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思考与练习及答案(上)

《文学概论》试题(第一到八章)

第一章

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艺家是。

2、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

3、面对创作—作品-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艺术消费这统一的文学活动系统,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视角和方法融合在一起的理论是。

4、在西方文论中,有名的“直觉”说是由意大利美学家提出的。

5、美国著名学者、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进行了区别。

6、诞生于马克思主义为文艺学开辟了新篇章。

7、文学社会学在中国可以上溯到孟子的说。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文艺学

2、文学理论

3、文学批评

4、文学史

5、文学社会学

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有文学活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阐述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划分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

一、填空

1、艾布拉姆斯

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3、文学文化学

4、克罗齐

5、韦勒克、沃伦

6、19世纪中叶

7、“知人论世”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学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也有人对文艺学的对象作广义的理解,认为它不仅指文学,还包括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刻、戏剧、电影、音乐舞蹈、建筑、工艺美术等。但一般作狭义的理解。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规律。

3、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则对文学作品、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以及文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历史的和美学的评判,它与文学现状联系得更紧密些。

4、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以往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自身继承、革新的内在联系。

5、文学社会学

文学社会学就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文学从创造到消费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过程,这一过程不能不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而浸润着社会思潮,反映着社会风貌,直接或间接地回答社会问题,即或文学创造和消费的是一些空灵的、超脱的、虚玄的、恬淡的产品,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纯净”而不带社会性。因此,文学社会学无疑是文学理论一种重要的形态,而且在所有的形态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判断

1、正确。

2、不完全正确。还包括文学活动本质论。

四、论述题

1、阐述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以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一文学作品一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一作品价值一文学消费。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第二章

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首次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2、完整地提出并论述“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是西方和东方信仰的学者。

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的认识。

4、马克思主义认为,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

5、宣扬形式对内容的超越,往往用现代语言学来解释文学的本质的是。

6、人本主义的文论把作为文论研究的核心。

7、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以作为理论指南。

8、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体现时代精神。

9、马克思、恩格斯总结西方19世纪以前的文学实践,批判继承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文学理论。

10、20世纪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文学活动论

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3、艺术交往论

4、法兰克福学派

5、艺术生产论

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人本主义文论强调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追求文学的超越与自由,往往用理性因素来解释文学的本质。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属于科学主义的文论。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如何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第二章

一、填空

1、列宁

2、马克思主义

3、能动

4、艺术生产活动

5、科学主义文论

6、人

7、马克思主义

8、当代性

9、德国10、“批评的世纪”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展示。

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一种基本看法。在此基础上,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这种观点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它的“审美方面”。

3、艺术交往论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提出了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之间交往的理论,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这种交往行为对诗学的贡献,是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因此,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4、法兰克福学派

属于人本主义文论,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拼凑结合成一个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哲学、美学、文艺学体系。

5、艺术生产论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有多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第二种意义是指实际的创作过程;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本书主要从第一种意义和第三种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也就是说,文学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我们必须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解释。

三、判断

1、不正确,用非理性的因素解释文学的本质。

2、不正确,属于人本主义文论。

四、论述题

1、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如何认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有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这五个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

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媒介学的、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同时,从这五论的联系看,文学是—种活动,这种活动的具体性质就是能动反映生活,在现代则是—种具有生产性的活动;它生产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文学区别于别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作家生产出审美意识形态并不是要束之高阁,而是要召唤读者来接受与消费,这样文学就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文学理论基本观念的五个要点及其联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与过去的教材从单一的反映论考察文学不同,本教材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多重理论来考察文学的,同时又十分注意这些理论之间的联系。

2、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应注意哪几个问题?答:主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种指导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现成结论照搬照抄,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特别要注意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现实文学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第二,要具有中国特色,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特别要有鉴别地吸收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精华,实现新的综合。第三,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关注当代文学运动的变化与发展,敢于面对20世纪新文论的挑战,吸收新的方法等。

第三章

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西方文艺理论家。

2、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话语理论并对文学活动中四要素之一的作者做了谱系学研究的是。

3、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陌生化的过程的是。

4、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

5、德国美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艺术起源于。

6、提出“宗教力量对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以此分析了资本主义率先在西欧发生的原因的是。

7、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兰塞姆创造了术语,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8、英国人类学家在其代表作《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9、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由、作者、作品、构成。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文学活动

2、生活活动

3、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

4、文学本体论

5、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始终是同步的。

2、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2、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第三章

一、填空

1、康德

2、福科

3、俄国形式主义

4、伊瑟尔

5、宗教

6、马克斯?韦伯

7、文学本体论

8、弗雷泽

9、世界、读者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它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2、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3、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

按照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符号(语言)系统,是交往理性得以展开的理想场所。具体来说,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作者与作者),自我与现实他者(作者与此岸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自我与超验他者(作者与彼岸世界)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作者与读者)。

4、文学本体论

本体论是一个哲学用语,它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特征的学说。该术语由德国哲学家唯理主义者伍尔夫所创,其含义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理论哲学相近,但不涉及精神、宇宙等范畴。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的基本属性作出界定的学说。它是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兰塞姆提出的术语,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用以指关注文艺形式的理论。

5、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这四个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我们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至于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与表现主观世界“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三、判断

1、不正确。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生产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这就是所谓的“不平衡关系”。它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典型状况:一是某种艺术类型在后来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反而衰落了;二是落后的地区,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越经济发达的地区。

2、正确。

四、论述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文学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而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别于动物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历史的、生产的、文化的范畴。生活活动具有以下几点内涵:它体现为人和自然交换的过程,它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特性,并且它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学活动作为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以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来描述生活(在生活之外);同时,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创造出人们审美的和想象的世界(在生活之内)。

2、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在文学起源问题上,前人从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框架上作出了推定,它们是文论史上的宝贵思想资料。而其中“劳动说”是对其他众多观点的总结和扬弃,具有更大合理性。

其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文学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各个时代和各种文化中可以有着完全不同的界定,它产生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作为恋歌歌词的文学与作为战争动员鼓动词的文学,它们的创作动机、写作语境是不一致的,它们的具体功能与要求也干差万别。但作为文学,它必须是在人脑走向成熟、有相对完善的语言体系后才可能出现,而人脑的成熟与语言体系的完善,都只有通过劳动才可能达到。

其二,劳动催发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动机产生),提供了文学的主要内容。文学是人自觉的、自由的活动,所谓自觉,是在于它有合目的性;所谓自由,是人在文学中要表达出超越现实束缚的理想。上述特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劳动中产生的。另外,文学作品要描写入的社会生活,而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作者经历的劳动过程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

其三,在文学的早期形式上也体现了劳动的痕迹。诗这种文学体裁成熟时间较早,它往往讲求韵律、节奏,而这与人的劳动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如通过劳动号子来协调步伐,通过有节奏的声音来协调狩猎者队伍的推进速度与包围猎物时的队形等。早期的诗歌,从文学史的发掘、整理情况来看,它基本上是作为歌曲的唱词出现的,同时在吟诵中,往往伴随着吟诵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诗歌、音乐、舞蹈几种艺术形式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劳动说”这种文学起源观是在前人若干种起源观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对于其他起源观有所扬弃,但并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将其纳入自身的体系中,使其他起源说的美学观点在“劳动说”的整合下体现出合理的一面。如“巫术说”提出了文学与巫术的共生关系,这是有着许多民俗依据的,但“巫术说”不能回答巫术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在根源,我们从“劳动说”出发就可看到,巫术起于人的生产愿望不能在既有生产力水平上达成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它还是与人们的劳动状况直接相关的,有些巫术仪式甚至就直接融会在原始人的劳动过程中。同样,对于文学起源的“游戏说”、“宗教说”也可作出相似分析。我们认为,“劳动说”是对文学起源问题上诸家学说的合理扬弃,它不仅克服了其他诸说的不足,而且能够合理说明其他诸说的一些观点。

第四章

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是。

2、在西方,文学从广义的文献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完成的。

3、刘勰在中提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藏,澡雪精神”的文论观。

4、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括说话人、、文本、沟通、。

5、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

6、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

7、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含义大致产生于时期。

8、西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可以分为语言系统和言语两种成分。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话语

2、话语蕴藉

3、含混

4、审美意识形态

5、艺术形象

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文学的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2、在文学中,审美情感与理智认识的关系表现在: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章

一、填空

1、曹丕

2、18世纪

3、《文心雕龙》

4、受话人、语境

5、含蓄、含混

6、审美意识形态

7、魏晋

8、索绪尔

二、名词解释

1、话语

话语是语言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话语蕴藉

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藉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含混

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藉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换言之,读者阅读文本时可能感到其中含蕴着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4、审美意识形态

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5、艺术形象

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

三、判断

1、正确。

2、正确。

四、论述题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的含义有:第一,文学的文化含义——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

西方18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第二,文学的审美含义——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此种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3至6世纪)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

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尽管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惯例对于区分文学与非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第一,从目的看,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第二,从方式看,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第三,从态度看,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

第五章

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简称“三融合”)的审美理想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提出的。

2、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命题。

3、最早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对文艺学范畴的是。

4、文学为人民服务、为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5、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要正确认识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对文化传统采取和“全盘继承”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7、关于如何处理古与今、中与外关系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的主张。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世界文学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推陈出新

4、人民性

5、文学活动的雅与俗

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是满足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规律的,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正确道路。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2、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

第六章

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模仿的是。

2、把情感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感情,认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符号学美学家。

3、提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的是。

4、马克思把文学活动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把从事文学活动的作家称作。

5、是文学创造的惟一源泉。

6、柏拉图在一书中把艺术看成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

7、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书中。

8、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9、文学创造就是以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10、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者和。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精神生产

2、艺术生产

3、文学创造的客体

4、文学创造的主体

5、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2、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2、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第七章

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提出灵感来源于“神赐的迷狂”的文艺理论家是。

2、由画竹提出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理论的是。

3、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4、文学创造的过程包括发生阶段、。

5、古希腊的亚理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接近联想、。

6、回忆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是的重要机制。

7、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叫。

8、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途径:浓涂重抹、。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艺术发现

2、创造动机

3、艺术构思

4、推敲

5、陌生化

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创作意图始终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2、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相互补充,没有主从之分。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2、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第八章

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对的评价。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有内蕴性、、诗艺性。

3、英国文艺批评家提出了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4、对艺术形式自身审美价值的高度重视,发生在19世纪末西方出现之后。

5、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

6、西方形式主义理论有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后来的捷克与法国的结构主义和英美派等。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艺术真实

2、艺术概括

3、情感评价

4、内容形式化

5、艺术形式

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

2、诚挚的内在情态和外在的艺术呈示是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对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第一到八章)

第五章

一、填空

1、恩格斯

2、马克思

3、歌德

4、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6、虚无主义

7、“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名词解释

1、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是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由世界各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共同构成的一种世界性文学的总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全人类性。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学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张。1956年正式提出这一主张,作为繁荣和发展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的一项基本方针。毛泽东认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实践解决,不应当采取简

单的方法去解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也符合科学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规律。只有坚持贯彻这一方针,我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就会向前发展,反之,我们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挫折和失败。

3、推陈出新

推陈出新,原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以创造新的。毛泽东在1937年8月写的《矛盾论》中,把推陈出新同新陈代谢、除旧布新在同—层面的意义上使用,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过程中古与今、洋与中的关系问题,批判继承中外文艺遗产与创造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关系问题。推陈出新是事物发展的一条规律。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我们学习、继承和借鉴中外文艺遗产,不是为颂古非今、颂洋非中,而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艺。继承借鉴,是革新创造的基础和前提;革新创造是继承的目的。推陈与出新的关系,就是批判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的关系。推陈出新,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对中外文艺遗产,不论内容还是形式,我们都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加以分析,剔除其中那些不适应今天人民群众审美需要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成分,吸取其中有价值的成分,并不断地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艺。

4、人民性

人民性是文学作品所显示出来的一种社会属性。中外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程度不同的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生存方式、生存境遇、需求愿望、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的作品,都是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人民性的涵义与人民的涵义密不可分。人民的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人民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事业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和个人。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人民总是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劳动人民永远是人民的主体。在历史上,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曾是革命的、进步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在这个时期,他们也属于人民的范围。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应把它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结合当时的历史特点、时代精神和人民的审美趋向,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5、文学活动的雅与俗

雅与俗,即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是文艺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文艺现象。从字面上讲,雅即高雅美好,高雅艺术一般是指思想艺术水平高或较高的作品;俗即平凡通俗,通俗艺术是指水平一般或较低的作品。文学艺术的雅与俗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必将在雅与俗、提高与普及的双向循环的无限发展过程中,走向更大繁荣。

三、判断

1、正确

2、正确

四、论述题

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同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学活动一样,都是—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审美特性同样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本质属性,如果失去了审美特性,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也就不成其为文学活动了。但是,作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活动,又具有时代的特点和性质。它不仅要受它所表现的客体——社会主义时期的人及其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要受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蚬的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属性。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社会需要和审美需要,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

动,也必然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就层次性讲,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有不同色调的爱国主义的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有写山水花鸟、歌颂自然美的文学活动;不时地也会出现某种违反人民根本利益的有害的文学活动,等等。对于那些有害的文学活动,理所当然也应加以反对和禁止。但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题材、人物、形式、风格和艺术方法、表现手段,等等,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的审美需要。

2、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学,毫无疑问,它的根必须扎在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土壤上。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是提高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在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去全面整理民族文化遗产,然后加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吸取一切有价值的成分,用以创造社会主义民族新文艺,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

第六章

一、填空

1、古希腊人

2、苏珊?朗格

3、亚里士多德

4、“生产工人”

5、社会生活

6、《理想国》

7、《德意志意识形态》

8、华兹华斯

9、言语10、创造者

二、名词解释

1、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为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如科学知识、艺术品等)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在精神生产活动中,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精神关系。就是说,精神生产是人通过意识活动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念性的思索或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凭借符号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活动。

2、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在各种精神生产活动中,艺术创造突出地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保持着“精神的自律”,因而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3、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即文学的反映对象。文学客体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自然界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也是文学的反映对象。文学创造无论直接描写和反映的是什么,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反映对象,是整体性的、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之后具有审美价值的、为作家体验过的生活。

4、文学创造的主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指处于文学创造活动中的作家、诗人,也称为艺术生产者但在这种活动中,作家、诗人只有处于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即具有主体性或者说具有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时,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不同于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主要是作为审美主体出现,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但文学创造包含着对世界的认识,也必须通过一

定的物质实践活动去完成,因而兼有思想者和实干家的身份。其次,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

5、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指的是那些本身就具有美的属性的生活,即富于诗意的生活,如社会美、自然美。

三、判断

1、不正确。

不能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因为“主体”的特定含义,即必须具有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人在与客体的特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主动性、主导性即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没有主体性的人包括作家就不是真正的主体。“写作的作家”不一定具有主体性,如成为自然的奴隶或屈从于金钱而写作的作家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

2、正确。

四、论述题

1、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答:(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因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2、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答:(1)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能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主体始终处于主导性、主动性的地位并显示出能动创造性特征。

(2)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是指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具体说,作家对具体客体的选择总是或明或暗地受到当时社会生活情形,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多种生活因素的规定和制约。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文化传统中,他选择何种生活为创造的具体客体,都必然受到社会生活这个“一般客体”的规定和制约。而进入具体创造过程中,创作主体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包括虚构、想象、情感投射、观念移注等,都不可能离开具体客体进行纯粹任意的胡编乱造和情感发泄。甚至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创造中,客体也使主体“客体化”了。

第七章

一、填空

1、柏拉图

2、苏轼

3、材料

4、构思阶段、物化阶段

5、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6、艺术构思

7、变形

8、淡化背景

二、名词解释

1、艺术发现

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往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2、创造动机

是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其动态轨迹可描述如下:创作动机是由作家内在需要所鼓动,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形成易感点,与某种外部刺激相迎合之后所带来的极强的行动力量,并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

3、艺术构思

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推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4、推敲

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妥帖地把意象、意念生动、鲜明地予以具体化(定型为作品)的操作手段。

5、陌生化

作家不用习见的称谓,而是以作者和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描写它,以消解“套板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三、判断

1、不正确。创作意图是作家心中指向性很强的某种目标预期,但它有时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当人物成熟起来时,他必须按照自己的性格轨道行进,而无法迁就作家原来的意图。

2、不正确。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相互补充,有主从之分。意识在艺术构思中起主要作用。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答:(1)先从“材料”概念中抽取其本质特征,予以表述。从本质上说,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以精神现象的方式通过记忆机制而储存在作家大脑中的有生以来的刺激或信息。

(2)从来源看,文学材料的来源虽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但它们只有转化为精神现象,即记忆中的表象,才可能对作家的文学创造发挥作用。

(3)从呈现看,文学作品虽以文字符号加纸张的物质形式流通于世,但其所负载的,乃是作家个体内在的某些精神现象及其活动。

(4)从文学材料的获取渠道(有意、无意、实践、书本)和流程看,不管经由哪一种渠道,其流程都一样,即刺激或信息转化为文学材料,必须通过记忆机制进行,必须被储存在记忆中才能奏效。

(5)有时,作家也使用笔记、卡片、摄像等方式来搜集材料,但目的无他,也是为了抗拒遗忘,使之更深刻地进入记忆,以便参与构思,激活思维。

任何有意义的生活,若没有成为记忆表象,没有在作家心灵中留下痕迹,一句话,没有转化为具有主体性的东西,都很难成为文学材料,很难对文学创造起作用。

2、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回答。

直觉有时与灵感纠缠在一起,但直觉并不是灵感。它们的区别在于:

其一,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其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其三,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第八章

一、填空

1、巴尔扎克

2、假定性、主观性

3、克莱夫?贝尔

4、现代主义

5、真、善、美

6、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

二、名词解释

1、艺术真实

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审美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感悟并内蕴着价值取向的真实。

2、艺术概括

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作既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情感评价

是指文学创造主体以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对其所描写和表现的人物与事件所作的情感性“裁判”。

4、内容形式化

在文学创造过程中,当孕育的内容逐渐显化成形并为作家所结构起来的时候,它的内容就消融在它的形式之中,或者说转化成了形式。

5、艺术形式

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三、判断

1、正确。

2、正确。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答:(1)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善”(助益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是其价值结构的核心,不是“善”的就不可能是“美”的,并且“善”与“美”的存在和呈现都要以“真”为根据和基础。因此,“真”、“善”、“美”及其统一便构成了文学创造审美追求的价值结构及内涵。(2)“真善美”三位一体,但在文学创造的艺术范畴里,“艺术真实”主要与“真”相关,“情感评价”主要与“善”相关,“形式创造”主要与“美”相关。

2、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对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答:(1)就社会生活而言,人和人的价值在各种价值中具有首要的意义,或者说,“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理应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人文关怀必然成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的核心,亦即终极价值。

(2)“真”是“善”的价值根据,“善”是“真”的价值取向,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血肉般联系在一起,文学作品为两种价值的交合。然而文学创造不存在规范化模式,作家有权让人文关怀在任何一个历史视点上展现,而不应当向他们提出诠释社会发展规律的非艺术要求。弘扬人文精神是文学创造的高于一切的使命。

《文学概论》思考与练习(下)

第九章

一.填空

1.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2.____ 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3.____ 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4.《》是我国现实型作品的源头.

5.《》最早体现了我国理想型文学作品的基本倾向.

6.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创造主要表现为对的推崇.

7.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

8.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被称为.

9.象征主义的兴起是反对的结果.

10.戏剧按场次分,可以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

1.浪漫主义文学2小说3.剧本4.诗5.报告文学的纪实性三.简答

1.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几种体裁?

2.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

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诗歌的特征.

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小说和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第十章

一.填空

1.“阻拒性”.“陌生化”是由国形式主义者提出的.

2.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是。

3.提出“境生于象外”观点的是。

4.典型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

5.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是。

6.波兰现象学家.理论家把文学本文分为五个层次.

7.文学的意蕴层面可分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

8.审美意象可分为寓言式意象和.

9.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

10.文学的意蕴层面可分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二.名词解释

1.典型 2.意境 3.审美意象 4.实境 5.典型环境

三.简答;

1.简述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2.简述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四.论述

1.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3.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

第十一章

一.填空

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悲剧有六个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

2.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3.金圣叹说《水浒传》“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性格,都写出来”,他注重的是人物的().

4.清代李渔强调传奇首先要有奇事,可见他重视的是叙事作品的().5.()是情节的动因,决定着人物“做什么”,而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

6.()也称聚焦,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7.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8.()即叙述行为本身,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读者的态度和评价.9.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是()与角色.

10.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是它的二元性:一个是本文时间,一个是().二.名词解释

1.叙事 2.情节3.叙事视角4.扁平人物 .5.场景

三.辨析

1.在当代文化环境中,小说比电影和电视叙事影响更大

2.文本时间的长度是由故事语言的发展决定的.

四.论述

1.试分析圆形人物.典型人物与性格人物的异同

2.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关系如何?

第十二章

一.填空

1.“诗缘情而綺靡.附体物而浏亮”出自于().

2.“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出自于().

3.“抒情诗歌主要是主观的.内在的诗歌.是诗人本人的表现.”是谁提出的().

4.“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出自于().

5.“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出自于().6.抒情话语的声音组织与其表现的情感内涵相互协调融合的状态即是().

7.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抒情内容和相应的().

8.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与画是“_________________.”

9.不用喻词.喻体与喻本直接相合的比喻方法是__________.10.一般的说.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__________.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

二.名词解释

1.情景交融. 2.节奏 3.隐喻4.抒情5.抒情性作品的结构三.简答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2.抒情与渲泄的关系如何?

四.论述

1.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2.在抒情性作品中景与情的关系如何?

第十三章

一.填空

1.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即.

2.文学流派的出现.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文学的.

3.除了个性的原因外.文学风格还要受时代.民族..流派的影响.4.影响文学风格时代性的原因.一个是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一个是作家.

5.表现风格的第一要素是.

6.环境条件的不同.形成了风格的.

7.除作家的风格外.文学的风格还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派风格和.

8.制约和影响风格的主要原因和内在联系是.

9.所谓“文如其人”.不是指作品的“所言之物”.而是指作品中的.10.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是.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得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就是人类得一种高级得特殊得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得原理、文学得范畴与判断标准等问题得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得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与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与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就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得,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得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与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得性质 答:文学理论得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中得三个分支之一,与其她分支有密切得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得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她分支得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瞧,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得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就是随着时代得发展而发展得,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得特征。它作为人类得一种特殊得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她活动得特殊性质。社会生活就是一切种类得文学艺术得源泉、经过作家得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得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瞧,具有实践性与自身独特得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得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得依据就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就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得有机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得基础上创立得。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 4.艺术生产论: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瞧成就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得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得性质,又具有审美得性质,就是这两者得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与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得基石就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得精神性得生活活动,也就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得创造与欣赏展现与外化出来。文学就是作为主体得人得能动得创造,它塑造人,就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得存在与意识得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得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一)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C ) A.游移焦点叙述 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2.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 B ) A.陆机 B.刘勰 C.叶燮 D.严羽 3.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A )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4.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B ) A.表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情感积累 D.生活阅历 5.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 D ) A.爱德华·泰勒 B.弗雷泽 C.苏珊·朗格 D.萨洛蒙·赖纳许 6.清末诗人黄遵宪提出的主张是(D) A.“小说界革命” B.“不讲对仗” C.“平民文学” D.“我手写我口” 7.高尔基认为,在诗篇和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是(D) A.人物 B.情节 C.性格 D.形象 8.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C) A.概略 B.场景 C.减缓 D.省略 9.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是(C) A.圆型人物 B.典型人物 C.表意人物 D.性格人物 10.托尔期泰认为,艺术抒发情感是(C) A.表现情感 B.宣泄情感 C.传达情感 D.投射情感 11.以读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指(D) A.女权主义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精神分析批评 D.接受美学批评 12.“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两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D) A.意象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3.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山的纲领”的是(C) A.“感物”说 B.“养气”说 C.“诗言志” D.“诗缘情” 14.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A) A.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C.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文学概论试题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C D ) A叙事功能 B抒情功能 C描述外在事物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C D ) A表意式意象 B表情式意象 C寓言式意象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D ) A刘勰 B曹丕 C司空图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C ) A刘勰 B曹丕 C司空图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ABCD ) A读者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AC ) A实践性 B艺术性 C价值取向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D ) A立普斯 B克罗齐 C弗洛伊德 D 布洛 3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考察文学活动的角度( D ) A文学文化学 B文学信息学 C文学符号学 D 文学社会学 37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有( ABC ) A对象化说 B意识形态说 C艺术生产论 D 艺术价值论 38属于文学心理学的理论代表有( CD ) A桑塔耶那 B罗兰巴特 C阿恩海姆 D 考夫卡 39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A ) A俄国形式主义 B新批评 C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

40下列与游戏说理论有关的人是( BD ) A德漠克利特 B康德 C歌德 D 席勒 41文学概念的三义指( ACD ) A作为文化 B作为意识形态 C作为审美 D 作为惯例 42文学具有的双重性质为( AD ) A审美 B情感 C想象 D 意识形态 4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 BCD ) A革命性 B主导性 C层次性 D 多样性 4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 AB ) A为人民服务 B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工农兵服务 D 为政治服务 45“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 C ) A思想性与艺术性 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 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D 创作与接受46“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 A ) A列宁 B高尔基 C毛泽东 D 鲁迅 47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 ABCD ) A模仿者 B创造者 C集体人 D 移情者 4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 ABCD ) A实践获取 B书本获取 C有意获取 D无意获取 49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 B ) A突出 B综合 C简化 D 变形 50文学创造中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 CD ) A情感性 B理智性 C诚挚性 D 高尚性 5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 ABDE ) A本质论 B创作论 C价值论 D接受论 E构成论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 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 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

2019-2020年电大考试《文学概论》考题库

《文学概论》机考网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100%通过 《文学概论》是电大期末考试的上机考试的机考课目,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最为相似。 A.信息论 B.摹仿论 C.意志论 D.反映论 2.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 ) A.观众 B.情感 C.文采 D.文化 3.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阅读期待、开放。 A.模仿 B.象征 c.假设 D.蕴藉 4.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 )、语境依托性。 A.中介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5.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高尔基 C巴赫金 D.什可洛夫斯基 6.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 ( ) A.独创性 B.指意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7.( )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A.剧本 B.小说 C.散文 D.诗 8.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A.母语 B.书面语 C.IZl语 D.标准语 9.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与机构制作特点。 A.集体行为 B.商业运作 C.个人创造 D.历史演绎 10.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10 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学)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思考问题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A.独立说B.再现说 C.体验说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B.英加登 C.荣格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童庆炳B.英加登 C.凯塞尔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A.王维B.李白 C.司空图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A.本质特征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A.省略B.停顿 C.概略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

是( ) A.格雷马斯B.康德 C.歌德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个人气质B.人格情操 C.创作才能D.创作个性 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是( ) A.刘勰B.曹丕 C.曹植D.曹操 14.“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A.多样性B.单一性 C.稳定性D.独创性 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 A.八体B.十体 C.十二体D.二十四体 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 A.刘勰B.苏轼 C.苏辙D.郑板桥 17.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A.各种文学现象B.各种社会现象 C.文学作品D.作家 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B.诗歌 C.戏剧D.散文 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A. 情节设计 B. 结构严谨 C. 文学风格 D. 语言精练 20.艺术想象的过程是( ) A.从具象到抽象B.从抽象到具象 C.从具象到具象D.从抽象到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 ) A.建构性活动B.追寻秩序的活动 C.内容追寻形式的活动D.形式创造内容的活动 E.纯粹创造形式的活动 22.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是( ) A.语音层面B.文法层面 C.辞格层面D.词法层面 E.意义层面 2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 A.前者依存于后者B.后者决定前者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new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 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试题库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 3、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 4、“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 5、“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 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7、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 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 8、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A伊瑟尔B加达默尔C英加登D弗洛伊德 9、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A 语言表现 B 体裁类型 C 结构安排 D 形象创造 10、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A结构B声音C故事D视角 1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A刘勰B曹丕C司空图D 刘熙载 1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 13、“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A立普斯B克罗齐C弗洛伊德D 布洛 1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考察文学活动的角度() A文学文化学B文学信息学C文学符号学D 文学社会学 15、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 16、“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 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D 创作与接受17、“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 A列宁B高尔基C毛泽东 D 鲁迅 18、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 A突出B综合C简化 D 变形 三、填空题 1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和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2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与价值取向。 3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 6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作者、——与读者。

《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黄淮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育 ————学年第 ———— 学期 《文学概论》试卷(A卷) 一、一、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以 上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 共计20分) 1、文学创造中的艺术概括是从() A、一般出发 B、个别出发 C、以对特殊事物即有特征的事物的描述为途径 D、概念出发2、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是() A、纯客观的反映 B、原生态的摹写 C、零度反映 D、有选择有改造的反映 E、反映外部世界,也反映作家的精神 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它是()A、功利性的 B、无功利的 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D、直接是无功利的 E、间接是有功利的 F、无功利性是功利的手段 4、徐悲鸿绘画中的马是() A、客观生活中的真实的马 B、生物学中的马 C、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马 D、象征人类精神的马 E、具有深刻寓意的马

F、具有审美价值的马 5、对待文学遗产的错误态度是() A、全盘继承 B、全盘抛弃 C.、批判的继承 D、只能继承形式 E、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6、文学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A 、直接的 B、间接的 C、紧密的 D、有距离的 E 、无关的 7、文学作为话语是() A、社会性话语活动 B、单纯的个人话语活动 C、是社会的产物 D、审美意识形态 E、是对现实的反映F、具有阶级性话语的性质 8、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 A、世界文学排斥民族文学 B、形成了世界性就取消了民族性 C、既有区别又相联系 D、世界文学的形成以民族文学的发展为基础 E、世界文学的形成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发展 9、文学创作是() A、私人化行为 B、社会活动 C、纯粹个人的事情 D、作家与社会的对话 10、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比,() A、生活真实更丰富、生动 B、艺术真实没有生活真实具体、典型和有感染力 C、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 D、艺术真实比现实更理想、更美、更有感染力

文学概论答案(专科)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2020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现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C )最为相似。 A. 意志论 B. 信息论 C.摹仿论 D.反映论 2. 文学四要隶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D )。 A.文化 B. 观众 C.文采 D. 情感 3.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阅读期待、开放。 A.象征 B. 蕴藉 C. 假设 D.模伤 4. 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B )文本。 A. 象征型 B.表现型 c . 再现型 D. 创意型 5.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 D )。 A.意识性 B.表象性 C. 表情性 D. 语境依托性 6.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C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 车尔尼雪夫斯基 B. 高尔基 C. 巴赫金 D. 什可洛夫斯基

7. 唐代出现了( A )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传奇 B.话本 C. 志人志怪小说 D. 章回体小说 8. 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 C )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A.细节 B.语言 C. 人物 D. 情节 9.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A )与机构制作特点。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 集体行为 D. 历史演绎 10.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 C )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文学流派 B.作家 C. 文学作品 D. 文学思潮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BCDE )。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