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语文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微

大语文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微

语文论坛

Chinese forum

2018年第30期

大语文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微

李?丰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当前,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如何突破初中语文应试教育的“狭的笼”,积极构建“大语文观”,建立“一体两翼”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让语文这一社会的“公器”回归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本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真正实现“人的发展”,重塑民族品格,打造高效课堂,营造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的教学改革氛围,笔者拟通过此文进行初探。

【关键词】教学改革;大语文观;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纵观当下,如火如荼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索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一抹亮色,但如何在此基础上走出应试教育的“狭的笼”,构建大语文观,打造高效课堂,实现“人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提出:“语文是社会的‘公器’,语文教育应当贴近生活、靠拢生活,这是由语文工具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狭的笼’与语文教育天生不相容。”“大语文观”的先行倡导者姚竹青,则提出了“教大语文、育小能人”的目标。前辈的真知灼见,振聋发聩,引人深思。由此可见,实现文化化人,重塑民族品格,构建“大语文观”尤为重要。

大语文者,撮其要义:盖从爻辞歌谣到《诗》《书》经典,从诸子百家到诗词歌赋,从历代贤哲到二十五史,从结绳记事到正草隶篆,从民俗风情到天地万物,从泱泱华夏到煌煌异邦,思接千载,对晤古今,集古今中外人类文化之大成,构筑起了人类丰富的精神家园,像一泓清泉浸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灵,蔚为大观。当此大语文背景下,在新课程与高考升学双重压力下,还原语文以文化化人的本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学有效习的能力,走入“大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势在必行。

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张孝纯先生指出大语文四个要素: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同时他认为完整的语文教学结构应由三部分组成:语文课堂教学(主体)与第二语文教学渠道、语文学习环境(两翼)。这就是著名的“一体两翼”理论,对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以下仅为一管之见:

一、科学引导,营造语文环境

王国维先生论及学问之求索时以三境界蔽之: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备述古今学人文化之旅,语文教学探索概莫能外。

囿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进入初中科目增多,一些学生的视野狭窄,加之传统语文课堂只关注应试,忽视了语文的人文和情感,让原本鲜活而蕴含了灵动的生命之美的语文教学失去应有的魅力,让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望而却步,老师也在无奈中迷失了方向。因而,回归语文课程本身的价值,借鉴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的“大语文”观点,给予学生科学的引导非常必要。

在每届的初一起始年级,我都规定学生必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及一本《行楷钢笔字帖》,选订《读者》《意林》《杂文选刊》《青年文摘》《小小说》等杂志,班级订阅《语文周刊》《语文报》《文摘周刊》《书法报》《作家报》。要求学生养成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每日积累摘抄三条成语并造句;每周阅读一本《读者》等杂志,并建立班级共享交换机制;每天临摹练习一张钢笔字帖,每周背诵一篇经典古诗词,写一篇美文读书心得,每天课堂前三分钟请学生轮流登台吟诵或演讲,每周五进行一节中外美文品读课,班级开设墙壁专栏展示学生的优秀钢笔字习作及美文心得。如是,持之以恒,不走过场,营造浓郁的语文氛围,也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与时俱进,打造高效课堂

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课堂是最核心的一环。为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素养,设计精彩流程,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学习。为此,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精益求精,进行尝试:(一)先声夺人,精设导语

或诙谐幽默,或娓娓道来,或内涵丰富,或引人入胜,精心构思、创意巧妙的导语总会激起学生探寻课程美的兴趣,使教学过程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彰显了魅力和诗意。导语触及重点,营造氛围,巧设悬念,有效激趣。如教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设计一则谜面:山东快讯(打一作家名),就会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进而得出鲁迅的谜底,自然进入文本;教学课外赏析《虞美人》一课,先展示邓丽君同名歌曲,使学生在唯美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浸染。

(二)多措并举,提升效果

让学生学会记录笔记,要学会如何记录、记录什么,能紧随教师节奏。此外,教师须提升课堂语言功力,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学素养,更需要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和出色的语言功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像浸润了浓烈感情的美酒,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教师用语应该语音标准、高度凝练、逻辑清晰、感情炽热、肢体丰富、科学有序,音韵和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让语文课成为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巨大魅力和生命的灵动,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智慧碰撞的舞台。同时需优化课堂问题设置,杜绝形式主义,要紧扣目标,以生为本,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

教师还需有鲜明的风格、与时俱进的特色。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