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复习

一、历史分期

1、历史分期

原始社会:无阶级、无压迫

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工人阶级是统治阶级

2、中国历史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前2070—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至清朝(前475—1912)

资本主义社会: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1912—1956)

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以后(1956——)

3、西方历史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前8世纪)

奴隶社会:古希腊、古罗马(前8世纪—476)

封建社会:西罗马帝国灭亡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76—1640)

资本主义社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1640—1922)社会主义社会:俄国十月革命开始(1922—1991)

4、中国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840年以前)

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1949年)现代史:过渡时期、探索时期、文革、新时期(1949年——今)5、世界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500年以前)

近代史: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1500——1917年)

现代史:信息时代(1918——今)

6、中国古代史划分

先秦(-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秦汉(前221-220)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隋唐(581-907年)中华文明繁荣鼎盛时期

宋元时期(907-1368年)中华文明在隋唐文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明清(1386-1840)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二、先秦

1、原始社会

(1)政治:禅让制(三皇五帝)

(2)经济:刀耕火种;集体劳动;平均分配

(3)文化:象形文字、彩陶画《鸛鱼石斧图》

2、奴隶社会

(1)朝代更替

夏(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商(发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前476)都城:洛邑(今洛阳)

(2)阶段特征

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经济——井田制

文化——商代甲骨文----汉字成熟的标志

注意: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西周政治

(1)分封制

①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②内容:除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

③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⑤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⑥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⑦瓦解:由于诸侯国势力壮大,西周后期开始衰落

(2)宗法制

①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之间的矛盾。

②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③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⑤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①二者互为表与里、相互依存;

②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③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④两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4)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礼之间的关系

①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来保证分封制的实施,以血缘、姻亲为纽带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

②而周礼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5)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②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③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奴隶制社会的经济

(1)土地制度:井田制(公田)

特点:土地国有层层分封集体耕种不得买卖

实质: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王所有制)

历程:起源——商朝

兴盛——西周

瓦解——春秋

(2)井田制的瓦解

①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私田的开垦。

③标志:BC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④影响: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国有变私有);阶级关系的变化(奴隶主变地主,奴隶变佃农);缴税方式的变化(由交纳贡赋到交纳地租)

(3)农业:青铜农具石器锄耕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治虫灭害

(4)手工业:官府垄断

青铜时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5)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官府控制商业

5、封建社会

(1)分期

时间:公元前476年——1912年

朝代:

转型时期:春秋、战国

确立时期:秦、汉

融合时期:魏晋南北朝

繁荣时期:隋、唐

发展时期:宋、元

衰落时期:明、清

(2)春秋战国

①朝代、时间: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②阶段特征:

政治:大变革,大动荡

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文化:百家争鸣

(3)大变革时代特征的经济、思想、政治的互相联系

①从经济角度出发: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繁荣和政治的变革。

②从百家争鸣的背景出发:经济的变革、政治的动荡、现实的需要

③商鞅改革的背景出发:经济、政治、思想

(4)政治特征

①大变革: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②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③阶级结构变化: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兴的地主阶级不断壮大

(5)经济特征

①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

②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水利工程:芍坡——春秋——楚——淮河

都江堰——战国——秦——长江

郑国渠——战国——秦——关中

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6、小农经济

(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2)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③满足自家生活和缴纳赋税(封闭性)

④难以承受封建剥削和自然灾害(脆弱性)

(4)地位:小农经济始终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5)影响

①积极: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

出了重要贡献。

②消极:在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7、商鞅变法

(1)背景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

阶级: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法家思想

(2)直接原因:秦国落后,秦孝公要求变法

(3)主观因素

①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旧势力相对薄弱;

②秦国比较认同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

③秦国充斥尚武精神;

④秦孝公奋发图强并受到商鞅的辅佐。

(3)内容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④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⑤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⑥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⑦普遍推行县制。

⑧“燔诗书而明法令”。

(4)作用: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中央集权的雏形。

(5)评价

1)积极

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局限:

①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6)成功的原因

①商鞅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一系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③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

④商鞅有能力,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7、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1)原因: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3)类型: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小农土地所有制(附庸),国有土地制(补)(4)结局: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彻底消灭

8、重农抑商

(1)原因

①生产力水平低;

②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③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国家税收的来源(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④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通性大的特点与统治者强调中央集权思想矛盾。

(2)过程:战国汉唐宋明清

(3)评价

①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后期: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9、“百家争鸣”

(1)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2)主要代表

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功、节俭、尚贤

法家:商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所重视)(3)意义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4)法家思想特点

①反对礼制

②法律的作用

③“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④“不法古,不循今”

⑤法、术、势治国方略

10、早期儒学

春秋——孔子

(1)主张:

①核心是“仁”,就是“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性的体现)

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包含民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

战国――孟荀

贡献: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

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主张:

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可以通过后天礼仪法治改造成为君子圣人。

11、管仲改革

(1)时期:春秋前期

(2)君主:齐桓公

(3)直接背景:财政危机

(4)内容:

①“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②“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

③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5)意义: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6)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12、李悝变法

(1)时期:战国初期

(2)君主:魏文侯

(3)内容:

①废除官爵世袭制;

②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③推行“平籴法”,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④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

(4)影响:

①使魏国很快富强起来;

②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变法;

③从李悝开始,战国时代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的革新逐渐进入更深入、

④更广泛的层面,即整个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变动。

13、吴起变法

(1)时间:约在公元前390年

(2)君王:楚悼王

(3)内容

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

②强令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变相没收他们的土地;

③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将节余下来的财力用于养兵和奖励军功

④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4)结果:失败

14、赵武灵王变法

(1)时期:前4世纪末

(2)国君:赵武灵王

(3)内容:改革服装,一律穿胡服;全国上下学习骑马射箭

(4)意义:使赵国实力大增,军事力量仅次于秦国;促进民族融合。

三、秦汉

1、总结

(1)朝代更替:秦、西汉、新朝、东汉

(2)阶段特征

①政治: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和发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秦朝统一、西汉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

②经济:小农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

③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2、秦汉时期封建制得到发展与经济、思想、政治的联系

(1)从经济发展的原因看:政治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农抑商政策、治国思想理念(法-道-儒)

(2)儒家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适应小农经济的需要、大一统的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原因:小农经济的需要、地主阶级的需要、统一的需要、思想理论的基础

3、秦朝统一

(1)条件

①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后秦实力最强;

④秦始皇个人招贤纳士;

⑤秦的外交政策(远交近攻)

(2)过程

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攻越族(桂林南海象郡)(3)时间:公元前221年

(4)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5)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车同轨、土地私有

文化:书同文、焚书坑儒

教育: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愚民政策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

(1)秦朝时建立

①皇帝制(寓意、特点3)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不可转移

②三公九卿(职位及职能,作用)提高效率;减少决策失误;确保皇权独尊

③郡县制(长官来源、与分封制比较、影响)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影响至今

④考核官吏

⑤秦律

(2)西汉—巩固

①内外朝(作用)

②刺史(刺御史)

③推恩令(作用)

④郡国并存(原因、后果)

⑤酎金夺爵附益之法

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①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②中央集权:指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

(2)特点

①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可言,必须严格地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

②君主专制:皇权没有约束和监督,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③官僚政治:官为君设,有浓厚的人治色彩,是专制主义的派生物。

(4)原因

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政治前提: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需要中央集权维护其利益。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尤其是韩非子的理论

历史背景:周王室衰微导致春秋战国大混乱的历史教训

地理原因:中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促成其形成。

(5)作用

①积极作用

政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统一;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化: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外交关系:有利于抵抗侵略和维护国家主权

②消极作用

政治: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妨碍了社会发展。

经济: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文化:文化专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6、汉代的农业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民生凋敝

指导思想:黄老之学

结果:文景之治

(2)重农抑商政

汉高祖:不允许商

人购买土地穿丝

绸,收取重税

汉武帝:均属平

准,盐铁官营,算

缗告缗

(3)工具:犁壁、

二牛抬杠式犁耕、

耧车(播种工具,

提高了播种效率)

(4)水力:坎儿

井、漕渠、白渠

(5)技术:轮耕、代田法(赵过)

(6)田庄经济的特点

①自给自足

②聚族而居(魏晋南北朝豪强发展为士族)

③豪强私人武装

④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7)租佃制成为普遍的生产关系

①演变: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代仅次于自耕农,明清普及全国

②原因:土地私有土地兼并

③作用: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权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7、汉代的手工业

(西汉)煤作燃料冶铁

(东汉)水排鼓风冶铁丝国

(东汉)青瓷

8、汉代的商业

(1)丝绸之路(陆路、海路)

①条件:

丝织业发展;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新纪元;汉武帝反击匈奴,接触匈奴威胁;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西域往来

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天山南北—中亚安息(今伊朗)—大秦(罗马帝国)

(2)城市繁荣

①主要城市:政治中心长安洛阳

②丝绸之路的城市:敦煌、楼兰、龟兹、于阗、莎车、疏勒

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地点:云南元谋县 2、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打制);猎取动物,从事采集;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4)身体特征: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保留了一些猿类的特点。 3、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1万8千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生产生活:使用旧石器,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用兽皮缝制衣服;有爱美的意识;过着氏族公社生活。 考点2.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工具:使用新石器(磨制),骨,木,陶质工具,(耒,耜,锄等) (4)生产:采集渔猎;原始农业(水稻);饲养家畜. (5)生活:居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干栏式)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6000多年 (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 (3)工具:广泛使用新石器 (4)生产:原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畜牧业;制陶(彩陶),用麻纺织麻布。(5)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6)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3、大汶口遗址 (1)时间:距今6000年——4000年

(2)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3)生产: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4)经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小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反映出的问题:第一,二者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他们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从中可以看出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他们在发展原始农耕经济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考点3.远古的传说 1、炎帝.黄帝的传说 (1)时间.地域: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生活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生活在东方。 (2)贡献:炎帝神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尝百草。 黄帝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 车船。 (3)黄帝在阪泉战败炎帝。黄炎联盟在涿鹿战败蚩尤,构成华夏族主干。 2、禅让的传说 (1)禅让: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办法 (2)顺序:尧舜禹 3、大禹治水的传说(疏导) 小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在古代,“传说”与“史实”本来没有严格区别,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人们开始把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某个朝代称为“历史”,把这个朝代的文献称为该朝代“历史资料”,把这些“历史资料”记载的该朝代的事情称为“史实”。把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称为“传说时代”,把有关这个时代的文献称为“传说资料”,把这些传说资料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传说”和“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1 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高中历史近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及世界近代史大事年代、时间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但丁、米开朗琪罗)世纪14-15 新航路开辟(迪亚士好望角、达伽马印度、麦哲伦环球、哥伦布新大陆)之交16、15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日本德川幕府年1603 ,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英国长期会议(查理一世召开)年1640 查理一世断头台,克伦威尔护国公年1653,1649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年1660 光荣革命,威廉为国王年1688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权利法案》1689 年,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王位继承法》年1701 起于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开明君主、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天赋人权)世纪18 年1763 英法矛盾,七年战争英国胜英国工业革命左年1760-1840 右年1782,1771 水力纺纱厂,瓦特蒸汽机列克星敦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年1775日4月7年1776 美国独立,大陆会议杰弗逊《独立宣言》,联邦体制美国费城《合众国宪法》年1787 年1789 华盛顿美国首任总统;《人权宣言》日攻占巴士底狱,法

国大革命,4月7法国路易十六三级会议,拿破仑称帝,颁布《拿破仑法典》年1804 拿破仑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年1830年,1815 欧美开始一次工业革命年1820-1840 林则徐虎门销烟年1839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年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四国《天津、北京条约》年1856-1860 林肯当选总统年1860 年1861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中国洋务运动开始,设立总理衙门,安庆内军械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年1862 《解放黑奴宣言》、林肯颁布《宅地法》年1864 普鲁士俾斯麦铁血道路,三次王朝战争,六年统一德国年1865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南方胜利,美国统一年1868 日本德川幕府倒台,开始明治维新左年1870-1910 以美、德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迅速崛起右年1882 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结成同盟国年1894-1895 ,日本占领台湾《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年1894 孙中山,兴中会在檀香山年1895 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人教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各课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掌握,并加以运用) ★(期末考试题目类型有: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改错题;四、列举题;五、材料分析题)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 1、黄帝和炎帝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后 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蚩尤。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 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问题探究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开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的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后影响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后影响 (一)原因 1 .政治(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2 .经济和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3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 .国际背景 ( 1 )日本加紧侵华,提出《二十一条》。( 2 )十月革命爆发,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方向。 5 .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爆发 1 .时间:1919 年5 月4 日 2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嫌 一耀拔鳗塑姜飞 才 (三)经过 (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为: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③拒签和约。成功原因:中国作为战胜国收回权力是正义之举;各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对北京政府的压力;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据理力争。 (五)意义 ( 1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2 )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 3 )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 4 )影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②“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为中共创立准备条件。④“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注意: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鸦片战争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 .同: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 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 .异: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史

第二讲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保护鸦片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过程: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1842年1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影响: 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同上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 过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热河。 美俄两国趁火打劫,俄国趁机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太平天国);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本课要旨: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 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过程: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朝鲜平壤清军陆战失利。

初中一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概要 一、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列表展示更直观清晰)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3、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High School History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ory Textbook Templat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法国大革命》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法国大革命》一课是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的第4课。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其中前三项目标将在本节课完成。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三个子目的内容。这

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感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的方法;在解读《人权宣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的过程中,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生产的青铜器中,著名的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第8课中华文化的博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做金文,也称铭文。 3.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历法,并一直沿用至今,就是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创造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战国末期楚国人屈原创作的《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现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 7.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8.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第9课中华文化的博兴(二)

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又是大教育家。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3.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善于启发,重视学习方法等。 4.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5.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兼爱、非公。 6.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为孟子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7.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主无为而治。 8.法家在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是非,他提倡法治。 9.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武,著有《子兵法》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军事格言有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第16课昌盛的汉文化(一)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玉门关和阳关称西域。 2.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3.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輸入中国地。 4.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高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 第一节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 A.半殖民地: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 (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 B.半封建: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 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 (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必修一P24)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⑴背景: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南京条约》(1842年8月)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 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⑷《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①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土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 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⑸影响 A.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B. 经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诞生)。C.思想:萌发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把这一思想付出实践)。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⑵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⑷影响:①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 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转移矛盾。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历史知识复习考试题目

中国历史 1.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是() A.商 B.周 C. 汉 D. 唐 2.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是() A. 商朝与西周 B. 战国和秦朝 C. 秦朝和汉朝 D. 南北朝和唐朝 3.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鲁国公 D.蔡桓公 4“战国七雄”指() A.秦、齐、楚、赵、魏、燕、韩 B. 秦、齐、楚、赵、魏、晋、韩 C.秦、齐、楚、赵、魏、吴、韩 D. 秦、齐、楚、赵、魏、燕、宋 5.《史记》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吕不韦 D.孔丘 6.《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张良 D.韩信 7.创造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扁鹊 9.下列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是() A.民族 B.民权 C.民生 D.民主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2.雅典、开罗、罗马与中国古代的()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A. 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3.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 A. 1912年5月4日 B. 1918年5月4日 C. 1919年5月4日 D. 1921年5月4日 14.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是() A.刘家峡水电站 B.鲁布革水电站 C. 石龙坝水电站

D. 葛洲坝水电站 15、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最大? A.秦 B.汉 C.唐 D.元 16、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17、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 A.1949.10 B.1950.10 C.1951.10 D.1952.10 19、成语“卧薪尝胆”说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故事? A.夫差 B.勾践 C.伍子胥 D.孟尝君 20、司母戊鼎铸造于哪个朝代? A.夏 B.商 C.周 D.春秋 23、墨家的代表思想是? A.无为 B.中庸 C.兼爱、非攻 D.法治 24、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的哪一个诸侯国? A.赵 B.秦 C.楚 D.魏 26、和陈胜一起发起大泽乡起义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篇】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当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点:已经有了审美的观点。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制衣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能够抵风挡雨,又能够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合自然环境。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1840鸦片战争(英) 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8《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654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84新疆行省设立 1894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11德国占领胶州湾 12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6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9《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1.2夏商周的交替 1.夏朝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人 2.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3.【河南】省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距今年代和史籍上记载的夏朝相符 4.夏朝的灭亡:王国君,有关语言,时间,标志 5.商朝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 6.商朝被称为殷朝的原因,作用 7.了解商纣王暴政表现 8.商灭亡标志: 9.西周建立:标志,时间,都城, 10.知道:商是夏的一个部落,周是商的一个部落 11.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是反抗暴政的正义斗争 12.国人暴动:时间,国君,原因,性质,作用 13.西周灭亡:时间,标志,亡国君 14.东周建立:时间地点 15.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暴政 16.井田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 17.分封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分封对象,重要的诸侯国, 18.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19.“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分别是指哪个国君? 1.3夏商周社会经济 1农业发展:表现,原因, 2.畜牧业的发展:表现,原因【肉食需要,交通工具改进,战争祭祀运输需要】 3.为什么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其中【商周】是繁盛期 4.商朝青铜铸造业特点:规模大,产品主要供王贵使用,技术精湛 5.西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产品生活化 6.司母戊鼎说明规模大技术精湛 7.商周手工业部门:青铜,玉器,纺织,陶瓷,漆工艺 8.知道商周就有了原始瓷器,我国用漆最悠久商周漆器制造较高水平 9.了解夏商周交通发展的表现:

10.知道商人的含义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反映商朝商业发达 11.古书记载:‘夏人之王,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 说明夏朝城市建筑有一定规模 1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规律性的】 生产工具改进;改革;统一安定的局面; 民族交流频繁;对外交流;劳动人民劳动 1.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的融合 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即第一段 2.春秋争霸:原因目的,性质,实质,评价 【实质:分封制崩溃奴隶制开始瓦解】 3.齐桓公称霸:条件【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口号】,称霸标志 4.知道城濮之战双方,结果,所处时期是春秋 5.知道楚王问鼎反映的本质:分封制的瓦解 6.列举春秋主要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注意吴越处于钱塘江流域】 7.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标志,七雄名称位置 【背景:春秋后期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大权】 8.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双方,地点,结果 9.春秋战国民族融合:主要的少数民族,融合原因,作用 10.第10页第11页两图比较:时期变化,国家变化,反映的问题 【国家变化:11页上三家取代晋国,鲁宋吴越消失】 【反映的问题:逐步走向统一】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1.春秋战国时经济发展的表现:a生产工具的改进b水利工程的修建c手工业发展,d商业发展e私田出现 2.铁器使用情况及意义 3.牛耕的意义 4.战国时中原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 5.春秋时著名水利工程:【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时期,国家,修建者,地点,共同作用 6.手工业发展的表现:熟读 7.商业发展的表现:a各地产品交流b出现许多商业中心例如..c出现许多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