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半年人工授精的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半年人工授精的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半年人工授精的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半年人工授精的效果

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

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 一.指南主要结构 1.内异症概述:定义、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 2.内异症的诊断: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 3.预后评估:临床分期及内异症生育指数4.治疗:治疗总则、治疗方法(手术、药物)、不同情况的处理(疼痛、不孕、DIE、复发和未控、恶变、绝经后内异症、青少年内异症、盆腔外内异症、子宫腺肌病等)二.所谓指南“新内容”是指相比2007年诊疗规范,新指南中增加或细化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发病机制《2015版诊治指南》以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相关因素包括:●经血逆流种植理论●基因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的女性风险↑●在位内膜决定论●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干细胞理论【解读】与2007版指南相比,2015年内异症指南中发病机制这一大项全部为新增内容。 2. 临床表现《2007版诊治规范》中主要包括:(1).疼痛;(2).不孕;(3).月经异常;(4).盆腔包块;(5).特殊部位内异症临床表现;《2015版诊治指南》中主要包括:(1).疼痛;(2).侵犯特殊器官的内异症症状;(3).不孕;(4).盆腔结节及包块;(5).其他表现;【解读】与2007版指南相

比,2015年内异症指南提示内异症特殊临床表现累及肾脏和输尿管时可有高血压的症状。●可疑膀胱或肠道EMS,术前应行膀胱镜或肠镜检查,除外器官本身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内异症临床典型症状为疼痛,特殊症状可有消化道表现、泌尿道表现、呼吸道表现、瘢痕部位表现。(侵犯特殊器官的EMS常伴有其他症状) 3. DIE诊断《2007年诊治规范》中的诊断描述主要包括:(1)症状:疼痛(痛经、CPP、性交痛等)、不孕;(2)妇科及辅助检查:影像学,血清CA125;(3)腹腔镜检查;《2015年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描述主要包括:(1)临床症状和体征;(2)影像学检查;(3)腹腔镜检查;(4)血清CA125;(5)膀胱镜或肠镜检查;【解读】2015年内异症指南增加DIE诊断内容与确诊依据,重点体现为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确诊等。●影像学检查:经阴道/直肠超声、CT 或MRI检查●血清CA125早期诊断意义不大,重度、明显炎症、囊肿破裂以及ADS时升高●确诊必要条件依靠病理诊断:病灶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伴炎症反应及纤维化。 4. 预后评估《2015年诊治指南》增加内异症评估与预后评分●内异症生育指数(EFI)评分:预测EMS不孕Lap术后自然妊娠情况。EFI评分前提是男方精液正常、卵巢储备良好且不合并ADS。内异症ASRM分期评分表(分)●ASRM(美国生殖医学学会)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分享|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点击数:4137 次字体:小大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宫腔被粘膜覆盖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 EMT以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为主要表现,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0%~15%,占痛经妇女的40%~60%。在不孕患者中,30%~40%合并EMT,在EMT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40%~60%。 该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多见。绝经后或切除双侧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此病的发展,故EMT 是激素依赖性疾病。 EMT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浸润和种植生长能力。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以侵犯卵巢和宫底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子宫直肠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故有盆腔EMT之称。 一、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于异位子宫内膜的来源,目前有多种学说。 1.种植学说妇女在经期时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倒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盆腔其他部位,并在该处继续生长和蔓延,形成盆腔EMT。但已证实90%以上的妇女可发生经血逆流,却只有10%~15%的妇女罹患EMT。剖宫产手术后所形成的腹壁瘢痕EMT,占腹壁瘢痕EMT的90%左右,是种植学说的典型例证。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EMT可能就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的结果。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都是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在反复经血逆流、炎症、机械性刺激、异位妊娠或长期持续的卵巢甾体激素刺激下,易发生化生而成为异位症的子宫内膜。 4.免疫学说免疫异常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种植、粘附、增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表现为免疫监视、免疫杀伤功能减弱,粘附分子作用增强,协同促进异位内膜的移植。以巨噬细胞为主的多种免疫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进异位内膜的种植、存活和增殖。EMT 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明显变化,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的自然杀伤细胞(NK)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降低。病变越严重者,NK细胞活性降低亦越明显。雌激素水平越高,NK 细胞活性则越低。血清及腹水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C4水平均增高,还出现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卵巢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因此,个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对异位内膜细胞的抑制作用,对本病的发生起关键作用。 5.在位内膜决定论中国学者提出的“在位内膜决定论”揭示了在位子宫内膜在EMT 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在位内膜的组织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特质,与EM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黏附-侵袭-血管形成”过程,所谓的“三A程序”,可以解释EMT的病理过程,又可以表达临床所见的不同病变。 二、病理 EMT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靠近卵巢的盆腔腹膜及盆腔器官的表面。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腹膜EMT、卵巢EMT、子宫腺肌病等。 1.腹膜EMT 腹膜和脏器浆膜面的病灶呈多种形态。无色素沉着型为早期细微的病变,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呈斑点状或小泡状突起,单个或数个呈簇,有红色火焰样病灶,白色透

子宫内膜异位症考试试题

子宫内膜异位症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9小题.每题1.0分,共9.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痛经 B月经失调 C不孕 D性交痛 E腹痛、腹泻或便秘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多见于 A直肠子宫陷凹

B宫颈 C腹膜 D输卵管 E卵巢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自身免疫反应干扰受精和着床 B盆腔的广泛粘连及输卵管蠕动减弱 C黄体功能不足 D子宫后位 E LUFS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关于子宫腺肌病,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多数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B多发生于初产妇 C病灶中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敏感 D假孕疗法有效 E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继发痛经,子宫均匀增大,质较硬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42岁经产妇,近2年痛经进行性加重,伴经量多。子宫后倾,如鸭卵大,质硬,最可能的诊断是: A子宫内膜结核 B子宫肌瘤 C功能性痛经 D子宫腺肌病 E子宫内膜癌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D本题主要考核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子宫腺肌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经产妇,根据本题所述患者的临床表现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经量增多、查体: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质硬,最可能的诊断是子宫腺肌病。 第6题 下列哪项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直接依据 A进行性痛经 B CAl25测定值升高 C超声检查 D腹腔镜检查并做组织活检 E子宫后方触及痛性结节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下列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是 A雄激素 B雌激素

如何治疗伴有不孕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如何治疗伴有不孕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表时间:2019-09-22T18:37:04.343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4期作者:李明仙[导读] 伴有不孕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周围组织变得纤维化,形成异位节点,从而致使患者出现痛经、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以及不孕等症状。内膜细胞正常来说生长于子宫腔内,但是子宫腔通过输卵管连接于盆腔,因此,使得一些内膜细胞可以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内进行生长,也就是内膜异位。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430)【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20-01伴有不孕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周围组织变得纤维化,形成异位节点,从而致使患者出现痛经、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痛以及不孕等症状。内膜细胞正常来说生长于子宫腔内,但是子宫腔通过输卵管连接于盆腔,因此,使得一些内膜细胞可以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内进行生长,也就是内膜异位。伴有不孕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常常具有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此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不断的研究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本文主要列举一下几种治疗方法。 1 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流程如下: ①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插入气管,采用平卧方法,身体的足部抬高,头部相对较低,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铺巾。 ②使用标准的三孔法进行手术,在肚脐下部作第一孔,在其注入二氧化碳,以此建立人工气腹,使腹膜壁与脏器分开,利用套管针穿刺皮肤进行腹腔,植入腹腔镜检查,以探查盆腔的内部情况,确定患者子宫病变的具体位置。第二和第三孔位于下腹麦氏点的两次,被认为是主要和次要操作孔,并插入套管鞘和手术器械。 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对于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来说,可以利用电凝灼烧方式;对于卵巢子宫异常囊肿的患者来说,可以利用囊肿剥离方式,穿刺并吸收囊肿中存有的囊液,对囊壁岩和卵巢的交界处进行剥离,当明显出血时利用电凝法进行止血,在囊肿剥离术成功之后,要对患者的创口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对于输卵管堵塞的患者来说,可以利用输卵管粘连分离方法和伞端造口术进行治疗,向患者的宫腔内注入美兰液,以此恢复患者的输卵管功能。 ④使用钝性分离,尖锐分离或双极电凝分离来分离病变周围的粘附 ⑤完成手术后,应使用生理盐水仔细清洁盆腔,使用无痕缝合线对患者的创口进行缝合。如有必要,可以在盆腔留置引流管,以防止术后感染。 2 活血化瘀汤联合腹腔镜治疗 在腹腔镜手术完成的基础上,添加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活血化瘀汤的主要成分有益母草15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莪术10克、延胡索10克、柴胡10克、浙贝母10克、三棱10克、蒲黄10克、香附10克、五灵脂10克、海藻10克。大火煎熬,在水烧开之后,使用小火煎熬10分钟即可,一天两剂,早晚各一次,一剂300毫升,连续服用三个月,直至成功妊娠后停止服药。 3 益肾活血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 在腹腔镜手术完成的基础上,添加益肾活血汤治疗。益肾活血汤的主要成分有鬼针草10克、刘寄奴10克、徐长卿10克、炒杜仲10克、益母草15克、鸡血藤15克、淫羊藿12克、仙茅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假如患者属于气虚血瘀型,则可以在药方中添加党参5克、生姜3片;假如患者属于寒凝血瘀型,则可以在药方中添加女贞子6克,陈皮5克;假如患者属于肾虚血瘀型,则可以在药方中添加砂仁5克、枸杞8克;假如患者属于瘀热互结型,则可以在药方中添加茯苓5克、生甘草3克;假如患者属于痰瘀互结型,则可以在药方中添加菟丝子5克和巴戟天5克。益肾活血汤要在手术完成后,第一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服用,而且煎药时水要盖过药材,使用大火煎熬,在水烧开之后,使用小火煎熬10分钟即可,一天两剂,早晚各一次,一剂300毫升,三十天为一个疗程。 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 在腹腔镜手术完成的基础上,添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规格为3.75毫克,在手术完成之后,将3.75毫克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溶于与之相配套使用的溶剂中,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要注意的是,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要在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第一次月经的1~3天开始注射,注射3.75毫克,一个月一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5 坤泰胶囊、散结镇痛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 在腹腔镜手术完成的基础上,添加坤泰胶囊和散结镇痛汤进行治疗。坤泰胶囊规格0.5g/粒,一次服用4粒,一天三次。散结镇痛汤的主要成分有赤芍15克、川芎15克、丹参15克、莪术10克、海藻10克、三七粉10克、浙贝母10克、三棱8克、薏苡仁30克。假如患者属于肝肾亏虚型,可以在药方中添加杜仲10克和山萸肉10克;假如患者属于湿热型,可以在药方中添加牡丹皮10克和金银花10克;假如患者属于寒凝型,可以在药方中添加桂枝10克;假如患者属于气滞型,则可以在药方中添加枳壳10克和川楝子10克。大火煎熬,在水烧开之后,使用小火煎熬10分钟即可,一天两剂,早晚各一次,一剂200毫升。 结语 总而言之,伴有不孕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临床上对于此病的治疗关键是缓解以及消除患者的疼痛,减灭以及消除病灶,减少以及避免复发,改善并促进患者的生育。腹腔镜手术的创伤较小,而且出血量较少,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仔细检查患者盆腔内病症,减少复发。在进行治疗过程中,要选择适合患者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此促使患者成功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的进展(一)

子宫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的进展(一) 疾病的分期对不同期别应采取何种治疗措施、判断与比较疗效及估计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无一种完善的异症分期和分型系统来指导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尤其是其特征性的表现:疼痛和不孕。理想的临床分型方法应该基于疾病的自然史﹑病变浸润的深度﹑症状的严重性以及受累器官的最终结局,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性,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的预后。 人们一直试图对异症进行分期探讨,这一努力已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目前我国多采用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提出的“修正子宫膜异位症分期法(r-AFS)”。该分期法于1985年最初提出,1997年再次修正。该分期法有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准确比较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些不足,理想的临床分期方法应该基于疾病的自然史、病变浸润的深度、症状的严重性以及受累器官的最终结局,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性、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的预后。理想的EMs分型分期方法应该能够全面描述患者的病变围和浸润深度,反映其疼痛和不孕相关的病史,能够对其治疗方案、手术围提供参考和指导,并对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生殖结局以及疾病转归具有预测意义。 一、分期系统的历史回顾和分类 异症很早就有基于解剖基础的分类描述,而且分类系统多样。各种分类系统参考的标准主要是:组织学类型,解剖学分布,组织病理学和疼痛程度,临床、解剖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累积的器官组织,体检及手术发现等。随着对疾病性质认识的深入,很多系统都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有些系统已经不再用于临床,但是研究者的经验、智慧和失败的教训对后来新系统的设计都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和尊重。 迄今为止,学者们提出了数十种分期方案,大致以年代为序,基本上反映了人们对EMs 认识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

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

段华教授深度解读《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新内容和新观点(一) 2015-11-09中国妇产科在线中国妇产科在线 cogonline面向妇产科医院、专家、医师、企业和广大患者,提供专业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学术门户网站。致力于为中国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专业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编者按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临床作为一个常见、多发的疾病来讲,对于女性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可以用“猖盛”不衰,危害不减这样的术语来形容它。特别是最近一些年来随着我们对此症认识的不断的统一,也使我们对它的诊治逐渐趋于规范,前一版指南是2007年制定的,对于我们现在来讲可以说是年代已久,在这几年当中随着基础医学的研究和临床技术的进展,有很多新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内容不断的丰富完善我们以往的指南。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前提背景之下呢,由郎景和郎院士牵头带领大家制订了2015版指南。 段华教授 专家简介

1.内异症概述:定义、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 2.内异症的诊断: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 3.预后评估:临床分期及内异症生育指数 4.治疗:治疗总则、治疗方法(手术、药物)、不同情况的处理(疼痛、不孕、DIE、复发和未控、恶变、绝经后内异症、青少年内异症、盆腔外内异症、子宫腺肌病等) 二.所谓指南“新内容”是指相比2007年诊疗规范,新指南中增加或细化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发病机制 《2015版诊治指南》以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相关因素包括: ●经血逆流种植理论 ●基因表达和调控异常 ●免疫炎症反应 ●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 ●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的女性风险↑ ●在位内膜决定论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的进展(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的进展(一) 疾病的分期对不同期别应采取何种治疗措施、判断与比较疗效及估计预后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目前尚无一种完善的内异症分期和分型系统来指导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尤其是其特征性的表现:疼痛和不孕。理想的临床分型方法应该基于疾病的自然史、病变浸润的深度、症状的严重性以及受累器官的最终结局,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性,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的预后。 人们一直试图对内异症进行分期探讨,这一努力已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目前我国多采用 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 AFS)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 (r-AFS) ”。该分期法于1985年最初提出,1997年再次修正。该分期法有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准确比较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些不足,理想的临床分期方法应该基于疾病的自然史、病变浸润的深度、症状的严重性以及受累器官的最终结局,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性、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的预后。理想的EMs分型分期方法应该能够全面描述患者的病变范围和= 浸润深度,反映其疼痛和不孕相关的病史,能够对其治疗方案、手术范围提供参考和指导,并对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生殖结局以及疾病转归具有预测意义。 、分期系统的历史回顾和分类 内异症很早就有基于解剖基础的分类描述,而且分类系统多样。各种分类系统参考的标 准主要是:组织学类型,解剖学分布,组织病理学和疼痛程度,临床、解剖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累积的器官组织,体检及手术发现等。随着对疾病性质认识的深入,很多系统都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有些系统已经不再用于临床,但是研究者的经验、智慧和失败的教训对后来新系统的设计都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和尊重。 迄今为止,学者们提出了数十种分期方案,大致以年代为序,基本上反映了人们对EMs 认识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 1.以卵巢出血性囊肿(即巧克力囊肿)及其产生的粘连为基础1921年由Sampson提出, 将EMs 分为卵泡、黄体、基质和内膜期。它实际上是一种分型,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分期。但其是EMs现代化研究的开端。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我院1997—2007年收治的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0.5~2年。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占我院同期内异症的3%,我院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为0.94/万。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6例均诊断正确,均有剖宫产术史。发病潜伏期,30岁以前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多在1年以上,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完整切除6例,随诊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身体检查,可以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多次复发要注意恶变。 【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阴道会阴和腹壁的手术切口,但并不常见。现将我院10年间的6例腹壁内异症的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7年1月—2007年12月间,在我院因内异症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共200例,其中腹壁内异症6例,占3%。10年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为1158例,发生1例腹壁切口内异症,余5例均在外院剖宫产术。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部分患者手术前后辅以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内异症。术后进行随诊。 1.1 一般资料年龄23~28岁,平均31.7岁,孕次1~4次,平

均1.9次,产次为1~2次,平均1.1次。 1.2 症状 6例腹壁切口处的病灶,均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腹壁切口疼痛,有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或包块。病变一般在皮下组织,很少突破皮肤表面,却可以侵犯筋膜,或腹直肌或腹壁肌肉,较少侵入腹膜或进入腹腔。所有患者均无月经期的腹壁节结部位出血。手术切除病理显示: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内膜腺体和间质。 1.3 年龄与发病潜伏期 6例腹壁切口的内异症病灶发病潜伏期4~96个月,平均45.4个月。30岁以前发病潜伏期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者发病潜伏期多在1年以上,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1.4 腹壁切口病灶病灶大小1.0~3.0cm,平均 2.0cm,3例单发病灶,3例多个病灶,侵犯筋膜、腹直肌。 1.5 手术时机手术前后不必注射GnRH-a或其他卵巢抑制药物,用也徒劳。 做手术,不是希望结节小,而是宁可求其大,这样界限清楚,容易切干净,故选择月经期或月经刚过—病人症状明显,结节增大之时。本院6例术后随诊无复发。 2 讨论 2.1 腹壁内异症的发生内异症的发生机理尚不明了,故有经血逆流,淋巴播散,移植等学说来解释不同部位内异症的发生,移植学说意味着人为造成的内异症。通常有剖宫产或小型剖宫的历史,在其切口部位发生——纵切口或横切口。很容易让人想到是剖宫时子宫内膜的种植,但和经血逆流种植一样难以解释,剖宫产数量之大,不管如何注意,也不能完全避免羊水携带着内膜“污染”伤口,可多数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015年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2015年版)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第3期161~169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具有性激素依赖的特点。 一、发病机制 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逆流至盆腔的子宫内膜需经黏附、侵袭、血管性形成等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特质起决定作用,即“在位内膜决定论”;其他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以及干细胞理论等。 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等与内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异症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中有内异症患者的妇女发生内异症的风险升高7~10倍。 二、临床病理类型 1、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指 盆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种植病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变)、棕色病变(典型病变)以及白色病变(陈旧性病变)。 2、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ovarianendometriosis)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大小和粘连情况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囊肿直径多<2 cm,囊壁多有粘连、层次不清,手术不易剥离。 Ⅱ型:又分为A、B、C 3种。 ⅡA:卵巢表面小的内异症种植病灶合并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手术易剥离; ⅡB:卵巢囊肿壁有轻度浸润,层次较清楚,手术较易剥离; ⅡC:囊肿有明显浸润或多房,体积较大,手术不易剥离。 3、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指病灶浸 润深度≥5 mm,包括位于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隆、阴道直肠隔、直肠或者结肠壁的内异症病灶,也可以侵犯至膀胱壁和输尿管。 4、其他部位的内异症:其他部位的内异症(other endometriosis)包括瘢痕内异症(腹壁切口 及会阴切口)以及其他少见的远处内异症,如肺、胸膜等部位的内异症。 三、临床表现 1、内异症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盆腔疼痛,70%~80%的患者有 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肛门坠痛等。痛经常是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再认识及其意义_郎景和

[收稿日期] 2009-08-08;修回日期 2009-08-1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9830350) [作者简介] 郎景和(1940-),男,满族,吉林珲春市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 -m ai:l l angj h@hot m ai.l co m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再认识及其意义 郎景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健康及生育的常见病、多发病。课题组在该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病因学观点。即认为,内异症是由异常的子宫在位内膜组织随经血逆流至盆腹腔,在异地完成粘附、侵袭、血管形成之病理过程,而形成病灶。致病的关键系子宫在位内膜本身,而在位内膜干/祖细胞或其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根本原因。此外,内异症还表现出类肿瘤特质。上述病因学研究结果推进了临床诊疗技术和水平。近年来在位内膜标志物的检测和局部治疗更反映了 源头 诊疗的新观念。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再认识和新观念,直接影响了临床问题解决的新方向。[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42(2009)10-0137-06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在育龄妇女中有10%~15%的发病率,且有明显上升趋势, 有 现代病 之称。80%内异症患伴者有盆腔疼痛,50%合并不育,是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多发病、常见病。但内异症发病机制复杂、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和复发性,有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课题组对内异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独到的发病机制观念及普遍推行的临床诊治规范。现就对其的再认识论述如下。 1 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再认识 1885年,Von Rok itansky 首次描述该病。1921 年,Sa mpson 提出了经血逆流种植学说,成为主导理论。亦有上皮化生学说、远处转移学说、苗勒管残迹学说等,但都未臻完善。特别是经血逆流见于90%的育龄妇女,几乎是生理现象,而罹患内异症的却只有10%~15%,故Sa m pson 学说遭到质疑。对此,学者们又提出遗传、炎症、免疫、激素等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争论不辍。课题组对内异症的病因学研 究,在科学诠释、模型建立和临床循证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形成新的认识和思路。1.1 内异症发病的 3A 模式 在内异症病灶的形成过程中,经血逆流种植应达到四个 必须 :a .经输卵管逆流入盆腔的经血中必须含有子宫内膜组织;b .内膜碎片中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必须是 活的 ;c .这些细胞必须有能力种植在盆腔组织器官上;d .盆腔内异症病灶的解剖分布与经输卵管播散的方式必须一致(见图1)。而且,逆流之内膜需突破 三道防线 :腹水中的炎症因子、腹腔中的免疫细胞和腹膜的细胞外基质。课题组经相关组织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总结出了内异症形成 三步曲 :粘附、侵袭、血管形成,可将其称为 3A 程序(attachm ent-agg rassion -ang i o genesis)。粘附是异位内膜 入侵 盆腹腔腹膜或其他脏器表面的第一步,继而突破细胞外基质,血管形成是其种植后生长的必要条件[1] 。亦即所谓 生根、生长、生病 的 三生 过程。 3A 程序还可明晰解释及描述内异症临床病理表现,即早期的红色病变、典型黑色病变及后期白色病变。 137 2009年第11卷第1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应用曼月乐及GnRHa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应用曼月乐及GnRHa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23T14:21:16.28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作者:张欣[导读] GnRHa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患者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疼痛,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应用曼月乐及GnRH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使用GnRH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第六次肌内注射GnRHa时宫内放置曼月乐。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患者痛经时疼痛程度和CA-125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术后1年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时观察组患者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a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患者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疼痛,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曼月乐;GnRHa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是一种雌性激素型依赖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临床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1]。保守手术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已经广泛的在临床使用,但GnRHa有较大副作用,只可短期用药,停药后复发率高[2]。近期我院对保守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使用曼月乐联合GnRHa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接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3.9±6.8岁,患者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4.0±1.2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4.8±5.9岁,患者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4.2±1.1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符合以下条件:①所有患者经病理确诊,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标准》[3]中的相关规定;②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③患者AFS分期在Ⅲ期 - Ⅳ期;④患者均为已婚已育女性,且无生育需求。 1.3 排除标准 排除有以下情况的患者:①术前3月内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②有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对本研究所涉及药物过敏的患者;④任何原因导致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守性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52)肌内注射治疗,术后初次月经第1天接受GnRHa肌内注射,注射剂量3.75mg/次,每28d注射一次,连续注射6周。连续使用GnRHa三个疗程后行利维爱(荷兰Organon 药厂产品)1.25 mg/d 反向添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曼月乐治疗,即在第3次注射GnRHa时候在患者子宫内放置曼月乐(Bayer Oy,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144)治疗,不必进行利维爱反向添加。 1.5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随访一年,使用视觉模拟法(VAS)对患者痛经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检测患者血清CA-125水平和雌二醇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有理论T值<5则使用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年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用药

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用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肓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影响妇女生肓能力,手术切除病灶,是主耍治疗措施但复发率高,近年来药物治疗经常被用于内膜异位症手术后治疗巩固可以延缓手术后复发,但对于改善不孕患者的生肓能力似乎没有明显影响。本人在工作中2010-2016年收治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中,54例进行腹腔镜手术,保守手术的中重度内膜异位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对他们进行随访分组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2016本人经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重度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完成随访48例,按R一AFs分类法诊断为其中术后未用药16例(A)组,假绝经治疗3一6个月其中使用内美通及孕三烯酮12例,4例使用丹那唑治疗16例B组,术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治疗3一6个月16例C组。三组患者年龄AFs记分无差异。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下,人工气腹分别于脐部及下肢腹两侧小切口放入套管后腹腔镜下分期,分离粘连恢复解剖位置,不孕患者通液检查,造口整形,囊肿患者囊液抽吸,囊壁剥出,镜

下电灼异位病灶充分止血大量盐水冲洗,置入透明质酸钠防粘连,术后抗生素治疗3一5天,B组及c组患者均在手术后1周开始用药。 2 结果 2.1 闭经及复潮时间 B组患者7例未完全闭经,9例服药后30-90天闭经平均(44.0±27.3)天,C组于服药后30-150)天复潮平均(36.)±20.6)天。但患者全部在用药后两个月内闭经大部分用药一个月闭经平均(40.0±13.6)天,C组用药后30-80天)复潮平均(58±17.4)天复潮,二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患者复潮时间更不确定。 2.2 副作用 B组及C组患者主要副作用(详见表3)。B组患者以高雄激素为主,5例患者服药后声音低钝,其中3个停药3个月恢复1例,教师停药2年声音低哑仍然存在。C组患者以低雌性激素为主均以停药后恢复。 3 讨沦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是诒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要措施,我们认为对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腹腔镜是最好选择,视觉全方位操作细致,冲洗彻底,损伤小恢复快再次粘连机率低。卵巢抑制最好的巩固方法助孕技术妊娠的治疗,要综合分析患者情况分析提出治疗方案。本人患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和不育等。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特点表现为(1)症 状与体征及疾病的严重性不成比例,(2)病变广泛、形态多样,(3)极具浸润性,可形成广泛而严重的粘连,(4)具有激 素依赖性,易于复发。 一、内异症的临床病理类型 1.腹膜型内异症:腹膜型内异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PEM)是指发生在盆腹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病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变)、蓝色病变(典型病变)及白色病变(陈旧病变)。 2.卵巢型内异症:卵巢型内异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可形成囊肿,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内异症囊肿);根据囊肿大小和异位病灶浸润程度分为:I型:囊肿直径<2 cm,囊壁有粘连、解剖层次不清,手术不易剥离。Ⅱ型:又分为3个亚型,ⅡA:内膜种植灶表浅,累及卵巢皮质,未达卵巢内异症囊肿壁。常合并功能性囊肿,手术易剥离。Ⅱ B:内膜种植灶已累及卵巢内异症囊肿壁,但与卵巢皮质的界限清楚,手术较易剥离。II C:内膜种植灶穿透卵巢内异 症囊肿壁并向周围扩展,囊肿壁与卵巢皮质粘连紧密,并伴有纤维化或多房腔。囊肿与盆侧壁粘连,体积较大,手术不易剥离。 3.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指病灶浸润深度I>5 mm,常见于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穹隆、直肠阴道隔等。其中直肠阴道隔包括两种情况,一种为假性阴道直肠隔内异症,即子宫直肠陷凹的粘连封闭,病灶位于粘连下方;另一种为真性直肠阴道隔内异症,即病灶位于腹膜外,在直肠阴道隔内,子宫直肠陷凹无明显解剖异常。 4.其他部位的内异症:其他部位的内异症(other endometriosis,OtEM)可累及消化、泌尿、呼吸系统,可形成瘢痕内异症及其他少见的远处内异症等。 二、内异症的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1)疼痛:70%~80%的内异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与病变程度不完全平行,包括痛经(典型者为继发性痛经,并渐进性加重)、非经期腹痛[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性交痛以及排便痛等;卵巢内异症囊肿破裂可引起急性腹痛。(2)不孕:约50%的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3)月经异常。(4)盆腔包块。特殊部位的内异症则表现为各种症状并常伴有周期性变化,也可合并盆腔内异症的临床表现。例如,(1)消化道内异症: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便血、排便痛等。(2)泌尿道内异症:尿频、尿痛、血尿及腰痛,甚至造成泌尿系统梗阻及肾功能障碍。(3)呼吸道内异症:经期咯血及气胸。 (4)瘢痕内异症:剖宫产等手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结节,经期增大,疼痛加重;会阴切口或切口瘢痕结节,经期增大,疼痛加重。 2.妇科检查:典型病例子宫常为后位、活动度差;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或后穹隆触痛结节;可同时存在附件囊 性、不活动包块。 3.辅助检查:(1)CA。:血清CA。水平多表现为轻、中度升高。(2)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主要对卵巢内异症囊肿 诊断有意义,典型的卵巢内异症囊肿B超影像为附件区无回声包块,内有强光点。MRI对卵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说明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说明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 和间质)出现在宫腔被粘膜覆盖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2 EMT以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为主 要表现,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0%~15%,占痛经妇女的40%~60%。在不孕患者中,30%~40%合并EMT,在EMT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40%~6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3 该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 25~45岁妇女多见。绝经后或切除双侧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此病的发展,故EMT是激素依赖性疾病。 EMT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肿瘤远处转移、浸润和种植生长能力。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以侵犯卵巢和宫底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子宫直肠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故有盆腔EMT之称。 44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5 一、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于 异位子宫内膜的来源,目前有多种学说。 1.种植学说妇女在经期时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倒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盆腔其他部位,并在该处继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续生长和蔓延,形成盆腔EMT。但已证实90%以上的妇女可发生经血逆流,却只有10%~15%的妇女罹患EMT。剖宫产手术后所形成的腹壁瘢痕EMT,占腹壁瘢痕EMT 的90%左右,是种植学说的典型例证。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可通过6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的进展(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分型的进展(一) 疾病的分期对不同期别应采取何种治疗措施、判断与比较疗效及估计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无一种完善的内异症分期和分型系统来指导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尤其是其特征性的表现:疼痛和不孕。理想的临床分型方法应该基于疾病的自然史﹑病变浸润的深度﹑症状的严重性以及受累器官的最终结局,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性,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的预后。 人们一直试图对内异症进行分期探讨,这一努力已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目前我国多采用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r-AFS)”。该分期法于1985年最初提出,1997年再次修正。该分期法有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准确比较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但仍有一些不足,理想的临床分期方法应该基于疾病的自然史、病变浸润的深度、症状的严重性以及受累器官的最终结局,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性、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的预后。理想的EMs分型分期方法应该能够全面描述患者的病变范围和浸润深度,反映其疼痛和不孕相关的病史,能够对其治疗方案、手术范围提供参考和指导,并对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生殖结局以及疾病转归具有预测意义。 一、分期系统的历史回顾和分类 内异症很早就有基于解剖基础的分类描述,而且分类系统多样。各种分类系统参考的标准主要是:组织学类型,解剖学分布,组织病理学和疼痛程度,临床、解剖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累积的器官组织,体检及手术发现等。随着对疾病性质认识的深入,很多系统都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有些系统已经不再用于临床,但是研究者的经验、智慧和失败的教训对后来新系统的设计都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和尊重。 迄今为止,学者们提出了数十种分期方案,大致以年代为序,基本上反映了人们对EMs 认识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

ARID1A和GPR3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分析研究

ARID1A和GPR3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分析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的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组织病理学虽为良性,但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如远处转移、广泛粘连及易复发等,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AT丰富结构域1A(ARID1A)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的负向调节和肿瘤细胞的抑制。ARID1A在全身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它与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黏附、血管生成、转移等方面密切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是一种新型的雌激素受体,它可参与介导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迅速激活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发挥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生物学效应。故本文探讨二者在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标签:Ems;ARID1A;GPR30;PI3K-AKT EMs是指具有生物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阴道直肠凹陷等),其中以卵巢受累最为多见,Sampson早在1925年就提出卵巢EMs可恶变为卵巢癌。ARID1A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它是参与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并且能够与启动子结合产生抑制细胞周期的作用。研究表明,ARID1A基因的突变常与PI3K通路共同发生,与PI3K 激活相关,故推测ARID1A是PI3K信号通路上的一个新的调节因子。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与GPR30结合后可激活细胞信号通路及下游效应分子[1],介导雌激素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及基因组转录的反应,影响下游效应分子,进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或使细胞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参与一些雌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1 ARID1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ARID1A是作为染色质重塑复合SWI/SNF家族的一员被首次发现的,该基因位于人染色体的1p36.11域,1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是肿瘤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之一。研究发现在1p13、1p21、1p22、1p32and1p36上出现了不同的缺失区域,推测这可能就是隐藏的肿瘤抑制基因。Lowery等的研究表明,ARID1A基因突变导致BAF250a蛋白缺失在子宫内膜样卵巢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RID1A突变和在癌前病变中观察到的其编码的蛋白BAF25Oa丧失或功能障碍(非典型的子宫内膜移位症)是EMs转化为透明细胞癌的早期事件[2,3]。此外研究还发现,非典型增生的EMs中也存在ARID1A的突变。子宫内膜缺失表达还可能提示器质性恶变的风险,这可能有利于今后的个体化治疗。总之,ARID1A 在子宫内膜中缺失表达可大大增加EMs恶变的风险。 2 GPR3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GPR30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雌激素受体广泛存在和表达于多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GPR30具有经典的7次跨膜疏水区域,该区域包含链接着2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