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酶的转氨基作用实验的新方法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酶的转氨基作用实验的新方法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酶的转氨基作用实验的新方法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酶的转氨基作用实验的新方法

浙江理工大学氨基移换反应产物的鉴定实验报告

氨基移换反应产物的鉴定 姓名:俞清专业班级:13国贸(全英文)上课时间:周二晚上一、背景知识 在氨基移换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酮酸的α—酮基可以互换,这种反应称为氨基移换反应。它对于生物体内的各大类物质的代谢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转氨酶的种类很多,具有专一性,最适合的PH接近7.4。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心、肾等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较高。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检查由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在酶的作用下所生成的谷氨酸,从而定性证明组织内的氨基移换作用。 二、实验方法 1、制备转氨酶液 2.氨基溶液制备 3.层析及显色:取滤纸一张,用铅笔进行6等分。找出圆心,用画一直径2 cm 的细圆圈,在圆心处截一小孔(孔径约0.2 cm)。在点样点的圆圈内用铅笔轻轻标记样品号,取毛细管依次在原点上点样,各点3次;点样时,要待前次点样干燥后方可再次点样,点样直径不超过0.3 cm。安装灯芯,层析结束,取出滤纸,用镊子拔出灯芯,滤纸用电吹风吹干,再用喷雾器向滤纸均匀喷洒0.3%茚三酮-丙酮溶液,烘干后分析比较实验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 1.氨基酸层析图谱:

2.氨基酸层析图谱的分析: 1号反应管:有丙氨酸和谷氨酸两条显色带。 2号反应管:只有一条丙氨酸的显色带,没有发生氨基移换反应。 3号反应管:没有出现显色带,没有发生氨基移换反应 4号反应管:只有一条丙氨酸的显色带,没有发生氨基移换反应。 谷氨酸标准品:出现一条圆弧状的紫红色显色带。 丙氨酸标准品:出现一条圆弧状的紫红色显色带。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成 绩

实验六 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 实验报告

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 【实验名称】: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 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2009222336 室温:28°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酮基的互换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氨基酸反应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如下反应: α—酮戊二酸+ 丙氨酸 ? ?→ ←ALT 谷氨酸+ 丙酮酸 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出现,以证明转氨基作用。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离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动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进行连续、动态的不断分配。由于物质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分配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动相分配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离,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表示: 物质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比值Rf也相对稳定,因此在同一层析体系中可用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试剂: 1、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 2、0.2mol/L 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 NaH2PO4溶液19ml混匀,用蒸馏水稀释20倍。 3、0.1mol/L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 N NaOH仔细调至pH7.4后, 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4 、0.1mol/Lα-酮戊二酸称取α-酮戊二酸1.46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 N NaOH仔细调至pH 7.4 后,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5、0.1mol/L 谷氨酸溶液称取谷氨酸0.735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 N NaOH仔细调至pH 7.4 后, 加磷酸盐缓冲液至50 ml。 6、0.5%茚三酮溶液称取茚三酮0.5克于100 ml丙酮中溶解。 7、层析溶剂:将重蒸过的酚2份和水1份按比例混合后,放入分液漏斗中,震荡,静置24小时后分层,将下部酚层转移到瓶中备用。 仪器:玻璃匀浆器、10ml试管、培养皿、表面皿、沸水浴锅、37℃恒温水浴箱、9cm圆滤纸、烘箱、手术剪刀、分液漏斗。

实验十六 转氨基作用

实验十六转氨基作用 【目的】 氨基酸的转氨作用在体内所有器官组织几乎都能进行,但不同的组织器官ALT(GPT)的活性大小不同。 【原理】 丙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在Ph7.4时,经ALT催化进行转氨基作用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棕红色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用颜色深浅表示酶活性大小。本实验以肝和肌进行比较。 ALT 丙氨酸 + α–酮戊二酸谷氨酸 + 丙酮酸 37℃ 丙酮酸 + 2,4 –二硝基苯肼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棕红色) 【试剂】 1.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11.928g,磷酸二氢钾(KH2PO4)2.176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2.ALT基质液 称取DT-丙氨酸1.79g, α-酮戊二酸29.2mg于烧瓶中,加0.1 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80ml,煮沸溶解后待冷,用1mol/L NaOH调节pH至7.4(约加0.5ml),再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到100ml,混匀加氯仿数滴置冰箱可保存数周。 3.2,4-二硝基苯肼溶液 2,4-二硝基苯肼19.8mg用10mol/L HCl 10ml溶解后,加蒸馏水100ml,置于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4.0.4 mol/L氢氧化钠溶液 将16g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中,并加水至1000ml。 【器材】 乳钵和细砂、滴管、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 【操作】

1.将家兔处死后,立即取出肝和肌,分别以冰生理盐水洗去血液。取10g新鲜肝和肌组织,分别剪碎,加pH7.4缓冲液10ml加细砂研碎,研成匀浆后再加pH7.4缓冲液20ml混匀,用棉花过滤,此即为肝和肌的浸提液. 2.取试管2支按下表操作: 表3-18 转氨基作用操作步骤 【结果及分析】 【思考题】 比较两管颜色,说明哪种组织ALT活性高,为什么?

实验十二转氨作用(精)

实验十二 转氨作用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水平方向滤纸层析原理和技术 2.了解转氨作用过程。 【实验原理】 转氨基作用是由转氨酶(氨基转移酶)催化的,在这个反应中,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交换,α-氨基酸转变成相应的α-酮酸,α-酮酸变成新的一种α-氨基酸。转氨基作用是一种可逆反应。每个转氨基反应均由专一的转氨酶所催化,在不同的生物有机体中均有转氨酶分布。 本实验是将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与肝匀浆一起水浴反应,肝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又称谷丙转氨酶GPT )含量丰富,该酶可将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给α-酮戊二酸,产生丙酮酸和谷氨酸。利用圆盘纸层析鉴定谷氨酸的存在,并且验证组织中的转氨作用。在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反应方程式如下: CH COOH CH 2NH 2CH 2COOH + + C O COOH CH 3CH CH 3COOH NH 2 C COOH CH 2O CH 2COOH 谷氨酸 丙氨酸 丙酮酸α‐酮戊二酸 【实验材料】 1. 实验器材 培养皿;表面皿;滤纸;匀浆器;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锅;毛细管;移液管;喷雾器;剪刀;铅笔;格尺。 2. 实验试剂 ⑴ 0.01M pH7.4磷酸缓冲液:0.2MNa 2HPO 4溶液81ml , 0.2MNaH 2P04溶液19ml 混匀,蒸馏水稀释20倍。 ⑵ 0.1M 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pH7.4磷酸缓冲液中,以1M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加至100ml 。 ⑶ 0.01M a-酮戊二酸溶液:称取a-酮戊二酸1.461克先溶于少量0.01M pH7.4磷酸缓冲液中,用1M 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盐缓冲液加至100ml 。 ⑷ 0.1M 谷氨酸溶液:称取谷氨酸0.735克先溶于少量0.01M pH7.4磷酸缓冲液中, 以1MNa0H 仔细调节至pH7.4后,用磷酸缓冲液加至100ml 。 ⑸ 0.2%茚三酮溶液:称取茚三酮0.2克溶于100ml 95%乙醇中。 (6)层析溶剂:水饱和的苯酚。 【实验操作】 1. 肝匀浆的制备: 取新鲜的猪肝5g,加入20m1预冷0.01M pH7.4磷酸缓冲液,用捣碎机迅速成匀浆(1万转大约30秒)。两人一组进行如下的实验。 2. 转氨反应: 取干燥大试管二支,分别标明测定管与对照管,按下表进行操作: 试剂(ml) 测定管 对照管 肝匀浆 0.5 0.5

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鉴定

精品文档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的鉴定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一种鉴定氨基移换反应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 掌握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 了解氨基移换反应在代谢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在氨基移换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酮酸的α—酮基可以互换,这种反应称为氨基移换反应。它对于生物体内的各大类物质的代谢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转氨酶的种类很多,具有专一性,最适合的PH 接近7.4。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心、肾等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GPT )、谷草转氨酶(GOT )活性较高。 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检查由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在牛蛙肝细胞内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所生成的谷氨酸,从而定性证明组织内的氨基移换作用。反应式如下: L -谷氨酸脱氢酶在体内特别是在肝细胞内含量丰富,活性高,催化L -谷氨酸氧化脱-NH2,加碘乙酸(或溴乙酸)能抑制其活性,从而可以保护氨基移换反应的产物L -谷氨酸。 三、仪器和试剂 1. 材料:动物肝脏(蟾蜍或猪)2g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装 订 线

2. 试剂: ① 0.01mol/L pH7.4 磷酸缓冲液(转氨反应所需缓冲溶液) ② 0.1mol/L pH7.4 α-丙氨酸(转氨反应底物,同时作为纸层析点样时的标准品) ③ 0.1mol/L pH7.4 α-酮戊二酸(转氨反应底物) ④ 0.1mol/L pH7.4 α-L-谷氨酸(纸层析点样时的标准品) ⑤展层溶剂-酚溶液(纸层析用) ⑥ 10% 三氯乙酸(中止酶促反应,同时使转氨酶及其它蛋白质变性、沉淀下来) ⑦ 0.25% 碘乙酸溶液(抑制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 3. 仪器: ①试管及试管架②恒温水浴箱(37℃、100℃)③铅笔和尺④玻璃毛细管 ⑤新华定性滤纸(? 12cm)⑥剪刀和镊子⑦烘箱(80℃)⑧滴管 ⑨康氏皿(做层析缸)⑩电吹风机及喷雾器(喷洒茚三酮丙酮溶液) 四、实验步骤 1、酶液的制备 取新鲜牛蛙的肝脏约3g,在研钵中用剪刀充分剪碎。加少许石英砂,先研磨数分钟(约10分钟),再加入3mL磷酸缓冲液迅速研磨,成为均匀的浆质后,再加入9ml磷酸缓冲液,用2-4层纱布加上玻璃漏斗过滤,留取滤液,即得转氨酶提取液(为粗酶液)。 2、氨基移换反应 取4支洁净、干燥的试管,按下表操作(单位:ml) 管号 项目 1 2 3 4 酶液(mL) 1 1 1 1 0.25%碘乙酸溶液(mL)0.5 0.5 0.5 0.5 置37℃恒温水浴保温5min(预热反应体系)100℃沸水浴5 min(灭活酶) 0.1mol/L丙氨酸溶液(mL) 1 1 / 1 1 / 1 1 0.1mol/Lα—酮戊二酸 (mL) 磷酸缓冲液(mL) 1 2 2 1 酶促反应混匀, 置37℃恒温水浴保温40min(经常摇动) 中止酶促反应滴加10%三氯乙酸溶液2滴,置100℃恒温水浴保温5min

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细胞内从有机化合物分子上除去氨基的酶促反应,是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第一步。脱氨基作用有氧化脱氨,转氨,联合脱氨和非氧化脱氨等方式。其中以联合脱氨基最为重要。氧化脱氨作用基作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动物的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脏进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见于微生物,但并不普遍。生物中许多含氨基的化合物在分解代谢过程里几乎都有这类反应。这些化合物包括各种氨基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及它们的衍生物。脱氨基作用是由各种脱氨酶催化的,反应产物是对应的酮基化合物。在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中,L-谷氨酸的氧化性脱氨作用很重要。因为在许多生物中只有谷氨酸一种氨基酸能进行氧化性脱氨,催化这一反应的谷氨酸脱氢酶的专一性又较高。现在认为,至少在动物体内,大部分氨基酸是通过氨基转换和谷氨酸氧化脱氨的联合作用脱氨的,也可通过此联合作用的逆反应合成某些氨基酸。 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脱氨基时伴有氧化(脱氢)过程。 催化氧化脱氨基的酶有氨基酸氧化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L-谷氨酸脱氢酶是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不需氧脱氢酶,其在体内分布广(除肌肉组织外)、活性强,能催化L-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 L-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反应是可逆的。当谷氨酸浓度高时,则向分解方向进行。由于L-谷氨酸脱氢酶的底物仅限于L-谷氨酸,因此不是体内理想的脱氨基过程。 氨基转移作用在各组织细胞普遍存在。催化转氨基作用的酶,称为氨基转移酶或简称转氨酶。它的作用是使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至另一α-酮酸的羰基上。 氨基转移酶的辅酶是吡哆胺磷酸和吡哆醛磷酸,它们作为氨基传递体而起作用 氨基转移作用也是可逆反应,除个别几个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外,其他氨基酸都可参与氨基的转移作用。只要体内存在相应的酮酸,就可合成某种氨基酸,这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丙氨酸: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称谷丙转氨酶(GPT),又称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称谷草转氨酶(GOT)、又称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两种酶很重要。 健康成人各组织中GOT和GPT活性 ━━━━━━━━━━━━━━━━━━━━━━━━━━━━━━组织名称GOT GPT 单位/每克湿组织单位/每克湿组织 ──────────────────────────────

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鉴定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的鉴定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一种鉴定氨基移换反应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 掌握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 了解氨基移换反应在代谢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在氨基移换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酮酸的α—酮基可以互换,这种反应称为氨基移换反应。它对于生物体内的各大类物质的代谢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转氨酶的种类很多,具有专一性,最适合的PH 接近7.4。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心、肾等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GPT )、谷草转氨酶(GOT )活性较高。 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检查由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在牛蛙肝细胞内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所生成的谷氨酸,从而定性证明组织内的氨基移换作用。反应式如下: L -谷氨酸脱氢酶在体内特别是在肝细胞内含量丰富,活性高,催化L -谷氨酸氧化脱-NH2,加碘乙酸(或溴乙酸)能抑制其活性,从而可以保护氨基移换反应的产物L -谷氨酸。 三、仪器和试剂 1. 材料:动物肝脏(蟾蜍或猪) 2g

2. 试剂: ①0.01mol/L pH7.4 磷酸缓冲液(转氨反应所需缓冲溶液) ②0.1mol/L pH7.4 α-丙氨酸(转氨反应底物,同时作为纸层析点样时的标准品) ③0.1mol/L pH7.4 α-酮戊二酸(转氨反应底物) ④0.1mol/L pH7.4 α-L-谷氨酸(纸层析点样时的标准品) ⑤展层溶剂-酚溶液(纸层析用) ⑥10% 三氯乙酸(中止酶促反应,同时使转氨酶及其它蛋白质变性、沉淀下来) ⑦0.25% 碘乙酸溶液(抑制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 3. 仪器: ①试管及试管架②恒温水浴箱(37℃、100℃)③铅笔和尺④玻璃毛细管 ⑤新华定性滤纸(? 12cm)⑥剪刀和镊子⑦烘箱(80℃)⑧滴管 ⑨康氏皿(做层析缸)⑩电吹风机及喷雾器(喷洒茚三酮丙酮溶液) 四、实验步骤 1、酶液的制备 取新鲜牛蛙的肝脏约3g,在研钵中用剪刀充分剪碎。加少许石英砂,先研磨数分钟(约10分钟),再加入3mL磷酸缓冲液迅速研磨,成为均匀的浆质后,再加入9ml磷酸缓冲液,用2-4层纱布加上玻璃漏斗过滤,留取滤液,即得转氨酶提取液(为粗酶液)。 2、氨基移换反应 取4支洁净、干燥的试管,按下表操作(单位:ml) 管号 项目 1 2 3 4 酶液(mL) 1 1 1 1 0.25%碘乙酸溶液(mL)0.5 0.5 0.5 0.5 置37℃恒温水浴保温5min(预热反应体系)100℃沸水浴5 min(灭活酶) 0.1mol/L丙氨酸溶液(mL) 1 1 / 1 1 / 1 1 0.1mol/Lα—酮戊二酸 (mL) 磷酸缓冲液(mL) 1 2 2 1 酶促反应混匀, 置37℃恒温水浴保温40min(经常摇动) 中止酶促反应滴加10%三氯乙酸溶液2滴,置100℃恒温水浴保温5min

22 生物化学实验--纸层析法测定肝组织的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法测定肝组织的转氨基作用 【目的】 1 .掌握纸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相关转氨酶的临床意义。 【原理】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作用下,将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 酮酸上。每种转氨基反应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转氨酶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组织,例如肝细胞中存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能催化α- 酮戊二酸与丙氨酸之间的转氨基作用。反应式如下: 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与滤纸纤维素结合的水(约占纸重 20 ~ 30 %)称为层析中的“固定相”。另一种和固定相不能混合或部分混合的溶剂则为“流动相”。把欲分离的物质加在纸的一端,并使流动相借滤纸的毛细现象移动,此时,待分离溶质因分配系数不同而逐渐分布于滤纸的不同部位。层析过程中或层析结束时,用显色剂使被分离的物质显出颜色,成为一个个色斑。分配在固定相中趋势较大的成分在纸上随流动相移行的速度就小,色斑距原点的位置就较近。反之,分配在固定相内趋势较小的成分移行就远,色斑位置离原点也远。溶质在纸上的移动速率可用比移(R f )表示: 同一氨基酸在相同的层析条件下 R f 值相同,不同氨基酸在相同层析条件下 R f 值不同,因此可以根据 R f 值来鉴定被分离的氨基酸。层析时,用显色剂茚三酮使氨基酸显色,将样品氨基酸的 R f 值与标准氨基酸的 R f 值比较,即可确定所分离氨基酸的种类。 【器材】 1 .研钵

2 .剪刀 3 .恒温水浴 4 .点样毛细管 5 .漏斗 6 .表面皿或小平皿 7 .新鲜动物肝脏 8 .直径 10cm 圆型新华滤纸 9 .中试管和小试管 10 .电炉或吹风机或烘箱 11 .直径 10cm 的培养皿 【试剂】 1 . 0.2mol/L , pH7.4 磷酸缓种液 Na 2 HPO4 溶液 81ml 与 0.2mol/L NaH 2 PO4 溶液 19ml 混匀,再用蒸馏水稀释 20 倍。 2 . 0.1mol/L 丙氨酸溶液 称取丙氨酸 0.891g 先溶于少量 pH7.4 磷酸盐缓冲液中,以 0.1mol/LNaOH 仔细调节至 pH7.4 后,用磷酸缓冲液加至 100ml 。 3 . 0.1mol/L 谷氨酸溶液 称取谷氨酸 0.735g ,先溶于少量 pH7.4 磷酸缓冲液中,以 1mol/LNaOH 仔细调节至 pH7.4 后,用磷酸缓冲液加至 50ml 。 4 . 0.1mol/L α- 酮戊二酸溶液 称取α- 酮戊二酸 1.46g 先溶于少量 pH7.4 磷酸缓冲液中,以 1mol/L NaOH 仔细调至 pH7.4 后,用磷酸缓冲液加至 100ml 。 5 .层析剂(展开剂) 取 100ml 重蒸苯酚与 25ml 水摇匀,加入茚三酮使终浓度达 0.1% 。

6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的鉴定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甲) 指导老师:杨劲树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三、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讨论和心得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四、实验方法和步骤六、实验结果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鉴定氨基移换反应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氨基移换反应: 在氨基移换酶(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酮酸的α-酮基之间发生的互换反应。 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转氨酶的最适pH接近7.4,在各种转氨酶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最强。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心、肾等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较高。 GPT催化下的转氨基反应为: L-谷氨酸脱氢酶在体内特别是在肝细胞内含量丰富,活性高,催化L-谷氨酸氧化脱-NH2,加碘乙酸能抑制其活性,从而可以保护氨基移换反应的产物L-谷氨酸。 本实验用纸层析法,检查由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肝细胞谷丙转氨酶(GPT) 的作用下所生成的谷氨酸,证明组织内的氨基移换作用。 2. 纸层析原理: 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情况(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技术。 层析溶剂是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滤纸纤维上羟基具有亲水性,因此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时,由于被分离物质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物质将在两相间进行连续的、动态的不断分配,从而造成不同组分移动的速度也不相同。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移动快,在固定相中溶解度大的组分移动慢,于是得到分离。

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的鉴定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甲) 指导老师: 成绩: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三、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讨论和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六、实验结果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鉴定氨基移换反应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氨基移换反应: 在氨基移换酶(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酮酸的α-酮基之间发生的互换反应。 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转氨酶的最适pH 接 近7.4,在各种转氨酶中,谷丙转氨酶(GPT )和谷草转氨酶(GOT )的活性最强。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心、肾等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PT )、谷草转氨酶(GOT )活性较高。 GPT 催化下的转氨基反应为: L -谷氨酸脱氢酶在体内特别是在肝细胞内含量丰富,活性高,催化L -谷氨酸氧化脱-NH2,加碘乙酸能抑制其活性,从而可以保护氨基移换反应的产物L -谷氨酸。 本实验用纸层析法,检查由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肝细胞谷丙转氨酶(GPT) 的作用下所生成的谷氨酸,证明组织内的氨基移换作用。 2. 纸层析原理: 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情况(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技术。 层析溶剂是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滤纸纤维上羟基具有亲水性,因此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时,由于被分离物质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物质将在两相间进行连续的、动态的不断分配,从而造成不同组分移动的速度也不相同。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移动快,在固定相中溶解度大的组分移动慢,于是得到分离。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装 订 线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及对生物体的意义

《生物化学》作业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及对生物体的意义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有人说,人就是一堆蛋白质。这个说法虽然说夸张了点,但是也说明了蛋白质在人体以及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在生物体的降解代谢过程中,蛋白质代谢十分重要,所谓蛋白质代谢,是指已有蛋白质的降解和新蛋白质的合成。体内蛋白质不断降解,又不断合成,二者处于动态平衡中。蛋白质代谢使各种蛋白质得到自我更新,也使细胞中蛋白质组分得到转换,这对于机体新组织、细胞形成及机体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进一步分解或做为能源或转化为其它氮化物合成前体,因此蛋白质的代谢实质上就是氨基酸的代谢。 下面简单地讨论一下各种氨基酸的代谢过程及意义。 氨基酸的分类 氨基酸(amino acid):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连在α-碳上。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一类含有羧基并在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下连有氨基的有机化合物,目前自然界中尚未发现蛋白质中有氨基和羧基不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氨基酸。 人体内蛋白质主要由20中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及意义 一、体内氨基酸的动态平衡: (一)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 1、氨基酸的来源:①食物消化吸收;②组织蛋白分解;③营养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等。 2、氨基酸的去路:①合成组织蛋白;②转变为非蛋白含氮物质。 ③氧化分解或转化为糖或脂肪。 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后,氨基酸可通过脱氨基和脱羧基作用进一步分解。 二、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α-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被脱去生成α-酮酸和氨的化学反应,称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主要包括氧化脱氨基、转氨脱氨基、联合脱氨基等,这是氨基酸主要的转化方式。 (一)氧化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氢氧化的同时拌有脱氨的反应,称作氧化脱氨基作用。催化这一过程的酶有脱氢酶和氧化酶两类,脱氢酶中最重要的是谷氨酸脱氢酶,辅酶是NAD+或NADP+,它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 1、氨基酸氧化酶: 2、L-谷氨酸脱氢酶: (二)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是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α-氨基酸的氨基在相应的转氨酶催化下转移到α-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结果是原来的氨基酸生成了相应的α-酮酸,而原来的α-酮酸则形成了相应的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催化转氨基作用的酶叫做转氨酶或氨基移换酶。转氨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三)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转氨作用虽然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但只靠转氨作用并不能最终使氨基脱掉。同时,氧化脱氨作用也不能满足机体脱氨基的需要。因此一般认为L-氨基酸在体内不是直接氧化脱氨,而是先与α-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变为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可通过二种方式氧化脱氨: 1、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的联合脱氨作用。这种脱氨基作用是转氨基作用

浙大生化实验报告氨基转换反应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化实验甲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的鉴定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鉴定氨基移换反应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基本原理 1.氨基移换反应: 在氨基移换酶(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酮酸的α-酮基之间发生的互换反应。 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转氨酶的最适pH 接近7.4,在各种转氨酶中,谷丙转氨酶(GPT )和谷草转氨酶(GOT )的活性最强。 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心、肾等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 )、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 )活性较高。 GPT 催化下的转氨基反应为: L -谷氨酸脱氢酶在体内特别是在肝细胞内含量丰富,活性高,催化L -谷氨酸氧化脱-NH2,加碘乙酸能抑制其活性,从而可以保护氨基移换反应的产物L -谷氨酸。 本实验用纸层析法,检查由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肝细胞谷丙转氨酶(GPT) 的作用下所生成的谷氨酸,证明组织内的氨基移换作用。 2. 纸层析原理: 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情况(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技术。 层析溶剂是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滤纸纤维上羟基具有亲水性,因此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时,由于被分离物质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物质将在两相间进行连续的、动态的不断分配,从而造成不同组分移动的速度也不相同。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移动快,在固定相中溶解度大的组分移动慢,于是得到分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