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吴才来等2008-柴北缘西段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吴才来等2008-柴北缘西段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吴才来等2008-柴北缘西段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吴才来等2008-柴北缘西段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油气储量约占全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油气产量达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以上。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储量大、单井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上共有九口日产量曾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八口属碳酸盐岩储集层。世界许多重要产油气区的储层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也极为广泛。[1] 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原生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与砂岩储集层相比,碳酸盐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据Choquette和Pray,1970 修改) (一)原生孔隙 1、粒间孔隙

多存在于粒屑灰岩,特征与砂岩的相似,不同之处是,易受成岩后生作用的改变,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 另外,有的由较大的生物壳体、碎片或其它颗粒遮蔽之下形成的孔隙,称遮蔽孔隙,也属粒间孔隙。 2、粒内孔隙 是颗粒内部的孔隙,沉积前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有两种: 生物体腔孔隙:生物死亡之后生物体内的软体腐烂分解,体腔内未被灰泥充填或部分充填而保留下来的空间。多存在于生物灰岩,孔隙度很高,但必须有粒间或其它孔隙使它相通才有效。 鲕内孔隙:原始鲕的核心为气泡而形成。 3、生物骨架孔隙 4、生物钻空孔隙 5、鸟眼孔隙 (二)次生孔隙 1、晶间孔隙 2、角砾孔隙 3、溶蚀孔隙 根据成因和大小,包括以下几种: 粒内溶孔或溶模孔:由于选择性溶解作用而部分被溶解掉所形成的孔隙,称粒内溶孔。整个颗粒被溶掉而保留原颗粒形态的孔隙称溶模孔。粒间溶孔:胶结物或杂基被溶解而形成。 晶间溶孔:碳酸盐晶体间的物质选择性溶解而形成。 岩溶溶孔洞:上述溶蚀进一步扩大或与不整合面淋滤溶解有关的岩溶带所形成的较大或大规模溶洞。孔径<5mm或1cm为溶孔;>5mm或1cm为溶洞。 4、裂缝

工作笔记——锆石定年

工作笔记—锆石定年 2014年4月4日,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经与多接受等离子质谱实验室联系,老师安排我做两天LA-MC-ICP-MS锆石U- P b定年实验。 一、工作内容 整个锆石定年过程大致包括锆石分选、样品制靶、锆石U-P b 测年、分析测试数据。我们的实验工作主要为锆石U-P b测年,包括装靶/换靶→定位→吹气→打点→调数据→吹气→打点。仪器运行几乎是全自动控制,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选好要测试的锆石颗粒以及每颗锆石要测试的年龄位置。此次实验样品采自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基底的碎屑岩、变质岩、岩浆岩,测试时使用锆石标样GJ1、SRM610/620和91500作为参考物质。 二、工作流程方法 (一)锆石分选 锆石采集之前要对采样区的岩石出露情况、风化、剥蚀程度,岩浆活动的期次、成分,变质作用的程度、期次以及岩石成因机制等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 锆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锆,由于岩石酸性不同,不同类型岩石一般采集重量不同。偏酸性的岩类一般含锆石相对多一些,而偏基性岩类含锆石则相对较少。对于花岗岩、流纹岩等偏酸性岩石,采集3~4kg重的样品就行;对于闪长岩、安山岩等中性岩石,通常采集7~10kg;而对辉长岩、玄武岩等偏基性岩石,一般采集40~50kg。

对采集样品进行机械粉碎(以不破坏锆石晶体形态为标准)、淘洗、重力分选或磁选、双目镜下把锆石分选开来。 (二)样品制靶 在双目显微镜下挑选锆石颗粒粘到双面胶上,加注环氧树脂,待固化后,将靶内锆石打磨至原尺寸一半大小。样品靶抛光后在显微镜下拍摄锆石反射光和折射光照片,在等离子质谱实验室拍摄阴极发光(CL)照片。 (三)锆石U-P b测年 实验根据锆石CL照片、反射光和折射光照片选择锆石测试位置,利用激光器对锆石进行剥蚀。 每个实验样靶一般粘有6~8个样品,每个样品可以根据情况测试不同数量的样点,而样点多时一般分成几组进行打点。样点分组时,每组前后都有四个标样,即两个GJ1、一个SRM610/620和一个91500,其中SRM620不能出现在总体样点的首位位置且只出现一次。 1.装靶 首先用酒精擦拭样靶,直到样品附近镜片透亮没有油花;其次Bypass→手动装靶/换靶,要求:粘有锆石一面向上,刻有样靶号侧面对着操作人员,轻拿轻放、不可碰标靶→Purge ,Online。 2.定位 点position进行定位,如果没有该样品名,position→选中样品行某位置→Add,输入样品名→set to current position。 一个样品建立一个文件夹,其中包括一个excel表格和一个

碳酸盐岩岩性识别技术综述

碳酸盐岩岩性识别技术综述 岩性识别是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首要任务。以测井资料为主,综合运用微观岩心分析技术、宏观岩相分析技术,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沉积成岩环境进行研究,并划分出岩石的主要类型。 (一)岩性识别技术 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其岩石骨架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通常还含有一些粘土矿物、有机质、石膏、盐岩、黄铁矿、硅质等,它们虽然含量不多,但对储层的影响及对测井信息的贡献都较大。因此,利用测井资料或者与其它资料相结合对其进行有效识别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中国石油常用的两个单项技术。 1.测井交会图矿物成分识别技术 u技术原理: 利用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差别,通过2条或多条对特定矿物敏感的测井曲线做交会图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复杂岩性岩石的骨架、粘土矿物等组分。常用的测井资料包括:岩性密度、补偿中子、声波时差、光电系数、热中子俘获截面、自然伽马能谱等。 u技术特点: ○1以常规测井资料组合应用为主; ○2需要岩石物理标准解释图版做支撑; ○3矿物成分最优化测井解释。 u技术指标: ○1资料点在标准图版上的分布应符合剖面岩性特点; ○2资料点在标准图版上的分布应符合剖面物性范围; ○3有取芯段的岩性、物性资料点检验标准图版应在资料点分布范围之内。

u 适用范围: 孔隙型、溶孔型碳酸盐岩地层。 u 实例: ○ 1中子-声波交会图技术识别灰岩和白云岩 利用中子-声波时差交会法,能较好地识别白云岩和灰岩骨架。右图中2330-2333m 井段的蓝色点,全部落在灰岩线上,而2341m-2345m 井段红色点却大部分掉在灰岩线与白云岩线之间,仅少数点落在白云岩线上,说明该井上部地层岩性主要为纯灰岩,下部主要为灰质云岩,较纯的白云岩并不多。 ○ 2光电吸收指数-密度交会图技术识别灰岩和白云岩: 利用白云岩光电吸收指数值低于灰岩,而密度值却明显高于灰岩的特点,采用光电吸收指数值与密度交会可以较好地识别灰岩和白云岩。左图中, 2322-2340m 井段的红色点,全部落在白云岩线上,而2341m-2345m 井段的蓝色点却大部分掉在灰岩线 与白云岩线之间。说明该井上部地层岩性主要为纯白 云岩,下部主要为灰质云岩。 2.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相结合矿物成分识别技术 u 技术原理: 岩心分析提供了一种直接测定岩石骨架矿物成分的方法,包括利用岩石学显微镜、扫描电镜、 阴极发光、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技术。它能够从微观角度,考察复杂岩性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将它与常规测井,声电成像、偶极子阵列声波及核磁等特殊测井方法相结合,以岩心资料刻度测井资料,就能够对地层的岩性、储渗特性及含油性进行综合识别和评价。 u 技术特点:

碳酸盐岩

第六章碳酸盐岩 (Carbonate Rocks) 学时: 6学时 基本内容: 1、相关概念:碳酸盐岩、颗粒、内颗粒(异化颗粒)、外颗粒、内碎屑、鲕粒、藻灰结核、球粒、晶粒、生物格架、泥、胶结物、亮晶、叠层石、鸟眼构造、示底构造、缝合线。沉积后作用、溶解作用、矿物的转化与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世代胶结、交代作用、压实作用、渗流粉砂、触点-新月型胶结、重力-悬挂胶结、贴面结合。 2、基本原理: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的类型及其含义、内碎屑的成因、鲕粒的成因、胶结物的特征、灰泥与亮晶方解石的区别、叠层石形态与水动力和关系、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 3、基本内容:生物骨骼的主要矿物成分、生物骨骼的主要结构类型、常见生物门类骨骼的鉴定特征。石灰岩的成分分类、石灰岩的结构分类、石灰岩的主要类型。白云岩岩类学,几种主要白云石化的作用机理,白云岩的成因分类。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环境的成岩作用特征;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及成岩环境的划分及其主要标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的特征、内碎屑的成因、鲕粒的成因、胶结物的特征、灰泥与亮晶方解石的区别。石灰岩的结构分类及综合命名。 难点:内碎屑的成因、鲕粒的成因、灰泥与亮晶方解石的区别。石灰岩的命名。白云岩的生成机理。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主要类型及特征、不同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环境的成岩作用特征 教学思路: 从碳酸盐岩成分出发,先后介绍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重点)和构造特征,重点讲解石灰岩的结构分类和白云岩的成因机理,继而介绍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最后详细解释其沉积后作用的类型和作用方式(重点)。 主要参考书: 1、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滇西南涧地区三叠纪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滇西南涧地区三叠纪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通过1:50000地质填图,发现滇西南涧哨街地区发育大量的灰白色长英质糜棱岩与浅灰色英安一安山质糜棱岩岩石组合。本文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对浅灰色英安一安山质糜棱岩进行了年代测定,获得锆石U-Pb 加权平均年龄为237±3.3Ma(MSWD=11.4,n=51)。样品的锆石Th/U比值0.2~1.0,均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说明地层沉积时代为中三叠世,应为中三叠统忙怀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产生于同碰撞、造山期后花岗岩区,总体上显示了挤压构造背景岩浆活动的特点,属角闪岩相温一压环境的部分熔融物,是昌宁一孟连洋盆关闭后,弧一陆碰撞过程的岩浆作用记录。 标签:锆石U-Pb测年;滇西南涧哨街地区地区;昌宁一孟连洋盆;弧一陆碰撞 工作区位于滇西地区,在构造位置上,属全球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段,位于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强烈碰撞的地带,也是特提斯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受到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经历了特提斯形成演化、印度一欧亚大陆碰撞及高原隆升的复杂过程。 关于澜沧江南带的火山岩系,前人做过大量研究,较为集中的观点是澜沧江南带火山岩系是西侧的吕宁一孟连洋的火山弧,是其向东俯冲消减的产物。对于带内大规模出露的三叠纪火山岩,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层接触关系、岩石(相)学等,对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澜沧江带南中段的三叠纪火山岩进行归纳及研究。 研究区位于滇西南涧公郎镇哨街乡地区,构造上位于羌塘一三江造山系(Ⅶ)和班公湖一双湖一怒江一昌宁一孟连对接带(Ⅷ),地层属于华南地层大区、羌北一昌都一思茅地层区、兰坪一思茅地层分区的澜沧地层小区及漾濞地层小区。区域出露地层以古元古界、中元古界、中生界地层为主,发育大量二叠纪、三叠纪花岗岩体,少量新生代地层。 一、样品采集及测试 本次研究的样品采自澜沧江断裂带中,层位属中三叠统忙怀组,地点在南涧县公郎镇哨街乡一带,样品岩性为浅灰色英安一安山质糜棱岩。 锆石分选在河北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锆石U-Ph定年及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是在湖北省地质实验室测试中心岩石矿物研究室利用LA-ICP-MS同时分析完成的。 二、锆石U-Pb年龄及讨论 本次用于锆石LA-ICP-MSU-Ph年龄测试方法。样品的锆石均为无色透明,

南华-震旦系界线的锆石 U-Pb 年龄

第50卷 第6期 2005年3月 快 讯 南华-震旦系界线的锆石U-Pb 年龄 储雪蕾① Wolfgang Todt ② 张启锐① 陈福坤① 黄 晶① (①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② Max-Planck-Institut für Chemie, 55020 Mainz, Germany. E-mail: xlchu@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1033565.html, ) 中国地层委员会在2001年通过了中国的新元古代三分方案, 新建南华系[1,2]. 新的系顶界置于陡山沱组之底; 以冰期有关的地层从原震旦系分出, 命名 为南华系[1~3], 取意于刘鸿允先生的“南华大冰期”[3,4] . 2004年3月, 国际地科联(IUGS)又批准设立了Edicaran 系, 其GSSP 定在澳大利亚南部沿Enorama Creek 出露的冰成岩石之上, 即结构和化学都与众不同的层状碳酸盐岩的底界[5]. 如此, 中国的南华-震旦系界线对应着国际上的Cryogenian-Ediacaran 界线, 而Ediacaran 系就相当于中国的震旦系. Cryogenian-Ediacaran 界线年龄原估计在610~ 635 Ma 之间[5]. 不久前, 在纳米比亚剖面的Ghaub 组火山灰层获得了635.5±1.2 Ma 这个精确的锆石U-Pb 年龄[6], 现已被广泛地接受作为Marinoan 冰期结束的年龄[7,8]. 可是, 在2001年公布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 (地质年代)表中, 还将南华-震旦纪界线定在680 Ma [1,2]. 然而, 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Lu-Hf 和Pb-Pb 定年表明, 南华-震旦系界线的年龄应在大约600~ 610 Ma 附近 [9,10], 与全国地层年表给出的680 Ma [1,2]相差甚远, 也与Cryogenian-Ediacaran 界线的年龄不同. 本文发表的吴坞剖面南沱冰成岩石上火山灰层中的锆石U-Pb 年龄数据, 为南华-震旦系界线的年龄提供直接限定. 江西上饶市北8 km 的吴坞村附近出露一套相当连续的中上新元古界地层层序[4], 如图1所示. 上饶 地区的南华系休宁组分上、下两段, 由一套杂色含砾或不含砾的粗砂岩到粉砂岩、泥岩组成, 夹有沉凝灰岩; 其上覆的南沱组为浅灰色含砾沉凝灰岩、灰黑色含砾硅质粉砂岩夹硅炭质页岩, 即冰海沉积物或杂砾岩; 震旦系兰田组直接覆盖在南沱组上, 由黑色含 图1 吴坞剖面附近地质简图 Nh 1x 2-1: 南华系休宁组二段下亚段; Nh 1x 2-2: 南华系休宁组二段上亚段; Nh 2n : 南华系南沱组; Z 1l : 震旦系兰田组; Z 2p : 震旦系皮 园村组; 1h : 寒武系荷塘组; 2y : 寒武系杨柳组; O 1y : 奥陶系印渚埠组; O 1n : 奥陶系宁国组 60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1033565.html,

锆石SHRIMP定年原理和方法

锆石SHRIMP定年原理和方法 锆石分选采用常规重力分选和显微镜下手工挑选的方法进行,具体是将岩石样品粉碎成60目左右,通过淘洗和使用重液等物理方法分离锆石,然后在双目镜下精选、剔除杂质。然后将其与标准锆石(TEM,417 Ma)一起粘贴,制成环氧树脂样品靶,打磨抛光并使其露出中心部位,进行反射光透射光和阴极发光显微照相,阴极发光图像用以确定单颗粒锆石晶体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标定测年点。最后,用超声波在去离子水中清洗约10分钟后,镀金膜并上机测年。在分析中,采用跳峰扫描记录Zr2O+、204Pb+、背景值、206Pb+、207Pb+、208Pb+、U+、ThO+和UO+等9个离子束峰值,每5次扫描记录一次平均值:一次离子为4.5nA,10kV的O-2,离子束直径约25~30um:质量分辨率约5400(1%峰高):应用SL13(572Ma,U=238×10-6)标定样品的U、Th及Pb含量,用TEM(417Ma)标定样品的年龄。为了尽量降低锆石表面普通Pb和镀金过程中的污染,测定过程中先将束斑在120um 范围内扫描 5 分钟,具体测试条件及流程见Compston等(1992)、Williams(1998)、宋彪(2002)等。数据处理采用SQUID1.0和ISOPLOT 程序,普通Pb一般根据实测204Pb及Cumming等(1975)模式铅成分校正:单个测试数据误差和206Pb/238U 年龄的加权平均值误差均为95%置信度误差(1σ),对年轻的岩浆锆石,采用206Pb/238U 年龄;对较老的继承锆石,采用207Pb/206Pb 年龄。 206Pb/238U 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即谐和年龄,用谐和图表示,谐和图是锆石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最常用的图解,它是以207Pb/235U 和206Pb/238U 为坐标,t为参 数的超越方程(207Pb/235U=t e*λ-1和206Pb/238U =t eλ-1,其中λ*和λ分别是235U 和238U的衰变常数)的轨迹――谐和线。在谐和线上的点具有一致年龄,即206Pb/238U、207Pb/235 U、207Pb/206Pb三个表面年龄相等,表明被测对象自形成以来,同位素母体子体一直处于封闭体系中。 本次研究锆石分选工作在河北地勘局廊坊实验室进行,锆石样品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完成制靶,阴极发光显微照相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地质研究所电子探针室完成,最后分批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和澳大利亚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离子探针中心完成测试,测试原始数据由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处理。标样为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SL13和TEM。SL13(宝石级锆石,U含量为238μg/g,年龄为572 Ma)用于样品U含量标定。TEM(母岩为澳大利亚堪培拉附近一闪长岩体,年龄为417 Ma)用于样品年龄标定,采用公式为206Pb+/238U+=A (254UO+/238U+)。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 1、颜色描述 碳酸盐岩以灰色为主。要注意观察、描述颜色的变化与矿物色及含量的关系:与粒屑的大小、晶粒大小及结晶度的关系:与铁质、有机质等混合物含量的关系。还应注意表生风化作用的影响。 2、岩石命名 2.1在现场工作中,用5-10%的稀盐酸和镁试剂对碳酸盐岩进行试验,作初步的成分分类命名(见表)。 在用稀盐酸区分岩石类型时,应注意岩石的新鲜程度、岩石的孔隙性及渗透性、岩石表面粘附的碳酸盐粉末等因素的影响,要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再结合其它岩性特征定出岩石名称。 2.2 按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 方解石、白云石及泥质等组分的含量进行分类命名(见表)

石灰岩、白云岩与粘土岩间的过渡类型分类命名 2.3成分命名原则 a.某矿物含量>50%为岩石基本名称。如灰岩、白云岩。 b.某矿物含量为25-50%为岩石辅助名称,在基本名称前以“质” 表示,如泥质灰岩。 c.某矿物含量为10-25%,为次要辅助名称,加在辅助名称前以“含” 表示,符号用岩石基本名称花纹,如含白云质灰岩。 d.某矿物<10%,一般不参加定名,具特殊意义的可参与定名,加在 “含”者之前。如:海绿石4%、泥质10%、白云石30%、方解石65%,定为含海绿石泥质白云质灰岩。

e.当碳酸盐中混入陆源碎屑时,按上述原则参加定名。如:砂质灰 岩。 f.如岩石由方解石、白云石、泥质组成,各矿物含量皆小于50%时, 则主要考虑方解石加白云石总含量与泥质含量的多而定。碳酸盐矿物多则泥质在前,反之则泥质在后。两个碳酸盐矿物联合时,以含量多者放在后面。如:泥质含量<10%时,称云灰岩或灰云岩。白云石含量为10-25%时,称含白云质灰岩(不论泥质含量多少,灰质始终放在联合名称之后),其余类推。岩石花纹不表示“含”,如含白云质泥灰岩,岩石花纹中只表示泥灰岩即可。 泥质、方解石、白云石含量都>25%时,称泥云灰岩或泥灰云岩。g.如岩石由方解石、泥质、砂质组成时,各矿物含量均<50%时,则 把含量25-50%的成分,以少在前,多在后的方式联合定名,含量<25%时原则同上。如:砂质35%,泥质20%,方解石45%。 定名:含泥砂质灰岩。砂质28%、泥质32%、方解石40%。定名砂质泥质灰岩。 h.交代作用(后生变化)形成的矿物在名称中的表示方法。 (1)由于交代作用形成的某种矿物(白云岩化、石膏化、硅化等),其含量已达到定名标准时,则在紧接的该矿物名称后注上 “化”。如:白云石45%、方解石55%、白云石系交代方解 石而来的,称白云岩化灰岩。 (2)去白云化、去膏化作用达到25%以上者,可直接在岩石名称前面分别注上“去白云化”、“去膏化”。如:去白云化灰岩。

锆石的化学成分

锆石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了锆石的化学成分等特征。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部分矿区的锆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锆石结构形态化学成分微量元素非晶质化 锆石简介 锆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它是提炼金属锆的主要矿石,含有Hf、Th、U、TR等混入物。锆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硅酸锆;化学组成为Zr[SiO?],晶体属四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体呈短柱状,通常为四方柱、四方双锥或复四方双锥的聚形。锆石颜色多样,有无色、紫红、金黄色、淡黄色、石榴红、橄榄绿,香槟,粉红,紫蓝,苹果绿等,一般有无色、蓝色和红色品种。色散为0.039(高)。光泽为强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无解理。摩氏硬度6~7.5,比重大,密度:多数在3.90~4.73 g/cm3。高型:4.60~4.80 g/cm3。中型:4.10~4.60 g/cm3。低型:3.90~4.10 g/cm3。 锆石的化学成分 理论化学组成(wB%):ZrO267.22%,SiO2 32.78%。有时含有MnO、CaO、MgO、Fe2O3、Al2O3、TR2O3、ThO2、U3O8、TiO2、P2O5、Nb2O5、Ta2O5、H2O等混入物。H2O、TR2O3、U3O8、(Nb,Ta)2O5、P2O5、HfO2等杂质含量较高,而ZrO、SiO2含量相应较低时,其物理性质也发生变化,硬度和比重降低。锆石一般具弱放射性,有些锆石英因含U、Th等,因放射性较强而产生非晶质化现象,这种锆石硬度可降至6,比重可降至3.8。因而形成多种变种:山口石,TR2O3 10.93%,P2O5 17.7%;大山石,TR2O3 5.3%,P2O5 7.6%;苗木石,TR2O3 9.12%,(Nb,Ta)2O5 7.69%,含U、Th较高;曲晶石,含较高TR2O3、U3O8,因晶面弯曲而故名;水锆石,含H2O 3~10%;铍锆石,BeO 14.37%,HfO2 6.0%;富铪锆石,HfO2 可达24.0%。有些锆石因含U、Th等,由于放射性较强而产生非晶质化,变为非晶态。 锆石的结构形态 锆石是硅酸盐类矿物,按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可分为高型和低型两个变种。结晶完整的晶体多为“高型”;晶体极差或无晶者为“低型”。由于放射性元素,使得锆石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根据内部结构特点,分为高型锆石、中型锆石和低型锆石三种。但就宝石价值来说,高型锆石价值较高。 锆石的晶体属四方晶系,a0=0.662nm,c0=0.602nm;Z=4。结构中Zr与Si沿c轴相间排列成四方体心晶胞。晶体结构可视为由[SiO4]四面体和[ZrO8]三角十二面体联结而成。[ZrO8]三角十二面体在b轴方向以共棱方式紧密连接。

陈晶_2011010949_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及其基本特征 姓名:陈晶班级:地质11-7 学号:2011010949 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受到岩相、成岩、构造、流体等多方面的控制,根据储层成因机理、主要储渗空间类型和岩石特征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4种类型:礁滩型储集层、岩溶型储集层、裂缝性储集层、白云岩储集层。 1 礁滩型储集层 1.1 成因 礁型地貌隆起和海平面相对变化控制礁滩体的成岩早期暴露, 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和岩溶作用是控制台缘礁滩体优质储层发育的根本原因。 礁丘在纵向上营建,形成隆起,礁丘顶部及礁前发育礁坪及中高能的生屑砂砾屑滩,向两翼逐渐相变为礁翼和棘屑滩,横向上过渡为礁后低能带、中低能砂屑滩和滩间海。在海平面相对变化和礁丘营建的共同作用下,礁丘的顶部间歇性暴露于大气淡水环境中,受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在纵向上区别为大气淡水渗流岩溶带和大气淡水潜流岩溶带。 在暴露期间由礁型地貌转化而成的岩溶地貌,已形成岩溶发育规模。礁滩复合体核部形成岩溶高地,礁翼形成岩溶斜坡,礁后低能带、礁滩间海形成岩溶洼地、洼坑。储层在侧向上主要发育礁滩复合体核部和翼部,核部以好—中等储层为主,翼部以好储层为主,礁后低能滩和低能泥晶灰岩沉积区储层变薄变差。 碳酸盐岩的埋藏溶蚀作用是提高储层孔渗性的一种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多期油气运聚和埋藏溶蚀作用增加了储层的有效储集能力。多期构造破裂作用所形成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流条件,增加了储层和微观孔隙结构的连通性。

1.2 特征 1.2.1 礁滩型储集层岩石类型 塔中礁滩体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礁滩相礁灰岩类和颗粒灰岩类,其中生屑粘结岩、生屑灰岩、生物砂砾屑灰岩是发育孔洞型储层的岩石类型,而砂屑灰岩、砂砾屑灰岩、鲕粒灰岩是孔隙型储层潜在储集岩类型。以塔中82井区为例,在剖面上一般以内碎屑灰岩和隐藻泥晶灰岩为主,一般占地层厚度的25% 以上;生屑灰岩、生物礁灰岩和泥晶灰岩相对少一些,一般占地层厚度的10%~15%。 1.2.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礁滩体储层储集空间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粒内及粒间孔、裂缝为主。 溶蚀孔洞一般为肉眼可见的小洞、大孔,岩心显示礁滩体储层溶蚀洞比较发育,孔洞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孔洞发育段岩石呈蜂窝状。 粒内溶孔主要见于砂屑内,少数见于生屑和鲕粒内,是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所致。 粒间溶孔指粒间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形成的孔隙,主要溶蚀粒间中细晶粒状方解石,溶蚀强烈时,可溶蚀纤维状方解石甚至颗粒边缘,使颗粒边缘呈港湾状或锯齿状。 裂缝是碳酸盐岩重要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渗流通道之一,从成因来分主要有3种类型,即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 1.2.3 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特征 礁滩体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控制因素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沉积微相控制了岩石的岩性和结构,从而控制了岩石原生孔隙的发育。生屑滩、粒屑滩由于颗粒支撑作用形成大量的粒间孔,虽然大部分孔洞为灰泥、生物碎屑和多期方解石充填、半充填,但仍有1%~3%残余孔隙被保存,同时为组构的选择溶蚀奠定了基础。 二是早期暴露蜂窝状溶蚀是形成优质孔洞层的重要因素。中—晚奥陶世构造与海平面振荡变化频繁,造成沉积的多旋回叠加,海平面的相对下降可能造成短暂的同生期大气淡水岩溶成岩环境,使礁滩复合体形成的古地貌高部位露出海面。在潮湿多雨的气候下,受到富CO2 的大气淡水的淋滤,选择性地溶蚀了准稳定矿物组成的颗粒或第一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又可沿着裂缝、残留原生孔发生非选择性溶蚀作用,形成溶缝和溶蚀孔洞,从而形成优质孔洞层。 三是构造作用是改善礁滩体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走滑断裂活动的断裂和裂

碳酸盐岩古岩溶与油气分布关系

碳酸盐岩古岩溶与油气分布关系 姓名:席亚文 学号:2006140055 导师:肖建新

碳酸盐岩古岩溶与油气分布关系 1.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油气资源状况 全世界油气资源已探明储量中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约占50%,产量占60%。碳酸盐岩盆地中已发现数百个大型油气田,近年来,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中相继发现了大中型油气田,打成了高产井。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量大于300 x 108 t油当量,仅塔河油田储量规模即达13.2x108t。这些盆地碳酸盐岩中古岩溶和深岩溶发育,与油气藏关系密切。 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漫长的岩溶作用过程,既有地质历史时期近地表环境下的岩溶作用,又经历了长期逐渐被埋藏过程中岩溶作用的叠加与改造,造成储层的油气储集规律十分复杂,给勘探、开发带来了一定难度。 2.古岩溶的垂向结构 完整的岩溶垂向结构,从上至下(以不整合面为基准)包括地表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带。完整的三带结构得以保存的剖面很难见到,绝大部分钻井所揭示的基本上均缺失地表岩溶带或保留较少,只保留了渗流带和潜流带。塔里木盆地的古岩溶垂向上分成4个带,且在岩溶垂向剖面上表现为:不同的构造部位、不同地区均有所差别。岩溶主要发育在不整合面以下300 m内的地层中,个别深于或浅于300 m(如沙西地区为250一500 m,塔中地区为120—220 m)。 2.1地表岩溶带 在地表岩溶带中,常发育零至几十米厚的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角砾灰岩等岩溶残积物。其中,以碎屑支撑的角砾灰岩孔渗性能较好,可作为良好的储层。 2.2渗流岩溶带 该带储集岩有两类:(1)洞穴充填物,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孔、角砾灰岩的砾间溶孔,它们主要发育于石灰岩型岩溶剖面上,位于侵蚀面之下0~200 m的范围内,该类储层横向上不连续,以非均质斑状、脉状出现;(2)碳酸盐岩围岩,主要储集空间为半充填溶缝、溶蚀孔洞。同时,近地表渗入带还可发育未充填的大型溶洞。 2.3 潜流岩溶带 石灰岩型岩溶中,大型的水平溶洞多为洞穴充填物充填。未充填及半充填的大型溶洞仅见于少量井中。可作为较有利的储层段。研究认为潜流岩溶带发育的水平溶洞型储层发育比较连续,横向上具有可对比性。 2.4 深部缓流岩溶带 该带发育溶缝、针孔及小型溶蚀孔洞。孔缝多被泥质、方解石、白云岩充填或半充填,孔隙度较低,储集性能较差。如经后期构造作用及埋藏溶蚀作用的改造,有可能发育成裂缝型储层。

岩浆岩中的原位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系统研究要点

岩浆岩中的原位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系统:研究Goiás 弧(位于巴西中部的巴西利亚地区)的新元古代的地壳岩浆 演化 关键词:Goiás岩浆弧Hf同位素新元古代锆石地质年代学激光探针等离子质 谱(LA-ICP-MS) 摘要 Mara Rosa弧,一个Brasília构造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了Goiás岩浆弧北部的部分,它显示了900至600Ma内亚马逊和旧金山克拉通地区碰撞后的样子。 新原位锆石U-Pb和通过LA-MC-ICP-MS法从代表性岩浆岩取得的Lu-Hf同位素 数据证实了三个在Mara Rosa弧内发生的新元古代岩浆事件。从变质岩中提取的 锆石产生的916±5Ma结晶年龄的U-Pb具有εHf值阳性显示(+8到+12),从而 表明主体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两个片麻岩的锆石呈现不同的类型:两个样本中 地质年代最新的的锆石分别呈现出792±8Ma和811±7Ma两个不同的U-Pb结晶 年龄。大量继承锆石(具有中元古代到古元古代的U-Pb年龄)显示:两个样本, 负εHf和旧的TDM值,显示了一种对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地壳中的主要岩浆岩具 有重要贡献的成因。后造山期石英闪长岩中具有638±4Ma的结晶年龄,εH f变化 值(+1到+8)的锆石显示大量岩浆包含新生的和循环较老的地壳组件。 1.前言 在过去的十年中,Lu-Hf同位素分析能够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应用于全部岩石并且通过MC-ICP-MS法激光烧蚀锆石已成为研 究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的重要工具。(Vervoort和Blichert-Toft,1999;Blichert-Toft 和Albarede,1997;Grifn等,2002;Hawkesworth和Kemp,2006;Cocherie和 Robert,2008)。锆石由于在其晶体结构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相当之高而且有强大的抗侵蚀,风化和改造能力,从而广泛使用的同位素和矿物地球化学 研究。铪元素,由于其与Zr元素密切的化学亲和力,直接在与浓度在0.5到2wt.% 锆石晶体的晶格中取代后者。这种能力使得铪元素比一般的稀土元素更能与锆石 兼容,特别是镥元素,从而导致非常低的镥/铪比率(通常小于0.001)。出于这176的放射性衰变不会随着时间显着改变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此外,个原因,lu 非常低的铪元素在锆石晶内的扩散速度和Lu-Hf同位素体系的高封闭温度 (Cherniak等,1997;Cherniak和Watson,2000)。证明Hf同位素基本上不受后 期结晶热力作用的影响,甚至高级变质作用也无所影响。因此,通过从锆石获取 的εHf值和铪的TDM年代模型可能有助于推测出岩浆岩的来源和沉积物源 (Kinny和Maas,2003;Hawkesworth和Kemp,2006;Wangetal.,2008)。特 别是当加上原位U-Pb同位素年代学的数据,通过铪的同位素组成就有可能定位 出一个岩浆活动事件,即使被后来的高级变质作用遮盖,依旧可能会提供有关新 生地壳增生的相对作用或较老大陆地壳的重新活动的详细信息(Hawkesworth和 Kemp,2006;Gerdes和Zeh,2006;Zeh等,2007)。 本次的研究探讨了关于新元古代巴西中部巴西利亚地区Goiás岩浆弧带的演化问题,主要利用激光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获得锆石的

锆石U-Pb测年实用手册1

锆石U-Pb测年实用手册1 花生哥整理,微信公众号“37地质人”首发在精准化、精确化的测年进程中,微区原位测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进行锆石U-Pb测年也被广为推崇。一个成功的锆石U-Pb测年实验过程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1)根据实验目的采集合理的样品;(2)锆石挑选及制靶;(3)锆石选点及实验测试;(4)测试结果综合分析。以下就锆石U-Pb测年的(1)(2)(3)项进行介绍,其中对锆石选点进行重点介绍。 实验仪器简介: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由LA、ICP、MS三个系统有机组合在一起的。其结构示意图及实验工作台如图1、图2所示。 图1LA-ICP-MS仪器结构示意图 图2 LA-ICP-MS实验工作台 一、根据实验目的采集合理的样品 采取合理的实验样品是进行成功的实验的前提,应根据项目需求以及针对实

际的采样对象进行合理的样品采取。一般来说:(1)采取新鲜的样品;(2)对锆石含量较高的花岗岩取3-5Kg,火山岩取10-15Kg,中基性-超基性岩采取20-25Kg。 二、锆石挑选及制靶 锆石单矿物的挑选一般0.5-2g,纯度>98%。对制靶的锆石应为随机取样,尽量避免人为选择性。 制靶时一般常见有大靶和小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小靶一般排列200粒锆石,靶的直径大小有一定差别,有常见小靶直径为2.54cm。 图3 样品池中锆石靶及标样图4锆石靶 制靶时需注意,锆石之间的间距及排列顺序,较好的锆石制靶应保持锆石间距合适,相互独立但又排列有序(图5、图6)。 图5 锆石制靶间距适宜、排列有序图6锆石制靶间距太小、排列无序 三、锆石选点及实验测试 (一)锆石选点 锆石的选点应综合考虑两个方面得因素:(1)实验者研究需求;(2)锆石本身条件。 第一个方面主要根据是实验者研究所需进行锆石(岩浆锆石、变质锆石、热液锆石)的选点。 在进行锆石选点之前,首先厘清锆石分类的相关概念。 从成因上对锆石进行分类,常分为:岩浆锆石(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结晶形成的锆石)、变质锆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锆石),现认为也存在热液锆石(此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结合钻井、岩芯及地震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发育的岩溶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优质岩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岩溶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有利区带。结果表明作为研究区碳酸盐岩溶储集体主体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储层,其有效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孔洞型、单一洞穴型、多洞穴缝洞连通型等三种,前者在成像测井上表现为斑块与黑色条带分布,后两者在地震剖面上分别表现为单串珠强反射、多串珠复合强放射响应。研究区岩溶储层的发育受控于高能沉积相带、构造隆升作用、断裂活动和两期水系的发育等因素。 关键词:层间岩溶潜山岩溶顺层岩溶岩溶储层碳酸盐岩哈拉哈塘地区 一、地质背景 哈拉哈塘地区在构造区划上位于塔北隆起南缘斜坡中部,西为英买力凸起,北接轮台凸起,南邻北部坳陷,东与轮南凸起相接,面积约4000km2。塔北隆起是一个长期继承性发育、晚期深埋于库车新生代山前坳陷之下的前侏罗纪古隆起,其演化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震旦纪-泥盆纪古隆起形成阶段、石炭纪-三叠纪断裂与断隆发育阶段、侏罗纪-古近纪稳定沉降发展阶段,以及新近纪-第四纪整体发展阶段等五期演化过程。哈拉哈塘地区发育震旦系至泥盆系海相沉积地层、石炭系至二叠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和中新生界陆相沉积地层。奥陶系可细分为上统桑塔木组(O3s)、良里塔格组(O3l)及吐木休克组(O3t),中统一间房组(O2y),中-下统鹰山组(O1-2y)、下奥陶统蓬莱坝组(O1p)。中奥陶统一间房组-鹰山组1段上部地层是目前发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岩溶储集层。上奥陶统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吐木休克组整体由南向北依次剥蚀尖灭,最北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覆盖于奥陶系一间房组潜山之上。 二、岩溶储层特征

第八章 碳酸盐岩各论汇总

第八章碳酸盐岩各论 第一节碳酸盐岩的分类 一、碳酸盐岩的分类 碳酸盐岩首先可按成分划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种基本类型,此外还有若干过渡类型,它们与粘土岩、碎屑岩之间也常存在过渡。 石灰岩—白云岩系列的各类岩石划分如表所示: 表1 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相对含量划分的岩石类型 碳酸盐岩中常混入粘土物质,它与粘土岩之间存在一系列过渡岩石类型,其分类见下表: 表2 石灰岩-粘土岩系列的岩石类型

注意,这里的“泥”是指粘土成分的泥,也可用“粘土”代替。 碳酸盐岩中还可混入其它陆源碎屑物质和硅质成分,同样可组成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或硅质岩之间的一系列的过渡岩石类型。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 从五十年代末期以来,以结构—成因观点提出了许多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其中最有突破性方案要数福克(1959,1962)以具有成因意义的结构为依据的分类。它的分类引入了碎屑岩成因观点,认为碳酸盐岩各类岩石的形成,除生物、化学作用外,重要因素是水介质的机械动力作用。除福克的分类外,邓哈姆(1962)从强调结构的角度来划分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也值得注意。(一)福克的分类 福克的碳酸盐岩分类方案是以石灰岩为主体,考虑到白云岩的成因特点,把碳酸盐岩分为五个类型。石灰岩的分类基础是以石灰岩中三个主要结构组分端元为依据,把石灰岩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并用三角图图解表示。 1.三个端元 (1)异化颗粒:相当于盆内颗粒或颗粒 (2)微晶方解石或简称微晶,相当于灰泥或泥晶 (3)亮晶方解石胶结物 2.三个主要类型 Ⅰ亮晶异化石灰岩 主要由异化颗粒组成,其粒间空隙主要为亮晶方解石充填或空着,很少含微晶方解石泥。这种石灰岩是在水动力条件很强的环境中生成的。强烈和持续的水流使异化颗粒得到很好的淘洗,把微晶方解石从颗粒间冲洗干净,因此,沉积下来的主要是分选很好的异化颗粒。这些异化颗粒沉积后,粒间

第四十一章 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第四十一章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学时: 1学时 基本内容: 碳酸盐岩台地的结构类型:缓坡型、镶边陆架型碳酸盐岩台地型、陆表海型、孤立型、淹没台地型。并依次对各个类型的台地基本特征和理想的发育模式进行了介绍。 教学重点: 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孤立型碳酸盐岩台地和镶边陆架型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特征及沉积模式。 教学思路: 依次介绍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及相带构成、镶边陆架型台地及相带构成、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台地及沉积模式、孤立台地及相带构成,最后简要介绍了淹没台地。 主要参考书: 1、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六、七、八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六、七章,地质出版社,1986. 3、郑俊茂,庞明编著《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4、Schmidt, V., and D. A. Mcdonald 著(1979),陈荷立,汤锡元译.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21-32. 5、翟光明等著. 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一).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90-193. 复习思考题: 1、几种台地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转化?这种转化是否可逆?试着从构造及碳酸盐岩发育特征方面考虑。 2、镶边陆架型碳酸盐岩台地与孤立台地的镶边沉积特征是否存在共同之处?为什么?建议从两类台地边缘的沉积物类型、特征、生物群体之间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回答。 3、试述镶边陆架型台地发育并进型或追赶型碳酸盐岩体系的情况时,海平面应该如何变化?建议从海平面变化对台地发育的影响角度考虑。 教学内容提要: 依次介绍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及相带构成、镶边陆架型台地及相带构成、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台地及沉积模式、孤立台地及相带构成,最后简要介绍了淹没台地。其中,对镶边陆架

锆石学习笔记

1、一般锆石中U、REE和Th等微量元素含量越高,锆石阴极发 光的强度越弱,钻石的CL图像和BSE图像的明暗程度往往具有相反的对应关系。----“锆石PPT” 2、CL图像反映锆石的内部结构最清楚,也是锆石内部结构研究中 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 3、振荡环带的宽度可能与锆石结晶时岩浆的温度有关,高温条件下微量元素 扩散快常常形成较宽的结晶环带(如辉长岩中的锆石)(图2(a));低温条件下微量元素的扩散速度慢,一般形成较窄的岩浆环带(如I型和S型花岗岩中的钻石)(图2(b))。 4、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锆石的稳定性低于微量元素含量较低的锆 石,因此,在同一样品的锆石中微量元素较高的颗粒和、或区域更易于发生重结晶作用。受蜕晶化作用影响的锆石区域由于其结构上的不稳定性,最容易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己有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流体存在的情况下,在温度≥ 400℃时,严重蜕晶化锆石可以很快发生重结晶作用。 5、岩浆锆石的Th、U含量较高、Th/U比值较大(一般>0.4);变质 锆石的Th、U含量低、Th/U比值小(一般<0.1)。但是一些组成特殊的岩浆中结晶的岩浆锆石具有异常的Th/U比值,例如有些岩浆岩锆石的Th/U比值非常低,可以小于0.l,而部分碳酸岩样品中岩浆锆石具有异常高的Th/U比值,可以高达10000。 所以,仅凭锆石的Th/U比值有时并不能有效地鉴别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

6、生长速度较慢的锆石容易与接触介质到达化学平衡,导致这类 变质新生锆石具有较高的U含量和较低的Th/U比值;而生长 速度较快的变质锆石与生长介质之间不能或只能部分到达化学 平衡,导致其具有较低的U含量和较高的Th/U比值。 7、变质流体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脉体中的锆石一般具有规则的外形, 少有残留核,无分带到明显的面状分带或振荡分带,非常低的 Th/U比值(一般<0.1)。通过微量元素和包裹体的研究,可以进 一步确定这些变质脉体中锆石的具体形成条件(如绿片岩相、榴 辉岩相或蛇纹石化热液蚀变作用)。对这些钻石区域进行U-Pb 定年,可以对不同条件下流体活动的时间进行准确的限定。 8、正长岩中锆石具有正Ce 异常、负Eu 异常和中等富集重稀土 元素(HREE); 花岗质岩石中锆石明显负Eu 异常、无Ce 异 常, 无明显H REE 富集; 碳酸岩中锆石无明显的Ce 、Eu 异常, 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变化较大; 镁铁质火山岩中锆 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 金伯利岩中锆石无明显的Eu 、 Ce 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不明显[ 28 , 31] (图2)。大 部分地球岩石中锆石的HREE 比LREE 相对富集,显示明 显的正Ce 异常、小的负Eu 异常; 而陨石、月岩等地外岩 石中锆石则具强的Eu 亏损、无Ce 异常[ 28] 。Belousova 等 [ 28] 建立了通过锆石的微量元素对变化图解和微量元素的质 量分数来判别不同类型的岩浆锆石的统计分析树形图解。“锆 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研究综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