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第二章

马克思第二章

马克思第二章
马克思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

1.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C)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

A.实践

B.客观事物

C.党的文件

D.马克思主义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A)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C.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排除姓“资”姓“社”抽象理论争论的干扰

5.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B)

A.1978年的全军工作会议

B.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82年党的十二大

6.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A)

A.《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口号的提出

D.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7.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重新确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讲话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C.《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最先发表在(C)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理论动态

D.红旗杂志

9.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B)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倡导的、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A)

A.思想路线

B.组织路线

C.工作路线

D.政治路线

10.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话出自(D)

A.《整顿党的作风》

B.《反对党八股》

C.《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

11.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核心是(C)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创新精神

D.坚持执政为民

13.坚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中最重要的是(B)

A.科技创新

B.理论创新

C.体制创新

D.观念创新

14.江泽民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断是在(A)

A.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

B.2002年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

C.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

D.1998年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是(B)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6.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A)

A.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B.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修正理论

C.不断根据实际的变化改变理论

D.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换理论指导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C)

A.基本纲领

B.组织原则

C.思想路线

D.基本路线

18.“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D)

A.《论语》

B.《孟子》

C.《史记》

D.《汉书》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B)

A.提倡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2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理论联系实际

C.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21.毛泽东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概念的时间是(A)

A.1930

B.1938

C.1941

D.1945

2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独立自主

23.判断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B)

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B.是否做到“三个有利于”

C.是否大多数人的积极参与

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畅通

24.研究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最早的文章是毛泽东的(C)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D.《新民主主义论》

25.江泽民第一次使用“与时俱进”概念的时间是(A)

A.1992年

B.1997年

C.2001年

D.2002年

26.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B)

A.综合国力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人民生活标准

D.社会主义标准

27.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D)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28.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处于领先地位的是(D)

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 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

29.(C)是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求真务实

D.与时俱进

30.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C)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1.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C)

A.解放思想

B.求真务实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32.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做出了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文章是(D)

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整顿党的作风》

D.《改造我们的学习》

33.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是(A)

A.1978年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讲话

B.1982年十二大开幕词

C.1987年十三大

D.1992年南方谈话

3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

(A)

A.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B.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C.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D.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5.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36.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B)。

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A)。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改革开放

D.为人民服务

38.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C)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9.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D)

A.马克思主义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取代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

D.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4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A)。

A.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

41.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是(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4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是在(B)

A.“文化大革命”过程中

B.“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过程中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D.新民主义革命过程中

43.党内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C)

A.从实际出发

B.经验主义

C.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D.理论联系实际

44.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A)

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胜利

C.城市到农村战略的胜利

D.新时期总路线的胜利

45.率先批判“两个凡是”的是(C)

A.毛泽东

B.华国锋

C.邓小平

D.周恩来

46.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的基础上(C)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C.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不断解放思想

47.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C)

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B.批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

C.实事求是

D.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48.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首先必需坚持(C)

A.实践标准

B.真理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生活水平标准

49.邓小平尖锐地指出真理标准争论的实质是(C)

A.哲学原理问题

B.具体问题

C.是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具体认识问题

50.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要(C)

A.先分清姓“社”姓“资”问题

B.先反复论证澄清是非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先看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二、多项选择

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BCD)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BC)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3.坚持与时俱进意味着(ABC)

A.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B.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要用理论创新来带动各方面的创新

D.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进行修改

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BCD)

A.尊重历史性

B.体现时代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有(ABCD)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BC)

A.停止批判“四人帮”

B.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上来

C.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实行市场经济

7.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体现在: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科学体系中的地位(ABC)

A.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丰富了和深化了党的思想路线

B.科学揭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深刻地指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性

C.注重从制度上建设,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

D.阐述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8.党的思想路线就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哲学基础的两篇文章是毛泽东著的(AB)

A.《实践论》

B.《矛盾论》

C.《反对自由主义》

D.《<共产党人>发刊词》

10.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BCD)

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冲破思想禁烟,拨乱反正

C.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问题

11.下面属于表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内在统一关系的选项是(ABCD)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C.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

D.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者的内在统一

1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因为(ABC)。

A.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B.它不断汲取和融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C.它主张理论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并强调理论的实践性

D.它彻底批判了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一个最终完成的真理体系

1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BCD)

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

1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ABCD)

A.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B.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D.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15.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D)。

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的讲话《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同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l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

16.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之所以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因为(BCD)。

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B.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主线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

17.以前大多数人认为工人只要有一个壮实的身体,大多的文化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对世纪初青岛港工人许振翅却由一名普通的吊车司机成长为桥吊专家,他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

卸纪录,并完成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这充分体现了时代工人的新风貌,反映了工人阶级自身素质建设由单纯体力型转变为人脑体结合型。许振翅的事迹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变化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哪些核心内容?(BCD)

A.独立自主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不断创新

18.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B)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C.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

D.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9.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BC)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型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社会主义中解放出来

20.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ABCD)。

A.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B.看到《共产党员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

C.看到广大党员十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更大变化

D.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

三、判断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A.正确

B.错误(B)

2.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A.正确

B.错误(B)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A.正确

B.错误(B)

4.“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列主义。

A.正确

B.错误(A)

5.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

A.正确

B.错误(B)

6.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A.正确

B.错误(A)

7.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连在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种概括,这是从毛泽东开始的。

A.正确

B.错误(B)

8.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根本的思想路线。

A.正确

B.错误(B)

9.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A.正确

B.错误(A)

1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工作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A.正确

B.错误(B)

【部编版】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知识框架】 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和国际工 人运动的兴起 【重点梳理】 1.马克思与恩格斯 简介(1)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 (2)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恩格斯出身于一个德国工厂主家庭。两位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从此,恩格斯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 (3)1849年,马克思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 理 论成就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发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主要内容(1)《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主要内容(2)《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第一国际 第(1)建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物质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 C.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D.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4.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 /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5.达成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是()。 A.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6.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指向关系 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主体客体化 D.客体主体化 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 B.理性认识的作用 C.直接经验的作用 D.间接经验的作用 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1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计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学即练( 2) 、单项选择题 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2.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唯心主义宿命论 B.唯物主义决定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意志论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题号正确答案 1C 2C 3C 4C 5D 6C 7C 8B 、多项选择题 9.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认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的本质是精华的 C.运动是绝对的 D.时空是相对的 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11.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12.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随意性 E.重复性 13.所谓相互静止是指()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B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3.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D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D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C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C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7.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C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

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 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D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9.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B ) A.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 C )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 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 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ABCE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D.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CD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 3.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 CDE ) A.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 B.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 C.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E.要将上级的正确指示和决议尽可能的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4.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 CDE )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章 题库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10题) 1、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C 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C.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 D.只是辨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D 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 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C A.是否被大多数人拥护 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 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 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 A.反映的观点 B.客观存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8、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B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C.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D.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9、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指:A A.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创造 C.自由意志为所欲为 D.完全摆脱了必然 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B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多项5题) 1、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A D 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B.实践具有观念的形式 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E.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A D E A.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是唯心主义的 C.是庸俗唯物主义的 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E.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 3、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A B C D E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D.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E.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A B C E 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直接现实性 D.能检验某一认识是否有用 E.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5、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B D E A.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 B.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 C.意志决定一切 D.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E.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三、辨析题:(10题) 1、只有直接经验才是重要的,间接经验没什么用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名词解释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旧唯物论反映论3)唯心主义先验论4)不可知论5)认识的主体与客体6)实践7)感性认识8)理性认识9)非理性因素10)人类认识的总规律11)真理12)谬误13)真理的客观性14)价值的本质15)价值原则16)真理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 A反映论B实践论C先验论D可知论 (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 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 (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 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D改造客观规律 (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 A客观唯心论B主观唯心论C旧唯物论D辩证唯物主义 (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 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D客观存在 (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个别——一般——个别D一般——个别——一般 (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D实践比理论重要 (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 A本质认识B深刻认识C内在认识D正确认识 (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②)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 A科学知识B丰富的经验C社会实践D人类的认识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计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一、单项选择题 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2.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唯心主义宿命论 B.唯物主义决定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意志论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题号正确答案

1C 2C 3C 4C 5D 6C 7C 8B 二、多项选择题 9.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认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的本质是精华的 C.运动是绝对的 D.时空是相对的 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11.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12.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随意性 E.重复性 13.所谓相互静止是指()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世界上不存在静止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一事物对它事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E.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14.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 A.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原理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一、多选题(共20题,100分) 1、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明( ) A、真理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 B、真理具有普遍性,价值具有特殊性 C、真理中包含着价值因素,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因素 D、真理是主体认识与客体实在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E、真理的追求以价值为目的,价值的实现以真理为条件 正确答案: ACE 2、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特点的有( ) A、自然性 B、社会性 C、意识性 D、能动性 E、实践性 正确答案: ABCDE 3、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E、唯心主义诡辩论 正确答案: ABC 4、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 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 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E、检验真理的尺度 正确答案: ABCD

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正确答案: AB 6、价值的特性是(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正确答案: ABCD 7、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D、人们读书的书籍 E、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正确答案: ACDE 8、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关系是( ) A、书本知识是源,实践经验是流 B、书本知识可靠,实践经验不可靠 C、书本知识重要,实践经验不重要 D、书本知识是流,实践经验是源 E、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重要 正确答案: DE 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表现在( ) A、它们的共同基础归根到底发源于实践 B、前者是源,后者是流 C、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D、前者是科学的,后者是不科学的 E、间接经验是直接经验的补充 正确答案: ABE 10、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章自考马克思主义讲义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概述: 主要掌握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首先掌握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理解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明确认识本质;深刻理解认识的辩论过程及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为什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弄清真理和价值的区别和联系;明确认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难点和重点:(1)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含义及相互关系(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辩证关系以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具有更重大的意义(4)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无限的辩证统一(5)真理和谬误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及意义(6)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的作用(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8)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对立(9)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0)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和旧唯物论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1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一、认识的产生 1.认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认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人同外部世界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随着人的劳动实践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劳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人类产生起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一致的。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包括人对外部世界的意识和对自我的意识。认识和意识虽然不完全相同,但由于认识和意识本质上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与认识是相通的,在一般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意识和认识同等看待,意识的起源就是认识的起源。人的意识是人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意识的产生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人的认识也是这样。 2.认识论和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的,这就是说,本体论和认识论是不可分的,既不存在独立于本体论之外的认识论,也不存在独立于认识论之外的本体论。在整个哲学中,本体论对哲学的其他组成部分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认识论也是如此。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认识论。 3.认识和认识论 认识与认识论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哲学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认识论派别,主要有唯物论的反映论、唯心论的先验论以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辩证唯物论得认识论之第一得与基本得观点就是( )。 A、实践得观点 B、联系得观点 C、发展得观点 D、物质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 A、就是理性自主得道德活动 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就是指道德伦理行为 C、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得社会性得物质活动 D、就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得创造性得精神活动 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与能动性得因素就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4、实践活动所指向得对象就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5、达成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相互作用得就是()。 A、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6、实践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得关系就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指向关系 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得延长包括在主体得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主体客体化 D、客体主体化 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得哲理就是( )。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 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 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 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 10、把人得认识瞧成就是上帝得启示或绝对精神得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得哲理就是( )。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B、经验就是判断就是非得标准 C、时间就是检验就是非得标准 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标准 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得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 )。 A、感性认识得作用 B、理性认识得作用 C、直接经验得作用 D、间接经验得作用 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得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就是认识论得辩证法。”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与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1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得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就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A、实践水平得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得提高 B、实践就是人类认识得基础与来源 C、理论对实践得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得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得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会卷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必会卷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包括的内容有()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人文主义③政治经济学、④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马克思的活动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莱茵报》发表抨击普鲁士的文章②1849年移居伦敦 ③发表《共产党宣言》④在巴黎与恩格斯结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 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3.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下列选项中,与该论著内容相符的是()A.争取工人阶级的普选权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C.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里的“统治阶级”指的是()A.封建君主B.地主阶级C.资产阶级D.天主教会 5.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巴黎公社的建立 6.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在与法国反动资产阶级政府斗争中诞生的()A.革命群众组织B.国民自卫军组织 C.无产阶级政权D.工人团体组织 7.1864年,英法德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A.第一国际B.共产国际C.第三国际D.工人联合会 8.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A.第一国际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巴黎公社D.工人代表联合会 9.2018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47周年,列宁曾说“巴黎公社被镇压了,但《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它的思想”是指()A.天赋人权的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 C.无产阶级革命思想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0.《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杰斐逊D.马克思和恩格斯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列宁材料三公社简直是奇迹般地改变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国的那个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消失得无影无踪……努力劳动、用心思索、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它在培育着一个新社会的同时几乎把大门口外的食人者忘得一干二净——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烈的光芒! ——《法兰西内战》(1)材料一是哪本著作?发表于哪年?(4分) (2)该著作是哪个组织的纲领?(2分)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这部著作发表的意义(4分)。 (4)材料三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它成立于那一年?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6分) (5)公社失败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公社体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4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第二节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第三节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目的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论,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了解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本章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义。 本章难点: 1、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讲授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本章的内容将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而展开。主要讲“三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还有意识论,“三观”和意识论共同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看法。 把万物(个别)的共性、本质认定为物质,这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态度和立场,但物质本身是什么,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性的东西,它可知还是不可知,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理解物质的,这是首先要搞清的问题。 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大体说来,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代表了人类对“物质”的哲学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如前所述,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试图用物质的原因来说明世界,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的论证;他们把

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根据当时科学所达到的认识成果,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如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这种看法,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传统论,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但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禁锢,把物质同物质的结构混为一谈,也经不住自然科学发展的考验和唯心主义的进攻。其缺陷有:第一,不理解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把物质的某种特殊的层次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错看成物质的共性。 第二,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第三,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高级阶段。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从而说明“物质”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各种具体实物共性的概括。 列宁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的思想,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要注意四点:一是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哲学范畴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谓客观实在性就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有多方面的特性,而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只有一个特性——客观实在性。三是物质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四是物质可以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正确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重大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先,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的最高程度的哲学概括,它把客观实在性作为一切物质形态的唯一的共同的属性,这就既把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联系起来,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二章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3)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D.科学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C ) A.先验论B.反映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 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C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C.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 )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7.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B )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 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D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9.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C )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10.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C ) A.概念、判断、推理B.抽象性、间接性 C.感觉、知觉、表象D.形象性、直接性 11.绝对真理是指( D ) A.绝对正确的认识B.终极真理 C.永恒不变的真理D.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12.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是( C )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认识的辩证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矛盾运动 D.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1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这说明( A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4.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C)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物质 2.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C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D.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3. 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4.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5. 达成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是()。 A.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6.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指向关系 7. 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C主体客体化D.客体主体化 8. “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 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 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11.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咼于理性认识 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 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2.牛顿说 “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 膀 上。 ”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 B.理性认识的作用C 直接经验的作用D.间接经验的作用 13.毛泽东指出: “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 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1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 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 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 理 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15.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这句话体现的是 实践基本特征中的()。 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 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