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队心理资料

部队心理资料

部队心理资料
部队心理资料

心理疏导资料

心理疏导,是指当人产生委屈、狂热、郁闷、烦躁、伤感等背离常态的心理情绪时,针对其情绪产生的原因所做的化解和引导,避免其情绪向极端发展,将其引致正常人的心理状态。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疏导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无意识之中它们便可帮助基层干部解决不少的思想工作难题。

心理疏导是战士内心世界的净化器和强化剂。做好战士的心理疏导,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找准心理症状的根源。战士的心理症状主要源于日常生活琐屑,包括经济问题、学习训练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以及自我表现认同感和性困扰、自尊等方面的问题。当战士遇到婚恋受挫、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考学落榜、违纪受到处分等挫折时,就极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异常。基层干部要学会用符合心理教育的手段和眼光去观察战士在日常生活中的异样举动,总结各种类型心理症状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为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和确定方向。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心理疏导的过程本身就是教与导的过程,疏导的重心不在彻底排除心理障碍,而在于防治心理症状的发生。疏导的性质往往是随机的、个别的,而心理健康问题却是整体的、长远的、根本的。因此,必须在心理疏导之前或者心理疏导过程之中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基层部队中要注重在平时的学习中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当前社会中,过度竞争和人们盲目追求物质化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冷漠,这股趋势必不可免地会影响基层部队。有的战士可能从外部看起来很坚强,其实却掩盖了诸多内部心理的脆弱和不可告知性。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战士们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大相径庭。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形成他们心灵的阴暗面。因此,必须及时对他们的思想情绪加以摸底、教育、疏导。在此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即个性健全教育,积极适应性教育,情绪稳定性教育,人际和谐教育。同时,还要有机地将心理疏导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战士内在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洗礼和促进。

三、避免把战士的正常心理情绪严重化,要允许战士有特立独行的个性存在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的渗透,使战士们的思想处于超强度的敏感中。对于基层部队的主官来说,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念,去发现、鼓励战士的创新思维,不要用形而上学的理念去限制战士正常的思想火花。部队建设需要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部队建设同样也不是以同一模式造就战士为目标。基层部队战士大多比较年轻,一定范围内的心理波动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对所有战士正常范围内的情绪变化都加以疏导,只需要在大方向上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加以引导即可。更不可凭空给他们增添新的生活压力。

四、心理疏导要注重“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指当人遭受逆遇,以某种形式流露或暗示出即将发生不正常行为时,由外在力量对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止不正常行为的发生,把事故隐患消灭于无形之中。当一个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天灾人祸等时,适当运用危机干预比一味地教育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对即将发生的事故一味地强调“堵”而不“疏”,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发生事故也只是暂时的,当个人的心理症状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事故又会有发生的危险。

因此,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因为他们往往看不到生活中发生的逆遇与自己心理平衡所出现的不适之间存在着联系。这时可以采用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使他们认识这两者间的关系;其次要帮助他们疏泄和释放被压抑的情感,他们由于压抑了一些非常现实的情感,或者对悲伤的心理否认及自责,进而导致发生危机;干预的目标是及时减轻他们的痛苦和紧张,疏泄被压抑的情感,可以采用交谈、疏泄等技巧。再次要学会应对方式,帮助他们总结和学习过去成功的应对逆遇技巧和新的应对方式,减轻逆遇对心理平衡的影响。四是要建立新的社交天地,如果危机是由于失去某人造成,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则是干预的有效方式之一。社会在不断前进,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应随着时代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心理疏导的优势,在于能及时把握住战士心理的趋动方向,因而理应成为当前开展基层部队教育管理的一个重点。只要基层部队干部本着高度的责任心,高度的自我完善意识,高度的务实精神,高度的民主创新观念,去多接触战士,多了解战士,就一定能够在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两个领域内探索出适合部队实际的切合点,圆满完成消防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一牢骚心理

牢骚,是对不满情绪的发泄。从情绪活动的角度来分析,它由不愉快的心情所引起,并导致新的不愉快,属于一种不良的心理过程。战士发牢骚的内容大致有四种。一是反映军人地位、价值问题,二是反映军营生活中的不公现象,三是反映干部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的问题,四是反映社会和军队改革中的负面效应。就牢骚本身而言,其实质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愤慨,以求得内心痛快、平衡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在不满的时候,偶尔发几句牢骚也属正常,它也是领导了解掌握战士想法的一个渠道,同时也可以减轻战士的心理压力,避免长期自我压抑而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军营毕竟不是发牢骚的场所。牢骚会使战士产生消极情绪,误导对事物的客观分析和正确认识,同时还影响官兵关系,必须认真对待并消除这一不良现象。

牢骚的起因从客观上讲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带兵人缺乏民主作风。目前一些基层单位的民主制度不健全,很少开军人代表会议,军人委员会活动不经常,战士参与基层建设的权力得不到保障,许多意见不被重视,合理化建议得不到采纳,便滋生不满情绪。另外,一些带兵人不注意与战士进行思想沟通,谈心交心、思想汇报等经常性思想工作制度不落实,一些敏感问题透明度不高,使战士产生不满,并用牢骚的形式发泄。

二是心理平衡失调。有的盲目与地方富起来的人比,感到当兵吃亏,越比越有一种失落感,越想表露心中不满。

三是对身边不公现象不满。干部模范作用不好,特别是在一些热点问题的处理上,有凭关系、凭送礼、凭“电话”和“条子”的现象,使一些战士产生“干得好不如关系好”,“有才不如有人”等牢骚心理。

牢骚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有关。思想稳定、老成持重的人,一般不会为个人的事发牢骚。有些人则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不高兴就挂在脸上,不断发牢骚。

靠发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使事情越来越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发牢骚会给个人和事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有时还会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当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如果能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来,是可以得到合情合理解决的,但如果不分场合、不

顾及影响,大发牢骚,就会使本来有理的事变得无理,失去别人的同情。战友之间的误会,通过推心置腹地谈心,会比较容易解决,如果怒气冲冲地发一顿牢骚,就可能伤害彼此间的感情。发牢骚还会加剧不良情绪。因为一旦发起牢骚,就会越发越感到不平,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会使本来不平静的情绪加剧。发牢骚还能使人失去和困难进行斗争的决心和勇气。牢骚常和泄气连在一起。有的人发牢骚前,原本憋一股劲,可一发牢骚,这股劲便在发牢骚中消失。牢骚又是和勇气不相容的。碰到一点小困难就牢骚满腹,遇到大的困难和挫折,还能有抗争的勇气?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发牢骚,实际上是放弃努力的遁词,逃避责任的借口。从医学、生理学的角度讲,发牢骚对身心健康也是无益的。

那么,对发牢骚的战士如何进行疏导呢?我感到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其开阔视野、放宽胸怀,平息不平的心境和不快的情绪。另一方面把工作做在前头,避免因工作不周产生牢骚。如疏通民主渠道,增加工作的透明度等。这些工作做好了,战士心中的怨气、不满能及时化解,牢骚也就失去了产生的基础了。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二恐惧心理

所谓恐惧心理,就是遇到危险或回忆、想象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畏惧情绪。恐惧心理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常常在以下一些情况下容易产生:

陌生的环境。有的战士由于缺乏社交场合锻炼,特别是初涉世事的战士,当与陌生的首长和战友接触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尤其需要回答问题或做技术演示时,由于过度紧张便会出现语无伦次、动作拘谨等失常现象。有的战士平时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可一到正规场合让他发言就显得很紧张,吱吱唔唔的什么也说不上来。有的战士回答陌生领导的问话,与不熟悉的异性接触,也会表现紧张。还有的战士夜间不敢一个人走路,军事训练中因过度紧张酿成事故等。

对完成某项工作心理准备不足。如有的战士在参加考试前失眠、进考场后晕场,有的在参加重大比赛时怯场、不能发挥正常水平,有的在初次打靶、投弹训练时出现恐慌、紧张等。少数单位在组织投弹训练时出现事故,一定程度上与基层干部对有恐惧心理的战士了解、疏导不够有关系。

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关。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战士由于过去受过某种刺激,当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时就会产生恐惧感。有一名战士的父亲在工程队施工时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成重伤,这名战士入伍后被分配到外线排,说啥也要调整工作,连队干部还以为有什么思想问题,后经过了解才得知他因父亲摔伤受刺激患了恐慌恐高症。恐惧心理还与人的性格有关。一般从小就害羞、胆量小,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性格内向的人,易生恐惧感。

恐惧胆小是与军人的称号格格不入的,战士应是勇敢的象征,胆小、恐惧的人是不能上战场的。恐惧心理对战士个人的成长进步也是有害无益的。由于胆小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缺乏锐气和韧劲,影响自己能力水平的发挥,使本来通过努力能承担的任务完成不了。同时,总是羞羞答答的,不敢出头露面,缺少与大家的交往与交流,也影响自己的进步。总之,不管是在未来的战争中,还是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都需要克服恐惧,多些勇气。

带兵人应如何疏导战士的恐惧心理?一是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消除恐惧感。战士的认识能力、思想水平同胆量有一定的关系。只有认识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和判断,并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来坚持这种目的。我们在电影中经常看到,作战前无论时间多么紧张,指挥员都要搞战前动员,进行现场宣传和鼓动。这就是做提高认识的工作,使战士增强必胜的信心,勇敢地作战。二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可以经常组织战士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用英雄人物勇敢顽强的精神激励战士的勇气。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摔打战士,培养勇敢顽

强的作风等。三是进行一些心理适应训练。心理学认为,人们如果对一定的刺激物缺乏应有的认识,就不可能很好地适应,做出被刺激的反应信号就会很强烈。所以,在疏导恐惧心理时要增强对相应刺激和有意接触训练,可以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模拟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战士的心理承受能力。

常见不健康心理疏导之三孤独心理

军营生活是火热的,丰富多彩的,然而有的战士却常常感到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或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的产生与战士成长过程中独立意识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二者相互作用,极易导致闭锁心理,在以下一些时机产生孤独感。

战士刚入伍时。这时的战士普遍感到自己长大了,不愿再盲目地依从父母,但突然远离亲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又让他们心生许多不安和寂寞感。为了走出这种困境,多数战士积极与刚结识的战友交往,但也有少部分人不愿与人交往,特别是在交往中遇到不如意、不顺心事的时候,有意封闭自己,转向自我内心交流。此时带兵人应注意观察每个战士的心理反映,主动与战士接触,关心他们的生活,让新战士有一种亲切感;同时,多组织有利于战士们交往的文体活动,使战士们增进了解,另外,对新战士要有耐心,特别是在训练强度和纪律约束方面要逐渐提高标准,给战士一个适应的过程。

受到挫折或情绪低落时,一位曾经犯过错误的战士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心境:“我受到处分后被调到一个新单位,想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弥补以前的耻辱,可领导和周围的战友对我都投以冷漠的目光。我感到自己一个朋友都没有。每当一个人站岗时,看着天空,脑子里充满了幻想,我有时幻想自己上了军校,当上了军官,有时幻想自己回地方当上了大款。我现在特别怕见人,整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生活中没有值得我高兴的事。”这名战士的孤独感是在自尊心极度受挫情况下,在自我封闭的消沉中失去生活的信心,表现出典型的孤独心理症状。为及时疏导这名战士的孤独心理,我与连队干部一起找他谈话。首先告诉他孤独是有害的,为了生存和事业,人必须和其他人打交道。同时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使他认清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努力改正,跌倒了爬起来,大家不但不会看不起你,还会对你的勇敢和志气刮目相看。只要加强自身修养,豁达处事,就会跳出心理孤独的陷阱。

经常单独执行任务或偏远小单位的战士,产生孤独心理与其所处的环境也有直接关系。部队一些边海防哨所、兵站、农场,有的只有一两个人,有的连电视节目都收不到,更谈不上娱乐活动了。长时间远离部队和战友,使一些战士变得沉默寡言,寂寞孤独感也随之产生。对处在这种环境中的战士,带兵人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丰富战士的业余文化生活,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另一方面要教育战士辩证看待孤独,可潜心钻研一门学问,专心学习一门外语或一门技术。身处孤独中的战士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境,可以多写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欢乐、苦闷、成功、受挫、奋起、进步。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排遣孤独,而且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充实、坚韧、自强。

总之,青年战士孤独心理的形成,与个人性格发展、生活经历和人际环境都有关系,有的生来就喜欢独来独往,有的是受挫后逐渐封闭自己,有的是因为有某种生理缺陷,有的是自身性格不合群。因此,除有明显症状的需要及时治疗外,战胜孤独最有效的方法是教育战士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一个热爱生活,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也是不怕寂寞的。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四困惑心理

困惑心理就是左右为难,遇事不知怎么办的一种心理状态。

《韩非子》中讲了一个著名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故事,当事人所处的就是最典型的困惑境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楚人的本意是夸耀自己的货物质量过硬,作为商人,他这样叫卖本无可厚非。可是,他偏偏既卖矛,又卖盾,明明是不能兼顾的对立的两方,却又舍不得丢掉一方,同时要为两方叫好,这就难免要陷入自相矛盾的难堪境地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做出裁决,但当遇到类似楚人这样的问题时,也难免产生困惑。比如,有的人双休日想在家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但偏偏有朋友拉着去打牌。去吧,耽误了自己学习,不去吧,又怕朋友不高兴。还有,个别地方兴送礼,领导生病或遇红白喜事,别人都去“表示”,自己不去害怕日后领导“紧鞋带”,去吧,经济上又多一笔无谓的开销。

战士的困惑心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忧虑。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拉大,反腐败与没有关系办不成事,练兵场与学市场技能等,面对这些难以一下子讲清的问题,一些战士就会感到困惑不解。二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决定个人前途、处理婚恋等问题中的忧虑。如有的战士在考学时,考士官学校又觉得不是干部,想报考干部班又怕万一考不上失去上学的机会;有的后进战士想进步,又缺乏信心和勇气;有的犯了错误想主动向领导检讨,又怕处理太重,不主动又怕领导会发现,等等。

从上述情况看,困惑心理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普遍现象。这种心理状态往往又伴随优柔寡断、焦虑不安、烦恼痛苦等不良情绪而出现,对战士的成长进步和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产生困惑心理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上的问题。客观上,如有的战士面对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腐败现象和军营中的某些不正之风和不公平,感到不知所措,忧心重重,情绪低落。主观上的原因有二,一是与人需要的多样性有关。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需要有高低层次之分。由于人需要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在满足一种需要的同时,还渴望其他需要的满足,在两种以上需要不能兼得时,又想兼得之,就容易产生困惑心理。二是与主观形成的思维定势有关。人们之所以会产生一些难以“两全齐美”的困惑心理,主要还是因为受到自己思维定势的干扰,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模式思考问题,如果变换一下思维方式,问题并不难解决。

摆脱困惑心理,一方面要帮助战士提高理论素养,引导战士用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解释并回答面前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认识问题能力低、遇到问题容易钻牛角尖的战士,可采取个别教育的方法,以帮助解除思想上的疑团和困惑。另一方面,当战士遇到左右为难的问题时,要主动帮助分析问题,出主意、想办法,使战士尽快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出困惑。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五猜疑心理

说起猜疑心理,使我想起严顺开演的小品《张三其人》。小品中的张三是一个老实厚道的门卫老头,一位女职工在工作时间外出买菜,张三热心地帮助寄存起来,但巧合的是这位女职工下班来取菜时正好遇见厂长,便认为是张三告的密,张三怎么也说不清楚。张三帮人家保管鸡蛋,怕鸡蛋少了,便先问多少个,人家告诉他50个。人家走了之后,张三一数是49个,就把自己的鸡蛋拿来一个凑够50个,但又一想,我给他补一个算怎么回事?又把鸡蛋拿了出来。正在这时,主人回来了,很大方地说,保管半天,拿一个去吃吧。弄得张三哭笑不得。人们在捧腹之余,也认识到了猜疑和误会的危害。

所谓猜疑心理,就是无中生有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战士一般思想比较单纯,往往从事物的表层看问题,因此容易在以下时机产生猜疑心理,并由此产生无根据的猜测。当发展进步遇到挫折时,愿望不能实现,便容易联想到以前发生过的事,疑心某某跟自己过不去,猜测班、排长不给自己说话。当受到领导批评时,总想知道是谁向领导打的小报告,于是疑

心同时要求进步的老乡拆台,疑心与自己竞争的人使绊子,疑心与自己有过节的人伺机报复等。当与比较熟悉但交往不深的领导相处时,稍有人对自己有一丝异常,就猜疑是对自己有成见。某部一名入伍不久的战士突然情绪低落,班长在谈话中了解到,原因仅仅是这名战士与连长打招呼问好时,连长没理他。还有一种背黑锅式的猜疑。如有的战士听到几个平时比较要好的老乡在议论领导,看到某某私自外出,就开玩笑说,我报告连长。恰巧晚上点名连长批评了这种现象,开玩笑的战士就会有跳到黄河也洗不清的感觉。

从上述分析看,猜疑心理会发生在各种具体问题中。那么猜疑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从客观上看,是受传统的小生产的狭隘心理和封闭式的思想观念影响,从主观上分析,猜疑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与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思想水平和认识问题的能力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地讲,猜疑心理的产生与以下几种主观因素有关。

与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关。猜疑一般来说总是以某一假想目标为起点,以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并依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进行“O”型思考的。这种思考从假想目标开始,又回到假想目标上来,如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死死束缚住。

与相互了解、熟悉的程度有关。如领导不了解下级,对下级办事放不开手;下级对上级不了解,就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毫无保留地掏给领导;战友间缺乏了解,相互间说话办事都要留一手,就要“话到嘴边留三分”。

与个人素质上的差异有关。一般说来抑郁质的人往往多愁善感,思路较窄;文化较低、知识面较窄的人,因受视野限制,对人对事易生疑。这样的同志往往认识问题偏颇,遇到问题好捕风捉影,胡乱猜度,造成纠缠不清的疑团和莫名其妙的误解。当然,错觉、误会等也是产生猜疑心理的重要原因。

如何预防和化解战士的猜疑心理?一是要拉近与战士的距离。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感情的纽带。带兵人要深入战士当中,与他们同工作、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用慈母爱和手足情真心关怀爱护战士。有了感情基础,战士就不会对你产生猜疑。二是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在处理问题时特别是敏感的问题上,应尽量做到公开、民主,让战士了解事情的原委。三是及时化解官兵之间和兵兵之间的矛盾、误会。四是注意提高战士的思想、文化水平,遇事能够辨清是非,不乱猜疑,即使是“背黑锅”式的猜疑落到自己头上,也能把握住自己,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六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又被称作思维定势或惯性思维,它是过去的心理活动对当前心理活动的影响。通俗地说,定势是个体对某种行为作为的一种准备,是人认识事物时一种有准备的、带倾向性的心理状态。

多数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给你同样重的一包棉花和一块铁,问你哪个重时,你总会觉得铁要比棉花重。这种判断就是心理定势在起作用。生活中也是一样,比如前不久新闻界对山西假酒案进行了报道,由于山西出假酒给人造成的心理定势,导致许多人再不敢喝山西酒了。其实,山西有人生产假酒,不能说所有的山西酒都是假的。这种定势心理军营生活中也时常可见。近些年来,由于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念、名利观念、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部队中一些青年官兵特别是一些刚入伍的新战士,头脑中形成一种消极的思维模式,并以此来评判、思考问题,以至于做出错误的反映。比如,有的人看到别人入党、学技术、改志愿兵,首先不是看人家工作干得如何,而是想他一定有什么关系,或是给领导送礼了;对领导的批评、严格要求和分配自己不愿去干的工作,不是先检查自己身上的问题和工作需要,而是想是不是自己没给领导“表示”,领导不高兴,故意找茬。这样就把正常的官兵关系理解歪了。

这种由定势心理产生的一些错误判断,对战士的成长进步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一是容易

产生消极情绪,使精神状态不佳。一些战士看到身边个别战友通过拉关系达到某种目的,就认为到处都是金钱、互相利用关系,在自己某些愿望没有实现时,就变得消沉低落。二是容易膨涨私欲,变得自私自利。按照消极的思维定势思考问题,有的战士便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在错误结论的指引下,他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畸形发展。三是容易过分信赖“关系”,放松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有些战士原本学习、工作积极性很高,一旦看到别人凭关系达到某种目的时,就不再努力工作而是想方设法去搞关系。四是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做出错误选择。新战士大都离开校门走进军营,他们头脑中对军人的认识是从电视、电影里得到的,片面地认为部队靠近城市,生活条件好,当兵威武潇洒,能学到技术。带着这种幻想的心理定势来到部队,一接触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管理,平凡的工作,就心灰意冷、无所适从。

定势心理对战士的成长进步影响很大,带兵人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疏导。一是组织战士学点唯物辩证法。有些战士所以产生定势心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片面看问题,老是把眼睛盯在消极方面。要学会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防止出现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错误。二是组织战士学点逻辑知识。简单机械的类比推理,也是造成消极思维定势的原因之一。比如有的战士看到别人通过关系学技术,就认为所有的战士去学技术都是凭关系。这种推论显然是错误的。学习一点逻辑学知识,掌握正确的推理方法,就能不主观臆断,不捕风捉影,不凭想当然办事。三是让事实说话。注意针对战士对客观情况做出的错误判断,有选择地用身边的活事例进行教育,帮他们纠正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七压抑心理

压抑,在心理学上专指个人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而是将其抑制在心头,不愿承认烦恼的存在。压抑能暂时减轻焦虑,但不是完全消失,而是变成了一种潜意识,从而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和古怪起来。

有压抑心理的人与外界发生矛盾时,不是积极地调整与外界的关系,而是回避矛盾,以求得心灵上的安静。其实,回避矛盾不等于解决矛盾。矛盾依然存在,到了一定极限不能承受和控制时,就可能做出“一鸣惊人”的事,或导致抑郁症,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失常。

部队是一个纪律严明、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群体,一些性格内向、好虚荣的战士承受不了紧张的训练和严格的管理,或工作和生活遇到挫折时,就会把各种不愉快的事情抑制在心里,一般表现出情绪低落、行动缓慢、语言减少。过去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往往忽视对战士心理问题的研究,经常把这类心理障碍看成“思想问题”,以至于耽误疏导与治疗,造成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

压抑心理一般发生在性格比较内向的战士身上。心理学认为,人有四种典型气质,即胆汁质(外向、过于兴奋)、多血质(外向、灵活)、粘液质(内向、安静)、抑郁质(内向、过于抑制)。倾向抑郁质性格的人性格比较内向,有想法不愿讲出来,常因为一些烦恼事耿耿于怀,不能自拔,其消极的情绪长期得不到排遣就转化为压抑。压抑心理的产生与外部环境影响也有直接关系。对于战士来说,外部环境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行为规范的影响。行为规范是调节、约束个体行为的准则。如果行为规范太多,过于严厉,或者规范与个体的接受程度差距太大,便容易产生压抑感。如一些战士在家过惯了散漫的生活,到部队后对严格的纪律管束一下子承受不了,思想上、心理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二是工作上的压力。有的带兵人在训练上定高指标,训练强度超过承受能力,家庭和亲友不切实际地要求战士必须在部队考学、入党、立功等等,都会形成巨大的思想压力。三是紧张的人际关系。人都有合群性,希望自己能被人接纳,如果处处受到冷遇,自然会产生孤独无援的感觉。另外,一些战士家庭发生重大不幸如父母离异、发生意外、患重病等,也会产生压抑心理。

有压抑心理的战士往往表现不愿与人交往,情绪低落、语言减少,严重的还会出现悲观、

绝望,甚至精神异常。值得注意的是,压抑心理有时会出现“改向性”,如有的战士在进步方面受挫,成功感受到压抑,就可能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变得不守纪律,发牢骚,讲怪话,故意顶撞领导等。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依德将潜意识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前者是建设性的、积极的、向上的,能变压力为动力;后者是破坏性的、消极的,可能使人做出越轨的、不道德的行为,也可能导致人格的畸变。

消除压抑心理的办法是:一要教育战士正确对待挫折,树立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二是读一些英模事迹、名人传记,从他们成功的足迹中吸取精神营养。三是经常与战士们谈谈心,交换思想,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帮助。对于压抑心理特别严重的,要及早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八挫折心理

每个战士都是抱着一定的理想、愿望来到军营的。当理想和愿望如入学、提干、学技术、入党、立功和恋爱等持续性地得不到满足时,挫折、失败就会给处于青年期的战士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映。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导致战士挫折心理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战士的自我需求与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不相符合。一旦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发生矛盾,客观不能满足主观的要求,就会产生挫折心理。据调查,现在相当数量的战士是抱着入党、提干、考学、转专业军士、学技术等目的来到军营的,一旦这些需求不能满足时,便会产生挫折心理。个性不完善是导致战士挫折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年轻战士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争强好胜,但有时情绪不稳定,容易偏激,缺乏刻苦努力精神,耐力不强。这种不完善的个性是形成挫折心理的温床。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在竞争的社会里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但由于年轻战士的心理不够成熟,特别是对在家娇生惯养、父母百依百顺的战士来讲,遇到点挫折就承受不了,有的对前途失去信心,有的对领导和战友产生报复心理,个别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每个战士在军旅生涯中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及时引导战士消除挫折心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重新点燃心中进步的火花。一般来说,产生挫折心理的战士大都上进心比较强,如能及早发现问题并做好疏导工作,就能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扬起理想的风帆。某连队一战士入伍前有些劣迹,想到部队改变自己的形象,成为合格青年。下连后他工作主动,训练刻苦,很快成了训练尖子,多次受到表扬。但不久他知道,连队干部知道了他的过去,便认为再努力也没用了,于是便“破罐破摔”。指导员摸准他的心态后,主动做工作,给他讲连队评价一名战士主要看现实表现,只要努力改造自己,表现突出,大家不会用老眼光看人的道理,帮他重新鼓起进步的勇气。二是要尽可能地多给他们一些安慰、关心。某通信连有一名女战士,从小缺少母爱和家庭温暖,生活道路坎坷,入伍后思想包袱很重,遇挫折时产生过轻生念头。指导员以慈母心、姐妹情、战友爱亲近她、关心她,以事明理开导她,发挥她会唱歌、会打篮球的特长,让她担任连队文体骨干,使她重新振作起来。三是引导战士理智地看待挫折,帮助他们冷静地分析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并引导他们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自我宽慰。四是要把握挫折心理发生的时机。当战士考学落榜、学技术无望,未能立功受奖、受到领导批评、发生意外事故和违纪受到处分时,极可能产生挫折心理,应及时做好疏导工作。五是注意外界的影响。战士受到挫折后,喜欢寻求同情和支持。这时要特别注意排除不良影响的干扰,加强正面引导,使战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九自卑心理

有一位平时好学上进、自尊心很强的女兵,很羡慕部队医院中的白衣天使,但连续两年

报考军校都名落孙山。此后,她产生了自卑心理,整天郁闷不乐,做什么也打不起精神来。指导员了解到她的心理状况,给她讲了许多古今中外名人失败不失志的事例,同时又肯定她上进心强、有组织能力、业务技术好等优势,使这名女兵重新鼓起了前进的勇气。后来她担任了班长,总机班不但服务态度有很大改善,还在上级组织的话务员“六会”竞赛中取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荣立集体三等功。这个事例对我们认识和疏导战士的自卑心理有很大帮助。

自卑是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就成了心理疾病。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自我暗示,如在进步问题上受挫、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对自己智力的估价过低,对自己素质评价失衡等。青年战士多数从校门到军营,既有上进心、进取心比较强的一面,同时又有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的一面。当各方面比较顺利时,显得异常兴奋,对自己估价很高;遇到一点挫折又心灰意冷,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青年战士的这一特点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以下一些特殊时机更要注意做过细的工作,防止自卑心理的产生。比如,考军校由于成绩不佳未被录取,想入党、立功因受比例限制等原因没能实现。对待这些挫折有自卑感的战士,往往把“失败”归于自己无能或倒霉,因此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有的战士因生理和身体上的某些缺陷而自卑,如有的南方兵普通话说不好,有的新战士偶尔尿床,有的训练中由于紧张技术动作不到位等等。他们常常担心被人取笑,因此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还有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反应迟钝,学习、训练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也容易导致一些战士产生自卑心理。调查发现,一些性格抑郁、反应迟缓的战士,多不敢主动与战友和领导交往,遇到困难或有什么想法往往闷在心里。

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它消磨人的意志,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告终,于战士个人的成长和部队的建设都是十分有害的。自卑,压抑了人的竞争意识,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的人是很难成就事业的。本来自己能做的事却不敢去做,经过努力能取得的成就因自卑心理而放弃。如有的战士总是把“我不行”、“我脑子笨”、“我能力低”当口头禅,好像是谦虚,实际上是自卑心理作怪。反复申明自己无能,无非是想原谅自己,或希望别人因此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样,越来越使自己的个性受到压抑,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有效发挥。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自卑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先天的缺陷引起的,二是因为受到挫折和失败而后天产生的。不论是怎样产生的,对于战士的成长进步和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害的。

帮助战士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教育战士正确对待挫折。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持平常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二是培养战士的自信心。要注意发现每个战士的特长,播撒自信的种子。三是引导战士正确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自己作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取得成绩和顺境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走麦城”的时候也不要气馁,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十虚荣心理

虚荣心,《辞海》解释为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大家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与自尊心有密切的联系。自尊心人人都有,当自尊心受到损害或威胁,或被强调到不适当位置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每个战士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当他们穿上军装成为军人后,在家人和同学亲属面前总想表现自己的出众,给周围人以良好的印象。这种

心理是正常的。但虚荣心则对心理健康和成长进步有很大的危害。

虚荣心的表现是华而不实,心浮气躁。为了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如物质生活上讲排场,搞攀比,为了显示自己阔绰而“打肿脸装胖子”,抽好烟、着便装、下饭店。有的人总想把自己的家庭出身和自我理想化,喜欢在战友面前谈论有名气的亲戚和朋友,有的甚至说假话,称上级某某首长是自己的亲戚,自己家如何有地位、有实力等等。还有的战士与外界和家人交往时常表现自己在部队如何干得好,如何受到领导的器重等,把可能和愿望说成现实。这样做虽然能使虚荣心得到一时满足,但毕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于是有些人为了使虚幻变为“现实”,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某连队一名战士表现不错,指导员对他的工作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争取入党。这名战士在给女朋友的信中竟把指导员说的“争取”,说成自己已经入了党。当发展对象公布后没有自己时,这个战士觉得没脸再见对象,并认定是排长有意整自己,并实施报复走上犯罪道路。

战士虚荣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条件和出身上的差异。战士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当不能达到自己预想的目的或自尊受挫,有些人便习惯性地通过虚荣心来达到心理平衡。受传统的“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出人头地”等思想影响,促使一些战士用自我粉饰等手段向亲人和朋友显示自己。受面子观念的影响较深,而这些“面子”有时是自尊与虚荣的混合物。

纠正战士的虚荣心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进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人人都应十分珍惜、爱护自己和他人的荣誉、地位和人格,对荣誉等的追求必须建立在个人能力的基础上。面子不可没有,但也不能强求,如果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扭曲。二是进行正确的比较教育。把自己与他人相比较是人们常有的社会心理,但关键是要多比一比自己在部队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而不是仅仅看自己的荣誉、职位。要在比较中知不足,奋发努力,迎头赶上;要比政绩、比干劲,比奉献,而不是贪图虚名,嫉妒他人表现自己。三是进行自我心理纠偏教育。对虚荣心表现很强的战士不能当面揭穿,这样会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通过向英雄人物、先进典型的学习,完善人格,引导战士做实事求是的人,而不要做自以为是的人。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十一攀比心理

到基层蹲点,遇到一位战士,问他什么也不吱声。我感到他肯定心里有事,就反复启发他。好久,他才长叹一口气说,我们三个老乡同时去教导队训新兵,工作也不相上下,新训结束后他俩都去学开车,就我回连队。是我表现不好还是没“关系”?让我在全连都没面子。我与他聊了很长时间,做疏导工作。最后他说,其实我对开车并不感兴趣,主要是看别人去了自己没去,觉得丢人。这名战士不想去学车,但看到别人去了自己又不高兴,主要是潜意识中的攀比心理在做怪。

所谓攀比心理,通俗地说,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单位和地区之间,在各自主观设定的一条均等线上,自发地从各个方面作比较而产生的差别感。

战士的攀比心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和地方比。看到发了财的人出入高档场所,穿名牌,坐名车,相比之下部队钱挣不到,工作条件又艰苦,纪律约束很多,便产生了当兵吃亏的感觉。二是同班长、同干部比。现在有些单位的带兵人对自身要求不严格,一些战士就会产生不服气心理。三是与同期入伍的战友比,在工作分工、进步幅度、生活条件等方面出现的差异,也会引起攀比。攀比之后便是脱离实际的行动,如在消费上,一些战士不顾个人实际需要和家庭经济条件,也去买名牌服装、抽名牌香烟;在工作分配上,不考虑个人的文化程度、表现、特长,看到同期入伍的战友去学技术、调到机关工作,就不安心本职,甚至想法找老乡、找领导拉关系。如某连队一名新战士入伍后被分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哨所,开始工作比较安心,不久同时来哨所的一个老乡调到机关当打字员,这名战士便不安分起来,

反复找排长要求换换工作,最后发展到“压床板”。

从上述分析的几种攀比心理我们可以看到,攀比具有明显的趋高性,只比得到多少不比贡献大小,比舒适安逸不比艰苦奋斗。在比的方法上,往往是按照自己设定的可比线去比较,很少全面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越比越觉得自己“吃亏”、“不如人”,总有一种失落感。

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受平均主义思想影响,习惯于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观念去审视、评价人和事。二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一部分人把享乐和财富当作人生追求,这种庸俗的市侩风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战士的思想和行为走向。三是受虚荣心驱使,为保住自己在领导、战友和家乡亲戚、同学、朋友中的“面子”,一些战士往往“打肿脸充胖子”。

攀比心理对战士的成长进步有很大的危害。调整这种心态的方法是:第一,带兵人要坚决抵制在涉及战士切身利益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顶住来自各方面的电话、条子、人情,努力给战士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二,组织战士深入学理论,引导激励战士树立靠吃苦耐劳获取荣誉、靠真才实学取得进步、靠工作表现树立形象的思想。同时,引导战士树立大局观念,自觉做到服从组织,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第三,引导战士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抛弃只比索取不比贡献的极端个人主义行为,形成比干劲、比吃苦、比奉献、比守纪律的风气,在比中增强团结,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常见不良心理疏导之十二逆反心理

从前某地有两家酒店,为招揽顾客,各自在门口张贴广告。一家说,“本店以信誉担保,出售的完全是陈年佳酿,决不掺水”;另一家则说,“本店出售掺水一成的陈年老酒,如有不愿掺水者,请预先说明,但饮后醉倒概与本店无关”。结果,“掺水一成”的酒店却比标榜“决不掺水”的酒店生意兴隆。后一则广告的高明之处,就是巧妙地抓住了顾客的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有些人处理问题常持“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态度,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处理问题的行为,就来自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广义的社会性逆反心理,其心理趋动是疑虑、反感、争论、嫉妒、愤怒等。它没有明显的恶意,只是为了表现自我独立意识的本能反应。如有的战士对领导批评的某些不良现象不以为然,有时甚至仿效或闹得更凶;有的对领导表扬的人非常反感,有意疏远;连队不许战士在地摊买不健康的书看,有的战士偏要利用各种机会买回来偷偷看等。一种是狭义的自我意识的逆反心理。比如两战士之间闹过矛盾,双方就会谁看谁都不顺眼,不论对方说什么或干什么,另一方总是感到很别扭,从心眼里觉得厌恶,进而挖苦对方、拆对方的台。再比如,战士如果对干部有成见,不管你讲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你越说他不遵守纪律,他越是“闯红灯”给你看,你说吸烟有害他反倒吸得更凶。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对战士的成长进步危害很大。一是不利于身心健康。一个人如果说话办事常常由逆反心理支配着,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病态,对什么人都看不习惯,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丧失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二是不利于改善和协调人际关系。长期的逆反心理会使心态发生病态变化,使人难以接近,逐渐失去领导和同志的信任,变成一个无人理睬的孤独者。三是不利于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逆反心理严重的人,总是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注意维护别人的形象,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逆反心理对部队建设来说影响也是很大的,严重的会造成指挥失灵,管理失控,万万不可小视。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战士穿上军装后,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了,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自尊,总想以各种方法、手段来证明自己的独立存在。如果带兵人的教育手段、方法等不适当,就会形成相互间的排斥心理。现在的战士入伍前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和社会经

验,如果带兵人素质不高,自身形象不好,管理教育方法简单,很容易使战士产生反感,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克服和防止逆反心理的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改进教育方法,要侧重引导,切忌简单粗暴、强迫命令。要尽量多进行个别谈心,个别交换意见,疏通感情,不要动辄当面批评人。二是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三是与战士建立良好的官兵关系。如果远离战士,缺少情感上的交流,话讲得再好听,被教育者也会感到陌生,不易接受。只有与战士息息相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赢得战士的心。

创新军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创新军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7-08-25T14:13:54.3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王子卿[导读] 当前军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普遍存在“分析预测不够及时、评估标准不够统一、评估结果不够客观”等问题。 (海军航空大学)当前军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普遍存在“分析预测不够及时、评估标准不够统一、评估结果不够客观”等问题,只有加快引进先进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开拓工作领域,才能不断推动军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发展前进。 一、理念创新 以往观念认为,部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重点是做好特殊时期和重点人员的筛查与疏导,对官兵心理健康健康档案存在“重建立、轻管理”的现象。这种观念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工作的整体性、经常性和实效性,为此应在工作理念上进行以下创新:一是建立“团体心理健康”理念,推动关注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向关注团体心理健康特征转变。在做好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与干预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团队团体心理健康状况特征,同时将个体的心理健康变化融入团体心理健康特征中进行分析,总结出团体心理健康特征可能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带来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根据两者之间的联系来调整团体特征,进而实现影响和改变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目的。二是建立“全时心理健康”理念,推动关注静态服务向关注动态维护转变。以往心理健康工作是依据个人或工作经验,一般在士兵考学、新兵入伍、老兵转退、干部调整等敏感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通常采取心理健康测试、建立档案、调适疏导等方式,帮助相关官兵解决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健康反应,虽然工作针对性较强,但缺乏连续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在关注好敏感时节、重点部位的同时,更要倾向于把工作立足经常、做在平时。通过定期采集与分析心理健康信息,全面勾勒出官兵个体心理健康发展曲线与团队团体特征走势,实现对个体心理健康档案实时监控,对团体核心特征动态维护。三是建立“数据心理健康”理念,推动关注纸制文档存储向关注电子数据管理转变。当前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大多依托纸质版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存储,当我们想了解掌握个体或团体心理健康状况时,经常出现档案丢失、查询困难、无法归类统计等情况,给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带来极大不便。建议尽快打破传统的纸制档案存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模式,完善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化理念,以数据的形式对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管理,建立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库,存储管理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在数据信息保密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查询、整理、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方法创新 以往对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大多使用自评他评与症状量表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存在难以分析预测、评估标准不统一、高耗低效等问题。建议在工作方法上进行以下创新:一是“大数据”分析,实现心理健康预测科学化。以往心理健康工作在服务内容、时机和对象的选择上,存在凭以往经验、“自己会啥就服务啥”的情况,真正服务的依据是什么、服务的重点是什么、如何选择服务对象,做得还不够到位,不能以官兵的实际心理健康需求为依据,服务效果不够明显。在效果评估方面,也是单单靠“自我感觉”,或者简单地认为“大家笑了就是有效了”,没有一个统一的考量标准,导致服务评估不够科学准确。为此,可通过坚持定期对全体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情绪状况采集的方式,形成官兵心理健康情绪状况数据库,从而建立起以“自杀预测、暴力行为预测、智力评价”为主体的数据模型,以此不仅可以预测可能发生的群体性心理健康问题,还可以为团队提出心理健康动态发生线索,并对团队完成重大任务的能力进行评估。二是“一把尺”考量,实现心理健康评估标准化。应用投射原理的IPM心理健康测试工具,直接呈现官兵的核心心理健康动机,既可规避“文字”测试的干扰风险,还可避免官兵主观隐瞒、客观理解差异等影响因素造成的结果偏差。测试系统将官兵心理健康情绪状况划分为128个因子、32个心理健康特征(包括和平稳定、思虑内省、逻辑稳固、幻想前瞻、多梦衰弱、偏执散乱等),每次测试结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6个特征来显示当前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并将32个心理健康特征划分为创造力、行动力、协作性和稳定性4个维度,对团体特征进行评价,做到在一个标准框架内评估个体与团体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实现了心理健康评估标准化、指标化、具体化及可量化。三是“低成本”消耗,实现心理健康测量无痕化。以往进行一次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评估,需要各单位心理健康工作负责人携带测试仪器逐个单位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打印后再进行分析筛查,并对分析筛查结果进行核实。这种测试方式消耗人力、物力,时间成本较高,工作效率较低。而采用IPM投射测试,只需一人进行分析评估,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升,也大大节省了官兵时间,减轻了官兵对参与心理健康测试的反感,使心理健康测试变得更加平常自然。 三、功能创新 在不断丰富完善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辅助政治工作。通过对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胜任力评估模型,按照IPM粗筛、量表测量/问卷调查、线索调查和个体访谈的顺序,挑选出优秀个体,同时用优秀个体心理健康标准对普通个体进行对比评估,查找出普通个体有待提升的心理健康特征,并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与调整,实现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通过对同一时期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核心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客观了解不同群体(如党员与非党员、干部与战士)之间的心理健康特点差异。通过分析判断同一群体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如对政治教育前后状态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评估教育效果。二是辅助团队建设。从创造力、行动力、协作性、稳定性四个维度对团体特征进行分析评估,把握团体心理健康核心特征,可以对同一团体进行前后比较分析,评价某个任务或事件对团队的影响,确定团体调整要点,提出团体改进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或团体心理健康行为训练,使团队整体状况按照“特征分析—调整改进—特征再分析—调整再改进”的模式螺旋稳步上升。三是辅助个体发展。心理健康工作不仅是为了通过心理健康疏导化解部分官兵心理健康症状和不良情绪反应,更是为了帮助官兵不断改善自我认知,从而实现培塑过硬心理健康素质和良好人格的目的。平时工作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数据采集工作,并向官兵及时反馈个人近期心理健康状况数据报告和长期情绪变化规律,来帮助广大官兵调整自身综合心理健康状态,逐步形成健康稳定的心理健康品质。

培养自信心理健康教案

培养自信心 一、课程分析 自信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些中学生对中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往往是有较多不成功的体验,容易对自己产生疑问和否定。而在这个年龄段,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运用暗示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辅导活动,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用积极的思想、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从而达到提高自信水平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自信的含义;了解拥有自信的重要性;掌握培养自信的技巧。 方法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的培养自信的技巧有意识地培养自信心,从而学会克服自卑。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培养自信的技巧 难点:运用培养自信的技巧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大冒险(玩玩想想,激趣导入)(5分钟) 老师:课堂开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大冒险的游戏,老师随便找一本书翻一个页码,这个页码在1-100之间,告诉你们范围,然后大家依次猜是哪一个数字,每猜完一次,我会告诉你们谜底比刚才猜的数字大还是小,直到猜中谜底为止,猜中的同学接受“惩罚”。重复这样咱们再重复2次,选出3个同学来参加大冒险。 惩罚是:讲台上有三个信封,请接受惩罚的同学上台任选一个信封把它拆开,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读出信封上的内容。 信封一上写着:我勇敢、自信、聪明又好看,我一直就是最棒的,同学们请为我鼓掌。 信封二上写着: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微笑是我的财富,我喜欢大家,大家也喜欢我。 信封三上写着:我积极,我上进,我努力,我一定能赢。 老师:刚刚同学们的鼓掌都很热烈嘛,说明同学们是真心为你的自信大方而觉得厉害,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自信地面对很多事情,但是,同学们又有几次像刚才那样自信地表达过自己呢?恐怕很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就是自信。 (幻灯片上出现今天的主题) (二)了解自卑心理 1、对话(同学们通过以下对话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现象,3分钟) 对话1: 甲:“你怎么不去参加外语朗诵比赛?” 乙:“我怎么能行呢,他们都那么厉害。” 甲:可是你在咱们班演讲得最好了。 乙:天外有天,我其实很一般般啦。 对话2:

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 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 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 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 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 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 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 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 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 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 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 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 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 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 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

浅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长辈、亲人,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地位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尽其应有的责任,发挥特有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呢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重得多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也比过去频繁,威胁着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发展速度越快,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越突出。所以,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心理素质而言,提出了比过去高得多的要求,在全社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成长以及发展尤其重要。父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且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必需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科学的教育应该是立体的,可分为四个层面,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在这样的立体教育网中,总体的教育目标是统一的,然而,各个层面的教育目的又有所区别: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智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社会教育主要是对公民德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自我教育主要是指个人以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行为;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特别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身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每一位家长从孩子来到世界之后就一直对他们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当然,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时刻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自尊心能使人主动、自信。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弱小的,不承认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他们个个争强好胜,喜欢老师的赞扬及鼓励。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探索中对学生进行了赏识教育,尊重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有效地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这是促使学生走向自信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就像一棵幼苗,只有在开始的阶段就得细心培育,才能保证他健康、正常地成为栋梁之才。学生入校后在老师的教育和管理下活动,形成了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在这一关系里,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平时要注意学生的一点一滴,善于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样学生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把老师当成朋友。只有学生的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才能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 2.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比如,我们班的索XX小朋友平时活动时总爱招惹别人,注意力也不集中,表现懒懒散散,可画画特别好,就抓住了这一 优点,每次画完画我就表扬鼓励他,索XX小朋友的小手真灵

巧,如果以后不再和小朋友们打架,长大后准能成为一个画家。小朋友们就很喜欢你。”他听后,显得特别自豪,为了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他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小朋友们也开始喜欢他,渐渐地索XX有了自信心。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良好的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学生虽小,但也和大人一样,自尊心很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产生沮丧、自卑的情绪。自卑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必须让学生远离自卑,在各项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克服自卑心理。 1.多说些赞美的话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用正面、积极、恰 到的语言,肯定 赞美他们,是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最简便的表达方式。如,班上仁XX 同学自己不会系鞋带,有一次鞋带开了,老师就鼓励她说: “仁XX的小手真能干啦,不信你看,系鞋带一学就会。”孩子听了一下就精神起来,在老师的赞美声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2.关心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自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困难,他们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老师在工作中若能注意观察学生,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这对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并保持愉快的心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给学生拉上背部拉链,帮助他越过障碍物,满足孩子们游戏的欲望等。正是这些琐碎而繁杂的细节照料,最能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 本文是关于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1 在接触心理学以前,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为它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所折服。心理学是十分客观的一种存在,但同样不乏应用性。也许心理学理论有些枯燥,但辅以实例,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深入体悟生活的感觉,所以说心理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 在科技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进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也就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对专业的选择和态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等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避免出现或有效应对由上述种种问题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现象,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心理学教会我的是,正确地认识自己。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的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心理年龄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现实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偶尔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偏强,但已经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

分析社会现象,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我的情绪体验较为丰富,并且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十分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 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受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较为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这就是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但这也是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前进的生活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我的最大收获。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2 3月14日下午,我参加了实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认真听了姜英杰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身为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

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 xx中队 副指导员 xxx 授课目的: 通过学习,使官兵拥有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军人圆满、出色、高效绩地完成学习、训练和战斗任务。 授课要点: 第一章、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 第二章、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三章、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不良意志品质及其克服。 第五章、新兵入伍的心理适应. 教育方法:集中授课,提问答疑 内容: 第一章、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军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危难险重的任务和紧张艰苦的生活,常会引发军人的不良情绪。 一、军人平时常见的不良情绪 (一)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抑郁可以属于正常情绪范围,在引起忧伤或悲痛的情境事件中,我们大都有过抑郁的情绪

体验。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对各种事情缺乏兴趣、回避与他人交往。但在抑郁严重发展的情况下,它又能转化为病态情绪,使人饱受困扰。 抑郁情绪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线是难以截然划分的。一般来说,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能对其所遭遇的现实和自身的处境作出恰当的分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符合社会常规,并有足够的自信与自尊,虽然体验到抑郁,但无行为异常,即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抑郁状态导致对情境不能作出如实的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或行为适应不良。例如,由于过度的压力感而情绪低落与绝望,失去兴趣,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属于异常的范畴了。 当心情低落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且持续一定时间(至少两周以上),可作为一种病态情绪对待,应考虑向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大夫求助。 病态抑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 第一,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往常感兴趣的事也会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 第二,对前途悲观。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和不可收拾,严重者可感到绝望。 第三,无助感。感到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别人对自己也爱莫能助。 第四,精神疲惫。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

探究海军部队心理服务的工作创新

探究海军部队心理服务的工作创新 发表时间:2017-08-30T15:12:39.7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作者:王子卿[导读] 本文讨论海军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创新积极心理学的举措。 (海军航空大学)摘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在传统心理学“以矫治社会或人存在的问题为中心”背景下,海军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存在对象、目标和内容偏差,本文讨论海军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创新积极心理学的举措。关键词:心理学;部队;心理积极心理学研究重点包括三个主题内容:从主观层面看,主要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主观体验;从个体层面看,主要研究积极人格;从集体层面看,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强调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消解了传统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 一、关注问题少数向支持健康多数创新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有三个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不是人人都有心理问题,但是人人都有心理需求。海军部队的基础是正常的普通官兵,他们既没有多大的问题,也不全是什么天才,要让他们去更好地追求自我潜能的激发,增强职业价值感和荣誉感,获得超强的幸福感。况且,心理健康与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今天心理健康,不等于明天心理健康;平时不出现心理问题,不等于战时不会出现心理问题。树立正向理念。要走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有病才就医”等认识误区,追求主观体验好、人际更和谐、自我实现等积极发展的健康状态。要多关注官兵的积极品质和积极潜能,不要只盯着官兵的问题,更不要放大问题。要引导官兵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并不可怕也不可耻,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帮助,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待有心理问题的官兵。坚持全程服务。心理服务不能只满足于一两次心理教育训练与咨询疏导,要贯穿官兵军旅生涯始终。官兵从入伍到退役,随着军人角色职能转换、部署任务变化、家庭关系变化,都需要心理服务和指导。 长期以来,海军部队心理服务工作主要面向的是有心理问题、心理疾患的官兵,如哪些人有问题?有什么表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否减轻或恢复?心理服务资源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而对于健康的大多数,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如何更健康更优秀,则关注较少。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有心理问题的人并没有减少;而且,相当数量的官兵反映“压力山大”“最近比较烦”,有的感觉生活没有目标、工作没有意义,也体验不到幸福和快乐。 二、从解决心理问题向增加心理弹性转变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类美德与力量是对抗心理病理发生的最有效的缓冲器,某种美德或力量的缺失可能才是真正的心理失调错乱的根源。因此,发现、促进、提升个人的积极人格特质与美德是心理预防、干预最重要的途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缺点都可以被克服的,有些缺点克服了,与其相关的优点也就消失了,如嫉妒可以削弱个体自身的快乐,但它却是人类进取的原动力之一。增加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是指能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情绪,包括对待过去的生活满意感,对待现在的福乐(积极沉浸,包含愉快、兴趣等多种情绪成分的综合情绪)和对待将来的乐观。积极情绪有拓宽人们瞬间知性的能力,能构建和增强个人资源(如体力、智力、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协调性等),能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构建积极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朋友等),是军人个体心理弹性的重要支撑。 传统心理学是一种“病理式”心理学,以发现社会或人存在的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以纠正这些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最终归宿。海军部队心理服务重补救轻发展,成了调适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的代名词。虽然官兵缺点克服了、问题暂时解决了,但由于缺少心理潜能的开发及心理品质的优化,忽视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等良好心态的塑造,官兵心理弹性没有提高,心理问题复发的可能性和产生新的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仍高风险存在。 三、从消极心理应对向积极心理支持转变 传统心理服务遵循的是一种“问题中心”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传授的是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心理测试评估开展的多是抑郁、焦虑测评等问题性排查,心理咨询疏导及治疗强调的是问题、障碍、疾病及诊治。导致心理服务疲于应对,低层次徘徊,也限制了自身的功能作用发挥。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兼有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心理学不能只关注人的弱势和疾病,更应关注积极力量和美德。海军部队心理服务应注重培养官兵完成作战任务所需的特殊心理品质,同时促使军人获得强大而持久的内在发展动力与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帮助、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普及积极心理教育。要在官兵中普及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强调官兵积极情绪的体验、幸福能力的获得以及积极人格的培养,引导官兵认识、挖掘自身的积极力量,培养看问题的积极角度,形成积极思维。注重积极心理测试。开展如快乐问卷、优点问卷、感恩问卷、乐观感测验、显著优点调查、亲密关系问卷、生命意义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等测试,加强对官兵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特别是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潜能的了解把握,既通过了解优点的这一过程促进官兵的积极反应,也为官兵的成长成才提供对策建议

七年级心理健康《学会自信》教案

七年级心理健康《学会自信》教案 第一课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自信。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成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尝试建立自信心。 3、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自己,建立自信心的方法。感受自信,学会自信,帮助学生消除胆怯、自卑,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游戏、活动、讨论、交流、表演等录音机、录音带、投影、记分册、学生自备小礼物。 (教案)七年级心理健康教案第一课学会自信 一、了解自信 、听录音: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 2、请听得懂歌曲的同学说说歌曲的意思。 3、教师讲解歌曲的含义,请学生归纳主题——相信自己、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才能赢得胜利。 二、尝试成功 、感受自信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进行词语接龙游戏,要求学生在接词之前可在心里或大声地说:“我能行!”将学生分为三至四个小组。教师说出一个常见字,要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头,在限定时间内说出另

一个成语,请四位同学统计各组所接的成语数量,多者为胜,评出龙头小组,教师给予及时地鼓励。 2、小组交流,感受主动参与带来的自信问题:你个人参加接龙的次数是多少?谁接得最多?交流: 接龙次数多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经验以及接龙前、接龙成功后的感受。板书:相信自己—→尝试—→成功 接龙成功次数少的同学谈谈自己失利的原因及感受。启发思考:在接龙过程中,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参与或不愿再接龙呢?你当时是怎么的一种状态?现在你对当时的状态有什么看法?可能的答案: A、不会答; B、会答,但不敢答;c、还没想好,不敢答;D、前面答错了,受到同学的嘲笑,不敢再回答了。师生共议,教师总结:失利的原因是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敢尝试。 板书:怀疑自己—→退缩—→失败 教师激励:如果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你会勇敢地去争取吗? 3、谈谈自信使你成功地做好了一件什么事? 三、情景辨析 、结合刚才的结论,要求学生分析在下列情境中的正确做法。 表演:

心理健康讲座稿

心理健康讲座稿(一) 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了解自己?你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情绪和情感?你的心理 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你的心理健康吗?要解决这么多的疑问,我们就要了解我们的心理状况,了解心理学。心理学源自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离不开心理学的影响,了解心理学,就是了解人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是 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 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一、身体健康;二、心理 健康;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 康。 一、心理健康概念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非常难理解,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好理解多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 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 是不健康。” 举个例子:两、三周岁的小孩子,喜欢哭闹,这非常正常,但到了十一、二岁还哭闹,那这 个学生一定有心理问题。因为哭闹不是十一、二岁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再举个例子:到了十一、二的孩子至少会交些好朋友,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那这个学生心 理一定有问题!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 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除此之外还可以总结为“六大维度”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二、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心理健康的情绪标准 人的心理健康的情绪标准包括情绪的形成原因、持续时间、长期稳定状况等各个方面。 一、情绪有适当的形成原因:一定的事物引起相应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情绪的产生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如:高兴是因为有喜事;悲哀是

遇到不愉快或不幸事件;愤怒是挫折引起的等。二、情绪的作用时间随客观情况变化而转移:通常当引起情绪的因素消失之后,人的情绪反应也相应逐渐消失。例如,生活中不小心把东西丢了,当时当时会非常生气,事情过后,慢慢也就自己调节过来。如果长期生气,这就是情绪不健全的表现。 三、情绪持续稳定:情绪稳定表明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的平衡状况,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常期不稳定,喜怒无常,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四、心情愉快平静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愉快表示人的身心活动的和谐与满意。愉快表示一个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一个人经常情绪低落,总是愁眉苦脸,心情有苦闷,则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要注意自我调节。 适当体育运动的好处: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院的指导方针,许多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建议我们每个星期3—5次等量的体育运动,每次30—60分钟。等量的运动,既可以提高心肺的健康,降低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引起的疾病的发生率,还可以提高大脑的精神健康。

自信心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自信心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自信心训练 一、排除杂念: 做法:写出消极暗示,然后在旁边打“×”把它抛弃。如:▲“……”×▲“……”×…… ▲“高考复习实在是太辛苦了,太紧张了!”× ▲“我天生比别人笨。”× ▲“我的早期教育很差,比不上别人……”× ▲“我虽然明白了以上道理,可惜太晚了。”× 二、自我激励 ★我能够做到!★我正在达到我的目标! ★学习是我非常喜欢的事情! ★学习和记忆对我来说是容易的! ★我可以卓有成效地工作! ★我现在极其镇静…… ★我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答案! ★我知道我都记住了! ★我非常平静和充满信心! ★我的记忆是灵敏的,我的头脑是强有力的! 三、智力训练体操 ⒈全身放松:(调身)

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或躺在床上,让自己全身的每一个部分都完全放松,默念“松……松……松……,空……空……空……,洞……洞……洞……(想象为○,即空洞)”。让自己进入全身放松的“气功状态”。 若你体会不到放松的感觉,可以在吸气后憋住,让全身每个部分都用劲:攥紧拳头、鼓起肌肉,体会这种紧张的感觉,然后边呼气边放松所有的肌肉,体会轻松的快感。 ⒉调整呼吸:(调息) 先介绍一种“逆腹式呼吸法”: 吸气时,下腹部凹进去;呼气时,下腹部鼓起来。放松以后,闭上眼睛,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在能够轻松地保持住它的情况下尽量多吸入空气。慢慢地呼出,并体会那种深深的放松感觉。当你觉得肺里的空气都已呼出时,再尽量多呼出去一些; 吸入尽可能多的空气,屏气,数三下,放松,然后非常缓慢地呼出,又屏气,数三下,再放松。吸气时尽量做到平稳和连续。 当你学会了这种基本呼吸法之后,即可进入以下练习── 吸气──2、3、4;屏气──2、3、4; 呼气──2、3、4;屏气──2、3、4; 重复四次这种四拍的呼吸练习,放松。 把呼吸再放慢一些,然后变成六拍,重复四次: 吸气──2、3、4、5、6;屏气──2、3、4、5、6; 呼气──2、3、4、5、6;屏气──2、3、4、5、6; 当你练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可以把这种有节奏的呼吸再放慢到8拍,也重复四次。 ⒊意念活动:(调心)

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正确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我们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 进行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将为你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2我爱我,给心灵一片晴空! 3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 4敞开心扉,你会拥有美丽人生: 5打开心灵的门窗,让阳光进来! 6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7用"新"呵护的健康! 8"心"会跟你一起走,说好不分手! 9心理健康,爱你等于爱自己! 10关注自我,让我们从"心"做起! 11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12架起心桥,共赴成功! 13健康的人需要健康的心! 14心心相融,欣欣向荣! 15我接纳自己包括优点、缺点、梦想、秘密与过去: 16超越平凡,欣喜生活! 17困忧之源,不在问题的本质,而在面对问题的态度! 18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快乐健康的人! 放飞心灵,拥抱阳光 生命,如此壮观美丽,让我们敞开胸怀,放飞心灵的翅膀,让它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放射出耀眼而明亮的光芒,演绎出生命的升华,拥抱灿烂的阳光。 心理健康是指正常发展的智力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自我潜能最大发挥的心里特质结构。 挑战竞争,超越自我 首先,要热爱生活。其次,要扬长避短。第三,要有竞争意识。第四,要学会在竞争中和别人合作,合作中竞争。总之,要不断超越自我。 学会感恩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让感恩之心永驻心间,学会感恩,畅想未来,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给学生一个空间 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认为“时间加汗水等于成绩”,于是在假期送孩子进补习班,假期是学生短暂的休整时间,许多学生早已有自己的安排,但在家长的高压下,不得不听从摆布,这无疑有碍学生的特长发挥,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希望家长端正育人观念,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把假期还给他们。

军队与心理健康教育

军队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高技术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武器装备的较量,而且是综合国力和人心的较量,是人才综合素质的较量。作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的心理战也以其在战争中的突出作用而引起军事家们的极大关注,由此对官兵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筑起牢固心理防线,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敢打必胜的信心,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军校教育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最新技术成果的出现,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特别是现代战争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技术战争不仅仅是交战双方武器装备的较量,而且是综合国力和人心的较量,是人才综合素质的较量。心理战也以其在战争中的突出作用而引起军事家们的极大关注,这对官兵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军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如今,心理战在战争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伊拉克战争中,为赢得“借声攻心”的先机,美军动用了世界上少有的专业心理战部队———空军第193特种作战大队和美国陆军第四心理战大队,利用装备有大功率的高频、调幅广播设备和电视广播设备的EC—130 E心理战飞机,挤占淹没了伊拉克本地的广播和电视多个波段,施展了长时间的阿拉伯语“倒萨”强大攻势,取得了明显的作战效果。另外,在海湾战争中和1941年美国海军破坏德国海军的征募计划时也都显示了心理战的影响力。可见,加强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高度紧张、激烈复杂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心态,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对当代高技术战争具有重大的影响。 军队作为保卫国家领土、防止国内外敌对分子颠覆的武装集团,作为我国强有力的后盾,每一名军人的心理上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军人要具有过硬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只有通过严格艰苦的训练,才能够承受战场上紧张、残酷和危险环境对军人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强烈刺激,才能够提高自身全面素质适应信息时代的快节奏、现代社会的高竞争及军事斗争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创新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既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军情,又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军现有技术装备与其他军事强国相比相对落后。因此,在军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军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锤炼团队精神、增强心理素质,还可以增强军人战争中的必胜信念,培养战友之间的信任感,此外,对于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施教时也应注意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还要以理论为牵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此外,应注重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巩固国防,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浅析当前基层官兵心理状况及对策

浅析当前基层官兵心理状况及对策 心理压力是造成心理疾患的潜在诱因,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危害性,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青年人的第一“精神杀手”。受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影响,部队青年官兵产生焦虑、苦闷、困惑、抑郁等心理压力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虽然近年来部队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例如把心理工作加入经常性个工作的内容,但基层部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事故、案件和精神病患者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这就告诫我们部队官兵心理教育问题刻不容缓,是值得我们基层部队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课题,个人通过基层连队工作经验,在与官兵广泛谈心,多方调查之下,认为当前基层官兵心理问题是部队思想工作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 通过几年基层连队任职,在大量与官兵谈心、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显示,感到部分官兵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担心、害怕、怀疑、着急、怨恨、焦虑等六个方面: 一是担心处理不好上下左右的关系。部队作为一个大学校,当兵进入部队后,就意味着要在这所大学校中生存,就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有上下级关系,有战友关系,还有与地

方政府、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等,就部队内部来说,许多战士入伍时父母亲友反复叮嘱他们:“到部队后要好好干,要与领导、战友搞好关系。”因此,不少战士到部队后希望找老乡,找熟人,找依靠,希望多交朋友,帮助实现自我价值,生怕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影响个人成长进步。有的新战士一踏进军营,就四处打听部队有没有老乡领导,一旦听说某某大队领导是老乡,就感到心里很踏实,似乎找到了靠山,一旦得知没有老乡当领导,就感到心里没底,觉得孤立无援。有的老战士面对个人成长进步问题不是先考虑自身素质、工作表现怎么样,而是先权衡自己与领导的关系“铁不铁”,愿望实现了,就觉得领导对自己“够意思”,愿望没实现,就抱怨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够“硬”。就部队外部来说,部队近几年,部队建设任务比较重,加上有些地方的经济条件差,在部队建设发展,对政府依赖较大,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好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工作上还要妥协处理好与地方单位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外在关系,部队的工作才能旗开得胜,如期完成。 二是害怕适应不了艰苦紧张的生活。基层部队作为训练、实战准备为一体的前沿部队,平常任务十分繁重,加上人员少,训练重,工作多,导致每一名官兵都要长期处于一种工作状态,时刻保持高度警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年官兵中独生子女逐年增多,他们大多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从而部分官兵长期不能适应艰苦紧张的生活,时常感到焦虑、厌烦和紧张,特别是站岗、训练、考核、检查和执勤等时机,心理压力之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