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反思全册

【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反思全册

【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反思全册
【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反思全册

《开学第一课》教后反思: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在今天的《开学第一课》上我安排了四个活动,分别是:活动一:“我眼中的数学”交流;活动二:明确数学学习常规;活动三: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四:畅谈新学期打算。通过交流我发现孩子们真的长大了,很懂事,我相信自己会一步一个脚印和孩子们一起实现愿望的。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图引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列式解答,然后独立思考后交流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学生掌握的都比较好,可能是因为和上个学期学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比较类同;接着教学986÷2时,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估计商的范围,再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能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上来,学生能掌握笔算的方法,理解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算理。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验算意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已能熟练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上节课刚学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沟通联系。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预习为基础,结合小组学习导学单:

(1)估一估:312÷4的商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想的?

(2)根据预习情况,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当百位上3÷4不够除的时候,可以怎么办?7要写在商的哪一位上,为什么?

再按要求让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理解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要用它的前两位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同样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三位数,什么时候商就是两位数。最后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在课堂练习中正确率较高,效果较好。

《练习一》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练习课,主要是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批完学生的预习作业,发现学生对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已掌握得较好,但学生因为学习态度不认真而造成的错误也较多,如数字抄错,横式上写商时忘写余数。还有的学生把验算的结果写到了横式上,种种原因导致错误很多,看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其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是下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基于以上预习成果,在交流预习作业第1题时,我出示了学生中的典型错误,让大家一起改正,在纠错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计算时的注意点。交流预习作业第2题时,我重在让学生说说是怎么估计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练习一的第四题,我重在让学生发现规律,因为在上学期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学生已经了解过此规律,所以学生比较会说。练习一的第3、5题,我重在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课堂上学生比较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教后反思: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和推广到商末尾有0的除法另一种情况,就是遇到被除数某一位不够商1 时,也要在这一位上商0。这样的安排,不仅位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有利于学生沟通商中间有0与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我首先创设小猴摘桃的情境:提问0÷3=(),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学生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接着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将例题中出示后,根据学习菜单:

(1)独立列出算式。

(2)自己先尝试估算结果。

(3)在探究本上用竖式算一算。

(4)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讲评,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接着通过独立完成试一试,让学生比较这题与开始的例题有什么不同,通过追问:末尾有0的话,我们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重点指出了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一般写法。最后通过练习,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教后反思:

调整:

1、学习菜单中增加(1)先估计432/4的商是几位数?

2、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问题展开讨论,突出“十位不够商1,就商0.”要强调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十位上商0后不必用0与除数相乘。

3、“试一试”的计算学生写竖式时容易把商的末尾的0漏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将计算结果口头交流,或用横式表示出来,以避免错误发生。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交流预习作业,重点交流指出错误及分析错误原因,借助小组的力量复习和巩固旧知,接着交流例题,重点交流交流是怎么用竖式计算的。要求小组内做对的同学先说说是怎么算的,再找找做错的同学问题出在哪里?之所以先让做对的同学交流,意在让做错的同学先建立一个正确的表象,接着再纠错,意在让错的同学真正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全班交流,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说是怎么算的,我在黑板上板书。这样做重点帮助学生还原竖式书写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竖式书写的格式和注意点,接着让学生围绕问题:十位上3÷4不够商1怎么办?这个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个位上为什么商8?展开讨论。我在小结时送给孩子们这么一句话:移一次除一次,不够商1就商0。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在小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重点支出饿了一些同学竖式书写格式的错误,并给了学生一定纠错改正的时间,然后完成了想想做做第一题,交流时出示学生预习练习中的典型错例,让学生来纠错。并通过改错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其实学生的错误资源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通过纠错学生能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后反思:

课的一开始我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生: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我又补充了一个条件:一共有224本书。师: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比比谁提的问题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出的问题有:(1)每个书架有多少本书?(2)两个书架一共有几层?(3)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有多少本书?(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接着让学生先解决(1)、(2)两个问题。(意在为解决第(3)个问题作铺垫,降低思维的难度。)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第(3)个问题,要求说:根据()和()可以先求出(),列式是

(),再根据()和()可以求出(),列式是()。(意在让学生通过说解题思路,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这样的

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我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同时又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交流,学生学

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小组合作又能互相补充,感觉学生对于连除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二(1)》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是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教学,对于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某些错误,我采用全班出示,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想办法进行化解。对于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我及时捕捉,但不是立刻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必要时进行点拨和提示,在小组讨论求解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最后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思考、求真的经历,同时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让学生自己收集错题,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类似错误的出现。在教学中,一直采用让学生自己收集错题的办法,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把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目收集下来,并进行分析,这样不容易再犯类似的错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练习二(2)》教后反思:

本堂课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时每一步分别是怎么想的?在解

决第6题时,有人是这么列式的:144÷2=72(棵),72÷3=24(棵)。师:这样列式对吗?生1:不对,没有意义,因为144棵是3个花坛里的总棵树,而2是指每个花坛里红、黄两种颜色的月季花同样多,两者不对应。马上有学生反驳:这样列式是对的,从每个花坛里红、黄两种颜色的月季花同样多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知道,这3个花坛中红色月季花和黄色月季花各占了一半,所以144÷2求到3个花坛里红色月季花一共有多少棵?学生通过辨析,真正掌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样对于第7和第9题,我把学生中的错误列式呈现出来,让大家一起辨析,学生在纠正错误中进一步掌握分析的方法。

在解决第6后,我提问:“这题的问题怎么改,还是这么列式?如果把问题中的“红色”去掉,变为平均每个花坛里有月季花多少棵?怎么列式?”通过一题多变,让学生明白认真审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复习(1)》教后反思:

复习的第1题,在课上我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并加强对比。如:800÷2和300÷6,师问:为什么第1题用8个百除以2,而第2题要用30个十除以6?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的方法。同时学生口算的方法是多样的。

复习的第2题用小黑板以题组的形式出示,要求学生计算时做到一估、二算、三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时估算与验算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养成估算、验算等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在课上我对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加以纠正,特别注意602÷6的竖式书写,这道题体现了商中间有0与末尾有0的结合。接下来的时间重点放在让学生说说竖着观察每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复习的第3题,我除了让学生找出规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还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再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上错误资源的合理运用对学生掌握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堂中让学生判断,改正,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借助小组合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小组里指出同组同学的错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复习(2)》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学以致用。如第5、6题是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现实价值。第5题挖水渠,先要求学生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体会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从左往右挖的天数越少,每天挖的米数越多;从右往左挖的天数越多,每天挖的米数越少的函数思想。第6题关键是:(1)理解“一律按半价出售”的

意思,(2)200元能买到哪些玩具?最多能买几件?就是能买的东西的总价钱应该是少于或者是等于200元,超过了那这商品就买不到了的思想。

如第8题是一道对比的习题,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思考,比较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连乘和连除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第9题时,能从众多的条件中学会找到有效的信息,在判断究竟买的是哪一种笔和哪一种球时,学生能从整除的角度去分析,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体会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认识年月日》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年、月、日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有关年、月、日的感性经验,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梳理学生的已有知识来认识年、月、日。从预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对大月、小月的知识所了解,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一年的天数,但每个学生所拥有的经验是不同,所以他们拥有的知识都是零散的。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经验这个实际出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理解水平的差异,我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掌握今天的新知。

如巧记大月、小月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用:

(1)强记法:直接根据大小月的顺序进行记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2)拳记法:举起自己的左拳头,背向自己(如书上的图示),从右往左数月份,凸出来的是大月、凹下去的是小月,不过数到二月时应说“二月平”,当数到七月时,再从右数回左。

(3)儿歌法: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变。四、六、九、十,三十天整。

《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比较2012年和2013年的2月各有多少天,让学生思考:每年2月的天数是不是都相同?然后教师说明2月份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通过观察每年2月的天数,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再介绍判断闰年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要求学生记住,公历年份如果不是整百数的,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如果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实际判断平年和闰年有更简便的方法,年份是单数,一定是平年;年份是双数,用末两位除以4,如果整除是闰年,不整除是平年;如果是整百数的,用前两位除以4,如果整除是闰年,不整除是平年。关于练习第4题,首先要告诉学生季度的含义以及每个季度的范围,然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进行计算,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生日快乐》教后反思:

课上我首先围绕预习作业,让学生交流是怎么想的。学生主要的问题出在: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很多学生认为是12月2 8日。我建议学生用扳手指数一数的方式来解决或查看年历卡来解决,从而来降低理解的难度。在围绕预习作业4小组内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先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自己的生日,接着让组内同学猜一猜,最后判断是猜错了还是自己描述错了,并一起改正。这个环节学生最感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都很投入,可以感觉学生非常愿意进行这样的学习,增加互动学习,我想这样的效果也会好一点。

《平移和旋转》教后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学生举出了很多的例子:如汽车、火车、缆车、星期一早上的升国旗、开关窗户等等运动是平移;如开关水龙头、时针分针、风扇的叶片等运动是旋转。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动的生活实例,再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让学生感受这两种运动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直观的区分平移和旋转,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在移一移,说一说,比一比中,把握图形平移的特征。通过学生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让学生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动起来,去体验,去认知,去完善。课堂看上去很热闹,但部分学生

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图形平移地方法,课作错误特别多,具体体现在1、学生不会数格子。2、对应点找不到。3、图形移动的方向弄错。我的做法是:集体讲评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做到人人过关。

《美丽的花边》教后反思:

本节实践活动课我顺着“欣赏—模仿—创新”的步骤进行。通过对书上花边和学生自己收集的花边的观察和欣赏,学生体会到平移带来的美,激起制作花边的愿望。同时,我还补充了几个通过旋转所得到的图案,既对平移和旋转进行了比较,又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带来的美。接着通过平移图案和模仿画花边,获得初步的实践经验。此环节课前已经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尝试着先画了,看了学生的预习作业,最主要的问题时,图案相对复杂了一些,学生在平移时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改变,这违背了平移的本质。所以课上我主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1)评价一下组员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2)说说画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最后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花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环节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然后全班展览。整堂课学生的热情很高,充分感受到数学之美。

《乘法口算》教后反思:

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是很容易的,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本课组织教学时,先让学生复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列出算式,口算出结果,

分别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从而归纳出口算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的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出示:()乘()的积是1200的算式有哪些?这个题目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学会独立的思考问题并能够将新知与旧知有机的结合起来。

《乘法笔算》教后反思:

课始,我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列出算式,然后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练习三》教后反思:

练习三的第1题中的12+20,一部分同学算成了240,我趁势问道:“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马上悟到:要看清运算符号。对于第2题,我仍采用

出示学生中的典型错误,让大家一起火眼金睛纠错,在纠错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3题,让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了什么时,发现很多学生都漏掉了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每盒水彩笔的枝数不变。第4题,学生提出一共能卖多少元的问题。在解答时,一部分学生用10×22×30,针对这一错误解法,我让学

生说说每一步求到的是什么,从而发现错误。接着我又问:如果这样列式,条件应该怎么改,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估算》教后反思:

本节课讲了三种类型的估算。一、把两个数都看做接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二、估算范围;三、当一个乘数末尾是5时,可以把另一个数直接看做接

近的整十数来估算。估计大约是多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估计范围时,有的学生有点迷糊。于是我在板书时,有意识的板书成:

20×40=800

29×42=

30×50=1500

这样板书更直观、更容易地使学生明白,29在20到30之间,所以把它看小是20,看大是30.42在40和50之间,所以看小是40,看大是50.因此分别相乘,就得到得数的区间范围。

做第5题时,引导学生用估算,而估算时把一个数看做接近的整十数来

估算,估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结果。

《练习四》教后反思:

先让学生完成《练习四》中的1-5题,学生做完后集体校对。练习中3—5题作重点讲评。如练习四中第三题,让学生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学生有话可说,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第4题,通过计算学生发现了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依次加3,积一次加111,学生的发现是很直观的。那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呢?问题抛出以后,学生只是期待着望着我,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观察,3到6除了加3外,还可以怎样,积呢?,3到9呢?由此让学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乘几的规律。学生在做第五题时,出现了好多的错误,在集体较对时,让学生再次读题,说说读懂了什么?让学生明白做题之前,必须静下心来认真读题审题,弄清题意,才能正确列式解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能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相联系,能从一般方法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先算0前面的数比较简便,从而得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写法,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及与他人交流的习惯,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在“想想做做”第3题的练习中,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上下两题,从中发现其规律——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变了,积也变了;即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变大,积也大,另一个乘数变小,积也变小;)、与估算相联系来解释上下两题的关系。在估算中,通过小组合作交

流,把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暴露出来,加深了学生对估算的理解与运用。想想做做的第5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可以用乘法、除法等方法来解决。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巩固新知,这样学起来才轻松。

《练习五》教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练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时,口算与笔算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反思,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进一步理解算法,提高计算正确率,逐步形成计算能力。

练习估算25×23时,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有的估到得数是400左右,有的估到得数是900左右,还有的估到得数是500左右。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采用最合适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题是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学生不仅要通过计算正确填表,而且还要学生从中体会到“时间、速度、路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复习(1)》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分别回忆相应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并使学生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重点。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是一个难点。本节复习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由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因为计算是枯燥的,因此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2)》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第5题让学生填一填、比一比,发现体会积的变化规律,由于前面涉及到积的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均能发现:在乘法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

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扩大、缩小也是前面

讲到过的)。接着我把思考题提前讲了,一个数乘11的规律,两边一拉,中间

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这个内容在《一课一练》上已讲过了,学生也能掌握

了。于是就把《一课一练》上一位数乘99的找规律问题拿出来讲了,通过计

算、比较、观察、学生能发现:(1)一个数乘99,就是把这个数同9相乘,

所得的结果依次写在积的百位和个位,十位上就是9;(2)一个数乘99,百位

上的数比一位数小1,个位上的数加上一位数正好是10,十位上就是9;(3)

一个数乘99,就是几个99相加,等于几个100减几……由于上次在数学阅读

课上我们讲了找规律的题目后,学生对找规律的问题真的很有灵感。知识有些

学生的表达不是很完整,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观察物体(1)》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图形。所以课前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3个横排着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上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组成一个新的立体图形,你会怎么摆?摆一摆,并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因为学生有了自我探索的基础,所以课上在交流预习作业时,我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对10种情况进行分类。并分别说说同一类中的3个物体,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从而使学生对实物与视图有了更深的认识,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观察物体(2)》教后反思:

本节课分为两大版块,一是让学生继续在操作中体会实物与视图的关系。二是借助于实物图完成相应的练习。

课堂上的形式还是采用了小组合作。发觉操作活动中,学生还是很喜欢小组合作这一方式的。想想做做的第三题非常适合于这一形式。我是在学生小组中完成书上的三道题之外,又给学生加了一道:如果从正面看是三个横放的小正方体,你们组能摆出几种不同的结果。大家互相想,互相讨论,有一小组居然到达了12种。在交流的时候,当他们组一报数字,引来了一片赞叹声。

《认识千米》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学校操场”来组织教学,通过课前的量一量、走一走,课上的算一算,估一估,说一说,找一找等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了1千米有多长,逐步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课中,我十分注重将真正的“体验数学”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各种体验中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且通过把“千米”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效果较好。只是对于“想想做做”的第6题中的估计,学生出现了一点问题。

《认识吨》教后反思: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数学现实基础之上的。所谓数学现实,即指学生学习相关新知所具备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填合适的单位名称:从1只苹果重200(克)——1箱苹果重8(千克)——1卡车苹果重2(),让学生猜一猜:“你认为1卡车苹果重2()?”从学生熟悉的质量单位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诱发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有效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让学生充分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正确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有效的突破方法:(1)“背一背”游戏。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然后让每两个同学互相背一背,获得基本感知经验,然后让学生推算,如果把我们学生的平均体重定为25千克,()个学生的体重才是1吨呢!并适时

引导学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把操作感知转化为数学言语。(2)“说一说”练习。通过2头奶牛、5桶油、10头猪、20袋水泥等都是1吨的具体了解,以及吊车起吊物体、比较重的一些动物等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进一步丰富有关吨的表象,建立吨的实际观念。

《练习六(1)》教后反思:

首先,我对教学设计中的预习作业做了适当的调整,调整为:

1、再看《认识千米》和《认识吨》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再记一记。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千米和吨两个大单位,并能正确使用。

2、(1)把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

(2)把我们所学过的质量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

然后完成练习六上的1-5题。课上,我让学生在小组之间先交流预习作业,说说每一题是怎样做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做错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错误的原因,并能订正好。交流完预习作业后,我让学生对练习6的第1—5题进行了整体练习。发现学生1、2两题错得比较多。第3题部分学生没在意单位名称的不统一。第4题,少部分学生不明白载重量是什么意思。第5题,部分学生没在意“除法”两字,还有的语言表达不到位。

《练习六(2)》教后反思:

课始,对前几节课上错误比较多的题,进行再次练习和讲评,通过举一反

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中,让学生交流预习作业练习六第7-9题及思考题,弄清每一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对第7、8题的交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节约水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通过对第9题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废物的再次利用,能够大大的节约资源,使学生从小就有变废为宝的意识。第9题的解答时,学生的错误比较多,如全班同学回收废纸约1吨,如果照一个班级同学一年回收1吨废纸计算,你们全校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少砍了多少棵大树?因为我们全校有23个班级,所以学生列式时直接用23×17来算结果,部分学生弄不清楚,虽然23×1=22(吨),但这一步必须要写的,否则没有意义。

《了解千米》教后反思:

一、了解千米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数学综合课。有走走看看和查查填填两大部分。

二、因为课型的关系。昨天晚上我让学生上网查阅了书上和一课一练上的一些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的兴趣非常高。也为今天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在走走看看环节,我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进行测量,得出了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次的步数和时间。进而推出一千米的时间和步数。活动是做了,但是我发现学生在根据数据进行推理的过程并不熟练,对推理能力并不是太好。导致效果打了折扣。

四、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千米的长度,想办法估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轴对称图形》教后反思:

一、有效预习、提高效率

预习是“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最核心的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设计的预习作业是:1.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了解对称轴。2.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试着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画一画,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交流预习成果,在平面图形中找轴对称图形,交流如何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在操

作、交流中感知,真正体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而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奇妙的剪纸》教后反思:

剪纸是一项有趣的艺术活动,轴对称图案是本课剪纸的特点,也是本课解

决的难点。在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兴趣都比较浓厚。先是让学生欣赏由教师和

学生共同创作的部分剪纸,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剪一剪。让学生在玩、剪、赏中,掌握和提高剪纸的剪刻和创作水平。我在教

学剪一个对称纹样时,采用比赛形式,“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孩子们没有思

维的束缚,尽情地用剪刀进行操作。完成后再把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初学

剪纸,学生不明确制作方法,我要求学生从单个图案剪起,让学生自己悟出剪

纸的基本方法。孩子们熟悉剪纸的基本剪法后,再让学生剪两个相互重叠的图

案。如何表现相重叠的地方,这是一个难点,通过对折的次数和剪出来的个数

数据,让学生感悟到剪纸也有规律的存在,用猜想、验证的方法,寻找出规

律。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花纹线条与主体相互连接的关系,灵活掌握剪纸的技

能。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剪出另外一些连续的对称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

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几分之一(1)》教学反思:

教学中4只小猴分桃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认识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通过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明白了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用圈表示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用虚线隔开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如果把一盘桃分给两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再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让学生理解“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可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然后追问:为什么第一次分用四分之一,第二次分用二分之一?其中的“1”是不是就表示每份是1个?如果这盘桃有8个、12个呢?然后让学生交流:为什么这里每一份的桃子数不同,而都可以用同一个分数来表示?要知道一份是总数的几分之一,关键要看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学生能在快乐的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认识几分之一(2)》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课始还是创设4只小猴分桃的故事情境,提出“4个桃的四分之一是多少个桃”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运用原有经验,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方法自己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

一分、摆一摆、说一说,使学生明白“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系统化的认识。

《认识几分之几(1)》》教后反思:

教学中还是创设小猴分桃的故事情境。学生已经知道一只小猴分得这些

桃子的1/4,我不动声色的追问:“如果3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认为3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三分之一。为了使学生能自己认识到错误,我再次让学生通过圆片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得出一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三只小猴分得三个四分之一,从而认识到三个四分之一就是1-6题,集体校对时让每位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说说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虽然所花的时间比较多,我认为还是值得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认识几分之几(2)》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和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认识了这些分数,理解了分数的实际意义,有助于以后学习小数。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摆一摆,辨一辨。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与同伴分享经验的机会,在不断思辨中充分唤醒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地进行知识迁移。

“想想做做”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使他们联系实际情景,体会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另一方面,注意结合长度和钱币等十进单位的量,让学生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一些量,为以后学习小数作准备。

课上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例如:12个蘑菇的四分之三是多少?教师不包办代替,在创设现实情境后,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探索和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识几分之几(3)》》教后反思:

解决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了解了几分之几的意义之上进行的。

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几个分数,让学生说一说这几个分数的意义.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探讨这些桃子的四分之三是几个。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大多数是采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的,列式计算的有,但是并不是太多.集体交流时,我们交流了这两种方法。算式和图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一课的学习老师应该在创设现实情境后,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探索和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练习中,出现问题的是钟面,很多学生不理解1小时的三分之一是什么意思。钟面上的分一分,画一画也有许多困难。

练习七》教后反思:

练习七的题量并不多,但是题目十分有意思。

如第5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分别数一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再填写在表格里。(表格略)

这一道题如果只是让学生凭空想象的话,学生是分不清到底折成几份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数一数,通过操作得到最后的结果。再观察规律.因为有了一个折的过程,所以学生都很容易地找到结果。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从这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不够好,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深刻理解,加深记忆。即:每一次折成的份数都是前一次的份数再乘2。再譬如第4题,你能在钟面上画出时针的位置吗?

时针从12起走了12时的三分之一,很多学生很容易把本题和第7 2页的第3题混淆起来,在钟面上分一分,其实是互相混淆了。

《面积的含义》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的推理,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学会比较物体平面图形的大小。

这部分内容中,建立面积概念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室里的一些实物,认识物体的表面,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进而认识表面是有大小的;接着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封闭的和不封闭的平面图形,让他们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和不封闭的平面图形,知道围成的平面图形才有大小,最后两者结合起来,形成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说的同时,通过模仿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进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清晰的认知。

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认识手掌面、找生活中物体的面,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再通过物体表面的形状引出平面图形,再通过比较得出平面图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在讲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通过合作、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拓宽了学习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品质和思维的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但是,经过教学练习,有少数学生对于面积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还学要继续努力,出现的错误关键就是对于“面”的理解。

《面积单位(1)》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认识,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初步建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重视引入面积单位。在提出测量课桌面面积的要求后,让学生各自在小组里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认真去测量,使学生在活动中深深感受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引出面积计量的单位,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计量单位的本质特征,为今后合理选择不同策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在一起填写,有的学生感到难度较大。比如:数学书的封面长大约是24(),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如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的物体,除了大拇指指甲之外,还有衬衫的纽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篇简短

教学反思 一、角的度量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二、轴对称 本节微课的设计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能够采用技术手段达到图形的变化和演示到位,教学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微课注重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微课制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观看的,所以在设计时采用背景音乐,目的是给观者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一做法还是有必要的。但老师的语言表达上过于严肃,少了一点童趣,如果讲解声音再亲和一点,个性一点效果会更好。 微课设计缺乏大胆创意,要勇于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三、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与合的意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时,我一直认为有序地说出一个数的分与合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有序才能做到不遗漏,况且有序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数学思维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强调有序的操作,引发有序思维。而在教学6和7的分与合是出现了虚线框,要求学生用联想的方式得到 6 7的另外的分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8 9的分与合时已没有了虚线框, 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完整的说出:8 9能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9两句话是本课的重点,有序的掌握“8 9的分与合”是本课的难点。多媒体动画分苹果的设计,突破了这一难点。 根据内容安排,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等原因,我在本课一开始就安排了“开火车”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对猜谜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接着是在把授课的内容讲完之后加了一个“点子数”的练习和一个“抢答题”的游戏,把所学的内容加深巩固了一遍。然而,他们毕竟只是 小孩子,到下半节课的时候,注意力就不那么集中了,如何让学生“跟着老师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机会”,“通过反思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可见,反思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反思指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师生共同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认真的总结,它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扩展、延伸和迁移,从而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因此,总结要做到知识准确、概念清晰、语言简明。 反思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或知之不全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追求结论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探索与成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激活学生有效反思,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认知的主体位置。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本人发现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 经探索研究,对于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细总结如下: 一、兴趣的缺乏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数学兴趣淡薄的学生,其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一般以上的学生适应性强,能较快进入状态;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适应性较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目标要求。 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没有及时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导致了学习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能够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建构反思 这次听专家幸兴所做报告受益匪浅,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规划思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自主与合作是我们实现高效的两个途径。笔者认为: 教学中的高效不仅来自于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研究,也来自于对课堂流程、课堂环节操作方法与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 知识学习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独立学习(预习)→组内合作学习(讨论)→班内合作学习(展示)→巩固消化、反馈、检测 具体细化:(可能的指导、点拨、讲解)→预习(尝试)→预习检测(学困调查、学困呈现或错误呈现)→讨论(帮扶、组内问题解决)→展示准备→展示、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学困消化与反馈检测。 自主学习需要引领,利用导学案是较务实的方法,导学稿案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而不是教师教学的教案。《导学案》是多位专业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果,也称为一次备课的成果,考虑了学生基础不同层次的学校,提供给各个基础层次学生使用。但是每一个层次的学校或者班级,要适当的选择使用《导学案》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课堂环节操作方法注重六个核心要素1)突出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2)强调学生的先学:先学后教、先学后交流。3)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合作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是小组建设。4)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课堂流程的基本组合要素,以课常流程引领导学稿的编写。 5)运用形成性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6)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能否成功,与新学生能否养成好习惯有关,首先规范学生习惯,学生学习规范、行为等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通过制定班规进行养成教育:告知——做到——习惯。 课堂操作手段选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合作的前提是合作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设置,一些有益合作的尝试:小组建设、小组管理,尤其是利用小组管理进行学习管理:如利用小组的学困收集、学习清单管理、利用小组的小组讨论与小组帮扶。 高效课堂的流程: 1.独学:规定学习时间,3-5分钟,全班必须安静,不能讨论,有利于独立思考,老师指令,全班统一行动。 2.对学:(1)组内结对,对子握手三下,意思同意结对,互相帮助。(2)规定对学的时间:3-5分钟(3)规定对学方法:每组第一排同学起立,把自己写的内容告诉第二排,讲完了坐下;第二排同学起立,说出听到的内容,并做简单评价,然后讲出自己的答案或见解;站起来讲话,说完话坐下;(4)全班统一行动,便于教师控场 3.小组交流:可分为3种:以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为目的的小组讨论;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交流为内容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后的成果收集审议的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个别学生讲析式、组长提问式等。 4.有效展示展示学习的组织培训是关键。培训组长和学科长,再由他们分头培训组员。组内要分工明确,中等生展讲,潜能生读题,优秀生补充,其他同学和老师倾听补充、质疑,力争让每个人都置身于学习之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分别进行展示形式、内容、礼仪的培训,组织小组长观摩学习,开展多种展示形式培训如组内展示、组间展示、班级内展示等

如何撰写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如何撰写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能让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的理念,只要给学生创造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机会,学生手指尖上出智慧的精彩是可以预期的。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等等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课上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高质。只要我们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有足够的教学机智,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就可以将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三、课后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在上完课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那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哪些方面作的比较成功或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有启发,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也应该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

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1、实话实说——记成败 课堂就像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也有可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开了小叉,走了弯路,变成乏味的旅行。不管结局如何,得失成败,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考虑更周全、操作更自如,不走或少走弯路。 (1)记载成功之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及时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2)牢记失败之处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善教者难避其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实记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教其失”。比如:刚才所说的牛角、羊角就是因为老师的问题过大,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才会出现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4篇) 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李斯同学答25题,对22题;张良同学答20题,对18题;刘清同学答50题,对46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刘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张良,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羊毛 70%”,“橙汁含量〉10%”等等,让他们说出含义之后再问学生,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九) 我上了一节“扇形统计图”,课后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举 1、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如:“我们一般用圆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 如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败笔之处 1、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特别是第七张幻灯片中计算扇形B表示的人数和C表示公顷数时讲的不透彻。 2、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点拖堂。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盘谷中学李鹏程362422************ 这次培训为我们进行教师反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平实本人也会注意自己的教学后的反思,学校也经常性的组织的“青年教师”赛课、评课活动,我听了本组每位教师的课,也参加了十几次的评课活动。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我学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经验,但是也有些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一、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 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就是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本身设计的有例题和习题,但是在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训练时间不够。并且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探究活动,不管是否必要,一节课安排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地学习、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说笑、看热闹,活动完成以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了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合作交流,不论是否必要,每常课都让学生合作交流好多次,从外表上看似乎很有实效,如果认真观察和了解一下活动情况,就会发现有学生不能认真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做与合作交流无关的事。有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得不偿失。还有些教师,上课前没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上课随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没有针对性,有些交流讨论的内容层次浅,没有交流讨论的价值。如果长期采取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又不利于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等良好学习习惯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反思篇一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一) 上学期,学校开展了高效课堂“展示课”评比活动,英语组各位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构思独特、设计巧妙的英语课堂,可以说这次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互相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教学技艺,扎实了大家的教学基本功。本人有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对英语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实现了高效课堂也就是实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高效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只是为了成绩,要达到“育人为本”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 第二、营造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实现了师生共同的利益,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师生的幸福指数。真正的高效课堂,学生的成绩必然是优秀的,师生的心态是阳光的,师生是充满幸福感的。 第三、要实现高效课堂,师生全员参与便要做到: (1)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英语课堂的良好班风。

(2)明确认知规律,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3)把握好现行教材和同步学习资料,做到先学后教,注意教材的整合,关注课本的目录和附录。 (4)听、说、读、写要兼顾,要有足量的语言输入,更要有足够的输出机会。 (5)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要多关注学生。 (6)课后积极及时反思,尽量多积累经验,发现不足。 高效的英语课堂应注重教学的实效,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上,应通过大量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很多上展示课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学生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理解、学会了语言,从而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 当然通过听课,也发现了潜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英语指示语不太明白,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欠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使用英语来进行教学,通过表情、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营造出浓厚的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浸泡式的英语学习,从而使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上,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听、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输入英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1)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在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该想想:“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 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这样才符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有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 三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话 师生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四教师应对每一节课进行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4月中旬,我有幸参与了县上的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会场在中心小学举行, 而看课活动的主要形式——同课异构,更是让我们基层教师从中获益匪浅。通过我镇的教 师和县上的名师同上一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名师的风采,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备课、上课的 技能,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了我们和名师之间的差距。 看课中,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效率低”“我们的课堂 能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一直萦绕这我,而这些思考,也一直伴随我回到了单位。可能是 第一节看的是数学吧,所以县上王老师和我镇的张老师同上的数学三年级下册《比一比》 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感悟也叫颇多。为了更好的说明上面的两个问题,以及今后我们的 课堂应当怎样去做,接下来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我们的备课上课能力呢?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 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解决策略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 调研 2、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抓准切入 点 3、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解决策略: 1、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2、美丽的童话情境 3、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选3篇

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选 在中心学校组织的人人讲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暨金牌教师评选活动中,我听了本组每位教师的课,也参加了十几次的评课活动。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我学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经验,但是也有些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一、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 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就是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本身设计的有例题和习题,但是在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训练时间不够。并且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探究活动,不管是否必要,一节课安排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地学习、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说笑、看热闹,活动完成以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了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合作交流,不论是否必要,每常课都让学生合作交流好多次,从外表上看似乎很有实效,如果认真观察和了解一下活动情况,就会发现有学生不能认真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做与合作交流无关的事。有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得不偿失。还有些教师,上课前没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上课随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没有针对性,有些交流讨论的内容层次浅,没有交流讨论的价值。如果长期采取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又不利于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不能片面强调能力训练 忽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没有知识不可能形成能力,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教学中,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都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都应受到重视。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不予关注,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一带而过,急忙转入解题教学,认为只有通过解题这样的能力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在教学中任意增加例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这种片面强调能力训练的做法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罗旧中学:曹亚林 摘要: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理念亦应是人的教育,身体实践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价值所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本文通过对以往教学的反思,逐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作一些实践探究,目的在于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端正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以此来推动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的改变,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反思、构建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主体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已深入人心,过去那种单纯的讲义式“教案”已不能再适应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及弊端以某个项目的单元教学为例: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教师宣布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初步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结束单元。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我认为教师工作同样如此,“教而不思则滞,思而不教则退”,及时全面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促进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学亦如此。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并且是在室外进行的活动课程,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常常是一些状态出现后,我们才可知道其内在的原因,所以体育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加强教学反思。那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预设是否合理 教学目标是指挥教师教学行为的核心,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把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定得太高,希望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诸多方面都能有很大收获,所以定目标时,各个学习领域面面俱到,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往往受兴趣、身体素质、生理状况等因素影响,对某些技能、素质的学习效果不是太理想,那一节课下来,目标达成度就很低,那这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在其他平行班级的教学中要作出合理调整,要有所侧重点。如八年级篮球教学中,某节课,教师安排的内容是行进间运球和低手上篮,在第一个班级教学后,发现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不好,低手上篮更是一般,目标达成度很低,那在下面的教学中要把运动技能目标进行调整,可以考虑将低手上篮就淡化处理,在以后教学中另作安排。 二、反思教材选择的难度是否适中 体育新课标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给体育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利,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更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难度的大小对教学效果有着根本的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校、学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垂直与平行》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的,哪些线是不交*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研究,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兴趣,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会轻松很多,也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满堂灌的教法只会使学生更加的趣味索然,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注意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我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让学生对一些方程进行求解时,我只看一眼,就和学生谈到方程的解的情况,而学生却只有做过之后,才知道。学生就好奇了,他们想老师为什么没有做,就知道了方程解的情况,议论纷纷。这时候再讲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作用,学生就有了极大的兴趣。在讲有的几何题目时,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学习后,可以不证明全等三角形就得到线段相等,同时再分情况讲解在不同的条件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线段相等。讲“圆的有关性质”时先引入有关圆的实际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如果是正方形会是怎么样?诱发他们好奇心讨论。以及有关“圆的切线”的性质学习后,解决有关问题也简单了。同时老师也要有一定的功底特别是在解题方面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佩服。 二、在教师深刻领会教学思想的同时,还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首先向学生说明人具有巨大的自主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能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等各种能力,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求得生存。但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说教能左右的,还应该让学生在教学中去感受,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产生自学课本的欲望。要求他们多动脑,敢想敢做。尽可能的去营造学习一种氛围,愿意积极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的合作与学习,有许多问题需要学生共同合来完成,我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近两年来,我曾担任小学中年级语文的教学,这不,这学期我又担任的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点小,还带点贪玩,上课也总会跑神。我知道,很多的不太好的习惯都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遗留的,当然很多学生刚进入三年级的时候还不太适应当前超大容量的学习内容,他们略带些疲倦。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说,我在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还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自从学校开始使用探究任务单的教学以来,情况却大不同了,他们开始喜欢上了三年级的学习,整个课堂气氛热烈了许多,学习热情高涨了许多,继而课堂效率也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就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的例子来说: 一、问题引入环节:问题要新颖独特,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2分钟左右的、关于翠鸟活动的视频,一方面可以直观地看到翠鸟,为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由视频提出问题:你从这个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进而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同时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充

满了动力。 我校语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它的突出特点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认识,最终使学生能够主动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任务单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可以这样操作: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00字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00字 下面是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期又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选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

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5篇)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5篇) 【第1篇】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对于这一学期的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课堂教学的思索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长,都潜藏着许多“闪光点”和存在各自的薄弱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做优生的培养又要照顾中等生,更要注意后进生的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加强个别辅导、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尽可能给各类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素质教育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又依赖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式,因此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入教学的重要体现。本人在教学中主要以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备课的修正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

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点: 1、备教材。进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学处理教材。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往往显得层次不强,对照例题(习题)精心设计一些铺垫或引申的题目,形成例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节课的理性审视工作,今天的课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败了,哪些地方还需改进。不断总结成败得失。 2、备学生。我感觉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参差不齐的思维体。要做到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业。尽最大可能亲自来到每一位学生身边,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边探讨,边批改。改善师生感情,使学生做作业更具有纠正错误的主动性。 3、备练习。要从巩固教学成果、检测教学效果的前提出发,精心选择作业。具体做好三点:①与本课密切对应的最能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②要符合本课的练习,需要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样诱导;③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重新理解的机会,从而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大胆探索,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