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

第六章回交育种

一、概念

两个品种杂交后,子一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A×B F1×B BC1,

BC1×B BC2……

采用一次或多次回交的育种方法,称为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图示

二、表示方法

[(A X B)X A] X A……;

A3 X B;

A X 3 / 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与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亲本A);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非轮回亲(亲本B)。[(A X B)X A] X A……

受体亲本(receptor)与供体亲本(donor)

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称受体亲本(亲本A);目标性状的提供者,称供体亲本(亲本B)。

[(A X B)X A] X A……

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

回交育种法速度快,在改良作物品种个别缺点时是一种快速有效方法

二、回交的遗传效应

?在回交杂合基因群体中,杂合基因型逐渐减少,纯合基因型相应地增加,纯合基因型变化的频率是(1-1/2r)n (n为杂种的杂合基因对数,r为回交的次数),其中纯合基因型仅为轮回亲本的基因型。

一对基因自交和回交群体内aa 型个体的比率(%)

回交的遗传效应

假设二亲本只有一对基因的差异:

不论是回交还是自交,每增加一个世代,杂合体 减少 1/2 ,纯合体增加 1/2 ;所不同的是在自交后 代,纯合体中 AA 和 aa 基因型各占一半, 而回交后代的全部纯合体均属于与轮回亲本相同的 AA 基因 型。

?1. 在不加选择的情况下,回交的最后产物为轮回亲本 ;

在选择的情况下可得到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 + 轮回亲本综合性状的后代 ,即将供体亲本的目标性状转移到受体亲本。 2. 有利打破连锁

若非轮回亲本中目标性状基因与不良基因连锁时,则轮回亲本优良基因置换非轮回亲本的相应不良基因的进程将要减缓,其减缓程度依连锁的紧密程度即交换价( C )的大小而异。 例:抗病亲本乙(抗病基因 R 与不良基因 b 连锁):

? 在不施加选择的条件下,轮回亲本的相对基因置换连锁的不良基因的获得重组的 机率是: 1-(1-P )m+1

其中 P 是连锁基因的重组率, m 是回交次数

100

99.22

98.44

96.88

93.75

87.5

75

50.0

Aa ×aa 50 49.61 49.22 48.44 46.88 43.75 37.5 25.0 Aa ×Aa 8 7 6 5 4 3 2 1 世代数

?就一种纯合基因型来说,回交比自交达到某种纯合基因型个体的频率快。

三、回交育种步骤

AB杂交,A为轮回亲本,B为抗病亲本,抗病性为显性,F1回交于A,从回交一代中选择抗病株回交于A,从二次回交一代中选择抗病株回交于A,从三次回交一代中选择抗病株回交于A,四次回交F1

自交并选择优良抗病株,自交选择抗病株种成株系,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抗病株系

A×B→F1×A→BC1F1×A→BC2F1×A→BC3F1×A→BC4F1→BC4F2

三、回交育种步骤

1. 双亲杂交,F 1回交于轮回亲本;

2. 从回交后代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象非轮回亲本)和综合性状(象轮回亲本)的植株与轮回亲本连续回交;

3. 自交纯化,在自交过程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植株及稳定系统。

4. 按常规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第二节回交育种方法

一、回交亲本选择

n轮回亲本(或受体亲本)

轮回亲本是接受改良的对象,要求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有丰产潜力。应选用在当地栽培时间长,综合性状好的推广品种或最有希望推广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某一、二个性状存在缺点。这些缺点经回交可以得到改良,并在改良后仍能在生产上有较长时期的使用价值。

n非轮回亲本(或供体亲本):

供体亲本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它必须具备轮回亲本所缺少的那一、二个优良性状,而且这一、二个优良性状要非常突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能有一、两个,最好是显性的,以利于回交后代的选择。尽可能没有严重缺点。

二、回交后代的选择

(一)质量性状基因的回交转育

1.当被转移的目标性状为显性时

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

P 甲AABBcc×aabbCC 乙

BC3F2A—B—C—

BC3F3AABB CC 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转移

2. 当被转移的目标性状为隐性时

(1)同时进行回交和自交 (2)每次回交之前均自交一次

轮回亲本

非轮回亲本

P

甲 aabb CC × AABB cc òò

F 1 A a B bC c × aabb CC

BC 1 A —B

(淘汰) BC 2 A — BC 3F 1 A —B BC 3F 2 A —B —cc

BC 3F 3 aabb cc ?

?

每代选择的性状为乙的输出性状

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转移

(二)数量性状基因的回交转育

ü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的数目:

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数目增加时,回交后代出现目标性状基因型的比例势必减少。为了导入目标性状基因,必须种植的植株数应当增加。所以数量性状转育的第一个问题是回交后代必须有相当大的群体。进行数量性状基因的转育,尤其要注意非轮回亲本的选择。尽可能选择目标性状比预期要求更好和更高的材料,才能达到理想的回交育种的结果。

ü环境条件对目标性状基因表现的影响

回交能否成功决定于每一世代对基因型的准确鉴定。当环境条件对性状的表现有重大影响时,鉴定便比较困难。在这样情况下,最好每回交一次,接着就进行自交一次,并在BC1F2群体进行选择。

三、回交的次数

在回交工作中,根据育种目标及亲本性状差异的大小,通常进行4—5次回交,即可恢复轮回亲本的大部分优良性状。

原则:回交次数以轮回亲本的特征特性基本得到恢复为准。一般双亲差异小,回交次数可少些;相反,亲本差异大,或目标性状与不良性状连锁时,应适当增加回交次数。

1. 轮回亲本性状的恢复在不存在基因连锁的情况下,如果双亲间有n对基因差异,则回交t次以后,从轮回亲本导入基因的纯合体比率可按公式(1-1/2t)n计算出来。

2. 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和不利性状连锁的程度:

假如用C表示重组率,那么打破不利的连锁,获得希望的重组类型的机率为1-(1-C)t。t是表示回交的次数

3. 严格选择有助于轮回亲本性状的迅速恢复,可以减少回交次数。

早期世代在回交群体中,除必须选择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外,针对轮回亲本的性状也严格进行选择,这样做对轮回亲本性状的恢复有利,相应地可以减少回交的次数。

四、回交中所需要的植株数

log(1-a )

log(1-p)

m代表所需的植株数,p代表在杂种群体中合乎需要的基因型的期望比率,α代表机率平准。

五、回交方法

1. 逐步回交法(stepwise backcross method)

即在同一回交方案中同时转移几个目标性状基因。选择几个分别具有不同目标性状基因的供体亲本,这几个亲本的基因应该都是独立遗传的。先以一个供体亲本进行性状转移,获得一个性状得到改良的材料后,再以它为轮回亲本,进行第二个性状的转移,如此等等。

?2、双回交法

(1)分散在A和B两个品种内时,先将A和B杂交,并用其F1分别同轮回亲本A和B进行回交。

(2)从每次回交后代群体中,选取具有轮回亲本优良性状的个体再进行回交数次。

(3)最后一次回交后进行自交,育成两个品系,一个具有B品种优良性状的A品系,一个具有A品种优良性状的B品系。

(4)将A和B两个品系杂交,再自交,就会育成优于双亲的改良品种。

B×A

F

1

× A

BC

1× A

B × A

B ×F

1

B × BC

1

每代选种皮柔嫩,具有

香味的个体进行回交

BC3F2 ×BC3F2

选出优于双亲的品种双回交法在玉米上的应用示意图

在几个不同的回交方案中分别地转移不同基因,最后通过杂交将它们组合于同一个体中。

在玉米的自交系改良中应用:

根据超亲积累与回交结合原理的聚合杂交(聚合回交)

第一年A×B A×C A×D A×E A占50%

第二年A2×B A2×C A2×D A2×E A占75% 第三年A3×B A3×C A3×D A3×E A占88% 第四年A4×B A4×C A4×D A4×E A占94% 第五年××A占94%

第六年×

A(BCDE)

第三节回交育种的用途

1. 用于改良品种的个别缺点,而保持其优良性状是抗病育种的有效手段,当优良品种感染某种病害时,可将抗病品种作为非轮回亲本,以原品种做轮回亲本,将抗病基因导入原品种中,育成抗病且具有原品种全部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2. 杂种优势利用中,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转育

3. 用于远缘杂交,解决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等问题

例:(籼×粳)×籼——偏籼型

(籼×粳)×粳——偏粳型

草棉与陆地棉杂交,用陆地棉的花粉回交可提高杂种的结实率。

4. 打破基因连锁

例:抗病亲本乙(抗病基因R 与不良基因b 连锁):

?5. 选育近等基因系和多系品种

如:抗病的多系品种,选择一个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为轮回亲本同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非轮回亲本回交.育成以A品种为遗传背景但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近似品系,然后根据需要混合其中若干品系组成多系品种用于生产。

第四节回交育种法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

育种群体比杂交育种所需的群体小,在回交育种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被转移的目标性状进行选择,所以可以利用温室、异地或异季加代以缩短育种年限。

有利于打破目标基因与不良基因间的连锁,增加基因重组频率,提高优良重组类型出现的机率。

用回交法育成的品种形态上与轮回亲本大体相似,在轮回亲本品种的推广地区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局限性

如果轮回亲本选择得不恰当,则回交改良的品种往往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虽可以逐步回交法,但延长了育种年限。

往往仅限于由少数主基因控制的性状,至于改良数量性状则比较困难,

回交的每一世代都需进行人工杂交,工作量很大。

目标基因可能存在多效性,或目标基因与不利基因紧密连锁仍是回交育种中需要克服的重大障碍。 回交群体回复为轮回亲本基因型经常出现一些偏离。

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1.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作物的主要育种途径? 4.你认为制约突破性品种培育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一. 作物育种的主要环节。 1.制定育种目标。结合自身种质资源、硬件水平、技术经验等条件制定一个合适的育 种目标。 2.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根据自己做育种的作物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如:玉米选择 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小麦主要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水稻可以选择杂种优势的利用或杂交育种,等等。 3.进行品种审定。育种家育出的新品种需要通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才能通过审定。 需要育种家了解自己品种的优缺点,将其在不同的区域审定,以提高通过的机会。 二.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1.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2.杂交优势利用。一般是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传统育种主要依赖于对植株的表现型的选择。其受环境条件、基因间的互作、基因与环境间的互作等因素的影响。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对DNA进行标记,通过对其后代基因标记的选择,就可以选择到含有该基因的植株,其选择效率更高。 4.倍性育种。主要是通过单倍体育种使后代快速达到纯合状态。 5.回交育种。对优良品种进行改造。一个优良的品种具有一中小缺点,可以通过回交的方法以使其缺点得到改善。 6.诱变育种。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使植物变异,以拓宽种质资源,如若得到优良变异,可以通过其他育种方法,将其引入到品种中。 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作物的主要育种途径? 小麦:主要的通过杂交育种(选择优良的栽培种杂交,经过选择,得到目标品种);远缘

4.7第七节 植物的生活史

第七节植物的生活史 复习思考题 第七节植物的生活史 多数植物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营养生长以后,便进入生殖阶段,这时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形成生殖结构,产生生殖细胞进行繁殖。如属有性生殖,则形成配子体,产生卵和精子,融合后形成合子,然后发育成新的一代植物体。像这样,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life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ycle)。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一般可以从一粒种子开始。种子在形成以后,经过一个短暂的休眠期,在获得适合的内在和外界环境条件时,便萌发为幼苗,并逐渐长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经过一个时期的生长发育以后,一部分顶芽或腋芽不再发育为枝条,而是转变为花芽,形成花朵,由雄蕊的花药里生成花粉粒,雌蕊子房的胚珠内形成胚囊。花粉粒和胚囊又各自分别产生雄性精子和雌性的卵细胞。经过传粉、受精,1个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为合子,以后发育成种子的胚;另1个精子和2个极核结合,发育为种子中的胚乳。最后花的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种子中孕育的胚是新生一代的雏体。因此,一般把“从种子到种子”这一全部历程,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突出特点在于双受精这一过程,是其他植物所没有的。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存在着两个基本阶段:一个是二倍体植物阶段 (2n),一般称之为孢子体阶段,这就是具根、茎、叶的营养体植株。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发育开始,一直延续到花里的雌雄蕊分别形成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在整个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这一阶段植物体的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都是二倍的。孢子体阶段也是植物体的无性阶段,所以也称为无性世代;另一个是单倍体植物阶段(n),一般可称为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这就是由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胚囊(大孢子),和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花粉细胞(小孢子)开始,一直到胚囊发育成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和花粉成为含2个(或3个)细胞的成熟花粉粒,经萌发形成有两个精子的花粉管,到双受精过程为止。被子植物的这一阶段占有生活史中的极短时期,而且不能脱离二倍体植物体而生存。由精卵融合生成合子,使染色体又恢复到二倍数,生活周期重新进入到二倍体阶段,完成了一个生活周期。被子植

[1120]《作物育种学》习题答案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1120 学年学季:20191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作物育种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作物品种学是一门关于作物遗传改良的科学 . 作物品种学是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 作物品种学是以进化论、遗传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 作物品种学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没有任何一点艺术的成分 2、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是 . 染色体畸变 . 染色体数量变异 . 基因突变 . 基因重组(互补)和基因的累加、互作 3、下列作物中哪种起源于中国? . 小麦 . 大麦 . 玉米 . 大豆 4、杂交制种所用的自交系一般是指 . 自花授粉作物的单株后代 . 无性繁殖作物的单株后代 . 异花授粉作物经过连续人工自交的单株后代

.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单株后代 5、水稻引种生育期的一般变化规律是() . 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 . 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 . 南种北引生育期不变 . 不能预测 6、小麦品种由北向南引种,生育期表现为 . 延长 . 缩短 . 保持不变 . 不可预测 7、诱变后M1代表现出生理损伤,M2代植株出现分离,而且分离范围大,M3代仍然出现分离,最好是在哪个世代选择单株() . M1代 . M2代 . M3代 . M4代 8、选择的基础是() . 进化 . 遗传变异 . 环境 . 测交

9、自花授粉作物地方品种的遗传类型是() . 同质纯合基因型 . 同质杂合基因型 . 异质杂合基因型 . 异质纯合基因型 10、下面有关杂种优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F1和F2代 . 杂交种的两亲本遗传差异越大,杂种优势就越大 . 亲本自身基因型的杂合程度越高,杂种优势就越大 . 杂交种可用F1和F2代 11、玉米的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单交种、三交种和双交种,增产幅度最大、性状表现最整齐的是() . 品种间杂交种 . 顶交种 . 单交种 . 三交种 12、诱变后M1代表现出生理损伤,M2代植株出现分离,而且分离范围大,M3代仍然出现分离,最好是在哪个世代选择单株() . M1代 . M2代 . M3代 . M4代

回交育种

第六节回交育种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及其特点 (一) 回交育种的意义 1、回交育种概念把供体的目标性状通过回交导入受体的育种方法称为回交育种。轮回亲本综合性状(也称背景性状,background character)优良,但尚欠缺一两个有利性状,非轮回亲本恰好具备这一两个有利性状。这一两个有利性状称为目标性状(Target character)。 2、回交育种的意义 ①控制杂种群体,精确地改良品种;提高优良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 ②雄性不育转育(自然发现或人工诱变的不育株往往经济性状不良或配合力低,利用回交转育法可将不育基因转移到优良品种后来,育成不育系)。 ③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不实性),创造新种质 ④改善杂交材料性状(给杂交亲本转移苗期标志性状) (二)回交育种的特点 1、回交育种的有利性 (1)性状的遗传变异易于控制。在各种育种方法中,回交育种的预见性最强。 (2)只要回交后代的目标性状能充分表现,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可开展回交育种。这为利用温室及异地异季加代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回交后代群体所包含的基因型种类远远少于杂种自交后代群体中的基因型种类,所以回交后代所需群体的容量较小,从而有利于缩短育种年限。 (3) 目标性状的选择易于操作。回交育种一般只需将其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比较;目标性状与非轮回亲本比较,其比较鉴定所需的时间较短。育成品种的特征特性一经肯定,便可在生产上应用。 (4) 育成品种易于推广。 2、回交育种的局限性 (1) 只能改良个别缺点; (2) 限于主基因控制的目标性状。如果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对数较多,在回交后代中选株回交的难度较大。 (3) 目标性状的遗传力较低时,难于鉴定识别,不易获得较好的改良效果。

第四章营养繁殖

第四章营养繁殖 第一节营养繁殖概述 一、营养繁殖的概念 1、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来进行繁殖,从而获得全新个体的方法。 2、营养繁殖的方法包括:分株、压条、扦插、嫁接、组培 二、营养繁殖的特点 1、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的遗传性状。 2、对园林植物中不能结实的品种可以用营养繁殖。 3、繁殖速度快。 4、可制造一些特殊造型的植物。 5、简便、经济 第二节分株繁殖 一、分株繁殖的概念 分株繁殖是将植物营养体从母株分离单栽借以繁殖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

特点:优:成活率高、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大苗 缺:繁殖系数小、不方便大面积生产、苗木不整齐,只适用于少量苗木繁殖或名贵花木的繁殖 二、分株繁殖的树种选择 1、易生根蘖的树种:如银杏、毛白杨、泡桐、玫瑰 2、易生茎蘖的树种:如珍珠梅、黄刺玫、迎春等 三、分株的时期 春季:对于辖秋开花的植物在早春萌芽前进行,如木槿 秋季:对春天开花的植物在秋季落叶后进行,如迎春 四、方法 1、灌丛分株:把母株一侧或两侧土挖开,露出根系,把带有茎干(1-3个)和根系的萌株带根挖出,另行栽植。 2、根蘖分株:把母株的根蘖挖开,露出根系,用斧头或铁锹把根蘖珠带根挖出,另行栽植。 3、掘起栽植:把母株全部带根挖出,用斧头或刀把植株根的部分分成几份,每份地上部分都要有1-3个茎干,有利于幼苗生长。

第三节压条繁殖 一、概念 压条繁殖是将未脱离母体的枝条压入土内或空中包以湿润物,待生根后把枝条切离母体,成为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 二、压条种类和方法 1、低压法:根据压条的状态不同分为普通压条、水平压条、波状压条和对土压条等方法。 (1)、普通压条法: 时间: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或雨季 枝条:1-2年生的成熟枝条或当年生枝条(雨季) 树种:普通压条法适用于枝条离地面比较近又容易弯曲的树种,如迎春、木兰、大叶黄杨 方法:将母株上近地面的1-2年生的枝条弯到地面,挖一个深10-15厘米,宽10厘米左右的沟,靠母株一侧的沟挖成斜坡状,把枝条压入沟中埋好 (2)、波状压条法: 时间:秋季落叶后进行

玉米育种研究

玉米育种的策略 1 认识玉米育种的专门性 玉米的天然异花授粉习性与遗传基础的杂合性,以及因此产生的利用自交系间F,代的杂种优势的育种程序,形成了玉米育种的专门性。 (1)育种过程较长。它包含分离筛选自交系和组配鉴定杂交种两个步骤。要使众多杂合的基因位点,通过自交分离和选择获得大多数有利基因位点达到纯合或差不多纯合的自交系,通常需要6~8代。要对杂交种的生产力和适应性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定,一般需要3~4年。 (2)从大量材料中分离筛选。几乎没有例外,任何一个成功的玉米育种家和研究所,差不多上从丰富的原始材料或种质库中分离大量的自交系,又组配大量的杂交组合进行试验,最后只选出个不优异的杂交种投入生产利用。因为优异的自交系和突出的杂交组合出现的机率都极低。当l个位点杂合时,自交后代出现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的频率为1/4,当n个位点时,自交后代出现全部位点基因纯合个体的频率为(1/4)n,位点越多,自交后代出现全部位点基因纯合的个体越低。假设显性基因为有利基因,隐性基因为不利基因。当等位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或显、隐性基因紧密连锁,以致隐性基因不可能被淘汰掉,因此专

门难筛选出大多数位点差不多上显性纯合的优异自交系。国内外选育自交系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现在用于配制大量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只是20多个,美国也是如此,能大量利用的亲本自交系也只是40个,它们差不多上从数量庞大的穗行中筛选出来的,仅美国先锋种子公司每年大约要进行7000份新系的筛选,安排15000份杂交组合的鉴定,约在250个不同地点种植450000个小区,通过所有这些试验,在正常年景每年可提出7~10个商品杂交种。由此可见,玉米育种的巨大工作量。尽管对这些优良亲本自交系的当选机率难以作出精确统计,但粗略可能,大约只是万分之儿。杂交种的情况也差不多,每个玉米育种家和研究所,每年配出数百个或上千个组合,而最后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杂交种却寥寥无几。这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大多数杂交组合要紧反映了亲本系间一般配合力效应,缺乏或具有专门低的专门配合力效应,只有极少的组合同时具有高-般配合力和高专门配合力效应,即在加性效应基础上加上了上位性和显性效应,才能表现专门高的生产力和适应性。概括地讲,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分离大量的自交系,配制大量的杂合组合,经认真地鉴定筛选,育成少数优异的自交系和强优势的杂交种,是国内外玉米育种共同的经验,希望从少数材料中筛选出优异

育种学复习重点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4.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人工进化的科学;综合性应用的科学;实践性强。 5.作物育种学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极品种类型 1.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主要包括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还有两种特 殊方式是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无性繁殖包括植株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 2.作物品种的类型: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3.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 的同质纯和品种。包括了自花授粉作物的常规品种和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 4.自交系的理论亲本系数:具有亲本纯合基因型的后代植株数达到或超过87%,就是自交 系品种。 5.自交系的育种特点:1、自交+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2、创 造丰富变异群体从中进行单株选择。 6.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 体。 7.杂交种遗传特点:个体内基因型高度杂合,个体间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8.杂交种育种特点:自交系间杂种优势最强①连续自交选择获得纯合的、一般配合力高 的自交系。②测定自交系间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配得强优势组合。③育种中注意选择利于制种的性状,如柱头外露、双亲花期差距、母本雄性不育性的稳定性、父本花粉量等。 9.群体品种:1. 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品种内植株间、及与相邻的异品种间随机 授粉,包含杂交、自交和姊妹交产生的后代。故其个体的基因型是杂合的,群体是异质的,保持一些本品种的主要特征。2. 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synthetic cultivar): 是由一组选择的自交系采用人工控制授粉和在隔离区多代随机授粉组成的遗传平衡的群体。个体内杂合、个体间异质,但具一个或多个代表本品种的性状。3. 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composite-cross population):由二个以上自交系品种杂交后繁殖出的分离的混合群体,最后将成为一个多种纯合基因型的混合群体。个体纯合,个体间异质,但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差异较小。4. 多系品种:由若干个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的种子混合繁殖而成。 10.群体品种育种特点:群体品种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创建和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多 样性,故在育种上具有以下特点:①选择原始亲本,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若干个有遗

第1章《第七节 植物的营养繁殖》教案2

《第七节植物的营养繁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现象;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重点) ②例举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说明嫁接成功的关键; ③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难点) 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一种植物的扦插、嫁接或压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比较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 ②根据无性生殖的一些知识,关注它的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突破: 组织培养是本节课难点,首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有关组织培养的知识,再结合七年级所学“细胞核的功能”及“克隆羊培育过程”,帮助学生领会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明确无论营养繁殖、组织培养,本质上都是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从而攻破本节课的难点。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花生、马铃薯、月季的茎、嫁接的仙人球等实物,小刀、装沙土的烧杯。 教学过程:

知道家里是怎样种植马铃薯的?)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这 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产生的? 2、反馈提问:通过观察图片谁 来说一说这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 产生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 例? 3、这些植物新个体的产生与花 生新个体产生一样吗?有什么本质 的区别?(多媒体展示) 归纳总结:什么是营养繁殖? 什么是无性生殖? 学生阅读教材并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分别用根、茎、 叶繁殖后代的。 例:马铃薯用块 茎,藕、姜用根状茎, 大丽菊用根…… 这些植物的繁殖 是通过植物的根、茎、 叶来繁殖后代,而不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 精子、卵细胞的结合。 在学生获得 感性认识后,组 织学生通过观察 图片,教师通过 点评引导,总结 出无性生殖的特 点,进而将学生 的认识上升到理 性--完成无性生 殖概念的学习。

作物育种学(专)-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品种* 2.作物育种学* 3.自然进化** 4.人工进化** 二、填空 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和()。*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掀起“绿色革命”。20世纪80年代兴起(),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 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四、论述 1.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 第一章育种目标 一、名词解释 1.育种目标* 2. 2. 产量结构性状** 3. 3.高光效育种** 二、填空 1.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穗粒数和()。** 3.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 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 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 3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 四、论述 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一、名词解释 1.有性繁殖* 2.无性繁殖* 3.自交作物* 4. 异交作物* 5. 常异交作物* 6.营养体繁殖* 7.无融合生殖* 8.纯系品种* 9.杂交种品种* 10. 多系品种* 11. 无性系品种* 12.纯系** 13. 雌雄同花** 14. 雌雄同株异花**

《第七节 植物的营养繁殖》同步练习1

《第七节植物的营养繁殖》同步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利用根繁殖 B、利用茎繁殖 C、利用叶繁殖 D、利用种子繁殖 2、下列哪种繁殖方式不是营养繁殖() A、把藕种到河塘里,使之长成新个体 B、把甘薯的块根种下,使之长成新个体 C、把蒜瓣种下,使之长成新个体 D、把花生种下,使之长成新个体 3、切取一段葡萄的枝条,插入潮湿的沙土中,不久枝条的下端长出了根,这种繁殖方法叫()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组织培养 4、园艺师将一株野生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个花朵的“塔菊”,采用的技术是()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植物组织培养 5、(2013·滨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其中属于嫁接的是() 6、用嫁接的方法来培育新品种,嫁接的关键是() A、接穗要保持湿润 B、嫁接的时间要选好 C、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D、选择好砧木和接穗 7、鸭梨味甜、香脆;野生梨味酸,但适应性强。将鸭梨的枝条嫁接到野生梨的砧木上,成活后所结果实的果味是() A、与鸭梨一样香甜 B、与野生梨一样酸 C、酸甜各半 D、不酸也不甜 8、素有“茶族皇后”之称的金花茶是一种古老的植物,与银杉、桫椤、珙桐等珍贵植物齐名,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要大量快速地繁殖金花茶,以下哪种方法最好() 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组织培养 9、( 2012·济宁学业考)下列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是嫁接,是人工营养繁殖 B、②是组织培养,植物繁殖的速度很快 C、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芽 D、①②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 10、如图是仙人掌嫁接蟹爪兰的图片,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这种生殖方式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方式,属于生殖。 (2)图中的蟹爪兰是,仙人掌是。要使二者的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 (3)(列举一例)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这种方式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11、塘栖枇杷是全国享有盛名的杭州特产,其果形美观,果肉柔软多汁,酸甜可口,风味较佳。为了获得优质果实,需用科学的繁殖和管理方法。请分析以下内容: (1)枇杷可用种子繁殖,而果农一般采用嫁接或压条的方法来繁殖,嫁接或压 条的方法在生殖类型上属于,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 是。 (2)平头大红袍、宝珠、夹脚、软条白沙等都是塘栖枇杷的优良新品种。如果 以平头大红袍为砧木,以软条白沙为接穗进行嫁接,则此枝条上长出的枇杷品种应 是。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摘要 种子产业技术进步涉及知识创新、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还包括少量制度创新。不同性质的机构在这个产业技术链条中的位置决定了在改革中的走向。目前,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玉米种业技术发展的焦点问题。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暴露出我国种子产业创新能力薄弱,关键就在于种质创新缺位,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则受制于落后的育种思路,因而降低了投资效率。玉米商业育种的实践基础是简化、统一的杂种优势模式。施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将激化产业内部矛盾,促进种业内部科技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一、玉米种业和种业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机遇 加入WTO以后,玉米育种研究体系的各个环节就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产业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种子产业技术大体包括三个层次: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基础研究,以种质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特点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以产品创新为目标的应用研究。这些都纳入产业技术的范畴,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我们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了解产业技术链中每个环节的未来走向。这是研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演变的基本考虑,也是技术创新的立脚点。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历史时期,这个系统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就玉米育种来说,我国在五十年代那样贫穷落后的经济条件下成功地研发和推广杂交种,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后来只用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便从双交种过渡到更先进的单交种选育技术。七十至八十年代,我国科技人员在李竞雄教授的带领下自主攻克了玉米抗病育种技术难关,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玉米产量提高了将近4倍。但是,进入八十年代后期,玉米育种技术进入缓慢发展阶段。实际上,发达国家当时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同样的发展需求。 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通过抗逆育种途径持续提高玉米产量,有效地解决了产量爬坡问题。然后又投资生物技术,提高种子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这些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遗传增益。当西方国家解决面临的技术挑战时,我们恰恰进入理论与技术的停滞状态。究其原因是产业技术的发展思路出了偏差。

育种学思考题老的重点

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 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 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 群体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及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 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名词解释: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 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自花授粉作物: 又名自交作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 又名异交作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常异花授粉作物: 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自交系品种: 从突变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 F1植株群体。 群体品种: 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比较复杂, 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 无性系品种: 是 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得强优势组合。③利用雄性不育。 C 、 群体品种:a 、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持广泛的遗传基础 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D 、 无性系品种:a 、有性杂交+无性繁殖固定杂种优势; b 、禾U 用芽变。 3、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遗传效应: 1.纯合基因型; 2.性状分离; 3.自交衰退 异交遗传效应: 1.形成杂合基因型; 2. 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第二章 种质资源 1. 名词解释:种质资源,作物起源中心 种质资源:广义上指: 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称为种质 资源。 狭义上指: 用于选 育新品种的材料,也称育种的原始材料。 作物起源中心: 凡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而且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 栽培类型的地区。 异质性。 2、说明各类作物的遗传结构和育种特点。 ( 1)遗传结构: 自交系品种; 杂交系品种; A 、 B 、 个体内基因性纯合,个体间一致。 个体内基因型高度杂合,个体间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C 、 群体品种; 无性系品种: D 、 (2)育种特点: A 、 自交系品种: 群体中选。 B 、 杂交系品种: 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异质性。 基因型由母体决定,个体间一致。 1、自交 +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自交系间杂交种优势最强。① 连续自交选择获得自交系。 2、从变异丰富的大 自交系间杂交配 b 、使用群体品种能够保

回交育种

第六章回交育种 一、概念 两个品种杂交后,子一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A× B F1× B BC1, BC1× B BC2…… 采用一次或多次回交的育种方法,称为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图示 二、表示方法 [(A X B) X A] X A……; A3 X B; A X 3 / 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与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亲本A);只在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非轮回亲(亲本B)。 [(A X B) X A] X A…… 受体亲本(receptor)与供体亲本(donor) 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称受体亲本(亲本A);目标性状的提供者,称供体亲本(亲本B)。 [(A X B) X A] X A…… 第一节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 回交育种法速度快,在改良作物品种个别缺点时是一种快速有效方法 二、回交的遗传效应 ?在回交杂合基因群体中,杂合基因型逐渐减少,纯合基因型相应地增加,纯合基因型变化的频率是(1-1/2r)n (n为杂种的杂合基因对数,r为回交的次数),其中纯合基因型仅为轮回亲本的基因型。 一对基因自交和回交群体内aa型个体的比率(%) 回交的遗传效应 假设二亲本只有一对基因的差异: 不论是回交还是自交,每增加一个世代,杂合体减少 1/2 ,纯合体增加 1/2 ;所不同的是在自交后代,纯合体中 AA 和 aa 基因型各占一半, 100 99.22 98.44 96.88 93.75 87.5 75 50.0 Aa×aa 50 49.61 49.22 48.44 46.88 43.75 37.5 25.0 Aa×Aa 8 7 6 5 4 3 2 1 世代数

开花结果和营养繁殖

第七章开花结果和营养繁殖 第一节花的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明确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2.通过解剖桃花和观察各种植物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 重点、难点分析 1.“花的结构”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因为: (1)前面几章的教学讲的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生长到一定时间就要进行繁殖。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后才能结果,种子才能形成。 (2)花实际上是变态的枝条。花的各部分与枝条的组成从来源上讲是一致的。通过“花的结构”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及进一步探讨事物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关系,都是有帮助的。 2.观察实验材料的准备,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讲“桃花的结构”时,新鲜的桃花已经过季,这需要在春天的时候,准备好秋季用的桃花,并把它们浸泡在福尔马林或酒精溶液里备用。也可以事先培养白菜花或油菜花进行教学。也可以选择一些秋季盛开的花卉备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大家知道,根、茎、叶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靠着这些器官逐渐地生长起来,当植物体生长到一定的时期就要开花、结果和产生种子。植物为什么要开花,为什么开花后才能结果和产生种子呢?这些是我们这一章所要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关于“花的基本结构”的教学 放一段录像,或用花卉的图片或摆放几盆已开花的植物,向学生展示或描述自然界中各种植物的花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争先斗妍的美丽景色。然后话题一转:各种植物的花,虽然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一致的。花的结构怎样?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植物的花。 在学生观察桃花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去观察。如: ①桃花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②哪个部分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用镊子夹开一个花药,用放大镜观察内部有什么结构;再用镊子从花的中央将子房取出,用刀片将它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面有什么结构,当学生说出:花药里有花粉、子房里有胚珠后,马上追问:花粉和胚珠各有什么用呢?告诉学生:只有当花开后,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里的胚珠才能发育成种子了,而整个子房就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就发育成果皮了。再问:花的哪个部分最重要?(“花蕊”或“雌蕊和雄蕊”)。 关于“花的其他结构”的教学 向学生提问:“花粉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回答:靠风、靠昆虫传粉。接着问:“昆虫是怎样帮助花传粉的呢?”当学生提到昆虫采蜜的问题时,就势引出花的其他结构。

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

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记住五句话 张世煌 最近,网友询问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是哪5句话,还有人问循环育种怎么做,我只好复述如下,包括历史经验的总结、理论铺垫和改造我们的育种技术。 一、理论误区和历史教训 在中国现代玉米育种历程中发生过两个重要的历史教训:“狗熊掰棒子”(抛弃优良种质,或喜新厌旧)和“走猫步”(技术错乱)。前者是理论和技术上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于把握大量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的能力缺乏信心和能力。后者源于一种灵活多变而看似有效的传统人文精神,但在现代育种技术面前,却忽视了数量遗传学原理,表现出明显的理论幼稚病。这两个现象合在一起,便折射出以经验为主体的育种技术特征。其后果便是理论模糊,思路混乱,技术跟着感觉走。在做了许多调研和参加了一些会议之后,我发现这就是当前很多人对育种技术的理解。包括一些专家教授竟也如此。 玉米育种陷入理论误区,其后果很矛盾,一方面从事育种的人力资源丰富,育成品种数量非常多,另一方面,生产上缺乏优良品种,玉米产量增长缓慢,甚至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近50年来增长最缓慢的时期。 比较中国与美国玉米生产的差距,不难看出,中国使用了相当于美国86% 的土地面积和2.3倍的化肥,生产了49%的玉米,产量水平相当于美国的55%。大家都意识到,只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止住下滑趋势,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全面提高生产水平。 我国育种者曾经面临生物逆境的巨大压力,当时很强调种质基础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育种技术的导向性和能动性。今天,当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认识到不能没有种质改良和种质创新,但也不能忽视育种技术的改进。今后,要尽快地使玉米育种完成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这取决于我们对数量遗传学知识的把握。除了种质基础和育种技术,还需要一点人文智慧。三者结合才能促进玉米育种技术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变。 以往的问题出在哪里?育种目标和育种技术方面有过3个理论误区:⑴什么是产量?⑵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⑶如何通过自交系提高杂交种的产量?第三个问题的另一种解释(更科学的诠释)即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对杂交种产量的相对贡献。这些理论问题决定了育种目标、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合理性。 我们首先要明确,产量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是试验田里玉米果穗的重量,而是如何排除或抗衡农民生产田间限制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的那些障碍因素。因此,Duvick把产量解释为抗逆性,品种必须有一定的抗灾减灾,首先是耐密植抗倒伏的能力,然后是耐旱、耐低氮和耐低温或高温的能力。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有耐湿和耐渍的能力。抗生物逆境也属此范畴,但育种家通常并不忽视对病虫害的抗性。 第二要明确,玉米产量的继续增长与提高杂种优势无关。相反,在过去八十多年里,美国的玉米杂种优势强度在逐渐下降,即玉米产量的进一步增长不取决于杂种优势的增长,而取决于非杂种优势的遗传原因,特别是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或耐性。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在试验田里把育种的注意力放在提高新组合的杂种优势上,可能会在生产上降低投入产出效率,使提高产量变得非常困难或者代价过高。种子公司也不欢迎这类杂种优势很强的杂交种。 根据上面这两条原理不难得出结论,提高杂交种产量的主要途径是不断提高自交系的GCA,而不是

作物育种学II基本知识点精讲

玉米育种学基本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2、一环系在育种中,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改良群体中选出的自交系为一环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为二环系 4、顶交种 5、三交种 6、双交种 7、玉米自交系从一个玉米单株经过连续多带自交,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上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8、杂种优势模式 12、测验种 13、测交种 14、轮回选择 15、糯玉米 16、甜玉米 17、超甜玉米 18、杂种优势群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于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19、杂交种 20、马齿型玉米 21、硬粒型玉米 22、普通甜玉米 23、一般配合力 24、特殊配合力 二、填空题 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大幅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

体目标是: 、 、 。 3、玉米起源的“三成分”理论认为现代玉米起源于有种质渐渗、自然选 择、人工进化。 4玉米品质育种的分类包括: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 和其它特殊目的品质育种。 5.根据开花授粉习性,玉米属于异化授粉—作物。 6.栽培玉米有条染色体,是倍体作物 5.玉米的杂交、自交授粉过程主要包括,。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 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 杂种F2代呈比例。 9、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 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10、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胚 乳色泽有现象。 12、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而对O小种 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受隐形主基因rhm 基因所控制。 14、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隐形纯合su1su1 基因或 su2su2 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纯合隐性基因所控制的, 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 su1su1 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15、栽培玉米种的染色体组是和。体细胞染色体数是。 19、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⑴农艺性状好、⑵配合力高、 ⑶产量高、⑷纯合度高。 20、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地方品种、各种类型的杂交种、 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 21、选育玉米自交系是一个连续套袋自交并结合结合严格选择的过程。 22、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从改良群体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一 环系,将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

开花结果和营养繁殖开花传粉

第三节开花和传粉 教学目标 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和传粉的两种方式,以及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受粉的意义。 2.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3.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因为: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所以说,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此外,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受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准备新鲜的风媒花和虫媒花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 ①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②从开花的时间看,有些秋季开花的植物花期很短,有的只有几个小时,有的也只有几天的时候,给采取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好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如果准备起来确实有困难,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关于引言:前两节讲的是“花的结构”和“花的种类”,学生已经知道,“花”是植物体的一个很重要的结构。所以,教师在本节课的开始可以这样说:“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都要开花。什么叫开花植物开花后又要进行哪些生理活动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给出开花的概念。开花是指:花的各部分成熟后,花被(花萼和花瓣)展开,雌蕊和雄蕊显露

美国玉米育种流程

美国玉米育种流程 农作物科学研究正在成为产业技术链(pipeline)的关键部分。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种子产业,这个链条涵盖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整理,经过前育种研究(pre-breeding)和种质创新,进入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新品种测试、繁殖和推广等环节。 一、前育种研究 一个国家的玉米育种体系包括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研究和企业主导的商业育种两部分。公益性机构优先开展前育种研究,包括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改良、创新、利用,育种技术的改进与应用。还包括相关的信息服务。 就玉米商业育种衔接来说,即使是满足近期目标,前育种研究大约需要经过3-5年左右时间,才能提供商业育种直接使用的基础材料。前育种研究要常抓不懈,才能源源不断地保障基础种质需求;前育种研究的方向与目标要有前瞻性,至少考虑5-10年以后的育种需求。而外来种质和地方种质改良与利用,则要着眼10-20年以后的技术需求。除了近期需求可由企业自行解决以外,中长期的技术需求属于国家公益性机构提供的共性技术服务范畴。 二、美国玉米商业育种的基本流程 美国玉米商业育种通常遵循一套标准流程及系统升级方法。这套方法适用于所有玉米育种群体后裔系统的选择。每一个自交系统需经过连续6年的产量测试才可能获选,保证其产量优势、品质及稳产性,才有可能成为商业杂交种。测试的对照(Check) 品种都是当地产量最

高,面积最广的商业杂交种。依据公司的财力,销售额及市场分布来决定测试规模。中小型企业的测试规模及重复数比大型公司要小。每一小区长度大约是5米到8米,包括2行,4行或6行。2行区必需把两行全部收获,4行或6行区通常只收中间两行,以消除边界的遮荫效应。6行区也可以收获中间4行。下面以美国中、小型公司测试为例: 早代测试(Preliminary Test): S3到S4 材料。100,000个测试杂交组合,重复1到2次。 初级测试(Pre-Experiment): S5到S6 材料。从早代测试升级8,000个测试杂交组合(8%获选),重复4到10个点。 中级测试(Experiment): S7到S8 材料。从初级测试升级400个测试杂交组合(5%获选),重复20到60个点。 区域测试(Regional): S9到S10 材料。从中级测试升级30 个测试杂交种(7.5%获选),重复80到200。 全国测试(National): S11到S12 材料。从区域测试升级15个测试杂交种(50%获选),重复200到400个点。 商业化测试(Commercial): S13到S14 材料。从全国测试升级10个测试杂交种,在农民田间做条带试验(Stripe Test)。 每个公司都有一套10到20个不等的测试父本,测试父本都是公司里最好的自交系。每个育种家依据育种世代先后来决定到底与几个父本测交,到底要测试一般配合力或特殊配合力。通常早代测试使用2到3个父本,测试一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确定后,再与5到10

玉米育种常识

玉米常识 育种知识 一、常规育种: 二、转基因育种 转基因研究作为生物技术的前沿,以其可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不同物种间基因交流的巨大优越性,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在农业高技术领域各国努力抢占的制高点。 由于有益性状目的基因的分离、载体构建、基因转化等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转基因技术已用于改良作物的多种特性,如抗病、抗虫、抗逆、生长发育、品质等方面。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面积的第二大国。 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由于它对目标性状的选择不受基因表达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早世代和植株生长的任何阶段进行、对分离世代可以快速鉴定植株的基因型而不受显隐性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剔除连锁累赘,因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加速了育种进程,为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创造了条件。 起源和历史 玉米是神奇的作物,是印地安文明的基础,也是印地安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因为玉米是印地安人长期选育驯化的结果。玉米已经完全失去了其野生性,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玉米会立即灭绝。 说玉米神奇在于它广泛的适应性、类型的丰富及不同于其他作物

那样具有明确的祖先。玉米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的祖先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与任何近缘种属都有显著的差异,它的起源另科学家大伤脑筋,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未有定论。 多数人认为,玉米大约起源于7000~8000年前的中美洲地区,经历了数千年的进化,它的果穗由2.4厘米增加到现在的25厘米左右。 1500~1510年间,玉米传入我国,传入途径大约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条是陆路,海路是通过船只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入内地;陆路是由印度传入西藏,再传入四川及内地。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更换了5次单交种,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很多。 玉米带和玉米的分布 玉米(Zea Mays L.)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俗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5%。 玉米带的主要特点是,种植的海拔高度由东北向西南增加。东北地区种植高度大多在500米以下较为集中,华北海拔1200米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