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试题

【语文】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浙派绘画带给我们的遗憾

明代之前,确实有画家画风,鲜少画派,即使马远、马麟这样的绘画世家,似乎也未曾创宗立派。明初浙派之后,画家们莫不以习气为宗,利益为派,或曰创新性灵,或曰与古人一个鼻孔出气,实则都关乎利益纠葛,真正洁身自好者少之又少。

根本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世俗化在市场经济中逐渐成为一种大势。画家的专注度不再集中于精神世界的完善,而在于迎合现实世界的种种需要,比如作为浙派祖师戴进笔力深厚,墨色偏黑偏重,气势强劲、雄健、豪放,虽然视觉效果不错,但其文化底蕴低、绘画的精神内涵不足,甚至其创作的目的也非传统意义的自娱然后娱人,而是专注于取悦他人。先是取悦皇室,后是取悦金陵权贵,至于最终没能如愿,那是个人际遇的问题。同样,吴小仙放荡不羁,绘画中颇多轻佻气息,与其沉溺于金陵豪富的奢靡淫逸之风颇有关联,是以其画格调不高。实则算不上一流画家。至于“画状元”的称呼,只能说他的画比较符合明代皇室的口味而已。后人倍加推崇,也是因为后人过于看重世俗权力。

非常遗憾,明代之后,诸如权势、地域、派系等诸多外因开始从根本上腐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画家对于绘画的关注度逐渐从内到外出现了世俗化转变。画家不再以卖画为耻,反表现出一种“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潇洒”。这是画家的自觉工匠化、产业化,是一种文化品位上的自甘堕落。同时出现了利益纠葛,从而出现了门派观念,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自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代文化人开始放弃“但有仁义而已矣”的理想,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这是令人伤感的趋势。于市场规律来说,垄断才会使利益最大化。所以画家们开始抱团,开始地域化,开始以取悦市场为目的“创新”艺术形式,自此,中国绘画发展的轨迹出现了偏差。

不能否认,明代文人群体确实对这种文化上的自我堕落进行过抗争,浙派很快被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取代。但是,以画派取代画派,宛若饮鸩止渴,在发展节奏上其实已经随着世俗化的风气而变化,以火投火,很难有什么大效果。相传沈周晚年出行,路上都有各色人等列队围观,也有大胆者要求签名留念,这跟今天的粉丝捧星行为何其相似。当然,这不是沈周的错。作为忠厚长者他并不看重绘事,不在乎有人仿造他的画,更不在乎世俗名利,一心专注于照顾父母,修身养性。可是,有很大一个团体需要他作为旗号,需要依托他成立一个利益团队,这是沈周的幸事,却是整个明代文化发展的不幸,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幸。

杜甫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世人喜欢耳鉴,所以画家爱名,世人喜欢利益,所以画家立派。可是,如果有画家能抽身而退,立于高处,立刻就能了解洞悉那些所谓的山头是何等渺小,世俗所珍惜的富贵权势是如何虚妄,以此心观照绘事,画道彰矣! 画道既彰,传统文化的复兴自然也指日可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进是浙派的祖师,所以他的绘画气势强劲、雄健、豪放,视觉效果不错。

B.明代之后,画家“不使人间造孽钱”,把原本为文人画家不齿的卖画行为合理化,乃至自我标榜,这是文化品味的自甘堕落。

C.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自娱然后娱人,只专注于自娱或只专注于娱人,作品格调同样不高。

D.吴小仙被称作“画状元”,但其实难副,虽受后人推崇,但也因轻佻为人所不齿。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画家的专注度不在精神世界的完善,而在迎合现实世界的需要,那么其作品的价值将不复存在。

B.一幅好的绘画作品,须有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但有仁义而已矣”的精神理想,构成了画作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画作的格调。

C.明代文化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虽令人伤感,但围绕利益最大化而展开的形式创新,也有利于绘画艺术的发展。

D.明代文人对文化上的自我堕落进行过抗争,“吴门画派”取代浙派就是体现。沈周成为当时的旗帜既是世俗化风气不可遏制所然,也是他个人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所需。

3.从本文来看,复兴传统画道精神需做哪些努力?(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皮鞋

[苏丹] 阿卜·白克尔·哈里德

天色暗下来了,水汽预示着将有一个不愉快的黑夜。我坐在市场的一家咖啡馆里,苦苦地思索着下月的日子该怎么过……我在责怪着自己由于一时冲动买了一双白皮鞋。按我这样地位的小职员来说,真不该如此,就是想买也该等下月再说。我埋怨我干的荒唐事儿。正在烦恼的时候,耳旁传来一声声叫擦皮鞋的声音……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个约摸十一岁的孩子,披着一件不称体的长衬衣,两条瘦腿活像竖在地上的两根细棍,苍白的圆脸庞上长着一对炯炯发光的、满是孩子气的大眼。或许他早就以为我会坐下来的,所以竟没来得及等我张口告诉他这双皮鞋还是刚上脚的,他的两只小手就已经在身旁的小木箱里匆忙地翻寻着什么了。

他严肃而又小心翼翼地卷起衣袖,从木箱里取出一个铁匣,立刻埋首在这项“艰巨”的

工作里。我百般无聊地看着电影院前熙来攘往的人群,现在不比公共假日那天,很少见到中学生的影子。站着的尽是些套“吉尔巴”(注释:一种苏丹民族服装)或穿着形形色色衣衫的童工,男女摊贩杂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兜售吃食。我本以为这个孩子很快就会擦完的,而他不时顾盼着影院前的观众,低声问身旁另一个孩子:

“听,开演了吧?”

“我早看过了,你要瞧,你自个儿去吧?”

这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玩弄着手里的木棍,一面频频抬眼留心一个闲散地等着友人赴约的青年。擦鞋的责备而又痛苦地扫了他一眼,便拿起我那擦好鞋油的一只白皮鞋放在墙角下,稍晾一会儿再打光。熙熙攘攘的顾客不知是谁在鞋上踩了一下,这一脚几乎使他前功尽弃,他掸掸灰尘,狠狠地骂了一句:“你怎么不长眼哪!”说着又伸出两只小手聚精会神地开始他的擦鞋工作。

片刻间天空里越积越厚的乌云又一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我听到他自言自语地在嘟哝:“真主保佑,这场雨下来,看不成电影还没什么,断了我的粮可怎么办!”

雨说下就下,稀疏的大滴雨点开始落了下来。人们蜂拥地躲进咖啡馆,渐渐把我和孩子的距离越挤越远了。滂沱大雨,倾盆如注,我端着座椅退进屋里,坐下后先忙着把两只光脚丫子塞进桌肚里,但心里止不住胡思乱想起来:这孩子哪儿去了呢?准拿走了我的皮鞋……唉,多讨人喜欢的一双新皮鞋,不用费多大劲就可以脱手的。本来嘛,眼看着浓云蔽日,预示着有一场大雨,大街小巷尽是泥水,我干吗还一定要让他再擦呢?真是活见鬼!根本的问题倒还不是对这双丢失的鞋感到特别惋惜,问题是要我光着脚在这么一个漆黑的夜晚步行回家,倒是生平第一遭。

折磨人的整整一小时过去了。在这一小时里,我的心简直是随着表上的分针在移动。而这个小东西看来却毫不在意地计算着这一寸寸蚕食我的耐心、让我神经都快爆裂的时光。希望孩子送回皮鞋的幻想已成泡影了,这个该杀的家伙竟这么拿着我的皮鞋就溜跑了。我开始认真地考虑回去的那条道,当然,最好能雇一辆车,可是车停在大马路上;还有,钱呢?看来惟一的办法只能光着脚在我们那条既窄又危险的巷子里冒上一次险了。又过了一小时,雨仍下个不停,咖啡馆里挤得水泄不通,等着孩子把鞋送回来似乎没什么希望了,抑制不住的气恼和郁闷阵阵袭上心头。播音机响了好长一阵终于静下来了。靠在躺椅上的、捏着帽子站久了的人都活跃起来,坐在一旁长凳上的还在热心地讨论着雨……时间将近午夜,雨势渐弱,最后天空里只飘落着星星点点的雨丝儿,人们可以回家了。人们开始离开咖啡馆,不到半小时,屋里便走空了。侍者动手收拾桌椅,示意说:你也该走了。老实说,我本也打算最末一个离开这儿,因为我不相信我的神经能经受得住自己光着脚在众目睽睽下走回家去。

我低着头走出大厅,刚穿过活动门,冷不丁地一下子怔在那儿了,两条腿似乎瘫陷在淤泥里,半步也提不起来,张大了的嘴不知说什么好,一个不到十一岁的孩子——好熟的脸哟——光着上身,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倒在墙角里睡着了。他的另一只手紧紧捏着一包东

西,我过去轻轻地摇醒了他,他跳起身来,小手揉了一阵眼睛,迷糊中他忆起了我是谁。他连忙打开布包,一边忸怩地向我道歉。我这时才发现他是那么困倦,瞌睡沉重地压着他的眼皮。付了钱,帮他披上那件不称体的、包过我皮鞋的长衬衣,我默默地踏上了归途。

满街的泥水,人们早就进入香甜的梦乡……周围是一片漫长、寂静得怕人的黑夜,电线杆上的街灯散出一团团灰白的光芒,似乎连这个也给雨水浇了个透湿。这种时刻四周见不到一点活的东西,哪怕是一只丧家的狗还是一只迷途的猫。

一幅使我无法入眠的景象萦回在我的脑际,那个孩子——我们的孩子,仿佛就坐在我床边,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另一只手里紧握着一双白皮鞋。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佳作选》(非洲·大洋洲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3月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部分写“我”自责买了一双白皮鞋,既交代了“我”现实生活的处境,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小说中细致描写了擦鞋男孩与另一个手拿棍棒男孩的对话与神态,前者埋头擦鞋,后者心不在焉,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擦鞋男孩因生存压力而少年老成。

C.本文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我”是故事的参与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同时“我”也是故事的叙述者,有利于小说刻画“我”的心理。

D.本文在表现人物心理情感时多用细节。例如“我”答应给小男孩擦鞋,付完钱后帮小男孩披上衬衣,都表现了“我”的善良与同情之心。

5.当“我”怀疑擦鞋孩童拿走皮鞋是内心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全文来看,作者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写“我”的怀疑?(6分)

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以“白皮鞋”为题的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抗,字幼节。(父)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节

..。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

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服

..,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虑此,常中夜抚枕,临餐忘食。”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令将军左奕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每不许。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盘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伺间,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评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

..方壮,威名未着,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选自《三国志·陆抗》,有删节)

7.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力侔.则安者制危侔:相等

B.敕.军营更筑严围敕:告诫

C.而以弊.士民之力乎弊:损害

D.貌无矜.色矜:矜持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假节:假(同“借”)以符节,持节是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

B.九服:原指京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后泛指全国各地区。

C.鸿沟:古运河名。楚汉项刘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后就把两国疆土的分界称为鸿沟。

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此处是说陆逊饱读诗书,所以才有“书生拜大将”之说。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抗对朝廷政事懈怠、言者议事不切要领的情况表示深切担忧,他用六国为秦所并,西楚北面于汉高之例表明朝廷应该居安思危。

B.凤皇元年,步阐据西陵城叛变,陆抗与诸将意见发生分歧,迫于压力听从雷谭的建议,放手一攻。

C.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投靠扬州刺史杨肇,陆抗心思缜密提早谋划,预料敌人会攻打弱兵驻守之处,连夜换上旧部大败杨肇。

D.陆抗忠正诚信,有谋略和才干,有他父亲的风范,他们世代获得美名,比起父辈陆抗具备的德业只是规模略小,但也算是继承父业。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5分)

(2) 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 (5分)

11.史家评陆抗“贞亮筹干”,“西陵破晋”一战如何体现他的“筹干”的?请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歌阅渎(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①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②: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词人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②姮娥,

即嫦娥。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波”即指月光,“飞镜”喻指天上月亮,一个“磨”字写出了月光分外皎洁。

B.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词上片最后句,词人向嫦娥发问,摧肝裂胆,流露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孤苦之情。

D.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13.本词下片如何抒发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句。

(1)《劝学》中以行路设喻来强调积累的重要,说“”,就不能达到遥远的千里;除了用千里马外,还用“”来说其成功在于坚持不舍。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当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希望能够“”,但结果却是“”。

(3)位卑则足羞,。

(4),用之如泥沙?

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21小题。

人们都不曾料到,贾府的居然由大观园的衰败来作预演,而且抄家也是先从大观园抄起。是啊!既然女性在贾府统治层占有特殊的地位,( )。作为贾氏家族命运象征符号的大观园,家族本身的兴衰比起它遭遇的衰落要平淡很多。小说的文学意象显示,当大观园的命运和整个贾府的命运完全合一的时候,《红楼梦》所的深广的社会内涵便露出了真容。《红楼梦》的作者显然不他的作品只是停留在爱情和婚姻的层面,他对爱情与婚姻背后的家族和社会的势力,铺排得广阔无垠而又。作为爱情与婚姻角色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身后的亲友团和后援团,无不具有强有力的经济与政治背景。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同浯,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败落描绘满意密云不雨

B.破陋描绘满意密不透风

C.破陋描写满足密云不雨

D.败落描写满足密不透风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摧折的风暴电必然从女性集中的地方刮起

B.那么女性集中的地方也必然会刮起摧折的暴风

C.那么摧折的暴风也必然从女性集中的地方刮起

D.所以女性集中的地方也必然会刮起催折的风暴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贾氏家族命运象征符号的大观园,家族本身的兴衰与其相比,是远远不如的。

B.大观园作为贾氏家族命运的象征符号,其所遭遇的兴衰比家族本身的兴衰要剧烈得多。

C.大观园作为贾氏家族命运的象征符号,家族本身的兴衰比起它遭遇的兴衰要平淡得多。

D.作为贾氏家族命运象征符号的大观园,其所遭遇的兴衰与家族本身的衰落相比要剧烈得多。

18.简答题。( 6分)

(1)《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里描写到:

(宝钗)心中吃惊,想到:“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XX的言语。她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这段话中,宝钗想到的人是谁?请分析宝钗这样评价此人的原因。(6分)

19.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一只蝴蝶只顾嬉戏,撞在蛛网上。一只蜜蜂忙着采蜜,撞在蛛网上。它们挣扎了许久,被蛛丝越缠越紧,再也动弹不得。蝴蝶叹口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没能掌握方向!”蜜蜂叹口气说:“都怪那眩眼的阳光,使我没能看清蛛网!”

A.不能只埋头工作,还要抬头看路。

B.沉迷游戏常常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C.外部环境往往会影响事物命运。

D.遇到问题,要主动从自身找原因。

20.“友情如一坛醇酒,愈陈愈浓郁醉人。”句中以“醇酒”比喻“友情”的恒久动人。下列文句,哪个选项也是用具体事物来比喻抽象概念?()(3分)

A.沿岸的枫叶以血掌印证,船头是水云的故乡

B.围墙边绽放的繁花,是造物主所设下的美丽陷阱

C.孤独是一匹衰老的兽,潜伏在我乱石磊磊的心里

D.那蓬松的发,如天空的乱云,把她衬托得更具风情

21.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四处并作修改。(4分)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期间,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四、写作(6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3(1)画家需从名利的渴求中抽身而出,不断提升个人的精神世界。(2分)

(2)扭转世俗化的风气,避免文化上的自甘堕落,为画道的复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分)

(3)重构绘画的价值体系,将绘画的艺术创兴与内涵提升紧密结合,使绘画发展走上了正常的轨道。(2分)

4.【答案】B 对比错误。

5.【答案】气愤、郁闷(1分),原因:“我”的新皮鞋是花了不菲的工资买的,被拿了十分心疼(1分);“我”本没有擦皮鞋的需要,只是出于同情而答应了那个孩子(1分);没有鞋子回家变得十分困难(1分)。写作效果:情节上为下文写擦鞋孩童艰难等候“还皮鞋做铺垫;(1分)前后形成鲜明对照,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擦鞋孩童,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失去诚信(1分)

6.【答案】(1)从情节发展来看,“白皮鞋”是情节发展线索,将“买鞋、擦鞋、丢鞋、还鞋”等情节紧密衔接在一起。(2分)

(2)从人物来看,“我”刚买的新鞋本不必擦,但出于同情心而答应了孩子的请求,表现了我的善良,而孩子更是抱着鞋一直等到深夜,表现了底层人的淳朴、守信的高贵品质。(2分)

(3)从形象来看,崭新干净的“白皮鞋”是对美好人性的象征与赞美。(2分)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1) 我们国家在外无盟国的援助,在内不像西楚那样强大,各种政务废弛,百姓没有安定。(前两个分句意思通顺各1分,“陵迟”“乂”各1分)

(2) 羊祜想凭借所阻拦的水运粮食,扬言要破坏堤坝来让步兵通过,陆抗听说后,就让张咸立刻破坏掉了堤坝。(“因”“遏”“通”“亟”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1.【答案】审时度势,放弃江陵,奔赴西陵;为避免腹背受敌,不急于攻打西陵城,而构筑高墙;命令张咸毁坏堰坝,延迟羊祜运粮进度;为对付了解自己虚实的叛将,连夜换下素不精练的夷兵;欲追杨肇败兵,又恐步阐袭击,便擂鼓假装追击。(任意四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B“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这是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其感情基调并非悲苦感伤。

13.【答案】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自己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看大好河山(1分),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担忧与挂念(1分);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1分)。“桂婆娑”象征(比喻)(1分)阻挡光辉的黑暗(主和投降派,甚至入侵的金人)(1分)。表达词人铲除黑暗势力,收复中原,把光明洒向人间的的理想与信念(1分)。

14.【答案】(1)不积跬步驽马十驾

(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官盛则近谀

(4)奈何取之尽锱铢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1)答:小红。(1分)小红机灵活泼,不满于现状,想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命运(2分)。而宝钗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1分),在她眼里小红属于有“心机”、得陇望蜀、不安分的姑娘(2分)。因此宝钗对小红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屑。

19.【答案】D

20.【答案】C

21.【答案】【答案】示例:①“堵住”改为“堵塞”;②“换掉”改为“更换”;③“打算”改为“计划”;④“正遇上”改为“正值”。

22.【答案】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