功能是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营养作用,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大脑、小脑、脊髓和神经节的结构 神经元的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如大脑皮质、小脑皮质、脑内的神经核闭和脊髓灰质;也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的补经节内,如脑神经节、脊神经节、植物神经节。 (一)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类型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都是多极神经元,按其细胞的形态分为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三大类。 2.大脑皮层的分层大脑皮层的这些神经元是以分层方式排列的,除大脑的个别区域外,—般可分为6层,从表面至深层的结构为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图1—10)。 (二)小脑皮层 小脑表面有许多平行的横沟,把小脑分隔成许多小叶片。每一个小叶片表面是一层灰质,即小脑皮层。小脑皮层下为白质,即髓质(图l—11)。小脑皮质从外到内明显分3层,皮质内的神经元有星形细胞、蓝状细胞、蒲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或称梨状细胞,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五种(图1—12)。 (三)脑内的神经核团 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分称灰质,不含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的部分称白质。大脑和小脑的灰质位于脑的表层,故称为皮质,皮质下是白质(图1—13)。在脑的白质内,神经元胞体集中而成的一些团块称神经核(团)(图1—14—1—15)。 (四)脊髓灰质 脊髓的灰质则位于中央,周围是白质。脊髓的灰质居中央,在横切面上呈蝴蝶形(图1—16),分前角、后角和侧角(侧角主要见于胸腰段脊髓)。神经元都是多极型(图l—17)。前角内大多数是躯体运动神经元,胞体大小不等。侧角内的神经元是交感神经元系统的节前神经元,胞体中等大小,其轴突(节前纤维)终止于交感神经节,与节细胞建立突触。后角内的神经元组成较复杂,细胞一般较小,主要接受后根纤维传人的神经冲动,其轴突在白质内形成各种纤维束到脑干、小脑、丘脑,所以这类神经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一、定义及分类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Study of Pain,IASP)于1994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定义为:“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损害或功能障碍所引发或导致的疼痛 (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2008年,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将该定义更新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 (neuropathic pain is defined as pain caused by a lesion ordisease o f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 新定义发生了如下重要变化:①用“损害”或“疾病”取代了“功能障碍”。 ②用“躯体感觉系统”取代了“神经系统”,使其定位更加明确。 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兼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疼痛具有相似或共同的发病机制。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见表1。 表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类型

以上表内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并非毫无争议,例如,交感相关性疼痛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CRPS-I)、纤维肌痛症(FMS)、内脏痛等,按新定义不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但在临床上仍然参照神经病理性疼痛来治疗。 二、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 NeuPSIG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约为3.3%~8.2%。另一项来自欧洲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达8.0%。以此数据推算,我国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约有9000万。尽管国内尚无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系统性研究数据,但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期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和生活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有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约为正常人群的1/2。 三、病因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从物理、化学损伤到代谢性复合性神经病变。 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其病因却各不相同。外伤、代谢紊乱、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营养障碍、肿瘤、神经压迫、免疫与遗传等多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