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一)

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一)

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一)
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一)

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一)

关键词]财政;支出管理制度;

摘要]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异常繁重,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过去十几年.我国的财政体制为适应市场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1994年进行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以往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收入”在改革,基本上没有触及支出的体制与方式.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已明显地开始制约改革的深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与支出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出管理机制的成熟.理顾财政支出关系与建设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深入扎实地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一)积极推进地方预算管理改革,实行部门预算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财政管理的需要,其弊端日趋明显.为此,全国人大提出了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国务院、财政部对此作了精心部署,要求各地把编制部门预算作为今明两年预算制度改革的重点.所谓部门预算,简单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一个部门的所有各项收支部在一本预算中反映.1、细化预算结构扩大预算范围.中国传统的预算是按财政支出功能编制的,预算简单粗糙,并且多年来政府预算也只是停留在对预算内资金的管理上、对包括预算外资金及各项事业收入等的大量政府性资金,基本上是由各单位自行安排使用.一些腐败现象也由此而产生.细化预算编制的核心是将预算内容细化到单位和项目,各部门预算不仅包括财政预算防拨款安排的项目,也要包括用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和单位自有收入安排的项目,既要包括行政单位的预算,也要包括下属单位的预算.既要列出支出总量,更应细化具体项目.根据中央对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部门上预算将作为地方预算制度改革的核心、全面推广.2、编制方法实行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传统购功能预算以基数编制法为特征,收支核心定以上基数为基础.由于基数的不合理,造成部门之间支出项目之间苦乐不均.零基预算是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对各项财政支出以财政核定的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为依据,按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两部分重新核定.零基预算痛要掌握各部门的实际使用和应使用的人员和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预算自下而上逐级编制汇总成政府预算.零基预算能够提高预算分配透明度,优化支出结构,经商资金使用效益,使预算管理逐步细化、想范化.续效硕算是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是一种以追求效益为目的的公共支出预算方式,它是在分配政府各部预算时产生的,其目的是要解决各单位该得到多少拔款才合理,是一种实物量(绩效)与资金供给量相匹的预算.绩效预算有利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提高效率,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作用.3,推进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科目的基本框架,是建国初期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预管理要求建立的,主要是按单位设立,按资金使用目的和性质划分的科目很少,使预算编制难以细化.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必须改革行政府预算科目,建立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包括部门分类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三个部分,部门分类主要明确资金管理者;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功能;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收入和支出的经济性质,明确收入的具体来源和支出如何使用.这项改革是规范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不仅为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为推进军基预算、综合财政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一系列财政预算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而且也为依法治国、强化预算监督、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打下良好基础.

(二)改革传统的分散收付制度,实行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政府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改革预算执行的必要保障,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一大基石.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分散收治付制度的弊端十分突出,主要是财政收入容易流失,支出缺乏事前监督,使用中被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因此,实行集中统一支付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

管理制度是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二是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主要财政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三是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制.在这项制度下,财政收支实现了规范管理,收入不能随意退库,支出得到事前监督,资金使用效益也明显提高.参照国际通行的作法.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管理要求,我国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建立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主要财政性支出由财政国库支付机构从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凡通过财政预算、政府基金安排并适宜集中支付的资金,均纳入财政集中支付范围.在具体实行中,财政部门可设立“财政集中支付中心”,统一办理和具体承担各预算单位用财政预算内、外贸金安排的支付业务;统一部门财务管理,实行银行账户审批、登记、建档制度,部门各项资金和财务统一归口管理.财政部门内实行财政性资金统一账户管理,探索不同的资金拨付办法,对本级财政开支人员工资实行银行代发制度.减少资金的拨付环节并保证工资的按时发放;对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规模效益.同时必须相应建立支付的监督检查机制.国库集中支付的最大特点是资金流转链条短,支付程序简洁,各资金使用部门没有资金的直接支配权,填补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

(三)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被打破,但财政统支的局面依然存在,财政职能范围及其支出责任没有进行相应调整,仍相当程度上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给制分配模式.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界定不清.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企业亏损补贴价格补贴还在延续支出,相当一些非公益性,甚至是有收益的事业单位仍在吃财政“大锅饭”.一些能够由市场给予补偿的项目仍由财政供给,造成财政难以履行好基本公共供给职能,相当一些地方出现拖欠国家公教人员工资现象,政权机构由于经费短缺而不能正常运转;财政公共建设性支出比重不断下降,在公共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投入不足,财政社会保障能力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称等.很多地方财政捉襟见衬,形象地以“吃饭财政”来比喻财政窘境.因此,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支出结构的紧迫性,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建立起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财政支出安排的重点是满足公共需要,也就是要保证国家安全和政权建设的需要,保证法定增长的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保证那些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需要.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模板)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评价类型:□实施过程评价?完成结果评价 项目名称: 2016年度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事企差”及绩效工资项目项目单位:文昌市社会保险事业局 主管部门:文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评价时间: 2017年6月16日至2017年6月29日 组织方式:□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项目单位 评价机构:?中介机构□专家组□项目单位评价组 评价单位(盖章):文昌市社会保险事业局 上报时间: 年月日

项目绩效目标表 项目名称:2016年度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事企差”及绩效工资项目

项目基本信息

关于2016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事企 差”及绩效工资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中瑞诚海分绩审字[2017]第6-0027号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文昌市社会保险事业局为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1、负责本市参保单位和个人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审核、拨付工作。2、承办本市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注销。职工保险关系转移,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续保工作。3、审核参保职工待遇享受条件、计算其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各类社会保险金。4、负责参保单位和个人养老、工伤、生育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社会保险数据、信息的处理和管理,参保个人帐户的建立和管理。5、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关养老、工伤、生育保险的政策宣传咨询服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社保局内设8个组级职能机构,分别为办公室、养老保险组、医疗保险组、工伤生育保险组、公共关系组、稽查审计组、基金统计组、社会化管理服务组。 (二)项目基本性质、用途、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该项目为经常性项目,主要用于提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提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水平,让退休人员群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2011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十一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

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为年均17.7%,与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1978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员为2015万人,到2008年增长至5802万人,增长88.7%。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27.6%,到2011年教育支出2989.82亿元,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教育费占GDP的3.66%,而世界教育支出水平平均占GDP的4%以上。我国科技事业支出的比重也一直只占财政支出的4%以下,而且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变化情况和原因)一、引言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一般按照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并按照其分类指标进行研究:一是经济建设费,它是一种生产性支出,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私人的产出能力;二是社会文教费,形成了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三是国防费,该支出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安全的消费需要,是保卫国家安全及形成和平建设环境所不可或缺的支出;四是行政管理费,是一种纯消耗性的支出,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能扩大社会总需求,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进而提高利润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五是其他支出,包括政策性补贴支出、车辆税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专项支出等 二、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附表1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1980年国防支出曾达到15.77%,但由于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从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以下。在和平发展时期,国防费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并以适当的比例下降,有力地支援了经济建设。4.行政管理费增长迅猛。从1978年的4.71%增至2004年的19.38%,增长了近4倍。这与我国政府机构膨胀、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有关。但2006年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19%降到了18.73%,可见政府机构改革略有成效。 5.其他支出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90年代后期开始,升幅明显增加。1997年用于其他支出达10.24%,是1980比重的3倍;2002年更是从2001年的12%突增到17%,到2006年是20.51%,增长趋势相当明显。近些年,国家财政用于政策性补贴、科研经费等支出也逐年增加。 附表2 各个时期财政分类支出结构 以上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的: 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求。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下降到2005年的27.5%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不过, 由于期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出口需求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政府于1998年下半年不得不扩大公共投资以保持经济社会形势稳定, 使得财政支出改革主要停留在规范支出管理方面, 而财政职能的调整则被相应推后了。

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项目名称:物业管理费 填报人姓名:王大起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年月日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自评结论 (一)项目用款单位情况 .主要职责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监督和指导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接受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监督和指导,对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主要职责是: ()审判法律规定、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由本院管辖和本院认为依法应当由本院审判的刑事、民事等第一审案件。 ()审判法律规定的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抗诉案件。 ()审查处理不服本院和下级法院判决、裁定的各类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审判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出再审的案件。 ()审判由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广州市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审查申请承认外国法院判决、裁定及申请撤销、承认国际仲裁机构裁决的案件。 ()对下级法院管辖不明的案件等指定管辖。 ()监督和指导全市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管理、协调全市法院执行工作。

()依法行使司法执行权和司法决定权;依法决定国家赔偿。 ()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草案提出意见;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 ()负责全市法院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法官和其他人员;协助管理全市法院的机构编制;负责全市法院的纪检、监察工作。 ()管理本院物资装备,指导和监督基层法院物资装备的管理工作。 ()结合审判工作宣传法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承办其他应由本院负责的工作。 . 机构人员情况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设行政单位个;事业单位个,其中:公益一类财政核拨事业单位个。 年末,我院编制人数人,其中行政编制人、事业编制人。我院年末实有人,其中在职人员人(其中行政编制人,事业编制人)、离休人员人、退休人员人。 (二)项目实施主要内容及实施程序 .项目主要内容 本项目主要内容是市中级法院的自有、租赁物业管理服务,包括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本部、越秀城市广场南塔层、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分析 会计3班文松 2012124333 摘要: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财政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的总体概括。它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我国财政支出进行研究的意义重大。现在主要是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变动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 财政支出结构指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表2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年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1978 64.8 13.1 14.96 4.71 3.16 1980 58.22 16.2 15.77 6.15 3.66 1985 56.26 20.38 9.56 8.53 5.27 1990 44.36 23.92 9.41 13.44 8.86 1991 42.18 25.09 9.75 12.22 10.75 1992 43.1 25.92 10.1 12.38 8.5 1993 39.52 25.38 9.17 13.66 12.26 1994 41.32 25.92 9.51 14.63 8.61 1995 41.85 25.74 9.33 14.6 8.47 1996 40.74 26.21 9.07 14.93 9.04 1997 39.5 26.74 8.8 14.72 10.24 1998 38.71 27.1 8.7 14.8 10.7 1999 38.4 27.6 8.2 15.3 10.5 2000 36.19 27.6 7.6 17.42 11.19 2001 34.22 27.6 7.6 18.6 12 2002 30.26 26.87 7.74 18.6 16.53

谈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谈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绩效评价的普遍重视,我国财政部门在公共财政支出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但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财政支出未得到有效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关键词: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绩效评价的普遍重视,我国财政部门在公共财政支出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但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财政支出未得到有效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1.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意义 财政支出绩效,是指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反映了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重点研究政府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按照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要求,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的行为过程、支出成本及其产生的最终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估,使财政资金得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多方面的控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穿于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是对财政支出效益、管理水平、投入风险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发挥财政调控功能、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科学性、促进财政支持社会经济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于规范财政支出,依法理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二是有利于重点项目建设,对项目的运行及效率情况提供及时、有价值的信息,促进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的责任感;三是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形成有效的财政执法和监督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获取有效的信息,使政府决策者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及短期行为,节约财政资金,缓解供求矛盾,促进资源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团风县教育局2016年度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项目 绩效评价报告 武方绩评字[2017]000号 项目名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项目单位:团风县教育局 主管部门:团风县教育局 评价机构:武汉方瑞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二〇一七年九月

目录 摘要 (1) 前言 (3) 一、项目基本情况 (3) (一)项目概况 (3) (二)项目绩效目标 (7)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8)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8) (一)绩效评价目的 (8)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8) (三)绩效评价框架 (9) (四)证据收集方式 (11) 三、绩效分析 (12) (一)项目决策(20分) (12) (二)项目管理(25分) (13) (三)项目绩效(55分) (14) 四、评价结论 (16) 1、评分结果 (16) 2、主要结论 (16)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7)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17) (二)存在的问题 (18) (三)建议 (19) 六、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19) (一)关于评价责任的说明 (19) (二)关于本项目评价中存在的局限性的说明 (19) 附件: (20)

摘要 一、项目名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二、项目金额:1297万元 三、绩效评价结果 四、评价工作组组成名单 评价组负责人:于淑芳 复核人员:柯善有 主审人员:尹琦 小组成员:刘明、张雷 五、主要评价方法概述 绩效评价原则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级分类及绩效相关的原则,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且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具体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评判法及其他评价方法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3

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5、其他支出 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6、总结 总之,1978年-201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社会文教育费用却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防费用总趋势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其他支出的总趋势也是呈上升趋势的。 二、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财政变化的关系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总趋势首先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相联系的,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而变化的,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而变化的,虽然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式以及政府采用的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范本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自评报告 (年度) 评价类型:□阶段评价□结束评价 评价方式:□直接组织评价□委托评价 项目名称: 项目编码:□□□□□□□□□□□□□□□□□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机构代码: 项目主管部门:(公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市(或××县、××村)

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编写提纲)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资料。简要说明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和用途(主要解决的问题)、资金来源与预算安排、项目历年安排等情况。 (二)项目资金细化分配情况。说明项目资金分配方法(如竞争性分配、因素分配等方法)。 (三)项目政策依据。简要说明项目符合政府和本部门中长期规划,符合中央、省(市、县)政府有关政策情况。 二、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主要说明项目年度预期绩效目标、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三、项目实施绩效管理情况 (一)计划制定和落实情况。说明是否制定详细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是否按实施计划具体落实。 (二)执行绩效监控情况。说明项目执行中绩效信息收集利用和执行中绩效管理情况。 (三)资金管理情况。说明资金到位、自筹资金落实和实际支出等情况。 (四)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说明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五)风险管理情况。如果项目实施中存在影响绩效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说明处置预案和处置情况。 四、项目绩效自评及评价结果(重点) (一)项目自评组织情况。说明项目自评资料收集、自评过

程、自评工作管理组织等情况。 (二)评价结果。重点说明以下几项内容: 1.管理绩效自评。说明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得分和等级情况。 2.结果绩效自评。说明结果指标绩效自评和得分情况,针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绩效分析,重点说明经济、社会、政治效益及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影响等情况。 3.综合绩效评级。说明综合管理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果,得出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等级情况。 (三)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重点说明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改进管理、合理预算安排、实施奖惩和问责以及对绩效评价结果公开等情况。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主要描述项目实现绩效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改进措施,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和建议。 五、附件 (一)附表(表格附后)。 (二)其他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相关单位项目验收报告和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2.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管理制度。 3.辅助说明事项的图片。 4.评价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

社会保障尤扬 20111624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 目前,中国的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费支出的占比不断下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逐渐弱化,而财政逐渐减少对经济建设领域的投入从总体上看来是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 (2)社会文教费支出的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2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后又有所回升。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3)国防支出呈大幅下降趋势。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决心。 (4)行政管理费支出呈迅猛增长趋势。至2004年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其快速增长,暴露了我国政府机构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机构重复设置、人员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等。现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致力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减少行政管理支出。 表2 各个时期财政分类支出结构

以上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的: 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求。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 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 下降到2005 年的27.5%, )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不过, 由于期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出口需求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政府于1998年下半年不得不扩大公共投资以保持经济社会形势稳定, 使得财政支出改革主要停留在规范支出管理方面, 而财政职能的调整则被相应推后了。 2003年,真正引起政策上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重视的公共事件, 要追溯到春天暴发的SARS 疫情。以此为契机, 社会上对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等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呼声渐成声势,也使得政府在支出管理改革之外, 对政府职能的调整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完善给予了更切实的关注。 2006 年, 中国政府的社会文教费支出首次取代经济建设费, 成为全部财政支出中占比最大的一项开支。这一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标志着公共政策格局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正式转型。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以及落实社会政策的制度保障。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 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08 年以来, 中央政策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全面落实此前提出的社会政策目标上,由此,十一五时期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在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 各级财政部门支出重点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 并配合以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致力于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表3 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范本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综治工作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单位: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政法委员会委托单位: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政法委员会评价机构: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六月

目录 摘要 (1) 前言 (7) 一、项目基本情况 (9) (一)概况 (9) (二)绩效目标 (14)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16) (一)绩效评价目的 (16)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等 (16) (三)数据采集方法及过程 (17) (四)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17) (五)绩效评价的局限性 (18) 三、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19) (一)评价结论 (19) (二)具体绩效分析 (19)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 (一)取得的成效 (20)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22)

五、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24)

附件: 1、绩效目标评分表 2、辅助明细帐 3、项目成果图片

摘要 一、概述 综治工作中心信息化建设是将综治基础信息、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通讯等功能整合在同一平台,是原有综治工作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从而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管理水平。 为扎实推进金山区平安城市建设,完善综治信息系统多方位整体建设,计划更新目前“治安巡防管理系统”手持巡防终端设备和综治工作中心信息化建设终端设备,其中手持巡防终端设备主要用于治安巡防队员的签到签退、呼叫对讲、定位监控、情报采集、信息接收、任务调度等功能,考虑到手持终端户外作业强度较大,需对手持终端做相应延保和碎屏维修保障,提供保护套和充电宝续航;其中综治工作中心信息化建设终端设备是对工作中心内的管理设备进行升级更新,主要用于对接雪亮工程等,完善指挥系统和视频监控接入。 立项依据:国家质检总局、中央综治办、国家标准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中央综治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本项目预算金额为170.00万元。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价报告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网上政务大厅(三期) 项目单位:上海市嘉定区行政服务中心主管部门:上海市嘉定区行政服务中心 2018年07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3) (一)项目概况 (3) (二)立项依据 (4) (三)项目设立的必要性 (4) (四)保障项目实施的制度、措施 (4) (五)项目实施计划 (5) (六)项目总目标 (5) (七)年度绩效目标 (6) (八)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7) 二、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 (7) (一)资金安排情况 (7) (二)资金使用情况 (8) 三、评价结果及分析 (8) (一)完成正常的指标 (8) (二)可能存在问题的指标 (9) (三)原因解释 (9) 四、改进建议 (9) (一)制度层面 (9) (二)操作层面 (9) (三)对绩效目标调整的建议 (10) (四)其它 (10) 附表1.项目管理资料 (10) 附表2.自评价评分表 (13)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概况 1、面向办事群众,中心大厅提供智能化的办事引导服务,由预约排队叫号系统、多媒体触摸查询系统、自助式政务服务系统、全彩LED屏发布系统组成,可实现客户分类分流,服务引导、办事反馈、政社互动等功能。 2、标准化受理系统。通过行政审批的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统一受理、数据沉淀、信息互通、数据上传和统计分析等功能,采用“受办分离”的运行模式,实现“统一咨询预约、统一排队叫号、统一办件编码、统一受理凭证、统一办事评价、统一证照发放、统一反馈公开”的服务内容。 3、产业项目跟踪管理系统。本系统对重大项目各环节审批情况进行汇总、展示,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并落实监管措施。 4、网上政务大厅持续推进。在一期政务大厅建设的基础上,沿用原有系统架构和平台,持续推进审批事项的上线,区自建系统的数据对接,微信服务号的功能扩展等,实现审批事项统一网上预约,使政务大厅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财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一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选定)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综合性绩效评价及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财政支出具体设定目标来设置(选定)特定的指标。其中绩效指标按照使用的财政经费,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九大类。 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同构成财政支出对象的评价指标体

系。体系是动态的,可扩充的,具体体现在所选用的指标既可从每类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设置指标,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

一、定量指标 (一)基本(通用)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

面,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其公式如下: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使用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资金使用率(%)= ×100% 实际拨付金额 实际达到的效果 支出效果率(%)= ×100% 目标效益 目标效益:指项目申报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指项目完成后,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可以量化的数额时,则用采用相应的数额; 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则可以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具体如下:评议分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目标效益为100。 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 i),其通用公式为: n ∑(Z i)/n

论文: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研究 摘要 财政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逐步退出了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支出的重点转移到了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一方面转移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财政开始更多地注重运用影响总需求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不同方式来间接调控宏观经济。财政支出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相对于我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政府自身的消耗过大,而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特别是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财政支出不平衡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探讨,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关键词:财政支出、公共、经济发展、趋势 目录 一、引言 (2) 二、财政支出的含义 (2) 三、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2) 四、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问题 (2) (一)财政规模方面的问题 (2) (二)财政范围方面的问题 (2) (三)财政结构方面的问题 (3) (四)财政效率方面的问题 (3) (五)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 (3) 五、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展望 (3) 六、参考文献 (4) 一、引言 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

建设型的财政。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 二、财政支出的含义 定义: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一起构成财政分配的完整体系,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归宿,它反映了政府政策的选择,体现了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所以,它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的环节。 三、我国的财政支出的结构 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可将财政支出区别为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者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政策的侧重点。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市场上取得物品与劳务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逐步退出了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支出的重点转移到了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一方面转移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财政开始更多地注重运用影响总需求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不同方式来间接调控宏观经济。财政支出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相对于我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政府自身的消耗过大,而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特别是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就目前而言,我国财政支出尚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它的公共性,而这恰恰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四、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1.规模方面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仍面临支出增长过快和支出不足并存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由于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财政支出需求刚性的增强,财政支出规模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一些必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却无法得到保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2.范围方面 (1) 政府职能越位 表现在:过多参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括了许多既包不了又搞不好的事务,这既挤占了稀缺的财政资源,分散了财力,又不利于推进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财政支出项目效益低下。 (2) 政府职能缺位 表现在: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手段还不够完善;财政支出方面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不足,对某些社会文教、公益事业的保障乏力,对某些基础设施和某些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等。这不仅弱化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民经济

财政支出与GDP的规模和结构关系的研究

. 财政支出与GDP的规模和结构关系的研究——基于我国1978~2005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从世界各国的实践考察中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职能呈现日益扩张的趋势,社会共同需要的范围与总量也在不断增长,在质的方面已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导致了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并表现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特征。 关键字:财政支出增长;规模;结构;实证分析 一、引言: 就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具有普遍性。各国财政支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财政支出绝对数量于动态相对量的名义增长和实质增长比较明显。例如美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35年的 9.3%到1990年的21%:财政支出总量,1935年的64.12亿美元1990年的11518.48亿美元,除去物价因素财政支出绝对增长为180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也呈现出快速上涨趋势(图一所示)。财政支出额从改革开放初的1122.09亿元,到2004年的28486.89亿元,绝对规模增长了近26倍,平均每年增长1052.49亿元,特别是1996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名义年均增长超过10%(1991-1996的高增长是由于高通货膨胀率导致的)。于同期的GDP名义增长率相比,平均高出7.3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最高,高达17.3个百分点。为了消除支出增长种的价格因素对变化的影响,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GDP进行了通胀缩减,从缩减后的增长率看,财政支出的增长也是快速的。1998-2002年期间财政支出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19%。

图一 二、理论回顾: 为了寻求影响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对各国人士与研究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具有长期的影响,并已成为财政支出规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最早对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长进行研究,并提出这种现象已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是19世纪德国的社会政策财政论的代表人物瓦格纳。瓦格纳在对当时欧洲许多国家及美国、日本的公共部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他认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政治因素是国家活动规模扩大的结果,而工业化、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因素。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公共支出呈现出一种总不断上升的长期性趋势,并认为其中最基本的原因是工业化中的社会进步对政府活动规模扩大的需要,表现在对政府保护与管理服务方面的需求的豁达,对政府干预经济及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的扩大,以及对具有极大的外部经济效益,但由于种种原因,私人企业不能或不愿进行经营的建设项目,也要求政府接管或直接进行经营,这些都将引起公共支出的增长。同时,随着国民收入的改善,人们对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公共产品及混合产品的需求会上升,这也将促使公共支出的增长。尽管瓦格纳并未对公共支出总量增长与规模确定的全部原因进行分析,但一个多世纪以来,瓦格纳的研究成果已为众多国家的财政支出实践所证实,并被称为“瓦格纳法则”,这一法则对以后的经济学家对公共支出增长规律的研究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发展阶段增长论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参考格式) 评价客体类型(在相应的□内打√):□部门□单位□项目评价客体:(公章) 主管部门:(公章) 主管部门预算代码:□□□□□□ 评价机构□财政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单位□中介机构评价机构名称:(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评价工作组负责人:(签章) 联系电话: 评价时间:年月日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正文) 按照×××工作部署,依据×××提供的预算执行或决算报告等资料,根据《秦皇岛市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对×××财政支出绩效实施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基本情况 1、目标概述 2、主要目标原计划指标值 3、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概述 评价工作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个步骤,定量评价以评价客体提供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经过认真审查和核对,测出定量评价结果;定性评价由工作组调查问卷、听取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情况介绍及现场考察提问,经量化分析得出定性评价结果。评价工作组综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形成综合评价结论。 二、各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 1、实际工作绩效概述 2、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评价工作中,通过对评价客体报送的基础资料进行核实、分析、整理,采取查阅政府相关统计数据、抽查部门工作记录、对服务对象的跟踪调查、直接勘察、测验数据等途

径,获得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三、一致性对比及差异性原因分析 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得出既定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不一致的内容,如超计划完成或未完成的内容进行经验和原因分析,包括主观、客观、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分析。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1、采取的绩效管理措施以及支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2、改进绩效管理、提高绩效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五、评价结果和结论 经评价,该部门××××绩效得分××分,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 六、评价责任 本评价结果依据评价客体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运用规定的评价办法,评价工作组保证本次评价工作全过程的公正和公平,各项评价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由评价客体负责。未经评价组织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本评价结果对外公布。 七、评价工作组人员名单及签字(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八、报告时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主讲老师:王淑杰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原则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预算的基础,是政府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支出的成果进行考评,而且还对其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源配置进行考评,并将部门预算与绩效挂钩,进而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水平和执行效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3.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部门(单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4.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依据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各级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3.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 4.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5.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6.部门(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依法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地方申请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资料; 7.部门(单位)年度决算报告; 8.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报告; 9.其他相关资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