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美国云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历史上,这一地区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今天这一地区。仍然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官方语。

2. 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解放运动的人物是玻璃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在这场起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是章西女王。

4.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民族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 俄国历史上两次决定俄国命令的改革分别是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民制改革。

2. 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开始于1861年,主持这场改革的目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仿,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

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购买。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 材料是哪次改革所颁发的法令的内容?废除农奴制改革。

2. 这次改革是哪年开始的?有谁组织的?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3. 这次改革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自上而下地系由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 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意义: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俄国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保留了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

1. 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通过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完成的,美国内战是美国的第一次

资产阶级革命。

2. 引发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资本主义商业经济于南方农奴制种植园经济矛盾

不可调和。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农奴制的存废问题。

3. 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是: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1862年,林肯颁发《解放黑人奴隶制宣言》《宅地一法》。

4. 美国内战有何影响?

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

统一。废除了农奴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

造了条件。

5. 材料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农奴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

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材料二: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叛乱过,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民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1. 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法律文件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两部文件是哪一次战争

期间的由谁颁发的?

文件:《解放黑人农奴宣言》《宅地法》美国内战。林肯。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两个法律文件为什么会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还踊跃参军,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钱掌握实权的是德川幕府,实行闭关封国的政策。

2. 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3. 明治维新开始与1868年,主持这次改革是明治天皇,这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

4.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给了我

们什么启示?

内容:1. 政治上,费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制。

2.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道士”精神。

3. 经济上:推行地税

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4.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影响:积极方面,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

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消极方面: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

旧制度的残余,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中国和整个亚洲带来了灾难。

启示:一个国家要繁荣强盛,就要咦?开放的心态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科

技成果,锐意改革,重视和发展教育,促进国家发展。

5. 英国、法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宜俄国、日本有何不同?并说明英国、法

国是通过暴力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日本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与19世纪70年代,首先从美国,德国开始。主要特征是电力

和内燃机的广泛运用。

2. 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厂由爱迪所建,他还发明了灯泡,留声机等等,他被称为

“发明大王”。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

4. 有“炸药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诺贝尔。

5.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材料有塑料和人造纤维。

6.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时欧美资

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

主义阶段。

7.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什么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人类危机和重要环境问题。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化

1. 随着欧美主要国家开始工业化,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于地同时妇女的

地位得到了大大提高。

2. 1870年,中国,法国首先对儿童实行免费教育。

3. 最早建立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

4. 工业化的消极影响主要有:社会矛盾激化和环境污染。

5. 欧美主要国家工业化过程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促进了人口增长,增动了教育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消极影响:使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严重。

6. 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 牛顿的主要贡献是奠定了微积分的基础上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 阿尔文著《《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思想。

3. 被称为“法国现代小说之父”人物是巴尔扎克,代表作《《人间喜剧》

4. 被列宁评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有《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5.有“乐圣”之称的音乐家是贝多芬,代表作《《英雄交响曲》这部作品是为拿破仑所作。

6. 凡高是荷兰著名作家,他是印象派大师,代表作是《向日葵》。

7. 材料:‘’他为工业革命准备了一把钥匙,法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大国崛起》

1. 材料中的“他”是谁?“他”准备的钥匙指的是什么?

“他”是牛顿,“钥匙”是“力学理论”

2. 瓦特打开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又是指的是什么?

蒸汽机

3. 材料中的工业革命指的是哪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势的政治军事集团是同盟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战争爆发后,意大利从利益需要出发导向协约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被称为。“欧洲火药桶的”是巴尔干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期间有“绞肉机”之称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战役期间使用的是新式武器,有坦克,飞机,潜艇,化学武器,中国在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习异国作战是一战的战胜国。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在战争期间,只有塞尔维亚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中心由欧洲转移到北美(美国)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影响:1. 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 战争历时4年多,牵涉人口约5亿,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3. 消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大战还消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启示:我们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2. 拒绝争端要以和平方式3. 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1. 推翻沙皇统治的是二月革命。

2.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维什克党在彼得堡格勒发动武装起义,史称“十月革命”。

3.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十月革命后诞生。

4.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是人的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战争。

第10课《《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成的是世界。新次序叫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他是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

2.《《九国公约》签订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扩大。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的是世界新秩序是什么?是通过哪两国国际会议形成的?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形成的

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次序”

华盛顿体系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他仅指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持和平。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 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是列宁和斯大林。

2. 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他取代了暂时国际共产主义政策,这是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3. 1928年到1937年,苏联完成的第1.2个五年计划,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这是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4. 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起的,也标志做。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形成。

5. 苏联实行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甘地,她被人们尊称为“圣雄”。

2. 领导土耳其革命的人物是凯末。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 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这场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很快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

2. 1929年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引发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制度的基本矛盾。

3. 为了摆脱危机,不同的国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后,使美国摆脱了危机,日本,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

4.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罗斯福新政有何意义?产生什么影响?

措施: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颁发《国家工业复兴法》——学习苏联。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社会福利。

影响:积极方面: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办法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5. 罗斯福新政的典型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和指导,这是借鉴了苏联的成功经验。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 德意日是三个典型的法西斯国家在二战期间他们借口抵制共产主义势力,组成轴心国集团,发动对外扩张战争。

2. 一九二二年墨索里尼率法西斯

3. 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统,继而执掌德国挣钱,这样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了它的建立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4. 1936年,广田担任日本首相,标志着亚洲策源地形成。

5. 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什么?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2. 苏德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

3.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4.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1942年1月(啊《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6. 二战期间最先投降西斯国家是意大利。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战役的是诺曼底登陆。

8. 一九四五年二月,舒梅英三国首脑开辟的牙尔塔会议,七日三国首脑又在播祠堂举行会晤,发表了《波茨坦宣言》,这样形成了战后哥战德国利用苏、美、英三国支配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9. 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言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什么影响?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的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但是,最终以反法西斯力量胜利而宣言,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互相尊对霸权主义加强各国的交流以合作。

第16课冷战

1.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提出的除武装冲突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 冷战期间,开始的表白1947年美国又推出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3. 1949年,以美国为首成立“北约”, 1955年,以苏联为首成立的“华约”,这标志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1991年3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4. 一九四九年德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德又叫,实行社会主义。西德又叫联邦德国,实行资本主义。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共同点是什么?给了我们什

么启示?

共同点:美国的援助。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都重视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启示:我们搞经济建设,首先要有正确的政策度引导,其次要重视人才培养,把教育

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再次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我们发展经济的所需资金,人才等等。

2. 二战后美国提出援助西欧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欧洲复兴计划”又叫做“马歇尔计划”。

3. 二战后,其经济迅速崛起,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是日本。

4.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新经济的典型特点是信息化,全球化。

5. 今天欧美国家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始于罗斯福新政时期。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 苏联历史上三次著名的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其中是苏联最终走上解体的是戈巴乔夫改革。

2.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3. 比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共同点有哪些?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共同点: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西方的和平演变。国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

启示:我们要制定适合国情的政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共产党领导,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资阶级的自由化思想。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 亚非拉国家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开始于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

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了独立,因此这一年又被称为是“非洲年”。

3. 1990年。纳米比亚取得独立,这是非洲最后一个取得独立的国家。

4. 拉丁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古巴,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者是卡斯特罗。

5. 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 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 战灾难→ 二 月 革 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 月 革 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 A.2月 B. 3月 C. 10月 D. 11月 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1、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

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会不会制造工具,就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就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与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就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与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与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与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与国家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就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就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她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与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

最新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 下册 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 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 “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 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 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 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 报纸; 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 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3.时间:1861年。 4.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 5.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 钱赎买。 6.意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③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年)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 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为总统。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 金属 合金 金属资源 课题一 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二、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注: 混合物)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 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 +O 2 点燃 2MgO 2Mg +O 2 2MgO 注:MgO :白色固体 4Al +3O 2 点燃 2Al 2O 3 4Al +3O 2 2Al 2O 3 注:Al 2O 3:白色固体 3Fe +2 O 2 点燃 Fe 3O 4 2Cu + O 2 △ 2CuO 注:CuO :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 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材料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资料讲解

九年级(下册)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 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 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 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 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 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 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 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 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 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 创造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道理?(D)A密切联系群众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人教版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0:10 编辑 优质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浙江省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周虹 一、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概况,列举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实例,说明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2.活动建议:指导学生用地图呈现国际关系的图景,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在明确东西方对峙的区域分布的同时,熟悉现代世界政治地理和地缘关系。 二、课标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历史与地理等相关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多角度探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特点,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当今国际大事,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说明“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是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概括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2.列举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和特

点,解释“冷战”的含义。3.运用材料分析“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2.通过读图比较与材料分析,初步具备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2.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突破方案:“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和对抗。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该部分内容是初中学生树立正确国际观念和世界全球视野的重要知识载体,但由于其政治性较强,政治术语多,涉及的事例又关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要求借助更多的地图、漫画等图片资料来直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⑤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5、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8、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总结: 三、苏俄 三年国内战争(理解) 时间:1918—1920年 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现象:无余粮、无私企、无市场)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 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最早4个加盟: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导读:本文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测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范围:世界历史下册) 1. 1917年7月,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带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2. 20世纪20年代,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3.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4.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劳资关系D.缩减农业产量 5.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纷争B.美苏争霸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D.地区冲突 6.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主义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绥靖政策D.“冷战”政策 7.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①德国进攻波兰②德国入侵苏联③日本偷袭珍珠港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河。”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最直接的结果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B.法国光复C.意大利投降D.攻克柏林 9 A.经济持续高速发展B.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C.成为第二经济大国D.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10.如今许多欧洲人正逐渐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意大利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年级下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年级下 册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1. C 2. D 3. C 4. D 5.A 6.B 7.C 8. C 9.A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中国。(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3)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 C 2. D 3. C 4. D 5.A 6.B 7.C 8. C 9.A 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 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中国。(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3)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1. A 2. B 3. D 4. A 5. B 6.B 7.C 8. A 9.D 10.(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人口占世界总人口85.1%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总量的20. 8%,人均国民生产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