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雷雨(节选)教案

雷雨(节选)教案

雷雨(节选)教案
雷雨(节选)教案

雷雨(节选)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

4.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5.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艺,即学生分角色表演话剧《雷雨》。

6.研读重要“舞台说明”,认识其在剧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

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学方法

1.分角色朗读、表演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雷雨》电影VCD光盘。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1.戏剧知识介绍

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题材和年代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

2.作者介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其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3.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却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VCD播放《雷雨》剧情片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节选部分的剧情。(有条件的可在课前观看电影《雷雨》)

3.提问:《雷雨》第二幕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哪几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这一幕出场人物主要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这四个人原本是一家,分别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关系。但30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超出了

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

人物关系图:

4.提问:本课一共节选了两场戏,试梳理这两场戏的情节。

学生思考后明确:

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意外相见,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的相见。父子相见,却是仇人,血的控诉,让人不忍卒听;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还不能不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本场主要是由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展开的矛盾冲突。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对“戏剧语言”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个性化的戏剧语言是戏剧的重要特点之一。

B.戏剧语言指剧中人物对话,起交待情节、展开矛盾、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C.戏剧语言指剧本的语言,不同作家创作的剧本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D.戏剧语言是指借以表现人物性格的人物语言,它必须符合人物身份,有个性,有表现力。

2.(1998年全国高考题)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C.《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

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

答案:1.A

2.B(A项“杜牧”应改为李白,C项“小说”应改为话剧,D项“歌德”和“德国”应分别改为普希金和俄国)

五、课堂小结

欣赏戏剧作品,首先应了解戏剧的发展等有关知识。在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应着重阅读剧本,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看哪些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1.课下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2.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雷雨(节选)(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具体研习课文

1.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1)自开头至“周朴园:……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为第一场。指定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一场的情节。要求叙述时尽量详细点。

(2)提问: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讨论、分析,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30年前的周朴园是一个风流倜傥的阔少爷,凭他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人品、才学,以及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等方面来看,他和侍萍都是极不般配的。但他却偏偏看重了“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侍萍也以善良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因此两个年轻人不顾一切地相爱并生子。但恩格斯说过:“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他们的不顾一切,尤其在周朴园一方是不理智的,一但激情消失(尽管他的爱还存在),世俗理念占了上风,门第观念、阶级地位等因素就会使他又一次不顾一切地抛弃侍萍。因此,当作为阔少爷的周朴园看中作为下层人民的侍萍时,侍萍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了。

(3)提问: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前后的变化,感受其间存在的阶级矛盾。

明确:在自认为侍萍已“死去”的三十年里,周朴园到处打听无锡“梅小姐”的情况,准备为她修坟。当年侍萍住过的房间依然保持原样,记着她的习惯,记着她的生日等等。他经常怀念与侍萍在一起的“甜美”生活,对那个美丽温柔的“小姐”继续倾注着思念与感情。一旦得知了侍萍还活着,周朴园的惊愕异常明显。他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因为几十年来他刻意修饰的角色并不是生活中那个真实的人,也因为他将可能被人掀起盖头,露出庐山的真面目,所以当侍萍问到:“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连忙)“不,不,不用。”而当他清楚三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侍萍就站在自己面前时,便一连串地发问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等,他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因为鲁侍萍是他的罪恶的历史的见证人,是受他凌辱、压迫的当事人。她的意外出现,事实上成为周朴园的严重威胁,可能致使他的声誉和地位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他立即采取种种手段来消除隐患。这一切都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私生活和卑污的灵魂。

(4)学生思考:周朴园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呢?

教师点拨后明确: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全剧虽没有直接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前曾有过的恋情,但却通过《雷雨》中写周萍与四凤的真情间接反映出了他们的感情。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女产生恋情,大约是一件比较自然的事情。另外,从周朴园保留侍萍喜欢的家具,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些琐事看来,他对侍萍是有真情的。对一个确认为已“死”了三十年的人依然念念不忘,这不是一个纯粹虚情假意的人能做到的。但当他看到侍萍奇迹般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的自私性格便显露出来,所考虑的就是当前自身的利益了。为保护切身的利益,他怀着虚情假意把过去的真情说出来,以“感化”侍萍。

由此看来,保留家具也好,记住生日也罢,在没有触及周朴园现实利益时,是真情的流露。一旦触及他的利益,便成了掩盖虚情假意的借口。真情在利益的驱动下也变成了假意,假意又在真情的幌子下得以表演。

(解说:此题的解释仅供参考。长期以来对周朴园爱不爱鲁侍萍的问题,就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其实不太好把握,因为他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不应有固定的答案模式。建议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展开讨论)

(5)品读鲁侍萍与周萍母子相见的段落,思考侍萍因何欲言又止?

明确:在周萍打了鲁大海两个嘴巴后,鲁侍萍对周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断断续续的一句话,道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鲁侍萍迫切想见到自己阔别三十年的儿子,却没想到竟看到了如此令人痛心的场面。她的感情由“想念”一下变成了“愤慨”。因为一道森严的阶级壁垒已经横在她面前。阶级的对立,使她再也不能叫出“萍

儿”这个长久在心底呼唤的名字了。

(6)学生默读周朴园与鲁大海相见的场面,思考父子因何反目成仇?

明确:鲁大海是作为工人代表来同资本家周朴园谈判的。尽管周朴园已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但在亲情与阶级利益面前,他选择了阶级利益。于是他摆出了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傲慢而冷酷的面孔。见到大海后,他不愠不躁,故意用挑逗的口吻戏弄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接着,又亮出电报、合同,证明矿工已复工,谈判代表已签字,并狠狠地宣布开除大海。由此可看出,周朴园对待鲁大海的态度完全是一个阴险的资本家欺压工人的态度。这说明,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他们的矛盾自然就是两个阶级的矛盾。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精读有关周朴园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并把对周朴园性格特点概括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梳理。

明确:①第一场中,我们看到,周朴园向鲁侍萍打听“梅小姐”的“坟墓”等,让人感到他依然怀念已死的侍萍,但在对话中他却谎称侍萍是“贤慧、规矩”的“小姐”,而且只跟他“有点亲戚”关系。从这前后矛盾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实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高贵门第”和“老爷”的“尊严”,为了美化自己,并掩盖其对侍萍始乱终弃的卑鄙行径。因为在他看来,同女仆有点什么“关系”是可耻的,有损自己高贵的门第。

②当周朴园认出面前站着的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侍萍后,就立即扯下虚假的面具,由对侍萍一片“深情”转而凶相毕露。“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等一连串的对话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卑鄙的伪君子,一个浑身散发着铜臭的冷酷的资本家。当然周朴园的性格也有其复杂性,他对鲁侍萍的感情不全是虚假的。他不忘旧情,保留旧家具,旧习惯,穿旧雨衣、旧衬衫,一听到侍萍的无锡口音,便急于打听“梅小姐”的事情等,在某种程度上看,这是他感情的真实流露。因为他后来的家庭生活很不如意,妻、儿都对他敬而远之,使他倍感孤单寂寞,他只能用回忆跟侍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来填补心灵的空虚。

(2)精读有关鲁侍萍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话,分小组讨论。

明确: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正直、刚毅、倔强,一直在死亡线上挣扎,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是痛苦的经历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同时使她对现实的残酷有了较清醒的认识。虽然她对周朴园的真正了解有一个发展过程,她的善良的天性曾使她一度对其产生过某种程度的轻信和谅解。但是,她从周朴园的前后行为的变化中,终于看清了周朴园的险恶本性,清醒地意识到周、鲁两家人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阶级的鸿沟。于是她毅然撕碎支票,表示了她对周朴园这个卑鄙的伪君子以及对不公平的阶级社会的蔑视和抗议,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觉醒。

(3)细读有关鲁大海的语句,体会鲁大海的性格特征。

雷雨教案

一、目标引领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赏析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语言。 破解难点: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三、学法引领 思想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学程引领 第一课时 一、目标引领: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梳理戏剧情节。 二、学程引领 情景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它的发表震动了文坛,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它是中国话剧由探索走向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精湛优美的戏剧语言,更是《雷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板书文题、作者) 学程之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指名一生口头介绍)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2.复习戏剧常识:(1、3、5、7组派代表分别口头展示一题)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 ①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歌舞剧、哑剧等;②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如《雷雨》); ③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④从矛盾冲突的性质看:可以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⑤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学程之二梳理情节 1.学生推荐一位同学根据课前观看的电影讲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记下主要人物姓名,理清人物关系。明确:鲁贵鲁侍萍周朴园繁漪四凤鲁大海周萍周冲2.《雷雨》第二幕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哪几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2、4组代表展示)明确:这一幕出场人物主要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这四个人原本是一家,分别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关系。但30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超出了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3.默读文本,梳理节选部分情节(第7组代表展示,师生点评) 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二部分: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学程之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做《训练与检测》的基础题;精读剧本,做好表演准备。

雷雨教学设计及意图

篇一: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 荡湾小学:凌月圆 设计意图: 语文课需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作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努力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多元感悟、合理想象,同时关注语言形式,实现语言潜移默化地同化、顺应,把语文课上得扎实、灵动。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认识“垂”等4个生字,会写生字“垂”。 2、学习雷雨前一部分,通过自主感悟语言文字、活化雷雨前自然界出现的现象 和特点,品味用词的准确与生动,激活生活体验,想象说话。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猜谜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你能猜出来吗? 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雨 你知道有哪些雨。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18、雷雨》 雷雨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在夏季的时候经常出现雷雨天气,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 3、出示自读要求,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了。 二、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1、学习字词。 师:让老师来考考你,刚才读得是否仔细。 出示词语,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 出示生字卡片: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谁来叫叫它。 你觉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理清全文脉络 师:小鹿斑比真淘气,它把课文的顺序打乱了,想考考我们小朋友。你能给这些句子排排队吗? (1) (2) (3) (4)指名排队。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排。红色的三个自然段是写什么时候。蓝色的呢?黑色的呢。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小结:原来小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描写雷雨的。 三、学习第1~3自然段 1、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描写雨前的景色的。 2、出示前三个自然段,思考: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从哪能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3、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蝉一叫” (1) (2) (3)

雷雨优秀教案

《雷雨》教案设计一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 二、识字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曹禺《雷雨》教案

雷雨 教学目的:? 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 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 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课题导言?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二、《雷雨》的标题和情节?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

雷雨教案(高一语文)

雷雨 【教学目标】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美丽。 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初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雷雨》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板书:雷雨 二.作者作品介绍 这是一出话剧。作者曹禺。

1.作者介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2.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周朴园为核心,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为了发黑心财,故意使承包的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工人。他和侍女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周萍、鲁大海),又抛弃了她。后来又结过两次婚,和第二个妻子蘩漪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留下的孩子周萍和后母蘩漪产生了变态的恋情兵发生乱伦关系,又和弟弟周冲都爱上了来周家作侍女的、侍萍再嫁后生的女儿四凤。怀上了周萍孩子的四凤得知自己和周萍是同母兄妹后冲入雷雨中,不幸触电身亡,周萍也拔枪自杀。 这是一个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与上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 三.看课文视频,整体感知课文。 …… 四.这是一段灵魂的对白。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遇以及相认的经过。 在戏剧中,我们要从语言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性格。

《雷雨》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雷雨》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时间二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话剧,所以在学习时应该先给学生们介绍话剧知识,但这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们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旨。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结合文学作品联系我们实际情况,将加强师德修养的重任落实在教学中的每时每刻,德育尤其是师德,我们要以身作则。抓住作品中周朴园、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深刻、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教材分析 通过学生的预习,可以理清故事情节,学生们可以围绕以下四个议题,采用导读讨论式教学: 1、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 2、鲁侍萍被周家赶出家门; 3、分手后彼此心中情感依恋; 4、重逢时两人关系状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2.作者曹禺及有

关《雷雨》简介。能力目标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3.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学方法 1.分角色朗读、表演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雷雨》电影VCD光盘。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

《雷雨》优秀教案

《雷雨》教学设计 吴丽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戏剧基本常识 了解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明确课文结构及戏剧冲突 过程与方法: 品读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清资本主义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征,体会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情境感悟法 分角色演读法 提问点拨法 讨论探究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媒体:多媒体、自制课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本注释①,了解故事梗概,把握故事情节。 2、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手段了解曹禺生平与创作,安排一学生准备2分钟的演讲“走近曹禺”,要求:抓住重点,简明扼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约5秒钟的“雷声”音频,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提问:听到这声沉闷的雷响,大家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大家可不可以找几个词

形容一下。 (预设:恐怖、压抑、烦躁、不安,让人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就我们的生活经验而言,雷声之后到来的一般是暴风雨。那么,暴风雨有什么特性呢? (破坏性) 1933年,年仅23岁的曹禺,以一支笔,成就了一出雷雨之中的悲剧,震惊了整个文坛,多少年来在舞台上盛演不衰。究竟这出悲剧的魅力何在?这场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雷雨》,一起去探个究竟。 (板书《雷雨》) 二、走近曹禺 1、请课前指定的同学上台进行2分钟的演讲——走近曹禺。 2、教师进行口头总结,并进行补充,同时展示课件: 曹禺,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市,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自幼随继母看戏,培养了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 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第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始广泛涉猎西方戏剧名作。 1933年(23岁)完成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 四大经典名作: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三、了解结构、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说明:《雷雨》共四幕,本课节选自《雷雨》第二幕,共两场。 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第一场和第二场的分界在哪里? ②两场戏中矛盾双方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两场戏的主要情节分别是什么? 附板书: 鲁侍萍客厅重逢(相认) 周朴园 鲁大海父子会面(相斗)

《雷雨》教案

《雷雨》 执教:唐宏伟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特征。 2、了解作者及《雷雨》的内容梗概。 3、学会分析概括戏剧冲突,并能认识其美学价值。 4、通过对戏剧台词个性化、动作性、潜台词的品读体味,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体验人物复杂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概括戏剧冲突,并在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把握人物性格,这是教学重点。 2、了解戏剧语言的特殊性,品味体验人物复杂心理和情感变化,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1、教法:启发引导,点拨、示范,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2、学法:自主阅读,自我质疑、释疑。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组织学生观看话剧《雷雨》录象(片段)。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教学目标1、~4、 教学过程: 一、戏剧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特征 1、戏剧的基本知识: 戏剧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通过舞台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我们阅读欣赏的,是指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戏剧文学),它是与散文、诗歌、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戏剧的主要特征: ①鲜明、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构成剧本的根本因素,是反映社会生 活的基本手段。它是作者根据创作意图的需要,在人物的性格之中体现出来的,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发展,逐步得到展现。所以戏剧冲突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通过个性化戏剧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达到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戏剧冲突 的目的。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人物戏剧语言包括个性化语言、动作性语言和人物的潜台词。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场景布置等,是戏剧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同人物语言相比,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雷雨(节选)(集体备课)

雷雨(节选) 高一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刘中凯 设计指导思想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四幕)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课文节选的第二幕中的一场戏。 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简要介绍《雷雨》的整体情节,把本文与整体衔接起来,以便于学生对剧中人们有更全面的理解。 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戏剧的有关知识,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等剧本的基本特征。 课文节选的内容主要是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课文很长,应抓住主线,减少头绪,使目标集中起来。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课文故事情节。其次,指导学生品味台词,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中真和假的复杂关系。 欣赏戏剧作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适当地穿插一些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或演受到感染,从而对戏剧人物有更深的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及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了解曹禺及《雷雨》的有关知识。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节选部分情节,分析矛盾冲突。 4.体会分析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分析本文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使学生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 2.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认识周朴园冷酷、自私和虚伪的思想本质。 课时安排: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个剧本的问世。它的问世,就好像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这部话剧就是《雷雨》。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至今仍然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

雷雨优秀教案完整版 3

雷雨(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龙须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馆》让我们默默难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曾引起轰动的《雷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二、解题1.戏剧知识介绍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题材和年代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 2.作者介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女子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解放前,曹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优质教案

16 雷雨 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及雷声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

顺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雷雨优秀教案完整版

雷雨优秀教案完整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雷雨(节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 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龙须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馆》让我们默默难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曾引起轰动的《雷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解题 1.戏剧知识介绍 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 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 教学准备: 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言 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2、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

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3、出示周朴园有关图片选取3、4位学生谈初读对周朴园的印象(生1答:残酷、狡猾。生2答:虚伪、阴险。生3答:有文化、挺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生4答:感情不专一。)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4、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投影) 二、教学过程 1、提供鉴赏人物视角引出黑格尔名言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投影) 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2、进入具体语言情境 情境一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雷雨教学设计 (1)

《雷雨》教学设计 兴十四镇小学刘明杰 教材分析 《雷雨》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本单元的是以自然现象“风雨雷电”为主题。让学生学习对比、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动词、象声词的运用,使景物描写生动传神。同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从而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动词、象声词的运用,使景物描写生动传神。 3、通过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从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及象声词的运用,使景物描写生动传神。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生情境设定目标 1、课件播放《雷雨》视频 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

老师:同样的《雷雨》在我们同学的描述下给人以不同的感受,那么作家峻青对雷雨的描绘又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这节课 让我们共同来认识峻青,走进他笔下的《雷雨》。 3、介绍峻青(课件出示) 峻青:原名孙峻青,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品: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海燕》等;长篇小说《海啸》;散文集《秋色赋》《欧行书简》。 4、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及象声词的运用,使景物描写生动传神。 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一)检查预习 1、我会读 隆隆挣扎似的簌簌昌潍遮天盖地嗡嗡鞭打耀眼滂沱 嘈音 2、分自然段读文 3、我会归纳 本文是按照()()()的()顺序来描述雷雨的。(板书:雨来前、风来了、雨来了) (二)小组合作 1、文中写了雨来前的哪些自然景物?(板书:天、地、雷、云、闪电、蝉……) 2、风来了后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枯叶、高粱、枯枝、沉雷……) 3、雨来时是什么景象?(用词语概括)(板书:雷声震耳、大雨滂沱)

2018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雷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要之前,今天老师要来和同学们积累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怒吼、大雨哗哗 彩虹微笑、空气清新、雨过天晴、蓝天白去 2、读完词语,老师有许多的图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两副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说说两副图的情景,你能用上刚才的词来形容两副图吗? 3、是啊,同学们,两幅图给我们展示了两个不一样的世界,那是谁带来的不一样的世界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继续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18雷雨)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课文、理清脉络 1、雷雨也叫雷阵雨,多发生于夏天,它来得急,去得快。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雷雨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谁能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 2、师、是啊!作者通过三个非常清晰的段落,先写了雷雨前,接着写了雷雨中,最后写了雷雨后,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令人恐惧的雷雨吧! 三、读雷雨前、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雷雨前(1-3自然段)把课文读通,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想,雷雨来时,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文中的哪些景物描写中?让你感到恐惧? 1、刚才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还有不少同学在划线,那请同学们看到图,看看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反馈)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越来越(更高了)越来越……表示程度加深。 这越来越亮的闪电,越来越响的雷声,让人多么恐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黑沉沉”和“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有些紧张,有些害怕)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忽然你能换一个近义词吗?文中作者用了那些字?显示风的害怕? (4)同学们,不只是你们害怕了,就连小动物也害怕了,那我们到文中去找一找哪只小动物害怕了?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蝉害怕得?生怕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字中用了一个字写了蜘蛛害怕了(逃)。其实还有一个字,写了蜘蛛害怕,你知道吗?老师换了一个词,你看看那个更好?为什么? 那还有谁害怕了?一只青蛙 一只小鸟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雷雨前的景象,用你们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 2、雷雨中。 同学们,在雷雨前,就足够让我们害怕的了,那下面我们来看看雷雨时,会

《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一) 教学目的: 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 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 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 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 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布置预习: 1、结合注释(1)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请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 2、了解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3、试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的语言的个性 4、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作者简介: 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国后,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和改编巴金的《家》等着名剧本。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使你想到什么呢?(明确: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 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革命的大雷雨 即将来临,此时中国的社会酝酿着一场大变动。) 二、《雷雨》的标题和情节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 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 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 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 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鲁四凤终于知道他们 原来是同母兄弟。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 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 家庭终于崩溃了。 三、检查预习 1、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 是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关系。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

《雷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了解曹禺及《雷雨》这部剧作的相关情况。 (二)能力目标:通过品味语言,角色扮演来分析周朴圆、鲁侍萍的个性特点,切身表演《雷雨》(节选);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三)德育目标:通过人物命运的悲剧认识旧家庭,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二、教学难点: (一)品味表演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二)认识旧家庭、旧社会给“人”的生存造成的悲剧。 三、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媒体设计: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视频播放增加剧场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材料: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用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曹禺《<雷雨>序》 导语:1933年,一位23岁的少年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中学习,他在学习,也在乱想,因为两个人物在他的脑海中盘旋,逼着他写下一部至今仍然为人们喜爱的话剧人们依然对它十分有感情的戏剧。而在写这部话剧的过程中,这位少年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情:“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用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作者期望有朝一日剧作上映的时候,观众们都能够抱着悲悯的心态来观赏这些“站在地上”的剧中人物,而人物的丰富性也是多少年来这部作品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这位作者就是曹禺,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这部剧作《雷雨》。(板书:雷雨,曹禺) (二)作者介绍: 首先请大家看书本下面的作者介绍。曹禺(1910-1996),原名万(萬)家宝,中国现代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优秀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优秀教案设计 篇一 一、教材剖析 《雷雨》一课用精练、自然俭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画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 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局部,尽管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柔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 二、剖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尽管年龄较小,但雷雨是夏天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细心的学生都会说出雷阵雨的一些特点,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让学生观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 景象的变化。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设身处地的感觉,详细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三、学习目的: 1.会认“压”等 4 个生字,会写“垂”等 12 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心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⑴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联络生活,提醒课习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教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提醒课习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艰难 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稳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诵心得,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诵课文。

雷雨教案_1

雷雨教案 目的要求 一、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二、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认识旧中国封建性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了解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要点难点 一、《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创作的优秀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社会。 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第二幕。主要出场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他们本有夫妻、父子、兄弟等亲眷关系,但剧本所展示的却是30年后相遇时他们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节选的这部分一共是两场戏。前一场写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不期而遇,通过叙谈交代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后一场戏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对罢工工人的血腥镇压及其罪恶的发家史。 这篇课文,通过对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的分析,认识作品所

反映的社会生活现实和社会矛盾,理解作者对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见解和态度;通过对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的分析,理解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在这一幕出场的四个主要人物中,周朴园和鲁侍萍性格比较复杂,不易把握,这是学习中的难点。认识周朴园是一个既有地主阶级某些特点,又有资产阶级某些特点的封建性很强的资产阶级人物,同时又不能只是着眼于其阶级属性,而忽略其作为一定阶级的人的性格的丰富性;特别是他对侍萍的感情是复杂的,他确曾“爱”过侍萍,侍萍被赶走后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不能因为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为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与冷酷。要认识到,周朴园思想行为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鲁侍萍的行为多次出现悖谬。如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在周萍面前两度“失言”,几乎暴露母子关系。这些现象学生理解起来都会感到困难。学习中要努力探入侍萍心灵深处,把握其性格中的悖谬机理,从而更准确地领悟这一性格的丰富内涵。 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