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省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湖南省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湖南省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湖南省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湖南省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规范Social Work Service Standard for Rural Left-Behind Groups in Hunan Province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 1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术语和定义........................................................................................................................................... - 1 -

4.服务宗旨............................................................................................................................................... - 1 -

5.服务内容............................................................................................................................................... - 2 -

6.服务方法............................................................................................................................................... - 8 -

7.服务流程............................................................................................................................................... - 9 -

8.服务质量管理..................................................................................................................................... - 10 -

9.服务保障............................................................................................................................................. - 12 -参考文献..................................................................................................................................................... - 13 -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怀化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山大学、湖南省民政厅、怀化市民政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杰、卢玮、李学斌、姜波、张忠民、周金玲、胡天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留守人群的术语和定义、服务宗旨、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保障等。

本标准适用于面向有需要的农村留守人群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MZ/T 058-2014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MZ/T 059-2014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MZ/T 064-2016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MZ/T 071-2016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MZ/T 094-2017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指南

MZ/T 095-2017 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指南

3.术语和定义

3.1 农村留守儿童

在农村居住,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应在半年以上,外出范围应为离开所居住的县区,而且儿童应在农村常住地留守超过半年以上。

3.2 农村留守妇女

在农村居住,年龄在20周岁至60周岁之间、丈夫外出务工的已婚妻子。

一般情况下,丈夫外出务工时间应在半年以上,外出范围应为离开所居住的县区,而且妇女应在农村常住地留守超过半年以上。

3.3 农村留守老人

在农村居住,子女或其他赡养义务人全部离开县区范围外出半年以上,留在农村生活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一般情况下,子女或其他赡养义务人外出时间应在半年以上,外出范围应为离开老人所居住的县区,而且老年人应在农村常住地留守超过半年以上。

3.4 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妇女、农村留守老人三大群体,以“个人保障和发展为本、家庭支持为重、社区(学校)关爱为依归、全社会联动为目标”为服务宗旨、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开展的服务。

4.服务宗旨

4.1 总则

农村留守人群的社会工作服务应依循“个人保障和发展为本、家庭支持为重、社区(学校)关爱为

依归、全社会联动为目标”的服务宗旨。

4.2 个人保障和发展为本

加强农村留守人群的安全保护、经济保障和个人发展,保障其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基本生存状况,促进其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4.3 家庭支持为重

提高农村留守人群的家庭支持,提升家属对其理解和支持,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家庭关系。

4.4 社区(学校)关爱为依归

促进农村留守人群从农村社区(学校)中获得关爱,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参与和融入农村社区治理中。

4.5 全社会联动为目标

提高基层政府、群团组织及村(居)委会的服务能力,建立农村留守人群的三社联动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爱氛围。

5.服务内容

5.1 总则

农村留守人群的社会工作服务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妇女、农村留守老人三大群体,开展个人保障和发展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社区(学校)关爱和全社会联动四种类型的服务内容。

5.2 农村留守儿童服务

5.2.1 个人保障和发展服务

5.2.1.1 建档监护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协助建立留守儿童监护档案,并定期更新档案信息,及时排查和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功能问题;

——当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功能缺失时,及时向当地民政部门进行报告;

——协助为实际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寻找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5.2.1.2 救助支持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留守儿童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

——为困境留守儿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及教育、医疗、住房、法律等方面的社会救助信息;

——协助有需要的留守儿童获得来自社会力量的捐赠、帮扶。

5.2.1.3 安全保护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提升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和预防伤害的能力;

——为受侵害的留守儿童提供个案服务;

——开展与反家庭暴力、反性侵和反校园欺凌等相关的培训和宣传;

——开展与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触电等相关的培训和宣传;

——开展留守儿童居住的家庭以及农村社区环境的安全评估,并协助提高相关设施的安全性。5.2.1.4 权益保障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发现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留守儿童权益受损的情况,协助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协助健全评估帮扶机制、监护干预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

——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减除留守儿童受到歧视和其它不公平、不合理的对待。

5.2.1.5 危机干预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识别及评估留守儿童危机的成因、危害程度及可用于应对危机的资源;

——及时处理自杀、伤人及遭受严重暴力威胁等最迫切的问题;

——统筹制定危机干预计划,包括介入问题、可用策略、可用社会资源、危机干预小组的建立及分工等;

——进行危机干预的评估工作,包括回访介入对象、评估介入工作、完善应急预案等。

5.2.1.6 心理辅导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识别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必要时协调其他学科人士进行专业诊断;

——为存在心理情绪问题的留守儿童提供认知调节、情绪疏导等辅导,协助儿童缓解心理问题的困扰。

5.2.1.7 学业辅导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留守儿童在学业辅导方面的需求;

——链接可提供学业辅导的培训机构或志愿者资源;

——开展学业辅导类活动。

5.2.1.8 能力提升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留守儿童兴趣爱好及其它能力提升的需求情况;

——开展多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活动,如生活技能、人生规划、沟通技巧、组织能力、艺术能力等主题。

5.2.2 家庭支持服务

5.2.2.1 家庭教育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提升留守儿童照顾者的照顾技巧,如营养搭配知识、疾病处理技巧等;

——改善留守儿童照顾者的教育能力,如教育理念、亲子沟通技巧等。

5.2.2.2 家庭关系协调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加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照顾者之间的联系;

——缓解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照顾者之间的关系紧张问题。

5.2.3 社区(学校)关爱服务

5.2.3.1 学校社工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关注和调节留守儿童在校的朋辈关系状况;

——与任课老师、心理老师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以学校为阵地,开展前述的留守儿童“个人保障和发展服务”及“家庭支持服务”。

5.2.3.2 社区融入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引导留守儿童融入所在的农村社区,增强他们对社区的了解,扩展其社会支持网络;

——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培育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

5.2.4 全社会联动服务

5.2.4.1 协助政府服务职能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协助县、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落实其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职责,如开展法治宣传、定期走访、建立档案等工作;

——协助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升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力度,如确保无辍学现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工作;

——协助群团组织发挥其关爱服务优势,如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

5.2.4.2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推动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到留守儿童服务中;

——协助孵化、培育与留守儿童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

5.2.4.3 发起社会倡导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加强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了解;

——研究、分析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完善建议。

5.3 农村留守妇女服务

5.3.1 个人保障和发展服务

5.3.1.1 救助支持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留守妇女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

——为困境留守妇女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及教育、医疗、住房、法律等方面的社会救助信息;

——协助有需要的留守妇女获得来自社会力量的捐赠、帮扶。

5.3.1.2 安全保护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提升留守妇女的自我保护和预防伤害的能力;

——为遭受家庭暴力、性侵、性骚扰等行为的留守妇女提供个案服务。

——开展与留守妇女安全保护相关的培训和宣传;

5.3.1.3 权益保障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协助维护和落实留守妇女的基本权益,如提供法律援助等;

——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减除留守妇女受到歧视和其它不公平、不合理的对待;

5.3.1.4 危机干预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识别及评估留守妇女危机的成因、危害程度及可用于应对危机的资源;

——及时处理自杀、伤人及遭受严重暴力威胁等最迫切的问题;

——统筹制定危机干预计划,包括介入问题、可用策略、可用社会资源、危机干预小组的建立及分工等;

——进行危机干预的评估工作,包括回访介入对象、评估介入工作、完善应急预案等。

5.3.1.5 心理辅导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识别留守妇女的心理问题,必要时协调其他学科人士进行专业诊断;

——为存在心理情绪问题的留守妇女提供认知调节、情绪疏导等辅导,协助妇女缓解心理问题的困扰。

5.3.1.6 能力提升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留守妇女兴趣爱好及其它能力提升的需求情况;

——开展多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活动,如手工加工、厨艺、园艺、护理、家政服务、家庭创业等技能培训的主题,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表达能力提升、组织能力提升等主题。

5.3.1.7 生计发展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留守妇女在生计发展方面的需求;

——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现有资源和文化资产,推动建立各种留守妇女的生计小组和平台(如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协助开展生计项目。

5.3.2 家庭支持服务

5.3.2.1 家庭教育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提升留守妇女的照顾技巧,如营养搭配知识、疾病处理技巧等;

——改善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能力,如教育理念、亲子沟通技巧等。

5.3.2.2 家庭关系协调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加强留守妇女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联系;

——缓解留守妇女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问题。

5.3.3 社区关爱服务

5.3.3.1 社区融入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引导留守妇女融入所在的农村社区,增强她们对社区的了解,扩展其社会支持网络;

——组织留守妇女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培育留守妇女志愿者队伍;

——推动留守妇女参与农村社区协商,协助成立妇女议事会,为农村社区治理出谋划策。

5.3.4 全社会联动服务

5.3.4.1 协助政府服务职能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有条件时,可对县、乡镇政府及村(居)委会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等协助,提升基层政府和村居对留守妇女的服务能力;

——协助群团组织发挥其关爱服务优势,如参与开展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

5.3.4.2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推动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到留守妇女服务中;

——协助孵化、培育与留守妇女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

5.3.4.3 发起社会倡导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加强社会大众对留守妇女的关注与了解;

——研究、分析与留守妇女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完善建议。

5.4 农村留守老人服务

5.4.1 个人保障和发展服务

5.4.1.1 生活照料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留守老人进行能力评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社会交往与参与情况等,并建立照顾档案;

——与留守老人一起制订长期照护的计划,并协助他们选择适合的养老服务,如居家照顾、农村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养老服务等。

5.4.1.2 救助支持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留守老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

——为困境留守老人提供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高龄津贴及教育、医疗、住房、法律

等方面的社会救助信息;

——协助有需要的留守老人获得来自社会力量的捐赠、帮扶;

——协助有需要的留守老人获得无偿的生活物资采购服务。

5.4.1.3 居家环境改造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留守老人居住环境进行安全评估;

——为有需要的困境留守老人链接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如修缮房屋、增加防滑措施等。

5.4.1.4 权益保障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协助维护和落实留守老人的基本权益,如提供法律援助等;

——协助落实赡养人尽责事项,发现并及时报告留守老人受虐待、疏于照顾等权益受损情形;

——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减除留守老人受到歧视和其它不公平、不合理的对待。

5.4.1.5 危机干预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识别及评估留守老人危机的成因、危害程度及可用于应对危机的资源;

——及时处理自杀、伤人及遭受严重暴力威胁等最迫切的问题;

——统筹制定危机干预计划,包括介入问题、可用策略、可用社会资源、危机干预小组的建立及分工等;

——进行危机干预的评估工作,包括回访介入对象、评估介入工作、完善应急预案等。

5.4.1.6 心理辅导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识别留守老人的心理问题,必要时协调其他学科人士进行专业诊断;

——为存在心理情绪问题的留守老人提供认知调节、情绪疏导等辅导,协助老人缓解心理问题的困扰。

——协助留守老人适应角色转变,积极适应老年生活。

5.4.1.7 能力提升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留守老人兴趣爱好及其它能力提升的需求情况;

——开展多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活动,如健康教育、文化传统、互联网/手机使用等主题。

5.4.1.8 临终关怀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协调医护人员做好留守老人临终期的生活照料和疼痛管理,如运用音乐治疗、艺术治疗等方式缓解临终期留守老人的压力;

——关注留守老人的认知心理状况,帮助留守老人树立理性的生死观,并为其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协助留守老人完成未了心愿,并与家属、亲友完成和解或告别等事宜;

——为有需要的留守老人家属、亲友提供哀伤辅导服务。

5.4.2 家庭支持服务

5.4.2.1 家庭教育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提升留守老人的隔代照顾技巧,如营养搭配技巧、疾病照顾技巧等;

——改善留守老人的隔代教育能力,如教育理念、亲子沟通技巧等。

5.4.2.2 家庭关系协调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加强留守老人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联系;

——缓解留守老人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问题。

5.4.3 社区关爱服务

5.4.3.1 社区融入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引导留守老人融入所在的农村社区,增强他们对社区的了解,扩展其社会支持网络;

——组织留守老人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培育留守老人志愿者队伍;

——推动留守老人参与农村社区协商,协助成立农村社区议事会,为农村社区治理出谋划策。

5.4.4 全社会联动服务

5.4.4.1 协助政府服务职能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协助县、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落实其在关爱留守老人方面的职责,如参与开展法治宣传、定期走访等工作;

——协助群团组织发挥其关爱服务优势,如参与开展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

5.4.4.2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推动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到留守老人服务中;

——协助孵化、培育与留守老人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

5.4.4.3 发起社会倡导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加强社会大众对留守老人的关注与了解;

——研究、分析与留守老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完善建议。

6.服务方法

6.1 总则

服务农村留守人群的社会工作者应在服务过程中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服务方法。

6.2 个案工作方法

按照MZ/T 094的规定执行。

6.3 小组工作方法

按照MZ/T 095 的规定执行。

6.4 社区工作方法

按照MZ/T 071的规定执行。

7.服务流程

7.1 总则

社会工作者应遵照建档摸底、发现报告与应急处置、接案预估、制定计划、介入服务、成效评估、结案回访等步骤开展农村留守人群服务。

7.2 建档摸底

社会工作者在建档摸底过程中应完成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收集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和信息,建立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档案;

——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农村社区排查摸底,包括:从农村社区现有信息中逐一排查和核实、通过入户探访等渠道收集信息、通过教育部门、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等有关单位收集信息等;

——有条件的,可利用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建立农村留守人群的电子化动态信息管理平台。

7.3 发现报告与应急处置

在发现紧急情况时,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发现报告或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在发现农村留守人群遭受忽视、遗弃、虐待、剥削、拐卖等伤害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协助公安部门或其它相关部门对农村留守人群所遭遇的紧急伤害进行应急处置。

7.4 接案预估

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对有需求的服务对象进行接案和预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了解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介入,并评估其需求是否在社会工作者及其机构的能力和业务范围内,必要时予以转介;

——与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或其主要照顾者建立专业关系,初步订立服务协议;

——针对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进行跨专业、综合性评估,包括其家庭经济能力、照顾能力、监护能力、亲子关系、社会网络等。

7.5 制定计划

社会工作者在计划过程中应完成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邀请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参与制定服务计划;

——明确服务的目的与目标及关注的问题和对象,制定多层次的介入策略;

——预估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资源,并明确其角色;

——澄清服务计划中社会工作者、农村留守人群及其家庭各自的任务和角色;

——列出服务计划中具体的行动步骤、工作进度、资源保障状况、预期困难及应对策略;

——制定服务计划的评估计划及指标,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7.6 介入服务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应完成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从个人保障与发展、家庭支持、社区(学校)关爱、全社会联动等方面为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提供直接地或间接地介入服务,促进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实现积极的改变。

7.7 成效评估

社会工作者在评估过程中应完成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针对服务开展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评估服务成效;

——采取定量、定性等方法收集统计数据、评价访问、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等成效评估资料;

——撰写成效评估报告。

7.8 结案回访

社会工作者在结案过程中应完成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评估目标完成情况及服务效果,决定是否结案;

——总结社会工作介入的成效,评估整个工作的过程,并与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进行分享;

——巩固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及所处环境已有的改变;

——妥善处理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因结案产生的正面及负面反应;

——结案后提供跟踪回访服务,包括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现状、问题的改善是否得到持续维持、是否有新问题出现等。

8.服务质量管理

8.1 服务质量的评估主体

8.1.1 评估组织者

评估组织者一般为服务出资方,负责统筹评估综合事项,包括确定评估方式、选择评估执行方等。

8.1.2 评估执行方

评估执行方可由评估组织者直接组建专业评估团队或委托专业评估机构组建专业评估团队。

评估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不少于3人的单数组成;

——评估团队负责人应取得中级或以上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受过硕士研究生或以上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且具有3年或以上社会工作相关实务经验(包括一线实务工作或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工作);

——有1名熟悉社会组织财务工作、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具有3年或以上社会组织财务工作经验的财会人员。

8.1.3 其他评估主体

评估组织者及执行方可邀请与服务开展相关的多元主体(如街道、合作单位、居民代表等)参与服务评估,提供意见建议;其意见建议将作为购买方意见在评估体系中呈现。

8.2 服务质量的评估内容

8.2.1 服务方案

服务方案的评估应包括:

——服务计划:逻辑性、可操作性、回应服务对象需求和服务目标要求的程度;

——需求调查分析:准确性、完整性及其应用于服务的适用性;

——预算方案: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公益导向性。

8.2.2 服务实施

服务实施的评估应包括:

——人员的配备与使用:完整性、人员专业资质情况及团队协作程度;

——物资配置:所使用的场地、设备、设施等满足服务运行的程度;

——专业价值伦理的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及其相关的伦理守则体现的程度;

——专业理论的运用: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理论运用的科学性、专业性;

——专业方法的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运用的恰当性。

8.2.3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的评估应包括: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的完备性;

——专业规范性管理:服务规范程序的完善性及专业性;

——督导与培训管理:专业督导和培训机制的完善性;

——风险与应急管理: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应急预案的合理性。

8.2.4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的评估应包括:

——目标实现程度:服务指标完成情况、服务目标达成情况、服务对象改善情况(如个人能力提升、家庭支持提升、社区融合加强等);

——满意度:服务对象、服务出资方对服务过程与成效的满意度;

——社会效益:社会反响情况、决策影响情况、资源整合情况、可持续性、可复制性。

8.3 服务质量的评估方法

服务质量的评估方法应包括以下内容:

——资料分析法:分析组织资料(如组织基本信息、制度文本、日常工作记录等)、服务资料分析(如服务计划、服务档案、人员档案、财务信息、管理制度档案等)、其他资料(如服务测评工具、统计文本、工作报告等);

——观察法:现场观察服务的开展情况,包括服务设施、服务程序及服务专业性等;

——问卷法:依据服务目标及服务对象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以收集服务对象满意率、服务成效等相关信息;

——访谈法:针对农村留守人群服务对象(服务满意率、服务成效、服务意见)、服务出资方(服务评价、服务不足及意见)、服务执行方(服务措施、服务完成情况、服务困难及意见)进行访谈。

8.4 评估程序

服务质量的评估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制定方案:评估执行方应根据评估组织者的要求,起草详细的评估方案。双方确认同意后签订委托评估协议书;

——组建团队:评估执行方根据要求组建评估团队,并开展评估培训;

——发送通知:评估执行方应提前书面告知被评估方评估的要求及安排;

——实施评估:被评估方应根椐要求提交自评报告及其他佐证材料,评估执行方收到材料后开展评估组织工作;

——出具报告:评估执行方撰写完成评估报告初稿(包括评估开展情况、服务及执行基本情况、评估结论及建议)后,应征询被评估方意见。经确认后,再将正式评估报告送达评估组织者方。

8.5 服务质量评估报告的运用

8.5.1 服务出资方

——作为是否继续出资开展服务的决策依据;

——作为未来服务方案、服务实施、服务成效等方面的改善依据;

——作为优秀评比、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8.5.2 服务执行方

——作为向服务出资方申请服务延续的参考依据;

——作为总结服务经验并进一步改进服务的参考依据。

9.服务保障

9.1 人员要求

9.1.1 从事农村留守人群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以下资质之一:

——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

——接受过累积不少于120小时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培训;

——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相关工作年限达5年或以上。

9.1.2 从事农村留守人群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应遵守以下要求:

——符合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要求,遵守相关的专业伦理守则;

——掌握与农村留守人群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具备开展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接受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

——联动志愿者资源,为农村留守人群提供支持协助;

——推动多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士共享信息、互相合作。

9.1.3 从事农村留守人群服务的督导应具备以下资质之一:

——获得中级社会工作师及以上职业水平证书,且具备5年以上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经验;

——具有社会工作或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且在普通高等院校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研

究工作,并具有5年以上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或具有博士学位,且在普通高等院校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具有3年以上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经验;

——获境外相关法定部门注册或认定的专业社工,具有5年以上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经验,并获得当地民政部门的审核通过。

9.1.4 从事农村留守人群服务的志愿者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应遵守以下要求:

——遵守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配合完成志愿者登记、培训、记录、激励、评价等工作;

——积极参与“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机制,协助社会工作者开展农村留守人群服务;

——发挥专长优势,为农村留守人群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

——积极参加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与培训,转化为农村留守人群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9.2 管理要求

9.2.1 行政管理

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应制定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如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及保密制度等。

9.2.2 专业规范性管理

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应具备完善的专业规范性管理制度,如服务规范程序、服务档案管理制度、服务对象权益保障制度、服务进度管理机制、意见反馈与投诉处理机制等。

9.2.3 督导与培训管理

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应具备完善的督导与培训管理制度,如完善的专业督导和培训机制、完备的督导资质情况及督导培训情况记录等。

9.2.4 风险与应急管理

农村留守人群社会工作服务应具备完善的风险与应急管理制度,如包括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规避风险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回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的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 MZ/T 058-2014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2] MZ/T 059-2014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3] MZ/T 064-2016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4] MZ/T 071-2016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5] MZ/T 094-2017 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指南

[6] MZ/T 095-2017 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指南

[7]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社会工作实务(中

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8]吴惠芳,叶敬忠.丈夫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影响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0,40(03):138-147.

[9]王燕芬,向秋红.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以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L镇为例[J].湖南

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0]孙可敬,傅琼.农村社会工作与中国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的建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3).

[11]李包庚.农村青年留守妇女发展问题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12).

[12]鲜开林,刘晓亮.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问题的调查分析———以河南省 Y 市为个案[J].财经问题

研究,2012,(4).

[13]陈琦,何静.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研究综述——兼论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J].妇女研究论

丛,2015(02):106-112.

[14]孙唐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探讨[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12):47-50.

[15]孙唐水,潘金洪,周长青.农村留守老人困境的社会工作干预实验——基于安徽省X县G乡S自然村的

实证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7(03):10-14+47.

[16]冯文熙,王志刚.基于社会工作视角谈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以辽宁省黑山县Y村为例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03):331-335+348.

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机构创建标准

附件3: 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标准指标指标内容 规章制度1.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评价、培养、激励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 2.社会工作服务管理、实施、评估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机制完善。 3.出台本单位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标准。 服务平台1.事业单位成立了专门的社会工作部门或设置了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配备了人员编制,明确了岗位职责。 2.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人员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主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占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 人才培训1.建立了经常性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机制,每年定期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或组织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2.鼓励支持相关工作人员在职攻读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学历学位。 人才评价鼓励本机构相关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参考人员考试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考试通过率。 激励保障1.事业单位在本机构社会工作岗位聘用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将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给予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待遇。 2.社会组织在本机构社会工作岗位聘用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照同类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逐步提高其薪酬水平,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社会保险事宜。 专业服务1.在本机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吸纳志愿者参与社会工作服务。 2.在本机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督导机制,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素质,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质量。

3.按机构宗旨与使命持续、稳定地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服务流程科学,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记录完整,遵循伦理守则,服务效果好。 4.积极参加民政部和省级民政部门组织的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和优秀项目评选,入选案例和项目数超过参评同类机构平均水平。 经费保障1.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机构预算,经费投入超过全国同类机构平均水平。 2.将社会工作服务经费纳入机构预算,经费投入超过全国同类机构平均水平。 3.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投入本机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开展。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工作计划书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工作计划书Social work case service plan - work pla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工作计划书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 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 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 学情绪 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 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人员流失的现象分析 (3)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人员流失的现象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本土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良性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各界备受关注的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规模和力量不断壮大;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并严重影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上海市政府推动产生、政社合作产生以及社会运作产生三类共五个成立时间不一样的社工服务机构展开了有关能力建设的个案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出当前机构存在主要问题包括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落后、运作资金短缺,过渡依赖政府支持和服务购买、资源竞争激烈,机构自主能力薄弱、管理薄弱,运行效率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认同度低。本研究主要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社会工作能力现状描述。为准确把握社工服务机构能力现状,本文以组织与环境互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环境、开放系统角度对机构能力现状展开了探讨,将机构能力要素分为资源、服务和管理三大维度,从机构基础能力、资源获取能力、专业人员建设能力、专业服务能力、机构管理能力和公共关系能力这六大方面的能力把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能力现状。第二部分,是基于机构能力现状的原因分析,本文试图以组织与环境理论中的制度环境理论为基础,从政府、机构本身以及社会三大层面对制约机构能力建设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机构所处的内外环境出发,提出机构能力提升的两大对策,一方面是以政府为主导促进机构发展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是从机构自身角度提出机构在能力提升方面的积极作为。社会工作者是现代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稳定社会秩序,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加快专业社会工作的普及与推广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职业,其社会认知度低,职业定位不清,是导致社会流失率高的最大瓶颈。如何解决这一现状,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精品文档]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案例五 罗贵斌,男,70岁,小学文化,某社区一位孤寡人士,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生活常常没有着落。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把罗贵斌的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立即对罗贵斌采取了帮助措施。【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 (1)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罗贵斌是一位孤寡老人,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2)日常生活的照顾需要罗贵斌老人已有70岁,体弱多病且孤寡,日常生活无人照顾。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对罗贵斌老人进行家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 (2)评估罗贵斌老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帮助其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3)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为罗贵斌老人建立社区照顾的关系网络,让其能够得到日常生活的照顾,推动社区互助气氛的形成; (4)鼓励罗贵斌老人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案例一 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没有当地城市户籍。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已花光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 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 【问题】 1.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哪些服务? 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哪些活动以促进“外来媳”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 【答案】 1.根据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的救助有: (1)因为张某的身份是“城市居民”,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因为张某是癌症患者,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所以张某可以申请医疗救助; (3)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所以张某一家还可以申请教育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针对李某的现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着重提供以下服务: (1)为李某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做李某倾诉的对象,缓解其心理压力,并教授其相应的舒缓压力的方法,鼓励李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李某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高且不稳定。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积极为她寻找就业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李某。 (3)李某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在社区开发一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比如保洁、家政服务等。帮助李某在社区实习,不仅有利于社区服务,还能增加李某的收入,并且有助于她跟邻居沟通。 (4)李某是“外来媳”,不会当地方言,造成她与别人交流、沟通不便。所以,社会工作者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区优势,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扩大李某的社会交往范围,修复她的社会关系。 3.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的救助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 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社 会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救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助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社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会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工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作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 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 社会为本的综合性救助方法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危机干预 评估 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知识点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重点) ①最低生活保障(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城市(1993年、上海)、农村(2007年、全国) ②特困人员供养: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条件、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疾病治疗、办理丧葬) ③受灾人员救助:一个月;一个月到半年;半年到三年 ④医疗救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城乡困难家庭医疗费用补助 ⑤教育救助: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员的教育救助。 ⑥住房救助:配组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 ⑦就业救助: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处于失业状态 ⑧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救助金、发放实物或提供转介服务3种方式;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属于临时救助范畴。

知识点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救急难、托底线、可持续 知识点三、社会救助的主要需求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知识点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主要特点 救助对象的多样性、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知识点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第二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一、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 服务对象识别、帮助申请救助、提供心理支持、调节家庭关系、开展能力建设、促进社会融入 知识点二、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 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 知识点三、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协助申请救助、改善救治环境、协调医疗资源、强化社会支持 知识点四、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协助申请住房救助、宣传讲解政策 知识点五、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提供教育机会、提供教育补助、心理能力建设 知识点六、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转变就业观念、自我认知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连接就业资源 知识点七、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危机干预、外展服务、机构救助

社会工作个案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社会工作个案 瑞安市华夏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李频蕾 一、个案基本资料: (一)案主:木军(化名) (二)性别:男 (三)年龄:41岁 (四)婚姻状态:未婚 (五)接案社工:李频蕾 二、个案来源: (一)接案日期:2012年9月12日 结案日期:2013年7月7日 (二)接案原因:案主想改善母子关系,重新寻找工作。 (三)途径:社区禁毒工作人员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案主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隶属于瑞安市玉海街道某社区。今年41岁,至今未婚,父亲已病故多年,家中现在只有母亲与案主2人,母亲为了维持生计,把家里的房子卖掉了,现居住腾退房。案主1995年10月开始吸毒,1996年1月由于吸毒被抓进戒毒所。戒毒所出来以后,无业,一直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平时在家经常昼夜颠倒,由于怨恨母亲卖掉房子,与母亲关系也不融洽,自身很想出去找工作,但又没有勇气去找,怕找不到。 四、问题及资源分析: (一)案主问题和需要: 1、案主与母亲的关系问题。案主的母亲在为了维持生计卖掉老房子,母子二人只能居住在腾退房,案主不理解母亲经常跟母亲吵架,说自己连个居住的地方都没有,所以到现在还找不到老婆,而产生了不良的怨恨情绪,母子沟通不好。据我们了解到案主母子俩都想改善母子关系,但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 2、没有勇气去找工作。案主由于长期在戒毒所里,社会功能有所欠缺,再加上,长期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自身生活态度消极,认为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些现实。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社会支持系统较好(母亲和社区工作人员)。 (三)案主的劣势: 1、是特殊人群,非理性信念比较强; 2、自尊心强,改变的勇气欠缺; 3、对再社会化的认知有偏差,认为自身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五、介入目标 (一)介入目标的计划与理论: 第一步,对案主进行理性情绪治疗。此理论认为人的很多不适当的行为和情绪皆来自个人不理性的理念,人在很多情况下是非理性的。它使人逃避现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信念时,他会导致不良

社会工作机构简介

目录 1 2 3 4 机构简介机构现状 代表项目 志愿服务活动新常态

一:机构简介 六安市枫叶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简介 2014年6月25日,它首家由大学生村官创 办的专业社工机构。枫叶红服务中心总 干事黎新宏同志,是一名大学生村官, 创立此机构旨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更 加专业的社工服务,该机构为民办非企 业性的社工机构。该机构的成立与发展 也将对六安市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起着 推动作用。枫叶红社工中心将通过一系 列的活动和项目带动全市更多的大学生 村官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用村官 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提供更专业、更优 质的社工服务,将掀开六安市大学生村 官服务社会的崭新一页。

二:机构现状 现状 枫叶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3名专业社工 和2名工作人员,是六安市社工机构中规 模最大的一家。“枫叶红”秉承赋能于 人、兼爱和谐的理念,以本地需求为导 向,整合多方资源,致力于解决本地社 会问题,推进社会全面和谐。

三:代表项目

“幸福家园” ?枫叶红社工中心为老人服务项目创建的品牌活动,遵循“社工引领、社区搭台、老人唱戏”的总原则,旨在通过与社区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优势,为社区老人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引领六安市居家养老服务朝着更新颖、更优质、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2014年,枫叶红社工中心成功中标省民政厅“共享阳光”社会救助老年服务项目和“福满江淮老有所依”六安市服务项目,在“福满江淮老有所依”六安市服务项目投标中,全省总共有64家单位参与竞标,在20家中标中,有专业的社工机构仅有5家,枫叶红社工中心居于其一,它也是六安市专业社工机构里唯一一家中标单位。 ?2014年11月20日,“幸福家园”项目在六安市裕安区小华山街道和顺社区和平桥乡金马社区有序开展,枫叶红“幸福家园”和顺社区站、枫叶红“幸福家园”金马社区站也正式投入使用。专业社工通过小组活动与个案探访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社区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范文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范文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

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 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同时,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所持有的观念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其现实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模式,因此了解个人早年经历对于了解其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家庭和社会角色对超我和理想自我的

社工服务部组织架构

搭建服务框架 (一)设立社工服务部 1、在院行政体系上设立社工部,属于独立工作部门; 2、明确社工部职能分工,与其他部门紧密结合,同时规划出其独立的服务领域; 3、社工部中设立义工服务部,让“社工统筹义工,带动义工,义工作为社工的好伙伴” 开展院舍志愿服务; 4、规范社工部的各项规章职能,建立以下制度: 1)《社工部职能与工作规范》 2)《社工部日常管理与工作员考核办法》 3)《社工服务规范化操作流程》 4)《社工服务部指引》 5、社工部下设立义工部,义工部有社工部社工进行总体管理,同时培养义工领袖或小组 长,共同促进院舍义工服务发展。建立规章制度有: 1)《福利院义工服务部章程》 2)《义工登记、考核、评估制度》 3)《义工队伍管理规范》 4)《福利院“社工+义工”联动机制》 5)《义工服务规范》 社工服务部组织架构

部门职能: 综合管理部: 负责社工部各项行政管理及对外联系和推广工作,主要包括: 1、社工部各项管理制度的编制、落实和控制;社工部劳动用工管理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劳动关系管理;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执行;内部财务制度的执行和管理;购买服务经费的监管、审计。 2、社工人才市场的管理和社会工作者人才库的建设、人才信息收集、人才招聘、派遣和人才储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登记注册;负责对派遣社工及总部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及绩效考核;负责定期召集专业会议。 3、对有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需求意向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和各类社会组织进行项目策划和推介;对购买服务的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联络,并及时掌握和了解外派机构、人员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管理,对存在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和处理。 义工部: 1、负责义工队伍的发展和建设,不断壮大义工队伍;制定义工组织长远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年终工作总结;制定和完善义工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执行;负责组织义工围绕福利院工作,开展安老、扶幼、助残等社会救助服务和社会公益性活动。 2、负责义工各种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对义工组织和义工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对院内社工的统一编号、发证、备案和各类原始报表及义工记时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建档工作;负责义工组织对内对外的对口联系、协调、协作和业务交流工作。 服务及业务拓展部: 1、主要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推广和落实社会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开展服务领域拓展及服务推广工作;负责接受各机构和单位以及个人对社会工作的政策、作用、职位设置等专业内容进行咨询、宣导;同时,对有需求的单位、社区、家庭和个人提供有关咨询服务,并同相关部门进行项目策划及推介。 2、负责对社工服务业务的管理。负责对拓展项目的日常监管,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负责对项目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汇总;负责对实施项目的绩效考核,并对项目及相关人员的奖惩提出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联系。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宫蒲光《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0日11版)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的行政法规,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群众生活的重要体现。《办法》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进行了规范,明确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为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地位,对推动建立综合性的现代社会救助模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深刻认识社会工作纳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起源于社会救助领域,同社会救助是两项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制度安排。《办法》将社会工作纳入其中,无论是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还是对发展社会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了法律指引。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单纯依靠政府提供物质和资金的方式已无法有效满足救助对象日益增长的物质和心理需求。《办法》围绕“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立法宗旨,对现行各类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整合,确立了社会力量和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地位,必将有力推动社会救助向物质保障、生活帮扶、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相结合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型救助转型,为救助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为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工作秉承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把帮助特殊困难群体,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确立为核心使命。在许多国家,大批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服务机构依据相关法律,积极为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解决资源不足、救助依赖、贫困代际传递、社会功能失调等问题。《办法》的出台,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形成以救助对象为重点的规范化制度安排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社会工作纳入其他相关法律提供了立法示范。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除社会救助外,还广泛涉及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等领域。《办法》的出台,为社会工作从社会救助领域向其他领域延伸、完善社会工作法律制度、提供了立法示范。 为社会工作团结凝聚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制度保证。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构成,是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的新生力量,是党和政府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办法》明确了社会工作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要求,有助于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在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开展专业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特殊困难人群过上有尊严、有保障、有盼头的生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亿万群众对我国社会制度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准确把握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 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要求,今年5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明确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与机制。 建立健全需求发现机制。有效评估救助需求、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是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重要任务。国际经验表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最适合参与救助需求发现与识别,可有效弥补行政力量的不足。当前的重点,是要按照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将适合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救助对象家庭调查、需求分析和救助政策成效评估等具体事务剥离出来,交给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承担,使贫困对象的社会救助需求得到更准确、全面、科学的判定。 建立健全服务承接机制。除经济困境外,救助对象面临的心理压力巨大、支持网络薄弱、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doc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 【计划】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

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

社工机构如何进行服务提升设计

社工机构如何进行服务提升设计社工机构是社工服务的基本单元,在社工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大力培育社工机构,促其优质运行,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十分重要。本文即循着社工机构发展轨迹,尝试进行社工机构服务提升行动设计,为政府制定社工行业发展指引提供参考。 一、社工机构服务提升之行动设计 政府转移职能让渡公共空间,并支持社会组织弥补“政府失灵”之处,让民间力量自行成长,这是社工行业发展民间化运作的内涵,有利于发挥民间社工机构的灵敏性和个性化优势。但社工机构不能各行其是、避难就易、随机构偏好任意发展,必须有统有分,大力加强行业统合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各家机构所长,形成接力服务的行业发展链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组建以下“三中心、一区域”,形成行业发展合力,提升行业知名度与美誉度。 (一)建城市(县域)社工应急联动分中心,促社工服务全域提升开展应急社工贯通行动,建立融入城市(县域)的社工应急子体系,在应急总体系中设立社工运转平台,实现人、财、物运转的有机结合,包括实时共享服务信息数据、应急通讯、应急物资以及预警监测系统、公共危机咨询平台、应急预案等。开展应急社工编组行动,跨机构、跨系统、跨区域整合救灾支援、自杀干预、网瘾戒除、毒瘾缓解、医疗止纷、校园防暴、息访息诉等社工应急人才,采取小型化、机动化、模块化编组,实行扁平指挥、演练合成、实战提升,建在平时,用在急时。开展应急社工保障行动,政府设立社工应急人才库,委托行业

协会开发社工应急联动信息综合管理与物资调度系统,安排应急社工培训、演练、装备、行动和社工机构咨询、评估、科研实验等经费。(二)建城市(县域)社工服务转介中心,促社工服务连片提升单一社工机构、单一服务领域社工、单一城市(县域)社工力量难以满足当地社会需求,往往会遇到“五难”问题,即社会问题中的疑难杂症承接主体确定难,不对口的社会问题承接主体确定难,居民、家庭或企业的上门诉求应接难,专业社工承接非社工业务的剥离难,社工机构发展的参谋顾问匹配难。为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建设城市(县域)社工服务转介中心。建设该中心的基本思路是:发展区级以上的社工督导团和顾问团,明晰一对一转介流程、熟带新转介流程、一拆多转介流程、大协作转介流程、一对多转介流程和剥离式转介流程,开发前台、后台相衔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设立呼叫中心平台(热线)、社工服务大厅和非社工专业事务剥离平台,建立健全智能化界面、科学化流程、专业化支撑、模块化管理、精细化作业和标准化覆盖的运行机制。 (三)扶持培育社工孵化中心,促社工服务加速提升 坚持质量立业,既要大力培育社工组织,涵盖独立法人和内设机构,又要加快开发社工项目,涵盖社会组织不愿意承担和单个社会组织难以承担的项目,共同组成社工孵化器,促成社工人才富集局面和服务倍增效应。孵化器组建后主要提供个性化辅导培训、项目申报、项目策划、活动举办、财务托管、聚合公益及注册协助等活动。政府免费提供一定面积的场所,予以减免水电通讯等费用,并视情况采取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完

北京开放大学王小兰整理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1 1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掌握重点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1.社会救助的体系 2.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 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 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 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 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 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掌握重点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1.什么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2.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 服务对象及其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 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 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北京开放大学王小兰整理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2 2 ● 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掌握重点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围绕着社会救助的内容展开,也就是说以基本生活救助、各类专项救助、灾害救助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主。 1.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农村主要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2.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群体遇到的基本生存之外的专门困难,比如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的住房问题、看病就医问题等。

3 北京开放大学王小兰整理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3

北京开放大学王小兰整理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4 4 3.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参与救助政策修订 (2) 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3) 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 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 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 ● 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是给予生活的 合理安排,除了物质上的救助,还要开展教育,对其行为和心理进行疏导,消除其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帮助其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点,鼓励他们独立自强,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 一、案主资料 姓名:郑** 性别:男 年龄:10周岁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 小杰家总共有三兄弟,他排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本土化探索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本土化探索 ---基于鞍山市青少年社会工作站评估(鞍山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10级社会工作专业 于萍) 摘要:从社会工作专业进入我国高校,到国家承认社会工作职业、出台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到政府开始从民间社工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这一舶来品在本土化进程中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香港、深圳、上海、广州等南方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传入较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也初具规模,发展的较好,服务的项目较完善,工作经验也较充足。面对当今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辽宁省引入社会工作专业,鞍山市也抓住这次契机,务求能够结合现实土壤,探索出一种适合鞍山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模式。 关键词:鞍山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青少年社工站本土化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本土化的必要性 (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含义 社会工作机构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非企业单位。社工机构是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工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社会工作

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预防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本土化的含义 本土化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和过程,它指的是外来的东西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并适应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本土化是产生于国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模式进入某一国家或地区发生变化的过程。是结合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并且适应本地区社会的需要从而发挥功能的过程。鞍山市青少年社会工作站是辽宁团省委、省综治委预防办结合当前我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实际,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而设立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本土化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长达 20 多年的时间里,一大批具有社会工作教育背景的大学生相继毕业。由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滞后于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缺乏相应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接纳,这些学生大多从事一些其他行业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人口结构和居民需求变化等,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我国的社会管理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转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关注民生,这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

历年考点-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历年考点-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三原则:就急难、托底线、可持续(新增加知识点)P195 二、社会救助的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 =(基本生活救助)(宏观和微观) 1537.赵大爷年近七旬,生活在农村。几年前赵大爷的独子因交通意外身亡,老伴受不了打击也去世了。目前赵大爷无亲无故,以拾荒为生。社会工作者老宋计划协助赵大爷申请救助。 下列救助类别中,最能帮助赵大爷解决生活困难的是()。 A.最低生活保障 B.特困人员供养 C.就业救助 D.临时救助 1439.在街道办事处和工商部门的支持下,某社会服务组织在临街的公共场地上搭建起一些小商品摊位,计划供社区贫困家庭低价租用。 在向居民代表征集摊位租用意见时,大家看

法不一。下列对贫困家庭进行救助的意见中,最符合社会工作理念的是()。 A.“既然是贫困家庭,就把租金全免了”B.“为申请到摊位的家庭提供创业培训”C.“小买卖不挣钱,还不如让贫困家庭领低保”D.“将公共场地进行商业出租,租金直接发给贫困家庭” 1436.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的低保人员开展求职技培训,组织他们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并为他们争取一些工作机会。社会工作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低保人员因长期失业而被边缘化 B.增加社区居民对低保人员的接纳与认同C.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回报社区 D.运用低保人员提供的志服务满足社区需要1137.基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城乡贫困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缓解他们的贫困状况,下列问题中,属于基本生活救助范围的是()。 A、儿童的教育问题 B、家庭的住房问题 C、五保户的供养问题 D、农民的就医问

社会工作 服务方案(个案)

服务方案 一、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王婆婆,今年83岁,丧偶,半身瘫痪多年,无自理能力,唯一照顾她的弟弟近年因病离世,现无人照 顾,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失禁,不愿入住敬老院,家人 表示无法照顾,向居委会求助。 二、存在问题 1、心理问题,王婆婆丈夫离世多年,无儿女,属于独居老人,心理上缺乏家人关爱,加上半身瘫痪,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孤独和无奈,对生活失去信心。 2、个人卫生问题,王婆婆因半身瘫痪,没有自理能力,近年也因长期卧床,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失禁,个人卫生方面不能及时清洁,导致老人身体皮肤多处破损。 3、疾病问题,王婆婆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而且身体状况因长期卧床而比较差。 4、照顾问题,王婆婆没有近亲,弟弟的家人也难以照顾。 三、服务计划 服务目标 1、恢复王婆婆对生活、生存的信心。 2、解决王婆婆基本的生活问题,包括日常生活、饮食、个人卫生等问题,增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

3、缓解轻王婆婆半身瘫痪后所带来的身体疾病问题,减轻因疾病带来的痛楚。 4、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发掘和运用社会和社区资源,提供王婆婆日常的照顾服务。 四、具体服务 1、根据认知行为理论,发掘社区专业社工服务资源,请专业社工与王婆婆谈心,让王婆婆正确面对自身的问题,包括弟弟的离世和现时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引导服务对象说出自己的感受,主动思考她的真正需要,她希望得到何种帮助。 2、与王婆婆弟弟的家人进行沟通,希望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每周抽出不少于一天的时间探望王婆婆,让王婆婆感受家人的关怀,减轻她的孤独感。 3、发动社区志愿者、义工队和邻居,定期到王婆婆家,每周四次,陪她聊天,为她读报,留意王婆婆的情况,留下社区或者社工的联络方式,如发生情况,可以及时联系。 4、帮助服务对象申请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解决王婆婆在生活料理和个人卫生上的问题。 5、发动附近的小食店为王婆婆提供送餐服务,并与邻居配合,解决王婆婆的饮食问题。 6、向社区残疾方面的工作人员咨询,连同社区医院,提出针对服务对象瘫痪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救助,如医生的上门会诊服务。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监管评估方案初探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监管评估方案初探 周望高 (长沙民政学院思政部,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为了评价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工作效果,应当构建科学、客观、有效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绩效评估体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评估工作应当以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为核心,侧重于针对参评机构的服务资源与组织能力建设、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整体绩效评价。 关键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监管评估 为了评价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的工作效果,第三方监管组织将组织实施年度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绩效评估项目。与前几年的社会工作机构综合评估项目相比,现有评估工作将以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为核心,侧重于针对参评机构的服务资源与组织能力建设、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整体绩效评价。 一、评估对象 参评机构分为A、B、C三类1。A类为全市在年度已获得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岗位半年以上的机构;B类为年度未获得社工岗位或获得政府购买社工岗位不足半年的机构;C类为购买有社会工作服务内容,或已成为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单位会员的相关社会组织。 A类机构为评估工作的重点对象,需进行自我评价并接受实地评估;B类机构需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交自评报告;C类机构需提交有关社会工作服务开展方面的报告。 1参评机构名单见附件三。

二、组织实施 第三方监管组织设立年度社工服务机构绩效评估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估委员会”),并负责对评估工作的管理、监督工作。由当地民政局社工处、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管理服务处、社工协会、社工专家等有关人员组成。 社工服务机构绩效评估采用第三方独立评估运作机制,由第三方监管组织委托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承担评估工作,负责专业性评审等具体事务并提供第三方评估意见。 三、评价主体 本次评估工作采用多方评价主体打分的方式。评价主体包括:评估中心评估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服务于社工机构的香港督导和顾问、用人单位、机构员工及服务对象(抽样),权重分别为: 56%、12.5%、11.5%、7.5%、7.5%和5%。 表评价主体承担的评分职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