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及地质填图要求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及地质填图要求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及地质填图要求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及地质填图要求

实测地层剖面

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

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

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

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如下图:

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

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

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

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

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

1. 前、后测手的任务

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导线点的选择原则是: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形明显起伏或剖面方向转折处以及剖面的起点和终点。导线点号的编码,由剖面起点至终点依次为0、1、2、3、……。

②丈量导线距(斜坡距)

③测量导线方向:导线方向指的是导线起点至导线终点的方向。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④测量坡角:沿导线方向上坡记为正角,下坡记为负角。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⑤后测手负责将导线号、导线距、导线方向和坡角等测量结果及时报给表格记录员。导线号用0-1、1—2、……表示。导线1—2指的是导线点1和2之间的导线,其中1指的是该导线的起点,2指的是该导线的终点。

2.表格记录员的主要任务

详细填写实测剖面记录表(实测剖面记录表格式见下一张幻灯)。实测剖面记录表是最重要的原始资料,记录一定要准确、齐全。每一导线测量完毕后,表格记录员要全面检查该导线中的实测地层内容是否全部完成,若有缺项,应及时补测。只有当表格记录员经过检查,确认该导线中的实测地层内容已经全部完成,才能撤掉该导线进入下一导线的测量。

3.记录本记录员的任务

①详细描述每一分层的岩性、所含化石、地层产状及其接触关系,对标本进行登记。

岩性描述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成分(矿物成分及结构组分)、岩石的组合规律(可分为:夹层型、互层型或韵律型)。

化石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化石种类(野外定名)、保存程度、富集程度、围岩种类及特征。

标本登记:标本号、标本名称及其标本采集点位置(用标本采集点的皮尺读数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标本用不同符号进行编号,B代表岩性标本,b代表标本,H代表化石标本(详见《夹沟、桃山集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P.41)。同类标本按采集顺序依次编码,如:B001、B002、……。

②绘制地质素描图或拍摄地质照片:对于重要的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重要的沉积构造、断层证据、……等等)应绘制地质素描图或拍摄地质照片。地质素描图上要标明地点、产出层位、产状、比例尺、方向、图名、图例等。

4. 绘图员的主要任务

①在地形图上标绘剖面内容:包括剖面起止点及剖面线位置、实测剖面编号、剖面上的地质点位及其点号、地层分层界线及地层代号、代表性的地层产状。在地形图上标绘剖面内容应该在野外完成。

②读皮尺:主要包括读取地层分层点、地质现象素描或照相点等地点的皮尺读数,并及时把读数报给表格记录员。该项工作应与表格记录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③绘制剖面草图:草图上要标明剖面方向、地形、分层界线、分层号、地层代号、产状、接触关系、标本采集位置、剖面线上的主要山头或村庄的位置与名称、导线号、图名、图例、比例尺。作图方法与路线地质剖面图基本相同。

5. 标本采集员的任务

①采集各类标本:岩性、化石标本一般应逐层系统采集,岩性标本规格多采用3×6×9㎝,或2×4×6㎝。化石标本没有一定的规格,一般视化石的大小而定。

②标本编号与包装。

③把标本编号、标本名称、标本采集点的皮尺读数报给表格记录员。

④测量地层产状,将测量结果和产状测量点的皮尺读数报给表格记录员。每一分层都应该测量一个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

五: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室内整理

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室内整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数据计算、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绘制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编写实测地层剖面报告。

1. 数据计算

将野外实测获得的—斜距(L)、地层倾角(α)、坡角(β)、导线方向、地层走向与导线的夹角(γ)等原始数据加以计算,求出导线与各分层的水平距(W)、地形高差(H)、地层厚度(d)、剖面线(总)方向、地层在剖面线方向上的视倾角(α’)等。计算结果必须填写在实测地层剖面计算表中。下面对计算公式作简要介绍。

⑴计算导线与各分层的水平距(W)和地形高差(H)

水平距: W=L·COSβ

地形高差: H=L·SINβ

⑵计算地层厚度(d)

地层厚度: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注:当山坡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时用“+”号,

当山坡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同时用“-”号

β角在丈量表中有“+”、“—”之分,但计

算地层厚度时β角均取正值

⑶求剖面线(总)方向:

剖面线(总)方向一般指剖面起点至终点的方向。该方向通常利用导线方向和导线水平距作图求得

求剖面线(总)方向举例

例如:某地层剖面实测结果如下

先确定出剖面起点的位置和正北的方向,然后按导线方向、导线平距,从起点开始,顺次画出每一导线(如右图),最终导出剖面终点。将剖面起点和终点连接起来(如右图中的红线)。起点和终点的连线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便是剖面线(总)方向,如右图所示,该角度为22.6°。用Corel DRAW绘图软件作图可以较方便、很精确的求出剖面线方向。

⑷求地层视倾角

地层视倾角('α)的大小与地层真倾角(α)、地层走向和剖面线的夹角(δ)有关。三者之间的关系式为:tg'α=tgα·sinδ。

因此,视倾角('α)可以根据地层真倾角(α)、地层走向和剖面线的夹角(δ),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式计算求出。此外,还可用图解法求得。

2.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

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常用的有两种方法—直线法和导线法。

⑴.直线法

如果实测剖面的导线方向全部垂直(或近于垂直)地层走向,就可以使用直线法作图。

直线法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的优点是利用野外实测数据、不需要计算直接作图,作图步骤如下:

①根据各导线的斜坡距和坡度角用直尺和量角器作辅助线,画出各导线点的位置。

②把各导线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画出地形轮廓线。

③根据各分层的斜坡距(即各分层的皮尺读数),在地形线上得出各分层以及各组段界线点,过分层及分组界线点按照地层产状(真倾角)画出各分层、分组的界线。分层界线一般长2.5cm,分组界线一般长3.5cm。

④按照地层产状(真倾角)给每一分层画上岩性花纹,标上产状。岩性花纹线的长度一般为2cm。岩性花纹的样式和规格在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年颁布的《1:50000万区域地质图图例》一书中有具体规定。

⑤给实测地层剖面图加上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方向、责任表等等

⑵导线法

如果实测剖面受到岩层出露和通行条件的限制,使导线方向不能始终保持与地层走向垂直(或近于垂直),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导线法绘制剖面图。作图步骤如下:

①画导线平面图:

a. 在图纸上确定剖面线方向:通常规定剖面线方向平行与图纸的横向(水平方向),剖面的W、NW、SW或N(0°)端放在图的左侧,剖面的E、NE、SE或S (180°)放在图的右侧。

b. 求出剖面线按照作图比例尺在图面上的长度。根据剖面线的图面长度和图纸的宽度确定剖面起点在图纸上的位置。

c. 按导线方向、导线平距,从起点开始,顺次画出每一导线。并在导线点上画上实心小圆圈,在实心小圆圈的正上方标上导线号。

d. 根据各分层的水平距,在导线上依次标出各地层分层点。在导线的下部标上分层号。在导线的上部标上各分层的地层产状,表示方法如右图,该产状符号的走向线长度为5mm,倾向线长度为2mm。

e. 过各分层点平行于地层走向画出各分层界线和组与组之间的地层界线,分层界线长度为2cm,组与组之间的地层界线长度为4cm。整合地层界线用实线,假整合地层界线用虚线。在导线的下部标上各组地层的代号。

⑵导线法

②.画地形轮廓线a.求出剖面图按照作图比例尺在图面上的高差(在所有导线点中,最大累积高差减去最小累积高差)。根据剖面图的图面高差和图纸的高度,在导线平面图的下方适当的位置画一条横线,作为剖面基准线,其标高设为0m,这是一条作图辅助线,应尽量画得轻些,剖面图做完后还要擦掉。b.将各导线点分别向下垂直投影到剖面基准线上。c.根据各导线点的累积高差(相当于各导线点相对于起点的高程),按照垂直比例尺在图上确定各导线点的相对于剖面基准线的高程点。d.用圆滑的曲线将各高程点连接起来,即形成地形轮廓线。e.在剖面终点、地形线上方标上剖面线方向(起点指向终点的方向。f.在剖面线上方标上剖面线所经过的主要

山峰、村庄等地物的名称。

⑵导线法

③.画地层界线

把导线平面图上的各分层点、组与组之间的地层界线点向下垂直投影到地形线上,过投影点,按照地层倾向和视倾角,画出各分层界线和组与组之间的地层界线,分层界线长度为2.5cm,组与组之间的地层界线长度为3.5cm。

④.填岩性花纹、标上产状、分层号和地层代号

按照地层视倾角给每一分层画上岩性花纹,岩性花纹线的长度一般为2cm。岩性花纹的样式和规格一般采用《1:50000万区域地质图图例》。在岩性花纹的下部,标上地层产状(用真倾向和真倾角表示)、分层号和地层代号。

⑤.确定标本采集点在剖面图上的位置并写上标本编号

先按照标本采集点的水平距,定出采集点在导线平面图上的位置。然后将采集点在导线平面图上的位置向下垂直投影到地形线上,该投影点就是标本采集点在剖面图

3.绘制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

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主要反映实测地层的岩性、化石、厚度、接触关系等等。有些实测地层剖面为了解决沉积环境、沉积相、层序地层等方面的问题,在柱状图中还要列出沉积环境、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层序界面、最大海泛面、沉积体系域、海进海退旋回等方面的内容。

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主要依据地层厚度,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规定的岩性花纹绘制而成。此外,还要对岩性作简明扼要的描述并详细列出化石名单。

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参考格式

岩性花纹除了要反映岩石类型之外,还要反映岩石的颗粒粒度和岩层的厚度。岩石的颗粒粒度越粗,在岩性及结构柱状图上岩性花纹画得越宽,反之画得越窄。例如:砾岩的岩性花纹宽度一般为3cm,砂岩为2.5cm,粉砂岩为2cm。岩层的厚度越大,则岩性花纹画得越厚,反之画得越薄,按照《1:50000万区域地质图图例》(第13页)中的规定,厚层岩性花纹的厚度一般为4mm,中层为3mm,薄层为2mm,而页片状层理为1mm。

4.编写实测地层剖面说明书(报告)

名称:××省××县××乡镇××地名(山)××地层实测剖面说明书

一.概述

1. 剖面编号:

2. 剖面名称:

3. 剖面位置:××省××县××乡镇××地名(具体部位,如××山的南侧),附剖面位置平面图

4. 剖面方向及长度:

5. 剖面比例尺:

6. 测制日期:

7. 测制人员与分工:

8. 完成工作量:主要写采集的实物标本数量等。

9. 地质概况及露头情况:

10. 报告编写人:

二.剖面描述

1.由新至老依次叙述各个分层(包括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的岩性、化石、接触关系、厚度等等。

2.小结:a.地层小结,将地层组合成几个部分或几个段,每个部分或每个段有那些特征,地层在剖面上有什么变化规律。b.主要成果:新发现、新认识。c.存在问题:实测剖面过程中发现、还没有解决的有意义的地质问题。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

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矿产(应详述);

f.新进展、新发现和新见解。

(3)存在问题。

(二)质量要求

1.文字记录质量

(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楚。

(3)分层合理,各层之间接触关系叙述清楚。

(4)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

(5)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6)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2.剖面图质量

(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

(2)剖面起点、终点和工程位置、地质界线及各种数据准确,按比例尺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无遗漏,各种构造要素表示合理。剖面图与平面图吻合,与文字记录相符。

(3)柱状图内容齐全,层序合理,厚度准确,文字综述合理简练,化石书写正确。

3.控制程度

露头(天然和人工)点密度符合有关标准(相应比例尺)的要求。4.采样质量

(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采集系统有代表性,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5.室内整理

(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正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整饰着墨,每一剖面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二、1:10000地质填图

(一)工作方法

1.1:10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18-20个/km2,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结合GPS)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中,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填图时,对大于10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10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6.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

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

其内容及格式如下:

(1).点号:DXXX

(2).点位:利用测量控制点后方交绘。

(3).点义:如岩性控制点、岩性分界点、矿化点、构造控制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4).岩性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颗粒大小、形状、含量。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地貌特征等。

(5).标本及样品编号。

(6).路线地质:各地质点间的路线地质均应认真细致观察,做好路线地质记录,对一些小的地质体及矿化、蚀变现象均应有所反映。7.地质点的分布应均匀地布设,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

8.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

9.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

10.要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做,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

11.编写地质填图总结。

其内容如下:

(1).概况

a.目的任务

b.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

c.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d.完成实物工作量

(2).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3).测区地质

a.地质

b.构造

c.岩浆岩

d.变质岩

e.围岩蚀变

f.矿床

(4).结语

a.主要成果

b.存在问题

c.进一步工作建议

(二)地质填图质量

1.野外地质记录质量

(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晰。

(3).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

(4).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5).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6).接触关系等重要地质现象绘制必要的素描图,并作详细记录。有50%以上露头点的路线应作信手剖面。文图相符,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7).路线地质记录连续,界线点控制准确,重要地质现象有详细记录。

2.野外手图质量

(1).内容齐全、准确,并与文字记录相符。

(2).图面整洁、字迹清楚。

3.采样质量

(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齐全,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4.实际材料图质量

(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图面整洁,字迹清晰。

(2)图面表示内容齐全,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实际材料图与手图相符,与文字记录一致。

(3)图面地质体间结构合理,代号齐全正确,地质体和地质界线控制程度达到有关标准或设计的要求。

5.室内整理情况

(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及时编写路线地质小结和转绘实际材料图。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正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整饰着墨,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三、应提交的地质资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地质剖面记录本

实测地质剖面图

地质填图记录薄

1:10000地质图(手图、清图)及实际材料图

岩矿样登记薄、送样单、鉴定成果

基岩光谱样登记薄、送样单、成果表

地质填图之我见

地质图图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地质填图分为矿区地质填图和矿床地质填图,它们的目的和要求是不一样的。

矿区地质填图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的目的任务,进行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其质量要求按相应比例尺地质填图规范执行。(地形)地质图比例一般为(1: 5 000)~(1: 25 000)。进行矿区地质填图,应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和分布等;大致查明较大的褶皱、断裂和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和产状;大致查明侵入岩或喷发岩的

种类、数量、形态和分布;

矿床地质填图:矿床地形地质图是以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填制而成的。对矿体分布地段和重要地质界线必须用工程揭露控制,所有地表工程均须用全仪器法测定位置。勘查线剖面必须实测。对区内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体),应大致查明其地表分布、数量、厚度、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了解矿床(体)氧化带发育情况;矿床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1∶2 000)。

根据这一要求,地质图图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实测地质(地层)剖面的基本要求。

实测地质(地层)剖面是地质测量的基础。在野外首先要通过踏查,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

实测地层剖面 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 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 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 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如下图: 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 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 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 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 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 1. 前、后测手的任务 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导线点的选择原则是: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形明显起伏或剖面方向转折处以及剖面的起点和终点。导线点号的编码,由剖面起点至终点依次为0、1、2、3、……。 ②丈量导线距(斜坡距) ③测量导线方向:导线方向指的是导线起点至导线终点的方向。前、后测手共同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若相差太大,应重测;若相差不大,则取两者的平均值。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1.填图路线 本设计填图路线分为踏勘路线、填图路线(穿越和追索路线)和补充修正路线三种。具体方法和要求简单介绍如下: 1.1踏勘路线 踏勘路线一般是在本设计编制之前进行,是为了解矿权区主要地质、矿化、地理及已有资料的可信程度等,为本设计的编制提供依据而布置的地质路线。踏勘路线主要采用穿越法,穿越矿权区主要矿化层和矿权区主要地质单元。 1.2填图路线 已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穿越路线布置应根据矿权区的实际通行条件、已知矿化位置、地质复杂程度、已有研究程度、基岩出露连续程度等不同情况来进行。并考虑布置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两种。追索路线,是为弥补穿越路线的不足或已期解决地表矿化在走向上的变化及一些可疑地质问题而布设;在复杂褶皱区的矿权区、相变区尤为必要,通常是在补充修正阶段中使用。根据通行条件与劳动强度,追索路线可分为:(1)顺矿化层和标志性岩层的追索路线,简单的说,就是顺着矿层及地质界线追索。(2)短剖面追索路线,就是沿着露头和通行条件较好的地方,使用一系列短距离的穿越路线,穿越矿化及地质界面或地质体的路线。(3)蛇行追索路线,既顺着矿化、地质界

面或地质体按一定间距来回反复地穿越路线。 1.3补充修正路线 一般在矿区填图告一段落、一般性地质问题都已经解决。尚留下矿化、少数重要和疑而未决问题时专门布置的地质观测路线。这种路线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最省的工作量取得最大的效果出发,该穿越就穿越,该追索就追索。 2.填图地质点的布置 2.1地质点布置原则 一般以能有效发现和控制矿化及各种地质界线、地质要素为原则。通常布置在发现矿化的界线、矿区填图单位的分界、标志层、重要地质现象、重要的原生构造出露处、典型地质现象、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处以及不正常的地质界线、岩体接触界线等的地方。 绝对要避免机械等距离布设地质点。 2.2地质点的分类和要求 (1)地质点分一般地质控制点和主要地质描述点。地质控制点,这是一般性的正常地质界线在观测路线上的点,其观测内容比较一般,相对来说描述可以从简,甚至只记述详细的岩石名称、产状与各种构造特征,而不必对岩石的矿物组分、结构、粒度等进行千篇一律式的记录。省出时间和精力加强发现和对主要地质描述点进行重点描述。(2)地质描述点,就是记述野外矿化和地质现象的精华,对发现的矿化、重要地质现象,如地质分界、填图单位分界、角度不整和、平行不整和、侵入接触界线,关键的示顶(底)构造等的出露处,典型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 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 (川冶勘函[2003]160号) 1、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 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 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 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 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 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 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 1 求》; 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 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 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 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

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2 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 ?293? 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 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4.3 详查阶段: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基本 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4.4 勘探阶段:通过1?10000,1?2000(必要时,可用1?1000, 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3 5 地质剖面测量 5.1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本资料,根据实测地质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地质素描图技术要求

一、原始地质编录的种类: 1、图表资料:各种勘探工程和生产工程地质素描图、采矿 场地质素描图、局部地质素描图、照片、含矿层柱状图、钻孔柱状图、实测剖面图等。 2、标本资料:岩矿标本、构造标本、古生物标本、矿物标 本等。 3、文字资料:岩、矿特征描述、构造描述、岩相描述、矿 物描述等。 二、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 1、详细描述岩石、矿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矿物粒度,结晶程度及各种矿物所占的比例,结构、构造,定出岩石、矿石的室外名称。 2、确定岩层的层位关系和矿层、矿体贮存的层位,测量其厚度及产状要素。 3、描述和准确记录各种地质构造的出露位置测量产状要素,确定构造形态、特征、各种构造的相互关系,节理、劈理性质等。 4、查明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描述接触面特征,上下岩层的形态,测量接触面和上下或左右岩层、岩体的产状要素。 5、详细了解和记录火成岩出露位置,查清接触关系,描述岩体内相变特征等。 6、记录蚀变带范围,详细描述蚀变带特征,研究矿化情况等。 第三节地质素描图编录主要程序: 一、选择比例尺:根据工程所揭露的地质情况复杂程度选择,一

般常用的比例尺1:50~1:200。为统一起见,矿规定井巷工程素描比例尺1:100。地质情况复杂可以局部放大比例尺。浅井、探槽素描图比例尺同上。 二、抄录所描述工程的测量资料,如测点号、坐标、导线长度、方向、斜井坡度等。 三、在现场检查测点位置,认真观查素描地段各种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找出标准层,确定标本采集、局部素描、含矿层柱状量取及照像点的位置。 四、各种地质界线和标本、照像等地点均用直接量距法和支距法,及时表示在素描图中。顶板地质界线用其和统一巷高出露位置和导线交点为准上图;井巷顶板过高或支护密集采用以邦控顶的方法上出顶板地质界线;工程方向和构造线夹角大于70°或构造线倾角近于90°,巷壁地质界线以其真倾角表示,反之一律以视倾角表示,用真倾角注记。真假倾角换算表见附表20、21。 五、岩层面、构造面产状测量,在工程两壁岩层面和构造面上直接量取,要注意产状的代表性。平巷、斜井、每15M~30M量一产状,产状均用象限角表示如N25°E∠SE78°或∠78°SE。 用罗盘量取产状要注意周围的磁性影响,磁铁矿区地质界线走向用支距法控制在图上或用同一点磁性影响相同的原理,分别测导线和构造线方向求出两者夹角后上图。 六、断距的量取和表示方法:素描图均要求测量和表示断层落差如图1:

铁锰铬矿勘查规范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锰、铬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内容,包括范围、引用标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控制程度要求、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估算等方面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通过对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的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结果,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3.2 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和物探、化探等野外工作,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3 详查 通过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

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或圈出勘探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勘探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3.4 勘探 通过对勘探区采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矿山建设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设计等提供依据。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远景。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和分布等,大致查明较大的褶皱、断裂和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和产状,大致查明侵入岩或喷发岩的种类、数量、形态和分布。 4.1.3 详查阶段 4.1.3.1 区域地质:进一步研究区域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等资料,并根据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阐明铁、锰、铬矿产在区域构造单元上的位置、区域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远景和区内的主要矿产等。 4.1.3.2 矿区(床)地质:基本查明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等,对沉积矿床、还应研究含矿地层的沉积环境、岩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 (一)剖面研究 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

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 (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 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6)注意岩石的含矿性、标志层和其分布情况。 (7)详细研究褶皱形态,收集有关断裂性质产状及规模、含矿性、脉岩、围岩蚀变的关系等资料。岩体剖面要注意接触带围岩的蚀变及是否有矿化特征、岩体冷凝边、岩体岩石成分、粒度变化和相带的划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

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完整word版)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map of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地质剖面图与地质图相配合,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垂直岩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地质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地质纵剖面图;按水平方向编制的剖面图,称水平地质断面图。按地质剖面所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地层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按资料来源和精确程度,又分为实测、随手、图切剖面图等。 一、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 1、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 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绘图步骤 (1)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2)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3)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4)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 (5)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6)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如图1所示:

1:2000 地质填图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

地质技术要求

第一章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1 地质剖面 Geological profile 垂直或大致垂直地层(地质体)走向,显示在一定深度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的断面。 1.2 地质填图 Geological mapping 按矿区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1.3 大比例尺化探 Large-Scal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指矿区1∶10 000~1∶25 000土壤测量、岩石原生晕剖面测量及外围的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 1.4 探槽 Prospecting trench 为了揭露基岩而在地表施工的一种槽状工程,其深度一般不超过3m,底宽≥0.6m。探槽主要用于观察地质现象和采取岩矿样品。 1.5 探井 Exploratory shaft 基岩埋藏较深,探槽无法达到地质目的或受地面条件影响,无法施工探槽时采用的一种占地面积较小的浅部地质工程。探井分为园井和浅井。园井直径为0.8~1.0m,深度不超过5m。浅井一般长1.2~1.7m,宽0.8~1.3m,深度不超过20m。 1.6 坑道 Gallery 为追索、圈定矿体,了解矿体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对相关地质体进行浅部或深部掘进的工程。坑道按坡度分为平硐、斜井和竖井;平硐按与矿层的走向关系,分为穿脉坑道和沿脉坑道。 1.7 钻孔 Drill hole measuring 为追索和圈定较深部矿体,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用机械岩心钻探设备向深部钻进而获取岩矿心的探矿工程。钻孔直径数厘米至二十几厘米,孔深一般数十至数百米,个别达千余米。 1.8 工程测量 Engineering 用测量仪器对矿区的地质剖面、勘探线剖面、探矿工程、重要的地质界线、物探与化探样点及剖面进行一定精度空间定位的操作。 1.9 原始地质编录 Initial geological logging 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1.10 地质现象 Geological phenomenon 由天然或人工露头、岩心(粉)及标本、样品等所反映的宏观和微观自然地质信息。 1.11 信息记录手段 a means of information recording 通常是指记录地质信息的方式。如文字、数字、素描、照片、音像、光(磁)盘等。第二章矿区地质观察点、地质剖面、探矿工程代号、编号及编录工作用品2.1 矿区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矿区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见表1。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测制1—2条,比例1:1000,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和构造; 2、剖面线垂直地层走向,选择地层层序齐全,地层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 清楚,基岩出露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3、实测剖面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观察进行细致描述;层位地段采集标本,在 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采用半仪器法测制,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 露宽度在1米以上的在图上表示,小于1米的有特殊代表性的地质体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作上标记。 6、地质内容记录:全面、正确、地质体产状;各种样品按公司统一格式标注剖面相应位 置,做到文字记录。 7、地质剖面图和工作范围内的地质工资料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地层岩性、岩石组 合,物质成分,岩相组合;分析地层、岩石的含矿性,选定标志层,划分单元。 8、图的内容:采用展开法,导线、导线点、产状、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性、断层、 主要地物等。 9、10、当日室内整理野外填图的工作内容。 10、编写地质工作小结其内容 (1)、前言剖面测制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公司名称、工作人员;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矿区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详细描述矿产 f、新的见解

(3)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质量 1、记录 (1)、记录格式、描述内容、顺序、记量、单位等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地层分明、突出重点、语言精、概念清、字迹明; (3)、分层及层间合理、清楚; (4)、岩石定性及岩性描述; (5)、其他与矿体有关的特征添加描述; (6)、岩(矿)层产状记明、正确、与剖面吻合。 2、剖面图 (1)、标明比例尺和图例:按有关标准; (2)、剖面起点,界线终点及工作位置,地质等数据正确; (3)、柱状图按照有关规范内容齐全; 3、实地控制程度 尽量把地质点布置的密度与相应的矿区有关的地质图件比例尺相应; 4、采样 (1)、代表性取样适用的矿种、数量符合要求; (2)、方法和样品重量达到要求; (3)、规范要求采样,位置、编号、文字等清晰标记,图表一致; 5、室内资料整理 (1)、野外现场编录的内容清晰,做到不漏; (2)、联系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标注、补充相关资料等内容; (3)、有关文字、图件每一项完成应提交,做到妥善保管; 二、地质填图 (一)、工作方法 1、用原1:10000地质地形磁测图裁集1:2000磁异常C3、C4,C5图做勘探首靶区,采用穿越法加追踪进行; 2、观测点用半仪器、Gps结合丁点交汇手图,室内电子上图; 3、在填图中有难于弄别的岩性做好素描、拍照等后定性,再填补; 4、填图中发现重要的地质体进行追踪;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 1.1 资料收集 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 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误差校正。这一步的目的是使数字化的地形数据具备正确的坐标数值。数字化的地形数据是根据扫描的地形图矢量化得到的,所以具备的坐标系是一种用

12000地质填图规范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四章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一节技术路线 在充分收集、综合研究已有地质矿产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3S”和现场分析技术为支撑,以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特征为重点来开展此次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1。 1.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应用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配备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录音笔、数码摄像机、全球定位系统,采用数字化填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活动论为基础,从历史分析入手,运用多学科、多层次的剖析,依据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录,综合分析投标区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地质背景,揭示本区构造形成、演化及成矿规律。 3.以现代沉积学理论、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投标区内古生代地层的火山—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组合,层状序列的分布及其纵横向的变化,为查明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岛弧的构造环境控制因素、火山作用、大地构造等提供基础资料。重点研究火山作用与金、银、铜、汞等多金属矿成矿关系。 4.运用“造山带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序列分析方法”,即利用侵入岩与地球动力学相关联的途径,以造山带阶段及造山作用过程为主线,综合研究区内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发生、上升、侵位及岩体剥露过程的动力学制约因素,制定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岩石构造等级体系,探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恢复造山带的组成、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重点加强区内中酸性侵入体的含矿性研究。 5.运用构造解析法查明投标区内的各类构造及其要素、构造序次、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确定区域构造格架。重点查明区内北西向、东西向断裂、北东向及分支断裂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以及与成矿的关系。

地质填图报告的编写

地质填图报告的编写 地质报告是地质测量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其质量的好坏影响全局,必须严加对待。 报告的文字部分必须有事实,有分析: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并根据所学理论辨证唯物地进行分析,分析时避免各章节之间自相矛盾。叙述要精简扼要,切忌堆切资料或言之无物地乱扯一气;图件必须真实、合理,整齐、美观、符合规范,反对弄虚作假。 报告封面统一采用“安徽理工大学本科学生实习报告封面”(教务处网页下载),沿左侧竖直装订,第一页为目录,目录应包括文字部分的章、节、名称、开始页数、附图部分的图名。 报告的编写提纲如下。 绪论 概述工作区总体情况和工作过程。 ⑴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图幅编号、名称、范围和总面积。 ⑵区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山川地势、地形的特征,山岭及河谷的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露头情况,植被覆盖程度,气候特征等。 ⑶区内的经济和交通概况,工业、农业的发展情况,人口密度、资源开发及交通路线等。 ⑷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地质构造的最主要特征,以往地质研究的历史及研究程度简述及评价。 ⑸本次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主要解决哪些地质问题,工作的组织情况,工作时间的安排,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手段,完成的工作量、最终提交的成果等。 ⑹附图:交通位置图、完成工作量表(表10-1)。 表10-1 调查区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绪言部分要力求简明扼要,不是描述风景,也不是写自然经济地理报告,要

写与本次工作有关的内容,帮助阅读报告的人了解工作的前提,测区的一般情况及工作情况。文字要简练,层次要分明。 1. 地层 首先应概述本区地层的发育情况,如所具有的地层时代,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的概貌等等,然后应该根据地层时代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详细叙述地层各组、段的分布特征,出露情况,岩性特征,所含化石的种属,时代划分及其依据,接触关系等等。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根据实测剖面及实测填图时的野外记录,不能单纯描述实测剖面的地层特征,因为那只是剖面线上的地层特征,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区域。例如区域内各不同地段的岩相特征,地层厚度等等都可能有较大变化,因此要综合全区进行叙述,但不排除在叙述某一地段的岩性变化特征等,可以引证实测剖面的资料,或者引用路线地质剖面图来表示,因为这是地层发育的更真实确切的记录。 本节可附图: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接触关系素描图、实测地层剖面图、柱状图及柱状对比图等。 注意:本章应为“地质发展史”一章打下伏笔,故应从成因、岩相建造观点进行详细的描述。因此,本章内容不要写岩层的产状要素,重点在于岩性、厚度、所含化石、接触关系、分布范围的描述;每一地层单位中的细分层应与综合柱状剖面图一致。 2. 岩石 岩石部分主要描述侵入岩类(深成岩、浅成岩及脉岩等),火山岩部分的描述放在地层部分予以描述。 对于岩浆岩的叙述,应该逐一地描写该区出露的各个岩体的特征,包括岩体出露的位置、规模,所处的构造部位,岩体的形状,与围岩接触关系,三维空间的产状特征,岩体内的分相情况,岩石类型及名称,岩体内外接触带的蚀变特征等。其次要叙述岩石的物质组成,包括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岩石所经受变化及改造等等。通过一系列野外及室内的岩石学研究,查明岩石类型,形成的时代,与围岩的关系、含矿性等等。 注意:“岩石”一章指侵入岩,重点在岩性描述,如没有作镜下鉴定则根据肉眼鉴定,越详细越好,描述的先后顺序最好按时代的新老。如时代没有查明,亦可以先基性岩后酸性岩、先深成岩后浅成岩的顺序描述。

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 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和实物准备,前者就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堆积和经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收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准备工作主要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准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准备工具用品及各种记录表格。 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 草测图使用。 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 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1.1 填图工具用品有 主要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1.2 填图用表格主要有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登记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 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观察路线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首先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再从实测剖面两侧逐渐布置观察路线。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对那些重要地质体,如标志层、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裂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控制。 2.1 穿越法填图 穿越法填图在中小比例尺填图中是主要方法。具体作法是:自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设计填图精度要求的路线距离,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地质观察路线,线距既要考虑填图精度要求,也要考虑岩层出露情况。本方法主要适用于矿床地质条件较简单,岩(矿)层层位比较稳定的矿床或相变不大的矿床。 2.2 追索法填图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也常配合追索填图使用。具体作法是: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 2.3 地质填图工作要点 2.3.1 点位用GPS测量或根据特殊的地形、地物点确定并记录于地质点记录表上,地质点号不允许重复,可以有遗漏。 2.3.2 重要地质界线、点位及标本、各种样品采样要在实地标注。

(整理)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1 规范引用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D2006- 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 地质填图 按工作区划分的岩性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3 准备工作 3.1 准备工作区地形图 工作区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工作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如果收集不到与工作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1:50000的采用1:25000的地形图;1:10000的可以由1:50000的地形图放大校正后即可,1:2000的地形图需要实测)。 3.2 其它用品 还需要准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手持GPS、记录本、自检互检表、采样登记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碳素笔、红色中性笔、

绿色中性笔、图夹、样袋、钢卷尺、白色胶布、记号笔、红布条、红色油漆、毛笔等。 3.3 罗盘校正 野外工作前要统一罗盘精度,根据1:5万地形图给出的参数校正磁偏角,我国一般均为北偏西,刻度盘逆时针旋转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的夹角即可。罗盘水泡都能居中后固紧螺丝即可。罗盘每月检查校正一次,项目组填表登记备查(罗盘校验表见附表)。 3.4 GPS校正 野外观察点定位采用手持GPS定位,使用前统一到国家三角高程控制点(至少三个)或采用国家三角点引入的控制点(至少三个)做统一精度校正,在同一点保持各组GPS读数的一致性。每个月应在控制点对GPS 进行校验1-2次,以保证定点精度,校验后应填表登记备查(GPS校验表见附表)。地质点标定的误差标在图上不大于1mm(不同比例尺有不同的误差标准,如1:1万误差小于10m;1:2千误差小于2m)。全部保留GPS 航点并存档备查。 3.5 踏勘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划分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6 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2人组成。 4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