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金文中的“封”字写作澍,“邦”字写作蟒,意为植树为帜,划定疆界。

其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持关系,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这说明在周代A.诸侯拥有了与周天子同等的权利与义务

B.以分封制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

C.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

D.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

3.从秦到宋的中国帝制社会中,官僚体制运作中存在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设计的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预防专制皇权出现错误

C.制约专制主义皇权D.保障皇权体制正常运转

4.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此举旨在

A.削弱侯国力量、加强中央集权B.树立皇帝的威信、加强君主专制

C.改革嫡长子继承制、完善分封制D.为推行郡县制扫除障碍

5.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朝实行中外朝

A.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6.寇准是北宋名臣,以刚直著称。他担任的下列官职中,行使宰相部分职权的是

A.知县B.枢密副使C.知府D.工部侍郎7.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推行“崇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国策,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派文臣任知州”“设置通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个王朝是

A.汉朝B.唐朝C.北宋D.明朝8.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如“汉承秦制”、“元承宋制”。其中,“元承宋制”在中央机构的表现为

A.中书省与行省制B.中书省与枢密院

C.枢密院与宣政院D.中书省与宣政院

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0.伯利克里大力鼓励开展学术研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人不论

贫富都能到剧场观看戏剧表演,这一措施

A.促进民主政治繁荣B.反映维护奴隶主阶级本质

C.基本没有得到贯彻D.严重危害了雅典民主政治

11.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梭伦改革的“四百人会议”发展到克利斯提尼时代、伯里克利时代的“五百人会议”。这一变化反映了

①公民范围的逐步扩大②公民参政机会的增加

③第四等级限制被突破④贵族政治权力的终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12.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但其最发达完备的是私法,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是私法。这表明罗马法

A.忽视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B.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C.扩大了罗马帝国统治基础D.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13.右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

记。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共和之路举步维艰

B.议会粉饰君主专制

C.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

D.虚位君主统而不治

14.在某学校举行的某次历史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一位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问正确的选择应为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②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②③均正确

15. 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A.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B.代议制最终完善的标志

C.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D.责任内阁制特点的体现

16.近代英国、美国、德意志帝国和法国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这四个国家政体的共性是

A.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B.总统都掌握国家行政权

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D.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

17.美国政治家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

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为此,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民主政治,选择了①君主立宪制②共和制③总统制

④邦联制⑤联邦制⑥责任内阁制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②③⑤

18.近代某国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其最后确立的共和政体被称为“一票共和”。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19.在评述某史事的历史影响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该史事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它是处于封建没落时期的清政府和处于上升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第二次大较量,是一场近代故争。这场战争

A.开始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 B.使清廷沦落为“洋人的朝

廷”

C.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2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3.《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废除买卖婚姻。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理想是

A.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C.追求平等平均的社会生活 D.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

24.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

口岸。”

25.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

①开埠通商②开办工厂③割占土地④战争赔款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阅读题(26题15分,27题20分,28题15分,共50分)26. (15分)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英国)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国家主权的重心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群人的共同执政,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宪政国家由此诞生。

——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材料三: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王希《原则与妥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材料二论述的是哪一事件?(1分)材料中“第一个宪政国家”

的政体是什么(1分)

(3)用所学史实解释材料二中“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3分)

(4)依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有哪些创新表现。(4分)

27.(20分)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2分)据材料一和所学

知识,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选官标准有何变化?(2分)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6分)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6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2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大规模整修颐和园。与此同时,慈禧太后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耗资巨大,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建设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