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3精卫填海

一、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年少.(shǎo shào)时应该好好读书,少.(shǎo shào)玩电子产品。

2.游泳时遇到溺.(lìnì)水应该如何自救呢?

3.玉皇大帝.(bìd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最高主宰。

4.今天大雾弥漫,不远处的高层建筑都堙.(yīn yīng)没在雾气中。

二、字词乐园。

1.选字组词填空。

日曰弱溺

()出()小

美其名()沉()

反返街衔

正()()道

()程()接

2.给加点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

..()

A.未成年的女孩B.小女儿

(2)溺.而不返()

A.溺水,淹死B.沉溺,沉醉

(3)以堙.于东海()

A.土山B.填塞

三、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C.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D.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四、理解句意,选择正确的答案。

1.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到东海游泳,淹死没有返回。

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女娃到东海游泳,沉到水中不愿起来。

D.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后没有回来。

2.对“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精卫常常衔来西山的木石,用来填塞东海。

B.精卫常常去西山衔木石,所以东海都被堵塞了。

C.精卫常常从西山衔木石,于是东海就堵塞了。

D.精卫常常从西山衔木石,去修补东海。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精卫填海》选自《________________》,精卫以前叫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后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__________。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______________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六、课内外比较阅读。

语段一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

语段二

夸父逐日①

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④,欲得饮⑤,饮于河、渭(wèi)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⑦。未至⑧,道

渴而死⑨。弃⑩其杖,化为邓(dèng)林B11。

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④渴:他感到口渴。⑤饮:喝。⑥河、渭:黄河与渭河。⑦大泽:大湖。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⑩弃:遗弃。B11邓林:桃林。

跟我学:怎样读懂文言文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的基础之上,对照文中的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故为.精卫

为:①化为()②因为()

(2)夸父与日逐走

..

逐走:①走路() ②赛跑()

(3)河.、渭不足

河:①河流() ②黄河()

(4)道.渴而死

道:①路途中() ②道理()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夸父逐日》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呢?选择恰当的评价打上√。

(1)目标远大()(2)气魄非凡()

(3)不自量力()(4)追求光明()

(5)意志坚强()(6)决心坚定()

4.比较两个故事,完成填空。

《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都是中国古代________故事,我觉得《精卫填海》中想象最丰富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逐日》中想象很奇特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两个故事,选一选。

(1)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多选)

A.探索自然B.征服自然

C.坚韧不拔D.爱好和平

(2)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用“夸父逐日”来比喻()。

A.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B.按既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地奋斗到底。

参考答案

一、1.shào√shǎo√ 2.nì√ 3.dì√ 4.yīn√

二、1.日曰弱溺反返街衔 2.(1)B

(2)A

(3)B

三、D

四、1.A 2.A

五、山海经·北山经女娃溺水身亡东海英勇顽强征服大海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六、1.(1)①√(2)②√(3)②√(4)①√ 2.(1)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2)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夸父又向北去大泽湖饮水。 3.(1)√(2)√(4)√

(5)√(6)√ 4.神话精卫溺死后变成了鸟夸父丢弃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5.(1)ABC(2)B A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 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 注释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埋]填塞。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ìwánɡ () nìshuǐ () fǎnhuí

() xiántǔ () xián ()接 dì 皇() fǎn 往() nì 沉() yuē 美其名() 二、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ān B.yīn 四、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的故事。 答案 一、帝王溺水返回衔土衔帝返溺曰 二、小女儿淹没因此填塞。 三、1.B2.A3.B 四、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第二课时 一、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日:美其名()()记 (2)违伟:()反()大 (3)弱溺:()亡微() (4)古故:()诗()事 二、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一课一练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一课一练 第一课时 一、组词。 帝()溺()返()衔() 啼()弱()饭()街()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ì wánɡ nì shuǐ fǎn huí xián tǔ ()()()() xián dì fǎn nì yuē()接皇()往()沉()美其名() 三、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四、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ān B.yīn 五、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词。 曰()溺() 堙()故() 2.阅读后回答。 本文选自《》,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shǎo() rì() wéi()少.女名曰.故为精卫. shào() yuē() wèi () 二、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日: 美其名()()记 2.违伟:()反()大 3.弱溺:()亡微() 4.古故:()诗()事

三、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 溺: 故: 堙: 四、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的故事。 五、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达了女娃的什么精神? 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 1.让生字走入语境。 (1)炎dì()不但是农业之神,而且是医药之神。 (2)古语yuē():“nì()子如杀子。”意思是:过分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2.选字填空。 [返版] ()回()本()权迷途知()[衔街] ()来()道()坊()接 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衔:①用嘴含,用嘴叼;②心里怀着;③职务和级别的名号。(1)他在抗洪抢险和地震救援中屡次立功,军衔.一再提升。()(2)衔.泥的飞燕迎来春日的暖阳,为我们送来和煦的春风。()(3)关汉卿的元杂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次我看到“窦娥衔.冤”这一场都不禁为窦娥鸣不平。() 4.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之广陵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久而久之 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5.下面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C.常衔/西山之/木石 D.以/堙于/东海 6.书读百遍,而义自见。几个同学读完课文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1)晓云:《精卫填海》这个故事非常动人,充满神奇的想象力,用离奇的手法教给我们道理。() (2)小林:精卫鸟非常执着,坚韧不拔,表现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3)小凡: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根本就不能把大海填平。《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量力而行。()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 A.溺 B.故 C.堙 D.少女 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 (2)故事的主人公是。精卫填海的原因是,精卫填海的过程是。(引用原文的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3精卫填海 一、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 1.年少.(shǎoshào)时应该好好读书,少.(shǎoshào)玩电子产品。 2.游泳时遇到溺.(lìnì)水应该如何自救呢? 3.玉皇大帝.(bìd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最高主宰。 4.今天大雾弥漫,不远处的高层建筑都堙.(yīnyīng)没在雾气中。 二、字词乐园。 1.选字组词填空。 日曰弱溺 ()出()小 美其名()沉() 反返街衔 正()()道 ()程()接 2.给加点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 ..() A.未成年的女孩B.小女儿 (2)溺.而不返() A.溺水,淹死B.沉溺,沉醉 (3)以堙.于东海() A.土山B.填塞 三、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C.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D.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四、理解句意,选择正确的答案。 1.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到东海游泳,淹死没有返回。 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女娃到东海游泳,沉到水中不愿起来。 D.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后没有回来。 2.对“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精卫常常衔来西山的木石,用来填塞东海。 B.精卫常常去西山衔木石,所以东海都被堵塞了。 C.精卫常常从西山衔木石,于是东海就堵塞了。 D.精卫常常从西山衔木石,去修补东海。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精卫填海》选自《________________》,精卫以前叫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后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__________。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______________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六、课内外比较阅读。 语段一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 语段二 夸父逐日① 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④,欲得饮⑤,饮于河、渭(wèi)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⑦。未至⑧,道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教案

13、白鹅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

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理解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可以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与朋友讨论。(学生分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2、课件出示“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3、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现在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5、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同学们相互启发议论。 6、课件: a)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b)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c)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鹅是高傲的动物” d)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课文,并拓展。 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它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优秀教案

13 精卫填海(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帝、少”5个生字,会写“帝、曰”5个生字。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3.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4.通过文白对照,让学生掌握《精卫填海》的文言大意,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背诵古诗文。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通过文白对照,理解文言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引导学生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2.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重点)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难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二、资料介绍 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板书: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确。 (1)师: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 (2)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 (3)同学们,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话,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4)我们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 (5)指导学生读这些句子时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 2.听范读,注意停顿及节奏。 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 学生再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古文的韵味。 方法指导: 根据意思调整顺序理解文言文 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句子时,有的要进行调整,翻译时才会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通顺的讲述。 运用:如“女娃游于东海”调整为:女娃于东海游。 学生自由练习,评价激励:同学们,你们已经读得很有味道了。 2.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习生字词(1)(2)(3)(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课到15课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和一个“语文园地”。《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动物,《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语文园地也作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同样是写动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通过“日积月累”,感受动物的成语特色,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从“趣味语文”感受故事中的趣味。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和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2、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理,使学生掌握本课重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努力使学生成为关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难点: 抓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13、白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2、检查预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 5至 7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板书:13、 鹅 引吭大叫 高傲 大模大样 一丝不苟 第三课时: 14、白 公 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索夫笔下白鹅的不同之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白鹅》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

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 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 注释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埋]填塞。【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ìwánɡ () nìshuǐ () fǎnhuí

() xiántǔ () xián ()接 dì 皇() fǎn 往() nì 沉() yuē 美其名() 二、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ān B.yīn 四、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的故事。 答案 一、帝王溺水返回衔土衔帝返溺曰 二、小女儿淹没因此填塞。 三、1.B2.A3.B 四、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第二课时 一、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日:美其名()()记 (2)违伟:()反()大 (3)弱溺:()亡微() (4)古故:()诗()事 二、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知 识点 原文 精卫填海① 《山海经》 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④,溺⑤而不返,故⑥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⑦于东海。 注释 1选自《山海经·北山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2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3少(shào)女:小女儿。 4东海:浙江省东面的海。 5溺(nì):溺水,被淹死。 6故:因此。 7堙(yan第一声):填塞。 古文今读 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出游到东海,淹死了未能返回,因此变成了精卫鸟,经常嘴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

知识点 释词: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少女:其实跟现代的意思很相近,现代延伸为青年女孩,这里指小女儿。 溺:淹没在水里丧命,溺水而亡。(小朋友不要随便玩水哦)衔:用嘴叼。 堙[yīn]:填塞。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背诵技法: 前一句:“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先说她的出身,再说她的名字。 后一句:“(1)女娃游于东海,(2)溺而不返,(3)故为精卫,(4)常衔西山之木石,(5)以堙于东海。”一共五个小句子。前三个是一层意思,说“精卫”这个别名的由来。“精卫”这个别名的意思可能是指她的精神和灵魂还要保卫人们的生活安全吧。后两个又是层意思,说她勤奋地衔来西山的树枝和石块,飞到遥远的东方去填淹死她的大海。从西山到东海,不远千里万里,说明精卫鸟不怕艰苦,顽强努力,为后人做好事。 讲解课文: 这是一篇叙事古文,描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孩因为溺水而亡,为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原文及教案 【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 注释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埋]填塞。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范读教学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2.设疑引导法: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短文的寓意。 诵读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讨论法:针对教师提问展开讨论。 讲述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精卫与《山海经》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 1.同学们,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生说。 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民族等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说说神话的特点。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读准确。 (1)打开课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 (2)同学们,读完了吗?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现在,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生硬,难读,生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教案)

《精卫填海》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教学重点: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 教学过程: 一、学生预习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精卫填海这篇文章与夸父逐日同出自我国最早的地理书( 山海经) 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3、“精卫”以前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变成鸟?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帝断其首断 (2)乃以乳为目为 (3)文首,白喙文 (4)以堙于东海堙答案断:斩断为:作为文:通“纹”,有花纹的堙:填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女娃在东海游泳,淹死在里面,死后化为精卫。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的一项是(A )其他三项都是“的” A葬之常样之山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常衔西山之木石 D于厅事之东北角 7、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怎样的精神?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二、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的、坚定的、顽强的、不畏艰险的精卫。象《精卫填海》这样启迪我们做人,丰富我们情感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让我们课后走进更广阔的神话世界,去阅读更多更好的神话故事。 三、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改写成600字的故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第13课

《白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看、角”;正确读写“高傲、郑重”等词语。 2、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白鹅的“高傲”这一特点的,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学习作者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三、课前准备 鹅活动的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1、一提到鹅,同学们会想起我们之前学过的一首小诗,大家能不能把它呤诵出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是——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而本篇《白鹅》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的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白鹅吧!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白鹅的文章,我们一定会对白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丰子恺先生,你能介绍一下你对他的了解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画段号,画出生字、新词,边画边把新词读两遍。 3、利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字义。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 5、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白鹅?重点介绍了哪方面?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课文从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介绍了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 (三)默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一自然段首先点明了这只鹅的来历,然后介绍了它给人的初步印象——高傲。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用先总后分的形式,具体描绘鹅的高傲。语言风趣幽默,对鹅喜爱之情自然流露。(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1、2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用横线画下来,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教师小结:课文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1、2自然段不仅连接第1自然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个方面写出了鹅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3课《精卫填海》知识点

第13课《精卫填海》知识点 一、相关资料 《山海经》中国志怪古籍。其内容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作为神话学文献,《山海经》至少有三方面的价值: 1. 对中国上古神话做了程度不同的记录; 2.留下了关于神话世界空间的可靠的文字根据;3.保存了大量的凝聚着原始文化信息的原始物占,蕴含着潜在的神话学价值。 二、我会写组词 帝dì(帝王、帝都、称帝) 曰yuē(答曰、美名其曰) 溺nì(溺爱、溺死、溺水) 返fǎn(返还、返修、往返) 衔xián(衔泥、衔命、衔接) 三、我会认组词 少shào (少年、少爷、少女) 四、多音字 少shǎo (多少)shào (少年) 五、注释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湮:填塞。 六、课文大意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七、问题归纳 1.精卫是个什么样的人? 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人定胜天、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3.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不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