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题目: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类型: 论文 ? 设计 ? 综合 ?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工商管理3班

专业(全称): 工商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 系别: 管理系

指导教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旅游是人类追求美与享受的一种文化性活动,而生态旅游则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比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往往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一些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乏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因此,为了确保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必须认真了解生态学伦理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制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旅游的产生式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可持续发展问题是

生态旅游发展的本质特征和要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合理、有序、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合理有序、科学地开发,不仅能使当代人获得享受旅游资源的权利,而且也能保证后代人开发旅游资源的能力和权利。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国外的相关研究:

由于现代旅游起源于国外,而国外的旅游学研究也比国内早得多。世界旅游组织(WTO)对可持续旅游进行了定义:可持续旅游发展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可持续旅游导致以如下形式管理所有资源;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态进程、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活支持系统的同时,经济、社会以及审美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国外对生态旅游的理论介绍,主要包括生态旅游发展阶段、生态旅游要素等方面的内容。从生态旅游起源入手,可以将生态旅游发展阶段分为生态旅游兴起、蓬勃发展、稳定成熟三大阶段。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者

Marc.McDill等提出生态旅游是由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提供者、生态旅游环境和生态旅游体验四大要素构成的整体。

各国根据本国的资源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如美国的国家公园游,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乡村可持续旅游,肯尼亚的野生动物生态游等。(David A.Fennell Ross K.Dowling.生态旅游政策与规划.张广瑞宋瑞马聪玲沈涵译.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中Ruwantissa I.R.Abeyratna 通过对岛屿国家生态旅游的研究指出,由于岛屿国家都过度依赖离开航空就无法生存的长途旅游业,因此这些国家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另外,其中的Cevat Tosun 以土耳其为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挑战。研究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挑战在于挂机经济政策的重点、公共行政管理结构、环境问题、过度商业化以及国际旅游系统结构。研究认

为,尽管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非常有益的,但其实具有很大的困难。研究还提出,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国际组织的鼓励和协助国内的相关研究:

国内对旅游有关问题的研究较早的主要是旅游地理学者,如陈传康(主编和出版了《北京旅游地理》、《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深圳市旅游发展规划》等三部著作;发表了《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等100多篇文章),郭来喜(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地理研究科学组织,担任多届研究所所长、副所长),雷明德(主持或参与主持《陕西省植被》、《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开发研究》、《旅游资源开发》和有关高校教材的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要有《旅游资源与旅游规划》、《我国黄土高原持续开发和治理的思考》、《城市生态学与西安城市的管理和建设》、《陕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有关地理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育等方面)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相继出现了大批有关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方面的著作和教材,如(张建萍.旅游环境保护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他们在广泛介绍国外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同时,呼吁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还分析了中国实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国内学术论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近几年国内生态研究的7个大方向(鲁小波,李悦铮,21世纪初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 经济地理 2009),包括生态

旅游感念与本质、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与保护、生态旅游的管理、文化生态旅游、国外生态旅游经营介绍。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还有一些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解决。

笔者认为,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事业,必须首先了解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征,然后逐步分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生态旅游所存在的相应问题,其次根据我国现今的基本国情,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不同领域的协作,对我国生态旅游事业进行合理科学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内容:

1(相关理论概述。主要介绍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生态旅游的定义、以

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

2(问题的提出。主要介绍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

如何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3(问题的解决。在全面了解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优势的前提下,找出我国生态

旅游存在的相关问题,根据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提出解决的方法,并探索出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之路。

(二)研究方法:

归纳法:主要是总结事物的特征。文章中许多观点早已有学者提出,但是他们都

只说了某一方面,或是说的不完整。在这篇文章中对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

归纳与总结。

观察法:对相关景区进行观察,找出相关问题,然后进行整理研究。

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途径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然后对文献进行整理,最后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

1.2009.11.15-2009.1

2.15 课题的相关内容研究

2(2009.12.15-2010.1.15查阅和整合相关资料

3( 2010.1.15-2010.2.15 对经过整合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剖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4(2010.2.15-2010.3.20在有尽可能多的论文写作材料的基础上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并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5(2010.3.21-2010.4.5:配合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工作的中期检查,完成二稿和三稿的修改。

6(2010.4.6-2010.4.19:论文定稿并进行规范化审核。

7(2010.4.20-2010.4.30:学生将完成的论文按要求整理装订成册,和有关的参考资料、宿舍笔记、社会调查记录、实验数据原始记录等超过材料交给指导教师,并提出答辩,指导教师对论文形式及内容进行审核。合格的论文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到系论文工作(答辩)委员会,送交主审教师初审,不合格的在一周内完成修改。

8(2010.5.4-2010.5.15:经过系论文指导小组审阅通过后做好论文定稿和印刷、装订工作

9(010.5.16-2010.5.17:进行答辩。

10(2010.5.18-6.3:按答辩意见进行修改并定稿。按指导教师要求收集相关的需要上交毕业论文资料

五、课题的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论文,附有图表。

六、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1)图书馆查找的相关统计数据太过陈旧,没有近期的最新数据统计。 (2)由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有些理论方法已经过时,细节处理跟不上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步伐。

(3)由于重选论题,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工作时间不够。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月日

专业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月日

系(部)意见

系主任签名: 月日

可另加附页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进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爱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不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治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爱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进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阻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

常规旅游的一种专门形式,游客在观赏和巡游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情愿到大自然中巡游而不是去现代的都市和海滨度假,强调进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爱护,是可持续进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同时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制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爱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专门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作者:雨 专业:旅游管理 号:1 成绩: 联系: 工作单位:中州大学 完成时间:2012年1月1日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作者:雨 【摘要】: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 一、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

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二)生态旅游的特征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围之,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要: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一些地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一些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

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二、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成因 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生态旅游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由两大原因引发的:一是外在因素,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决

生态旅游管理部门生态旅游管理认知-旅游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生态旅游管理部门生态旅游管理认知-旅游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以研究可持续生态旅游的管理指标和策略为目标,探究生态旅游管理者对生态旅游管理策略的看法,以及不同生态旅游场所管理者对管理策略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生态旅游管理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组织部门;经营策略 近年来,关于生态旅游发展趋势的讨论,普遍集中在对理念的讨论、地点的评价、游客和居民的态度、行为的判断。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需加强当地社区与游客之间形成互动,从而找到管理的平衡点。如今,政府积极促进生态旅游,在保护当地环境资源、促进地方发展的同时,如果没有具体的发展模式和完善相

应的管理策略,很容易导致生态旅游仅仅作为口号而存在,与大众旅游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1]。因此,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不同层次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可持续生态旅游的管理策略。 1生态旅游的内涵 赫泽尔(Hetzer)是最早使用生态旅游一词的人,他提出用生态旅游代替一般传统的观光模式,以减少观光活动所造成的冲击。有学者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到相对未受干扰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游,有特定的研究主题,欣赏或体验其中的野生动物、植物景象,并关心该区域内所发现的文化内涵。生态旅游最原始的概念来自于对生态及野生动物的保育,传统的观光产业容易对自然环境、人类文化资源造成冲击,对当地社区居民造成各个层面的负面影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观光产业为达到永续的目标,应该要考量到保护自然的管理策略[2]。生态旅游可以说是一种基于环境伦理的旅游。通过实施生态旅游,引导自然环境达到保护与发展并存的可持续管理的总体目标[3]。生态旅游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从近

有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锦集

有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锦集 知道旅游管理的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整合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你喜欢哦。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所谓生态旅游,即人们在游玩期间享受的同时,珍惜保护当前的自然生态系统资 源等,不随意对自然生态系统做出严重破坏影响的行为,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的一种新型旅游形态。由于生态旅游不同于普通旅游项目,对旅游者有着较高的生态 保保护意识,故更适宜拥有高品质田园享受及原生态自然风光追求的旅游者,因此类 旅游者不但教育层次、文化背景较高,且还具备极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环境责任感,能够充分尊重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和自然基础。 一、生态旅游管理现状 (一)管理决策不权威 目前,我国仅存一部1994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难以解 决旅游管理中现存问题,可谓管理决策毫无权威性。与此同时,自然保护区业务主管 部门和实施行政部门管理模式不统一,这种分部门管理的模式不利于管理决策的一致性,导致各地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或政绩,而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 (二)未科学规划 当前,各旅游区更重视开发销售旅游产品的工作,而不重视环保问题,这种重效 益轻环保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旅游健康持续、科学的发展。再加上对旅游资 源开发时规划不科学,结果造成开发不当或过度开发的问题,不利于规范生态旅游的 管理工作。 (三)生态保护措施差 由于旅游产品期间较为严重的破坏环境,加之相关部门对环境破坏监测缺乏足够 的有效性,譬如,旅游活动易干扰珍惜野生动植物,或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等。从 根本上来说,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均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据相关调查资料,我国实施监测调查的自然保护区虽达到70%左右,但受限于技术因素,还无法更深入 地分析研究各项指标。与此同时,我国未实施监测调查的自然保护区约30%,只能对 旅游活动造成的影响进行感性分析,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二、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

浅谈温岭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

- - -. XX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旅游类 毕业设计(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 论文题目:浅谈温岭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XX:郭鑫萍 学号:08322406

班级:旅游0804 指导教师:林靖 摘要:自从1995年我国首次倡导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来,作为一种回归自然的可持续旅游模式,生态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温岭随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然而,在这种发展的背后却呈现诸如“一拥而上”等问题,出现了对旅游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扭曲了生态旅游的原本内涵。因此笔者认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环境保护 温岭地处XX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北靠XX,西连XX,三面濒海,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人口118.45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级生态示X区”等称号。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8.73亿元,财政总收入47.55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35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5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21位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30位。 一、温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温岭山明水秀,景色迷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山—长屿洞天景区。长屿洞天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有大溪国家

森林公园和江厦省级森林公园,有XX市级风景区千年阳光镇石塘,还有寒坑龙潭等10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更有散布在各地的休闲园区、工业渔业参观点、历史文化遗存和其他文化观赏点。温岭还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新千年曙光节、21世纪曙光节、中国首届岩洞音乐会和石文化旅游节,形成了以洞、山、海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区的总格局。 (1)以石洞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长屿洞天景区与石夫人奇峰,最著名的旅游景区是长屿洞天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长屿硐天总面积16.18平方公里,由八仙岩、双门硐、崇国寺和野山四大景区组成。系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观,历经1500余年,共凿出28个硐群,1314个硐体。为数众多石硐,硐套硐,硐叠硐,硐硐相联,硐硐串通,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石壁长廓,组成了一幅雄、险、奇、巧、幽的壮丽画卷,虽是人凿,宛如天成。长屿硐天以其在世界同类风景旅游区中开采年代久远、规模宏大、内涵丰富而独树一帜,被誉为“天下第一硐”,1998年4月荣获世界基尼斯之最。2002年3月,国内著名音乐家经过实地考察,在该景区内发现堪称天下一绝的国内首个自然“岩洞音乐厅”,并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岩洞音乐会”。 (2)以山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方山—南嵩岩风景区、太湖山风景区、紫莲山、五龙山、丹崖山等等,这些景区以方山最为著名。方山—南嵩岩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最有特色的10个风景区之一。景区面积9.88平方公里。山体为雁荡山北延余脉,集危崖绝壁、奇峰深谷、飞瀑溪涧、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由方山、南嵩岩、狮峰-纱帽岩三部分组成。 (3)以海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石塘风景区、松门海滨、钓浜海滨等等,这些景区以石塘风景区最为著名。石塘因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的照射而誉满中国里面的景点主要有千年曙光园、祈愿广场、天文馆、后山石屋群、海上长城、三蒜岛、太湖山、盘山古道、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研究分析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研究分析 摘要:文化与旅游是不可分割的,社区是文化的主要源地,社区建设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及地区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也为实现区域经济腾飞,解决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社会问题提供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社区建设;生态旅游产业;管理措施 根据社区建设与生态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机理分析,解决现阶段各地区社区建设与生态旅游产业系统间的矛盾与冲突,需要将两者的和谐统一与共同发展作为理论基础,将发展生态旅游、保护自然资源作为有效手段,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和生态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社区建设与生态旅游产业协同发展问题,不仅可以完善社区建设,还有利于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 1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概况 1.1社区建设要素 社区建设系统的主体要素包括:社区居民、社区企业、社区团体。社区居民指在社区长久居住的居民,一些不具备这一特征的群体即不具备社区建设要素的属性。社区居民间的合作以及与旅游者、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协调是生态旅游产业社区建设的重点,决定着各项事业能否顺利开展。社区企业多指与居民密切相关的一些行业,如酒店等服务行业。社区企业、居民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只有保障其投资收益,才能确保社区建设的有效进行。社区团体是社区居民自发

形成的组织团体,对于社区的各项事业有着直接的表决权,是影响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生态旅游强调生态的保护和旅游地社会的发展,社区建设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项,社会团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生态旅游产业系统分析 生态旅游是一种对资源环境影响不大、对旅游目的地负责的旅游模式。生态旅游产业系统的主体要素包括:投资机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部门,生态旅游相关服务企业三大类。投资机构包括风险投资机构、商业银行等,以获得商业利益为目的参与到生态链才有产业中来,其提供的资金将作为生态链才有产业建设的流通成分,为资金回流系统运转提供动力。生态旅游和规划部门是对外沟通,对内协调的中间部门,同时承担着规划、开发、和管理生态景区的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获得税收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也承担着构建合理的法律环境、信息环境以及人才供给环境的任务,在生态旅游产业中不可替代。生态旅游相关服务企业构成了旅游产业的服务主体,除了为顾客提供服务,还对于各种民俗产业的推广、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起到媒介作用,是生态旅游产业系统的重要组成。 1.3社区生态旅游产业运行机理 社区生态旅游系统需要将社区建设与生态旅游产业两者相结合,通过其紧密互动实现产业复合和集中。社区群体间由于居住位置相近,有着共同利益,因此具备发展旅游社区的基础条件。生态旅游以景观、环境、特色文化为开发对象,与传统旅游相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社区建设与生态旅游间通过资金等要素连接起来,社区建设主体和生

关于生态旅游管理初步分析

关于生态旅游管理初步分析-旅游管理 关于生态旅游管理初步分析 郭明亮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例如: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但是,在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将对生态旅游管理的概念、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加强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此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前言:近年来,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中的主要力量,生态旅游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具体体现,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管理方面存在不和谐因素。因此,对生态旅游进行有效管理是当务之急。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概念 生态旅游主要是指利用已经存在的自然、历史等资源,例如:森林公园等,实现观光、旅游活动,并在旅游过程中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世界的热点话题,受到了各个国家政府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生态旅游必将成为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旅游管理主要是指,将生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对自然风景区等生态旅游线路实施保护等相关管理、决策的过程,确保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是管理要达到的重点目标,生态旅游管理不仅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的具体表现,而且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除此之外,人们在生

态旅游过程中,能够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并参与生态保护的活动中来,感知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于生态旅游受到大众的追捧,各个地区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导致在生态旅游管理方面出现许多矛盾。 (一)缺乏政府宏观调控 目前,通过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可知,生态旅游管理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一些现行的法律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生态旅游管理的需求,无法实现生态旅游的科学、合理化管理,存在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的现象。 (二)对生态旅游认识不到位 由于旅游区内部管理者对生态旅游的含义理解出现偏差,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出现了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的不良现象,还有一部分旅游区管理者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但抑制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而且与生态旅游的目标相背离,另外,生态旅游区管理者总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有限,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与当地居民存在矛盾 旅游区的开发与当地居民息息相关,如果二者不能够和谐统一,就会给生态旅游管理增加难度,而当前旅游区与当地居民之间缺少参与机制,互动较少的现象比比皆是,二者在土地权属等方面存在许多矛盾,当地居民通过提供服务或者出售土特产等获取利益,没有实现统一管理,导致生态旅游管理无法顺利进行。(四)环保宣传力度不到位

旅游管理系统论文参考题目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80年代中期,河南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开发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区,但是,与国内其他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相似,河南的乡村旅游也呈现明显的初级化特征。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解剖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的管窥之见,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旅游档次提供借鉴。 一、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1、农业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河南省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形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含盆地)三大类型。复杂的地形条件、明显的过渡性气候,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江河水系的流经,使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苹果、梨、桃、枣、葡萄、樱桃等多种温带水果和各种蔬菜及花卉,形成了各种生产示范基地。河南农业文化不仅地域特色明显,风格各异,而且乡土气息浓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习俗,对城市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据从1994年开始的国内旅游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城镇居民一日游和2-3日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短期出游已超过55%,他们出游的目的是到周边景区和乡村观光休闲。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保持了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2004年末,河南省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生产总值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071.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在第19位。 乡村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在城市。河南省有大中城市15个,2004年河南省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总人口的28.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94.2元。 [2]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大中城市已具备良好的出游条件。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3、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3428公里,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从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港的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河南境内段已修通600公里。河南现有飞行航线46条,郑州、洛阳、南阳3个机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代旅游业早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出现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趋势。铜仁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但是,其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与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针对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说明,对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如今,旅游者看山看水,更渴望看到山水深处当地人原生态的生活。旅游者看的是文化,并且渴望看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铜仁市目前的旅游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到访的大部分旅游者都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然而铜仁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着重大的开发潜力,若将铜仁市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民族风情资源相结合,加以合理开发与利用,将提升铜仁市旅游对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为铜仁市的旅游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一、铜仁市旅游发展的自然优势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辖八县两特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4%,居住着29个民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多达10万以上。铜仁市的自然、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多达80多处,其中最重要的旅游景区就是梵净山自然生态区,周边三县(江口、印江、松桃)风光秀美,如江口亚木沟景区、印江棉絮岭、松桃潜龙洞风景区等等。此外,铜仁拥有大量红色旅游资源,如周逸群烈士故居、印江木黄会师纪念馆、德江枫香溪会议旧址等。只是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地理位置分散,目前只适合于观光旅游。 铜仁市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黔东民族文化。目前铜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的已经得到一定的开发,有的正在进行开发(如梵净山的佛教文化)。铜仁市多民族杂居,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形成了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如寨英滚龙、松桃苗族绝技、铜仁傩文化等)。铜仁各族人民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如苗族踩花山节、侗族斗牛节、土家族炸龙节等),思南土家花灯戏、石阡仡佬毛龙节等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民族建筑文化(如东山古建筑群、寨英镇古建筑群、苗王城等);民族服饰文化(如苗族服饰、土家族服饰、侗族服饰等);民族饮食文化(如思南土家香肠、侗乡荤油茶、沿河糯米包子等);民族手工艺品(如织锦、银饰制作、木雕工艺等)。铜仁这一系列的民族文化资源构成了铜仁市独一无二的旅游特色。 二、铜仁市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文化资源未得到合理挖掘与科学开发

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

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认识和实践上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旅游管理措施执行尚不到位等因此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势在必行。 本期应知版将就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为读者进行解读。 1什么是生态旅游? 定义 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旅游。注意力主要放在自然和文化资源如风景区、化石产地、考古或历史遗迹以及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等。 生态旅游特别强调对观赏对象的保护。20世纪70~80年代当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时担心旅游资源随旅游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即可持续旅游的意思。 生态旅游并不反对通过旅游获取经济收益但当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者的数量与景点的自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应坚决服从后者。 特征 生态旅游有以下特征:第一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第二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第三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四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2如何规范生态旅游业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环境和资源被破坏、旅游基础设施生态兼容性差、相关环保法规与环境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一是要紧密结合现行的旅游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相关法律规范与认证标准规范发展生态旅游;二是要构建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指导与服务;三是要强化旅游环境监管坚决及时纠正借用生态旅游名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监督 与保证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四是要鼓励建设环保与低碳化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类解说方式以实现游客的最佳体验;五是要加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有重点地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技术;六是要探索建立生态旅游责任保证金制度建议各级政府制订生态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采取多样化资金支持措施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七是要启动面向各类人员的综合计划建立一支具备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3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类型有哪些? (一)资源分类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根据各自生态环境特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是: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各国成立了生态旅游相关组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产生矛盾;在生态旅游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目的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努力改善生态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为社区发展谋福利。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美国的森林游憩、滑雪旅游;日本的环保之旅、观光农业、跨国生态公益旅游;澳大利亚的农场度假、滨海旅游、观鸟和动物巡游;新西兰的观鸟、海洋生物之旅、珊瑚礁之旅;法国的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 (3)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20世纪如年代中期。) 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进入了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生态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划分的,具体可分为观鸟、潜水、自然爱好者、考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题目: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类型: 论文 ? 设计 ? 综合 ?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工商管理3班 专业(全称): 工商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 系别: 管理系 指导教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旅游是人类追求美与享受的一种文化性活动,而生态旅游则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比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往往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一些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乏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因此,为了确保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必须认真了解生态学伦理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制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旅游的产生式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可持续发展问题是

生态旅游发展的本质特征和要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合理、有序、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合理有序、科学地开发,不仅能使当代人获得享受旅游资源的权利,而且也能保证后代人开发旅游资源的能力和权利。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国外的相关研究: 由于现代旅游起源于国外,而国外的旅游学研究也比国内早得多。世界旅游组织(WTO)对可持续旅游进行了定义:可持续旅游发展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可持续旅游导致以如下形式管理所有资源;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态进程、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活支持系统的同时,经济、社会以及审美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国外对生态旅游的理论介绍,主要包括生态旅游发展阶段、生态旅游要素等方面的内容。从生态旅游起源入手,可以将生态旅游发展阶段分为生态旅游兴起、蓬勃发展、稳定成熟三大阶段。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者 Marc.McDill等提出生态旅游是由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提供者、生态旅游环境和生态旅游体验四大要素构成的整体。 各国根据本国的资源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如美国的国家公园游,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乡村可持续旅游,肯尼亚的野生动物生态游等。(David A.Fennell Ross K.Dowling.生态旅游政策与规划.张广瑞宋瑞马聪玲沈涵译.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中Ruwantissa I.R.Abeyratna 通过对岛屿国家生态旅游的研究指出,由于岛屿国家都过度依赖离开航空就无法生存的长途旅游业,因此这些国家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另外,其中的Cevat Tosun 以土耳其为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挑战。研究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挑战在于挂机经济政策的重点、公共行政管理结构、环境问题、过度商业化以及国际旅游系统结构。研究认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莫让浮云遮望眼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丰富民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在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人文景观给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不平等的待遇。比如开发商的过度开采和游客的不爱护旅游环境,这些行为使得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关键词】旅游业生态环境开发治理可持续发展 【正文】 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国家有关政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受的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一、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的加剧 我国正处在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阶段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相当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相当严峻。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其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与破坏;水资源锐减并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并威胁可持续旅游。使得旅游资源越发减少。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理论概述 近年来在国际生态环境领域中,生态环境健康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健康”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态能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或不断完善。健康的完整的生态环境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良好的环境自我恢复和维持发展能力,不存在环境失调的症状,不会危害邻近的其它环境生态系统,并且能够促进推动人类身体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不断破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已被公认为各国指导其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方针。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开发在人口、环境所承受的范围内,并不影响下一代对资源的需求,让下一代同样享受祖先所遗留各种资源财富。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未来长期的发展需求,以粗放经营,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产出,造成许多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大量的破坏,早期工业革命的时期,资本主义在全球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持续发展包括一下几个因素的发展: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形态等等,矿产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和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矿产资源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三、目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地方政府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容易忽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将生活服务环节引入了环境敏感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对保证和维持生态生态与环境的和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势必要重新规划格局,这样一来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就将被拆除,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遗产的问题是难点。另一方面,外来游客的到来,使得村民能以此获得不菲的利润,同时拜金的思想也会在村民中传播,部分人可能会为了多挣钱而不惜让自己的孩子退学回家帮忙,这也是受目前就业难的状况影响。 四、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的原则 开发生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主要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游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承载力控制原则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2、自然环保原则 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规划设计要简朴、实用、方便,外观要与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3、社区参与原则 开发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社区的居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即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当地居民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据民的生活,直接缓解他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4、环保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除了享受丰富的山水资源,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途径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途径 [摘要]生态人格的形成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至关重要。现在大学生的生态人格存在着生态认知不全面、生态素养不健全,有时甚至功利化、生态行为践行不足等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生态人格的重要性、加深知识认知、营造良好的专业环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制定激励考核机制。 [关键词]旅游管理;生态人格;大学生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提高,国民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增长稳定,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入出境旅游总人数1.41亿人次,其中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71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0%。但是,在成绩增长的同时,问题也在显现。旅游人数的增多,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景区的既有环境,有些旅游者甚至对文物直接损坏。问题的改善需要行业、从业者和旅游者共同的努力。一方面,需要提高旅游者的素质,改革景区的经营方式;另一方面,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生态人格的养成,用他们的行动、言谈来影响旅游者,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我国的旅游教育已有近四十年的时间,开设旅游专业的本科、大专和中职等学校近千余所,旅游专业已经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专业。旅游教育关系到我国旅游业健康、快速、有效的发展,作为旅游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重要责任———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政治思想、道德水平过硬的人才。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旅游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和传播的重要内容。 一、生态人格的定义 生态人格的提出与生态危机的恶化和社会经济转型趋势日益明显两个背景有关。为此,学者们对生态人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此概念出现的时间较短,学者们对它的定义也没有统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杨志宝、谢松明提出,“生态人格的内涵包括:人类是生态主体之一,生态人格为人类所特有,生态人格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是相统一的,生态人格是生态人的资格或品格。生态人格包括生态情感、生态意志、生态信念和生态行为四方面。”彭立威认为,“生态人格,即个体人格的生态规定性,是伴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基于对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的把握和认识而形成的作为生态主体的资格、规格和品格的统一”。孙力、马宇峰认为,“生态人格是指善于处理人类与自然、他人及自身关系,保持良好生命存在状态的人格形态”。张青兰提出,“生态人格是建立在生态理念基础上的,它将人自身的生命、人类社会、自然界均看成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系统整体,并将人———社会———自然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大学生生态人格指的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形成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及品德,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素养和生态践行三个方面。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形成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挑战,促使学校教育走向全面化。 二、大学生生态人格缺失的表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