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形测量规范

地形测量规范

地形测量规范
地形测量规范

1:500地形图测绘

一、基本要求

1.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2.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3. 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4. 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5.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二、数据采集方法

1.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2. 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三、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2.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

3.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四、数据处理

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1.图形编辑

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测量控制点测绘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将测区范围内的所有图根点,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准确的展绘到地形图上。

3.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①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②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③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

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4.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①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②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③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④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5.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测绘

⒈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⒉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6.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⒈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⒉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⒊凡正规的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上图,长度在图上小于10毫米时,不表示。

7.管线及附属设施测绘

⒈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⒉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

⒊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相应符号表示。根据甲方要求,必须测绘主要道路交叉口附近的下水检修井之井底标高,并标注在地形图上。

8.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⒈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⒉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

以陡坎符号表示。

⒊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

9.植被的测绘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实测范围,以相应的符号表示。对于大面积分布的草地,加注“草坪”二字。

10. 注记

⒈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⒉由于本测区地势平坦,大部分为建筑区,故不绘等高线,只需标注高程点。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其间距应以12米为宜;测区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桥面中心、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高程注记点注记至厘米。

五、精度要求

1.平面精度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25m;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超过±0.20m;

2.高程精度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17m;

3.图廓整饰规定

图廓整饰严格按照《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20257.1-2007)要求执行。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组 2011 年10 月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地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沿海各地陆续实施了大规模的围填海造工程,来缓解工业及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矛盾。由于在项目用海过程中各自为政,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论证过程中通常是就事论事,缺乏用海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论证,对区域内多个项目用海的累积效应未能进行充分考虑,即当一个区域内出现多个项目的大规模围填用海时,就出现了“单个项目用海可行而整体用海不可行”的问题,这造成了海域资源未能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也造成了对海洋环境的逐步破坏。国家海洋局2006 年4 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区域建设用海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海发〔2006〕14 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就区域建设用海管理有关问题提出了编制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严格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的审查以及做好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的论证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若干意见》出台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工作,由于尚未出台完整的技术编制规范,不同的规划编制单位对《若干意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用海规划报告的编写格式、技术要求、审查要求等方面都无章可循,致使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报告缺乏规范性和一致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审核也缺少技术审查依据。因此,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区域建设用海布局,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编制规范,以期进一步提高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和论证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关于下达2009 年第一批海洋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海环字[2009]510 号), 项目编号为国海环字[2006]510 号。该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海院”)负责起草,国家海洋局海域和海岛管理司(以下简称“海域司”)参与编写和技术指导。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容及检查方法 **************** 二O O五年二月九日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容及检查方法 一、首级控制(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1.1.仪器设备检查情况 1.1.1 仪器检定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检验资料是否齐全。 1.1.2 水准仪i角有无检查记录,精度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1.1.3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标尺,有无检查标尺零点差及有关的真长改正值。 1.2. 控制网布设 1.2.1 所布设的首级控制点是否满足测区要求,特别是测区边缘能否控制,是否能满足 下一级控制发展的需要。 1.2.2 所布设的控制点是否逐级发展,有无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现象, 无特殊情况,不能先布低等级控制后布设高等级控制;如有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时,低等级的控制网与高等级控制网的联测方法及平差方法是否正确;闭合导线的联测及检查是否正确,能否保证控制点点位的精度。 1.2.3 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下一级控制的发展,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 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是否按原设计方案布点,改变部分是否报总工室审批,是否符合规和设计书的要求。 1.2.4 埋石: a、控制点能否便于较长时间保存。 B、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和中心标志是否符合设计书的要求,标石是否规整光滑, 字体是否字模压印或锯刻,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要求。 C、凿(锯)石点的框边深度、中心钉、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规和设计书的要求。 D、点之记(Ⅳ等点从上等级)或点位说明(5秒点)是否符合要求,点位略图、交通 线路说明是否清楚,点位说明是否清楚。 1.2.5 起算数据:起算点等级、精度、坐标系统及投影面和投影带是否符合本测区的要 求,高程系统是否正确,平面坐标和高程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高程导线起闭点是否经相应等级水准联测。 1.2.6 联测略图: a、联测的方法、方向是否正确,与观测记录是否一致。 b 、平面、高程的联测是否标明,起始方向点有无标注。 C、图例是否齐全,是否与计算机上的文件容一致。 1.2.7 观测记录手簿: (1) 普通记录手簿的封面、封底是否按规定填写:等级、测区、统一编号、日期、 测量单位。 (2) 电子记录手簿有无按照封面,检查记录,目录,说明(包括记录软件的基本 功能及符号的含义、仪器型号、加常数、乘常数、观测记录员等),记录软件在作业前有无进行检验。注意有无用手工记录,然后输入计算机打印成观测记录手簿等转抄现象。 (3) 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仪器、气象等记录是否齐全合理。 (4) 第一、第二检查者有无检查和签名。 (5) 归零差、2C变化(互差) 、半测回差、测回互差、指标差有无超限,测回数、 度盘配置是否正确,测边测回数是否正确。 (6) 秒数读数、仪器高、觇标高有无改动,零方向不能改。 (7) 记录格式是否正确,字体是否正确,有无连环划改或擦改。

地形测量要素

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 一、说明 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 1.一般规定 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 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 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 班级: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XXXX年X月X日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

1 地形图测绘 1.1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点是直接供地形图测绘使用的依据。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实地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地形图测绘的测量手段和作业方式等情况决定;图根点的密度不得小于每平方公里14个。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米,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米。 图根控制点宜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并应设定标志,相邻点间必须通视。 根据实地情况结合目前的测量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本测区图根控制点的平面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图根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作为测站点测图。由图根点上可支出一个支点,支点边长不宜大于地形点最大于400米。 1.1.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时的要求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应闭合或符合于路线等级控制点上。当需要加密时,图根控制点不宜超过两次符合;条件受限时,可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边数不得超过3条。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全长小于3000米,平均边长300米, 40,不小于1个测回,测角中误差小于±20秒,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小于n 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4000。组成节点后,节点间或节点与起算点的长度不得大于2100米。 1.1.2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基本等同首级GPS控制测量的要求。区别为标准差计算时固定误差a和比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不同,图根控制测量时a取10mm,b的取20mm/km。 测定图根控制点的高程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时,必须联测6个

1_500地形图要求内容

1:500地形图测绘 2.3.1基本要求 a) 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 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 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 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 数据采集方法 a) 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 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b) 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 c)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 数据处理 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2008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 图形编辑 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a) 测量控制点测绘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将测区范围内的所有图根点,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准确的展绘到地形图上。 b) 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2011年9月.成都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 比例尺地形测绘 技术总结 编写者:李茂生 审核者:李明

2011 年9 月. 成都 目录 1、概述. (1) 1.1 、目的和任务 (1) 1.2 、测区概况 (1) 1.3 、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1) 1.4 、项目实施概况 (2) 2、作业技术依据. (3) 3、坐标和高程系统. (3) 4、控制测量. (3) 4.1 、起算数据 (4) 4.2 、首级控制 (4) 4.3 、图根控制测量 (4) 4.4 、高程控制测量 (5) 5、地形测量. (5) 6、质量评述. (7) 1、内业检查情况 (7) 2、外业检查情况 (8) 3、结论 (8) 7、资料成果. (8)

旺苍县云雾山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技术总结 1、概述 1.1、目的和任务 采用数字测图的方式,开展云雾山矿区采矿权区域内约4平方公里范围的 1:2000比例尺地形测绘工作。为进一步探明矿区远景储量,地质矿产勘查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现势的基础测绘数据、资料。 1.2、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广元市旺苍县大河乡的云雾山地区,地处川北山区,平均海拔高程 1600 m左右;测区以合儿山为中心,向四周延伸,面积约4平方公里。 测区交通不便,距旺苍县城约45km,距旺苍县大河乡政府约10km,有碎石公路与县道相通。 测区内植被茂密,人烟稀少,只在测区东部有3-4户人家及少量耕地。大部分地方为灌木丛、小竹林杂生的灌木林地,局部有小面积松树林,通行和通视困难,给野外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3、已有资料及利用情况 1、收集的本区1:2000地质地形图,作为本区控制选点及工作线路图使用。 2、由业主方收集的本区域旺苍云雾山林区的控制点2个,位于云雾山山顶和老君山山顶。经了解得知,该成果属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检核后较差符合要求。

地形图测量检查报告

密级:编号:2010-14 测绘产品检查报告 产品名称: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合利山猪箩岭矿区地形地貌及开采现状图 生产单位:高州市万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量队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五日

目录 1 质量检查任务概要 (1) 2 检查工作概况 (1) 3 引用的技术文件 (1) 4 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2) 4.1 图根控制测量检查 (2) 4.2 地形图检查 (3) 4.3 数据及其它方面检查 (4) 4.3.1 数据检查 (4) 4.3.2 其它方面检查 (4) 5 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 (4) 5.1 质量统计 (5) 5.2 检查结论 (5) 6 附表 (5)

1 质量检查任务概要 2014年7月,受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矿区分局委托,由河北省第一测绘院承担井陉矿区1:2000地形图补测任务。 我单位承担了矿区外围约21km2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具体范围为:辖区内城区北部贾庄镇约12.7km2,城区南部凤山镇约8.7 km2。 我院质量检查处依据《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安排专职检查人员,对本测区测绘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2 检查工作概况 在工程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质量管理处安排李君、杨玉明2名质检员,李君为工程检查负责人,于2010年9月11日至15日,对全部外业测绘成果进行了院级检查;于2010年10月10日至15日,对全部内业测绘成果进行了院级检查。 3 引用的技术文件 (1)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城市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以下简称“城 市GPS规程”; (3)CH/T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 范》; (4)GB/T 7929-1995《1:10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以

地形测绘要求

南方RTK应用于某矿区1:1000地形图测量 一、任务来源及测区概况 受某矿区委托测量该地区新建矿区东西500米,南北1000米范围内的地形图。该测区位于井陉县界内,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陲,太行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14°18′,北纬37°42′-38°18′,东临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西靠山西煤炭基地,地处晋冀结合部。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盆地错落期间,属温带大陆性 气候。 二、资料收集及主要测量内容 本次控制网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县城附近有国家高等级GPS控制点:GPS1、GPS2、GPS3 可作为本次控制测量的起算资料。根据界桩控制范围内地形勘察,依据1:1000地形图测绘规范,地面倾斜角在6~25度之间属于山地,基本等高距为1m,且该地形破碎,主要测量范围内旱地田坎,沟渠和乡村道路,采挖区陡坎斜坡以及冲沟,独立地物包括高低压电杆以及测区范围内高程点等等。 本次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4,高斯正形3度带投影,投影面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地形图测绘比例尺为1:1000。 三、测量技术依据 3.1. 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 3.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3.3.CJJT 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3.4.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5. 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 四、精度要求及质量控制 4.1.精度要求 基本控制点平面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10cm,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水准点不得超过1/20基本等高距。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10基本 等高距。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中误差不应超过0.8,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2/3。 最大误差不应大于两倍中误差。 4.2.质量控制 本次地形测量选用经检定合格的南方测绘灵锐S86T 双频双星RTK测量系统施测,仪器标称点位水平精度10mm+1ppm,高程精度20mm+1ppm。①平面:10+1× ×d,式中d为流动站至基站的距离,以km 为单位。②高程:20+2× ×d,式中d为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以km为单位。

地形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地形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为了对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岩石、地层、地貌及构造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需要进行地形测量。工程建设设计规划与建设工作也需要借助这些测量参数来开展工作。本文对勘探区的测量作业各个环节过程进行总结,并对地形测量过程控制及质量检查重点进行论述。 标签:地形测量;GPS定位;控制 1、地形测量技术简介 地形测量技术是指按特定的程序及方法,借助特定的测量注记、符号及等高线,把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后的地物特征点、地表高低起伏状态、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正射投影,采用一定的比例尺,绘制于地图上。传统的地形测量技术主要以实地测量为主,这种测量方法受到限制约束较多,且因地形测量设备较重,测量人员视距长度短,所以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不高,且数据准确性也不高,采用的主要设备包括平板仪配合小经纬仪、大经纬仪及平板仪等。现代测量技术普遍采用全站仪与RTK测量技术,通过输入碎部点信息,边测量边绘制详细草图,测量完成后再把草图输入电脑,生成地形图。相比传统的测绘方法,这种测量方法精确性明细提高,一个测量工作组仅1~2人,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明显降低。 2、勘探区的地形测量 2.1布置测量控制网 地形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测量线和基线的布测、测量线剖面测量、定位测量线基点端点、探井探槽测量等环节的工作。如果要顺利完成地形测量工作,就要依据测量区的自然地理、水文气候和交通等因素合理建立控制网,并确保控制网的精确性、可靠性、灵敏性以及经济性。 传统的控制网建设方法都是以国家等级控制点为基础,根据地形条件、勘探网密度和勘探面积,采用边角网、测边网、测角网以及线型锁等方法建设,这种测量方法受气象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较多,以DS3级水准仪和J2级经纬仪为主,实际测量过程中费用高,耗时久,精度低。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形测绘领域引入了现代科学的测量方法,采用GPS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速度快、抗干扰性好、观测点间无需通视等优点。控制网的控制点效果通常由静态GPS收集数据并经过计算求得,加密点可用全站仪或动态GPS测得。根据测区面积和测图比例尺,工程四等控制网或E级GPS网在10平方公里以内设置。高程控制分成光电测距离和三四等水准的高程导线,面积如果太小,高程控制则由三角高程测量高差改成静态GPS。 2.2布置测量基线及基点

地形测量作图基本要求

地形测量内业作图基本要求 一.等高线要求 1、等高线必须平滑,反应地形时不可出现间距不一致的情况。 2、等高线不能交叉,当坡度较大时,间距小于0.25m时,首曲线 可省略不表示。 3、等高线遇到地物时,应表示到符号的边线。如 4、一般情况下,等高线按比例的划分为0.5m,1.0m.,2.0m的等高 距,可视实际情况地形因素而定。 5、等高线线宽:首曲线0.15,计曲线0.3,间曲线0.15. 6、等高线不可穿越面状地物,如房屋,道路,水田等,必须断在 地物边线上。如 7、为使图面整洁,山上的土坎可不测不必表示,当遇到加固土坎 时,砍高必达到比例所需尺寸,砍长达到15.0m以上才需表示,等高线必断坎上,需注明砍上下高程,等高线连接需合理,还需反应此地的地形要求。 8、等高线注记,根据地形情况,图上每100cm2面积内应有1~3 个等高线注记。 9、示坡线表示在谷地,山头上。凹地的最高最低一条等高线也应 表示示坡线。 二.高程点要求 1、高程点必须均匀,当遇到明显地物时,需加上高程点,如道路

的的交叉口,房屋的角落,水田砍的交叉口,地类线上。 2、水田,湖,鱼塘需注明水面高,水面高注记时,需把高程前面 的点除去,1:2000地形图水田不需要水面高。 3、山顶,山脊,山谷底一些明显变坡地方必须注明高程。 4、高程注明时,不可出现点线矛盾的情况,如实地已表示砍高了, 等高线值和高程值必须吻合。 三.图面常遇的小问题解决方法 1、一个地类图斑里面只能有一种地类符号,以实地最多的地类为 准,斜坡和崖上面不需注明地类符号,因他们本省就是一种地类符号,符号要均匀分布,不可多,也不可太少。 2、砍,路,河等都可表示地类线,因两种符号不要同时出现。 3、地类里面需注明种类,如“梨”“橘”等,除非有特定的地类 符号注明才不表示,如“竹”“茶”“草地”等。当遇到林地时,除注明树种以外,高于八米得树种还需注明树高,不知名,不常见的树种用“栎”表示。一个图斑内只需要一组字表示。 4、画农村道路,机耕道时。需画成等宽道路,路边砍与路间距为 3mm,道路接头处需顺畅,棱角不要突出,当路面结构不同时,交叉口用地类分开,在图面上需注明线宽,材质,表示也有特定的方法。 5、河流,沟需注明水流向,河流还需用水崖线表示水流位置,当 斜坡和水田相接时,也需用水崖线表示。 6、斜坡的表示方法从高差为0处开始,中间需注明砍下高程。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并指明测定位置。 独立地物位置、检修井盖顶、铁路轨道、道路交叉中心及转弯处、河流、沟渠、塘岸边、建筑物墙基脚、桥面、较大庭院内、土堆顶、坑穴底、坡度变化处、坎边等都应测注高程。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2020年九月整理).doc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 二O O五年二月九日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一、首级控制(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1.1.仪器设备检查情况 1.1.1 仪器检定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检验资料是否齐全。 1.1.2 水准仪i角有无检查记录,精度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1.1.3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标尺,有无检查标尺零点差及有关的真长改正值。 1.2. 控制网布设 1.2.1 所布设的首级控制点是否满足测区要求,特别是测区边缘能否控制,是否能满足 下一级控制发展的需要。 1.2.2 所布设的控制点是否逐级发展,有无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现象, 无特殊情况,不能先布低等级控制后布设高等级控制;如有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时,低等级的控制网与高等级控制网的联测方法及平差方法是否正确;闭合导线的联测及检查是否正确,能否保证控制点点位的精度。 1.2.3 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下一级控制的发展,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 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是否按原设计方案布点,改变部分是否报总工室审批,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1.2.4 埋石: a、控制点能否便于较长时间保存。 B、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和中心标志是否符合设计书的要求,标石是否规整光滑, 字体是否字模压印或锯刻,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要求。 C、凿(锯)石点的框边深度、中心钉、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D、点之记(Ⅳ等点从上等级)或点位说明(5秒点)是否符合要求,点位略图、交通 线路说明是否清楚,点位说明是否清楚。 1.2.5 起算数据:起算点等级、精度、坐标系统及投影面和投影带是否符合本测区的要 求,高程系统是否正确,平面坐标和高程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高程导线起闭点是否经相应等级水准联测。 1.2.6 联测略图: a、联测的方法、方向是否正确,与观测记录是否一致。 b 、平面、高程的联测是否标明,起始方向点有无标注。 C、图例是否齐全,是否与计算机上的文件内容一致。 1.2.7 观测记录手簿: (1) 普通记录手簿的封面、封底是否按规定填写:等级、测区、统一编号、日期、 测量单位。 (2) 电子记录手簿有无按照封面,检查记录,目录,说明(包括记录软件的基本功 能及符号的含义、仪器型号、加常数、乘常数、观测记录员等),记录软件在作业前有无进行检验。注意有无用手工记录,然后输入计算机打印成观测记录手簿等转抄现象。 (3) 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仪器、气象等记录是否齐全合理。 (4) 第一、第二检查者有无检查和签名。 (5) 归零差、2C变化(互差) 、半测回差、测回互差、指标差有无超限,测回数、 度盘配置是否正确,测边测回数是否正确。 (6) 秒数读数、仪器高、觇标高有无改动,零方向不能改。 (7) 记录格式是否正确,字体是否正确,有无连环划改或擦改。

地形图测量规范标准[详]

地形图测量规 (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中)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 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 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 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 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当测区较小时,图根三角、图根导线可作为首级控制。在难以布设闭合导线的狭长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第4.2.3条测区解析图根点的个数,一般地区不宜小于表4.2.3的规定。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 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要内容有: (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 控制网。 (二)地形测量 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 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 2.图件资料 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 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 一、坐标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技术标准 ;.

第五章控制测量 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 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 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 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2 km。 2.选点、埋石 ;.

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规范 (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 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 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当测区较小时,图根三角、图根导线可作为首级控制。在难以布设闭合导线的狭长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第4.2.3条测区内解析图根点的个数,一般地区不宜小于表4.2.3的规定。

地形测量作图基本要求知识讲解

地形测量作图基本要 求

地形测量内业作图基本要求 一.等高线要求 1、等高线必须平滑,反应地形时不可出现间距不一致的情况。 2、等高线不能交叉,当坡度较大时,间距小于0.25m时,首曲线 可省略不表示。 3、等高线遇到地物时,应表示到符号的边线。如 4、一般情况下,等高线按比例的划分为0.5m,1.0m.,2.0m的等高 距,可视实际情况地形因素而定。 5、等高线线宽:首曲线0.15,计曲线0.3,间曲线0.15. 6、等高线不可穿越面状地物,如房屋,道路,水田等,必须断在 地物边线上。如 7、为使图面整洁,山上的土坎可不测不必表示,当遇到加固土坎 时,砍高必达到比例所需尺寸,砍长达到15.0m以上才需表示,等高线必断坎上,需注明砍上下高程,等高线连接需合理,还需 反应此地的地形要求。 8、等高线注记,根据地形情况,图上每100cm2面积内应有1~3 个等高线注记。 9、示坡线表示在谷地,山头上。凹地的最高最低一条等高线也应 表示示坡线。 二.高程点要求

1、高程点必须均匀,当遇到明显地物时,需加上高程点,如道路 的的交叉口,房屋的角落,水田砍的交叉口,地类线上。 2、水田,湖,鱼塘需注明水面高,水面高注记时,需把高程前面 的点除去,1:2000地形图水田不需要水面高。 3、山顶,山脊,山谷底一些明显变坡地方必须注明高程。 4、高程注明时,不可出现点线矛盾的情况,如实地已表示砍高 了,等高线值和高程值必须吻合。 三.图面常遇的小问题解决方法 1、一个地类图斑里面只能有一种地类符号,以实地最多的地类为 准,斜坡和崖上面不需注明地类符号,因他们本省就是一种地类符号,符号要均匀分布,不可多,也不可太少。 2、砍,路,河等都可表示地类线,因两种符号不要同时出现。 3、地类里面需注明种类,如“梨”“橘”等,除非有特定的地类符号 注明才不表示,如“竹”“茶”“草地”等。当遇到林地时,除注明树种以外,高于八米得树种还需注明树高,不知名,不常见的树种用“栎”表示。一个图斑内只需要一组字表示。 4、画农村道路,机耕道时。需画成等宽道路,路边砍与路间距为 3mm,道路接头处需顺畅,棱角不要突出,当路面结构不同时,交叉口用地类分开,在图面上需注明线宽,材质,表示也有特定的方法。 5、河流,沟需注明水流向,河流还需用水崖线表示水流位置,当 斜坡和水田相接时,也需用水崖线表示。

地形测量技术方法浅述 黄晓康

地形测量技术方法浅述黄晓康 发表时间:2017-08-24T17:15:36.6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作者:黄晓康[导读] 摘要:地形测量作为最终技术,是一种专业,在地形图绘制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地形测量技术的要求,本文就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地形测量技术方法的探讨。广东诚实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14011 摘要:地形测量作为最终技术,是一种专业,在地形图绘制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地形测量技术的要求,本文就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地形测量技术方法的探讨。关键词:地形测量技术;GPS技术;GPS——RTK技术;方法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地形测量技术的发展,目前在地形测量方法上不再单单局限于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有较为先进的测量方法,比如利用GPS技术、多线光测量技术等等,[2]这些先进的测量技术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确,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本文就通过对于地形测量技术方法的探讨,结合实际的工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给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地形测量传统的测量方法传统的测量方法是利用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等测量工具,通过测角、交会、极坐标等测量方法对于地形要素进行数据的采集个测定。[1]这种方法的技术原理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在户外进行地形测量时候容易受到环境、天气以及地形的限制。传统测量法的测量技术原理为:首先,在需要进行地形测量的范围进行控制网点的设置,一般情况下,地形测量的控制网点是在国家高程控制网基础上进行加密次级控制网点。然后,依据设置好的加密控制网点,利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传统的测量方法使用的方法有测角网、侧边网、导线网等等。这种传统的测量方法存在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在进行大面积的地形测量时候,会使得测量时间长,测量效率低,另外对于一些较高的地形测量时候,需要建立较高的观测点,或者是将阻碍物进行清除。其次,传统的测量方法,在测量精度上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能满足于现代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的高精度要求。 二、GPS静态测量测量技术方法 GPS静态测量,即全球定位系统在地形测量中运用GPS技术可以分为实施动态和静态相对定位。GPS技术需要有卫星、地面控制以及用户设备但部分组成,在地形测量时候,依据卫星之间不断发送自身星历参数和实践信息,用户依据这些信息作为地形测量的数据。这种地形测量方法具有全天候的、自动化的特点,并且测量的数据具有精度高的优势,GPS技术在地形测量的应用,具有测量是不受地形、范围影响;而且可以实现两个测量点之间不达成通视就可以完成测量;此外,测量的时候具有自动化,测量精度高。[2] 三、GPS—RTK技术测量方法 GPS—RTK技术,即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这种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的差分方法,用户接收机通过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进行坐标的计算。[3]这种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GPS测量方法,在利用RTK技术进行定位测量时候,要求基准站将实时的观测数据和基准站点坐标传送到流动站GPS接收机,然后在流动站进行整周模糊度的求解,通过4颗卫星观测可以进行流动站厘米单位的动态位置。这种测量技术,相比于GPS静态定位有很大的实际作用,比如在野外进行进行精确的定位测量,这种技术目前已经被运用到了各行各业,但是其自身依然存在有一定的技术不足:比如GPS—RTK技术在地形测量时,由于受到卫星可见度的影响,使得在城市的闹市区以及森林植被覆盖相对密集的地方,其基准站的设置项对困难;还有就是基准站域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测量点的距离和基准站之间相隔为3千米时候,测量的误差相对较小,随着距离的增大,误差逐渐变大。因此在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地形测量都会与全站仪相结合使用,利用全站仪测量的数据作为GPS—RTK作业检验依据,通过与全站仪进行联合作业,解决了自身的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四、GPS测量技术与RIT测量技术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和实际应用分析 通过上表可以分析出,在使用设备方便程度上,GPS测量技术具有测量时间的不受限制,全天24小时都能测量,但是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多数用于前期大面积地形测量前的控制点布置,而GPS—RTK测量技术则只能在白天进行检测。但是RTK测量技术测量的效率比较高。在实际的地形测量中,一般多为前期使用GPS静态测量布置控制点网,RTK技术和全站仪的结合使用。例如进行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地形测量,由于在进行地形测量时候,需要考虑到相关的误差极端,仅仅依靠RTK技术或者全站仪进行测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实际的建筑物地形测量时候,需要借助GPS-RTK技术和全站仪联合作业,一方面保证测量的精度;另一方面保证测量的高效率。以我公司对梅州市梅县区葵岗地形测量为例,因为测量范围有13平方公里,进场测量时,首先进行的就是用GPS静态测量布置控制点,然后对各地区分组测量,在测量的时候根据仪器的特点,对于房屋和植被覆盖比较多的地方在空旷处用RTK引出控制点然后用全站仪实施测量作业,在空旷地方使用RTK 进行测量作业,在保证作业精度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作效率。静态GPS测量的成果精度和RTK和全站仪工作的精度紧密联系,而RTK和全站仪在测量地形图的过程中遇到了GPS静态测量布置控制点也可以对其进行校验,测量过程中做到自检。 结束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