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师范院校进行国学教育的研究之子课题

在师范院校进行国学教育的研究之子课题

在师范院校进行国学教育的研究之子课题
在师范院校进行国学教育的研究之子课题

“在师院校进行国学教育的研究”之子课题

“引导师生探究传统节日的国学蕴”

弘扬节日文化系列讲座

登高采菊忆重阳—重阳节俗探究

主讲教师彩虹

九九重阳,最早见于《易经》,《易经》把六列为阴数,九列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名为重阳,这一天也被称为重阳节。

一、重阳节的来历

远在战国时,屈原就写过“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诗句,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文帝丕的《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在重阳时有宴饮的习俗:“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过重阳节的习俗已经定型。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追根溯源。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之间。《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这样写道“(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以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有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的回忆,“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据说从这时候开始,民间就有了重阳节求寿的风俗。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时庆丰收时的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也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从上面的这些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求长寿和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容,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的一种衍变。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香味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灶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以发现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代歆在《西京杂记》中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

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虽然世人对此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节在民众生活中慢慢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节大概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的说法。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季节感受展开。

二、重阳登高

重阳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的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子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隋代思邈《千金方》中记有:“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这里描述的隋代风俗,以与后世相近似。南宋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篇有:“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履上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尘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期,地区登高的习俗颇为盛行,《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槐,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还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人认为九月九日这天,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为老阳,阳极必变”,对人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文帝丕所称九为“宣于长久”之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重阳时,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

唐代文人写了大量的登高诗,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比如杜甫的七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王勃于重阳节在滕王阁上写出千古名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三、吃重阳糕

据史书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大人将重阳糕搭在儿女额头,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就是古人九月制作重阳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

高”的意思,用小红纸代替茱萸。现在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关于重阳糕的源起和民俗文化的寓意,有多种说法。

一般认为重阳糕源起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约自宋代起,重阳节食“重阳糕”的习俗正式见于载籍,如吴自牧《梦梁录》记临安()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重阳糕”。这种插小旗于花糕上的传统,迄今不改。度其原意,是一般市民因受都市地貌和物产资源的限制,欲登高避祸或采集茱萸多有不便,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纸旗代替插茱萸,借谐音相似。

另外有人认为重阳糕的文化意义着重在“糕”字上,即借此谐音以及制糕之各种佐料的谐音,表示呈祥纳福的祝吉。宋《岁时记》称“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已见对糕之佐料饰物的谐音表达。《帝京景物略》等风俗史料皆有重阳日“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的记载,民间迄今流行“九月九,搬回闺女歇歇手”的谚语,所食花糕中的枣、栗、瓜子(仁)等佐料或糕面上“蛮王狮子”等图案,隐含着少妇向娘家乞求早生儿子之祝吉的动机。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九月初九吃重阳糕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宾客嘉话录》里载有袁德师因父讳高而不敢随“九日出糕”之俗的笑话;《唐六典·膳部》中,也有“九月九日麻糕”的记载,只是重阳节物之名。其道理就像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里所说的:“其时蜀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就是说,古人认为九月黍谷成熟,因而用它蒸作糕点一类的食品祭祀先人并祭祀神明,吕原明《岁时杂记》称“二社(即春社、秋社)、重阳尚糕食,而重阳为盛”,恰能勾画出重阳糕的原型就是前人在春秋两次社祀中用以奉享祖神的祭物。在南北朝时,民间有“七月刈禾伤旱,九月吃糕正好”的童谣,可以知道在各种节日吃糕的风俗由来已久,只是到了唐宋时代,随着重阳节俗的流行,才演变成为该节日的专有食品。只是喜贺秋成的民俗含义仍留存许久。

又有一说,认为重阳糕的源头是先的食品“蓬饵”。“蓬”即蓬子,蒿类植物;“饵”即富于粘性的食品,现代汉语辞书多释为“糕饼”,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蓬饵就是用蓬子和米粉掺和在一起做成的糕饼状的食品。晋洪《西京杂记》中记载汉高祖邦的侍女回忆宫中旧事,有“九月九日……食蓬饵”之语,可以推断这一习俗不会始于汉初,应该是先的传统。四、赏菊并饮菊花酒

晋代文人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北宋京师,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渊明更接近。《艺文类聚》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引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晕、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五、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习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避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干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

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为紫红色,有温和、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以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洪《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如此,历代盛行。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清代,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明清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以祈求长生与益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六、重阳诗词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九日东楼宴

(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

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

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

歌能破别愁。

醉归无以赠,

只奉万年酬。

九日蓝田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月九日亿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重阳

(宋)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九日登天湖分韵

(宋)朱熹

去岁潇湘重九时,满城寒雨客思归。

故山此日还佳节,黄菊清樽更晚晖。

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且吹衣。

相看下视人寰小,只合从今老翠微。

七、重阳节与老人节

近年来,我们在尊重传统节日的原则上,把古老的节日注入了新的容。1898年,我国正式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又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在师院校进行国学教育的研究”课题

“国学系列讲座”之

从《齐桓晋文之事》看孟子的“仁政”思想

主讲教师彩虹

作者介绍: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孟子渴望统治者任用他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每到一个国家见到国君,都反复讲仁政的好处,当他知道这个国君无意用他时,决不附和迁就权贵,而是怅然离开。他对国君采取傲然视之的态度。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孟子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他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还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孟子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机智应变的能力,不仅以“好辩”著称,而且极为善辩。《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行(偏激的行为),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可见,孟子的“好辩”也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的。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政治上诸侯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阶级“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劳动人民却“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思想界则百家蜂起,“处士横议”。孟子从儒家的“仁政”思想出发,一方面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另一方面又要扫清阻碍推行这种主的各种“邪说”。所以不能不与各种学说进行辩论交锋,以捍卫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这就决定了孟子文章“好辩”的特点。

《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关于《孟子》的作者,历来有三种看法。或认为是孟子本人所著,或认为是他的门徒所著,或认为是他们师徒合著。后一种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的,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孟子》是模仿《论语》的,主要记录孟子的言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实行“仁政”,反对诸侯间攻城掠地、残害人民的不义之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

小学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全)

望天门山 一、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 一、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二、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

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汇报材料:构建和谐校园 彰显文明之风

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汇报材料:构建和谐校园彰显文明之风 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汇报材料:构建和谐校园 彰显文明之风 时光荏苒,步履匆匆,回首近年来,xx县第三小学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关于创建文明单位的指示精神,在文明办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着创建文明校园的标准,创新地充实创建内容、完善创建措施、提高创建水平,结合我校具体实际,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依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紧密团结广大教职员工,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拓展,教育教学成果喜人,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对学校的信誉度进一步提高。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新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赞誉。 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机构建设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创建文明单位的根本保障,我校文明单位创建组织机构是自上而下形成的组织体系,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和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

总务处、电教处、综治办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了一个创文办,负责组织安排全校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校园”的重大活动及落实工作。全校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创一流的硬件设施:xx县第三小学,位于和睦大道,学校始建于XX年9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4430平方米,建筑面积7217平方米,现有学生人,开设教学班51个。配备有微机室、仪器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语音室、心理咨询室专用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全部按照省标准配备器材。拥有完备的多媒体语音广播系统,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办公现代化,实现了与宽带网的互联互通。 2.建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35人,具有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的94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8人,小学特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45人。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学校班子成员100%具有专科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加强了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改进了工作作风。学校班子成员同心同德,各司其职,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3.争一流的管理水平: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

学校传统文化汇报材料

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传统文化进校园汇报材料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优秀思想的沉淀,是先贤智 者的智慧凝聚,是我们优秀的文化瑰宝。学校作为传 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 职责。阿克苏市第七小学始终秉承育人先育德。坚持 以德育人,让每个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学校全力践 行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用传统文化浸润学子的身心。 让学生从小明理、诚信,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 子。 一、讲好民族历史,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民族历史承载着民族的传承,只有讲好民族历史,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过去,才能让他们树立为美好明天而奋斗的决心。阿克苏市第七小学将张骞出使西域和左宗棠收复新疆作为对学生的必讲历史。讲党中央和兄弟对新疆的援建。通过收看新闻、参观地区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让他们知道新疆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懂得新疆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明白党中央对新疆的关怀之情。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树立爱国建疆的伟大理想。 二、以活动为载体,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学校积极在学生中开展各项活动,深化学生对传统

文化的认知。一是在全校持续开展《弟子规》国学诵读活动,我校是阿克苏地区教育系统最早开展《弟子规》国学诵读活动的学校。当时,杭州教育宣讲团来我校宣讲,宣讲的内容主要为《弟子规》。宣讲团的专家被我校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所感动,毅然拍板决定捐赠200本《弟子规》读本。我校依托这200本《弟子规》读本和杭州宣讲团给予的鼓励和支持,率先在学生中开展《弟子规》国学诵读活动,地区各级各类学校通过观摩和观看诵读视频,在本校开展《弟子规》国学诵读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地区《弟子规》国学诵读活动蔚然成风。二是率先在民族学生中开展剪纸社团。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是世界人民艳羡的中国之美。我校剪纸社团传承和弘扬中国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美的生活情趣,提高审美水平,使孩子们变得耐心、细致、善于观察,使学生在创造美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让孩子们用一张纸、一把剪刀、一双手就可以创造出美妙的画卷,社团创办之初,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生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17人,从不会用剪刀到能够剪出漂亮的作品,是学校无私支持和负责老师默默付出的结果。“艺剪春风”剪纸社团负责人田一媛老师的剪纸作品曾受邀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廉政文化作品展。街道办事处专门派人向田老师求教。使我们的剪纸艺术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会。三是坚持开展书法培训。书法艺术,是对传统

学校特色汇报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学校特色汇报材料 篇一:德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德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当你走进开封市金明小学时,也会被这座兼具北国壮美与南方秀美的花园式景观所吸引。新装修的“明润楼——主教学楼”高大挺拔,幽雅秀丽的校园景色错落有致,纯白的长廊与缠绕周围的紫藤、葡萄藤相映成趣,蜿蜒的七彩石小路在清雅的竹林间曲径通幽,“荷叶亭”、“三角亭”掩映在一片浓绿之中。融“三声”、“三乐”、“三省”为一体的三角亭,表达着金明学生“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的志趣,抒发着教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乐趣,陶冶师生着“每日三省吾身”的情趣。校内一处处宣传栏,无不向你传递着这所“开封市窗口”小学的现代文明气息,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里的学生身上散发着的文明礼貌的气息,校园里看不到喧哗吵闹,师生相见脸带微笑、摆手致意,学生进出校园自觉列队、文明有序,现代文明中蕴藏着传统文化的精华。 金明小学小学以特色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的思想;以深

厚的国学经典陶冶学生的情操;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塑造学生的品格;以有效的教育网络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着眼于大教育,践行在小细节”,将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教育做得扎实有效,让每个孩子体验着成长的幸福。 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学生道德认识。 一直以来,金明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抓住“创建书香校园”这个中心主题将“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文明(:学校特色汇报材料)礼貌教育”等形成系列,创造性地,富有特色地完成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逐渐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管理模式,努力把学 生培养成“志向高远、道德高尚、体魄健美、心理健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在常抓不懈的德育实践中,育人为核心,养成教育为主线,校园生活课程为载体,以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育人理念体现了新课改下学校对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我们第二十一中学?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 索和研究,虽然经历了?千丝万缕?的辛苦,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现对两年 来实践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 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 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 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 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 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 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 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 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 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 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 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 辅相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三年级柴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本人就将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国学教育及一些浅显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利用汉字激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欣赏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学国学的基础。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孩子们走近我们的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简易的历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班班通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印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字,上面两边是两只手,表示合力办学;中间是金“爻”,表示读音;下边是个房子,房子里有个“子”,表示教孩子读书。所以,“学”本来意思是学习,引申为学校。另外,

还可以科学地安排书法、古诗等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姿势端正、字体工整。老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写字教学中可融入书法教学,因为汉字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教学中每周都有一节写字课,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这样孩子对字的字形,演变等都有了了解和练习。 二、诗词吟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诗词进行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让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到老了,将一事无成。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孝敬,礼仪,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爱国和奉献;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

中心小学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欢迎阅读 夯实内涵求特色立足创新促发展 一、用切实的理念引领发展,用朴实的智慧经营学校。 我们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规模、资金投入等方面和其他兄弟学校相 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学校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得益于各届管理者的 睿智和老师们的敬业。 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我们的理念 我们学校多年来教学质量一直过硬,这也使得我们有更多的空间探索 如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就是把我们 管理者和教师的目光从语数英学科教学成绩上看过去,看到学生的书 写、写作、朗诵、演讲、经典诵读,看到思维分析与表达,英语口语 的流畅,看到演唱、弹奏、绘画、表演、科技制作等等方面的发展。 “多把尺子量人,多种称号奖人”的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成长的黄 金时期多方面得到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师综合考评杠杆,让老师们把 教育教学的关注点、着力点放在了如何让学生全面发展上。现在我们 各学科活动定期开展,各项艺体特长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坚持每天一小 时训练。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使得校园文化更加蓬勃、 生动。 2、“办精品学校,创优质教育”——我们的目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样,一所学校的优 劣,也不在于外在的规模和设施。我们学校小,就要办成“精品”,而 办精品学校,途径就是“创优质教育”。创优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靠教师, 学生的培养靠教师。所以必须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师德”

和“师能”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 3、精细化、人文化、条块结合——我们的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我们实行教干包靠年级制、年级主任负责制和备课组长责任制,使管理和教学两大系统分工明确。每年级由一名一线教师任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日常事务的管理。每年级按学科配备一名备课组长。学校每天有3名教干和科室人员值班,对学校从学生到校、早读、课堂教学、课间、午餐、午休、教学秩序、办公室卫生等全面查看并详细记录,体现了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良好态势。 二、把“抓课堂教学、抓教师素质、抓质量监控”当成一项永远的工程。 我们始终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素质为基本,以质量监控为手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以课堂教学开放月、还原课、推门听课等活动为依托,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我们一直把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重点,以“和谐、高效”为目的,不断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派员外出学习,组织教师观摩名家教学录像,组织开展学名师上还原课、课堂教学开放月、推门听课等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老师们深有感触,有的说,真正上好一节课,不是临时抱佛脚能做到的,平时学习少了积淀少了,课堂上不能应对自如,这才体会什么是捉襟见肘;有的说,仅仅是还原模仿名师上一节课都这么难,名师的确是名师;也有的老师说,平时不知道我们学校的老师讲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重新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2、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3、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

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4、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做起。有资料表明: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做诵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脑力得到舒解,加强记忆力,集中了注意力,平衡身心发展,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武,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境界,又可层楼更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先后开展,有地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时至今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民族经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考验而依然生机勃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都能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态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国学”所产生的文化张力永远能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课题:雍也篇 年级四学科第3周国学经典教师总序号第几课时 1 4 单元课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熟练背诵《雍也篇》 : 知者乐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熟练背诵以上内容。满江红中有几个句子较难读,较难理解,需引导朗读。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上两周,大家背得很好,这节课大家继续努力,加油呀!这节课我们来背诵《雍也篇》(三),比较简单,比较好读,《满江红》背起来有点难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二、新授:(一)、出示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教师及时正音,注意“知”应读“智”的读音。 3、自己练读。 4、同位互相读一读。(二)、出示译文: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它的大体意思。 第 1 页共 2页 (三)、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位互背。 3、由小组长负责检查。 4、教师抽查并给以评价。(四)、出示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1、自己练习读一读。 2、指名朗读。 3、教师范读,及时正音。注意“寰、蚍蜉、撼树、镝”的读音。 4、学生练习背诵。 5、同位互相背一背。 6、小组长负责检查。三、巩固练习: 1、指名背诵。 2、教师背前一句,学生接后一句。板书设计

寰球、蚍蜉、撼树、镝 教后反思本周的经典诗词,生僻字词较多,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第 2 页共 2页 入则孝出则弟【引言】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学习国学经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开展了对国学经典《弟子规》的学习。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家庭的小公主、小皇帝,那么他们在享受无尽父爱母爱时,是否也能关注父母,孝敬父母呢?针对于这一情况我班特开展了本次“学弟子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活动,希望通过本次的班会,让同学们知道在新时代我们应将孝敬父母上升到一种人性的高度,将口头表达延伸到实际行动,并以此为开端把学校、社会建设得更加和谐。【案例】开场白:男女主持人(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三 (2)班“学弟子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男主持人:我们生长在充满阳光和鲜花的祖国的怀抱里,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接下来请欣赏表演:(四名同学上场,扮演四只小蜜蜂;全班同学扮小动物)小蜜蜂:我是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触触触!触触触!(齐说)今天呀,我们要去森林动物学校,小动物们正在表演《弟子规》呢,我们要去学一学。小动物们齐说:蜜蜂,蜜蜂,快,快,快,我们的主题班会开始啦!小动物们齐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女主持人:真好听,真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情况汇报材 料 为积极响应打造“东方圣城,首善之区”号召,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我校本学期群策群力,抓好国学经典教育。现将我校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认识,全员参与。 为了切实开展好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地实施,我校成立了国学教育领导小组,学校领导亲力亲为,制定国学经典教育计划以及实施方案,各班语文教师全员参与,扎实开展诵读活动。 二、整合国学经典,合理编制教育内容。 在尊重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的基础上,我校组织语文骨干教

师精心挑选国学经典内容,依据年级合理编制了《国学经典教材》。其主要内容涵盖了100句《论语》经典句子、《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诵读》、语文教材中必背篇章句段等内容。 三、制定并启动“晨诵、午读、暮省”制度。 学校充分利用学生早晨进校和午饭后这两段自由时间,制定并启动“晨诵、午读、暮省”制度,让习惯成就素养,让素质奠基人生。师生每天晨读坚持10分钟的国学经典晨诵。午饭后留校师生坚持20分钟的默读。暮省指利用国学经典洗礼心灵,在《开心日记》中写一写一天的见闻与感受,记录自己的心灵轨迹,记录自己成长的烦恼与喜悦。要求学生坚持把“读——诵——悟——思——行”结合起来。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落实行动。 四、改革课程设置,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学校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

化教育内容,在不改变各年级语文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每周抽一节地方课上经典教育课,另外还充分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抽测巩固国学教育效果。 五、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教育氛围。 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设置国学经典内容。 (1)在教室外墙,校园文化墙上张贴《论语》《弟子规》等经典诵读内容、利用校园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定期开办古诗文专栏,为学生随时随地欣赏诗词文赋营造良好的环境。 (2)在营造氛围上,不但让学生的眼睛能看到经典,还让学生用耳朵能听到。我们把古诗词设为上课铃声,每天大课间音乐播放古典诵读曲目,让学生在古乐古诗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3)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设个性

小学生国学教学课件.doc

小学生国学教学课件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下面是整理的小学生国学教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篇一:《弟子规》课件一、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二、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 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教学过程 1. 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Ⅹ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议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推进区域文化德育特色,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结合河东区教体局决定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得实际情况,我校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育人为核心,积极探索融合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其健康成长奠基。 二、工作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整合国学教育资源,加强国学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积极开展国学课题研究,推进国学进课堂,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育人途径,逐步形成ⅩⅩ小学“国学教育”品牌,争创全区学教育示范区。 三、活动主题 经典启迪人生,国学伴我成长 四、活动方式 (一)课内活动 1. 每天一次诵读吟唱。每天定时安排10—2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的诵读、吟唱。(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各科教师及班主任要与学生同步研习国学,同读同悟,教学相长。 2. 每周一次内容解析。每周安排利用地方课程,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经典品读。教师可下载国学经典篇章的音频、视频资料,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音断句,或含义剖析,通过引领学生学习、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更好的发挥国学的育人功效。 3、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4、创新诵读形式,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农村小学校长汇报材料培训资料

农村小学校长汇报材 料

育人为本发展特色 ——农村小学校长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我们学校现有专职教师60名,其中本科学历教师19名,专科学历教师41名,学历达标率100%。市级优秀教师2人,县级优秀教师15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11人,市县级优质课获奖者26人。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92人,是我县规模较大,设施较为齐全的一处乡镇中心小学。下面,就我校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汇报如下: 一、开足开全课程 课程结构,决定者人的素质结构。今天的课程开设的多少成败,直接决定者未来学生未来的素质。我校高度重视课程设,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规范了教师执教行为,保证了学校课程计划的落实。坚决杜绝语文数学挤占音体美课,音体美课教师及综合科目教师不上、少上或随意增删课时的现象。 我们地处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师资力量薄弱,尤其音体美英语老师,我们下大力气,整合教师结构,通过聘请、培训

调整传统文化、环境教育、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都有了专职教师。力保证各科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 我校地处《水浒》故地,金堤脚下,黄河岸边,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组织教师,收集家乡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创造性地开发校本课程《xxx》 (二)牢牢夯实校本教育打造一批高素质教师团队。 (1)为了扎实有效的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多次邀请了县小学教研室主任为我校教师做了关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报告;县小学教研室主任亲临我校做分组教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指导课。我们还多次邀请了水城名师、阳谷名师等为我校教师上示范课。 (2)我校积极主动地抓住一切机会,先后派xxx等一大批骨干教师到聊城、临清、茌平、莘县等地参加市县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业务学习培训。返校后,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示范课、汇报课,为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我校利用多种形式对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常抓不懈。专门为教师配备了硬笔书法练习小黑板,开辟了教师书法练功台,扎实的提高了教师的板书水平;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美文诵读比赛、定期开展普通话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校本培训,使大多数教师掌握了课件制作技术,并能熟练使用班班通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书香校园特色学校汇报材料分析

“沐浴书香、德馨满园”书香校园建设 汇报材料 尖草坪区双语实验小学白玉茹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的真谛之一”,“一个学校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书那就是学校了,相反,可能一个学校什么都有,但假如没有为师生的精神发展的图书,那它不是一所学校”。读书对民族的发展、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温总理到国家图书馆参加“读书日”活动时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创造一个热爱读书的社会。每个人都学会读书,才能更多地了解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人类伟大的思想都在每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中,并通过阅读传承下来的,阅读这些书就意味着跨越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我们学校以“沐浴书香、德馨满园”为主题,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通过创设浓厚的读书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身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基础。

一、营造氛围,让校园有书香。 我们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营造读书的氛围。走进校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孩子们的读书宣言,“阅读是一把万能钥匙”“今天,你读书了吗?”“我读书!我快乐!”……每天我们用电子屏幕,播放一个学生的读书宣言。让学生为有自己的读书宣言而自豪,让学校因为有孩子的读书宣言而流露出“书香” 学校的楼层文化介绍墙,有倡导阅读的口号,让学生能在墙壁闻到书香。建设中的名篇文化长廊,更能让学生处处闻到书香味。 教室是营造读书氛围的主要阵地,让教室有书香味是最重要的。学校就教室布置,做出了“三个统一,一个特色”的规划。一是统一教室门口的班级牌,二是统一的教室布置,三是统一图书柜。一个特色:就是教室的墙面、黑板报有自己的班级特色。让学生在浸润在墨香、书香里;让学生感受阅读、快乐阅读的轻松。 二、引领阅读,让学生书山有路。 1、建立组织,让阅读有引领。 对阅读只是一般的号召是不行的,怎样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是及为重要的。为此,我们成立了书香班级领导小组、读书指导委员会和学校教师的QQ群,李国红校长亲自挂帅,起着引领与示范的作用。

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诵读经典共浴书香 ——杨楼镇中心小学书香校园特色建设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我叫张殿欣,来自杨楼镇中心小学。首先感谢市教体局、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今天我为大家谈谈自己在建设特色学校的一点认识,希望能以浅薄的看法博得大家的指点,使得我校工作能更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特色学校是什么?班级的专题研讨中好多人都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特色源于自己的传统,源于自己的优势,源于自己的需要,特色可以借鉴,但绝不是照搬。如果管理者潜不下心来,不愿意思考,只喜欢跟风,特色学校建设就搞成了无根之花,早晚要凋谢。”又如“特色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培养几名尖子生,搞几次活动而营造的短期轰动效应,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如“特色学校就是一所学校通过长期有意识的不暇努力而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它影响着学校的所有成员,深入到学校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之中。”等。我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借用网上学来的话,觉得特色学校就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个性是什么?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如果将“个性”用于指向学校,个性即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具有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一种办学特征。 下面由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杨楼中心小学实施经典诵读特色活 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诵读经典,共浴书香》。 杨楼镇中心小学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1353人,教职工48人。 2014.2以来,学校以“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育人才”为办学宗旨,积极

学校国学教育汇报材料1

让国学经典浸润师生心灵 ——梁宝寺镇留守儿童学校国学教育开展情况汇报材料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自2007年,我校开展了国学教育,特别是加入“国学经典联盟校”几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现将我校国学教育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稳步推进国学教育 为使国学教育扎实而有效地开展,我校将国学教育实施为“读经典——促化——重践行”的有效活动,细化为“经典诵读”、“感恩教育”、“礼仪展示”三个模块。明确目的,有序开展:并纳入课程管理,编写了《国学》校本教材,开设国学课程,营造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一是编写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经过几年的摸索,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编写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如:《国学读本》、《小学生文明礼仪》等。 二是将国学教育常规化,确保诵读时间。倡导“一日三读”,每学期开展两次国学诵读研讨课;每学期末进行国学教师考评和国学特色班级评比。 三是打造国学文化特色。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设置国学经典容。利用楼梯台阶、墙壁,或诗或画;利用学校文化园地、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定期开办古诗文专栏,为学生随时随地欣赏诗词文赋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在活动中践行。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在传承国学经典中,优秀的篇目能教会孩子如何生活,怎样做人。 1、开展多种践行活动,塑造时代少年完美人格。 为促进师生美好人格的形成,我们先后在学生中开展了评选“孝顺的好孩子”、“文明礼仪之星”、“践行《弟子规》标兵”“文明礼仪示班”等活动;在教师中开展评选“文明教职工”、“文明办公室”等活动。从活动的策划、评选、表彰到总结,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 为冶学生情操,管乐、书法、武术、绘画等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和指导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修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 2、制定班级践行点,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我校把优秀的国学教材作为德育课本。师生们经常把《弟子规》的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让学生在熟背经典的基础上,每个班形成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国学践行点,由教师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点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 3、开展“五个一”活动 (1)写一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周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办手抄报,学校定期举办国学经典读书成果展。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融入国学经典,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 立正确的三观,可以说,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从根本上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学生 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了 分析论述。 关键词: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16-01 引言 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及途径。小学作为 学生经历的启蒙教育阶段,学习和发扬国学经典文化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随着素质教育的 贯彻落实,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潮流所淹没, 为了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国学经典纳入教育之中已是形势所趋。 一、了解国学经典教育,分析其之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华经典文化越 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赏,作为炎黄子孙更有必要去学习了解我们的 国学经典文化所含有的文化精髓,所以国学经典教育也逐渐融入了当代教育之中。国学经典中包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岁月与历史的洗礼所积淀下来的,里面所 包含的内容包罗万象,小学语文教育有了国学经典教育的添砖加瓦,学生的知识 基础和人文情怀将会更加牢固和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教育处于学生受教育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后学习生涯中的所有 学科基础都依赖于小学语文教育,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及其有必要。国学经典 教育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古、近、现代的文化精粹,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各方面 都覆盖其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课本上的基本 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情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树立学生正向核心价值观也是小 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很好地达 到教育目的。与此同时,国学经典教育的进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民 族文化自豪感,增添学生的爱国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增加学生词汇量 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他们本身所储存的文化知识和日常交 往用语甚少,而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经典文化可以提供更好、更丰富的词汇以及 文化经典作品给小学学生。语文课程剖白来讲就是一门有关于交流的艺术,通过 国学经典教育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且这些词汇与语言文句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与 选择,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学生多接触这样的语言文学在无形 之中,不经意之间便会沾染到,在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上,与人交往交谈时便会 口吐芳华,举手投足之间也带染着国学经典文化所蕴含的气息,有着与常人不同 的特殊气质。 2、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往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粹,其内容有着深入浅

2019年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汇报材料

2019年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 查汇报材料 第 1 页共6 页

2019年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汇报材料 一、学校简介: 东社中心小学地处汾阳.文水.平遥交界,属于汾阳市最东的一所农村小学,该校历史悠久,创建于1975年,经过多年发展,现在校园占地面积3893平方米,建筑面积683平方米,学校有教学班6个,学生49人,教职工12人,近年来,学校实施了“加固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后,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今年在教办的努力和市局的支持下,学校又更换了新锅炉。学校的现代教育设备也不断得到增添,现在3----6年级都安装了白板,学校的图书和仪器设备也不断得到补充完善,本学年在市局的支持下学校的电脑室也基本得到配套。 二、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1.校舍建设: 我校占地面积3893平方米,现有学生49人,生均面积80平方米,合格。建筑面积683 平方米,生均面积14 平方米,合格。体育场地900平方米,生均面积18 平方米,有篮球场一个,合格。学校有一间科学.数学仪器室,一间音体美卫器材综合室,一间多媒体电脑教室,一间图书阅览室,一间档案室,因为学校建筑物布局的不合理性,导致学校没有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和科学实验室专室,学校只能做演示试验,不能做分组试验。学校自评为不合格。 2.装备配置: 学校桌凳规范实用,符合标准。原有图书1181册,市局下拨148册,现在共有图书1329册,生均图书27册,符合标准要求。学校有数学仪器58种,738件。科学仪器164种,1515件。但只能做演示试验, 第 2 页共 6 页

不能做分组试验。学校自评为基本合格。学校有音乐器材15种24件,美术器材21种219件,体育器材26种173件,卫生器材26种28件,符合配备要求。 3.信息技术 学校现有办公电脑3台,教师专用电脑6台,学生用电脑20台大于最大班额{12人},合格。学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3--6年级安装了白板,有一套移动多媒体设备。实现了校校通,合格。 4.办学规模 学校最大班额为13人,符合小学标准,合格 5.队伍建设 学校有教师12人,本科4人,大专4人,中师以下4人。学历合格率为66%,学历指标不合格,高级职称2人,XX---2018年出席市的模范教师6人,校长已取得培训合格证,师资质量总体上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6.生活实施 学校安全体制健全,安全制度完善,学校现有监控设备一套,专用警棍2根,喷眼水一瓶,灭火器1个,配备安保人员1名,基本符合指标要求。学校属于非寄宿制学校,学校用水已经由省卫生质检部门取样化验,但是经过多方督促,结果仍未反馈回来。学校厕所有男蹲位6个,女蹲位6个,小便槽1.2米,符合招标要求 7.管理质量 学校管理制度完善.规范,岗位责任明确,校风.教风.学风优良能够实行阳光招生,重视体育运动,学校在XX年获得冀村镇田径运动会第四名,并有2名运动员代表教办出席市运会,并双双获奖。学校在XX 第 3 页共 6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