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贸易经济学重点

(完整word版)贸易经济学重点

(完整word版)贸易经济学重点
(完整word版)贸易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贸易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广义上讲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商品交换活动。从狭义上讲,是一种特定的商品性交换,既发达的交换形式

2.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的野蛮时代,畜牧业与农业分离

3.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4.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一批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层离开生产部门独立出来

5.物物交换:生产者之间进行的不以货币为媒介的产品与产品的直接交换,其流通形式是W—W

6.简单商品流通:商品生产者之间直接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流通形式是W—G—W

7.发达商品流通:由商人或商业企业所组织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流通形式是G—W—G

8.交换深度:是指交换深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程度,即社会经济活动对交换的以来程度

9.交换广度:即参与交换的商品、人员数量及市场空间范围

二、简答题

1.简述贸易产生的过程

(1)原始贸易的萌芽阶段—物物交换,产生时间是原始社会野蛮时代,产生条件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流通形式是W—W

(2)兼营代理贸易的产生—简单商品流通,产生时间是原始社会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产生的条件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流通形式是W—G—W

(3)专门贸易活动的产生—发达商品流通,产生的时间是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产生的条件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流通形式是G—W—G’

2.简述资本主义时期贸易发展的特征

(1)贸易活动规模迅速扩大

(2)贸易活动主体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3)贸易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要素,对生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贸易利润受资本主义平均利润规律制约

(5)贸易物质技术手段现代化

(6)贸易活动中的竞争空前激烈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时期贸易发展的特征

(1)相当长时期内,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贸易并存

(2)贸易活动主体的产权性质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3)贸易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需要

(4)贸易运行方式是市场导向下可调空的自由贸易

(5)贸易交易形式的多样化

三、论述题

1.试述简单商品流通与发达商品流通的联系与区别

共同点(1)两者都有买和卖两个对立的阶段,并且由两个不同买卖阶段共同形成为一个同意的循环运动过程

(2)在流通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存在两个相同的物质要素,即商品和货币的对立,都存在着商品所有者与货币所有者的对立

(3)在流通的全过程中都有三个当事人参加,即买者、卖者、又买又卖者

区别:(1)买卖阶段的顺序不同,简单商品流通先卖后买,发达商品流通先买后卖

(2)两种流通形式的目的不同,简单商品流通形式的目的是为买而卖,最终取得一定使用价值;发达商品流通是为卖而买,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多的交换价值,使货币增值,取得一定利润

(3)两种流通形式的出发点、媒介点和归宿点不同。简单商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同一货币单位换位两次;发达商品流通形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货币,交换以商品为媒介,同一商品换位两次

(4)两种流通形式的贸易活动中参加者身份不同,简单商品流通形式中的参加者都是生产者,,而发达商品流通形式中的参加者都是生产者、商人和消费者

(5)两种流通形式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及复杂程度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所反映的主要是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而发达商品流通则反映了商品生产者、商人、消费者之间的交错和交换关系

2.试述贸易活动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

(1)交换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关系

贸易活动能够本质上是交换活动,贸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由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的。就一个社会再生产过程流通来看,交换在再生产过程中处于中介地位。交换的中介地位具体体现在交换与生产、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中

①交换与生产的相互关系。生产一方面决定消费,一方面生产的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和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再次是生产发展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交换的深度,广度,方式。反过来,交换对生产有巨大的反作用,表现在一是对生产即可起促进作用,也可起阻碍作用;二是影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三是对一定生产关系的形成或瓦解有促进作用;四是在特定条件下,交换对生产也起决定作用。

②交换与分配的关系。首先是分配制约交换。边县在:一方面是分配方式制约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数量、结构制约着供给的数量,结构;此外,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制约着市场上商品需求量及其结构,制约商品交换的比例和

分额。同时,交换也制约着分配,影响着分配。一方面,交换是实现分配必不可少的手段;另一方面,交换方式变化影响着分配方式的变化,同时,交换的数量与结构制约着分配的数量的结构

③交换与消费的关系。首先是消费决定交换,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存在是交换得以进行的基础,消费也是交换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交换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消费方式的改变是交换方式改变的客观依据。交换也反作用于消费,一方面见换对消费的实现有重大影响,直接影响消费者需求实现的程度及质量;另一方面是交换影响消费结构的形式和变化;同时,交换能引导和创造消费;此外,交换在一定条件下决定消费。

(2)贸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贸易活动的中介地位及其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

①在商品经济的不发达阶段,贸易活动主要是独立于生产之外,作为实现与社会经济联系的一个中间环节

②在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活动直接成为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

3.联系实际论述贸易活动在社会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贸易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即能促进会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促进和引导生产的发展。首先,能为商品生产的发展提供市场条件;其次,可以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再次,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商品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

(2)制约国民收入的分配。首先,制约着国民收入分配的实现;其次,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3)满足和引导消费。首先,贸易活动直接关系到消费需要的实现;其次,制约着消费规模,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变化;再次,还可起到抑制或刺激消费需要的作用;(4) 贸易活动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也起者积极的作用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性劳动:是指在贸易活动中,人们从事的商品运输,保管,分类,包装及加工方面的劳动。它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关

2 ﹑贸易信息:是指反映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状况及其变动的各种信息的统称

3 ﹑需求信息:即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量,对价格水平的反映,消费者的数

量,结构与分布,购买力大小及投向,单位商品需求量及饱和度,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及行为等需求方面的信息

二﹑简答题

1﹑简述贸易人员在贸易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贸易人员的劳动是贸易活动的原动力

(2)贸易人员承担着具体的经济活动任务,并利用各种贸易物质手段直接支配商品行动(3)贸易人员是推动贸易活动发展的根本因素

2﹑简述贸易劳动的特点

(1)是服务性的劳动

(2)是劳动密集型劳动

(3)受外界因素影响大

3﹑简述贸易资本存在的必要性

(1)贸易资本的存在有利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首先,它为贸易部门组织商品流通提供了物质,其次,为生产部门垫付了货币,及时地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移

(2)贸易资本是贸易部门拥有相应的技术设备,顺利开展贸易活动的前提

4﹑简述贸易物质手段存在的必要性

(1)贸易物质手段是实现从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能减轻贸易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3)其发展规模是扩大贸易规模的必备条件

(4)其发达程度反映了现代化水平

七﹑论述题

1 ﹑试述贸易人员数量的发展趋势及依据

(1)贸易人员的劳动是贸易活动的原动力

(2)贸易人员承担着具体的经济活动任务,并利用各种贸易物质手段直接支配商品行动(3)贸易人员是推动贸易活动发展的根本因素

2﹑试述贸易信息的特点及作用①目的性和连续性②复杂性和多边性③双向传递④

是围绕市场进行流动的

作用:①能提高贸易预测及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全面有效地组织和开展贸易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②既能实现信息作为贸易资源的使用价值,又能提高贸易主体的经济效益

③能促进各企业,各部门及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贸易主题在较大范围内开展贸易活动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贸易环境:指影响和制约贸易运行的外部条件与因素,包括经济环境,人口环境,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贸易经济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贸易运行的社会经济因素与条件,

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供求规模与结构,货币流通等

二、简答题

1、简述科技环境对贸易影响的具体表现

2、简述自然环境对贸易影响的具体表现

3、在改善贸易法律环境方面,主要应做好哪些工作

①加强立法,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②加强司法和执法,建立健全执法体系

③加强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制观

4、为什么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对贸易的影响会有所减少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在这一阶段通常已得到较好的控制

②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非生活必须品的增长

5、人口的城乡构成对贸易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人口的城乡构成规定者贸易的总量和规模

②人口的城乡构成还规定着贸易的结构和方向

③人口的城乡构成还是国内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七、论述题

1、试述我国目前人口流动趋势及其对贸易的影响

积极影响:(1)扩大了贸易队伍和贸易规模,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落后地区观念的更新和商品经济意思的增强

(3)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消极影响:在目前城市对农村吸纳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人口大规模流动,由于管理上的缺陷,造成了某些贸易领域的秩序混乱,并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第四章

1.商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能够提供给市场销售的商品量

2.商品需求:指一定时期内能够向市场购买商品的货币量

3.商品购买力:指一定时期内能够用于市场的购买商品的货币量

4.居民消费购买力:指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有支付能力的货币量

5.贸易联合:指竞争双方或多方,基于发展和获取更多利润的考虑,以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贸易要素的合理组合,逐步形成一个企业群体

6.贸易并购:指一个贸易企业兼并或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是产权市场中的一种企业整体式交易方式

7.商品比价:指同一市场上,同一时间内,不同商品价格比例关系

8.商品差价:指同一商品,由于购销环节,地区,时间或质量的不同而表现的

价格差异

9.合理的价格体系:是指价格体系内部的差比价符合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价格体系内部的价格变动符合价格体系的变动规律,并有利于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市场竞争的最优化

10.市场竞争:指经济主题为了获得有利的商品交换条件,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市场较量和对抗

六、简答题

1、商品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供求变动调节价格变动

(2)价格变动调节供求变动

(3)供求和价格的相互作用引起对方的变化是有极限的,到达一定临界点,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4)种类不同的商品,其供求变化对于价格变化反映的灵敏程度不相同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形式及其目的是什么

市场竞争的基本形式是参与贸易活动的买者之间,卖者之间以及买卖刷功能放之间的竞争。买者之间竞争的目的,主要是相互争夺有利的销售市场,以便尽快地以有利的价格把商品销售出去。买者之间竞争的目的,主要是相互争夺有利的购买条件,以尽快买到各自所需的商品,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指买者和卖者在交换过程中为争取有利于自己的交换条件而进行的讨价还价

3、市场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联系功能(2)实现功能(3)调节功能(4)传导功能

4、为什么说供求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

(1)供求关系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

(2)供给和需求形成的条件不同

(3)即使形成的供求挂你是一致的,但在其实现过程中,也会受到市场上种种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制约,由于条件和环境的不协调和经常变动,作用的方向程度也不一致

5、市场竞争有什么作用

(1)从微观角度看,竞争是贸易主题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源泉

(2)从宏观角度看,市场竞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

(3)从总体上看,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几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三、论述题

1、试述价格体系变动的规律

(1)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商品,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较慢,因而价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类商品主要包括农产品,矿产品和使用矿产品原料,燃料的材料工业品以及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

(2)受技术因素影响较大的商品,其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因而价格有不断下降的趋势(3)在同类商品内部,各种差价变动有不同的趋势

(4)价格体系的变动还会受到币值,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2、试述如何遵循商品供求规律组织贸易活动

(1)如商品价格的形成,既要以价值为基础,又要以供求关系为条件,应当根据市场上不同的商品供求态势灵活地调整商品价格

(2)当商品滞销积压时,应适当调低价格,以刺激需求,扩大销售,同时约束生产,减少供给;反之,当商品供给不足时,则应适当提高价格,以刺激生产,增加攻击,同时抑制消费,减少需求

(3)价格变动的幅度,则应以生产者,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为界限,体现等价交换原则,符合商品供求弹性变化规律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批发贸易:将商品销售给以转卖为目的的和以商业用途为目的购买者或用户的经济活动.

批发贸易组织是指为批发交易提供场所、条件和专业服务的机构。

二、简答题

批发贸易的特点批量作价、资金密集型贸易、较大的商圈、较强的投机性、较强的交易理性、较稳定的购销关系、较少的服务项目

批发贸易的功能

集散商品、调节供求、商品整理、信息沟通、资金融通、风险承担

批发贸易的作用:保障社会再生产顺畅进行、降低社会交易费用、沟通地区经济联系、促进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向高级化发展

简述贸易中心与批发市场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的基本性质相同

不同点(1)贸易中心是大批量批发贸易的场所,而批发市场的批发交易并不大,而且还有少量零售交易夹杂其中,批零分离并不彻底

(2)贸易中心的批发贸易,主要是以远期和约交易方式进行的,现货交易眼只居次要地位,而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一般以现货交易和远期合同交易相结合,现货为主,实物交割于成交后立即进行

简述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特点

农产品贸易具有季节性;具有层次性;具有分散性;具有不平衡性。

七、论述

试述批发贸易意义

(1)有利于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2)有利于解决产销矛盾(3)有利于减少商品交易次数(4)有利于提高贸易资本的利润率

试述贸易组织在社会商品流通和商品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是商品流通的主要组织者(2)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提供者(3)是国家宏观调空政策的具体落实者(4)是社区文明的重要影响者

第九章

业态店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划分或组建的零售店铺。

业种店是按所经营的商品类型划分或组建的零售商店。

刺激消费,指导消费功能售贸易:指将商品或劳务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交易活动

现货贸易:指买卖双方成交后,立即银货两讫,即拥有商品准备立即交割的卖者和想立即拥有商品的卖者,根据双方商定的条件,采取的即时或在极短期的时间内履行交易契约,进行银货授受行为的一种交易方式

简答题

零售贸易的功能

实现商品最终销售,满足消费者需要功能

服务消费,促进销售功能

反馈信息,促进生产功能

论述题

试述零售贸易的特征与功能

特征(1)交易对象是为直接消费而购买商品的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者和集团消费者

(2)零售贸易的标的物不仅有商品,还有劳务

(3)零售贸易的交易零星分散,交易次数频繁,每次成交额小,未成交次数占有较大比重

(4)零售贸易受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较大

(5)零售贸易大多在店内进行,网点规模大小不一,分布广泛

(6)零售贸易的经营品种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功能:实现商品最终销售,满足消费者需要功能

服务消费,促进销售功能

反馈信息,促进生产功能

刺激消费,指导消费功能

第十章

经纪:是介于买者和卖者之间介绍买卖双方进行商品叫活动的行为

期货贸易:是指在期货交易所内集中买卖期货合约的交易活动。

期货交易所:是参加期货交易者买卖期货合同的交易场所,它是为生产,经营或代理买卖同类或几类商品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期货交易而设立的服务组织

期货贸易的基本功能

规避现货价格风险、价格发现、风险投资、优化资源配置

简述期货贸易的作用

(1)有利于防止商品实物市场的过度波动,减少生产与经营的盲目性

(2)有利于商流与物流的分离,节约社会商品流通费用支出

(3)有利于企业回避价格波动风险

(4)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5)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期货贸易的特点有哪些

(1)交易的公开性

(2)和约的标准性

(3)履行的保障性

(4)买空卖空

(5)冲销交易

(6)商品有特定的要求

第十一章

网络贸易:是指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直接进行在线交易,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有关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浏览﹑洽谈﹑签约﹑交货到付款等全部或部分业务自动化处理。

网络贸易的功能:改变了贸易的运行环境

网络贸易使贸易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网络贸易的经济功能:贸易扩大、贸易替代、贸易条件效应;成本控制效应

第十二章

五、名词解释

1、贸易运行:是贸易主题组织贸易客体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行方式,运行内容以及运行过程

2、商流:是指商品的价值运动过程,也可以说是商品的价值通过买卖不断被实现的运动过程

3、物流:是指贸易活动中商品实体的运动,即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

4、贸易信息流:是贸易信息从信息源发生,经过贸易信道,传递到贸易信宿吸收的过程。

5、贸易运行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过的流转路线或途径,环节,所经过的经济组织

六、简答题

现代贸易中物流特征

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

第十三章

1.贸易现代化:指把科学的贸易理论和先进科学技术装备及科学管理方法广泛

用于贸易活动领域,使我国贸易经营活动接近和赶上当代世界的先进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简述贸易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速国民经济“四个现代化”的进程

有利于促进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并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引导和刺激消费

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七、论述题

1.贸易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转变传统的贸易方式

在贸易领域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加快贸易组织创新

提高贸易人员的素质

健全贸易法制,创造良好的贸易秩序快我国贸易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第十四章

1、贸易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保证

2、贸易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使贸易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

实现商品市场运行的动态平衡

实现商品商品市场上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贸易运行的秩序化与规则化

国内贸易发展与国际贸易发展相适应

促进城乡贸易协调发展

3、贸易调控体系

贸易调控的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规划。贸易规则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新版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明清时期,杂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这一时期的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温病学家的成就,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薛

生白的《湿热病篇》对湿热病证的发挥,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术体系。 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疾病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病证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 (六)地域因素:《诸病源候论·瘿候》说:“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有关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 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温病学考试重点

温病学重点 (括号内内容看一下作为了解) 上篇 第一章绪论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 二、成长阶段 1.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为温病寒凉清热为主治疗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提出温病应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医家为元代末年的王履(王安道),将温病与伤寒加以明确区分,其《医经溯洄集》中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评价王履“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 三、形成阶段 1.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第一部温疫学专著——《瘟疫论》,创立疠气学说 2.明代医家张鹤腾所著第一部暑病专著——《伤暑全书》 3.清代叶天士——《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学说。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4.清代薛生白——《湿热病篇》 5.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第一部理论方药具备的集大成之作 6.王孟英——《湿热经纬》。第一部优秀的温病文献汇集之作 以上,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被誉为清代温病四大家。 此外,需要了解: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余霖——《疫疹一得》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柳宝诒——《温热逢源》 雷丰——《时病论》;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戴天章——《广温热论》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第一节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指感受温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第二节温病的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温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四时温病”之称;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炎热潮湿,易形成湿热病邪,所以湿热类温病易于发生)

最新《温病学》笔记

《温病学》笔记2019年10月17日阅毕 第一章总论 温病学形成的时期是清代中期,距今约260年时间。 温病与伤寒都是急性外感热病,但伤寒是外感寒邪所导致的外感热病,它的病因是寒邪,而温病是外感热邪所导致的外感热病,它的病因是热邪。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太阳中风是表虚证,太阳伤寒是表实证,而太阳温病则属于表热证。太阳温病为什么不恶寒呢?它是伏气发病,是冬天感寒,邪气伏在体内,郁而化热,到春天腠理开泄时,从里向外发,它不是新感受的邪气,它是郁热从里向外发,所以表现出来就是“发热而渴不恶寒。” 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 伏气温病以里热为主,它可以没有表证,一发病就见高热,称为伏邪自发;有的伏气温病初起也可以有表证,但不是单纯的表证,而是表现为表里同病,而且以里热为主,称为新感引动伏邪。而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不同,它初起必然有一个明显的表证过程,然后再由表入里。 伤寒宗仲景,热病用河间。 暑证不分表里,不味清内,得寒凉而解,苦酸而收,不必用下。 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伤寒是外感寒邪,温病是外感温邪,邪气的性质不同,其侵入人体的途径,寒邪是下受,温邪是上受。其侵犯的部位,伤寒是先侵犯足太阳膀胱经,温病是先侵犯手太阴肺系。其传变的途径,向里传变的过程,伤寒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温病是顺传于胃,或逆传心包。 中医历史: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医学第一部著作《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从这个时期以后,中医学有几次重大的突破,第一次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它大概成书于公元150-219年间,这个过程距离《黄帝内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第一部临床著作,它确立了中医学的辩证诊治体系,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它是《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经典著作。在《伤寒杂病论》之后,再一次重大的突破,就是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是“寒凉派”代表,李东垣是补土派的代表,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朱丹溪是养阴派的代表,从《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到金元四大家的出现经历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公分母之后就是温病学说的形成,这是又一次重大的突破,这个突破是明清时代完成的,实际上最好后完成于清朝的中期,与金元四大家又相隔了几百年的时间。 第二章温病的概念 什么是温病?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邪气的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温病的特点:奇异的致病因素—温热邪气;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重、易伤阴液。 温病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 伤寒的足太阳表寒证非辛不散,非温不化,所以要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发散表寒;温病的表热证非辛不散,非凉不清,所以要用辛凉解表的药物清解表热。 第三章温病的成因与发病 从伤寒病来看,病因是寒邪,寒为阴邪,其性下行,先犯足经,所以伤寒学派认为是中太阳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2、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 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 明末吴有性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着一一《温疫论》 4、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塘(吴鞠通),王土雄 (王孟英) 5、 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 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 《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温热经纬》 (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 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一一温邪 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6、 薛生白蓍 统论述。 7、 吴鞠通蓍 8、 王孟英着 9、 清代喻昌 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 2 、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 4 、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③伏暑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 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 病势缠绵燥热病邪:温热病邪:温毒病邪:疠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 病变定位。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 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 大头瘟,烂喉痧)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 主。(春温,伏暑)第三章卫气营血辨证表:

国医通17-18中医必修(温病学)题库最全最新

1、“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主症是B身痛呕逆。 2、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B藿朴夏苓汤。 3、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宣上、畅中、渗下 4、白虎汤证与小陷胸加枳实汤证均见口渴,二者的区别在于C饮水解渴与否 5、“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B湿热并重 6、温病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苔薄黄,脉数,治宜A栀子豉汤加味 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B 足阳明(胃)病变 8、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辛凉轻剂 9、下列非祛湿清热法主要作用的是A轻清宣气 10、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清营汤 11、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B分消走泄 12、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B大便硬 13、下列哪项热型不出现于气分阶段C身热夜甚 14、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15、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C和解表里法 16、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D清心开窍 17、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 18、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B春温 19、温热病气分证后期肺胃津伤的治法是C甘寒法 20、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的舌象是C舌红赤而苔黄燥 21、真阴耗损又兼“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治疗宜选用C救逆汤 22、温病熄风法的作用是A.肝泄热,滋养肝肾 23、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B虚风内动 24、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A透热转气 25、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D舌斜舌 26、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27、苔薄白,舌边尖红等。治宜D桑菊饮 28、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春温 29、下列哪项属于湿热病的转归B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湿热胶结可稽留中焦或逐渐转入下焦 30、白虎加苍术汤证的证候类型属于A胃热夹脾湿 3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C 32、叶天士列举的治疗湿热病邪留三焦的代表药物是C气营 33、三才汤的主治证是B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34、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 E藿朴夏苓汤 35、舌绛不鲜,干枯而痿的舌象可见于B邪热久留,肾阴欲竭 36、湿热病治疗中的“通阳”是指B宣畅气机,分销走泄而利小便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六元正纪大论》、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1 厉气”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2、晋代《温疫论》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王土雄(王孟英):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4、清代温病四大家辨斑疹白”“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培,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薛生白蓍《湿热病篇》6 辨证论治体系。“三焦”,形成以“卫气营血”和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温热经纬》8、王孟英著详论瘟疫以破大惑》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9、温病的概念第一章 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病——温病特点: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 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伏暑)第三章卫气营血辨证表: 三焦辨证表

温病学 考试 复习 重点 总结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

温病 温病学考试复习

表证证治叶天士吴鞠通的原文 1、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在卫汗之可也”的温病表证治疗原则,并进一步

3.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弥漫全身:内外湿合(湿热病邪+饮食内伤),往往阻碍了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临床多见脘痞胸闷、呕恶不食,便溏或秘。湿邪弥漫,湿热合邪,上下表里同时受邪,在上—-首如裹。在下---小便不利,大便溏或秘。在表---周身重痛,白pei出现。在里---脾胃运化失调的症状。 4.病程中多见矛盾性症状:湿温病初起以湿为主,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因此临床常见矛盾性症状。身热不扬:发热初按皮肤不灼手。发热:脉反濡缓,面色不红反淡黄。口干:不欲饮。神志不烦躁:反呆痴淡漠。大便秘:下之大便反而不燥结。 养阴法的分类、治法(《温病条辨》) 1.甘寒生津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温病初、中期,邪在上、中焦阶段,肺胃津液耗伤之证。常用药物如沙参、麦门冬、生地黄、梨汁等甘寒之品,代表方如沙参麦冬汤、五汁饮、益胃汤等。此类方药,清养肺胃之阴,但又不碍胃,从而获得热减阴复的效果。 2.咸寒甘润法 邪热深入肝肾,真阴亏耗,需用咸寒滋填之品,如玄参、阿胶、熟地黄、龟甲等,代表方如加减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入阴搜邪,透热外达,治疗温病后期热伏阴分,故宜于此方,临床上治虚热广为应用。 3.酸甘化阴法 以酸敛药物,收敛肺气,起到保阴作用。常用于温病特别是暑温津气耗伤之证。主要方剂是生脉散。如连梅汤,此方为酸甘化阴兼酸苦泄热法,用于暑邪深入厥、少二阴,水亏火旺之证。 4.苦甘合化法 将苦寒药与甘寒之品配合运用,取苦甘之性以化阴气,苦寒又能邪热。冬地三黄汤为代表方。热病小便不利,阴气又伤,此方确为对证之治,又春温内陷下痢,阴精欲脱,立法以救阴为主。育阴坚阴为救阴之两大法门,故吴氏化裁仲景之黄连阿胶汤而成加减黄连阿胶汤,以黄连、黄芩苦寒坚阴泄热;阿胶、生地黄、白芍甘寒育阴,而救厥脱。 湿困中焦的治法,代表方 一、治法: 湿重热轻——以芳香化浊为主,佐以淡渗分消——代表方雷氏芳香化浊法合三仁汤

温病学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 一.名解 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邪留三焦, 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 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 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 ①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 法。 ②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③刘河间,立新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 方:表里双解剂。 ④王安道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温病学笔记详解

温病学笔记 前言: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主要讨论临床上各种温病的病变规律和证治,具有临床课的性质;而其理论和诊断治疗内容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所以又具有基础课的功能。 现代温病学主要是以清代温病学家所创建的温病学说为基础,结合了历代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并吸取了现代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而构成的学科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温病的病因和发病学说、辨证理论、特色诊断方法、治则治法、预防护理以及各种温病的具体诊治方法。 温病的概念: (1)温病病因是感受外界温邪,发病是由于外界的致病物质侵入人体 而造成。 (2)温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各种温病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均有不同 程度的发热。 (3)温病的病理特点是在病变过程中热象偏重,且很容易- 损伤人体的阴液,特别是温病的后期阶段伤阴的现象尤为明显。 (4)温病不是某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总称,属于外感疾病的范 畴。 基本特征: (1)起病急,传变快 (2)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3)易化燥伤阴 (4)易内陷生变 分别温热与湿热之不同

分别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温热病邪、燥热病邪区别

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病机传变、治疗原则 温病辨证除了要有中医学八网、脏腑、气血津液等辨证理论作指导外,还有独特的辨证理论,即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为指导,对这些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温病各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判断出病变深浅部位及性质,归纳证候类型,了解邪正消长,掌握病变的发生、发展、传变规律等,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上的意义: (1)作为分析温病病机的理论基础 (2)作为辨别温病各种证候类型的基本网领 (3)作为判断温病过程中病位病情的标准 (4)作为确立温病治则治法的依据

(完整word版)教育机构实习日记

教育机构实习日记 篇一:教育机构实习日记 实习日记 3月5日星期一天气:晴 今天是我实习的第一天,早上醒的特别早,也有些兴奋,因为很早以前就盼着这么一天。公司八点上班,我七点半就到了。我所实习的公司在江南水都,全名是尚学教育机构。我任职于数学老师。带着些几许敬畏和几缕不安,我踏进了总公司二楼的办公室(教育部)。跟部门经理(李经理)和各位同事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下午,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看经理给我的相关数学的课件。 第一天上班,感觉蛮轻松的,所做的事情就是熟悉教育里的一些工作章程,教育人员的一些职责,整理一些存档的相关客户设计图,大致上熟悉教学的理念。

3月6日星期二天气:晴 刚走出学校,踏上了工作岗位,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然而新鲜过后却感到非常困惑——公司里要用的东西学校里都没有学过。发现有很多东西自己都不会,甚至都没有接触过。面对太多的疑问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我是否能够胜任这里的工作,会不会因为太多东西不懂而受到别人的嘲讽”。内心充满了矛盾,然而事实证明我多虑了,这里有和蔼的领导和友好的同事,他们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在最初的一个周里通过和同事们的交流我获得最多的是鼓励和信任,使自己逐渐有了信心和勇气,能够勇敢的去面对任何挑战。相信自己,我能行的! 3月7日星期三天气:晴 经过了差不多三天的适应期后,我慢慢的熟悉了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接下来的时间便开始为正式投入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准备,通过上网查资料、看书、

向同事请教等等多种途径在一个周的时间内我补充了大量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然而等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后发现自己要准备的东西还远远不够。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我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增强我今后的竞争力,为我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 3月8日星期四天气:晴 这是进入公司的第四天,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激动和盲目到现在能够主动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各项工作进程,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和一些处世的道理。走到了工作岗位,走向了纷杂的社会,好比是从一所大学迈进了另外一所更大的大学。人生就是这个样子,一个人的一生好比是一个求学的过程,从一个学校走向另外一个学校,我们只有努力的学习、虚心求教,到最后才能获得一份合格的毕

《温病学》复习试题(1-9套,附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 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火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山东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考试重点汇总

山东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考试重点(笔记) 上篇 第一章绪论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 二、成长阶段 1.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为温病寒凉清热为主治疗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提出温病应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医家为元代末年的王履(王安道),将温病与伤寒加以明确区分,其《医经溯洄集》中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评价王履“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 三、形成阶段 1.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第一部温疫学专著——《瘟疫论》,创立疠气学说 2.明代医家张鹤腾所著第一部暑病专著一一《伤暑全书》 3.清代叶天士一一《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学说。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4.清代薛生白一一《湿热病篇》 5.吴鞠通一一《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第一部理论方药具备的集大成之作 6.王孟英一一《湿热经纬》。第一部优秀的温病文献汇集之作 以上,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被誉为清代温病四大家。此外,需要了解: 杨栗山一一《伤寒温疫条辨》;余霖一一《疫疹一得》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柳宝诒——《温热逢源》 雷丰——《时病论》;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戴天章——《广温热论》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第一节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指感受温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第二节温病的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一一温邪 2■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温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四时 温病”之称;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炎热潮湿,易形成湿热病邪,所以湿热类温病易于发生) 3■病程发展有一定规律性(①由表入里②由浅入深③由轻转重④由实转虚⑤由功能失常转为实质损伤)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①起病急,传遍快②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③易化燥伤阴④易内陷生变)(皮肤斑疹密布,腔道出血,神智昏迷,手足抽搐等。其中斑疹、出血是热陷血分,迫血妄行所致,神智昏迷是热邪内闭心包的结果,手足抽搐是热陷肝经而热盛动风的表现) 第三节温病的范围及命名 一、温病的命名 1?以发病季节为依据:发生于春季的春温;发生于冬季的冬温

教学日志的填写模版(学生版

时间:9月8日1—4节课地点:竞秀南楼205 实验项目名称:了解和熟悉物流管理模拟实习软件的知识背景与运用 指导老师:陈云萍 实验目的:了解和熟悉物流管理模拟实习软件的知识背景与运用。 实验内容:按物流管理模拟实习教学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物流业务处理能力。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实验要求: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概念及物流功能,熟悉物流管理模拟软件是通过模拟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操作来实现物流的实验教学。通过学生来担任公司的不同角色来了解和熟悉实际的当中的物流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物流知识进行规划设计调整所在公司的各项资源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根据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和重要性区分,我们设定了四个公司角色分别为: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和运输中心。 实验记录:老师通过多媒体讲解具体内容,学生认真学习和做笔记。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根据自己每次实验的情况进行填写,如果没有就填无。

时间:9月8日5—8节课地点:竞秀南楼205 实验项目名称:注册公司并模拟总经理角色 9月15日1—4节课模拟调度中心角色实验 9月15日5—8节课模拟仓库中心角色实验 9月15日9—12节课模拟运输中心角色实验 9月29日1—8节课老师重新分配角色,进行竞争性模拟实验。(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写) 9月29日9—12节课讨论和实验日志的填写及实验总结的提交 实验目的:学生在老师的角色安排下,注册物流公司并开始进入模拟总经理的角色。 实验内容:熟悉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中,总经理角色是以物流公司决策者的身份存在及工作的。 实验要求:总经理在系统中负责物流所需的相关设备的购买,相关人员的工作安排,操作需要运输的单据与企业建立合同关系,其他角色需使用到的设备与人员的都直接来自总经理。 实验记录: 1、注册信息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公司详细信息,二是公司总经理帐号信息。注册要求根据教师安排选择对应班级和对应的实验进行注册。注册时物流公司的名称和总经理的帐号不能与其他相同。注册完成后进入角色分配页面添加其他角色的用户帐号:其他三个角色帐号分配完成后即完成物流公司的注册,可以使用注册的帐号进行登陆。 2、系统中总理角色的后台管理共包括订单受理、合同管理、线路管理、报价管理、物流设备管理、客户管理、广告管理以及国际货贷等几大主要模块,通过总经理的的这些功能模块,总经理角色可以快捷有效的处理日常运作中遇到的各类事务。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终审稿)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 结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着——《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着《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 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伏暑)第三章卫气营血辨证表:

中医温病学考试重点

1、温病(略) 2、温邪:外邪中属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3、温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4、温毒:一是代表了一类疾病,即病名概念。感受温毒病邪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具有局部红 肿热痛,甚溃烂或发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多发于冬春季节,如大头瘟,烂喉痧。二是代表了一种致病因素,即病因概念。是指六淫之邪蕴结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具有攻窜流走,蕴结壅滞的特点。 5、新感:感邪即时而发,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的一类温病,临床见证与当时主气致病特点一致。如风 温,秋燥,湿温等。 6、伏气: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以里热证为主的一类温病。如春温,伏暑。 7、昏谵: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 8、昏聩: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多为痰热阻闭心包所致。 9、昏蒙: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能应或时有谵语,多为湿热类病证所致。 10、战汗: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证多为热邪留连气分 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 11、春温:发生在春季由温热病邪而引起的初起以高热,烦渴,尿黄,甚则神昏谵语,痉厥等里热证候为特征 的急性外感热病。 12、伏暑: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本病起病急骤,病势深重,而且缠绵难 解,特点是初起即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口干不甚 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见证。 13、风温: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风寒、 口微渴、咳嗽等表现。冬春两季多见。 14、暑温:由暑热病邪引起,以病初即见阳明气分热盛证候为特征,传变迅速,易伤津耗气,多闭窍动风之 变的急性外感热病,发于夏季。 15、暑湿:感受暑湿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以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微恶风寒、 头胀、胸闷、身重肢酸等表现,好发于夏末秋初。 16、暑秽: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而致猝然闷乱,烦躁的病证,俗称发痧。 17、暑厥:暑热炽盛时,适逢人体正气虚弱,尤其在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暑热可直中心包而猝然神昏肢厥。 18、暑瘵:指暑热炽盛犯及肺,甚至损伤肺络,而骤然咯血,衄血。咳嗽气促。 19、秋燥:感受燥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以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发生在秋 季。后期多见肺胃阴伤之证。 20、顺传:温病传变得一种形式,指温邪始于上焦肺传至中焦阳明胃腑的过程。 21、逆传:温邪由上焦手太阴肺,不下传于胃而直接传至厥阴心包的过程称为逆传。 22、镜面舌:舌绛光亮如镜,为温病后期,邪热渐退而胃阴衰亡之征象。 23、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引起的一种以头面部掀赤肿大为局部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冬 春发病为多,属温毒。 24、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痧密布。本病具有较强 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 25、两阳相劫:风邪与热邪俱属阳邪,两阳相遇,风火交炽,必劫耗津液,而造成“清窍必干”等津液不能上 荣的证候。 26、热深厥深:是一种病理现象,温病过程中由于邪热内伏,阳气被邪热闭郁于内,不能外达四肢,出现身体 灼热而手足厥冷的证候,且热邪愈深伏,手足厥冷越甚。 27、日曝潮热:指热势于下午益甚。日曝,相当于下午3-5时。多为热结肠腑,阳明腑实所 致,伴有腹满便秘,舌苔焦黄等症。 28、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感体温升高。可伴见面色 淡黄,足冷等症,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之征象。

温病学笔记-上篇

温病学笔记 知识提纲 绪 论 一、概述 1、温病学: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2、目的和任务: 3、地位: 二、发展状况: 1、内经中己有关于温病因证脉治等方面的记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温病伏邪病因学说的最早理论根据。 2、宋·朱肱的《类证活人书》中提出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 3、元末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中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4、明·吴又可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他认为①提出疠气②瘟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③由口鼻而入④强调以社邪为第一要义。 5、标志:以清代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温病四大家等确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为标志。 6、叶天士(温病大师),门人据其口授整理而成《温热论》。他认为①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感染途径、侵犯部位、传变规律和治疗大法②从口鼻而入,犯于人体肺卫③有顺传和 逆传的不同④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⑤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 辨班疹白 ⑥论述了妇人温病的特点。 总 论 第一章 温病概念 什么是温病: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明显,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 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 一、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 二、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三、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多为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卫-气-营-血-温病学 绪论 总论 各论 名著选 1、概况 2、发展史 1、温病概念(① 特点;②范围和分类 ) 2、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①病因; ②发病 ) 3、温病辨证理论( ①卫气营血辨证; ②三焦辨证 ) 4、温病常用诊法 5、温病常用治法 6、温病预防和护理 1、风温 2、春温 3、暑温 4、湿温 5、伏暑 6、秋燥 7、大头瘟 8、烂喉痧 1、叶天士《温热论》 2、薛生白《湿热病篇》 1、概述 2、病因病机 3、诊断 4、辨证论治

教学实习日志【三篇】【完整版】

教学实习日志【三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复制---- 【范文引语】作者搜集的范文“教学实习日志【三篇】”,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实习报告频道。 教学实习日志【一】 今天太阳很好,心情却不好。 《番茄太阳》这篇课文本身是很感人的,但我却没能带着孩子们完整的体会到文中的情与内心的感。虽然上午的课我上得很投入,也很享受这种情感的美,但下午孩子们去了一趟三楼上课,就变得很躁动,我讲不下去了,也没心情讲了。我竭力想让自己再次进入文本的情感当中,但却突然觉得自己与文本有了隔阂,一时间之前所有因文本而调动起来的情绪都消失了。虽然当时那种感觉是一瞬间的,但的确让我压抑。我想到,那些不能与文本对话的孩子,他们对文本的感觉也是这样吧,他们是浮于文本的,不能走进去,更没有任何得的情感上的体验与波动,所以他们享受不到语文课堂的快乐。 在我看来,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没有师生双方情感的共同参与是可悲的,没有情感的投入,孩子的心灵是不可能会有所触动的,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不如不上。所以我对孩子们说,我不要讲了。我选择离开了这个根本不适合进行语文教学的教室。 邱季玮说:“老师你应该凶一点,不要那么温柔,凶,你懂吗?”凶,我当然懂,但是凶过之后,我自己会觉得难过的,在我心里会留

下不愉快的印记。课上我扔了钱睿的文具盒,我就很难过了,我不喜欢对儿童凶,不想伤害儿童,甚至是排斥,我能接受的只是偶尔必要的严厉。我所追求的学生对我的尊重、敬畏,不是出于外在的凶和惩罚,而是一种情感的维系,因为喜欢、因为不舍、因为享受语文课堂而尊重我,敬畏我,这才是我不懈的追求,更是我选择做一个语文人的快乐所在。 我相信所有的儿童都是善良的,是有自己的情感的,当看到丁金金为我在课堂上急了、哭了,当看到我桌子上一封封悄悄送来的,写着醒目的“给刘老师”的信,我的内心升腾起一股感动,更想着要认认真真的备课,要好好的给孩子们上课。看着稚嫩的笔迹,我在心里说:谢谢孩子们。 我不知道,《番茄太阳》的作者卫宣利跟明明到底相处了多久,但我知道,我跟这个班的孩子相处只有四个月,转眼间已经只剩下了三个月,日子过得很快,快乐的日子、忙碌的日子更是如此。明明给卫宣利留下了一颗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她的心中,温暖着她的心,我希望在我与这批孩子相别之后,他们也能够记住我,甚至长大了,都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刘老师教过我,愉快的说:“我们有着一段属于我们的故事呢。”如果我真能做到这些,那将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事,也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了。 与孩子相处是快乐的,心中有了快乐,就不会感到心累了。 晚安,刘双琴,可爱的孩子们,明天见。 教学实习日志【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