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指南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指南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指南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指南

第十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综合指导

河北省刘新民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整式乘法法则和因式分解的定义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实验、概括、逆向思维等,发展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能够运用幂的运算性质、整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正确、合理地进行有关计算;理解整式乘法和

因式分解的关系,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3.了解零次幂和负整数次幂的意义,会用负整数次幂对一些较小的数用科学记数法加以表示;

4.通过幂的运算性质的归纳概括过程、整式乘法法则的归纳概括过程等,发展归纳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从整式乘法法则到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演绎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对整式乘法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关系的认识,发展从正、逆两个方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基础知识回顾

1.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用字母表示为:m n m n a a a +?=(m n 、、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用字母表示为:()m n mn a a =(m n 、都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的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用字母表示为:

()n n n ab a b =(n 是正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用字母可表示为:m n m n a a a -÷=(0a ≠,m n 、是正整数)

。 (5)零指数幂的意义:01a =(0a ≠),即任何非零数的0次幂都等于1。 (6)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1

p

p

a a -=

(0a ≠,p 是正整数),即何非零数的p -次幂,都等于这个数的p 次幂的倒数。

2.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用单项式的去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用公式表示为

22()()a b a b a b +-=-。

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是:公式左边的两个二项式中,一项完全相同,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2)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乘积的2倍,用公式表

示为2

()a b ±=2

2

2a ab b ±+。

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是:两个公式的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二者仅有一个“符号”不同,右边都是二次三项式,其中有两项是左边二次项中每一项的平方,中间一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2倍, 二者也只有一个“符号”不同.

4.因式分解

(1)定义:因式分解指的是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的形式,虽然它们都是恒等变形,但却是互逆的两个过程。鉴于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此可将因式分解的结果运用整式乘法还原成多项式,以检验因式分解的结果是否正确。

(3)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4)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在分解因式时,要注意观察题目本身的特点,按一定的思维顺序正确选择因式分解的方法。给一个多项式,首先看是否有公因式,有公因式先提取公因式(公因式的系数是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的字母取各项中都含有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再看这个多项式是几项式,如果是二项式,就考虑能否运用平方差公式;如果是三项式,就考虑能否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取公因式后,要看括号内剩下的式子能否运用公式接着分解,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四、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整式的乘除法,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以及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难点:本章的难点是乘法公式以及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区别与联系。 五、思想方法总结 1.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本章中许多结论的得出都是先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然后找出它们的共性,再加以推广,最后概括出一般化的结论,如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性质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探讨过程得出的。

2.转化思想

在本章的学习和研究中,多次用到了转化思想,例如:单项式乘以单项式问题,要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问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都要转化为单项式乘法等。

3.逆向变换思想

本章所学的公式和法则均既可正向运用,又可逆向运用,学会逆用公式或变式运用公式,往往能使运算简便。

4.数形结合思想

“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对于本章中一些整式乘法的法则及乘法公式的理解,若借助于几何图形可以起到直观、形象的效果,能使学生从数、形两方面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记忆。

六、注意事项

1.要正确区分幂的底数,如3()a -的底数是a -,而3a -的底数则是a ;

2.要注意区分各种运算法则,尤其是幂的运算性质,不要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相混淆,注意省略的指数是1,而不是0;

3.幂的运算性质01a =成立的条件是0a ≠,而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一条件。

4.明确公式的结构特征是正确运用公式的前提条件,只有明确了结构特征,才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正确运用公式。乘法公式中的字母,a b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应用乘法公式,例如在计算(2)(2)x y z x y z +-++时,可将2x y +视为公式中的a ,将z 视为公式中的b ,再用平方差公式展开。

5.提公因式的依据是乘法的分配律,提公因式时,容易出现“漏项”的错误,检查是否漏项的方法,最好是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乘回去,进行验证。也可以看看提公因式后,括号内的项数是否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如果项数不一致,就说明漏项了。

6.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七、典型例题分析 (一)考查幂的有关运算 例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47()x x =

B.3412x x x ?=

C.22(3)9x x =

D. 22(3)6x x =

分析:因为A 是幂的乘方运算,指数应该相乘,不能相加,即343412()x x x ?==,所以A 错误;B 是同底数幂相乘,指数应相加,即34347x x x x +?==,所以B 错误;积的乘方等于积中各因式乘方的积,所以

2222(3)39x x x =?=,故C 正确,而D 不正确。

解:选C 。

例2.计算 220032003])5[(04.0-? 得( ) (A )1 (B )-1 (C )

2003

5

1 (D )2003

5

1-

分析:逆用积的乘方法则得2003200322003200320030.04[(5)]0.04(5)(5)?-=?-?-20032003[0.04(5)](5)=?-?-

2003200320032003(0.2)(5)[(0.2)(5)]11=-?-=-?-==.

解:选A.

例3.已知212448x x ++=,求x 的值

分析:解这种有关指数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左右两边变形为两个幂相等的等式,且左右两边幂的底数相同,再根据两个底数相同的幂相等,其指数必定相等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注意到4是2的平方,左边可写成关于2的幂的形式,右边也可写成2的幂的形式,利用幂的性质就能解决此问题。

解: 21222222422(2)22232x x x x x x x ++=?+=?+=?,又 212448x x ++=,∴23248x ?=,

2216x ∴=,2422x ∴=,即24,2x x ==。

(二)考查整式的乘法运算 例4.若12

21253()()m n n m a

b

a b a b ++-?=,求m n +的值.

分析:先利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求出12

212()()m n n m a b

a b ++-?,再由指数对应相等,建立方程组,即

可求出m n 、的值。

解:因为12

212222()()m n n m m n m n a

b

a b a b ++-+++?=,又因1221253()()m n n m a b a b a b ++-?=,

所以222

m n m n a

b

+++=53a b ,故25223m n m n +=??++=?,解得1

3

m n =-??=?,所以132m n +=-+=。

例5.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3)(32)6(3)516x x x x x ++-+++的值,其中2005x =。甲同学把 “2005x =”错抄成“2050x =”,但他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分析:这是一道说理性试题,既然把“2005x =”错抄成了“2050x =”,但计算结果正确,于是可以猜测此式子化简后与x 的值无关。所以这时应从式子的化简入手,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解:因为22(23)(32)6(3)51664966185x x x x x x x x x x x ++-+++=+++--+1622+=,即原式化简后得22,所以式子的值与x 的取值无关,故把“2005x =”错抄成“2050x =”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

(三)考查乘法公式

例6.如下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把剩下的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公式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与乘法公式相关的创新题,题目借助于图形的分拆与拼接,通过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形式,验证了乘法公式。从左图中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差,即22a b -,由右图可知梯形的上底是2b ,下底是2a ,高为a b -,所以梯形的面积为1

(22)()()()2

a b a b a b a b +-=+-,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得乘法公式22a b -=()()a b a b +-。

解:验证的乘法公式是22a b -=()()a b a b +-。 例7.已知8,12a b ab +==,求2

()a b -的值。

分析:完全平方公式的主要变形我们要熟悉:①2

2

2

2

()2()2a b a b ab a b ab +=+-=-+;②

2222()()2()a b a b a b ++-=+;③22()()4a b a b ab +--=。这道题用③可以解决。

解:由完全平方公式,得2

2

()()4a b a b ab +--=,所以2

2

()()4a b a b ab -=+-。 因为8,12a b ab +==,所以2

2

()8412644816a b -=-?=-=。

例8.计算:2

4

8

(21)(21)(21)(21)1+++++.

分析:直接计算显然非常繁琐易错,观察该式中四个因式的规律,如果再增添一个因式(21)-便可连续应用平方差公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a

b b b

a

a

解:248(21)(21)(21)(21)1+++++248(21)(21)(21)(21)(21)1=-+++++

22484488

8

16

16

(21)(21)(21)(21)1(21)(21)(21)1(21)(21)12112

=-++++=-+++=-++=-+=

(四)考查因式分解的意义与方法

例9.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 ) (A )()a x y ax ay +=+

(B )244(4)4x x x x -+=-+

(C )21055(21)x x x x -=- (D )2163(4)(4)x x x x -+=+-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充分理解分解因式的定义和具体要求。显然(A )属于整式乘法,(B )只是分解了局部,没有完全化成整式的积的形式,而(D )虽然等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左边是整式的积的形式,但由平方差公式可知(4)(4)x x +-是2

16x -分解的结果,所以式子在变形过程中丢掉了“3x +”,不属于恒等变形,因而也不属于分解因式。

解:选(C )。

例10.已知x +y =1,求

2211

22

x xy y ++的值. 分析:通过已知条件不能求出x 、y 的值,所以要考虑把所求式子进行变形,构造出x y +的整体形式,

因此观察系数的特点,可考虑将所求的式子进行因式分解。

解:

222222111111(2)()1222222

x xy y x xy y x y ++=++=+=?=。 例11.n 为整数,试证明2

2

(5)(1)n n +--的值一定能被12整除。

分析:要证明2

2

(5)(1)n n +--的值能被12整除,只要将此式分解因式,使12成为其中的一个因式即可。 解:22(5)(1)[(5)(1)][(5)(1)]n n n n n n +--=++-+--(24)62(2)612(2)n n n =+?=+?=+,因为n 为整数,所以

2n +也为整数,故12(2)n +能被12整除,即22(5)(1)n n +--的值一定能被12整除。

(五)考查完全平方式

例12.多项式2

91x +加上一个单项式后,使它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那么加上的单项式可以是_______(填上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即可)

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222

2()a ab b a b ±+=±的特点,若2

91x +表示了2

2

a b +的话,则有3,1a x b ==,所以,缺少的一项为22(3)16ab x x ±=±??=±,此时,22916(31)x x x +±=±;

如果认为2

91x +表示了2

2a b b +的话,则有24.5,1a x b ==,所以,缺少的一项为2224(4.5)20.25

a x x ==

,此时422220.2591(4.51)x x x ++=+。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

“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中所指的“整式”既可以是上面提到的多项式,以可以是单项式。注意到222

9(3),11x x ==,所以,保留二项式2

91x +中的任何一项,都

是“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故所加单项式还可以是1-或者2

9x -,此时有2229119(3)x x x +-==,或者

2229191x x +-=。

解:所加上的单项式可以是6x ±、4

20.25x 、1-或者2

9x -。 (六)考查归纳探究的能力

例13.在日常生活中如取款、上网等都需要密码.有一种用“因式分解”法产生的密码,方便记忆.原 理是:如对于多项式44x y -,因式分解的结果是22()()()x y x y x y -++,若取x =9,y =9时,则各个因式的值是:()x y - =0,()x y +=18,22()x y +=162,于是就可以把“018162”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对于多项式

324x xy -,取x =10,y =10时,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是: (写出一个即可).

分析:这是一道在分解因式的基础上设计的与密码有关的创新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理解密码的转换方法。要得到密码,只需将324x xy -分解因式即可。因为32224(4)(2)(2)x xy x x y x x y x y -=-=+-或等于

(2)(2)x y x x y -+或等于(2)(2x y x x y +-,取10x =,10y =时,22

10103x y +=?+=,22101010x y -=?-=,所以产生的密码为101030,或103010,或301010。

解:101030,或103010,或301010。

例14.(2006,广东)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填写在表格里,然后看看有什么规律,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

(1)填写表内空格:

(2)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要过程说明你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

分析:将2、2-、13

分别代入程序计算,可以发现计算结果都为0,于是可猜想无论输入任何数,计算结

果都为0,再根据整式的运算验证即可。

解:(1)0,0,0;

(2)输入任何数的结果都为0;

(3)因为2

2221111110

2222222

x x x x x x x x +--=+--=,所以无论x 取任何值,结果都为0,即结果与字母x 的取值无关。

2012年南大社保考研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笔记 导论 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管理学 作者: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次读书笔记的内容是关于公共管理学的,说起来不是为了考试或者做研究的,一般人是不会看的,这也是 实话实说。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管理学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其性质也应该是一样。但这个 “艺术”究竟是不是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丰富多采,那就真 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这本书拿在手上是相当厚的,随意一翻,就会发现这本 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古 今中外可以说都有,尤其是不厌其烦的对公共管理学理论渊 源和一些工具、方法的论文 综述,实在让一些不好学之人彻底放弃。 某曾经看过公共管理学大师欧文·E·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外国人写书在很大程 度上文风较为随意,意在让所有普通大众(而不是仅限于研究者)都乐意去看,事例生 动多样,阐述观点通俗易懂。相反国内研究人员的著作较多晦涩难懂,文风“严谨”, 让人难以下咽。这点在很多领域的学科著作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同样一本研究 著作,难道是国外学者书中内容少,学术价值低,而国内学者的书更有学术价值?答案 自不必明言。

在豆瓣上看到对本书的评论确实让某也有相同的共鸣。以上谈到了文风问题,同时,更为现实一点,从这本书作为考研的专业课本来看,无疑是本书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从深度、广度来看也是其他同类书少有的。但某还是认为阅读这本书,与阅读其他科研著作有很大不同。 本书涉及内容太多,每节甚至每个问题涉及的小点一般都有6、7条之多,想要全部一一死记硬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应该的。其中一些概念定义多多,让人难以取舍,一些内容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甚至编者自己也没有给出答案,让人无法把握。 虽然某之读书亦是乏善可陈,也不知真题考察之所在。但是无疑要分清主次,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要在理解本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然后形成自己的一套回答方式。风清扬教导令狐冲无招胜有招,读这书便也是如此,在意不在形。只有自己事先有过思考和总结,知晓这些问题的关键才行,不然走上考场,书中知识无法转化为答题要点,岂不哀哉!即使勉强过关,复试面试教授一问,东扯西扯,往往数词可答,却回答啰嗦异常,如何能给导师好印象。 同样,类似于《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一书,以下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其中某认为次要的内容标注了了解,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当然只做参考,切莫迷信。楷体内容为解释说明之语。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一)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与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1)从词源上看,“行政”是“为……服务”,“管理”是“控制或获得结构”。(Owen) (2)“行政”指遵从指示和服务;“管理”指获得结果以及为获得结果所负的个人责任。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概念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居民点的形成 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 城市的形成 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城市的定义 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我国 1955年规定市、县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 2000,非农人口超过 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 2000,在 1000以上,非农超过 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 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 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罗马帝国盛期,罗马人在其统辖地区大量建造营寨城,平面相当规。位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至今保存最完整。伦敦,巴黎都可以在古城部位找到罗马营寨的遗迹。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外开人工水渠,架设吊桥。完全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平面模式:斯卡莫奇理想平面 Scamozzi 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反映。中国古代城市,统治阶级宫城居中并占地很大。商都的“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居住聚落(邑),居民多为奴隶主和部分自由民,各邑之间空地多为农业用地。居住聚落外围散布手工业作坊,也有居穴,居穴可能是手工业奴隶栖息之所,再外圈疏松的环布居邑,以务农为主,居住下等自由民和农业奴隶,还有小部分奴隶主。

公共管理学作业homework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篇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4本):公共管理学 党秀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 丁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陈振明 出版社: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伦理学 张康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危机管理 王宏伟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卓越主编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项目管理与评估 朱彬齐中英朱彬齐中英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公共政策与经济分析 张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学概论 胡锦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陈天祥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冲突管理常健等公共行政导论(第五版)[美]杰伊·M·沙夫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修订版)高培勇崔军编著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伦理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 行政法学概论 篇二: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篇三:经典教案系列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行政的精神》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 第一部分:关于本书 本书从公共行政的本源——“公共性”谈起,对涉及公共行政领域的公正、公平、公民精神、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当代公共行政在动荡的变革环境下,必须在政治、价值与伦理方面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构建公共行政官员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保证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在本书最后提出的公共行政八原则,值得每一位研究公共行政的专家、学者以及对公共行政感兴趣的读者加以研读与思考。第二部分:关于作者乔治·弗雷德里克森1987年起出任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特聘教授之职,此前,就任切尼和斯波卡尼的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十年,同时任密苏里在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他曾经在马里兰在学、南加州大学、锡拉兵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 弗雷德里克森是《公共行政理论与研究》杂志的主编,曾任美国行政学会会长。1990年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美联合会共同颁发的特别研究奖。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一)基础理论经典 1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2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3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 4 年版 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7、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9、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基础理论前沿 1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 、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3 年1 月出版 3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 年版

4 、V ·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6、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丶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8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年 9 、罗西瑙:《没有政丶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版本 10、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 11、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丶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三)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1、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丶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政治科学中的经济学阐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B.G. 彼得斯:《政丶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思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1998 6、B.G. 彼得斯:《政丶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7、欧文·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8、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1 ▲城市的概念 (1)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2)城市的功能定义—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 (3)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4)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5)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6)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一社会复合巨系统。 ▲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巨系统,它包括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空间环境子系统以及要素流动子系统。 ▲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集聚效益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4)城市具有系统性。 ▲当今城市地域的新类型包括大都市区、大都市带(戈特曼)、全球城市区域。 大都市区:美国最早采用 加拿大——国情调查大都市区;英国——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大都市经济劳动区; 澳大利亚——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瑞典——劳动—市场区;日本都市圈 大都市带: 1)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至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 2)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斯堡的大湖大都市带 3)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4)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 5)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集聚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 6)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全球城市区域: 以全球城市为核心,多核心的城市扩展联合的空间结构,多中心之间基于专业化的内在联系,各自承担不同角色。 &2 ▲人类活动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空间上、种类上、数量上)。聚落因其基本职能、结构特点、所处地域的不同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总结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由XX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培训会议在XX县举办,历时三天。 会议由市教研员刘辉老师主持,邀请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解决了我们教学中许多实际问题,让我们感觉到培训的非常及时和必要,为我们下一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指引了道路。现将培训会议学习总结,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一汇报: 一、信息技术新教材遵循的理念 我们使用的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精心选取最实用、最前沿的内容,尽力克服“偏软、偏微软”的弊端,合理拓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以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工具的双重价值。 二、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从教材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那么专注的学习某一软件的使用,而是很全面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软件和技术,不要求内容上的详细,而是追求多角度多方面。设置了“阅读与思考”、“学习目标”、“学习与探究”、“实践与创新”、“我的收获”

等栏目,形式多样,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于一个学习目标分为一、二、三、四、五几个步骤,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维发展的空间。 初中三年的课程内容设置如下: 七年级上:1、信息与信息技术;2、我的新学期;3、畅游齐鲁 七年级下:1、数据处理;2、网络技术基础;3、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八年级上:1、网站设计与制作;2、flash动画制作 八年级下:1、算法思想初步;2、vb程序设计 九年级上:感测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机器人 三、新教材新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来我们就有两个重要的困难,一是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不够齐全,学生的基础差,参差不齐;二是我们的学科课时严重不足,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往往是学了这节课内容,忘了上节课内容。新教材从三年级到九年级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重复,衔接很紧密,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得到技术上提高,充分的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将借这次新教材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恩温(R. Unwin)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 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 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 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2、城市规划编制分几个阶段,包括哪些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大城市可有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中城市红线、城市黄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的含义? 城市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

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2019【三篇】

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2019【三篇】 【篇一】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2017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和师德故事的自主学习,进一步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程实行研修。下面就和小 编一起看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研修计划吧。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 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个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增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 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 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 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 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合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 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理解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公共管理类图书 读书笔记(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蒲兴祖教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学术著作,通过阅读此学术著作,对于我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并由此而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全书详细论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历史发展,以及影响这一制度建立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着重论述、分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人民直接参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各项重要政治制度。不仅如此,本书还对每项制度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例如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政党制度分三章研究,而且对每项制度的研究都很具体。例如人大何时向代表发出会议通知、如何表决、写票、投票、计票等具体规范、程序和方式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因为政治制度是分层次的,任何基本制度都必须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不对政治制度进行细化研究,很多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分析上,就不可能发现具体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从而也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何谓政治制度?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其名著《政治学》中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一个政治制度原来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这一理解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绝非盖棺定论。古往今来,众多的思想家、大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在当今美国就有20多种解释,法、德、日、印等国的大学教科书上也罗列着多家之说。浦兴祖教授认为,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共包括四层含义:第一,它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构成部分;第二,它的中心内容是国家政权的行为准则;第三,它内含着多层次的结构;第四,它包括“法内制度”与“法外制度”两种形态。根据浦兴祖教授的定义,可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完整版)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 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 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 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 3.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4.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 5.行政职权与行政职位 6.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 7.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 8.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 9.行政道德与行政立法 10.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 1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1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1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14.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 15.行政信息与行政质询 16.行政组织与行政职能 17.政府再造理论 18.新公共行政学理论 19.企业家政府理论 20.新公共管理运动 二、简答题: 1.简述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2.简述行政信息的含义与其意义 3.简述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我国行政管理的职能体系 5.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6.简述行政执行的基本手段

7.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有何意义 8.简述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及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 9.行政咨询有何特点作用如何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原则是什么 11.科学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有何意义 12.简述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制的含义与辩证关系 13.简述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4.人事行政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15.行政监督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6.什么事公共行政什么事公共管理 17.对一本行政学经典著作进行评价 18.当代西方行政发展的趋势如何 19.政府机构改革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心有何意义 20.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的含义是什么 21.如何评价“政府失败论” 22.治理理论对行政管理学的影响 23.比较当代企业家政府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 24.研究《帕金森定律》有何现实意义 25.说明“新公共行政学”对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意义 26.根据企业家政府理论,谈谈当代政府职能的定位 27.目标管理理论是如何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加以应用的 28.简述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 29.简述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 B.西谛(Sitte) C.奥姆斯特(F·L·Olmsted) 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 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 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 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 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 B.城市道路 C.绿化 D.居住区 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 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 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 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