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反射式中间件综述_杜炤

反射式中间件综述_杜炤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ISSN 100021239/CN 1121777/TP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2(12):2041~2047,2005

 收稿日期:2004-06-21;修回日期:2005-04-20

 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项目(2003AA1Z2090)

反射式中间件综述

1

 王小鸽2 陈 渝

1

1(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北京 100084)2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84)(dz @cic 1tsinghua 1edu 1cn )

An Overvie w of R eflective Middle w are

Du Zhao 1,Wang Xiaoge 2,and Chen Yu 1

1(Depart ment of Com 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Tsinghua U niversity ,Beijing 100084)2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f orm ation Technology ,Tsinghua U 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As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and diversity of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middlewares are expected to be flexible ,adaptive and context 2aware 1Reflection allows a program to access ,reason about and alter its own interpretation ,thus making it possible to build middlewares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above 1First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computational reflection is presented :its origin ,definition ,related con 2cepts and applications 1Then reflective middleware and component technology are explained 1In the follow 2ing section ,several selected research projects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show different ways people have used to construct reflective middlewares 1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are made 1K ey w ords middleware ;computational reflection ;component technology ;context 2aware

摘 要 随着中间件应用的增加和多样化,新兴的分布式应用对中间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

的是要求中间件采用灵活的方式来构建,并且支持在运行时根据变化的环境对中间件进行动态配置1反射式中间件把计算反射的思想引入到中间件中,能够满足上述要求1简述和计算反射相关的一些问题,介绍反射式中间件和构件技术,分析一些有关反射式中间件的研究项目,通过综述指出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1

关键词 中间件;计算反射;构件技术;环境感知中图法分类号 TP311;TP393;TP31614

1 引 言

中间件是分布式系统中的一层支撑软件,它位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负责对应用程序及其开发人员屏蔽系统中硬件、网络、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异构性并向他们提供统一的运行平台和友好的开发环境[1]1由于传统的分布式系统是建立在通过有线网络连接起来的由微机和主机组成的硬

件平台上的,所以运行在这些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能

够获得稳定和丰富的计算资源,包括:运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带宽和电力供应等1在这种计算环境下,中间件的主要任务是对上层应用程序屏蔽下层分布式系统中的异构性,而它本身的实现细节以及下层分布式系统的状态对应用程序及其开发人员来说是透明的1这些中间件采用了一体化的结构,即其中所有的部分都是必须的1这样,随着下层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的增加,中间件的体积就会变得越

来越庞大,对硬件资源的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高1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是硬件和无线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计算资源有限的嵌入式设备和可移动的计算设备加入到分布式系统中来,这使得一些分布式应用需要面对计算资源有限且动态变化的环境1为了对这些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传统的中间件必须做出改变1一方面,传统中间件庞大的体积使它无法适应嵌入式设备计算资源有限的环境;另一方面,移动式设备的加入极大地增加了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1而且对一些分布式应用来说,了解下层系统的信息能使其获得更高的性能,所以中间件不需要也不可能再向上屏蔽下层所有的细节1新的计算环境和新的分布式应用要求中间件不再遵循传统的“黑盒”模型来构建,而是以开放的方式来实现[2]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计算反射是一种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反射式中间件也被视为下一代中间件的代表1

本文的内容组织如下:第2节说明计算反射的由来、定义,计算反射的概念及其应用;第3节讨论反射式中间件、构件化软件以及二者的联系;第4节介绍有关反射式中间件的研究项目;第5节对全文进行总结1

2 计算反射及其应用

211 反射的由来

反射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120世纪70年代末,它被引入程序设计语言的研究中,并在这里得到了很多关注1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许多程序设计语言中,反射的概念都得到了体现[3]1 212 计算反射

1982年,M IT的Smith在他的博士论文[4]中最早介绍了程序反射的概念并提出了反射假说:“既然我们可以构造包含负责管理有关某个外部世界的表示的内部过程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它来对那个外部世界进行推理;那么我们也可以构造能够对自身进行推理的计算过程,它包含负责管理有关自身的操作和结构的表示的内部过程1”也就是说,借助反射,计算过程能够访问、推理和改变有关自身的表示1 1987年,Maes首先系统地阐述了计算反射和反射系统的概念[3]1Maes对计算反射的定义如下:计算反射简称反射,是反射系统在运行中所做的有关自身的计算和控制1反射系统是一类特殊的计算系统1计算系统是负责解决某个领域中的问题而且能对这个领域进行作用的基于计算机的系统1计算系统是关于特定领域的,系统中包含用来描述领域中的实体和实体间关系的数据结构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结构的规则1反射系统关于的领域是系统本身,而且系统中用于描述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系统本身之间存在因果联系1这里的因果联系是指,如果系统或者有关系统的描述发生了改变,那么有关系统的描述或者系统本身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1在反射系统中,用于描述系统本身的数据结构被称为系统的自描述信息,它们是实现反射的基础1反射系统通过维护正确的自描述信息来实现运行时对系统行为的监视并根据环境和应用程序的需要对系统进行重新配置1

213 元层体系结构和元对象协议

反射系统采用被称为元层体系结构[5]的两层结构,其中的两层是基层和元层1位于下层的基层完成有关外部领域的计算,实现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这是任何计算系统都要完成的计算;位于上层的元层完成有关系统自身的计算,这是只有反射系统才要完成的计算1基层和元层通过具体化和吸收这两个过程相联系1具体化[5,6]是指用元层实体对来描述基层的特性的过程1元层提供元接口,使用户能够访问和修改元层实体的状态1吸收[5,6]与具体化相反,它根据用户对元层实体的状态所做的修改来调整基层中相应的特性,使基层的特性和元层实体的状态保持一致1具体化和吸收实现了系统和有关系统的表示之间的因果联系1

元对象协议[7,8]是反射技术与面向对象的方法相结合的产物1这里的“对象”,是指用对象来描述元层实体并表示为元对象1元对象对应的类被称为元类1元对象协议是系统中的元对象向系统用户提供的接口的总和1这些接口可以分为访问接口和调整接口两类1用户通过访问接口获取系统的状态信息,通过调整接口调整系统中的策略来改变系统的行为1访问接口和调整接口所提供的服务通过系统内部的具体化和吸收这两个过程来实现1

214 结构反射和行为反射

依据反射的对象,即元层实体描述的基层特性,可将反射分为结构反射和行为反射1结构反射[5,9,10]的对象是基层中的结构信息,如:基层中的数据结构、使用的数据类型、对象间的继承关系和接口的内容等1行为反射[5,9,10]的对象是基层中语义方面的信息,它对外提供有关系统内部运行环境的信息,如:基层中的非功能属性和资源管理的策略等1一

2402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5,42(12)

个反射系统可以实现这两种反射,也可以只实现其中的一种1

215 计算反射的应用

虽然反射最早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但是它比较成熟的应用却是在程序设计语言方面1程序设计语言提供反射机制,可以提高使用这种语言开发的软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1Java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3468082.html,ng. reflect包实现了反射机制,它包含在运行时检查类的结构和分析数据字段的实际内容的类[11]1C#也支持反射,它通过定义在System.Reflection名字空间中的一组类和抽象的System.Type类来支持应用程序在运行时对元数据的访问[12]1此外,反射在许多其他领域中也有应用,如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中间件、窗口系统、文件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等1本文将对反射技术在中间件领域应用的发展情况作比较全面的综述,而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则不在本文综述的范围内1

3 反射式中间件

311 反射式中间件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反射式中间件,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说法1如果把中间件看做计算系统,那么从反射系统的定义可以得到反射式中间件的定义:反射式中间件是包含自描述信息的中间件,它提供对自描述信息的访问机制1而且自描述信息和中间件的实例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3,13],即二者始终是一致的1外界可以通过访问自描述信息来了解中间件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修改自描述信息来对中间件进行定制和调整1和传统的中间件相比,反射式中间件具有开放和灵活的特点,因而能够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1

312 构件化软件

构件化的思想源于工程领域,是指在生产产品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通过购买商品化的部件并对其进行加工来得到最终的产品1由于采用构件化的方式能缩短产品从开发到投放市场的时间,并方便产品的升级换代,所以它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硬件等领域中都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1虽然构件化的思想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由于它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所以软件的构件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

构件化软件[14]是由构件组成的复合软件系统1构件是构造构件化软件的软件单位,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可以独立地被使用,即构件应该能够很好地和环境以及其他构件分离开;其次,它能被第3方用于建造构件化软件,即构件应将实现细节封装起来并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运行环境进行交互;最后,它不应该存在从外部能够观察到的状态1构件技术和反射技术互为补充1和反射技术一样,构件技术在中间件领域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反射式中间件是基于构件的1

4 有关反射式中间件的研究

有关反射式中间件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初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建造反射式中间件的原型系统上1它们没有很明确的应用背景,着重于中间件自描述模型的建立、运行时查看自描述信息的方法以及在运行时通过修改自描述信息来实现对中间件的动态配置的机制等基本问题上1这一时期的研究项目有dynamic TAO和OpenORB等1同早期的研究相比,近几年的研究则具有比较明确的应用背景,如:面向普适计算和移动计算等1一方面,研究人员结合具体的应用背景重新设计和实现反射式中间件;另一方面,研究的重点转向如何使中间件的动态配置可以根据系统运行时的情况自动地进行1这一时期的研究项目有LegORB,UIC,Chisel, CARISMA,ReMMoC,P KUAS和RECOM等1下面首先介绍这些项目,然后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比较1在介绍中将项目分为4组,前3组中每组内的项目实现反射的思路大致相同,第4组介绍国内有关反射式中间件的研究1

411 dynamicTAO,LegORB和UIC

U IUC的dynamic TAO[15]是支持动态配置的反射式中间件1它基于TAO,通过增加一组构件配置器和挂钩来描述中间件并使用户可以在运行时对中间件进行动态配置1具体的说,每个运行dynamicT AO 的进程包含一个域配置器的实例,用于维护进程中对象请求代理之间、对象请求代理和对象的实现之间的依赖关系1每个对象请求代理保存一个TAO 配置器的实例,它包含一组挂钩,用于连接对象请求代理中的策略和策略的实现1在运行时替换策略的实现可以实现对中间件的动态配置,如将安全策略从低安全级别的实现替换为高安全级别的实现1dy2 namic TAO还设置了动态配置代理,它根据给定的动态配置拓扑图和配置策略自动完成对网络中的一组节点的配置1

3402

杜 等:反射式中间件综述

LegORB[16]是U IUC在dynamic TAO的基础上开发的面向普适计算的反射式中间件,它遵循所需即所得和简单的设计原则1为了适应普适计算环境中资源有限的计算设备,它尽可能简化dynamicT AO 中各个构件的接口和实现,并采用类似微内核的结构1LegORB的内核由LegORB配置器、客户配置器和服务器配置器组成1客户配置器和服务器配置器根据实际需要分别或者同时被挂接到LegORB配置器上,它们又可以分别挂接6类不同的构件1这样,实际得到的LegORB的体积就由挂接构件的数量来决定1LegORB的最小配置在PalmOS310和WindowsCE上分别占用6K B和20K B的内存1 U IC[17]是U IUC和Ubicore开发的面向普适计算的反射式中间件1U IC也遵循所需即所得和简单的设计原则,并借鉴了dynamic TAO通过配置器来维护系统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实现反射的思路,但是它所遵循的简单原则是指能够很容易地把它本身划分成一组模块1U IC能和其他中间件,如: CORBA和JavaRM I等进行互操作1它的核心是一个抽象实体,能根据需要进行互操作的目标被定制成具有不同的性格,每种性格都根据实际提供的功能被划分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端1依据需要和U IC进行互操作的中间件平台的数量可将核心分为单重性格和多重性格1U IC为多重性格的内核提供反射机制,以便查看和修改核心1U IC的最小配置在Pal2 mOS,Windows CE和Windows2000上分别占用16K B,28K B和72K B的内存1

412 OpenORB和R eMMoC

1998年,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Blair等人提出了与具体语言无关的反射式中间件[18]OpenORB1在OpenORB中,每个对象和接口都拥有独立的元空间1接口元空间包括封装和环境元模型,对象元空间包括结构元模型及其所有接口的元空间所包括的封装和环境元模型1就元空间的实现,Blair等人提出了基于构件框架来构造元空间的设想1 OpenORB的原型使用Python实现1此后,Blair等人又设计了OpenORB2[9]并用C++实现了这个模型1OpenORB2的实现基于OpenCOM[19],后者是借鉴COM的核心思想,并对反射提供支持的轻量级的构件模型1OpenORB2沿用了多模型元空间的设计,但调整了元空间的内容和结构1新的元空间包括体系结构、接口、截取和资源等4类元模型1每个构件拥有独立的体系结构和接口元模型,每个接口拥有独立的截取元模型,每个地址空间拥有独立的资源元模型1

ReMMoC[20]是面向移动计算的反射式中间件,它力图解决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如何发现使用不同的服务发现协议发布的应用服务和如何与基于不同的中间件平台开发的应用服务进行互操作的问题1ReMMoC也基于OpenCOM,但更强调构件框架1构件框架是用于规定一组构件之间的交互方式的规则和约定,在ReMMoC中就是由一组构件组成的用于提供某种服务的复合构件1构件框架提供ICFMetaArchitecture接口,外界通过它来查看和调整构件框架的配置1为了在调整构件框架的配置时保证系统的完整性,构件框架提供IAccept 插槽,用于挂接提供完整性验证的构件1ReMMoC 由绑定和服务发现两个构件框架组成,前者和运行在不同的中间件平台上面的应用服务进行交互,后者负责查找使用不同的协议发布的服务1

413 Chisel和CARISMA

Chisel[10]是爱尔兰Trinity学院的K eendy和Cahill提出的开放的通用可动态适应的中间件框架,其特点是环境感知和由策略驱动的反射1Chisel 由一组服务对象组成,它们的非核心功能用行为来描述1Chisel使用反射式语言IguanaΠJ提供的元类型来表示服务对象的行为1因为IguanaΠJ支持在运行时更换对象的元类型,所以Chisel能够在运行时改变服务对象的行为1Chisel通过由策略驱动、由环境触发的机制来控制服务对象对行为的选择1 CARISMA[6]是英国UCL的Capra等人提出的面向移动计算的反射式中间件1与Chisel相似,它也强调环境感知,认为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应能感知其执行环境1CARISMA中也有类似策略的机制,被称为应用程序特征1应用程序特征用XML描述,表示应用程序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依赖关系1中间件维护正确的环境表示,在环境变化时查询应用程序特征,然后调整中间件的行为1 CARISMA使用Java实现,对不同的应用程序特征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采用博弈论中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冲突1

414 PKUAS和RECOM

P KUAS[21]是北京大学软件研究所的黄罡等人开发的符合J2EE规范的反射式构件运行支撑平台,它致力于解决现有反射式中间件对系统整体结构的元数据描述不足的问题1平台采用基于微内核的体系结构,包括容器系统、公共服务、工具和微内核4类实体1P KUAS的元数据由设计阶段的软件

4402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5,42(12)

体系结构、部署阶段的部署信息和运行阶段的上下文导出和累积而成1在它的元模型中,基层由构件和服务组成,元层由各种容器和服务MBean组成1元层实体管理元数据,维护元数据与基层实体的状态和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1P KUAS有4类反射元协议:服务的结构性反射、服务的行为性反射、构件的结构性反射和构件的行为性反射,分别用于装载、卸载或替换MBean,获取和修改服务配置信息,装载、卸载或替换构件以及获取和修改构件的状态1 RECOM[22]是电子科技大学的杨思忠等人设计的反射式中间件原型,它使用反射层来截取分布式应用构件之间的交互,通过对交互进行控制来支持分布式应用的QoS要求1RECOM的通信协议栈包含请求级和消息级两个反射层1请求级反射层截取并处理通用形式的调用请求,用于缓存、管理和复制调用结果;消息级反射层截取并处理已被编码成字节流形式的无类型的调用信息,用于对调用消息进行压缩和解压、加密和解密1

415 归纳与比较

总结上述研究项目,我们得到以下认识:

依据研究的目的,可以将它们分为3类:①支持对中间件的静态配置和运行时的动态配置;

②实现由环境感知触发、通过策略驱动的中间件的自动的动态配置;③面向普适计算或移动计算的反射式中间件1属于第①类的项目有dynamic TAO, OpenORB,P KUAS和RECOM等,属于第②类的项目有CARISMA和Chisel等,属于第③类的项目有LegORB,U IC,ReMMoC和CARISMA等1就研究的层次来说,第①类研究属于基础性研究,它们致力于解决反射式中间件中最基本的问题,包括:元数据的选择、元模型的建立和元协议的确定等1这些研究验证了构建反射式中间件的可行性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经验1后两类研究是第①类研究沿着两个不同方向的发展,第②类研究着眼于反射式中间件的智能化,第③类研究致力于反射式中间件的专门化,它们代表了有关反射式中间件研究的发展方向1

从中间件平台提供的反射的特点来看,虽然很多研究项目没有明确地对所提供的反射进行划分,但事实上所有反射式中间件都实现了行为反射,其中的一部分还实现了结构反射1从实现反射的途径来说,有一些反射式中间件使用了语言级反射的支持1例如:Chisel使用了IguanaΠJ提供的元类型,RE2 COM使用了Java提供的反射支持1使用语言级反射的支持,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反射式中间件的开发,另一方面也使反射式中间件的设计受到程序设计语言所提供的反射的方式和内容的制约1从中间件实现的角度来看,多数反射式中间件使用了面向对象的模型,有一些反射式中间件使用了面向构件的模式1总的来说,实现什么样的反射以及是否使用语言级反射的支持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方法,但是使用面向构件的模式来实现反射式中间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未来一个很有希望的发展方向是使用面向侧面的程序设计方法[23]来实现反射式中间件1

5 总结及展望

反射式中间件从出现至今约有10年的历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1从总体上来看,尽管近年来关于反射式中间件的研究发展比较平缓,但是也取得了许多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本文对近10年有关反射式中间件的研究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就进一步的研究而言,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设定研究目标、进行总体设计时,应明确反射的对象1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计算反射只是一种手段,它允许系统在运行时访问和改变自身的状态;所以对设计者而言,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确希望用反射来达到的目的,即希望在运行时访问和改变中间件中的哪些部分1通常认为,反射的对象是中间件中的非功能性部分,即中间件中决定“怎么做”的部分1

其次,到目前为止,有关反射式中间件的性能评价做得还十分有限1在现有的反射式中间件中,有一部分是只考虑功能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简单的测试来进行性能评价,并没有系统的方法能够对反射式中间件的性能进行评价1对使用者来说,希望反射式中间件在提供更多功能的同时,达到高的性能1可以预见,在对反射式中间件的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性能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1

最后,由于硬件和网络技术在近年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嵌入式设备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无线网技术的实用化以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能够确实地获得广泛互连而且不断变化的计算环境,从而为反射式中间件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环境1随着对普适计算、移动计算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这些领域内的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作为支撑软件的中间件的重要性,他们希望得到结构灵活、可配置而且可以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的

5402

杜 等:反射式中间件综述

中间件1

综上所述,和反射式中间件提出之初相比,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建造反射式中间件的经验,可以找到更明确的需求而且能够获得真实的实验环境1对于进一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继续探索新的实现反射式中间件的方案,另一方面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面向特定领域的反射式中间件上,如:面向普适计算或者移动计算的反射式中间件,致力于解决在这些领域中遇到的特殊问题1同时,应该重视相关应用的开发,因为反射式中间件是支撑软件,所以相关的研究是否成功,需要通过应用来体现1

参考文献

1G1Coulouris,J1Dollimore,T1K indberg1Distributed Systems: Concepts and Design1Third Edition1New Y ork:Addison2Wes2 ley,2000

2G1K iczales1Beyond the black box:Open implementation1IEEE Software,1996,13(1):8~11

3P1Maes1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in computational reflection1 ACM SIGPLAN Notices,1987,22(10):147~155

4B1C1Smith1Procedural reflection in programming languages: [Ph1D1]1Cambridge,Mass:MIT,1982

5F1K on,F1Costa,G1Blair,et al1The case for reflective mid2 dleware1Communications of ACM,2002,45(6):33~38

6L1Capra,W1Emmerich,C1Mascolo1CARISMA:Context2 aware reflective middleware system for mobile applications1IEEE Trans1Software Engineering,2003,29(10):929~945

7G1K iczales,J1des Rivières,D1G1Bobrow1The Art of the Metaobject Protocol1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1

8G1K iczales,A1Paepcke1Open Implementations and Metaobject Protocols1http:ΠΠwww21parc1comΠcslΠgroupsΠsdaΠpublicationsΠpapersΠK iczales2TU T95,1995

9G1S1Blair,G1Coulson,A1Andersen,et al1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penORB21IEEE Distributed Systems Online1 http:ΠΠ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3468082.html,Π0106ΠfeaturesΠbla0106print.htm, 2001

10J1Keeney,V1Cahill1Chisel:A policy2driven,context2aware, dynamic adaptation framework1In:Proc1POL ICY’20031Los Alamitos,CA: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200313~14

11C1S1Horstmann,G1Cornell1Core Java21Volume I:Funda2 mentals1Fifth Edition1Upper Sadelle River,NJ,USA:Prentice Hall PTR,2001

12T1Archer,A1Whitechapel1Inside C#1Second Edition1Red2 mond,Washington,USA:Microsoft Press,2002

13G1Coulson1What is reflective middleware?http:ΠΠ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3468082.html,put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3468082.html,ΠdsonlineΠmiddlewareΠRMarticle1.htm,2001

14C1Szyperski,D1Gruntz,S1Murer1Component Software:Be2 yond Object2Oriented Programming1Second Edition1New Y ork: ACM Press,Addison2Wesley,200215F1K on,M1Román,P1Liu,et al1Monitoring,security,and dynamic configuration with the dynamic TAO reflective ORB1In: Proc1Middleware’20001Berlin:Springer2Verlag,20001121~143

16M1Roman,M1D1Mickunas,F1K on,et al1LegORB and u2 biquitous CORBA1Middleware’2000Workshop on Reflective Middleware,New Y ork,2000

17M1Roman,F1K on,R1H1Campbell1Reflective middleware: From your desk to your hand1IEEE Distributed Systems Online1 http:ΠΠdsonline1computer1orgΠ0105ΠfeaturesΠrom0105print1htm, 2001

18G1S1Blair,G1Coulson,P1Robin,et al1An architecture for next generation middleware1In:Proc1Middleware’981Berlin: Springer2Verlag,19981191~206

19M1Clarke,G1S1Blair,G1Coulson,et al1An efficient compo2 nent mod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daptive middleware1In:Proc1 Middleware’2001,LNCS22181Berlin:Springer2Verlag,20011 160~178

20P1Grace,G1S1Blair,S1Samuel1ReMMoC:A reflective mid2 dleware to support mobile client interoperability1In:Proc1DOA’03,LNCS28881Berlin:Springer2Verlag,200311170~1187

21Huang G ang,Wang Qianxiang,Mei Hong,et al1Research on architecture2based reflective middleware1Journal of Software, 2003,14(11):1819~1826(in Chinese)

(黄罡,王千祥,梅宏,等1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反射式中间件研究1软件学报,2003,14(11):1819~1826)

22Yang Sizhong,Liu Jinde1RECOM:A reflective architecture1Re2 flection’2001,Workshop on Experience with Reflective Systems, Kyoto,Japan,2001

23G1K iczales,J1Lamping,A1Mendhekar,et al1Aspect2oriented programming1In:Proc1ECOOP’97,LNCS12411Berlin: Springer2Verlag,19971220~

242

Du Zhao,born in19811She is a master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1Her re2

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reflective middleware

and component technology1

杜 ,1981年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反射式中间件、构件技术

1

W ang Xiaoge,born in19571Ph1D1She is

a professor in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for2

mation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1

He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software technolo2

gy and theory,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2 puti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lgorithm1

王小鸽,1957年生,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与理论、并行与分布计算、算法分析与设计1

6402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5,42(12)

Chen Yu ,born in 19721Ph 1D 1He is a lec 2ture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1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pervasive computing ,parallel computing and operating system 1

陈渝,1972年生,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适计算、并行计算、操作系统1

R esearch B ackground

As compared with middlewares in traditional distributed systems ,reflective middlewares are expected to have a self 2representa 2tion of the middleware and this self 2representation is causally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ware 1As a result ,reflective middlewares are flexible ,adaptable and context 2aware 1Research on reflective middleware began at about ten years ago 1During this period ,many ef 2forts had been put on it 1In this paper ,we give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and state 2of 2the 2art of reflective middleware 1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are made 1Our work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 2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03AA1Z2090)1

第2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CTCIS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主办,继第1届CTCIS 2004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第2届CTCIS 2006拟定于2006年10月在河北大学举行1

会议组织

大会主席:张焕国,教授,武汉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田俊峰,教授,河北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哈明虎,教授,副校长,河北大学征文范围

会议重点征集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1具体包括(但不限于):①可信计算体系结构:可信计算理论、可信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信计算软件体系结构、可信网格、容错计算;②可信软件:高可信软件、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软件容错、软件测试;③可信硬件:可信计算平台、可信计算平台模块、信息安全芯片、智能卡、硬件容错、硬件测试、电子设备的物理安全;④网络与通信安全:可信网络、网络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免疫、网络容侵、通信安全、无线通信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技术;

⑤密码学:密码学的理论与技术、新型密码、密码技术应用;⑥信息隐藏:信息隐藏、数字水印、数字版权管理;⑦信息安全应用:电子政务安全、电子商务安全、信息安全管理1征文要求

论文必须为未公开发表且未向学术刊物和其他学术会议投稿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稿使用中文或英文书写,字数一般不超过60001

论文要求以PDF 文档形式保存,通过会议网站http :ΠΠint 1hbu 1edu 1cn Πctcis Π的“投稿系统”提交,并通过Email 发送至ct 2cis2006@mail 1hbu 1edu 1cn 1

录用的英文稿件将在《武汉大学学报(英文版)》(EI 刊源)上发表,录用的中文稿件将在核心期刊《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正刊,增刊)或《武汉大学学报(中文版)》上发表1

重要日期

征文截止日期:2006年4月30日录用通知日期:2006年5月31日定稿提交日期:2006年6月30日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邮政编码:071002联系人:田俊峰,电话:0312********,Email :tjf @mail 1hbu 1edu 1cn

杜瑞忠,电话:0312********,Email :drzh @mail 1hbu 1edu 1cn

7

402杜 等:反射式中间件综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