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一、我国大学教学质量问题的关键

根据我们的研究,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大学教师教学水平存在的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因为大学教师大都没有接受专门的教学方法训练,很多教师都是拿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后直接走上讲台的。至于怎么备课,怎么运用教学方法,怎么有效地指导学生,怎么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怎样才能高效率地教学等,没有接受过培训,完全靠自己去摸索。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直接上讲台当教师,是一个惯例。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看待我国大学教育质量呢? 根据我们的研究, 没有证据表明我国大学教育质量在降低,或者说滑坡。但是,我们发现有一个问题可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教学方法。和30年前甚至更早时期相比,我国大学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增加了多媒体技术可能是最明显的变化。现在的教师怎么教, 学生怎么学,跟几十年前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

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大学不需要创新呢? 是不是现在的教学方法已经很先进呢? 答案是否定的。现行的大学教学方法,就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教学体,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学生充当看客或听众。所谓知识也好、信息也好,都是一个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这就是现在最典型、影响面最大的大学教学方法。应当承认,一部分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教师,了解国外大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但这个群体的人数还较少,影响面相对很小。对于一所大学来讲,更多的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所谓的灌入式、注入式方法,课堂上教师是中心、教材是中心,在整个教学中课堂又是中心。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在这种教学中,教育质量又是怎么反映的呢?就是看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学生

接受的知识越多,掌握得越具体、越细致,和教师讲授的、书本上描写的相符合就好。用国际比较的眼光看,在国际上单纯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大学是极为少见的,这种教学方法也是非常落后的。所以我们认为,教学方法是影响我国大学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导致大学教育质量不高。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创新大学教学方法。

二、西方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西方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大致经历了三代。第一代发生在19世纪以前,第二代发生的时间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后期,第三代是从20 世纪后期到现在。第三代还在发展中,主要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化、国际互联网的建立、知识社会的出现使得大学教学方法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西方大学第一代教学方法是在社会不发达、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所采用的。在那个时代,造纸印刷技术不发达,书写工具还很金贵,有的甚至连笔墨都没有,也没有那么多图书。所以大学的教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教材,大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念书,学生记忆和背诵。学生主要学习修辞、语法、逻辑等。在大学里学这些东西干什么呢?学了这些就会讲话,会辩论,会发表演讲。这是当时的一个教育目的。因为当时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做牧师,需要能说会道,因为牧师要到社会上去传道。那时西方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口授, 由教师向学生讲授。这是在社会不发达、大学不发达时期的教学方法。

现代大学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经过16 世纪到18世纪的发展,科学已经初具规模,一些基础学科已经建立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也开始逐渐吸纳科学。经过工业革命,社会逐渐发达起来,印刷造纸技术逐步普及,书本也丰富了,大学教学方法开始得到改变。自18 世纪后期, 一些大学接受科学以后开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当时人们认为,科学不只是用来学习的,不只是用来掌握知识,还要陶冶人的性情和修养。

大学的现代化是从德国开始的,以柏林大学为代表。1810年,柏

林大学创立,它的一个基本理念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现在很多人常常将它说成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或者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其实,柏林大学所奉行的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大学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而科学发展以后,科学研究也具有培养人的功能,因此,大学不能继续单纯地只是采用教学来培养人才,还得采用研究的方法。柏林大学最早将研究与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起来, 在教学方法上是一大创新。

有一个英文单词叫seminar,有人直译过来称“习明纳”,也有人译作“研讨班”、“研讨会”。这就是当时德国大学根据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去研究,然后组织讨论,师生一起交流看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所得到的发展, 很显然和以前只听教师讲授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方法是教师讲了后看学生记住了没有, 让学生再讲出来,类似“鹦鹉学舌”。习明纳不是这样的, 教师只给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带着研究的结果来和教师交流讨论。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当然,他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获得的发展。习明纳是当时大学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德国大学得到发展后,很快就被其他大学所借鉴,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当时,与习明纳同时发挥作用的还有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班级授课制。很显然,班级授课制在当时有其先进性。传统上,上大学的人很少,一个教师就教几个学生。但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以后, 上大学的人开始增加,过去一个大学几十个、上百个学生,现在达到几百个,甚至一两千学生。到19世纪初期,大学不只是学生人数增加了,科学也大量进入教学内容了。这就需要大学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变革,于是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大学开始按照固定的时间, 相对固定的班级,由教师给学生授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育生产力。班级授课制解决了大学教育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和教育的非组织化问题, 解决了学生人数增加、学习内容扩充和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但同时,它也有不足。它把学生固定在一个班上,教师面对整个

班级,在规定的时间授课,尽管方便了教师授课,方便了多数人听课,但不能解决学生自我发展、个性化发展的问题。这就是班级授课制给大学教学带来的新问题。

怎么办? 到了19世纪后期,美国大学开始进行改革。19世纪后期,一些美国教育家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即进步主义教育思想。进步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并不是强制听讲或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教育。他们提出,要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大学教学要让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学生应当自己学,在做中学。他们认为这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如何才能改变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呢? 美国大学将德国大学的习明纳与班级授课制结合起来,在班级授课中融入研讨的形式。这个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的班级授课仍然沿用了旧的名称,保留了它的基本形式,学生按班级上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同时面对一批学生, 班额有大有小。有人讲西方大学的班额都很小,其实是一种误解。不同性质的课, 其班额是有差别的。在一般情况下,专业课的班额比较小,通识课班额也可能很大,有的课堂达到三四百人。在新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他所扮演的更多地是一种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从配角变为了主角,课堂包括与之相联系的课外活动,成为了学生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进行表演, 要经过训练, 既有个人训练(self -study),也有集体训练(team work)。学生学习的内容,则从教材扩展到与该课程相关的全部知识体系和实践领域。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得到的发展,也超越了一般的知识的接受, 而实现着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现成知识的选择和存储, 以及现成技术的模仿,更多的时候是问题的探索。这样, 第二代大学教学方法——研究性课堂教学法就形成了。在西方大学里,现在普遍采用的正是这种教学方法。

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发现下面几个特点。第一,它具有研究性。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后, 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将知识教给学生,而是

教师营造一种研究的氛围,提出研究的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在规定的时间内研究出结果,再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交流和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里面充满了研究,包括有新有旧的研究。所谓有新有旧,旧的指的是各种知识, 包括原理、定律、公式、技术等。对教师来讲,它们的研究过程是旧的,书本上都有,学者们已经探讨过了, 但对学生来说, 它们却是新的。学生要经历探索的过程, 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它们。所以,这种探索是重复人们已经做过的研究,是旧的。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新的研究,尤其是学生到了高年级,教师会给出很多新的课题,让他们来进行研究,这样,学生就是在完全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是新的。这种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一种研究的品格,学会做科学研究。

第二,它给与学生高度的自主性。在我国大学里,学生带着一本教材去听课是很普通的事情,有的连教材都不带,拿着一个笔记本就去听课,更有甚者,笔记本也可以不要,只带着两只耳朵进教室。其他同学记了笔记,课后借过来抄一遍或者复印一份,就可以对付考试了。在西方大学,学生是一定要自己去学习的,不管什么课程,如果你不自己主动去学习,不在教材之外大量地阅读文献、探讨问题,不是自己在实践和实验中学习,是绝难通过课程考核的。西方大学的课程考试成绩不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简单相加后的总评分,它包括了每周、每月或每单元的作业成绩,平时课堂参与和表现成绩,以及历次考查考试成绩的总评分。所以,学生想不主动学习都困难。学生主动学习是第二代西方大学教学方法的核心特征之一,也是西方大学现代教育理念中最根本的一条。学生上大学是学生自己来学习,是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会得不多到会很多的过程。这是教师不能代替的,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西方大学要求学生修习的课程一般都不多,要求学生修读的学分、课程门数、教学时数一般都比我国大学少, 他们要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通过少量课程的学习能够更有深度、更广泛地去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获得主动的发展,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都能获得完善。而在我国大学, 学

生听完课程之后,了解了知识,但认知方式没有改变,精神更难有升华。

第三,它具有教育性。我们将其称作教育性教学方法。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 其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教学实现的。但是我们的教学却只关注学生学习知识。那么大学的教育目的究竟是怎么实现呢?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这样就形成了大学教育的两张皮: 教学管专业知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格。这是现在我国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很难突破的困境。西方大学不是没有思想教育,也不是没有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而是将这些全部统一到教师的教学上,通过教育性教学方法来实现。西方大学认为,学生的非认知素养太重要了,包括怎么接人待物,怎么表达自己,怎么和人一起共事,怎样才能有宽容精神等,这都是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他们将这些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复杂多样的教学目的。每一个教师的课程都包含了大量的主题研讨和小组活动,有的是当堂进行的,有的是课外进行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学会自我组织团体,学会相互交流看法,学会把大家不同的看法整合到一起,求同存异,包容不同的观点,学会在团体中相互合作。每个教师的课都要做到这些,这样一来,教育和教学就一体化了,不再是分离的,从而达到了通过教书来育人的目的。

第四,它具有挑战性。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要想轻而易举地通过课程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能在课程的学习中发展自己,是很难学好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去学习、去解答,不管是现成的问题还是新的问题,学生都需要认真对待,没有哪门课程是可以很轻松地通过的。不像我们大学里的很多课程,学生听课不听课、认真不认真学习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也起不到激励的效果。西方大学教学对学生的挑战使学生在学习上不能有松懈情绪,更不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综上,西方大学从研究性、学生的自主性、教育性和挑战性等几个方面

建构了研究性课堂教学法,从我们现有的认知水平看,它是仍然有效的,依然符合当今高等教育的需要。

三、阻碍大学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因素

第一,相关的政策制度与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相抵触。大学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但有关政策制度却是阻碍创新的。在很多大学, 教师的考评、津贴的发放都以课时为标准,因为课外的工作没法计算工作量,这样一来教师只需在规定的课时内讲好课就行了,对课外的工作、学生指导可以不花精力。在课堂评价中,往往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逻辑性,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等,这样,教师就只能按照教材的知识体系,一个要点一个要点地“照本宣科”,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有的评价标准中硬性地规定了运用多媒体教学, 如果教师没有用到,这一项就得不到评分。政策制度的精神与教学要求不相吻合,是制约大学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障碍。所以毫不奇怪,各大学在教学方法创新上,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议论多,行动少;领导号召多,教师践行少。反观西方大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工作职责要求是在聘用时商谈确定的,教师的待遇并不因课时的多少而改变,教师不需要通过课时津贴争待遇。这样一来,大学和教师双方关注的焦点就不在课时和课时费上,而是教学质量。大学在质的方面要求教师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教师也能全心全意地追求学生的满意,追求高水平的教学。当然,对于兼职教师,则是按课时或授课量来支付报酬的。但不管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如果他的教学只是传授知识,都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也不会得到同行的认可,大学也是很难容忍的。此外,学生在增加,班额在增大,三、五十人怎么教,一百多人的课堂又怎么教,很多教师不清楚。什么样的班,什么样的课,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学,教师如何驾驭不同的课程教学,学校的政策制度应当提供什么支持, 这些在我国大学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但在西方大学,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法和技术支持的措施很多,教务处(办公室)除了少量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外,大量的是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和学习支持,帮助师生不断改进教和学,以此来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认识不清,积极性不高。大学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教学工作量和科研的考核,对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考核比较弱,所以不少教师对开展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能力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担心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可能导致一些负面的东西,反而影响自己的发展。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包括对个人的意义。在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对自己所担任的课程教学任务上到第二轮、第三轮的时候就出现了职业疲倦, 也叫职业倦怠。其实,只要在教学方法上做点创新, 教师就能在教学中不断地得到新的享受, 还可能获得学术创新的动力。笔者所在大学电子工程系有个老师,他上的是一门设计课,班额很大,从最初的一百多人到现在的两百多人,有时候三百多人。他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创新, 把学生被动地参与设计转变为学生自己设计,由最初的学生个体设计转变为学生团队设计。通过不断地改进课型,更新设计内容、课题,他使这门课始终是有新意的, 他自己也感到每上一轮就是一次挑战,但每上一轮自己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课程结束时,这位老师都要组织一场学生学术报告会。几年下来,在这门课上,学生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现在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了一门品牌课程。他从教学方法创新中体会到了教学的意义,自己获得到教学的享受。

教师应当如何上课看似一个技术性问题,其实它还包含了我们平常讲的价值观问题。教师上课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把这门课的时间混过去,或者是为了课时津贴, 还是想通过教学达到既要学生得到发展,也使自己得到发展、享受? 我曾经听一位教授上哲学课, 她几乎是按照教材内容原原本本地讲下来的。下课后我问她,如果给学生半个小时,他们自己能不能看懂这次课的教学内容? 她说可以。我接着问, 那你有没有考虑你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她很诚实地回答说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试想,学生用半个小时能看懂的内容,老师在讲台上花两个小时来讲解,讲完了自己还不知道自己的教学是为了什么目的、达到了什么目的,这样的教学能有质量吗? 各门课程要教什么,要达到

什么目的, 应当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的课程更具有挑战性,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教师能够从教学中得到享受,体会到教学的乐趣,他会有一种新的态度。

第三,学生对教学方法创新也是有抵触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的主要表现是不适应,由不适应到抵触。不适应的原因在于受到了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好,越具体越好,越详细越好。老师讲的多自己要看的就少,自己花时间就少了,学习就轻松了。所以,当教师希望通过少讲而让学生自己更多地去阅读、思考和研究的时候,学生就不愿意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了,学生就不高兴了;若再给他一点有挑战性的问题,他还会觉得老师在难为他。这种情况在今天的大学确实存在。那学生是不是真的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呢? 这个问题值得好好思考,学校、院系、教师个人都要思考。不错,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习惯了自始至终教师讲授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的改变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最初学生不适应是正常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时候要有思想准备。从学生的角度讲,把不适应变成适应需要教师做一些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获得成功感,培养起学习兴趣,逐步推进教学方法创新。学校也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营造一种氛围,增强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认同感。如果只是个别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其他教师都沿用传统的方法,那要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就会非常困难。学习是学生发展的根本途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上大学是要谋求自身发展的,而不单单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不少大学生将上大学等同于上过了多少门课程,获得了多少学分,有些学生纯粹就是为了混一个大学经历,而不是要得到什么发展。实行缴费制度后,这种状况依然没有多大改变。学生如此对待学习,既是学生的悲哀,也是大学的悲哀。大学有责任激发学生的发展愿望,教学要为学生实现发展创造条件。如果大学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是那么教,学生还是那么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

大学要为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营造氛围,提供条件,保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工作。

第四,教学条件,如教室、教学经费等的限制。很多大学一般只有外语、艺术类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场所设置比较灵活,而其他课程上课教室的桌椅大都是固定的,不能移动,教师无法组织其他形式的教学,学生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开展团队学习。在大学教学经费中,大都没有为具体课程安排预算,所以,在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难以组织课外调查、实验等。教学条件对教学方法创新的限制是客观的,也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的结果。

四、大学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上面所谈的影响因素都需要解决,否则,要真正创新教学方法是不可能的。根据我们的研究,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第一,引导学生由学习教材转向学习学科,学习学科的全部学术成就。教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打个比方,充其量它就是炸药包前面的那个雷管,真正有威力的是后面的炸药包。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超越教材呢? 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外,可以在阅读材料中包括一些重要的专著和期刊文章,要求学生去阅读。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文献十分有限是我国大学生学习的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在课前看看老师要讲什么,在课上好好听讲,下课以后再把老师讲的复习一遍,把布置的习题练习做一做,这样的学生一般都能考高分。这是极典型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即自己在讲台上讲得劲头十足,但学生在下面一点反应都没有,难以形成师生之间的对话。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在上课前没有做相关的学习准备,或者只看了那点浅显的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材料,能使教学迸发出思想交流的火花, 激发师生的学术灵感。所以,让学生超越教材进行学习,是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切入点。

第二, 让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式学习。课堂教学时间太宝贵了,那

些学生能看懂的东西、基础性的东西是无需在课堂上花时间去关注的。课堂上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把那些知识融会贯通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导教学,引导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采取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的真谛在于构建一个集体, 让学生成为集体的一员,从不同的角度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并在集体中学会求同存异, 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能够学会认知,而且还能学会组织、学会表达、学会宽容、学会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和谐相处。这样,大学的课堂教学才可能成为教育性教学。

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1 序言 大学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 成败、 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把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方面人才的问题:教学方法合适与否,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往往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l 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 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知,全面深入地探讨大学教学方法,并研究教学方法改革的动因与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目前大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教学方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途径和方法.狭义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手段.高等教育学中所说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狭义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目前大学教学方法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观点方面,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主要体现在向学生灌输一定的知识,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2)教学模式方面,搞统一的教学计划,同一专业的学生用相同的培养模式,而从不考虑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每位学生学相同的课程, 课程进度相同,毕业时间相同. (3)教学内容方面:以行业为目标,以专业为中心,知识结构非常单一,人文教育比较薄弱.教学内容比较老化,每位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而选择学习内容和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4)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主题,“满常灌,注入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一样,没有任何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发展特长没有体现出来. (5)考试方法方面,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确定学生整体能力的好坏,严重束缚了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鉴于目前大学教学中存在以上的问题,致使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所以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迫在眉睫.3创新大学教学方法 哈佛大学的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说过:“改变教学方法要比改变教学内容付出更多努力,因为改革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师们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习惯,使用一些并不熟悉的新教学技巧.”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是一段时间就能完成,它需要老师的长期努力才能实现.依据本人在大学教学中的亲身体会和听一些名师的课,觉得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 在教学内容中许多的定理它们的条件以及结论并不是事先已经知道的,而是科学家们对大量的 Vol.28No.5 M ay 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5期(上) 2012年5月浅析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余成林1,王素丽2 (1.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2.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 摘要:大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教学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立先进的研究性的教学新理念.研究性教学应从创设问题情景出发,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方式,鼓励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推动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具体的要求,要有政策措施的保证和有组织地推进,最终形成先进的以学科为核心,以课程作为载体的教学方法结构.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5-0247-02 247--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 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

如何提高大学教学管理质量

提高xx大学xx学院教学管理质量建议 一、xx大学xx学院 1、学院简介 xx大学xx学院坐落在美丽的xx大学,该院占地面积100亩,经过短短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开拓,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办出了独有的特色,创出了该院自己的品牌,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2、教学体系 xx大学xx学院教学体系完备、教学效果突出:该学院以培养行业精英和业界领袖为使命,突出“高标准、国际化、重实践”的办学特点,构建了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建设规范、教学管理高效的教学体系 二、xx大学xx学院教学现状 1、xx学院管理优点1)学院教学体系完备。目前已形成了研究生、本科、成人教育和行业短训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现有4个硕士点:旅游管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企业管理(与经济学院联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联合);4个本科专业: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2)学院教学设施先进。配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条件良好的实训基地已投入使用。学院设有语音室、餐饮和酒店客房实验室、形体训练室、多功能厅、宽敞的图书资料中心。3)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的专业或研究方向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人文地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旅游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法律与法规等领域,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者占90%以上,高级职称占46%。学院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担任本院客座教授,每年都有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学者及业界精英到学院讲学和交流。 2、xx学院管理漏洞1)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院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整体知识、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统一要求轻学生个性多样发展等问题。2)我院存在把精力主要放在科研“排行”、论文数量上,不重视甚至弱化本科教学。同时本来教学设施欠账已多,又盲目扩招,在师资、教室、后勤、实验室等方面供需矛盾最为突出。3)目前我院受行政干预过多,使高校内各种与教学无关的行政机构林立,冗员充斥,后勤人员无偿占有具垄断性的优质资源过多,造成我院外部和内部体制滞留于计划经济模式,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制约教学质量提高。4)办学价值观陈旧,有些教师、领导的教育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以前,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不能全面了解社会对当代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城南小 学刘美蓉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对象,在此,针对以往做法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以前,我们有这么一个观念,老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学生都必须听我的,我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不准有其它怨言。结果,学生成了机械的接收器,缺乏情感,缺少动力。我认为,教师的陈旧观念要改得彻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总之,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只不过是点拨者,起到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我们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接受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不要把个人因素强加给学生,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 1、教师必须转变高高在上的观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

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的合作者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2、从“精讲多练”转变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观念 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几年来大家都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 方法。从现代素质教育观高度来看,仅仅精讲多练还是不够的。“精讲”不能是教师一个人讲,“多练”不能是机械反复训练。以“精讲”而言,应提倡“归纳法”讲课,让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比教师一个人讲要好。以“多练”而言,要提倡从学生的状态来决定学生的练,要比单纯反复操练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索,和教师一起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呢? 1、学会交流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40条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40条建议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40 条建议(试行)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课堂为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我们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以下 40 条建议,供全县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参考。 1.坚持每天读书,把读书当成职业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是为了应付上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籍交朋友,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质的转变。 我们要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原则,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积极进行教学创新。 1 / 1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学校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4.坚持教学设计的合作性。 坚持合作研究,搞好集体备课,发挥团队战斗力。 备课组和教研组的教师之间要形成滚动效应: 相互学习,协作共事,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集体设计时既要坚持统一的要求,又要各具个性特征。 5.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 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效实施《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落实学科目标和学段目标,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主体性,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6.教学内容设计要科学、合理。 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依据《课程标准》去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超越教材、创编教材,合理科学地确立重点和难点,创设内容情景,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科学处理年级、单元(章节)、课时的内在关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综合,注重构建学科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各学科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 准(部分) 经济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一、适用专业范围 1.专业代码:经济学类(0201) 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1)基本专业(2个):经济学(020101)、经济统计学(020102)(2)特设专业(4个):国民经济管理(020103T)、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4T)、商务经济学(020105T)、能源经济学(020106T) 二、培养目标 经济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在满足基本培养目标的同时,各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校特色,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上各有侧重,对开设的相关专业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培养

目标和培养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性。 三、主要课程 1.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以及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开设的人文学科、管理、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课程。通识课程为30学分左右,其中外语类课程8学分左右,数学类课程9学分左右。通识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分析(或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 2.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和会计学。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可增开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21学分左右。专业必修课采取“4+4+X”模式,第一个“4”是指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4门课程;第二个“4”是指必须开设的4门专业必修课,“X”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选开的进入专业必修课的课程。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学时、学分,学分统计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当中,但不重复统计。

浅谈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各高校发展的共识。作为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需要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积极的思考,下面我将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的主体,并且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等表现出来的,教师自身素质和水平,对教学质量将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教师应当把握教学环节,做到提前备课,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准确性和适应性。由于不同课程及学科之间的交叉性,针对所授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不应当只停留于所授课程,还应当广泛学习与之相关课程及学科知识,做到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程度,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其次教师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有的教师备课认真,上课也很卖力,讲课甚至讲得声嘶力竭、口干舌燥,而效果却不见得好;而有的教师,课上得很轻松,学生也听得很高兴,效果明显要好得多,究其原因在于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大量事实证明了教学不是简单的力气活,也不是有几分辛苦就一定会有几分收获。好的教学方法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对提高授课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因此任课教师应不断摸索改进,以寻求适当的教学方法。 第三,教师还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关心学生的发展。作为当代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怎么样为学生领好路,引导学生走入正确的学习方向,为学生走入社会把好关,是作为教师应该肩负起的责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态度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做到德才兼备,用良好的素养、渊博的知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学生。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的主体,而且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在许多的教学方法中一直强调“教”的方面,而忽略了“学”的方面,许多学生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抱怨“没有学到东西”、“学的知识没有用”,应该说“学”是内因而“教”是外因,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努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一)、学生应摆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做任何事情,态度决定成败,只有摆正学习态度,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一个认为学习很有意义,喜爱学习的学生,当他(她)在学习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阻力时,表现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个认为读书无用、对学习本来不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遭受失败时,往往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有效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有效措施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首先明确: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环节是来夯实双基;展示训练与拓展提高是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 自主学习与练习本相结合。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载体是课本,学习指导与要求来明确任务,学习测评来检验自学效果。但如果学生走马观花来看课本,肯定自学效果差。为此必须借助练习本提高课本自学的质量,具体措施:①学生记忆基本知识点并默写;②探究数学定理或结论的分析或证明过程写出来;③通过例题学会应用知识后独立把例题和练习做出了;④学案中的学习测评尽量完成。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了解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也可直观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把握教师点拨的重点。 2. 合作探究与检查反馈及归纳总结相结合。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有效讨论,看看自学课本时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课本练习和学习测评答案是否正确并纠错。教师不但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还必须对合作探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反馈。具体措施:①代数章节以抽查后进生或合格生课本例题和课后练习能否作对为主要方式,保证后进生学会、作对。②几何章节以随机抽查小组来讲评数学定理和结论的来龙去脉以及证明为主要方式,提高小组合作质量。③强化学生对本节课重点问题的理解,教师及时板书进行归纳总结。 3. 分组展示训练与竞争讲评相结合。展示训练是一节课中的高

潮,也是学生在学会知识后体会成功的快乐和追求卓越的时刻,学生积极展示的欲望要得到满足,展示的成功期待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表扬。为此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具体措施:①借助前后黑板分组重点展示练习平台3个习题,同一个习题2个组展示,根据展示解题过程的完整性和板书质量评选展示标兵组;②分组竞争讲评,同一个习题两个组各派一名同学进行讲评,轮流一名同学主讲另一名同学补充,根据学生讲评分析的条理性评选讲评标兵组。 ③通过展示和讲评既反馈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教师还要及时点拨。 4.拓展提高与教师总结提升相结合。拓展提高题往往综合性较强,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较多,教师的解题思路的引导,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提升是必须的。 二、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提高教学有效性 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每名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的最低目标是什么?是完成课本习题还是学案习题等等,当然学生超额完成任务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1.后进生在课堂学习中要记忆课本知识点,初步理解课本重要结论的来龙去脉,独立作对课本例题,完成课后练习,课本习题是作业,教师要全批全改,学案中的学习测评是拓展。 2.合格生在课堂学习中要记忆课本知识点,掌握课本重要结论的来龙去脉,完成课本例题、课后练习,课本习题,学案中循序渐进题是作业,教师要重点检查,同步训练是拓展。

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摘要:文章从高校教育体制、大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初等教育状况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了论述,高校教育体制导致教师素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教育利益化,教育责任感淡漠;大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控能力差,重文凭轻知识;初等教育全能型培养方式,以及教育资源匮乏、不均衡和填鸭式教学现状对高等教育质量起到本质上的影响。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体制教育质量 目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高等教育质量也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很多研究人员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学校招生规模扩大、高校自身的运营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不完善、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松懈等因素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1}。笔者作为高等教育者,从事普通高等教育一线教学工作已经18年,从自己走过的求学之路、目前初等教育改革以及在教学中接触到的历届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认为以上因素不尽然,也许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更能体现其本质。 一、高校教育体制导致教师素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目前,一些高校教师的薪资与教学水平和质量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教好教坏都一样,用心不用心一个样,高校没有任何实际有效的评价和奖惩制度,教育只是一种工作,没有了责任心,变成了良心活。大家更看重经济了,而忽略了教育责任,以教学带科研和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学理念本来无可厚非,但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科研水平高,教学水平却不一定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部分教师很难做到二者兼顾。现在高校教师都在忙于搞科研、拿项目、套经费,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还是为了名和利,科研搞得好,项目大、资金多,在高校的地位就高,因为高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重点集中在学术科研上,过分强调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特别是在教师晋职称、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通常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放在首位,而将教学水平和能力以及教书育人的目标放到了后面{2}{3}。只要科研搞得好,一切好处和利益都来了,人际关系广,领导也看重,没有人会看你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因为他是科研能人,身上的光环太多,没人敢质疑。而对于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却得不到任何肯定和评价,因为教学质量没有评价指标,也没有奖励制度,即便有奖励,考核的还是项目、论文、获奖和教材。 所有的教师都在搞科研、编书立著,还有多少精力去研究教法、去备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所以,一些高校的知名人士都不是纯粹的教育者,教学质量是不可能靠他们来提高的,但他们又是高等教育一线的明星,大家都会向他们学习,因此十几年下来,在一些学校教育已经变了味,高校教师的素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育变成了某些人发家致富的途径和工具,失去了其原本的面目{4}。 十几年前,一名青年教师要想走上讲台,必须给两名老教师助课一年以上,经

关于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5556981.html, 关于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作者:彭熙伟陈金兵彭光正范伟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08期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培养思维方式、塑造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方面。笔者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即主动学习者;而教师则是主导,即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课堂教学效果好不好,备好课是关键。备好课是教师熟悉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的探索等几方面。备好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定位要准确 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要适度,概念定义要准确,原理阐述要科学,方法介绍要正确。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解释或解决问题,列举的典型例题要能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研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突出重点、分解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 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 要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如何把教学内 容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手段要能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概念、原理、方法和讲解思路进行理解、吸收讲课内容,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能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探索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积极探索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某某学院工商系市营教研组教研讨论记录 组长: 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为了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我们近期拟开展对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讨论和探究。 今天我们教研组讨论的主题是:积极探索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请老师们集思广益,踊跃发言。 某某某:关于教学方法,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吧,根据我们大部分高校教学方法的了解,结论是:我国的教学方法还处于欧美国家大学教学方法19C以前的水平。总体上还是满堂灌,总体上讲还是缺少研究,总体上来讲缺少师生的相互交流,我们现在的课堂上缺少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智慧,我们现在的课堂上缺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现在总体上的判断,如果得到确认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比较落后、陈旧,这跟钱学森的判断是完全一致得到。 因此,我们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任重而道远。 欧美大学要求学生课前把学的东西看了,然后带着问题与老师交流,老师觉得这节课有可能不懂的东西,要么是关键的东西,理解起来有难度,还有新东西,每次上课,除了教材,还要带参考书、报纸、杂志,把新东西讲给学生。学生带着作业,要么在小组交流汇报,要么在班上交流汇报,像学术研讨会式的。每个人都有在正式场合都有表达的机会,训练下来,讲话有条理、很规范。学生的发展都是通过我们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方法来实现的。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综合的发展,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发展认知及其他,他的素质包括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这就是教学方法的意义。 从教育学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的意义。我们更多的理解为教师的方法,但是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做学生和教师的经历,我们的教学方法是不是有效的?在欧美,主要是学生学,教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这是教的意义,如何实现?从欧美教学来讲,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设计,本领域的东西都要学,还要组织学生的研究工作,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学。欧美会创造研究的环境和过程来让学生体会研究的经历,每次课都会给学生布置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去解答,即“从做中学”。我们要做出改变,要创设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自己。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要素

简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仅限于考试成绩而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教学管理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应仅限于“考试成绩”而应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七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学中一般认为“课程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总和。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首先是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是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一定的技能。课堂上采取的各种方法,诸如形象比喻、实验演示、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应用所学的知识。活跃的课堂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但是,片面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离开基础知识的所谓提高能力只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教学理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机器,而是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交流,还有着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新知识的渴求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不喜爱所教的学科,又怎么能把这门学科的奇光异彩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没有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又怎能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要用心去贴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机制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机制研究 [摘要]目前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的研究还很缺乏。文章从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机制中存在的反馈渠道不畅、评价结果反馈低效、教学质量改善不明显三大问题入手,引进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理念,分析了从教育输入到教育输出的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并据此开发了从学生到学院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通道与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机制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所在,更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宗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质量至上观已经深入人心。早在1985年,我国中央政府就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年又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3年教育部也启动“质量工程”,学术界也展开了对高教质量的广泛研究。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文献、会议、报告、讨论非常多。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关于高教质量的研究成果多达几万。对高教质量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质量问题、评估、保障机制等方面,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沟通与保证的重要环节——反馈机制的研究却很少。而反馈机制却恰是目前我国高教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 一、我国高教质量反馈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反馈渠道不够畅通 我国高等教育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通常由各校的教务处或分管教学质量管理的教务部门负责组织,一般在每学期的期末展开。但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则先是由教务处单独收集,之后再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各个学院(系),这些信息经由各个学院(系)的领导决定的过滤之后再决定是否公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过程通常至此为止。显然,这种评价过程和机制无疑会导致如下状况的出现: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对自己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不甚了解,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和今后改进教学质量的建议也就不会关心;只有那些学生评价特别优秀的教师及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评价结果反馈简单化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摘要】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教材、学生、课堂和教师四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教材学生课堂教师 【正文】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根本所在,是学生学习效果到达度的直接反馈,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及教育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育从业者需长远深思和探究的课题。 针对目前教学方式陈旧、学习目标模糊、课堂管理混乱的现状,结合所教课程,从教材、学生、课堂和教师四个方面,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可实施方法。 一、备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是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知识的源泉,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具体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理解教材 理解教材是备课的基础,只有理解教材,才能明确哪些问题是需要学生理解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学生进行拓展研究的,从而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 2、掌握教材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所有知识结构做到融会贯通自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每个章节乃至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 3、感悟教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要对教材进行反复研究,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时事要闻,融入新的教学观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

简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简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时间:2012/11/28 19:24:00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5556981.html, 论文摘要: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教学质量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为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体制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制 现在的大学教育存在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些课程学生大量逃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值得好好思考。现在大学受排名影响,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及对文章和科研的重视。为了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职称,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科研和写文章上,这势必对大学教育起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是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及学生评价标准的转变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当前,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高校老师除了传输知识外,更要注重人才培养。为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大学教育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采用的教学法是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快速、大量而集中地为学生提供新知识。但这种教学方法只是一种“复述式”教育,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复述。学生缺乏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在很多高校较为普遍,学生对书本知识不感冒,缺乏主动性。当前高校占主流的考核方式是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考试时靠死记硬背知识去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大多缺乏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创造能力,以致上课没有学生提问、下课没有学生请教和咨询,讨论冷冷清清,靠点名或抽签发言,没有师生互动及热烈讨论的热闹场面。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不会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也就无法进行自我教育,无法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如何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如何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个大学教师都不应回避的现实问题。 高等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新问题的探索都比较积极,并有强烈的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当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只有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才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教育教学的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上、形式上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更多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和训练其对问题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像是看电影,只不过表演者只有老师一人,学生都只能作为观众观看。对于一些不感兴趣的观众,很难要求他们全程集中注意力。上课也是一样,如果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抓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弥补常规教育方法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常规,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填鸭式”教学转换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注意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将教师“主演”的位置转换到“导演”的位置上来,将过去学生“观众”的角色转换到“演员”的角色上来,而且最好是能让学生都成为“主演”。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而是提高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在多年后,即便是理论知识淡忘的情况下,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出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可以使学生们受益终生。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不能再采用炒剩饭、照搬书本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采取必要的方法,激发学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 桦甸市站前小学刘丽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是关键。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四十分钟的学习效率,才能实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情”和“趣”始终贯穿在一起,才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情感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我们在施教过程中应力求使教学环节异彩纷呈,教学方法新颖别致,教学手段千姿百态,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教师应像演员进入角色以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始终以饱满的情绪体现个性,把握特长,发挥特长,从而把课堂组织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这样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情趣。记得三年级讲数学课“整十数乘整十数”时,我抓住了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以“小燕子送信”这一教学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整节课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思维的压抑,唯老

师是从。所以,我们必须实行教学民主,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言,充分活动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学中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我生性活泼开朗,非常喜欢在课上和学生们讨论交流有时兴致所致还会唱上几句,能幽默时则幽他一下,课堂上经常洋溢着欢声笑语。我还喜欢在上课时走到学生们中间去,与学生融为一体,近距离地与他们沟通,这种感觉特别好。我允许学生们发言时不必举手,可以站起来就说,尤其是对同学有不同意见,对老师的说法有疑义时,更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随时都会迸发出智慧和思想的火花。我校赵瑞丽老师曾做过一节综合实践课,学生们在课上的出色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班的张宇新同学,敢于提出问题来考考老师和同学们,思维是何等的敏捷,令人叹服。能教出这样敢想、敢说、敢问的学生,应该说得益于班主任老师给学生营造的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巧施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的好坏,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一堂课甚至一个教学阶段只采用一种方法,那么就会疲劳。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子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

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发布日期:2016-04-13 本标准针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设立核心要素(特征值),制定基本要求(质量标准)。 本科教学质量保证过程首先是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标准,设计培养方案;利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目标;通过质量监控,使上述质量活动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质量分析,从而达到持续地质量改进的目的。 本标准包括质量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管理4个方面;每个方面各包括3个要素,总计12个要素,对每1个要素,都规定了基本要求。 1. 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即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总规划,这种规划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 1.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预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构建知识体系、配置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不同类型的学校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 基本要求:学校应确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人才服务面

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体现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 1.2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学校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各个方面(例如,学生应达到的思想品德标准、能力标准、学习标准)、各个教学环节(例如,教师课程教学的标准等)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的学校因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基本要求:学校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应能够指导教学过程的工作,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3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是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学制或学分、毕业条件、授予学位等。 基本要求:培养方案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能够很好地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建立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审批程序,以及监控和评审制度;应保证得到有效执行。 2. 教学资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