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胞生物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02

胞生物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02

胞生物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02
胞生物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02

细胞生物学期末试卷2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定位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的蛋白都是由导肽引导的,但是参与运输的导肽的数量是不同的,前者需

要,后者需要。

2. 在动物细胞的运动中,关于运动力的产生有两种假说,一种是: ,另一种

是。

3. The flow of electrons across the inner membrane generates a pH gradient and a membrane potential, which together exert

a force.

4.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和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保罗·纳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机制。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保罗·纳西的贡献是,;蒂莫西·亨特的贡献是: .

5. 把有丝分裂期间出现的纺锤体、中心体、星体及染色体统称为有丝分裂器。

6. 当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进入线粒体时, 需要和提供能量来推动。

7. 类胡萝卜素在光合作用中主要是帮助叶绿素提高光吸收效应,作用机理是。

8. 包被小泡介导的是选择性分泌,而包被小泡介导的是非选择性分泌。

9. 在细胞分裂中, 微管的作用是, 微丝的作用是。

10. Bip蛋白是一种分子伴侣,它在内质网中至少有两个作用:

①;②。

11. 染色体的着丝粒有两个基本功能∶①;②。

二、判断题(若是正确的标√号,错误的标×号,每题1分,共15分)

1. 激素类蛋白分子在Trans 高尔基体网络分选时会被包裹进网格蛋白包被小泡。()

2. 细胞质膜的细胞质面的锚定蛋白也都是由膜结合核糖体合成,并通过小泡转运到质膜上。()

3. Plants have chloroplasts and therefore can live without mitochondria.( )

4. Due to the many specialized transport proteins in the inner and oute membranes, the intermembrane space and the matrix space are chem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cytosol with respect to small molecules.()

5.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间发生的分子重组是随机发生的。( )

6. 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细胞中, 核仁的大小和数目都有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和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旺盛程度有关。

7. 组成叶绿体的脂类大多数是叶绿体自身制造的,而构成线粒体的脂类大多数是从胞质溶胶中运输进来的。( )

8. 叶绿体的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是由16个亚基组成的聚合体, 其中8个大亚基是核基因编码的。( )

9. 微管蛋白异二聚体的α和β两个亚基都能同GTP结合, 亲和力也一样。( )

10. 细胞中多数微管都是单管形式存在, 只有鞭毛、中心粒等结构中的微管是以二联管的形式存在。( )

11. 由中间纤维结合蛋白(intermediate filament-associated protein ,IFAPs)将中间纤维相互交联成束状的结构称作张力丝。

12 .M6P受体蛋白是高尔基体反面网络上特有的受体蛋白, 主要起到分拣溶酶体酶的作用。( )

13. 转运内吞是一种特殊的内吞作用,受体和配体在内吞过程中并未作任何处理,只是从一个部位转运到另一个部位。

14. 导肽是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新生肽的N-端一段氨基酸序列, 其组成特点是含有较多的碱性氨基酸、基本不含酸性氨基酸, 具有形成两性α螺旋的倾向。( )

15. 将同步生长的M期细胞与同步生长的S期细胞融合,除了见到正常的染色体外,还可见到细线状的染色体。( )

三、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每题1分,共15分)

1. What do telomeres do? ()

a. They protect the chromsomes from degradation by nucleases.

b. They prevent the ends of chromosomes from fusing with one another.

c. They are required for complete chromosomal replication.

d. all of the above

2.If you treated cells with a drug that interferes with microtubules, such as colchicin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result? ()

a. Cell shape would be disrupted.

b. Mitosis and meiosis would not occur.

c. The intracellular location of organelles would be disrupte

d.

d. All of the above would result.

3. Which type of vesicle of the trans Golgi network would be most likely to carry hormones destined for regulated secretion? ( )

a. lysosomal vesicles

b. clathrin-coated vesicles

c. non-clathrin-coated vesicles

d. all of the above

4. If you compared the proteins in a cis Golgi compartment with those in a trans Golgi compartment, you would find: ( )

a. the proteins in the two compartments are identical.

b. the proteins in the cis compartment are glycosylated and contain modified amino acids, whereas those in the trans compartment are not modified.

c. the proteins in the cis compartment are glycosylated, whereas those in the trans compartment are glycosylated and contain modified amino acids.

d. the proteins of the cis compartment a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trans compart ment.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plains why microsomes can't be seen in cells viewed with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 )

a. They are far too small.

b. They are artifacts of homogenization and centrifugation.

c. They are transparent to electrons.

d. They actually can be seen in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cells.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teins would not be found in the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

a. Ca2+-pumping enzymes

b. cytochrome P450

c. glucose 6-phosphatase

d. signal peptidase

7. The observation that isolated F1 particles have ATPase activity suggests that( )

a. Electron transport requires energy derived from ATP hydrolysis.

b. The normal enzymatic activity of the particle is reversible.

c. These particles have been irreversibly inactivate

d.

d. Electron transport is still functioning.

8. Which cell type is likely to have the most mitochondria?( )

a. fast-twitch muscle

b. slow-twitch muscle

c. liver cells

d. adipose cells

9. 下列哪项代表了染色体结构中由最低至最高的压缩过程。( )

a.核小体——30nm 纤维——超螺旋环——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

b.核小体——超螺旋环——30nm纤维——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

c.核小体——30nm纤维——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超螺旋环

d .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30nm纤维——超螺旋环——核小体

10. 用剧烈方法分离到的叶绿体是Ⅱ型叶绿体,不能( )。

a. 产生O2

b.不能合成ATP

c. 不能产生NADPH

d.不能固定CO2

11. 参与胞质分裂的分子发动机是( )。

a.肌球蛋白Ⅰ

b.肌球蛋白Ⅱ

c.肌球蛋白Ⅴ

d.肌钙蛋白

12. I-细胞病是由于缺乏( )所致。

a.α-葡萄糖苷酶;

b. 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

c.ATP酶;

d. 磷酸二酯酶。

13. ARF是一种单体G蛋白, 它有一个GTP/GDP结合位点, 当结合有GDP时, 没有活性。若ARF-GDP同( )结合, 可引起GDP和GTP的交换。

a.GTPase;

b.GTP酶激活蛋白;

c.Ca2+-ATPase

d.鸟嘌呤核苷释放蛋白。

14. 为了研究在离体条件下,质子转位的能力,将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Ⅲ掺入到人工脂质体的小泡中, 下列四种物质中那一种是最合适的电子供体?( )

a.细胞色素a

b.细胞色素c

c.UQH2

d.细胞色素c 氧化酶

15.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具有核仁, 并且核物质与细胞质的界限清晰, 则可判定此细胞处于细胞的(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四、简答题(选做4题,每题5分,20分)

1. Dynamic instability causes microtubules either to grow or to shrink rapidly. Consider an individual microtubule that is in its shrinking phase.

(1). What would happen if only GDP, but no GTP, were present in the solution?

(2).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solution contained an analogue of GTP that cannot be hydrolyzed?

2. How does regulated secretion differ from constitutive secretion?

3. Consider a protein that contains an ER signal sequence at its amino terminus and a 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in its middle. What do you think the fate of this protein would be? Explain your answer.

4. 什么是蛋白质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发生在何种部位?

5. 过氧化物酶体是怎样进行氧浓度调节的?有什么意义?

五、看图描述(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对核蛋白运输机制的研究及相关蛋白的发现, 提出了核蛋白的输入模型(图

1), 请对这一模型作出文字说明(PCC1:Ran nucleotide-exchange factor1)。

图1 含有NLS信号的核蛋白从细胞质输入细胞核的推测模型

2. 图2 是关于MPF的活性调节,请作出文字说明:

图2. 酵母MPF的活性调节

六、综合题(20分):

生物膜是怎样合成的?可能的机理是什么?

七、附加题(只能选做15分题)

1. 分析思考(5分)

基因的转录加工和蛋白质的合成是遗传信息流的两个关键环节,对此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确的分工:细胞核负责基因的转录加工,而细胞质则负责完成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工厂,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它们都是在细胞核着中装配的。从细胞的生命活动看,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选择了经济合理的路线,但是在核糖体的装配中却选择了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组成核糖体大小亚基的80余种蛋白质在胞质溶胶中合成之后被运送到细胞核中;在核仁中装配成的核糖体大、小亚基又要被运送到胞质溶胶中,它们是核输出中体积最大的物质。由于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巨大,组成核糖体的rRNA的种类和数量都远比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少,如果细胞核将合成好的rRNA运送到胞质溶胶中,在那里进行核糖体的装配和蛋白质的合成岂不更经济合理?假如是这种情况的话,有哪些不利?谈谈您的看法。

2.(5分)Consider the v-SNAREs that direct transport vesicles from the trans Golgi network to the plasma membrane. They, like all other v-SNAREs, are membrane proteins that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membrane of the ER during their biosynthesis and are then transported by transport vesicles to their destination. Thus, transport vesicles budding from the ER contain at least two kinds of v-SNAREs--those that target the vesicles to the cis Golgi cisternae and those that are in transit to the trans Golgi network to be packaged in different transport vesicles destined for the plasma membrane. (A) Why might this be a problem? (B) Suggest possible ways in which the cell might solve it.

3 (10分)。Specialization of membranes is a characteristic of mammalian cells. What are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apical

and basolateral surfaces of certain cells become differentiated?

4.(5分)Many mutant yeasts have been isolated that are defective in the control of their cell cycle. They proliferate normally at low temperatures (300C)but show abnormal patterns of cell growth and division when grown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370C). Two mutant strains (called "gee" and “wee") with defects at different sites in the same gene have ver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elevated temperature. Gee strain cells grow until they become enormous but no longer divide. Wee strain cells have very short cell cycles and divide when they are very much smaller than usual. Suggest a possible model to explain these observations, and suggest what the normal protein encoded by this gene might do.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2-2003年度上学期)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20×2=40) 1、对微生物的概念,以下最正确、最完整的叙述是。 A、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的生物。 B、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生物。 C、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 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生物。 D、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结构或非细胞 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的生物 2、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包括。 A、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B、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C、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D、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3、以下微生物属于环境工程微生物范畴的是。 A、病毒、蓝细菌、真细菌、粘细菌。 B、原生动物、蓝细菌、真核藻类、放线菌、粘细菌。 C、微型后生动物、酵母菌、霉菌、真细菌。 D、病毒、螺旋体、细菌、放线菌、 真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4、关于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细菌的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 B、杆菌有长杆菌、短杆菌、弧杆菌、链杆菌和芽孢杆菌之分。 C、在任何情况下,细菌的形态都是稳定的。 D、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2.0μm。 5、以下物质属于细胞质内含物的是。 A、细胞膜 B、核糖体 C、荚膜 D、异染粒 E、气泡 6、荚膜具有的功能包括。 A、荚膜可以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B、荚膜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C、荚膜是细菌在其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它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 当营养缺乏时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被利用。 D、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的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7、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描述菌落特征应包括。 A、菌落的形态 B、菌落的大小 C、菌落的光泽 D、菌落的颜色 E、菌落的质地及透明度 F、菌落的边缘特征 8、古菌具有的特点有。 A、古菌有精确的方角和垂直的边构成直角几何形态的细胞; B、古菌的细胞膜组分大多数是脂蛋白,蛋白质是酸性的;

初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和对试题研究,特做以下分析: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合适,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敏,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这份试卷考查了学生的双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通过测试,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待于提高。 一、试卷分析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灵敏,突出考查了学生在详尽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盛,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但是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细化,一些不是很严重的知识点,本次考试也涉及到了一些。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20题,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其中9、15题这两道题目的给的答案是错误的学生失分较多,个别的学生粗心大意造成失分。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详尽问题如下: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靠 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4、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2、第二大题,判断题,共五道,其中第一题学生答错的较多,原因是我们平时讲课的时候说的答案是缺少氧气,这次的答案是空气,学生不知道氧气是空气的一部分,说缺少空气也是可以的,造成这道题失分的不少。 3、第三大题,填空题,共六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其中灵敏题较多,因此学生在此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六小题的生态瓶,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有些知识是一知半解,成绩不理想。

分子生物学期中考试

1.广义的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属于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即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过程,以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What is Molecular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seek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and how these relationships contribute to the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biochemical processes. ---Turner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is the study of genes and their activitie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ncluding transcription, translation, DNA replication, recombination and translocation. --- Robert Weaver 3.遗传物质的特性:①存储并表达遗传信息;②能把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③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④有遗传变异的能力。 4.三个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944,首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进一步肯定DNA是遗传物质;病毒重建实验1956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5.发展史: 碱基配对原则:不同生物种属的DNA的碱基组成不同;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或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对于一特定组织的DNA,其碱基组分不随年龄、营养状态和环境而变化[A] = [T],[G] ≡[C] A+G=T+C,嘌呤碱总数与嘧啶碱总数相等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心法则 1.遗传物质 DNA携带两类不同的遗传信息:a、编码蛋白质和RNA的信息(编码tRNA、rRNA) b、编码基因选择性表达的信息; RNA也可作为遗传物质:RNA病毒TMV 类病毒 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朊病毒 2.DNA化学组成:碱基(嘧啶嘌呤ATCG)、核苷、核苷酸 DNA一级结构:多聚核苷酸链主链是核糖和磷酸侧链为碱基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 链的方向:同一个磷酸基的3’酯键到5’酯键的方向(5’→3’) 3.DNA双螺旋模型:每一单链具有5‘3’极性两条单链极性相反,反向平行两条单链间以氢键连接以中心为轴,向右盘旋(直径2nm)双螺旋中存在大,小沟 双螺旋模型参数:直径20?;螺距为34?(任一条链绕轴一周所升降的距离);每圈有10个核苷酸;两个碱基之间的垂直距离是3.4?。螺旋转角是36度;有大沟和小沟配对碱基并不充满双螺旋空间,且碱基对占据的空间不对称 影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氢键,磷酸酯键,碱基堆积力(非特异性结合力),疏水作用力。不稳定因素:磷酸基团间的静电斥力,碱基内能增加(温度), 使氢键因碱基排列有序状态的破坏而减弱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形式:B-DNA 此外人们还发现了A、C、D、E等右手双螺旋和左手双螺旋Z构象等形式 DNA结构的多态性:几种不同的DNA双螺旋结构以及同一种双螺旋结构内参数存在差异的现象 一些DNA序列的不寻常结构:1、反向重复序列又称回文序列(廻文):指两段同样的核苷酸序列同时存在于一个分子中,有时也有不完全相同的情况较短的回文序列可能是作为一种信号如: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一些调控蛋白的识别位点 4.变性(denaturation 或融解melting):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的两条链完全分开变成单链,这一双链分离的过程叫做变性。1、条件:加热, 极端pH,有机溶剂(尿素、酰胺),低盐浓度等 Tm = OD增加值的中点温度(一般为85-95℃)或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影响Tm值的因素:在A, T, C, G 随机分布的情况下,决定于GC含量;GC%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碱基排列对Tm 值具有明显影响从嘌呤到嘧啶方向的碱基堆积力作用显著地大于同样组成的嘧啶到嘌呤方向的碱基堆积作用DNA分子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链又可以重新地合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退火)影响DNA复性过程的因素:阳离子浓度;复性反应的温度,低于Tm值25℃左右;S.S, DNA 的初始浓度C0;S.S. DNA分子的长度;DNA 分子中, 碱基的排列状况DNA呼吸作用:DNA双螺旋结构内部,配对碱基的氢键的迅速断裂和再生的过程。很多有重要调节功能的的DNA

微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99b 一.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错,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并予以改正,每小题1.5分,共15分) 01.真菌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叫做菌丝(√) 02.专性寄生菌并不局限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改正:专性寄生菌只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03.根据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通常把微生物分成高温性、中温性、低温性三 大类。(√) 04.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的pH范围:最宜以中性偏酸;(×) 改正: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中性或中性偏碱。 05.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生长,常在0.3-0.4V生长。(×) 改正: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才能生长,常在 0.1V生长; 06.波长200-300nm紫外光都有杀菌效能,一般以250-280nm杀菌力最强。(√) 07.碱性染料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08.设计培养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可以采用合成培养基。(×) 改正: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培养基中需加有机营养物:纤维素。

09.液体培养基稀释培养测数法,取定量稀释菌液,经培养找出临界级数,可以间接测定 样品活菌数。(√) 10.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必须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才能固定氨态氮,由固氮的共生 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的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放线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形态(A;B;C;) A.有细胞壁; B.由分支菌丝组成; C.无核仁; D.菌体无鞭毛; E.菌体中有芽孢。 12.支原体[Mycoplasma],介乎于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其特点是:(A;B;)A.有细胞壁;B.能人工培养; C.有核仁; D.有鞭毛; E.非细胞型微生物。 13.无机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中,其硝化作用包括:(C;D;E;) A.硝酸还原成亚硝酸; B.硝酸还原成NH 3;C.NH 3转化成亚硝酸;D.铵盐转化成亚硝酸; E.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 14.单细胞微生物一次培养生长曲线中,其对数生长期的特点:(A;D; E;)

(完整)初中生物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1、知识的覆盖面广,其中考试内容既包括考纲要求的内容又包括考纲没有要求但是对学生生活知识有拓展的内容。 2、试卷考试题型难易结合,考试既有的送分题目又有需要学生思考的题目,保证所有学生能做,都能得一定的分数。 3、注重能力考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二、具体分析 选择题部分学生答得较好,一部分学生读题不仔细,如2题、第10题,导致失分较多,反映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整个非选择题部分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同时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错别字很多,特别是水分的分字和鳃,很多同学都失分了。另外31(5)题反映出学生对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深刻理解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对教材知识不能分析延伸。 三、对今后复习的建议 (一)关注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关注全体、尊重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教学上应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并耐心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时机,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使他们自觉自愿努力学好生物学。 (二)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训练教学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得当,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设置的讨论指导学生读书思考,挖掘教材中隐藏的信息,指导学生会预习教材,会列举内容提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训练教学中,必须加强规范化训练,注意多给学生留有消化的余地,做到稳扎稳打,狠抓知识和能力双落实;注重强化训练;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三)重视基础知识,提高做题准确性 刚接触生物很多同学图新鲜感,能好感兴趣的学好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很多东西都知道,但是一到答题时马上就错误百出,要么是字写错,要没是没达到点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试卷及答案(C)

《分子生物学》期末试卷(C) 一、术语解释(20分,每题2分) 1、操纵子 2、增强子 3、启动子 4、内含子 5、外显子 6、顺式作用元件 7、反式作用因子 8、转录因子 9、单顺反子mRNA 10、多顺反子mRNA 二、选择题(20分) 1.指导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大多数为: ( ) A.单考贝顺序 B.回文顺序 C.高度重复顺序 D.中度重复顺序 2. 下列有关Shine-Dalgarno顺序(SD-顺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mRNA分子的起始密码子上游7-12个核苷酸处的顺序 B.在mRNA分子通过 SD序列与核糖体大亚基的16s rRNA结合 C.SD序列与16s rRNA 3'端的一段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 D. SD序列是mRNA分子结合核糖体的序列 3.原核生物中起始氨基酰-tRNA是: ( ) A.fMet-tRNA B.Met-tRNA C.Arg-tRNA D.leu-tRNA 4.下列有关TATA盒 (Hognessbox)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 ) A. 保守序列为TATAAT B.它能和RNA聚合酶紧密结合 C. 它参与形成开放转录起始复合体 D.它和提供了RNA聚合酶全酶识别的信号 5. 一个mRNA的部分顺序和密码的编号是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CAG CUC UAU CGG UAG AAC UGA 以此mRNA为模板,经翻译生成多肽链含有的氨基酸为: ( ) A.141 B.142 C.143 D.144 6.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描述中哪一条不正确:( ) A.腺嘌呤的克分子数等于胸腺嘧啶的克分子数 B.同种生物体不同组织中的DNA碱基组成极为相似 C.DNA双螺旋中碱基对位于外侧 D. 维持双螺旋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氢键和碱基堆集力。 7. DNA聚合酶III的描述中哪条不对:( ) A.需要四种三磷酸脱氧核苷酸作底物 B.具有5′→3′外切酶活性 C. 具有5′→3′聚合活性 D. 是DNA复制中链延长反应中的主导DNA聚合酶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整体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由四个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填空题、试图作答、和实验探究。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本次考试初二年级平均分为分,初一年级平均分 二、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有些简单的,完全可以在书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试题也答不出来。 2.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不理解题意,表达不准确。 3、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非选择题中每一题都有图,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 4、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试题错误较多。提出的问题和探究思路作的都不理想。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础。生物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脚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而且课堂上的教学一定要严格、规范,不能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只有教师教学到位,学生学习到位,学生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突出实验。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堂实验课,课中要善于引导,

不能走过场,做到使实验课富有实效。 3、加强能力培养。这次考试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回答问题,总是词不达意,不合要求,暴露出他们的实验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知识概括等能力均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今后教师教学中一定要在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多下功夫。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 通过本次考试,对前一段教和学作简要的总结反思: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有的学生升入初中还不会学习,还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考试。 3,学生生活经验常识少,动手操作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差. 4、生物课一周两节课,课时少,任务重,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本理解不到位,很难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5,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 6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做题,学会学习. 7,倡导科学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并从思想上重视生物课.

期末考试分子生物学精彩试题

选择题 1.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C )。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 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 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 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E.真核心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DNA 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 2.1953 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A )。 A.多核苷酸DNA 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B.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遗传物质通常是DNA 而非RNA E.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 3.DNA 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收特性。以下哪些是对DNA 的解链温度的正确描述?(C,D ) A.哺乳动物DNA 约为45℃,因此发烧时体温高于42℃是十分危险的 B.依赖于A-T 含量,因为A-T 含量越高则双链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C.是双链DNA 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的中间值 D.可通过碱基在260nm 的特征吸收峰的改变来确定 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 4.Watson和Crick提出的经典DNA双螺旋结构属于(B) A.A型B.B型C.Z型 5.多种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B) A.连续性B.简并性C.通用性D.摆动性 6.真核基因经常被断开(B,D,E )。 A.反映了真核生物的mRNA 是多顺反子 B.因为编码序列外显子被非编码序列内含子所分隔 C.因为真核生物的DNA 为线性而且被分开在各个染色体上,所以同一个基因的不同部分可能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D. 表明初始转录产物必须被加工后才可被翻译 E.表明真核基因可能有多种表达产物,因为它有可能在mRNA 加工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外显子重组方式 7.选出下列所有正确的叙述。(A,C ) A.外显子以相同顺序存在于基因组和cDNA 中 B.内含子经常可以被翻译 C.人体内所有的细胞具有相同的一套基因 D.人体内所有的细胞表达相同的一套基因 E.人体内所有的细胞以相同的方式剪接每个基因的mRNA 8.下列哪些基因以典型的串联形式存在于真核生物 基因组?(B,C ) A.珠蛋白基因B.组蛋白基因 C.rRNA 基因D.肌动蛋白基因 9.细胞器基因组( A )。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判断题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判断题 1.内毒素是G-菌的外壁物质。( √ ) 2.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 3.血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酵母细胞个数,而平板倾注法只能测定活细胞个 数。( √ ) 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是因为此期细胞不再增殖。( × ) 5.做固体培养基常加2%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1%。( × ) 6.稀释平板测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个的 稀释度进行计数。( × ) 7.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由于相邻鸟嘌呤分子彼此结合而形成二聚体的突变。( × ) 8.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 物。( × ) 9.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由于加入诱变剂所发生的突变。( × ) 10.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观察标本中观察到了一段线状的细菌。( × ) 1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氮作为氮源。( × ) 13.发酵是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 ) 14.蓝细菌是好氧细菌,通过糖酵解过程,利用光能产生它们的糖类。( × ) 15.固氮酶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有活性,所以固氮菌均为厌氧菌。( × ) 16.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会使F-菌株转性变为F+菌株。( × ) 17.Parastism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作用的现象。 ( × ) 18.大肠杆菌存在与否常作为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鉴定该菌时V.P (V oges Proskauer)实验和M.R (Methyl Red)实验结果应该是,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 × ) 19.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1/200000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 20.所有的原核微生物都具有鞭毛。( × ) 21.真菌中除环状质粒外还有线状质粒存在。( √ ) 22.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培养基质的彻底灭菌。( × ) 23.烟草花叶病毒的2130个壳粒反向缠绕成杆状病毒粒子。( × ) 24.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特异性载体蛋白可将营养物质进行逆 浓度梯度运行。( × )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从试题角度分析,纵观整份试卷题量适中、难度稍大,试题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比较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某些知识点考得较细,较偏,而且漏掉了第三章的知识,知识点覆盖不全面. 二、卷面分析 1、成绩分析: 东联现代中学东联现代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对位分析表 2、得失分情况和原因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30题,60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失分最多的是1、10、15、21、26题,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4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部分:学生还没有摆脱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比如选择题的10、15、21题,均属于这种情况。26题属于知识理解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又不能有用排除法解决该题,即其他选项知识掌握不牢

固。 (二)非选择题:学生出错主要是由于知识运用能力较差,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不会正确的书写。比如32题中学生不会写羧基的羧字导致失分。搞不清楚三肽是指三个氨基酸还是三个肽键。最后一小题的计算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分较大,是因为学生对蛋白质脱水缩合的过程还不够清楚,不理解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关系。 三、考试反映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从学生试卷反映出的问题: 1、部分学生书写能力较差,非选择题错别字较多,比如出现了“缩基”等错误。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的关键词,不能正确把握题目中心含义。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把问题解决好; 整改措施: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 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要深入了解。 3、注重开发性使用教材,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 四、考后的感想与反思 从这次考试可看出,在生物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 生不一定会,多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 3、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然后按需而教,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 一.对试卷的分析: 本次月考试卷由外校教师命题、本校高二备课组审核。试题涵盖了本学期到目前为止所学的大部分内容:生物必修1第1章到第2章全部知识内容以及第4章第一节的知识内容。这部分内容为高中生物较基础的知识,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试卷的部分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度,考试成绩充分体现了梯度性。 1、从试卷各部分的统计数据来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得分情况班与班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选择题得分情况较低,班级平均成绩有一定差异。 2、填空有部分题目得分较低。如32,34题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本题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本题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本题2分) 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马铃薯培养基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 有细胞色素时 D. 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 B.酶类 C. 糖类 D.细胞壁 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 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分析 一、整体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由两大部分组成,分选 择题和非选择题。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 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 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为62分,其中,七1班41。30,七2班39.68,七3班40.64,一班二班的成绩较好,差距并不大,三班属于双语班,成绩差一点,不过都属正常。 二、卷面分析: 1.选择题共20个,共占40分,错误较多的有:8小题、10小题、14小题、18小题、20小题,主要是生物与环境部分的内容,理解性较强,学生掌握情况不好。而生物特征本章的内容学生掌握良好,失分率低。 2.非选择题共60分,量大知识点多,基础知识纯记忆的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理 解记忆,其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遗传信息内容学生错误较多,所以填空题失分率相应 较高。 3、识图题中动植物细胞的图示学生能识记基础知识既灵活应用。出错多的是生态系 统示意图,理解不够到位,出错多。 4、实验探究题,程度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几乎不 错,能力差的学生对实验题还有一定的陌生,对实验步骤上不够严谨,如:光对鼠妇 生活环境的影响中,实验变量转换不能应用自如,对照实验的用意也不够明确。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考试,对前一段教和学作简要的总结反思: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有的学生升入初中还不会学习,还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考试。 2,考试时学生审题不清,例如填空题第二小题,有好多学生没有看清题就写,可以代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是①还是②,很多人直接填了呼吸作用反应式。 3,学生生活经验常识少,动手操作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差. 4、生物课一周三节课,有时还有课与一些活动冲突的情况,课时少,任务重,对七 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本理解不到位,很难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5,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1.定义重组DNA技术 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 2.基因表达研究调控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 一级: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成分 二级:2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三级: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 4.原核生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的特征? ①DNA双螺旋是由2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②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谁提出的?沃森和克里克 6.DNA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如何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 线性DNA的双链复制: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者多聚分子,在DNA末端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环状DNA 复制:θ型、滚环型、D型 ①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 ②DNA聚合酶I 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

③DNA修复系统: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 7.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变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 8.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 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染色体水平调控;复制子水平调控 9.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 错配修复,恢复错配;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 10.什么是转座子?分为哪些种类? 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11.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板链? 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 合成DNA链称为模板链 12.简述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mRNA:编码了一个或多个多肽链序列。 tRNA:把mRNA上的遗传信息变为多肽中的氨基酸信息。 rRNA:是核糖体中的主要成分。 hnRNA:由DNA转录生成的原始转录产物。 snRNA:核小RNA,在前体mRNA加工中,参与去除内含子。 snoRNA:核仁小RNA,主要参与rRNA及其它RNA的修饰、加工、成熟等过程。scRNA:细胞质小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起作用。

分子生物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福建农林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8——2009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The enzymes needed in the bacterial DNA replication are topoisomerase, helicase, _____________, DNA polymerase and ______________.(引物酶;DNA连接酶) 2、There are five families of histones: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nd ________, known as the core histones, and H1.(H2A;H2B;H3;H4) 3、The holoenzyme of E.coli RNA polymerase is_______________,the core enzyme is made up of _______________,while the___________ factor ha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specific binding sites.(α2ββ’σ;α2ββ’;σ) 4、There are two kinds of mutagens, one is physical mutagens, such as_____________,the other is chemical mutagens, such as_____________.(各种射线;碱基类似物/烷化剂/亚硝酸/EB) 5、The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RNA is .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RNA is . (三叶草型、L型) 6、was suggseted by Crick to explain the redundancy of the genetic code.(摆动假说) 7、The start codon is . There are three stop codons: ,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