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贸易第七章 练习题

国际贸易第七章 练习题

国际贸易第七章 练习题
国际贸易第七章 练习题

第七章非关税措施

一、名词解释

1.非关税壁垒

2.进口配额制

3.绝对配额

4.关税配额

5.“自动”出口配额制

6.进口押金制

7.进口许可证制

8.外汇管制

9.进口押金制

10.技术性贸易壁垒

11.绿色壁垒

二、填空题

1.非关税壁垒是与相对而言,是指除以外的一切的各种措施。2.非关税壁垒同关税壁垒相比具有更大的性、性、性和性。3.非关税壁垒从其限制进口的方法来看,可分为和两种。

4.进口配额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其中,绝对配额又包括和两种。国别配额又可分为和两种。

5.对关税配额以内进口的商品,给予较大幅度的关税减让,甚至免税,而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即征收原来的最惠国税,这是属于关税配额。在关税配额以内仍征收原来的进口税,但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征收极高的附加税或罚款,这属于。

6.“自动”出口配额具有明显的性,时限往往为年,主要有

和两种形式。

7.从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看,进口许可证可分为和两种,其中,限制进口的作用更大。许可证,进口商必须向政府有关当局提出申请,经逐笔审查批准后才能进口。

8.外汇管制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其中起到了更大的限制进口的作用。

9.进口押金制是指进口商在进口商品前,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一笔现金的制度。

10.进口押金制要发挥限制进口的作用,有两个前提条件:

和。

1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主要集中在四类商品上,第一类是;第二类是;第三类是;第四类是。

12.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是指国家通过明文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商品时必须优先购买。

13.发达国家限制进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包括、、。14.世界性非关税壁垒的加强程度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成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

1.进口国在总配额内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发放一定配额,直至总配额发完为止,超过配额便不准进口,对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它是指()。

A 国别配额

B 全球配额

C 关税配额

D 协议配额

2.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

A 最低限额

B 确定数额

C 最高限额

D 确定的范围

3.在规定的期限内,对配额以内的商品征收最惠国税,超过配额的商品征收进口附加税甚至罚款,这种非关税壁垒叫做()。

A 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B 优惠性关税配额

C 全球配额

D 国别配额

4.在规定期限内,进口商必须提交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证明书,配额内商品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便不准进口,这种非关税壁垒叫做()。

A全球配额B国别配额C优惠性关税配额D非优惠性关税配额5.关税配额在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征收不同关税,其可分为()。

A 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B 全球性配额和国别配额

C 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

D 国别配额和展销会配额

6.下列非关税壁垒措施中能直接起到限制进口作用的是()。

A 海关估价

B 外汇管制

C 进口押金制

D 进口许可证

7.关税配额对进口商品的绝对数额()。

A 不加以限制

B 加以限制

C 不一定

D 一定时期内有限制

8.通过出中国实施的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是()。

A 进口配额制

B “自动”出口配额制

C 进口许可证

D 出口配额

9.下列不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进口许可证的是()。

A 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B 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C 公开一般许可证

D 特种许可证

10.(),进口商必须向政府有关当局提出申请,经逐笔审查批准后才能进口。

A公开一般许可证 B 一般许可证 C 自动进口许可证D 特种商品许可证

11.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是()。

A 歧视性政府采购

B 进出口国家的垄断

C 最低限价

D 进口押金制

12.法国曾对引擎为5匹马力的汽车征收养路税12.15美元,对于引擎为16匹马力的汽车征收养路税高达30美元,而当时法国生产的最大型汽车为12匹马力,这一措施叫()。

A 歧视性政府采购

B 国内税

C 海关程序

D 最低限价

13.外汇管制中,作用最大的是()。

A 成本性外汇管制

B 数量性外汇管制

C 混合性外汇管制

14.原联邦德国禁止在国内使用车门从前往后开的汽车,这种汽车正是意大利菲亚特500型汽车的式样,这种措施叫()。

A 技术标准

B 卫生检疫标准C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 D 绿色壁垒

15.()是一种比关税更灵活、更易于伪装限制进口的措施。

A 外汇管制

B 进口配额

C 国内税

D 禁止进口

16.日本以我国发生SARS疫情为由禁止从我国进口鸡肉,日本的行为属于非关税壁垒中的()。

A 国内税

B 海关估价

C 进口许可证

D 技术性贸易壁垒

17.一国对外国商品进行实行限制,往往会导致同类商品在进口国()。

A 国内价格上涨

B 国内价格下降

C 国内价格不受影响

D 国内价格不定

1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国家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发

国际贸易学理论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理论归纳 1.绝对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提出:绝对成本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 (2)理论: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国外进口。如果一国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3)一国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 ○1自然禀赋的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破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只是天赋的优势。 ○2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的优势,只是通过训练、教育而获得的优势。2.比较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2)理论: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是只要生产出成本比较低或者是相对低的产品,这样就可以进行贸易分工。 (3)比较成本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以葡萄牙和英国的葡萄酒案例为例,葡萄牙应该“两优则其重”,英国应该“两劣取其轻”。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价格上的相对差异,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这为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整个世界贸易 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比较成本理论证明了,在主权国家之间发生平等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国家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因竞争而被淘汰,反而可以从国 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获利。 ○3两国间贸易的实质是对专业化分工利益的分割问题。这就为探讨不等价交换,贸易条件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出发点 局限性: ○1比较成本论虽然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 ○2李嘉图为了证明他的理论观点,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或者是静态化,忽略了动态的分析。 ○3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劳动分工中的作用。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七章货物运输

第七章国际货物运输 第一节海上货物运输 海洋运输按照船舶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 一、班轮运输 班轮(Liner)是指按照规定的航行时刻表在固定的航线和港口往返运载货物的船只。班轮运输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固定、三特点: 四固定:定船舶、定港口、定航线和定费率。 三特点为:(1)货不论多少,只要舱位可以利用均可受载;(2)运价内已包括装卸费用,承托双方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3)承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签发的班轮提单面背条款为准。 班轮运价的计算标准有以下六种: 1、重量法。以W表示,用毛重计算运费。 2、体积法。以M表示,以货物占据运输工具的最大空间体积为依据计算运费。 3、从价法。以Ad.Val表示,按FOB价值的从价费率收取运费。 4、选择法。包括W/M,W或Ad.Val,M或Ad.val,W/M或Ad.Val,从以上两种中则高计收运费。 5、按件法。如活牲口按头,汽车按辆等。 6、议定法。由船、货双方协商议定。 班轮运费由基本运费和有关附加费两部分加总构成。基本运费是货物在正常运输条件下运至基本港的费用。班轮公司的基本费率各航线不同,不同的商品杂货分为一到二十级,一级运费最低,二十级最高,冷藏货及约定价另有规定。附加费是在基本运费基础上附加。 班轮运费的计算方法分三步,第一步查商品列名等级(Scale of Commodity)以明确该商品按何标准计收运费,属何等级,如出口玩具,查Toy Goods 为M11级;第二步查不同航线基本费率,如中国至欧洲地中海基本费率M11级货是人民币138元;第三步查各种附加费(Various Additionals or Surcharges),如伦敦要收港口附加费10%。 根据上述资料,以班轮出口玩具至伦敦10000打,5打纸箱装,每箱体积为0.8立方米,毛重20公斤,按上述步骤,则运费为2000×0.8×138×(1+10%)=242880人民币元。 班轮运费的支付,按不同的贸易术语,海运提单上有不同的批注。如按CIF或CFR条件,运费由卖方预付,提单上注明Freight Prepaid;如按FOB条件,运费由买方到付,提单上注明Freight to Collect。班轮公司对预付运费以付清运费为签发提单的条件,到付运费以付清运费为货主提货的条件。 二、租船运输 租船(Tramp)是指租船人向船东租用船舶以运输货物,分程租和期租。 程租依航次多少可有单程租船、来回程租船、连续航次程租以及包租等。程租合同洽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船名。有了船名就可以从国际海轮船名录中查得船的各项数据,如船级、船龄等。 (2)货物。装运不同货物用不同船型,运费各异。 (3)装卸港口。一个或者两个以上装卸港必须明确,多挂一个港口就要多交一笔费用(4)受载日和解约日。两者之间即为受载期。 (5)运费。应明确按运费吨还是按包价计算。按运费吨还应该明确按装入量还是按卸出量。同时,明确运费预付和到付的百分比。

国际贸易实务_第五版_黎孝先复习要点整理

国际贸易实务 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 1.国际贸易惯例含义: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般习惯做法制定成文的规则。 2.国贸惯例与习惯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国贸惯例是在国贸习惯做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区别:国际贸易惯例层次高于贸易习惯;惯例被编撰成文的规则,未成文的习惯不是惯例;国贸惯例必须是国际上普遍接受和广为使用的规则。 3.国贸惯例的作用、性质和法律地位: 性质:具有国际社会民间性质的行为规范 地位: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性;不可随意修改;一写进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强制性。 作用:减少贸易争端;提高效率;弥补法律的不足;规范贸易行为。 4.国贸遵循准则:(密切联系和特征履行) 恪守合同;缔约自由;诚实信用;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遵守法律;公平交易 5.贸易术语 (1)概念:长期国贸实践中产生的,表明商品价格构成,交接过程中有关责任风险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 (2)作用:简化交易手续,缩短时间,节约费用开支;有利妥善解决贸易争端。有利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 6.国际贸易惯例及其性质和作用: 惯例:(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 (2)《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EXW/FOB/FAS/CFR/CIF/DEQ (3)《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扩大适用范围 (注:2010通则对2000的变化:术语删改;改变分类标准;使用说明;排列方法调整) 第二章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 第三章适用于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 *选用贸易术语应该考虑的因素:运输条件、货源、运费、风险、结关手续。 第四章合同的主体与标的 1.约定合同当事人条款注意事项:合同当事人具有缔约能力;名称表述准确;地址正确详细。 2.品名条款主要内容:无统一格式,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型号。 3.约定品名条款注意事项:需妙用处 根据需要约定商品名称;合理描述商品;正确使用成交商品名称;内容具体清楚明确。 4.关于产品的质量体系评审和认证制度: (1)ISO9000系列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国贸发展制定的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标准。 (3)CCC认证:国际通行,一种对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技术法规的合格评定制度。 (4)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符合即为绿色企业。 5.表示商品进出口质量的方法: (1)凭实货表示成交商品的质量 *看货成交:情况较少;适用于寄售,展卖和拍卖业务。 *凭样品成交:卖方样品、买方样品、对等样品。 (2)凭说明表示成交商品的质量 规格、等级、标准、凭说明书和图样、凭商标和品牌、凭产地名称。 6.品质条款的主要内容: *一般内容:规格、等级、标准、凭说明书和图样、凭商标和品牌、凭产地名称。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南北贸易 2、外部 3、产业内 4、历史或偶然 5、产品生命周期 6、收入水平 7、林德 8、贸易模式 9、对外贸易乘数 10、通过补贴获得市场份额 11、自由贸易政策 12、《综合贸易法》 13、进口替代政策 14、出口替代政策 15、规模经济 16、最优关税 17、知识产权保护 18、大低 19、先发优势 20、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2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2、劳动密集型 23、战略性贸易理论 24、竞争效率 25、政府干预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问答题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区别?产业内贸易是怎么发生的? 答: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之间的区别有: (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是以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 (二)产业间贸易的流向可以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差来确定;如果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差异产品的生产与产业内贸易,贸易前相对价格就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三)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和降低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四)在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条件下,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的一种替代品;而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条件下,要素流动带来了作为产业内贸易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兴起。从这点来说,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有: (一)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产品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并且成为产业内贸易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并不一定要有规 模效益,只要产品存在着多样性,就足以引起产业内贸易。 (二)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并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同类产品因产品差别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相互出口,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扩大市 场。这样,就使研制新产品的费用和设备投资分摊在更多的产品上,可以节约研发 费用,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三)两国需求的重叠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的相似性决定了重叠需求范围较大,贸易关系较密切,对发达国家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有一定的解释力。 (四)从技术差异商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存在生命周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出口那些技术先进的新产品,同时进口那些技术 比较成熟的工业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会发生产业内贸易。(五)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2、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主要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

第七章 对外贸易政策.doc

第七章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 (一)贸易政策的定义: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政策主体: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政府。 2.政策客体:贸易政策规范、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 业、机构和个人。 3.政策目标 4.政策内容:贸易政策涵盖的方面和内容 5.政策手段:实施政策内容时所采用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 (二)目的 1.市场目标: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2.产业目标: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3资金目标:外贸活动应有助于为本国经济建设积累资本或资金; 4.整体目标: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利益。 5.其他目的 (三)贸易政策的构成 1.总贸易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比如中国1949-1978年之间实施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的保护贸易政策;1978中国提出改革开放,其贸易政策:开放型的适度的保护贸易政策;比如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后有提出科技立国等 2.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根据总贸易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与市场供求状况针对不同商品和服务分别制定政策。 3.国别、地区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政策。如过去西方国家制定的限制或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与军事有关的科技产品就是这种国别政策的体现。我国过去首先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已经成功入世,我国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国外对中国的武器出口的限制等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就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交替发展与变化的历史,这两种政策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由贸易程度与保护贸易程度也有所不同,纯粹的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不存在的。 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给予优待和补贴。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的制定与执行 对外贸易政策和执行要考虑本国的经济力量的强弱;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实务练习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解释名词 国际贸易是指在一国以上从事的商品交换活动。国际贸易究其具体活动而言,主要包括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 国际贸易实务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具体过程以及相关活动内容与商务运作规范化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商务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从贸易活动来看,国际贸易实务是指国际商品交换或买卖的作业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二个业务环节。 货物买卖合同(sales contract of goods)是买卖合同中的一种,它买卖的是货物而不是其他东西。货物买卖合同一般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就指定的货物所有权,由卖方有偿地转让给买方而达成的协议。 二、问答题 1.国际货物买卖有哪些特点? 国际货物买卖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困难大于国内货物买卖。这主要表现在:交易双方语言不通;法律、风俗习惯不同;贸易过程中障碍相对较多;市场调查不方便或不容易,难以了解交易伙伴的资信状况;交易技术复杂,交易洽谈不易等等。 第二,国际货物买卖活动涉及的要素比国内货物贸易复杂。这主要便现在:国际货物买卖活动一般路途遥远,运输困难,往往会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度量衡制度不同、商业习惯不一样、海关制度等相关贸易法规也不相同;国际市场汇率波动较大等。使得国际货物买卖活动中保险、商检、索赔和理赔难度加大。 第三,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风险要比国内货物买卖大。这主要表现在:交易双方的成交量大,交易金额大,如有闪失,企业会面临破产的境地;此外,国际货物买卖活动还要承受政治风险、信用风险、海盗风险等等,这些都加大了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风险。 第四,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营销手段比国内货物买卖活动更多。这主要便现在:除了通常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大组合外,还有政治力量、公共关系以及其他的超经济、超国家的手段等。贸易参与者更多,立法人员、政府代理人、政党、社会团体也同样会参与进来。因而,国际货物买卖活动的行动规模与关系的微妙都是国内贸易所难以相比的。 第五,函电、电子邮件往来为主要业务沟通形式。由于国际货物买卖活动中交易各方相隔甚远,面对面沟通只能通过展销会或出过推销等形式进行。因此,绝大多数的交易都是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往来传递信息的。有的交易甚至从头至尾双方都未曾谋面过,全凭一纸信函的沟通。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由哪几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哪些条款? (1)合同的主体,及当事人是买方或卖方。 (2)合同的客体,即标的物是货物。 (3)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的权利和义务是卖方交付货物,买方接受货物并支付价金。而且一方的权利也是另一方的义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3.合法、有效的合同应具备哪些要素? (1)合同当事人具有行为能力 (2)合同必须有对价或合法的约因 (3)合同内容必须合法 (4)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5)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必须真实。 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应按哪些办法来确定?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适用当事人选择的国家的法律。 第二,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津。如果当事人没有选择适用国家 的法律,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法律。至于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则应视合同的具体情形由受理合同争议的仲裁机构或法院确定。例如,我国境内的某专业公司与一美国境内的百货公司在长春签订了一份纺织品买卖合同,价格条件是大连港船上交货。合同中并未提及该合同所适用的法律,但由于该合同的缔约地在长春,履约地在大连,均在中国填内,按国际私法的一般规则,可以认为中国与该合同有最密切的联系,应当适用中国法律。当然,本例也可适用某一国际贸易惯例或某一国际条约。 第三,适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通行做法和解释,但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 5.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如何? 就进出口企业而言,履行出口合同的工作主要包括:按照合同备妥货物,如系采用信用证方式收汇的交易,要向客户催开信用证并于收到后根据合同进行审核,发现不符又不能接受的,应立即通知客户修改;然后向运输机构办理委托运输和装运等手续,其中包括租船(订舱)、报检、报关、保险、装船(或其他运输

国际贸易理论复习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贸易实践的? 思路: ●第二章 2.证明李嘉图模型。 思路: 第一点,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有: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 2、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每国的劳动力资源在某一给定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同质性,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4、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只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异,并且两国的技术水平都保持不变; 5、规模报酬不变; 6、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没有经济利润; 7、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 8、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9、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因此,不用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 第二点,在比较优势模型中,生产和贸易的模式是由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为了清楚的说明这一模型,我们假设这两个国家是“中国”和“美国”。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由于生产技术的不同,同样的劳动人数,可能的产出是不同的。 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大米,假设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只能生产80吨。如果两国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小麦,假设中国能生产50吨,而美国能生产100吨。以下证明的例证均为基于这一假设。 第三点,产品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来确定。(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达为:产品A的相对劳 动生产率(相对于B)=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 对劳动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2)用相对成本衡量。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产品B)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编辑]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编辑] (一)重商主义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编辑] (二)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编辑] (三)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与实务第七章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主编:赵登峰江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自然人流动 2、不可储存的 3、《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4、快 5、最惠国待遇 6、无形性 7、超过 8、《服务贸易总协定》 9、跨境交付自然人流动_ 10、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 11、商业存在 12、生产要素 13、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14、服务业跨国公司 15、商业存在壁垒 16、数量限制 17、外汇管制 18、限制本国服务消费者出境 19、美国_ 20、经常账户_ 21、初步承诺减让表 22、10 23、服务外包 24、12 25、低于

四、问答题 1简述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现状答:(一)世界服务贸易额快速增长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三)发达国家的领先与发展中国家的追赶 (四)服务贸易壁垒仍广泛存在 2、国际服务贸易有哪些特点? 答:(一)国际服务贸易中大多数服务具有无形性 (二)国际服务贸易中部分服务具有不可贮存性 (三)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生产要素跨国界的移动 (四)国际服务贸易涉及法律的复杂性 (五)服务产品的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一)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向服务业偏移,经济服务化的发展态势明显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逐步推进 (三)国际服务贸易是实现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重要途径 (四)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内部广泛的应用增强了服务品的可贸易性 (五)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迅速 4、什么原因导致了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 答:促使服务外包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 (一)成本低、效益好、利润高是服务外包的内在动力。 美、欧、日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什么把一部分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呢?首要的原因是两类国家之间的工资成本的显著差别。 (二)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服务外包的外部压力。 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要抓住这一关键环节,那就必须舍弃一

(完整版)国际贸易实务第七章运输单据样单课后答案

第八章运输单据 一、回答并分析下列条款: 某银行在审核单据时发现提单上有如下批注: Shippers load、count and seal,Carriers not responsible for quality, quantity, packing, condition and/or nature of goods。 问:这是否构成不清洁提单? 二、依照所附海运提单(附表1),回答下列问题: (1)该提单应由谁首先背书? (2)作为收货人的代理人,你如何知道找谁提货? (3)收货人提货时应交出几份提单? (4)收货人提货时是否应交出海运单? (5)卸货港是哪里? (6)谁是承运人? (7)该提单下有几个集装箱? (8)XYZ Co,Ltd是否一定是收货人? (9)提单是否一定要经过XYZ Co, Ltd背书 (10)该提单由谁签署? 一.回答问题 这不是不清洁提单。所谓不清洁提单是指承运人在提单上加注有货物及包装状况不良或存在缺陷的批注的提单。例如:“被雨淋湿”、“三箱玷污”等类似批注。而shipper’s load count and seal是集装箱整箱货条件下表明货主装箱,计数和封箱,后面内容表示承运人对商品的质量、数量和包装状况不负责任。 二.根据提单回答问题 (1)SHANGHAI KNITWEAR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 (2)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 (3)三份; (4)否;因为这是一张海运提单 (5)横滨; (6)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 (7)2×20’(两个) (8)不一定; (9)否;其不一定是收货人 (10)泛成国际货运。 三、实务操作题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完整版.doc

第一章:贸易术语 1.这一合同不属于CIF合同.因为CIF合同只要求卖方承担货物越过船弦之前的风险和损失,但根据合同规定,如果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故卖方要承担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合同的规定已经超出了CIF的范围.若对方一定要我方保证到货时间,则应选用DES术语(目的港船上交货)或DEQ术语(目的港码头交货). 2.美方此举不合理.一般情况下,使用FOB术语订立的合同,卖方必须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并支付出口关税及其它相关清关费用.(除非合同中另有规定,出口报关由买方负责.) 3.本案使用的是CFR价格条件,按照国际惯例的规定,此条件下当事人的风险划分是以装运港船舷为界。该案中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风险损失,货物损失看似应由买方承担,但实际上卖方在装船时是将3000公吨小麦混装的,在货物抵运目的港后,再将其中1000公吨分拨给买方。这就涉及到有关“划拨”情况下风险转移的一种特殊原则,即在货物未划拨到合同项下之前,风险也不发生转移。在货物海运途中,合同项下属于买方的1000公吨货物尚未从卖方的其它货物中划拨出来,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即使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仍不发生风险的转移,有关风险损失仍应由卖方承担。本案因卖方未对合同项下的货物进行划拨,因此不具备风险转移的前提。 4.拒绝买方此要求.根据FOB术语我们可得知,租船是买方的责任,既然买方是以委托方式要求我方代为办理租船, ,并且费用由买方负担,所以能否租到合适的船,我方都不负任何责任。买方没有权利因此而撤销合同. 5.拒绝买方的要求.根据CIF术语,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弦时风险已经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我方只负责货物在装运港之前的灭失或损失的一切风险,并支付货物运至目的港的正常运费以及签订保险合同及支付保险费.并在货物发出后及时将保险合同转让给买方.所以买方自己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也没有退还全部货款的必要.

国际贸易题库第七章服务贸易

国际贸易题库--第七章服务贸易 一、单选题 1 服务贸易的交易对象是------。 (1)服务商品(2)机器设备(3)货币资本(4)货物商品 2从WTO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称为------。 (1)过境交付(2)境外消费(3)商业性存在(4)自然人流动 3 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服务贸易的方式不包括------。 (1)过境交付(2)境外消费(3)法人流动(4)自然人流动 4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的部门不包括------。 (1)国际旅游(2)国际经济援助(3)国际租赁(4)国际咨询 5 一缔约方的法人在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设立机构,提供服务并取得收入,这种服务类型称为------。 (1)商业存在(2)境外消费(3)过境交付(4)自然人流动 6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英文简称是-------。 GATT (2)GATS (3)TRIPS (4)MAI 7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最大的两块是------。 (1)运输与旅游(2)通讯服务与建筑服务 (3)金融服务与广告、宣传(4)咨询与电影、音像 8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例大致可以看作是------。

(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例 (2)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 (3)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 (4)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例 9 就世界范围而言,国际货物贸易额------国际服务贸易额。 (1)大于(2)小于(3)等于(4)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10 我国在国外工程承包所带动的人员流出可以归为------。 (1)自然人流动(2)商业存在(3)境外消费(4)过境交付 二、判断题 1 1980年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2 按2004年统计,国际服务贸易总额大于国际货物贸易总额。 3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例大致可以看作是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 4 可从关境确认服务是否过境。 5 服务贸易生产与消费通常不可分割。 6 WTO成员可以通过制定复杂苛刻的技术指标体系等方式限制外国服务提供者。 7 国际服务贸易保护的隐蔽性比货物贸易高。 8 相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而言,中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的排名更高。 9 从世界范围看,国际服务贸易的金额已超过国际货物贸易的金额。 10 《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贸易划为12类,其中包括金融服务。

国际贸易理论第三章练习

第3章习题答案 1.虽然比尔·盖茨先生在编写软件还是在打字速度上都强于他的秘书,他还是应该只编写软件,而将打字的工作交给秘书完成。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比尔·盖茨先生在两项工作上都有优势,但显然在编写软件方面的更具优势,因此如果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经历全部用在编写软件上,即使在支付给秘书每天20美元后,他仍将获得比又编写软件又打字更大的收益。 (1)美国和日本分工前的计算机对小麦的价格比分别是1C=25W和1C=20W。 2. (2)日本在生产计算机有比较优势,美国在生产小麦有比较优势。 (3)两国进行分工后计算机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为1C:22W时,日本出口1台计算机,可换回22单位小麦,比之国内的1台计算机只能换20单位的小麦,节省了6个工作日。美国出口1单位小麦,可以换回1/22台计算机,比之国内的1单位小麦只能换1/25台计算机,节省了6/11个工作日。 (4)根据(3)的分析结果可知,当两国每进口1单位的产品时,日本比在仅有国内贸易时多获得2单位的小麦,美国则多获得3/550台计算机,两者的收益都增加了。 3.(1)A、B两国贸易前的布料对小麦的相对价格分别是1C=1/2W和1C=2W,A国生产布料有比较优势,B国生产小麦有比较优势。 (2)如果按照Pc/Pw=1进行国际贸易,A和B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益。因为A国出口1米布料能换回1千克小麦,比国内1/2千克小麦的获益大;B国进口1米布料,只需要花费1千克小麦的成本,比国内2千克小麦的成本低。 (3)两国从贸易中得益的界限为C:W=1:(1,1/2) (4)两国间将不存在贸易,因为国内的交换比例和国际间的一样。在这样情况下,或许可能存在随机的国际贸易。 4.在图1中当Dw与Sw的水平部分在P w/Pc=2/3和120单位小麦产量处相交,意味着此时世界市场对于小麦的总需求只有120单位,且全部由在生产小麦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美国生产。由P w/Pc=2/3得P c/Pw=3/2,则对应于图2,Dc 与Sc的交点将在120与240之间,此时英国生产其中的120单位,而剩余的部分由美国生产。由于美国在生产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英国在生产布料上具有比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的重商主义与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到20世纪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到当代的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琼斯(Renold Jones)、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许多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在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进行分析论证。方法越来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可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和方向,也研究流动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对各国生产、消费、商品价格和社会各集团利益的影响。 与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技术知识的国际转移有关的各种商业、产业和消费政策也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对象。商业或贸易政策直接影响贸易的数量和价格,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则通过对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的干预间接地影响贸易。国际贸易研究还包括经济增长、技术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即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的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研究的性质来看,国际贸易理论也像其它经济学一样,可以分成实证的(Positive)理论和规范的(Normative)理论。所谓实证分析,主要揭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

国际贸易第七章练习题答案

第七章非关税措施 一、名词解释 1.非关税壁垒:是与关税壁垒相对而言,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2.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通常为一年)内,对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 3.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在这个数额内允许进口,达到这个配额后,便不准进口。 4.关税配额:是指对进口商品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 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 5.“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家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该限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禁止出口。 6.进口押金制:又称进口存款制或进口担保金制,是指进口商在进口商品前,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储一笔现金的制度。 这种制度无疑加重了进口商的资金负担,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 7.进口许可证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管制对外贸易,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到国家指定的机关申请进口许可证,否则一律不准进口、海关不予放行的制度。许可证是 国家许可外贸经营者进口或出口货物的凭证,也是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监管的重要依 据。 8.外汇管制:也称外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加以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9.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持生产、消费安全以及人民健康为理由,制定一些苛刻的技术、安全和卫生等标准去要求进口商品,并使这些标准和规定复杂多变、严格苛刻,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从而导致这此商品无法符合标准而被进口国拒之门外,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作用。 10.绿色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 11.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是指国家通过法令和政策明文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商品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货,有的国家虽未明文规定,但优先采购本国产品已成惯例。 12.进出口的国家垄断:也称国营贸易,是指对外贸易中,对某些或全部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机构直接经营,或者把这些商品的垄断权给予某些垄断组织或专业贸易公司。 二、填空题 1.关税壁垒关税措施限制进口 2.灵活性、有效性、隐蔽性、歧视性 3.直接限制间接限制 4.全球配额国别配额自主配额协议配额 5.优惠性非优惠性 6.选择性3—5年,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协定的“自动”配额 7.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特种商品许可证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讲课稿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单选 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 B.国别 C.劳动 D.时间 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 B.垄断 C.经济增长 D.各国生产率不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 ()。 A.李嘉图 B.俄林 C.穆勒 D.马歇尔 5.()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 B.国际价格 C.产品的差别 D.贸易条件 6.()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A.收入贸易条件 B.自由市场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贸易条件

7.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垄断资本 D.生产资本 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 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论贸易和转变 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 B.转移价格 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D.管理价格 二、判断 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 场的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 一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 益随之而缩小。

国际贸易实务第七章

《国际贸易实务》第07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7:19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出口盈亏额是() A、出口销售人民币总收入与出口总成本之差 B、出口销售外汇总收入与FOB价之差 C、出口销售人民币净收入与出口总成本之差 D、出口销售外汇净收入与FOB价之差 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常国际货物买卖中,不另行规定计价货币 B、在选择计价货币或支付货币时,应考虑汇率的变动趋势 C、通常出口选择硬币、进口选择软币作计价货币较有利 D、为规避汇率风险,应在合同中规定汇率保值条款 3、合同中价格表示为“每打30美元FOBC5%上海”,则该价格是() A、暂定价格 B、非固定价格 C、净价 D、含佣价 4、含佣价通常比净价() A、高 B、低 C、持平 D、二者无关 5、卖方给买方的价格减让是() A、佣金 B、折扣

C、佣金率 D、折扣率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CFR价格和CIF价格中均包含() A、FOB价格 B、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 C、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保险费 D、支付给国外经销商的佣金 E、出口通关的费用 2、非固定价格的优点表现在() A、非固定价格有助于双方达成交易 B、非固定价格可解除客户对价格的后顾之忧 C、非固定价格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价格风险 D、非固定价格有助于维护合同的法律地位 E、以上均正确 3、非固定价格主要有() A、具体价格待定 B、暂定价格 C、部分固定价格部分不固定价格 D、价格调整条款 E、汇率保值条款 4、下列对计价货币与支付货币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有() A、在合同中用来计算商品价格的货币是计价货币,用来清偿货款的货币是支付货币 B、当合同中只规定了一种货币来表示价格,则它既是计价货币又是支付货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