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线粒体相关的NLRP3炎性体激活

线粒体相关的NLRP3炎性体激活

线粒体相关的NLRP3炎性体激活
线粒体相关的NLRP3炎性体激活

线粒体及其相关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线粒体及其相关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齐科研相蕾陈静宋玉国霍正浩杨泽 【关键词】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疾病 线粒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系统)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一些重要的代谢通路,维持细胞的钙、铁离子平衡,以及参与其他生命活动的信号传导。 此外,线粒体还与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及细胞凋亡有关[1-3]。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有1000多种,除呼吸链复合体蛋白受mtDNA与核基因双重编码,其他蛋白均由核基因编码。mtDNA突变或核基因突变都能引起线粒体功能紊乱[1,4]。早在1963年,Nass等人就发现有遗传物质DNA的存在。1981年,Anderson等发表了人类mtDNA全序列。1988年,Holt和Wallace分别在线粒体脑病和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患者的细胞中发现了mtDNA突变,从此开辟了研究mtDNA突变与人类疾病的新领域。随着对mtDNA研究的深入,人们对mtDNA的突变和人类疾病的相关性

日益重视。芬兰的数据显示人群单个点突变(3243A>G)的比率为1∶6000,然而,英国资料表明mtDNA疾病的患病率或易患比率为1∶3500[5]。动物模型和人类研究证据均证明,mtDNA突变是引起人类多因素疾病,部分遗传性疾病以及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mtDNA突变和相关疾病进行阐述。 1 线粒体DNA的遗传学特征 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而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的较小基因组。与核基因相比,线粒体DNA具有一些显著特征。 1.1 母系遗传 Giles等[6]通过对几个欧洲家系线粒体DNA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时,发现mtDNA 分子严格按照母系遗传方式进行传递。母系遗传是指只由母亲将其mtDNA分子传递给下一代,然后再通过女儿传给后代。有研究表明[7],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线粒体会被卵子中泛素水解酶特异性识别而降解,这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父源性mtDNA不能传播给后代。 1.2 异质性和突变负荷 核基因突变所产生的突变体分为纯合子(homozygote,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含量为100%)和杂合子(heterozygote,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突变含量为50%)与核基因不同,线粒体基因突

(完整word版)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6章 线粒体遗传病

第六章线粒体遗传病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下面关于线粒体的正确描述是______。 A.含有遗传信息和转译系统 B.线粒体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基本无关 C.是一种完全独立自主的细胞器 D.只有极少量DNA,作用很少 E.线粒体中所需蛋白质均来自细胞质 2. 关于线粒体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线粒体遗传同样是由DNA控制的遗传 B.线粒体遗传的子代性状受母亲影响 C.线粒体遗传是细胞质遗传 D.线粒体遗传同样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E.线粒体遗传的表现度与突变型mtDNA的数量有关。 3.以下符合mtDNA结构特点的是______。 A.全长61569bp B.与组蛋白结合 C.呈闭环双链状 D.重链(H链)富含胞嘌呤 E.轻链(L链)富含鸟嘧啶 4.人类mtDNA的结构特点是______。 A. 全长16.6kb,不与组蛋白结合,为裸露闭环单链 B. 全长61.6kb,不与组蛋白结合,分为重链和轻链 C. 全长16.6kb,与组蛋白结合,为闭环双链 D. 全长61.6kb,不与组蛋白结合,为裸露闭环单链 E. 全长16.6kb,不与组蛋白结合,为裸露闭环双链 5.下面关于mtDNA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mtDNA的表达与核DNA无关 B.mtDNA是双链环状DNA C.mtDNA转录方式类似于原核细胞 D.mtDNA有重链和轻链之分 E.mtDNA的两条链都有编码功能

6.线粒体遗传属于______。 A.多基因遗传 B.显性遗传 C.隐性遗传 D.非孟德尔遗传 E.体细胞遗传 7. 线粒体中的tRNA兼用性较强,tRNA数量为______。 A.48个 B.32个 C.64个 D.61个 E.22个8.mtDNA编码线粒体中______。 A. 全部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系统的蛋白质 B. 约10%的蛋白质 C. 大部分蛋白质 D. 线粒体基质中的全部蛋白质 E. 线粒体膜上的全部蛋白质 9. 目前已发现与mtDNA有关的人类疾病种类约为______。 A. 100余种 B. 10多种 C. 60多种 D. 几十种 E. 种类很多10.UGA在细胞核中为终止密码,而在线粒体编码的氨基酸是______。 A.色氨酸 B.赖氨酸 C.天冬酰胺 D.苏氨酸 E.异亮氨酸11.每个线粒体内含有mtDNA分子的拷贝数为______。 A.10~100个 B.10~20个 C.2~10个 D.15~30个 E.105 12.mtDNA中编码mRNA基因的数目为______。 A.37个 B.22个 C.17个 D.13个 E.2个 13.关于mtDNA的编码区,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包括终止密码子序列 B.不同种系间的核苷酸无同源性 C.包括13个基因 D.各基因之间部分区域重叠 E.包括启动子和内含子 14.关于mtDNA的D环区,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是线粒体基因组中进化速度最慢的DNA序列 B.具有高度同源性 C.包含线粒体基因组中全部的调控序列 D.突变率较编码区低 E.是子代H链在复制过程中与亲代H链发生置换的部位 15.mtDNA中含有的基因为______。 A. 22个rRNA基因,2个tRNA基因,13个mRNA基因

NLRP3炎性小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研究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8, 8(6), 544-548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2293643.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2293643.html,/10.12677/acm.2018.86090 Related Research on NLRP3 Inflammasome and SLE Jiani Wang1, Huiqin Cao2, Yuhong Liu1* 1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2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Received: Jul. 12th, 2018; accepted: Aug. 2nd, 2018; published: Aug. 9th, 2018 Abstract NLRP3 is one of the members of NOD and belongs to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in NLR family. In-flammasome of NLRP3 is able to activate caspase-1 and further shears IL-1β, IL-18 precusor, to make them active proinflammatory factor which will be released in ord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immune response in organism’s resistance to pathogene. Recent researches showed that SLE pa-tients’ serum levels of IL-1βand IL-18 about SLE patients were elevated and these leve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SL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ructure and activation method of NLRP3 as well as its research progress with SLE so as to search for more accurate targeted therapy approach which can be a reference. Keywords Inflammasome, SLE Disease, Summary NLRP3炎性小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研究 王嘉妮1,曹慧琴2,刘宇宏1*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免疫风湿科,陕西延安 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免疫科,陕西延安 收稿日期:2018年7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9日 摘要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NLRP3),是胞质型模式识别受体NOD样受体(pyrin domain con-*通讯作者。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人体疾病地研究的进展(20201221054219)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综合能力训练I 文献综述 题目:线粒体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朱刚刚

学号:201207730 指导教师:谢放 完成日期:2014-7-16 线粒体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为了对线粒体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论述,分别从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疾病、以及相关线粒体疾病的治疗与干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从线粒体的功能障碍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线粒体、线粒体tDNA、线粒体疾病。 引言:线粒体疾病主要是指由于线粒体DNA突变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有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与线粒体功能缺陷相关,如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线粒体眼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O型糖尿病、心肌病及衰老等,有人统称为线粒体疾病。线粒体疾病的发生被认为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 一、线粒体功能障碍 1线粒体结构、基因组特征及主要功能 1.1 线粒体结构及基因组特征电镜下的线粒体是由两层单位膜套叠而 成的封闭囊状结构,从外向内依次分为外膜、膜间隙、内膜、基质。不同于经典的“隔舱板”理论,最新提出的三维重构模型认为:(1)外膜与内质网或细胞骨架连接形成网络;⑵内外膜间随机分布横跨两端,宽20nm的接触点;(3)内膜通过界面与嵴膜接口部分相连,并不直接向内延伸形成嵴膜;(4)嵴膜非“隔舱板”式而是管状或扁平状,相互间可连接或融合,呈现不同的形式。执行线粒体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外膜上有Bcl-2家族蛋白、膜孔蛋白以及离子 通道蛋白;内膜中有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复合物l~IV和复合物V(ATP合成酶); 膜间隙和嵴膜腔分布着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eing factor,AIF)和Procaspase 2、3、9及其他酶蛋白;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ADP/ATP 转换蛋白(ANT)和线粒体膜转运孔

第章线粒体遗传与线粒体疾病

第十三章线粒体疾病 广义的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ease)指以线粒体功能异常为主要病因的一大类疾病。除线粒体基因组缺陷直接导致的疾病外,编码线粒体蛋白的核DNA突变也可引起线粒体病,但这类疾病表现为孟德尔遗传方式。目前发现还有一类线粒体疾病,可能涉及到mtDNA 与nDNA的共同改变,认为是基因组间交流的通讯缺陷。通常所指的线粒体疾病为狭义的概念,即线粒体DNA突变所致的线粒体功能异常。 第一节疾病过程中的线粒体变化 线粒体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很敏感,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可直接造成线粒体功能的异常。例如在有害物质渗入(中毒)、病毒入侵(感染)等情况下,线粒体亦可发生肿胀甚至破裂,肿胀后的体积有的比正常体积大3~4倍。如人体原发性肝癌细胞癌变过程中,线粒体嵴的数目逐渐下降而最终成为液泡状线粒体;缺血性损伤时的线粒体也会出现结构变异如凝集、肿胀等;坏血病患者的病变组织中有时也可见2到3个线粒体融合成一个大的线粒体的现象,称为线粒体球;一些细胞病变时,可看到线粒体中累积大量的脂肪或蛋白质,有时可见线粒体基质颗粒大量增加,这些物质的充塞往往影响线粒体功能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如线粒体在微波照射下会发生亚微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功能上的改变;氰化物、CO等物质可阻断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造成生物氧化中断、细胞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能力下降等等。在这些情况下,线粒体常作为细胞病变或损伤时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成为分子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线粒体疾病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角度,线粒体疾病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临床角度,线粒体疾病主要涉及心、脑等组织器官或系统;从病因和病理机制角度,线粒体疾病有生化分类和遗传分类之别。 一、生化分类 根据线粒体所涉及的代谢功能,线粒体疾病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底物转运缺陷、底物利用缺陷、Krebs循环缺陷、电子传导缺陷和氧化磷酸化偶联缺陷(表13-1)。 表13-1 线粒体疾病的生化分类 二、遗传分类 根据缺陷的遗传原因,线粒体疾病分为核DNA(nDNA)缺陷、mtDNA缺陷以及nDNA和mtDNA联合缺陷3种类型(表13-2)。 表13-2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分类

NLRP3炎症小体研究进展_毛开睿

专家述评 NLRP3炎症小体研究进展 毛开睿1,孙兵1,2 (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 200031;2.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 200025) 摘要:N L RP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能被多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所激活,N L RP3炎症小体在多种疾病过程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最初被确认的家族性周期性自身炎症反应,到2型糖尿病、阿尔海默茨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此,作为炎症反应的核心,N LRP3炎症小体可能为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关键词:N L RP3炎症小体;IL-1β;炎症反应;疾病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78(2011)01-0001-04 固有免疫作为机体第一道屏障系统,对外来病原体的清除以及引导机体产生有效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固有免疫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来识别病原体的保守结构即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 P)。常见的PAM P包括脂多糖(LPS)、肽聚糖(PGN)、鞭毛蛋白以及一些微生物的核酸分子。这些PAM P能够被PRR识别进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引起炎症反应或者抗菌应答[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三类PRR:(1)Toll样受体(T LR):一类主要定位于细胞膜或者内体膜的跨膜分子,其胞外区识别配体分子,胞内区传递信号,激活下游NF-κB等信号通路;(2)RIG-I样受体(RLR):一类胞内的螺旋酶,主要参与病毒的识别并激活Ⅰ型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3)NOD 样受体(N LR):一类细胞内感应分子[2]。有一些NOD样受体在激活后,形成巨大的蛋白复合体即“炎症小体”[3],激活胱天蛋白酶Caspase-1,进而对IL-1β和IL-18等炎症因子的前体形式进行切割,使其成熟并释放到胞外,引起炎症反应。本文主要介绍N 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 1 N LR家族和炎症小体 到目前为止,NOD样受体(NLR)家族蛋白在人类中已发现23种分子,在小鼠中至少有34种分子[4]。以下是NLR家族成员的特征性结构。其N 端是效应结构域,主要介导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知主要存在四种N端结构域:CA RD结构域、PYD结构域、BIR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N LR家族蛋白的中间部分是NOD结构域,主要在激活过程中介导自身寡聚化。蛋白C端是亮氨酸富集结构域(LRR),介导自身调控和识别PAM P。根据不同的N端结构域,又可以将N LR 家族分为四个亚家族:其中最早被发现的NLR分子CⅡTA对于调节M HCⅡ类分子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第二个亚家族为NOD1和NOD2,能够识别细菌肽聚糖的不同亚单位,并激活下游NF-κB 信号通路[5];另外两个亚家族分别为N LRP和IPAF/NAIP,其中一些分子能够在激活情况下形成炎症小体,激活Caspase-1,促使IL-1β活化成熟。 2002年,M artino n等报道N LRP1能够与Caspase-5相互作用,并通过一种称为ASC的分子与Caspase-1相互作用,形成由这四种分子共同构成的高分子量蛋白复合体,称为炎症小体(inflam-maso me)[3],从而活化Caspase-1,促进IL-1β前体分子的成熟和释放。NLRP1也是第一个被报道能形成炎症小体的N LR分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通过形成炎症小体发挥功能的分子主要有四个,包括N LRP1、N LRP3、IPAF和AIM-2。NLRP1炎症小体能够被炭疽毒素所激活[6],IPAF能够识别一些胞内菌的鞭毛蛋白以及细菌的Ⅲ型或Ⅳ型分泌系统[7],A IM-2主要识别细菌或病毒的DNA[8],而N LRP3炎症小体能被各种类型的分子、细菌或病毒所激活,因而也是研究的最多的一种炎症小体。

虹膜睫状体炎

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定义】中医称虹膜为黄仁,睫状体无专门名称。其所发生炎症即虹膜睫状体炎,由于出现瞳孔缩小的症状,所以中医称为“瞳神紧小"症。 【临床表现】 症状: 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减退等症状是本病的主要特征。虹膜睫状体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毒性刺激,睫状肌的收缩和肿胀组织的压迫产生的疼痛,睫状体部有明显的压痛,夜间疼痛加剧。急性期常伴有角膜炎症反应而有羞明、流泪视力可突然下降,此因角膜内水肿,角膜后沉着物以及炎性渗出影响光线的进入,睫状体受炎症刺激发生反射痉挛而造成假性近视。晚期可合并黄斑水肿及视神经视网膜炎。 体征 1.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后沉着物(KP),房水混浊,虹膜纹理不清,水肿,瞳孔缩小后粘连,大量炎症渗出物覆盖在瞳孔区,机化后称为瞳孔膜闭,玻璃体混浊,睫状压痛。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结膜炎鉴别

【诊断要点】 一、可有感染病灶,全身胶原性疾病等。 二、视力下降伴眼痛畏光流泪。 三、睫状或混合性充血、睫状区可有压痛。 四、角膜后灰白色或棕灰色沉着物,下方为多。 五、前房混浊,絮状渗出。 六、虹膜纹理不清,可有结节或萎缩纹,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瞳孔缘后粘连,或虹膜周边前粘连。

七、可引起角膜水肿,并发性白内障和玻璃体混浊。 八、急性炎症时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结膜炎鉴别。【治疗要点】 一、病因治疗 二、中药治疗。 三、散瞳阿托品,混合散瞳剂滴眼或结膜下注射。最重要常用1%阿托品眼药水 四、皮质类固醇局部使用为主,滴眼或结膜下注射,酌情全身使用。常用地塞米松眼药水 五、抗前列腺素药:常用消炎痛 六、抗生素有病灶感染者全身使用。 七、理疗。 八、减少光线刺激,可戴有色眼镜。 【治疗措施】 (一)中医辩证治疗 1、肝经风热:眼痛、头痛、畏光流泪,抱轮红赤,睫状压痛,角膜后壁沉着物,房水混浊,或口干,舌红苔薄,脉弦数。 治法:疏肝散风清热。 方药:新制柴连汤加减, 柴胡10g 黄连10g 黄芩12g 栀子10g 龙胆草8g 荆芥10g 防风10g 蔓荆子10g

线粒体功能障碍和人体疾病的研究进展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 题目:线粒体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朱刚刚 学号:201207730 指导教师:谢放 完成日期:2014-7-16

线粒体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为了对线粒体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论述,分别从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疾病、以及相关线粒体疾病的治疗与干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从线粒体的功能障碍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线粒体、线粒体tDNA、线粒体疾病。 引言:线粒体疾病主要是指由于线粒体DNA突变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有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与线粒体功能缺陷相关,如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线粒体眼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O型糖尿病、心肌病及衰老等,有人统称为线粒体疾病。线粒体疾病的发生被认为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一、线粒体功能障碍 1线粒体结构、基因组特征及主要功能 1.1线粒体结构及基因组特征电镜下的线粒体是由两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囊状结构,从外向内依次分为外膜、膜间隙、内膜、基质。不同于经典的“隔舱板”理论,最新提出的三维重构模型认为: (1)外膜与内质网或细胞骨架连接形成网络;(2)内外膜间随机分布横跨两端,宽20nm 的接触点;(3)内膜通过界面与嵴膜接口部分相连,并不直接向内延伸形成嵴膜;(4)嵴膜非“隔舱板”式而是管状或扁平状,相互间可连接或融合,呈现不同的形式。执行线粒体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外膜上有Bcl-2家族蛋白、膜孔蛋白以及离子通道蛋白;内膜中有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复合物I~IV和复合物V(ATP合成酶); 膜间隙和嵴膜腔分布着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和Procaspase 2、3、9及其他酶蛋白;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ADP/ATP转换蛋白(ANT)和线粒体膜转运孔(mitochondrialper-meabletransition pore,MPTP)存在于接触点;三羧酸循环(TCA cycle)酶系、存储钙离子的致密颗粒及线粒体基因组则包含于基质中。【1】与核基因组(nDNA)不同,mtDNA 结构简单,仅含16 569 个碱基,编码2 种rRNA、22 种tRNA和13种参与呼吸链形成的多肽。通常裸露且不含内含子,既缺乏组蛋白保护和完善的自我修复系统,又靠近内膜呼吸链,极易受环境影响,突变频率比nDNA 高10~20 倍。 1.2线粒体功能作为糖、脂肪、氨基酸最终氧化释能的场所,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除此以外,它还扮演着多种角色,其中之一是充当“钙库”,参与细胞内钙离子的信号传导。

【实用】-虹膜睫状体炎护理常规

虹膜睫状体炎护理常规 虹膜睫状体炎是一种由外伤,手术,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等外源,内源性因素所致的葡萄膜炎症。 【护理评估】 1.病史感染性如:细菌,真菌等。非感染性如:机械性,化学性及热烧伤等。 2.症状急性期:眼痛,眼红,畏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慢性期: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很少或没有急性症。 3.临床表现:眼结膜高度充血,眼睑痉挛,畏光流泪,痛苦面容,严重时伴有额面颊部疼痛,巩膜压痛等。 4.辅助检查:询问病史,确定病因,全面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散瞳眼底检查,玻璃体细胞计数等,化验常规加血沉,胸片,结核菌素实验。 5.心理社会反应:因感染,红,肿,热,痛,流泪,怕光等,引起患者焦躁不安。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眼部刺激征明显。 2.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3.焦虑,恐惧。 4.有眼压升高的危险。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主动听取病人疼痛性质的反应,并给予安慰,支持。 2.遵医嘱积极应用糖皮质类固醇及抗生素类药物,减轻炎症反应。 3.给病人佩戴色眼镜,减少强光刺激,减轻疼痛。 4.球结膜下注射时应充分麻醉下进行,避免加重病人的疼痛。 5.帮助病人分散注意力,如与他人交谈,听音乐,散步等。 6.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创造良好环境,促进病人休息。 【健康指导】 1.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按时交替使用眼药水。

2.指导病人使用激素类药物及如何观察用药后反应。 3.指导病人采手指腹自测眼压法观察眼压是否升高。 4.指导病人避免一些引起眼压升高的诱因,如,便秘,一次性饮用大量水,长期向下低头等。 5.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强强光刺激。 【护理评价】 1.病人对待疼痛的态度。 2.病人主诉疼痛缓解或者是消失。 3.观测眼压。 4.病人情绪稳定情况。 5.病人睡眠状况的改善。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与疾病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与疾病 1、线粒体基因及基因组介绍 人类线粒体DNA(mtDNA),共包含37个基因,这37个基因中有22个编码转移核糖核酸(tRNA)、2个编码核糖体核糖核酸(12S和16S rRNA),13个编码多肽。 2、线粒体基因及基因组分析的现状和临床意义 对于可疑线粒体病的患者来说,理想的遗传学诊断方法是发现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缺陷的相关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在mtDNA上,也可能发生在核基因上,线粒体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X-连锁遗传、母系遗传,有些还是新突变。由于线粒体病涉及基因众多,目前临床只能选择少数常见的线粒体基因位点进行突变和缺失筛查,阳性率很低,大多数患者难以获得准确的病因诊断。 3、线粒体基因及基因组分析测定 (1)13个编码多肽的基因 编码产物基因分 析 基因变异对应的常见线粒体病种 类 NADH dehydrogenase (complex I)MT-ND1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MT-ND2心肌线粒体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MT-ND3进肌阵挛,癫痫,视神经萎缩MT-ND4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肌 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张力 障碍 MT-

ND4L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MT-ND5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及中风样发作综合症 MT-ND6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及中风样发作综合症,糖尿病,肌张力障碍 coenzyme Q-cytochrome c reductase/Cytochrome b(complex III)MT-Cytb 慢性游走性红斑,Leber遗传性视 神经病,线粒体肌病,心肌线粒 体病,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 及中风样发作综合症,帕金森病 cytochrome c oxidase(complex IV)MT- COX1 肌红蛋白尿运动神经元疾病,铁 粒幼细胞贫血 MT- COX2 线粒体肌病,线粒体多系统疾 病,线粒体脑肌病 MT- COX3 Leigh综合征,慢性游走性红斑, 骨骼肌溶解症 ATP synthase MT- ATP6 共济失调并发色素性视网膜炎, 母系遗传Leigh综合征,家族性双 侧纹状体坏死 MT- ATP8 共济失调并发色素性视网膜炎, 母系遗传Leigh综合征,家族性双 侧纹状体坏死 (2)22个编码tRNA的基因 Alanine MT-TA进行性眼外肌麻痹Arginine MT-TR

虹膜睫状体炎怎么治疗

虹膜睫状体炎怎么治疗 虹膜睫状体炎也被称为前葡萄膜炎。当出现虹膜发炎的时候,常常会对睫状肌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虹膜睫状体发病的原因比较多,除了眼部外伤以外,一些病菌病毒或者是化学物品,如果直接进入到眼内,都可能引起这样的病症表现,另外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病症表现,比如说风湿病,麻风,结核病等等。也常会导致其他的眼部疾病,巩膜炎,角膜炎都是比较常见的,出现这样的病症,要及时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的效果是很好的,对于病症比较严重的,可以采取免疫治疗的方法啊,另外热敷理疗等方法也是比较好的。 ★1.药物治疗 有口服药、滴眼剂或结膜下注射等方式。口服药开始 时要给足量,以便迅速控制炎症,最后用最小量维持到炎症活动

完全消退为主。 (1)非激素性消炎剂水杨酸钠保泰松及消炎痛有镇痛及消炎作用。主要抑制葡萄膜炎时前房中前列腺素的增高,以达到抗炎或降压的作用,常用阿司匹林。 (2)抗生素若系化脓性前葡萄膜炎可局部或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 (3)免疫治疗对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交感性眼炎,使用激素无效时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增强剂。以调整异常的免疫功能。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①环磷酰胺可以单独使用或配合类固醇治疗。②乙双吗啉每日三次,连服2~3周,停虹膜睫状体炎药1周,再用1~2个疗程。③痛可宁。

★2.热敷或短波疗法 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炎症吸收。 3.对症治疗 (1)对继发青光眼者可口服醋氨酰胺使眼压下降。 (2)对虹膜膨隆者可行虹膜穿刺或虹膜切除。

(3)对虹膜周边粘连引起继发青光眼者可行虹膜周边切除。 (4)对并发白内障者可在炎症控制下行白内障摘除术。

线粒体病及其相关的心律失常

线粒体病及其相关的心律失常 胡喜田1  李伟峰1  张海澄 2 [摘要] 线粒体病是指因遗传基因的缺陷导致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 多系统疾病。线粒体病对心脏的损害主要包括器质性和电生理损害,临床上最常见的为Keam s 2Sayre 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脏传导系统的损害,发生的心律失常包括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线粒体病;综述;Kea m s 2Sayre 综合征;心律失常DO I :10.3969/j .issn .1007-2659.02.007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659(2010)02-0111-03作者单位:1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内三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44) 作者简介:胡喜田(1973-),男(汉族),河北邯郸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专业特长为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 1962年Luft 首次提出线粒体病后,人们对线粒体病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并且伴随着实验室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Anders on 测定出人类线粒体DNA (m t D NA )的全长序列,并提出线粒体母系遗传的概念,人类对线粒体病的认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到目前已经发现线粒体病的线粒体基因存在100个点突变和200个缺失。在对线粒体功能方面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线粒体不但产生ATP,而且产生体内95%以上的活性氧;不但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而且调控细胞凋亡。在对线粒体内各种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一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线粒体病的研究已从单一的线粒体肌病、脑肌病或脑病,扩展到心脏、消化、肾脏、内分泌、眼等多系统多器官疾病,而在这些系统中的发病情况,尤其是在心脏的发病状况,往往和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联系。正式基于对线粒体及其疾病的深入认识,线粒体医学的概念已经被提出。 1 线粒体病概述 线粒体病是指因遗传基因的缺陷导致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目前临床对线粒体病的分类,主要是依据病变部位而分,包括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和线粒体脑病三类。它们各自又有更详细的分类。 线粒体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是线粒体病临床表现各异的基础。它的不同结构部位含有不同的酶系统。线粒体的正常结构及其酶系统在人体的能量代谢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而线粒体病正是这一系统失用所致的结果。 线粒体由约1500个多肽组成,大部分是由核DNA (n D 2 NA )编码,虽然m t D NA 仅保留了13个氧化磷酸化多肽的基 因,但其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人类m t D NA 是存在于细胞核外长16569bp 的唯一的双链闭环DNA,分轻链和重链,含37个基因(包含22个t RNA 基 因,2个r RNA 基因和13个编码线粒体呼吸链酶蛋白的基因),主要编码呼吸链及与能量代谢有关蛋白[1]。线粒体呼吸链中被m t D NA 编码的酶包括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Ⅲ,Ⅳ,Ⅴ。m t D NA 缺失或点突变使编码线粒体氧化代谢过程必需的酶或载体发生障碍,糖原和脂肪酸等不能进入线粒体充分利用和产生足够的ATP,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产生复杂的临床症状,从而出现临床上不同类型的线粒体病。 mt D NA 突变主要包括:与蛋白合成有关的t RNA 基因点突 变,编码线粒体呼吸复合体亚基的结构基因突变,mt D NA 片段缺失和mt D NA 的耗竭。此外,由于大多数呼吸链复合体亚基是由n DNA 编码,并且mt D NA 复制和表达需要的许多酶也是由 n DNA 编码,因此n DNA 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 线粒体病有以下显著遗传学特点[2]:①母系遗传:受精卵线粒体几乎均来自卵子,故与孟德尔遗传方式不同,母亲将 mt D NA 传递给子代,只有女儿可将mt D NA 传递给下一代,这被 称为母系遗传。②高突变率:mt D NA 裸露于高水平的氧化磷酸化环境中,无组蛋白保护,突变率较n DNA 高10余倍,且缺乏有效的修复机制,相比常染色体遗传病,线粒体病每一代发病个体相对较多。③阈值效应:因每个细胞mt D NA 有多重拷贝,只有突变型达到某一阈值时患者才会出现症状。在心脏、肌肉、神经等能量需求高的器官,阈值低于低能量需求器官。④遗传易质性:不同mt D NA 突变可导致相同疾病,而同一突变可引起不同表型。⑤mt D NA 突变的表型效应由突变类型、易质状态(突变型所占比例)以及组织对线粒体ATP 能量产生的依赖程度所决定。能量需求越大的组织器官如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等临床受累越早,越严重。 线粒体病的病理变化为病变组织异常线粒体的聚集、线粒体糖原和脂滴堆积和线粒体嵴排列紊乱,即线粒体结构和数目的异常。组织活检Gomori 染色可见异常线粒体聚集的蓬毛样红纤维(RRF );比Gomori 染色更具诊断意义,并且是线粒体疾病所独有的表现,即电子显微镜下所见:线粒体嵴增多、排列紊乱呈同心圆状排列、肌丝间可见较多脂滴、成团或串珠状等。线粒体病的生化表现主要是血清乳酸丙酮酸的升高。由于ATP 合成障碍,无氧酵解增强,故大多数患者血清中乳酸丙酮酸水平升高,尤其是运动后乳酸丙酮酸 ? 111?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年第24卷第2期

第七章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第七章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线粒体遗传、线粒体疾病、异质性、阈值效应等基本概念。 2.掌握线粒体DNA的结构与遗传特点。 3.熟悉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的关系。 4.了解线粒体DNA的复制、转录特点。 二、习题 (一)A型选择题 1.mtDNA指 A.突变的DNA B.核DNA C.启动子顺序 D.线粒体DNA E.单一序列 2.下面关于mtDNA的描述中,那一项是不正确的 A.mtDNA的表达与核DNA无关B.mtDNA是双链环状DNA C.mtDNA转录方式类似于原核细胞D.mtDNA有重链和轻链之分E.mtDNA的两条链都有编码功能 3.mtDNA中编码mRNA基因的数目为 A.37个B.22个C.17个D.13个E.2个 4.线粒体遗传不具有的特征为 A.异质性B.母系遗传C.阈值效应D.交叉遗传E.高突变率5.mtDNA中含有 A.37个基因B.大量调控序列C.内含子 D.终止子E.高度重复序列 6.受精卵中的线粒体 A.几乎全部来自精子B.几乎全部来自卵子C.精子与卵子各提供1/2 D.不会来自卵子E.大部分来自精子 7.线粒体疾病的遗传特征是 A.母系遗传B.近亲婚配的子女发病率增高 C.交叉遗传D.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E.女患者的子女约1/2发病 8.最早发现与mtDNA突变有关的疾病是 A.遗传性代谢病B.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C.白化病 D.分子病E.苯丙酮尿症 9.最易受阈值效应的影响而受累的组织是 A.心脏B.肝脏C.骨骼肌D.肾脏E.中枢神经系统10.遗传瓶颈效应指 A.卵细胞形成期mtDNA数量剧减B.卵细胞形成期nDNA数量剧减 C.受精过程中nDNA.数量剧减D.受精过程中mtDNA数量剧减 E.卵细胞形成期突变mtDNA数量剧减

人类线粒体突变与线粒体疾病

人类线粒体突变与线粒体疾病 食科1083 袁惠雄 30 线粒体是细胞内唯一存在于细胞核外又带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由于这一特殊性,有关其进化和来源的问题曾有过很多争论。但因为与临床的关系过去不很明确,对它的生物学意义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80年代后随着线粒体的序列和基因组组成的测定,以及发现了线粒体DNA(mtDNA)突变可能与人类疾病相关以来,线粒体与人类健康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1 mtDNA分子生物学 人mtDNA分子是一个长16 569bp的双链闭环超螺旋DNA。Anderson等[1]测定的人类mtDNA结构表明,它有13个多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这些基因呈紧密排列,基因内没有内含子,但有一个长1~2kntp的非编码区,称为控制区,也叫取代环(D-1oop),含有转录及复制的调控信号。 mtDNA的双链中一条称为重链(H链),另一条是轻链(L链)。重链上有28个基因,轻链则有9个。每条链各有自己的启动子。转录产生了连续的多顺反子,经加工后成为成熟的rRNAs,tRNAs及mRNA。 2 mtDNA突变 由于特殊的生物学环境和遗传学地位,mtDNA更容易发生突变。目前解释其突变率高的原因有:mtDNA呈裸露状态,没有组蛋白的保护,容易受到侵害;线粒体内缺乏较有效的修复系统;复制时有不对称状态,出现的单链DNA有自发的脱氨基效应;复制频率和次数较nDNA高。对这些假设还无一致认识,但已发现突变仍有一定的特征,即基因编码序列比较保守,不同种属间可以看到基因序列有较高保守性D-环区则常有多态现象,不同人种甚至不同家族间即可有差异。这一性质现已被用作亲缘关系鉴定,在法医学、犯罪学和骸骨分析等领域中应用。 在可能导致mtDNA突变的环境有害因子中,研究较多的是活性氧自由基。线粒体在呼吸链代谢中产生的超氧粒子和电子转运过程中生成的羟自由基,都可能对mtDNA造成损伤。受此影响,DNA链上的脱氧鸟苷(dG)转化成羟基加成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随后在DNA 复制中可诱发点突变[2]。点突变的产生,提高了DNA双链的分离(separation)机会,促使mtDNA发生进一步突变,如缺失和重排。重排是发生在缺失之后的事件。缺失的mtDNA片段,既可能形成细胞内的小环(minicircle)[3],也可能在mtDNA或nDNA上造成重排,而发生在nDNA上的重排,通常较mtDNA上的重排后果更严重更迅速。例如,激活原癌基因或使抑癌基因失活,从而诱发肿瘤。许多资料显示,mtDNA突变有“热点”及与之相应的序列和结构,这也许对预防和治疗因mtDNA突变引起的疾病有所启示。

虹膜睫状体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2293643.html,/ 虹膜睫状体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虹膜睫状体炎常见的并发症 视网膜脱落、青光眼 虹膜睫状体炎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1、角膜混浊:后弹力层皱褶和角膜上皮水泡样角膜炎病变,晚期发生角膜带状疱前。 2、虹膜后粘连:虹膜炎时,由于纤维素性渗出,使虹膜的瞳孔缘与晶体前囊之间产生粘连,早期粘连可用扩瞳剂拉开,如果渗出物已机化,粘连牢固,用扩瞳剂不易拉开,或拉开部分粘连瞳孔呈花瓣状边缘不整。 3、瞳孔闭锁(seclusion of the pupil):虹膜后粘连全部纤维化后永远拉不开,且瞳孔一周的虹膜,后面与晶体前表面完全粘连,前后房水循环中断。 4、虹膜周边前粘连(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of iris)或房角粘连(goniosynechia):由于后房压增加或渗出物蓄积使周边虹膜或虹膜根部与角膜后面粘连。 5、瞳孔膜闭(occlusion of pupil):瞳孔区内沉积大量渗出物形成薄膜覆盖在晶体前表面。 6、虹膜膨隆(iris bombe):由于房水不能从后房向前流通,受阻在后房,使后房压力增加,房水蓄积使虹膜向前推移而呈膨隆状态。 7、并发白内障:虹膜炎症时,房水性质改变,房水中的炎症毒改变了晶体外在环境,从而也变了晶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导致晶体前后皮质都混浊,并很快形成完全性白内障。 8、继发性青光眼:由于房角粘连,瞳孔闭锁,加上急性炎症期血管扩张,血浆漏出,前房水粘稠度增高导致眼压升高,继发青光眼。 9、眼底病变:病变后期或严重病例可并发有黄斑水肿或囊样变性,或伴有视盘血管炎。10、眼球萎缩:睫状体附近渗出性机化组织形成纤维膜牵引视网膜脱离,破坏睫状体使房水分泌减少,眼压减低,加上睫状体本身反复发炎变成坏死组织,导致眼球缩小而萎缩。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2293643.html,/hmjzty/bfbz/

线粒体病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疾病:最新研究进展和所面临的挑战 线粒体病是所有遗传性疾病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疾病。尽管在过去的几年关于线粒体的研究进展有显著的进展,由线粒体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参与的线粒体病仍面临独特的挑战。对线粒体病的深入了解,在提高了诊断率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阻止严重的线粒体疾病的遗传方法。这些进步还有其他的进步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仍然还有相当大的挑战,尤其在一些治疗性领域,哪些显现临床症状的患者合并有线粒体功能障碍和不同组织器官受损在很多线粒体病患者中都有发现。本综述挑选了线粒体病的一些最新进展,并且对其中重要的进展领域着重讨论。 线粒体疾病是人类遗传病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我们定义哪些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主要缺陷的病变,氧化磷酸化反应是细胞ATP的主要来源。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是人类生命必须的,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复合体(CI到CIV)和两个电子传递载体(辅酶Q和细胞色素C)组成。这个系统产生一个跨膜质子梯度被蛋白复合物成为复合物V(FoF1ATP合酶)利用合成ATP.ATP是细胞能量的重要来源。自由移动的呼吸复合体和流动的载体共同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形成一个大的结构称为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酶蛋白在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组遗传物质的双重控制下。环形的线粒体基因组(mtDNA)有16569个碱基对组成,在所有的细胞中呈现多重拷贝。MTDNA仅仅编码37个基因产物,其中有13个多肽链式氧化磷酸化亚基的结构,还有22个转运RNAs(tRNA)和两个核糖体RNAs(rRNA)参与他们的合成反应。剩下的线粒体蛋白质包括大多数的氧化磷酸化亚基,装配元件,氧化磷酸化复合体的辅助因子,它们参与mtDNA的损伤修复和表达,细胞器内的蛋白体,和细胞核编码的线粒体动力学,在细胞质中合成,然后运输到线粒体中。 线粒体病的临床特点和患病率 线粒体疾病的巨大挑战之一是病人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性差异,涉及不同的器官和系统。线粒体疾病可能出现在生命的各个时期。病人在童年发病往往有严重和累积性疾病由于隐性遗传核基因突变(3)。临床症状包括Leigh综合症和Alpers综合症,伴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然而,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心脏、骨骼肌或其他器官的受累表现力遗传异质性。在成人发病患者中,以mtDNA突变为主,孟德尔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于重要的基因产物突变引起的,如mtDNA复制结构原件(如DNA聚合酶γ(POLG)和解旋酶(PEO1)],通常也引起严重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在儿童时期,也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显现。和儿时临床症状一样的,有普遍认可临床表型在成人线粒体疾病中,包括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亚急性失明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MELAS(线粒体脑病、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RRF(肌阵挛癫痫伴蓬毛样红纤维)。然而,许多患者不是很符合确定的临床综合症,这也许是因为特殊的原因有那些常见的m.3243 A >G的突变(4),在近三分之一的成年线粒体疾病患者中出,经常拖延病人诊断。 关于线粒体疾病的另一个关键目标是了解组织特异性与特定的线粒体基因型的关系。一个好的这方面的例子就是常见的仅仅涉及视神经方面初选LHON突变的患者(5)。据推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这些复杂突变特别敏感,但是有趣的是,同样的突变引起的LHON在其他一些患者中也会引起严重肌张力障碍无明显的眼部受累(6)。这也是例证,观察到表型差异在mt-氨酰基tRNA突变的患者中,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酶突变的患者(见下文)。然而这种选择性的脆弱性,但并不是线粒体疾病唯一的,也见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这方面的进步缓慢,因为人类线粒体疾病建模困难。目前,修改线粒体基因组在一个特殊的方法是困难的(见下文),和许多不同的动物模型核遗传缺陷不能呈现人类的表型(7、8)。显然,mtDNA 的异质性无法解释显著的组织差异在这些疾病中,但有趣的地方是, 线粒体转录物也隐藏实质的异质性在正常个体(9);目前知之甚少关于可能导致这样的RNA异质性, 但是另一种方面氧化磷酸化构成成分可以变化在不同个体、组织或细胞的内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