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①绝大多数台风是在两半球信风气流矛盾冲突中诞生的,它自身也充满了矛盾。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天气系统中有如此多的、尖锐而有趣的矛盾。

②大家都知道,台风会造成狂风暴雨的天气。可是,恰恰在台风的中心,即直径为十几至几十公里的台风眼区里,却是个天气晴好、无风或小风的“世外桃源”。因此,在狂风暴雨区和台风眼区分界面内外,几尺之间,这两种截然相反、矛盾鲜明的天气和谐地共存着。

③降暴雨的台风会引发大火,这是台风制造的又一个尖锐矛盾。日本曾多次发生这一现象。因为在日本,台风过境后,其后部西南气流在较高大的东西向山脉背风的北坡下沉时由于焚风效应而变得又干又热,只要有火源,大火就会一发不可收拾。1955年10月1日深夜,日本新淇县府失火,恰逢台风过境后的强烈焚风迅速助燃,造成了市中心的毁灭性大火。

④大家还知道,台风是地球上最重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可是它确确实实也是资源。例如,盛夏正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如火的季节,台风雨能及时地缓解甚至解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公里广大地区的旱情,而且,因为台风登陆后风势迅速削弱.一般不再造成灾害,因此,台风给立夏的南方大陆带来了宝贵的水资源。台风雨能及时地缓解天气。例如,2003年7月下旬,正是伊布都台风结束了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度左右的高温天气。

⑤更有趣的是,台风虽然是个直径可达上千公里的“庞然大物”,可是它却是一辈子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路的。这个“别人”就是比它更庞大的副热带高气压。台风沿它的西侧和西北侧可以到达相当高的纬度,从而把热带海洋上丰富的热量和水汽输送到遥远的北方。它和秋冬季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一起,共同调节了地球上的冷热和水汽平衡。也正是因为它能到达较高纬度,我国黑龙江东北部以至更北地区尚能受到台风影响;而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却因接近赤道反而没有台风的踪影。

9.文章中哪个句子能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3分)

10.细读第5段,说说为什么“我国黑龙江东北部以至更北地区尚能受到台风影响;而我国最南端的首母暗沙,却因接近赤道反而没有台风的踪影。”(3分)

11.下面的说法不够准确

....的一项是()(3分)

A、台风的中心,即台风眼区,往往无风或小风,天气晴好。

B、以“总-分-总”的方式结构文章,分说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台风的矛盾。

C、语言平实中透出生动,如“世外桃源”、“庞然大物”和“牵着鼻子”等,读来形象可感。

D、台风是资源,是因为它能带来强降雨,缓解旱情,消除高温。

烟花烟花满天飞

①烟花又称烟火、焰火,烟花的最大特色是能够绽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在中国发明较早,早在唐宋时期就有相关记载,主要用于军事、盛大的庆典或表演等。

②烟花五彩缤纷,到底内部有什么神秘的成分呢?现在我们来揭开烟花的神秘面纱吧!其实,烟花和爆竹大同小异,其结构都包含黑火药和药引,只不过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能够使烟花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

③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当这些金属燃烧时,会发出白炽的强光。发光剂其实只不过是一些金属化合物。我们平日在学习上经常运用这些金属化合物来进行实验呢!金属化合物含有金属离子,当这些金属离子被燃烧时,会发出独特的火焰颜色。不同种类的金属化合物在燃烧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举例说,氯化钠在硫酸钠都属于纳的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便会发出金黄色火焰。同样道理,硝酸钙和碳酸钙在燃烧时会发出砖红色火焰。为获得满意的焰色效果,配方设计时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平衡。根据光色加成原理,蓝光和红光按适当比例混合能产生紫光效果。评价发光剂的主要性能参数有主波长、色纯度、光度和燃烧速度。几种典型的发光剂则是红、绿、黄三色。

④其实在化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运用以上结果来测试物质中所含的金属。这一类的化学实验称为焰色反应。烟花就是利用金属的这种特征制成的。制作烟花的人经过巧妙的排列,决定燃烧的先后次序。

⑤烟花本质上是通过精心调和化学药剂,使其成为火药的艺术。但它也少不了爆炸和燃烧的相关化学和物理学。除此之外,为了能使烟花准确喷射,在空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关于运动和飞行的科学也很重要。

⑥烟花是集合了制作人的智慧、艺术性和想象力,将科学和技术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看着夜空中绚丽绽放的烟花,如果能明白你眼前正发生着什么,在晚会上会更增添一份感动吧!

⑦不过,焰色反应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通常需要高温。所以,我们看到焰火晚会中的点点焰火,温度都是非常高的。即使焰火的残渣掉到地上时,内部温度也可以达到300℃,绝不是仅仅“有点烫”而已。所以,规定一个安全距离是非常重要的。

12.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介绍了有关烟花哪些方面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3.阅读③④小节说说什么是焰色反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4.文章最后一小节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

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来自:新华网)

13、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4、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一句中加点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5、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平实和生动两种,选文的语言应属平实说明。

B.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与全球气候变化没有多大关系。

C.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但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D.海底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是: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从而引发海啸。

16、面对海啸、地震这样的巨大灾难,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将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至

少两点。)2

我国风能开发前景诱人

①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②如我国江苏沿海,从南通向北直到连云港,有连绵数百公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

③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④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

⑤有专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有色冶金、氯碱等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

圾电”变成“黄金电

...”。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应大型铝厂,巨大的电能就被“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

⑥目前,非并网技术已经基本攻克,下一步就是找一个试点。一旦

..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9.读了本文,你觉得大力我国发展风电产业有哪些优势?请分条陈述。(3分)

10.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①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②一旦

..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1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12.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联系全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核能是一种新能源。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发生的另一面,原子能的辐射具

有强大破坏力,而今天应用在核电站控制辐射的材料的寿命远远无法与核原料相比拟。以有

限寿命的材料和系统,来控制永恒的巨大辐射能源,是有风险的,决不能使其成为危险的工

程游戏。最近日本大地震后爆发的核泄漏、核污染引发了全球对发展核能的反思。

材料二:大型水电站会对区域气候环境产生影响,还可能产生周围水域水温过高导致含

氧量过低而使水生生物死亡的现象。

材料三: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占主流的能源,还是煤和石油。然而,它们的燃烧,带给世界的是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恶果。世界各国正在想方设法开发新的能源来替代。

胚胎干细胞

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宣告完成后,人们已预见到干细胞尤其是胚胎干细胞在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中的巨大潜势。

什么是干细胞呢?一般而言是指那些同时具有自我更新和产生分化细胞能力的细胞。尤其在早期胚胎发生过程中,存在着可以产生构成身体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干细胞。这种细胞就是胚胎干细胞,也被称为“全能性细胞”。到了个体发育的一定阶段甚至成体,仍有一部分细胞负责组织的更新和修复,诸如血液、肠道粘膜上皮、皮肤表皮等。这些细胞便是一般所指的特定组织的干细胞,又称为多能性细胞。

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某些成体组织不但能再生,而且可以衍生成不同的细胞类型。例如肌肉细胞在一定的环境下可以成为有增殖能力的骨髓细胞;相反地,血液“前体细胞”(即未完全成熟的血细胞)也可变成肌肉细胞,甚至长出肝或脑细胞来。

正是由于上述发现,科学家们已认识到干细胞可能成为未来一种“拯救生命”的有效疾病治疗手段。例如,临床试验表明,小剂量纯化的造血干细胞足可使患者骨髓再生,这样便可以避免肿瘤病人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所带来的癌细胞污染,以确保肿瘤不会复发。又如,成体神经系统中依然存在干细胞,若让它们“重新活化”、增殖与定向分化,则将是神经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脊髓损伤患者的福音。

但是,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因难。胚胎干细胞虽好,但其来源有限。目前胚胎干细胞多取自人工流产的极早期胚胎或是培植试管婴儿时剩余的胚胎。在造血干细胞的实验中,人们已总结出一整套与细胞分化阶段相关的细胞表面标志,这样便可从众多的混杂细胞群体中将有用的干细胞分离出来。但是其他细胞的干细胞是否也有实用的细胞表面标志或是别的识别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干细胞尤其是胚胎干细胞的识别、分离、增殖、定向分化将成为细胞生物学以及整个生命科学的主攻热点。

2005年世界物理学会议上,物理学会宣布发明了一种新的机械工具——光学展宽器,可以使科学家在伦理学要求的范围内提取干细胞。这种光学展宽器已经可以每分钟检测3600个细胞,尽管这仍然不足以做到工业化分离高级别的干细胞,但是它提供了一种替代胚胎提取干细胞的方法。同时,这种技术已经用于分离那些可以分化为皮肤的低级别干细胞。

15.什么是胚胎干细胞?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给它下一个定义。(3分)

1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①正是由于上述

..发现

②这种

..技术已经用于分离那些可以分化为皮肤的低级别干细胞。

17.文章说“干细胞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因难”,那么这些“困难”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18.文章开头就说“人们已预见到干细胞尤其是胚胎干细胞在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中的巨大潜势”,那么这个“潜势”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和你的认识简要解答。(3分)

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①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着许多特殊的特性。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大量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

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之间。

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器于2004年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测卫星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15.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16. 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②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充满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17. 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说:“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5亿吨氦-3。”这与本文第③段开头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18. 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

一”?请根据文章,分点简要回答(4分)

人类未来在方舟——移民太空

如果说2012年世界末日真的降临,人类怎么办?正如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警告的那样,人类若不能在未来两个世纪内移民外太空,就会永远灭绝。人类能长久生存的唯一机会就是搬离地球。居住到别的星球上。霍金说:“人类遗传密码中携带着自私与侵略本能,这在过去曾是存活的优势,但人类很难在未来100年内避免灾难,更不用说未来1000年或100万年。”

说到移居,火星早已成为不二之选。因为火星不仅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而且自然环境也最接近地球:火星上有大气,也有季节的变化。并且火星的表面有液态水存在的迹象,

这是生命起源所必需的元素。虽然火星上没有氧气、气温极低、辐射较大,但科学家设想用尖端科技改造火星的气体构成,以适合人类居住。有乐观者认为,用现有的科技绿化火星可能只要几百年时间,到时候人类携带着特殊呼吸装置就可前往居住。

除了火星,我们还可以选择移居太阳系外的Gliese 581c星球,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5倍,表面温度大约在0—40℃之间,地表可能存在液态水流,凭借这些与地球相似的条件,这颗新星被科学家誉为“宜居星球”。

人类移居了,动植物兄弟当然也要移居。美国的“拯救文明联盟”的组织计划在月球上建立地球生物的DNA“备份库”,里面不仅存有所有动植物的DNA,还包括地球上各类人种的DNA。此外,库中还将建造“终极图书馆”,用以保存人类文明所有的知识。如果有一天,地球生物毁灭,就可用存有的DNA,在其他星球重建家园了。

找到了“新家”,可是我们要怎么搬过去呢?霍金提出的“时空旅行”理论或许能帮我们找到太空中的方舟——时空隧道,通向外星球。

时空隧道也学就是虫洞。霍金说,虫洞就在我们周围,只是小到肉眼无法看见。宇宙万物都会出现小孔或裂缝,这种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时间。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和空隙,比分子、原子还要小的空隙被称作“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量子泡沫”中。通过虫洞,就等于钻了时间的空子,进入时空隧道。

时间就像是一条河流,在不同的地段会有不同的流速,在有些地方会过得更慢,而在另一些地方会过得更快,这正是实现通往未来之旅的关键。比整个银河系还要重的超大黑洞可以更为明显地降低时间流逝的速度。霍金说,这种超大黑洞就像是一部天然的时间机器。如果一艘宇宙飞船进入超大黑洞内执行5年任务,返回地球时会发现已过去了10年。如果人类能利用好这种时间差,那“时空旅行”就不只是梦了。

如果能够建造出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那么宇宙飞船必然会因为不能违反光速最快的法则,而致使舱内的时间放慢。宇航员以这种方式飞行一个星期,地球上的时间就过去了100年,从而实现通往未来之旅。

15、霍金提出的“时空旅行”理论能让我们找到几条通往太空的方舟——时空隧道?(3分)

16、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Gliese 581c星球,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5倍,表面温度大约在0—40℃之间,地表

存在液态水流。

②时间就像是一条河流,人类通过控制,能把时间调节的可快可慢。

17、请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解释一下什么是月球DNA“备份库”?(3分)

18、根据文章介绍你发现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之处?如果人类想移居火星,那么科学家还

要在哪些方面对火星进行改造?(4分)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5.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4分)

16.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17.指出下列加点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①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

18.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述理由。(4分)

①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霉菌的功过

⑴在日常生活中,你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儿:穿过的衣服、鞋帽,用过的皮包、浆

糊,吃剩下的馒头、糕点,放置的水果、酱制品等等,放上一段时间以后,它们上面就会长出一点点、一堆堆、一簇簇绒毛般的东西,还散发出一阵阵难闻的霉味。

⑵特别是在黄梅天,这种长霉的现象更是常见啦!你可能由此而产生一种对霉的厌

恶情绪。

⑶霉是什么呢?霉属于真菌,叫霉菌。常见的霉菌有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等等。

⑷自从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对霉菌了解得更清楚了。霉菌形成的菌落,开始的时

候颜色很淡,随着菌丝不断扩展蔓延,颜色就逐渐加深;常见的有黑、绿、白、灰、棕和土黄等色。它们的形状,有的象绒毯,有的象棉絮、蜘蛛网,菌丝宽几毫米,肉眼往往也能看得见。菌丝是单细胞的或者多细胞的分枝,上面还能产生出孢子来进行繁殖。

⑸应该说,霉菌对于人类有功有过。的确,有些霉菌会引起衣服、食物和物品的霉

烂,使人和动植物得病。比如,小麦赤霉、稻恶苗赤霉会引起小麦、水稻病害,黑根霉引起甘薯得软腐病,青霉引起柑橘得青霉病等等。

⑹你买来的橘子,时间放长了,往往会看到橘子皮烂了一块,周围有绿色的一圈,

上面竖立着许许多多绿绒毛。你剥开橘皮,发现里面的橘瓣也腐败了。如果尝一下,怪苦的,赶忙吐出来,嘴里还会残留苦味。这是青霉在作怪,它分解吸收橘子里面的营养,供自己发育的需要,排出废物,腐蚀整个橘子,使橘子从外表一直烂到了里面。人们吃了这种腐败的橘子以后,带苦味的毒素就会在消化道里引起不同程度的肠炎或胃炎。

⑺发霉的花生和玉米,往往寄生一种黄曲霉菌,其中有些菌株会产生一种带有萤光的黄曲霉毒素。人、畜吃了发霉的花生、玉米以后,常会引起肝癌。这种毒素要在 280-300 摄氏度才会被破坏,一般的煮或炒,是达不到这个温度的,因此发霉的花生和玉米一定不能吃。

⑻霉的利用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了。周代,有种专职的官员,专门从黄色曲霉中取得一种黄色的液体,来染制皇后穿的黄色袍服——黄衣。古人不仅早就知道用霉来制酱,还懂得用豆腐和浆糊上的霉来治疗伤口出血和疮痈等疾病,能起消炎和愈合伤口的作用。

⑼豆腐乳怎么那么好吃呢?原来,它是用豆腐切成小块,接种了毛霉菌而制成的。这不仅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还把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其他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吃起来就显得鲜美可口了。

⑽曲霉中的米曲霉、酱油曲霉在发酵工业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酿制酱和酱油,还可用来生产淀粉酶、蛋毛霉曲霉白酶和磷酸二酯酶等等。

⑾霉菌除了进行食品加工以外,还可以生产工业原料,比如柠檬酸、甲烯琥珀酸等等;制造抗菌素,比如青霉素、灰黄霉素等等。青霉素的发明和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挽救了无数濒临死亡的士兵的生命,因为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神奇的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

⑿现在,人们发现,霉菌中的蝗菌,能治蝗虫;武氏虫草菌能消灭松毛虫。白僵菌更是杀虫的能手,能扑灭玉米螟、茶毒蛾、松毛虫、黄地老虎和苹果食心虫等三千多种害虫。人们用人工培养的白僵菌,制成菌粉,喷洒到农作物上,害虫吃了以后,就会害上白僵病而死去。如果蚕宝宝吃了白僵菌粉,也会患“白僵病”,对养蚕业就会有严重危害,因此使用菌粉时,就得注意啦。

15.根据文意,给“霉菌”下个定义。(3分)

16.根据全文,归纳“霉”的作用有哪些?请分条回答。(4分)

17.第④段描绘“霉”在显微镜下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18.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4分)

⑴黄曲霉素在280—300摄氏度才会被毁坏,这是为了说明霉菌的生命力顽强。

⑵人们用人工培养的白僵菌,制成菌粉,喷洒到农作物上,害虫吃了以后,就会害

上白僵病而死去,这说明霉菌对于人类是绝对有好处的。

面对海啸

说到海啸产生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深海地震所引发的。如果海床有一块断裂下沉——地质学上叫做“潜没”——那么,海水就会倒灌进去。可是,水却有一种恢复平衡的脾气,就像我们在海滩上游泳,海浪冲过来,又会退回去,这就是海水在做恢复平衡原状的表演。于是,水的更替就造成了波浪,这就是海啸。

发生海啸这一区域的海水不干别的,只一味以波动形式把能量传播出去。这种海水波动为地震所催生,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上起伏,没有深度,波幅也会随水变浅而很快衰减。而地震造成的波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巨块水体的波动,当然能量就大得多了。这巨大能量真要命,一路所向披靡,要靠冲刷人烟稠密的海岸才能消磨干净。

这次印度洋海啸后,俄罗斯科学家通过电脑模拟分析,发现那海底地震达到里氏九级的地方,正紧靠在印度尼西亚旁边,是印澳板块和欧亚板块连接的地方。海啸从那里出发,右边就近冲向千岛之国的海岸,左边则像千万根巨无霸箭头一样,朝着隔海相望的印度和斯里兰卡射去。所以,这几个国家所受到的灾害也特别巨大。海啸波浪速度很快,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却很小,所以破坏力特别巨大。海啸在外海时往往对船只的威胁不大,一般也不容易引起注意,只有当它到达岸边浅水处遇到阻碍时,才一举爬升,高达三四十米,就像岸边突然立起的水墙。远离海岸时“水何澹澹”,靠近海岸却洪波涌起。这些就是这头海上巨兽特别可怕的地方。

世界上遭受海啸损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是日本。日本地球物理学家兼文人寺田寅彦是一位具有自然忧患意识的科学家,在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他总结道:“关东大地震本身危害其实不大,但是,东京市民对地震表现恐怖和无知,却导致了一场大灾难”;他还留下了这样的警句:“天灾总是在人们淡忘它时降临!”真发人深省。科学素养使他脑筋非常清晰,常常向世人发出居安思危的警告。在《海啸和人类》里他就说,把地震海啸等的预防放到学校中进行,对于培育爱国精神教育来讲,是最具体和最有成效的方法。后来,日本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世上还有美、俄两国也成立了相关机构。可惜,像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似乎还没有这个福份,来建造预警的科学设施,这次吃了大亏。

所以从这次“海啸事件”看来,世人也只能自己救助自己了。我说的“世人”,当然是“地球一村”里的全体居民。这点,通过此次灾难后“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的热情行

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15.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斯里兰卡在这次海啸所受到的灾害特别巨大,阅读本文,归纳出其中的原因。(4分)

1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①这些

...就是这头海上巨兽特别可怕的地方。

②像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似乎还没有这个福份

....,来建造预警的科学设施,这次吃了大亏。

17.结合上下文,分析“天灾总是在人们淡忘它时降临!”这一警句对于人类面对灾难的启示。(4分)

18.下列说法是否错误,并说明错误的理由。(4分)

①世界上遭受海啸损害最大的国家是日本。

②海啸波浪速度很快,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大,所以破坏力特别巨大。

极端天气孙广勇

最近,素来高温炎热的沙特阿拉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早晚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摄氏度,并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霜冻、降雪和树挂等现象。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下了百年来的第一场雪。在全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人类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健康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气温呈总体

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

“暖冬”曾于2006年入冬后在世界上流行。在北美洲地区,隆冬气温堪比夏季:美国纽约到当年年底前片雪未下,最高气温达22摄氏度;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短袖,熊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左右。受灾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68%,1985-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2004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有1亿多人陷入粮食不足的窘境;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到8倍,北极海冰将减少35%。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7.请为“极端天气”下一个定义。(2分)

8.请分析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及作用。(4分)

(1)……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2)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

..相悖。

9.根据文意,说说如果气温上升,会有哪些危害。(3分)

10.文章为了说明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及危害,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维生素D》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维生素D》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1题。(18分) 1.【材料一】 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在同一年龄段的妇女中,缺乏维生素D的体质指数(BMI)平均要比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妇女高3.4.体质指数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它不仅对反应体型胖瘦程度较为敏感,而且对皮褶厚度、上臂围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较高。其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 世界卫生组织对成人BMI的划分是:正常范围为18.5~24.9.<18.5为低体重(营养不足),≥25为超重,肥胖前状态是25~29.9.一级肥胖30~34.9.二级肥胖35~39.9.三级肥胖≥40.这一标准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此前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是身体制造瘦素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瘦素又称“脂肪抑制素”,是肥胖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其对机体能量代谢和肥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产生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行为;另一方面,瘦素广泛作用于肝脏、肾脏、脑组织、脂肪组织等的瘦素受体,使其活跃,增加能量消耗。 肥胖人中有95%以上的人存在内源性瘦素缺乏和瘦素抵抗。 (摘自《百科知识》2017年04A期,有修改) 【材料二】 人体90%的维生素D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合成,另外10%来于食物。通过食物摄入维生素D分为两类,来源于植物的是维生素D2.来源于动物的是维生素D3.天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合成维生素D都需要日光的照射。人类皮肤中存在维生素D的前体-7-脱氢胆固醇,经过日光的作用后就会变成维生素D3.但是这种维生素D3还不是活性成分,它还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肝脏、肾脏进行两次活化后才变成活性维生素D.我们通过食物摄取的维生素D经过肠道吸收后,同样也要经常肝肾的活化,最终才能为身体利用。 维生素D只在特定的食物中含量较多,因此如果想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你就要有意识的吃一下几种食物:1.深海鱼:各种深海鱼的鱼肉或鱼卵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其中三文鱼含量最高,其次是金枪鱼、红鳟鱼;2.牛奶:无论是全脂还是脱脂牛奶,都含有天然维生素D.而且目前市场上很多牛奶还会额外强化维生素D;3.鸡蛋:鸡蛋的蛋黄部分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D;4.动物肝脏:其中鸡肝维生素D含量较多,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2.(2011·浙江宁波市)“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近五年昆明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昆明市中考说明文阅读总汇 滇剧源流概说(07昆明) ①滇剧是云南特有的地方剧种,是云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滇剧是清代中期在云南融汇当时国内各主要剧种特长,以云南方言为基础,与明代以来形成的本地声腔、民族曲调融汇而成的一种地方戏曲。 ②考察滇剧的源流,与中原文化在云南的传播有关。历代汉族迁入云南,也带来了汉文化。特别是明初实行屯田制度,汉族人口大规模进入云南,江淮一带流行的弋阳腔和湖广一带流行的梆子腔等民间戏曲也随之传入云南。明末,张献忠大西军余部李定国等拥护永历帝入滇,大西军成员大部分是秦、陇一带的人士,便也将秦腔系的梆子带入了云南。 ③滇剧形成的时间大约在清中叶道光年间。清代康、雍、乾三朝100余年间,云南矿冶业兴盛,入滇商人、矿工不下数十万,外省商帮众多,会馆林立。各会馆建筑考究,都建有戏台,每到会期都要邀请家乡戏班来演戏,场面热闹奢华。这一时期,弋阳腔戏班和梆子腔戏班便留在了云南。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维持戏班的演出,适应当地观众的欣赏口味和语言习惯,各种外来声腔便以云南方言为基础,与云南原来流行的民间声腔曲调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有云南特色的地方戏—滇剧。 ④滇剧唱腔主要分为丝弦、胡琴、襄阳三大系统。丝弦腔高亢激越又兼柔和悠扬,来自汉剧声腔,属西皮唱腔系统;胡琴腔舒展动听,多显悲壮、激昂、肃穆,来自徽剧声腔,属二黄唱腔系统;襄阳腔明快、开朗、流畅,类似于京剧、汉剧中的西皮唱腔,受秦腔梆子影响明显。滇剧声腔系统可以说是来自多个声腔系统。 ⑤滇剧剧目据统计约1600多出,其中有文字记录的960多出。这些剧目,一部分是本省创作、改编的,一部分是移植其他剧种,如秦腔、川剧、京剧、汉剧、徽剧及各梆子剧种。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改编上演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剧目,如《牛皋扯旨》、《秦香莲》、《杨门女将》、《打瓜招亲》、《血手印》、《赵氏孤儿》、《白蛇传》等等。一些滇剧特有的剧目在艺术上有浓郁的云南地方色彩,在内容上反映了云南的社会状况。 ⑥在滇剧历史上,许多演员以自己的艺术创造丰富了滇剧艺术,赢得了观众的赞誉。老生行当的栗成之,一人能顶大半个天。他的表演炉火纯青,嗓音极有韵味,演《孔明拜灯》,把孔明临死时那种衰极的表情,与唱腔结合起来,演到断气的时候,甚至连脸色也变成了死灰—真是绝到顶了!名教授刘文典题赠他“滇戏泰斗”四个字,真是恰如其分。解放前夕,京剧名角马连良来昆,特别拜会了栗成之,并合影留念,被人誉为“南北二斗”相会。 ⑦滇剧在云南民间广泛流行,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拥有众多玩友、票友,不少文人学士也是滇剧爱好者。云南许多地方都有群众性自发组织的乡戏班,平时常有数人相聚,拉起二胡、打开锣鼓清唱的“打围鼓”活动,茶馆是开展这一活动的主要地

最新-201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 精品

201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 安徽省歙县二中程鸣 一、(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选自2005年6月号《世界博览》,有删改) 7.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3分) 8.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和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3分) 9.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 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 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1.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带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精选试题+详细答案,值得下载打印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2分,共6分) 门楣上的文化瑰宝——匾额 赵婷 ①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②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但如果说到老字号商铺“稻香村”“张一元”,再说到皇宫寺庙的“太和殿”“雍和宫”,就会感到匾额离我们并不远。它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传统象征,既是人文风景,更是历史印记。 ③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 .... 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简称为匾,古代“匾”写作“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即点出了匾额作为“建筑命名”的原始功能。 ④匾额习俗的形成源于古人对门的重视。在古代,门被称为“衡门”,是一种领地的标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在衡门上放置猎物作为其领地的风俗。当部落发 — 1 —

展成为国家,氏族首领化家为国,衡门上的标志也简化成为文字,成为国号。我国古代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的国号为商,“商”字的甲骨文极像衡门之上放置鸟牲。 ⑤中国的古建筑,举凡楼、台、亭、阁或轩、榭、堂、馆,匾额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由于匾额在建筑物中占据了显耀的位置,因此极受古人重视。 ⑥匾额广泛流传,由官方传至民间是从唐末开始的。当时里坊制度被废除,百姓可以临街开店,挂出各自的匾额来招揽生意。到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匾额就更多了。 ⑦俗语道“创出金字招牌,买卖找上门来”,流入民间的匾额逐渐成了商家的招牌、店铺的品牌。著名的招牌,实际上也就是著名的商标,它往往同优质的商品联系在一起,同顾客的认同感、信任感联系在一起。 ⑧除了为建筑物和商铺“标识名称”外,匾额在古代还是宣扬教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伦理道德。 ⑨明清之际,牌坊匾额成为最高统治者褒奖功德孝贤的重要形式,需经皇帝降旨或恩准才能建造,上镌“圣旨”“恩荣”等字样。 ⑩清朝律例规定,匾额作为一项特殊的旌表物品赏赐给寿民,从而使得匾额被广泛运用到祝寿之中。他的做法深深 — 2 —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 说明文阅读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选编说明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先是为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就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右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在哪里”这个问题,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只举行孝行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杨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杨荣的尊敬,就安排杨荣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此叫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在传说戏剧舞台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2016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带答案)(一)

2016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一) 【2016·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笑,不苦口的良药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 8 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 20 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 19 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 100 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 10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 ...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注释】①肱:gōng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②颧:huán 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8. 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3分) 19.请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4分) 测试过程: 说明顺序: 20.第③段划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4分) 21.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1)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 (2)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 ...吗?

2019-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分析

2019-2020年中考:说明文 阅读分析 ·散文含义和特点: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要求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②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③散文的特点之三是意境深邃,情感真挚。 ④散文的特点之四是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阅读考题的命题方向: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主题思想,概括文意或感情等。 理解关键语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刻含义 2.五种表达方式的识别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某句、段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 4.描写的各种类型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 6.自选角度鉴赏文章的艺术技巧: 结合相关材料谈感悟说启示;想象补充细节;仿写、续写;读书卡片、推荐语、对联、表格、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等。 ·题型一 ·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查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4)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5)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6)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 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 ....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 (7)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8)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 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1)为什么说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鰭的尺寸。________ ②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鲭尺寸小40%。________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20xx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原文(一)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

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最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心灵“杀手”—微笑抑郁 【文本1】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其中63%有精神障碍,40%患有抑=郁症。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不乏名人,包括梵高、海明威、三毛、张国荣、徐行、李晓、等。作为公众人物,他们往往以外向开朗、积极阳光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因此突然因抑郁症而轻生,让人更感错愕。 (节选自2018-10-15《快资讯》)【文本2】微笑抑郁症,顾名思义,是抑郁症的一种,在患者不能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而他的压力无法得到及时的发泄,并且还需要表露出微笑来面对各种人和事时,这样一来,微笑就如同一张面纱,翠在忧郁的内心面前,长期以来,就有可能会患上抑郁症。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扎普夫发现,掩盖真实情绪、假装友好容易导致抑郁,增大压力,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引发疾病。“微笑抑郁症”比一般普通的抑郁症危害更大。患“微笑抑郁症”的人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可以掩饰自己的情绪。而当承受的压力大到再也无法承受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从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变成一个极度自卑的人,甚至会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时候,人的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 (节选自2019-08-12《微医网》)【文本3】“微笑抑郁症”多发生在那些身份高、学识高、事业有成的人士中,服务行业和行政管理人员尤其多。对很多白领来说,“笑脸迎人”是一种职业素质,也是拉近与顾客距离的最佳途径。为了维护自己的“能人”、“强人”或“微笑使者”的职业形象,他们不愿向人倾诉自己的负性情绪,内心深处不断积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许多人的微笑也往往并非发自内心,而是为了工作、礼节等需要强装出来的。在社会角色和个人感受之间失去平衡,这是不少人患有微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治疗“微笑型抑郁症”应采取以生物治疗为基础,辅以心理治疗的方法。要减少“微笑抑郁症”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记住学会给自己解压。工作节奏放缓,跟朋友聊天、运动、听音乐,都是好办法,即便只是:想哭就哭!偶尔想大哭一场,释放一下自己又何妨呢?哭泣能够释放积压的焦虑,排除毒素,这种偶然的爆发将让我们今后的微笑变得更加真实! (节选自2017-01-08《科普中国》)(1)请简述标题的作用。 (2)文本2画横线的句子中“可能”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阐述其理由。 (3)文本3三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述其表达效果。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微笑就如同一张面纱,罩在忧郁的内心面前,就会患上抑郁症。 B.“微笑抑郁症”多发生在那些身份高、学识高、事业有成的人士中。人们为了工作、礼节等需要的微笑,并非发自内心,而是强装的。 C.要减少“微笑抑郁症”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记住学会给自己解压。哭泣能够释放积压的焦虑,排除毒素,让我们今后的微笑变得更加真实!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①说到食品添加剂,估计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一些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有根深蒂固的误解。那么,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必须退避三舍吗? ②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油墨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三聚氰胺是添加剂,但它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但是,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维护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③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呢?其实,对于现代生活来说,食品添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 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所以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而那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事实上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且无污染和无添加往往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造出的噱头而已。 ⑤有些人不喜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往往是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但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大量的方便食品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⑦我国古代的哲人就告诉过我们“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如果拿食品添加剂当饭吃,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所有的食品安全都涉及量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限定的原因。 ⑧那么,也许有的人会说,每种食品添加剂虽然都在标准内,但是一天吃那么多食物,加在一起摄入的量还安全吗?答案是安全的,《GB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其目的是确保一天吃多种食品时,其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不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而这个ADI值是经过国家卫生部门评估而来的,也就是在确保不产生健康风险的情况下,以体重为基础的人体每日可能摄入的食品添加剂量。所以即使一天吃很多种食品,也不会造成摄入的食品添加剂过量。 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会对特殊人群造成不利影响的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阿斯巴甜,在《GB2760—2014》中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此外,像二氧化硫、硫磺、亚硫酸盐等含硫食物在婴幼儿食品中禁止使用,在可以添加的食品中也有严格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以避免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四篇)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 (一)筷子的名堂 刘杨 ①筷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饮食文明的一部分。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仲,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②筷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箸”。在今天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中,筷子仍然被叫作“箸”“箸 子”“筷箸”,装筷子的“筷筒”被称为“筷箸笼”“箸笼子”。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道:“他喝了半盅儿酒,吃了一箸子菜。”“一箸子菜”就是河北一些地方的说法,意思是“夹了一筷子菜”。 ③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箸”的文字记载。《韩非子·喻老》里这样写道:“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说的是商朝末年纣王极为奢侈,每顿饭都要使用象牙筷子,太师箕子看到纣王的举动,对此十分担忧。由于纣王越来越奢侈、荒淫无度,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成语“见微知著”也来自这个典故。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将筷子写成“筋”,与“箸”通用。《世说新语》里写道:“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写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所执匙筋,不觉落于地下”。还好当时天要下雨,雷声大作,刘备这才从容地捡起筷子,并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将内心的惊慌掩饰过去。 ⑤由“箸”到“筷”的称呼转变始于明朝江南一带的民间忌讳。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由于明代吴中地区民间船行忌讳说“住”和“翻”,因此人们就将“箸”改名为“快”,意思是船开得快,而不是在水中停住。后来因为当时很多筷予是竹制的,“快”又被加上“竹字头”,筷子的名称就这样传播开来。 ⑥古代筷子主要还是以木筷、竹筷为主,象箸、玉箸、金箸这类奢华的材质也仅在王公贵族的餐具中出现。此后,筷子的材料从金银玉石到木竹钢铁,几乎无所不用。在外形上古今大致相同,通常是一头方形,另一头国形,圆形的一头用来夹菜。 ⑦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以来吃饭便十分讲究礼仪。《礼记》中有“饭黍毋以箸”的说法,意思吃米饭时不要用筷子,而要用饭勺,筷子则是专门用来吃盘中菜的。《礼记》中还说“羹之有菜者梜,无菜者不用梜”,汉代郑玄注解时认为梜就是筷子,这里说的是吃汤菜时,要用筷子夹其中的菜,如果汤里没有菜,就不需要用筷子了。 ⑧古代使用筷子的习俗和礼节一直流传至今。在摆放位置上,人们总是把筷子整齐地放置于进餐者的右手边,手执筷子的一头要与桌面边缘垂直(如果是圆桌,摆放角度要与半径线重合),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也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在握筷时,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同时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也不可取位过低,这样会显得缺乏教养。在举筷夹菜时,不要游移不定,也不要旁若无人地乱找好菜。筷子不要在桌上延伸过长,跨过别人面前夹菜是不礼貌的。用餐完毕后,要将筷子轻轻放在桌上,不可随意放置。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将筷子插在饭菜上,古俗认为只有在祭祀先人时才这样做,平时插筷则很不吉利。 ⑨筷子也传播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形成东亚地区使用筷子进餐的传统。这些国家使用筷子的习惯延续至今。然而,东亚地区之外的外国人见到筷子的第一感觉多半是新奇并且惊讶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来到中国,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录了中国人使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他们吃东西不用刀、叉或匙,而是用很光滑的筷子,长约一个半手掌,他们用它很容易把任何种类的食物放入口内,而不必借助于手指。食物在送到桌上时已切成小块,除非是很软的东西,例如煮鸡蛋或鱼等,那些是用筷子很容易夹开的。” ⑩到了全球化的今天,使用筷子吃饭已经不是中国人或东亚人的专利,使用筷子的西方人越来越多,美国每年都会从中国进口数千万双竹筷子,法国甚至还设立了“金筷奖”来表彰中餐及亚洲风味餐厅的出色经营者。如今,有三千年历史之久的筷子传递着东方特有的饮食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发挥着它的作用。 (1) 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对筷子的名堂进行了说明?(4分) (2) 第③④⑤三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精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1、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先是为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就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右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在哪里”这个问题,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只举行孝行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杨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杨荣的尊敬,就安排杨荣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此叫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在传说戏剧舞台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2、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 3、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研究“?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广东省】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10分) 北斗,国之重器 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教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想报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录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如今,北斗三号从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1200个,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能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北斗的这一功能,GPS 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完整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1 、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近年来中考说明文的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说明文基础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按照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 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 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也可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

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要求: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引资料(8种) (1)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2)举例子:——作用: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3)列数字:——作用: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4)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作用: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6)分类别:就是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