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贪吃的大脑

贪吃的大脑

贪吃的大脑
贪吃的大脑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详解

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臵、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大脑的总结构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现在按Brodmann提出的机能区定位简述如下: ·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臵、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返回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

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大脑皮层几个主要的语言区及其语言功能. (2009-11-29 18:28:54) 标签: 杂谈 在语言加工的中枢机制中有几个批层是语言的主要区域: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左半球额叶的布洛卡区.颞上回的威尔泥克区和顶一枕叶的角回等.研究这些脑区病变或者损毁造成的语言功能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语言活动的大脑机制. (一)布络卡区. 19世纪60年代,法国医生布洛卡从身体右侧瘫痪,并且患有严重的失语证病人的尸体解剖中发现,病人左额叶部位的组织有严重的病变.根据这个情况他推测语言运动应该定位在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这个脑区就被命名为布洛卡区. 布落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者表达性失语症.患有这种失语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都不受影响.他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是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由于病人的发音器官完整无损,功能正常,因此,语言运动功能的障碍是由布洛卡区(语言运动中枢)的损伤引起的.有人认为,布洛卡区能产生祥细而协调的发音程序,这种程序被送到相邻的运动皮层的颜面区,从而激活嘴.咽.舌.唇和其他与语言动作有关的肌肉.1983年鲁利亚发现,如果布洛卡区受到毁损,就会导致发音程序的破坏,进而产生语言发音的障碍. 在布洛啊区发生病变的情况下,有些病人不能使用代词.连词,不能处理动词的变化,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他们的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的.电报式的语言.布洛卡区损伤还可能出现词语反复现象,这种病理惰性说明了语言调节机制的破坏.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布洛卡区损伤的病人不仅产生语言运动障碍,而且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威尔尼克区

大脑皮层作用

大脑皮层作用 大脑皮层上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在这些神经细胞的周围还有1000多亿个胶质细胞。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的地方,是构成大脑两半球沟回的表层灰质。人的大脑皮层分为6个层次。根据各层神经元的成分和特征,以及机能上,可以分为许多区。 从机能上可以分为: 大脑中央后回称躯体感觉区;中央前回称为运动区;枕极和矩状裂周围皮层称为视觉区;颞横回称为听觉区;额叶皮层大部,顶、枕和颞叶皮层的其他部分都称为联合区,它们都收受多通道的感觉信息,汇通各个功能特异区的神经活动。大脑皮层细胞除了在水平方向分层外,在整个皮层厚度内,神经元在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呈链状排列成细胞柱。柱或称模是一些具有大致相同特性的神经元集合形成的。它是皮层最基本的机能单位。人的大脑皮层约含有1—2百万个柱,每一个柱内有10,000左右的神经元。用微电极插入皮层,“感觉柱”(与感觉机能有关的细柱)引导电位的方法,证明了同一个柱内的细胞相同的感觉型式,并有相同的感受野。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大脑皮层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因此大脑皮层经常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为皮层自发脑电活动。如果在头皮上安置引导电极,通过脑电图仪可记录到皮层自发脑电活动的图形,称为脑电图。在动物中将颅骨打开或在病人进行脑外科手术时(为了诊断需要),也可将电极直接安置在大脑皮层表面,能记录到同样的皮层自发脑电活动,称为皮层电图。在头皮不同部位引导的脑电图,它们的波形和频率基本相似,但也有区域的特点。在不同的条件下(如激动、困倦、睡眠等),脑电图的波形和频率则有明显的差别。脑电图波形的分类,主要根据其频率不同来划分;通常频率慢的波,其幅度较大,而频率快的波则幅度较小。 新发展起来的大脑皮层在调节机能上起着主要作用;而皮层下各级脑部及脊髓虽也有发展,但在机能上已从属于大脑皮层。高等动物一旦失去大脑皮层,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人类的大脑皮层更产生了新的飞跃,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锥体形细胞、梭形细胞和星形细胞(颗粒细胞)及神经纤维。按细胞与纤维排列情况可分为多层,自皮层表面到髓质大致分为六层。皮层的神经元之间联系十分广泛和复杂,在皮层的不同部位,各层的厚薄、各种神经细胞的分布和纤维的疏密都有差异。根据皮层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可将皮层分为若干区。机体的各种功能在皮层具有定位关系,如运动区、感觉区等。但这仅是相对的,这些中枢也分散有类似的功能。如中央前回(四区)主要管理全身骨胳肌运动,称运动区,但中央前回也接受部分的感觉冲动。中央后回主管全身体躯感觉,但刺激该区也可产生少量运动。皮层除一些特定功能的中枢外,人类皮层大部分区域称联合区。临床实验证明,某一中枢的损伤,并不使人永久性完全丧失该中枢所管理的功能,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功能锻炼,常可由其他区域的代偿而使该功

大脑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大脑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这也需要归功于右脑的记忆机能和自动处理机能。成人难以学好外语就是因为右脑没有处于优势地位,而左脑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耳朵和体内振动音是能力开发最重要的工具我们的大脑的构造是:声音通过听觉区到达大脑的深层部分,神经回路打开。耳朵的能力和振动音一直为们所忽视,但事实是它们是能力开发最重要的工具。人们相信声音疗法能够恢复听力、治愈自闭症和癫痫。这种疗法其实正是强调了听的适重要性。最近有很多研究都在进行,比如听声音治疗疾病和弱听,用声音疗法提高记忆力等等。朗读时声音的振动能够转化为大脑的运动。生物发出的声音一般都是向外发送的,但是朗读和背诵时,它所产生的振动音能够与大脑深层部分发生共鸣,从而在大脑深处引起变化。间脑(丘脑和下丘脑)处于大脑的深层部分,这里集中了所有的神经,它还控制着所有内分泌腺。当我们朗读时,间脑就集中能量变得很宽大,产生新的突触并打开新的回路。这时也就打开了最深层的间脑记忆回路。引发“无意识的力量”音乐、朗读和背诵无意识存在于大脑的深处。一般的时候只有大脑的表层意识来工作,处于深层大脑的无意识受到了压抑,所以无意识的力量不能够自由地发挥出来。但是,无意识中隐藏着巨大的力量,过目不忘或是能够创造出充满感性的优秀作品都是无意识的功劳。引发无意识的力量有很多方法,听觉刺激是其中比较

容易的一种。古典音乐刺激又是听觉刺激里的一种方法。虽然音乐分为很多种,但是古典音乐更适合进行听觉刺激。不光是音乐,朗读和背诵也都能够引发无意识。大量反复的朗读能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我状态,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达到统一,无意识的回路打开。这就是大脑的秘密。下面来介绍一些跟大脑的使用方法有关的大脑生理学知识抑制理论:当大脑的回路集中于某一事物上时,其他刺激便不能传达到大脑皮层里。因为感觉神经回路中的突触(神经之间的连接点)阻止了信息的传递。从大脑皮层到脑干的毛状体之间的神经回路负责完成这种传递抑制。大脑里有一种神经回路,具有传达意识的辨别性感觉。当我们一直朗读或默读时,剩下的只是一些只传递声音的回路,其他的视觉、触觉、嗅觉、时间或空间等所有的感觉都被掩盖了,这就是抑制的工作。打开无意识深处的神经回路是大脑的一个秘密工作,这时通过大脑的浅层测头叶,传达到海马(大脑旧皮层)中与记忆有关的部分中去,听觉刺激就是这样打开大脑回路的。当你背诵文章时,你的大脑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来告诉你吧。不考虑意思、单纯大量背诵是重要的一件事。当你思考所背诵内容的意义时你就开始使用你的左脑了。如果你只是背,这时你的精神非常集中,听觉区开始兴奋,而语言区等其他区域的兴奋被抑制住了。当精神集中于一点时,以前到闹中各自兴奋的不同区域现在就都集中到了这个点上,这时听觉区出现最大的脑电波,在它的周围又有类型相似的波出

大脑皮质功能

大脑功能结构详解 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 分。 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间的隆凸部分称脑回。大脑半球的背侧面,各有一条斜向的沟,称为侧裂( lateral fissure )。侧裂的上方,约当半球的中央处,有一由上走向前下方的脑沟,称为中央沟( central fissure )。每一半球又 分为四个叶( lobe )。在中央沟之前与侧裂之上的部位,成为额叶( frontal lobe ),为四个脑叶中之最大者,约占大脑半球的三 分之一;侧裂以下的部位,称为颞叶( temporal lobe );中央沟之后与侧裂之上 的部分,称为顶叶( parietal lobe );顶叶与颞叶之后,在小脑之上大脑后端的部分,称为枕叶( occipital lobe )。以上各脑叶,均向半球的内侧面和底面延伸,而在各脑叶区域内,各有许多小的脑沟,其中蕴藏着各种神经中枢,分担不同的任务,形成了大脑皮质的分区专司功能。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在正常情形之下,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分工合作的,胼胝体是两半球信息交流的桥梁,完成各功能区的分工合作。 对大脑半球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认识: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每一半球上分别有运动区、体觉区、视觉区、听觉区、联合区等神经中枢。由此可见,大脑两半球是对称的。 在神经传导的运作上,两半球相对的神经中枢,彼此配合,发生交叉作用: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两半球的联合区,分别发挥左右半球相关各区的联合功能。 在整个大脑功能上,两半球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者之间仍具有交互作用;而交互作用的发挥,乃是靠胼胝体的连接,得以完成。 在正常情形之下,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分工合作的,在两半球之间,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胼胝体,负责沟通两半球的信息。如果将胼胝体切断,大脑两半球被分割开来,各半球的功能陷入孤立,缺少相应的合作,在行为上会失去统合作用。 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 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 球上,有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分区专司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合的复杂功能。在区

从端脑断层解剖学认识大脑结构试题答案

从端脑断层解剖学认识大脑结构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大脑皮层的细胞结构组成包括() ? A.分子层和外颗粒层 ? B.外锥体层和内锥体层 ? C.内颗粒层和多形层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不属于从大脑外侧面可看到的大脑分叶? A.额叶 ? B.岛叶 ? C.颞叶 ? D.顶叶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属于大脑白质的神经纤维 ? A.连合纤维 ? B.投射纤维 ? C.衔接纤维 ? D.联络纤维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不属于内囊的组成部分 ? A.豆状核 ? B.前肢 ? C.后肢 ? D.膝部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 与语言功能有关的皮质区包括() ? A.额下回的后部第44区 ? B.额中回后部第8区 ? C.角回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不属于大脑底侧面的组成部分 ? A.脑干、脑桥 ? B.中脑 ? C.小脑 ? D.延髓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大脑皮质的第一躯体感觉区定位于()? A.中央后回 ? B.中央旁小叶后部3区 ? C.中央旁小叶后部1区 ? D.中央旁小叶后部4区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听觉皮质定位于() ? A.中央后回 ? B.颞横回 ? C.中央旁小叶 ? D.中央前回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属于连合纤维的组成结构 ? A.胼胝体 ? B.前连合 ? C.穹窿 ? D.以上都是

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3):328~333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 马庆霞郭德俊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100037) 摘要文章综述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情绪的脑机制——大脑回路,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部扣带回、腹侧纹状体等。前额皮层中的不对称性与趋近和退缩系统有关,左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感情有关,右前额皮层与消极感情和退缩有关。杏仁核易被消极的感情刺激所激活,尤其是恐惧。海马在情绪的背景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前额皮层和杏仁核激活不对称性的个体差异是情绪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情绪的中枢回路有可塑性。 关键词情绪,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 分类号 B842.6 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保证着有机体的生存和适应,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情绪也是个体差异的来源,是许多个性特征和心理病理的关键成分。近年来,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以电信号为基础的方法(EEG、ERP),以功能成像为基础的方法(PET、fMRI),允许更准确地测量大脑的结构和机能。这些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当代情绪研究的前沿学科——感情神经科学(Affective neuroscience)。它是考察情绪和心境神经基础的生物行为科学的分支,与认知神经科学类似,但是集中在感情过程上[1]。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表明,情绪是由大脑中的回路所控制的,它们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 下面重点介绍人类情绪的中枢回路,情绪中枢回路的个体差异,以及情绪中枢回路的可塑性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1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历史背景 情绪心理学的现代理论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James。他(1890)[2]提出“事件发生时的知觉导致身体变化,对身体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他的情绪理论可检验两个重要的成分。第一,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是情绪体验的前提。这一观点改变了20世纪情绪研究的进程,导致对不同情绪自主状态的研究。第二,在情绪体验中卷入的是感觉和运动皮层区域,没有大脑中枢。 Cannon(1927,1929)[2]对James的观点提出质疑,怀疑情绪没有大脑中枢这一观点。他提出,内脏器官对不同种类刺激的反应是不明确的,不能解释情绪体验中的快速变化。Cannon的两个实验研究表明,刺激内脏并不一定引起情绪状态质的变化;用外科手术分离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情绪行为没有改变。 Cannon的观点激起研究者对情绪神经回路的研究。Papez(1937)[2]提出情绪回路包括下丘脑、前部丘脑核、海马和扣带回皮层。MacLean(1949,1952,1993) [2]提出边缘系统的概念,认为海马、杏仁核在情绪体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apez和MacLean的理论激励研究者寻找情绪的具体而复杂的神经回路。 同时,James的观点引起许多研究者试图揭示不同情绪状态的自主特殊性。特别是对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和愤怒的研究,一些证据支持这样的特殊性观点。然而,Schacter 等人(1962) [2]的一个实验表明唤起和认知结合起来是形成特定情绪的两个必要成分。 Levenson(1992) [2]综述了几个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差异主要针对消极情绪。在悲哀、愤怒和恐惧状态中可以看到心率加速,厌恶状态中可以看到心率减速。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外周自主变化太粗糙,不 收稿日期:2002-09-02

产生意识的大脑机制研究

产生意识的大脑机制研究 主持人:克里斯托夫已经证实:单独的神经元没有自我意识。在他的理论中,意识产生于神经元的集合,把它想象成一条河流,一个水分子并不湿润,当水分子汇聚到一起时,才形成了湿润的水。明白了这一点,我来到一所实验室。他们设计了一种十分精妙的测试,用来检测证明意识在大脑内是一个整体。我千里迢迢来麦迪逊只是为了打个小盹。对于意识消失会发生什么?这里有人非常清楚,他认为睡眠是解开自我意识谜团的关键。那么,当我们沉睡而失去意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马塞洛(以下简称“马”):给你戴上帽子。 主持人:在这里睡觉有点可怕,我同意参与实验,从中得知我醒来和入睡时,大脑活动的区别。 马:你头上的电极装置,就像是电乐团的麦克风,我们会通过不同的仪器收集声音。然后,混到一起,记录完成之后,我们会提取数据,我们试图通过不同仪器,把单个声音分离出来。 主持人:戴上电极装置还算容易,因为实验的第二步包括一项技术,被称作穿颅磁刺激技术,简称TMS。一旦马塞洛把穿颅磁刺激装置放在我大脑的特定区域之上,它会释放一系列电击,我并头戴的电极装置,被设计用来精确地测量,每个电击是如何在此之前,你给自己这样做过吗? 马:是的,做几次。 主持人:你还活着,所以我不必担心这个了。 马:不,你根本不必担心。 主持人:电流很弱,有轻微点击感,但把它们同电极结合起来,马塞洛有个可靠的、可重复的方法,可以探测大脑如何处理某个特定的可测量信号。这个方法高明在它可以在我失去感觉进入睡眠的时候重复试验,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人进入睡眠后大脑仍然处于活动状态。那么,当我们打瞌睡失去意识时,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不幸的是,在实验室按要求瞅着可不容易,事实上我失败了,所以马塞洛给我看了从之前志愿者收集的实验资料。 马:首先是清醒状态下的大脑,你接下来会看到;这是通过穿颅磁刺激点亮的区域,是被激活的区域,所以这不是实际的速度,你可以看到这里显示的是毫秒。所以,它比真实的速度慢,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激活区域相隔甚远的的另一些区域也受刺激,形成了一个复杂图案,非常复杂。各个部位,但都是由那个最初的刺激引起的,这意味着被刺激区域和其他区域有信息交流,它们相互作用组成一个网络,这是真实的迹象。 主持人:你也许发现了意识的真相。 马:是,就是互相关联,不同元素间的互相关联。我一会儿给你看个相同的实验案例,他昨着了,但结果仍然相同。我们刺激这里,看会发生什么?还是这个时间,所以刺激产生的激活区一直在原地,未转移、未扩散。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提出。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Brodmann Area 1, BA1 Brodmann Area 2, BA2 Brodmann Area 3, 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基本体感功能(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Brodmann Area 4, 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沟(central 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 somatic motor area),包含“运动小人”(motor homunculus )。 控制行为运动,与BA6 (前)和BA3 、BA2 、BA1、(后)相连,同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 )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如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来表示。Brodmann Area 5, 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 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 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 Area 7, 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后方,视觉皮层(visual 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 Areas---------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方(BA5、BA7) 功能:整合各种感觉传入触压觉、其它感觉;利用以往储存的感觉体验。 Brodmann Area 6, BA6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详解 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

第六章 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 知识结构 学习要求 ● 掌握言语活动的脑结构基础 ● 运用言语活动的脑模型解释言语活动过程 ● 理解言语活动的遗传性 ● 理解额、顶叶的思维功能 ● 掌握思维互补说的主要内容 ● 应用思维的神经元回路说解释某些思维类型的机制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 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来自于语言。 ● 语言和思维活动联系起来,看作大脑皮层的高级整合功能。 第一节 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 一、脑内特化的语言区 ? 1861年Simon Alexander Ernest Aubertin 发现在病人正说着话时用压舌板压住他裸露的额叶,病人立刻停止说话,并且直到解除压力才能重新开始说话。 ? 同一时期,Broca 通过解剖学证明了语言区的存在。 语言中枢:存在优势半球(左半球) ?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布洛卡区,额下回后部 —运动性失语症 运动性失语症:能够理解他人语言,构音器官无障碍,发音困难或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 运动性失语症不同程度的表现: -完全的运动性失语症:完全不语。 -不完全的运动失语症:发出个别语音,但不能构成完整句子,词序错乱让人无法理解; -轻度运动性失语症:电报式语言,语言重复症; ? 听性语言中枢(听讲中枢):威尔尼克区,颞上回后部 —感觉性失语症 感觉性失语症:听觉正常,但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可以说话,但讲话内容毫无意义; 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脑内特化的语言区 语言活动与大脑功能单侧化 脑内语言系统 语言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 语言能力的遗传性 思维活动的生理机制 思维的解剖学基础 大脑左右半球思维功能与思维互补说 脑的神经回路与思维的大脑回路说 演绎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

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

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 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马庆霞摘郭德俊(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100037)要文章综述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情绪的脑机制——大脑回路,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部扣带回、腹侧纹状体等。前额皮层中的不对称性与趋近和退缩系统有关,左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感情有关,右前额皮层与消极感情和退缩有关。杏仁核易被消极的感情刺激所激活,尤其是恐惧。海马在情绪的背景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前额皮层和杏仁核激活不对称性的个体差异是情绪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情绪的中枢回路有可塑性。关键词情绪,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分类号B842.6 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保证着有机体的生存和适应,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情绪也是个体差异的来源,是许多个性特征和心理病理的关键成分。近年来,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以电信号为基础的方法(EEG、ERP),以功能成像为基础的方法(PET、fMRI),允许更准确地测量大脑的结构和机能。这些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当代情绪研究的前沿学科——感情神经科学(Affective neuroscience)。它是考察情绪和心境神经基础的生物行为科学的分支,与认知神经科学类似,但是集中在感情过程上[1]。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表

明,情绪是由大脑中的回路所控制的,它们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下面重点介绍人类情绪的中枢回路,情绪中枢回路的个体差异,以及情绪中枢回路的可塑性等方面研究的进展。?1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历史背景情绪心理学的现代理论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James。他(1890)[2]提出“事件发生时的知觉导致身体变化,对身体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他的情绪理论可检验两个重要的成分。第一,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是情绪体验的前提。这一观点改变了20 世纪情绪研究的进程,导致对不同情绪自主状态的研究。第二,在情绪体验中卷入的是感觉和运动皮层区域,没有大脑中枢。Cannon(1927,1929)[2]对James 的观点提出质疑,怀疑情绪没有大脑中枢这一观点。他提出,内脏器官对不同种类刺激的反应是不明确的,不能解释情绪体验中的快速变化。Cannon 的两个实验研究表明,刺激内脏并不一定引起情绪状态质的变化;用外科手术分离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情绪行为没有改变。Cannon 的观点激起研究者对情绪神经回路的研究。Papez(1937)[2]提出情绪回路包括下丘脑、前部丘脑核、海马和扣带回皮层。MacLean(1949,1952,1993)[2]提出边缘系统的概念,认为海马、杏仁核在情绪体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apez 和MacLean 的理论激励研究者寻找情绪的具体而复杂的神经回路。同时,James 的观点引起许多研究者试图揭示不同

语言与音乐活动的脑机制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8,16(1):50~5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50 语言与音乐活动的脑机制研究述评* 侯建成 刘 昌 (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南京 210097) 摘 要 语言和音乐是否具有相同加工机制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对失语症和失乐症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并结合ERP 和功能神经影像对语言和音乐的对比加工及同步加工分别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很大程度上存在加工机制的重合,即具有共同的神经加工源。对音乐加工的多个领域进行研究有助于语言加工研究的进展,两者的结合有着更深远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失语症和失乐症,ERP ,功能神经影像,对比加工,同步加工。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语言和音乐都是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将各个成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来理解表达的意义。语言和音乐是否具有相同加工机制的争论由来已久,从20世纪中后叶开始,支持语言和音乐加工机制分离的研究者发现语言能力正常但不一定具备正常的音乐感知能力,或者音乐能力良好但失去了语言感知能力,而有的研究者发现某些语言能力异常的患者同样失去了音乐能力,故认为语言和音乐具有相同的加工机制[1] 。 Jackendoff 认为语言和音乐都可分为浅层的外在表现和深层的组织规则:语言具有词性、语法类别、语气性质等外在表现形式,音乐具有音程、旋律、调式、和弦等外在表现形式,两者虽然不具有相互对应关系,但在深层的组织规则上或许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2]。Lerdahl 使用了“结构树状模型”(syntactic tree model )来说明这种一致关系,即语言和音乐都是通过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来达到对整体意义或内容的理解[3]。 基于“结构树状模型”,Gibso 提出了语言组织的“从属定位理论”(Dependency Locality Theory ,DLT ),其基本前提是语言成分的整合受到彼此所处位置的影响,例如句子“The girl who kissed the boy opened the door ”,句子中包含短语the boy opened the door ,但我们知道the boy 没有做出open 行为[3]。“结构树状模型”的解释是:代词the 与名词boy 组成名 收稿日期:2007-06-11 通讯作者:刘昌,E-mail :liuc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12642683.html, 词短语后,与动词kissed 合成了动词短语,动词短语和代名词who 又合成为句子修饰语(分句),接着与代词the 与名词girl 所形成的名词短语组合成更高一级的名词短语,最后与open the door 形成的动词短语合成为一个句子(图1a )。这种句法形式也得到了英语、日语和汉语研究的验证[3]。 Lerdahl 采用结构树状模型提出了音乐组织的“调性—音高间隔理论”(Tonal Pitch Space Theory, TPS ),指出音高是音乐感知中最主要的内容,调性及和弦都是建立在音高的基础上,再通过由和弦组织而成的旋律来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3]。以和弦为例,按照稳定等级的重要性对一个音区内的各个单音(从1~7共7个单音)进行排列:第一个单音1的作用最为重要,第三个单音3其次,第五单音5再次,按照这种关系所组成的大三和弦在所有的三和弦中也是感觉最稳定、体验最舒畅。调式依赖音高的变化而变化,调式的稳定性体验依赖于音高之间的距离,音高相距较近则感觉较稳定,反之感觉不稳定。TPS 理论通过音高间隔说明了单音距离对音乐序列“升-降”(ebb and flow )的紧张度体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听者是以等级加工方式来感知音乐所传达的情绪意义(图1b )。 DLT 和TPS 两者都强调组织规则是理解语言和音乐的关键,都是在递进结构关系上将各种成分予以整合,因此这种整合或许会来源于某些共同的神经加工源,Patel 称之为“共享结构整合源假设”(shared syntactic integration resource hypothesis ,SSIRH )[3]。基于此,本文对失语症和失乐症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结合ERP 和功能神经影像技术的相

情绪的大脑机制

情绪的大脑机制 下面重点介绍人类情绪的中枢回路,情绪中枢回路的个体差异,以及情绪中枢回路的可塑性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1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历史背景 情绪心理学的现代理论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James。他(1890)[2]提出“事件发生时的知觉导致身体变化,对身体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他的情绪理论可检验两个重要的成分。第一,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是情绪体验的前提。这一观点改变了20世纪情绪研究的进程,导致对不同情绪自主状态的研究。第二,在情绪体验中卷入的是感觉和运动皮层区域,没有大脑中枢。 Cannon(1927,1929)[2]对James的观点提出质疑,怀疑情绪没有大脑中枢这一观点。他提出,内脏器官对不同种类刺激的反应是不明确的,不能解释情绪体验中的快速变化。Cannon的两个实验研究表明,刺激内脏并不一定引起情绪状态质的变化;用外科手术分离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情绪行为没有改变。 Cannon的观点激起研究者对情绪神经回路的研究。Papez(1937)[2]提出情绪回路包括下丘脑、前部丘脑核、海马和扣带回皮层。MacLean(1949,1952,1993) [2]提出边缘系统的概念,认为海马、杏仁核在情绪体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apez和MacLean的理论激励研究者寻找情绪的具体而复杂的神经回路。 同时,James的观点引起许多研究者试图揭示不同情绪状态的自主特殊性。特别是对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和愤怒的研究,一些证据支持这样的特殊性观点。然而,Schacter 等人(1962) [2]的一个实验表明唤起和认知结合起来是形成特定情绪的两个必要成分。 Levenson(1992) [2]综述了几个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差异主要针对消极情绪。在悲哀、愤怒和恐惧状态中可以看到心率加速,厌恶状态中可以看到心率减速。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外周自主变化太粗糙,不能决定情绪体验。 Lang(1995)[2]的研究表明图片诱发的积极和消极感情之间有自主神经系统差异。许多研究者[2]报告,感情强度的自我报告和自主输出的量之间有关系,尤其是皮肤电指标表现明显。 从外周对情绪进行区分的研究从来没有获得真正的进展,这使人们注意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性。LeDoux(1994) [2]提出区别情绪的位置在大脑而不是外周。 2 情绪的中枢回路 情绪由大脑中的一个回路所控制,包括前额皮层(prefrontal cortex, PFC)、杏仁核(amygdala)、海马(hippocampus)、前部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腹侧纹状体(ventromedial striatum)等。它们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根据皮层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可将皮层分为若干区。机体的各种功能在皮层具有定位关系,如运动区、感觉区等。但这仅是相对的,这些中枢也分散有类似的功能。如中央前回(四区)主要管理全身骨胳肌运动,称运动区,但中央前回也接受部分的感觉冲动。中央后回主管全身体躯感觉,但刺激该区也可产生少量运动。皮层除一些特定功能的中枢外,人类皮层大部分区域称联合区。临床实验证明,某一中枢的损伤,并不使人永久性完全丧失该中枢所管理的功能,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功能锻炼,常可由其他区域的代偿而使该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大脑皮层细胞除了在水平方向分层外,在整个皮层厚度内,神经元在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呈链状排列成细胞柱。柱或称模是一些具有大致相同特性的神经元集合形成的。它是皮层最基本的机能单位。人的大脑皮层约含有1—2百万个柱,每一个柱内有10,000左右的神经元。用微电极插入皮层,“感觉柱”(与感觉机能有关的细柱)引导电位的方法,证明了同一个柱内的细胞相同的感觉型式,并有相同的感受野。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大脑皮层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因此大脑皮层经常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为皮层自发脑电活动。如果在头皮上安置引导电极,通过脑电图仪可记录到皮层自发脑电活动的图形,称为脑电图。在动物中将颅骨打开或在病人进行脑外科手术时(为了诊断需要),也可将电极直接安置在大脑皮层表面,能记录到同样的皮层自发脑电活动,称为皮层电图。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机体的随意运动只有在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支配保持完整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而且必须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的部位称为皮层运动区。

大脑皮层运动区 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到,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刺激这些区域能引起对侧一定部位肌肉的收缩。这些区域称为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见图11-13)。运动区也有一些与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相似的特点: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的支配主要是双侧性的。②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③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躯体的代表区也愈大,例如手和五指的代表区很大,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同等大小。④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此外,在猴与人的大脑皮层,用电刺激法还可以找到运动辅助区;该区在皮层内侧面(两半球纵裂的侧壁)下肢运动代表区的前面,刺激该区可引起肢体运动和发声,反应一般为双侧性。 运动感觉 运动感觉,简称动觉,是指主体对身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变动的反映,它是主体对身体姿势和身体运动的“感受”或意识。包括:对身体各部分(躯干、四肢、头部)所处位置的感觉;对动作的样式、幅度和方向的精确性的意识;对动作的速度和平衡性的粗略意识;以及对身体在空间定向的较为模糊的感受。有关这些信息来自于肌肉、肌腱关节囊和韧带的感受器。各种动作技能有效而又一致地完成,须要学习者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动作,以及通过自己的感觉线索来支配动作。

工作记忆的脑机制研究

?综 述?工作记忆的脑机制研究Ξ 丁锦红 郭春彦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100037) 1 工作记忆概述 在进行学习、记忆、思维及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时,人们需要一个暂时的信息加工与存储机制,它能够保存被激活的信息表征,以备进一步加工之用,1974年Baddeley等[1]称这种机制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包括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视觉空间存储器(visuoúspatial sketch pad,VSSP)和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等三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其功能类似于一个能量有限的注意系统,该系统负责指挥各种次级系统的活动。视觉空间存储器对视觉图象信息进行操作。语音环路贮存与复述言语信息,在获得语言词汇中其起重要作用。视觉空间存储器与语音环路是两个平行的子系统(slave sys2 tems),也许中枢执行系统还可以分离出其他的附属系统,但是,目前所了解的只有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存储器两个子系统[1] 共同决定了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表征、存储形式、提取以及容量等。工作记忆是一个位于知觉、记忆与计划交界面上的重要系统,它与短时记忆的区别在于,工作记忆包括心理计算和对计算结果进行贮存;而短时记忆则强调对最近信息的存贮能力。2 工作记忆的加工机制 211 中央执行控制与激活信息的贮存 在功能上,工作记忆包括执行控制和贮存激活信息两个方面,执行控制主管信息编码与提取,而贮存激活的信息则保持着激活了的信息,以便认知加工可以及时获得信息。Smith和Jonides[2]认为,中央执行系统包含三种不同操作:(1)对与工作记忆有关的反应倾向或心理过程进行抑制:(2)对心理过程有选择的注意,并在不同过程之间切换;(3)对工作记忆中的表征进行编码和检验。后来,他们[3]又将执行控制具体化为五个方面:(1)注意与抑制———将注意集中在相关信息加工过程上,而对无关信息及加工过程进行抑制;(2)任务管理———将复杂任务中的具体过程排序,此间,集中注意将在不同过程间转换;(3)计划———制订一系列具体任务,以完成某一目标;(4)监控———更新与检验工作记忆中的内容,以确定序列任务的下一步;(5)编码———按时间和位置对工作记忆中的表征进行编码。在这五种操作过程中,前两个是最基础的部分,它们之间关系最密切。另外,中央执行控制还与年龄关系密切,随年龄增长,这种功能将降低。 Rosen和Engle[4]认为,反映工作记忆的指标是控制的或所需注意的提取,而不是自动激活的提取,前者对记忆提取有更大的影响。这种功能在语言理解中有所表现,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连接推理(bridging inference)是在当前句子与前面句子之间建立联系,其中有推理的作用,缺乏这种推理,信息之间的许多内在联系将丢失。连接推理计算的关键是获得知识,其有效性取决于阅读者对句子间意义联结知识的提取。语言理解时,词串在工作记忆中进行多水平编码,同时也要对加工结果进行存贮,阅读广泛与理解之间的关系,既反映了阅读中激活的总量,也反映读者语言加工的有效性。因此,工作记忆中的范畴生成任务包括4项内容:(1)来自线索的自动激活扩散,不需要注意参与;(2)防止重复与错误的自我控制;(3)对先前提取的抑制;(4)产生新线索,以获得新名称。总之,执行控制和贮存激活的信息是工作记忆的两个主要功能。 Baddeley[1]虽然承认,中央执行控制可能与额叶活动关系密切,但他对将该区域确定为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仍持谨慎态度,因为额叶活动与许多心理过程都有关。然而,Rosen和Engle[4]曾推断,中央执行功能可能定位于额叶,尤其是背外侧前额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同时,内侧颞皮层和海马与编码和提取都有关。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研究证实了Rosen等的推测,即执行控制与前额皮层有关,而前额皮层与枕叶皮层则共同参与激活信息的存储。记忆过程中的信息编码和提取受两个不同的脑区控制,编码与后内侧颞区(posterior medial2temporal)有关,而信息提取则与前内侧颞区(anterior medial2temporal)有关。Postle&Berger等[5]用fMRI研究发现,工作记 385 心 理 科 学 2001年 第24卷 第5期Ξ国家攀登项目(95-专-09)资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