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精选及答案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精选及答案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精选及答案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精选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精选

◎非选择题部分

◎现代史部分

1.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

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中国律师网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

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

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

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

造村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

11l幢别墅群,耗资8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村民怨声载道。这些别墅有的墙体开裂,有的因地基明显下沉造成大梁断裂或支柱悬空。5月12日,荆山夏村村民带领记者察看“村民公墓”。荆山夏村人口1700多人,却建了2000多座公墓,而且这些公墓建成才两年多,已经是断的断,裂的裂,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按照民政部提出的每年千分之三死亡概率测算,全村葬完这批坟墓空穴,至少需要近300年。“不惜毁掉茶园,高价建造这么多的公墓这里有猫腻。”曾担任过村委会调解主任的村民夏六台说。

——新华社杭州2006年5月16日电

(4)结合材料二、四,分析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一至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看出,中外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期间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从图二至图三期间,中国政府是怎样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社会取得了哪两次划时代的巨大进步?

(3)从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开始,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荆,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舒曼计划》

请回答:①材料一认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欧洲”的理由是什么?

②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为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提出了什么目标?

③二战后至今,欧洲在实现上述目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

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党和人民的总

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

转变为社会主又社会。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右图)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这是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前排左一为荣毅

仁,左二胡厥文,左三盛丕华。

材料四:右边为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

成分的变化情况统计图(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请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 据材料一分析制定这种方针的必要性。

②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③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变化的原因。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飞船运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材料二:然而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材料三: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称“北方工业”和“南方农业”的对立。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

请回答:①材料一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请举出这项技术的其他重大成就。

②为什么说“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从当代生产力发展与新技术革命的关系加以说明。

③对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6.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至今已整整十年。他见证了中国20世纪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并亲手参与和创造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1)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材料二 1997年2月19日距香港回归日只剩131天。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20日早上悲痛地表示,“一国两制”概念的创造者无法亲眼目睹香港回归,感到十分难过及悲痛。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顺利完成新老干部交替是

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

略措施,新老交替的关键是要解决老同志占着位子的问题,而

相当多的老干部又不愿交班。

1989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

于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 1990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准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三老“半退”、四老“全退”的带动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又有一批老干部退出第一线的领导岗位,增选为中顾委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顾问委员会委员,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一线领导岗位。——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十年途程

(3)邓小平辞职对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有何重大促进作用?

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

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4)“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

怎样的思想精髓?

7.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探求民主,建立完善民主制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早期,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3)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8.工业文明的产生,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在此背景下,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二:世界贸易总额

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中国近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2)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新式婚姻较旧式的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情况

材料二:发达国家粗放和集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

材料三: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变化表

美国私人非农业部门的周平均工资,1950年为53.13美元,1980年升为235.1美元,30年内增加3.4倍。更值得提出的是,居民得到可靠的社会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

材料四:新技术革命的开展使工农业产品大量增加,可以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不直接生产物质资料的部门,如商业、金融、服务行业等。当前,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值总和。1982年,美国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第二产业占31.7%,第三产业占65.8%。同一年,英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为62.8%,法国为61.6%,联邦德国为60%,日本为53.8%。

材料五: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对经济进行干预。……西欧各国……普遍将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部门和宇航等现代科技部门收归国有。

——以上材料均选自徐天新、梁志明《世界通史·当代卷》

请回答: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经济领域的哪些变化?根据材料可看出形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10. 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12集大型电视纪绿片《大国崛起》,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阅读下列选自《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国崛起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

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1)在16——17世纪,推动英国崛起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产,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2)根据材料指出荷兰、英国、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共同作用各是什么?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3)20世纪后期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且“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结合该国史实具体加以说明。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更替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请归纳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有哪几种方式?

材料二:回到六十年以前延安窑洞里,当时黄炎培讲到王朝兴亡周期率的时候,不无忧虑地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当时和他对话的毛泽东就很乐观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北京日报

(2)为了跳出王朝兴亡那个周期律,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制度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

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材料三: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应该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推动优点。

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质问罗斯福总统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

(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

(4)上述这些国家经济调整的共同出发点是?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感谢上帝送来中国人!”——安哥拉保安由衷赞叹。安哥拉北宽扎省栋多一位保安对两名勘测铁路线的工人竖起大拇指。在安哥拉,宽扎省栋多小镇的火车站几乎如同虚设,已经好多年没有见到一列火车了。长达27年的内战使这个小镇沦为战争的牺牲品,但从今年开始,栋多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一条连接栋多与首都罗安达的铁路将开始动工,中国建筑公司承担了这项工作。所以对此,栋多保安由衷的发出赞叹。其实,这样感谢的话语和建筑故事在非洲人民中早已经耳熟能详。中国在非洲投资建设公路、铁路,在非洲开设纺织工程,钻井采油。同时,在巴西,中国人做大豆和牛肉贸易,在当地形成了一股出口热潮。

……感激中国人的情形也发生在南美巴西的农场和中南半岛的工地,一名在泰国湄公河流域为中国公司开通河道的缅甸客工说:“在中国人到来之前,你根本找不到工作。现在我却可以寄钱回家了。”在泰国北部湄公河沿岸的清盛港,当地人以往靠捕鱼和走私维生,但自中国工程师打通了湄公河上游航线后,中国的商品可经水路运至东南亚国家,当地人的生活大有改善。

……你可能知道成百上千的公司涌入中国,在上海和深圳开设公司或工厂,但是你却对中国走向世界的事情知之甚少。中国通过它的海外投资和对原材料的需要,使其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影响着从安哥拉到澳大利亚很多国家的经济。

【材料二】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说:“30年前,这个国家还在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方式看待问题。对于美国或西方来说好的东西对中国来说就是不好的东西,反之亦然。”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确实令人信服,对此,你可能要问这是真的吗?那么中国的崛起会与西方国家冲突吗?这个世纪仍然处于初期,这会成为现实吗?假如真是如此,那么何时会成真呢?对于西方来说,中国如此发展他们会心里舒服吗?中国能够在国际框架下和平发展吗?中国会威胁到其他超级大国的利益吗?中国会变成19世纪末期的德国或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吗?这些问题曾经一度时间困扰着美国。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虽

然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崛起,但中国只会和平崛起,中美间并不会出现战争以及失控的经济

竞争。 ——摘自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1月22日版封面文章:中国将和平崛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贡献,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美国副国务卿关于30年前中国看待问题的说法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如何?

分析其原因。

(3)从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为什么中国只会和平崛起,中美间不会出现战争以

及失控的经济竞争。

14.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

【材料一】 1949年到l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右图)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l977年,人均口粮

还没有达到l957年的水平。全国有l .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

足。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 1949年 1952

年 1966年

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

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食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

通历程。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2)分析造成材料二这种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中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15.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

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

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

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

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

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

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

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

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

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三: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

度。

回答:①根据材料一,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概括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的有关信息。

②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③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16.世界近现代史上,欧洲是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热点地区之一,半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为了实现“统一的欧洲”,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联盟;从50年代前的6国到2004年5月即将实现的25国;从最初仅局限于经济合作到目前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大欧洲”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二战后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有哪些特点?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2)欧共体从1967年成立之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1986年的12个成员国,2004年5月1日,欧盟将发展到25个成员国。请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

17.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也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18.阅读下列四幅图,回答问题。

秦始皇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阅读四幅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述这四位历史人物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突出贡献。

(2)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上述图片所隐含的历史信息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19.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左右,赶上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文明演进坐标图(右边)

(1)在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生产动力和生产组织形式方面分别

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与第一次现代化相比,第二次现代化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形态

是什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出现了怎样的革命性变化?

材料二:当前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状况比较简表

(3)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举措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20.近期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1)导致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

导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

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2)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大国的原因。

材料三: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

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从现在起直到2030年或2050年,美国将是惟一的世界领导国,这

是毫无疑问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

荐序·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要说明美国大国地位的三个发展阶段。

材料四: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

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

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

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

的世界性大国的。”

21.2006年俄罗斯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中国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互

办“国家年”是中俄元首为了确保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俄关

系史上的创举。(“俄罗斯年”微标图案为代表中国和饿罗斯的大熊猫和棕熊,图案上用中俄

文书写“携手共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

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图和井冈山会师图。

1)

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异同?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

国情。

材料三: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因此,苏联在资金分配上,侧重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

的84.2%和82.8%。

——中国大百科在线1930年1月5日,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人民网资料

(2)在“过渡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借鉴了材料三中苏联的哪些做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四:“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五: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第九条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3)材料四与材料五的中苏(俄)关系有哪些主要不同?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分别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2.中国地域辽阔,南北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这影响着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能说明民主革命的重心在南方的四个重大事件。据此概括分析民主革命的重心在南方的原因。

(2)概括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的原因。

(3)1978年以后,东南沿海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改革的前沿?

23.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自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类型的道路:一是资本主义工业化,二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

(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出现了什么失误?

(4)20世纪70、80年代,摆脱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新加坡韩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5)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4.二战后传统的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转变。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调整对外关系,紧随美国。

请问:(1)英、法等国为何紧随美国?结果如何?

(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德等西欧国家为什么要求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为此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3年7月美英两国发表了各自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方案,即美国的“怀特方案”和英国的“凯恩斯方案”:(一)“怀特方案”主张建立国际稳定基金和世界银行;建议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基金总额至少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用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债券缴纳认购份额,并根据各国缴纳的份额决定各国在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会员国要保证取消对外汇交易的管制,并制定固定汇率。(二)“凯恩斯方案”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称为“国际清算联盟”。各国在国际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但是会员国并不需要缴纳黄金或外汇,而只是在联盟中开设往来账户,通过存款账户的转账来清算各国官方的债权和债务。

材料二: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拥有27%的投票权,在世界银行拥有24%的投票权。——英国曾一度拖延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1945年12月在美国答应提供37.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的情况下,终于同意批准。

材料三:1945年英国对外贸易削减三分之二,外债由1939年4.76亿英镑上升到1945年的33.55亿英镑。而美国工业生产总额由1939年占世界的42%上升到1945年占世界的60%;国民生产总值由1940年的1006亿美元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元;1945年黄金储备占世界的59.6%,1948年黄金储备占世界的74.5%。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英两个方案中关于各会员国的权利义务的规定有哪些区别?反映出英美提出其计划的目的各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美英两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何变化?

(3)结合材料三,说明经济实力与外交活动的关系。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大量建设物资如橡胶、化肥、钢材、机械甚至沥青,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但进口所需的外

汇却很难得到。西方国家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经济封锁、贸易禁运。为打破经济封锁,扩大对外贸易,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

材料二:首届广交会只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名客商参加(来自港澳的采购商有1021位),出口商品以粮油、土特产、轻工等初级产品为主,仅有的八家国营外贸公司成交了约1800万美元。加上当年秋季的广交会,两届交易会出口成交总额占当年全国创汇的20%。

材料三:广交会创办至今从未中断。改革开放又为广交会增添了新的活力。第86届广交会(1999年),机电产品成交量首次超过轻工工艺品,居成交第一位。目前,全世界有2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万多采购商到会,形成了“万商云集”。的盛况。

2006年第100届广交会参展企业分类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最初创办广交会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首届广交会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交会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27.1972年当尼克松与周恩来友好握手时,他表达了中美合作的愿望,他自信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无论如何,中美建交这段故事,堪称20世纪大国合作的经典手笔。遗憾的是中美合作以后三十年风雨不停,三翻四覆,不得安逸。你能分析这方面的原因吗?倘若你是中国外交部助理,面对目前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请你就中国如何处理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以及协助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向外交部长进言,简要谈谈你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1930年为例,华纳公司当年赔本800万美元、福克斯公司300万、雷电华公司550万。……美国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次越来越低,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为了保持平衡,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裁减人员和少拍影片。

材料二:5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业出现危机。……1956年,美国电影观众人次到达最低水平。

材料三: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美国的电影业日趋衰退,甚至有人认为进入了危机阶段。……在60年代到70年代间曾流行一时的汽车电影院,到80年代后期已经有85%

关闭了,而仅剩下的南部、西南部和加州地区的这类电影院,也只有在节假日或周末偶尔开放。进入90年代后,美国电影观众的人数比80年代下降了48%左右。

材料四:1992年,斯皮尔伯格动手创作了一部直接用高科技进行创作的巨片《侏罗纪公园》。……他邀请这些工程技术界的朋友们,首先动手设计了一个可以用电脑控制的机器恐龙。这个机器恐龙可以在电脑的控制下进行全方位的运动。……他还利用电脑图像合成技术,“拍摄”出一系列在电影摄影棚内根本无法拍摄的镜头:即后来被称为电脑实验室的镜头。

——以上材料出自鲍玉珩《当代好莱坞》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美国电影出现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美国电影业又产生危机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本知识,谈谈电影业方面是如何改进的?

(3)材料三中再一次指出美国电影业日趋衰退,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4)材料四中斯皮尔伯格创作的《侏罗纪公园》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29.小小邮票中蕴含着百科知识,方寸上展示了20世纪的风风雨雨。在某网站评选出的世纪十件大事中,可以看出20世纪的历史轨迹和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按时间排列)从以下十张邮票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或社会问题中找出你认为对21世纪人类历史警示或意义最大的一件,(或你感兴趣的其他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也可)自由展开谈谈你的看法。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图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图二)十月革命(图三)经济大危机(图四)

二战图五

联合国成立图六新中国成立(图七)殖民体系崩溃图八可持续发展战略图九世贸组织正式启动图十

◎非选择题部分参考答案

◎现代史部分

1.(1)理想: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新乐园:人民公社。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影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3)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背景:“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级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4)问题:不实事求是,脱离实际,急躁冒进;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工程质量不过关;贪污腐败;封建迷信,愚昧落后。

2.(1)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中国人民英勇进行抵抗并取得民族与国家独立。政体变化:由封建君主专制变为资产阶级共和制,最终确立人民民主专政。(2)丰富和发展:实行“一边倒”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实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巨大进步:三大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对策:自觉适应世贸组织的运行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开拓国际市场;保持清醒的头脑,规避各种风险。

3.(1)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严重削弱;二战后.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受到来自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 (2)由经济联合进而实现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3)20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60年代上述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90年代成立欧盟;发行欧洲统一货币。

4.①状况: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落后。方针:“一五”计划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只有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不利的国际环境需要我国通过发展重工业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②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③原因:a.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总任务是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b.建国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进行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c.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在进行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5.(1)第三次科技革命。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进行登月飞行;1981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2003年10月,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神州五号”成功飞行等。 (2)首先,当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成为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如80年代,在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增长因素中科技因素已经占到80%。其次是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大为缩短,科技日益宣示出第一生产力的特征。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也进一步扩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因此,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6.(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对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3)结束了中国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有利于干部的年轻化;有利于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4)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1)尝试: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结果:宋教仁被杀;《临时约法》被废除;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失败。(2)建立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近代:政治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经济上,中国贫困落后,民主政治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现代:政治上,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的基础。

8.(1)英国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形成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或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不同:观念: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9.变化: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集约因素(技术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加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增强。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启示: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依靠新科技发展生产力。

10.(1)莎士比亚宣扬人文主义、洛克倡导民主思想、牛顿进行科学探索(2)贡献:荷兰——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推行自由贸易,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推行新政,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共同特征: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共同作用:建立世界霸权,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明进程等。(3)国家:苏联。建立世界秩序方面:成立华约、建立经互会、展开苏美争霸。最后结果方面:苏联解体。

11.(1)农民起义推翻封建政权;统治者内部发生政变;游牧民族的入侵。(2)思想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2.(1)①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②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罗斯福被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垄断集团的利益;罗斯福总统采取的国家干预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理解。(3)①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②自由的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调整资本主义市场自身矛盾。计划的优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4)共同出发点是:在追求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的公平和平衡。

13.(1)投资当地交通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同当地进行贸易带动了当地出口;投资工厂促进了当地就业和收入增加。原因: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经济实力增强,对原料需求大,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互补性;中国也属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长期的合作友谊。(2)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原因是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冷战开始;美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社会主义中国;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更加恶化了两者关系。(3)国际: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形势总的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主流。国内: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一直反对霸权主张维护和平;中国采取的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中美关系:

中美之间既有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有很多共同利益;经济上双方互补性、依赖性较大;政治上美国需要中国在反恐等问题上多方面支持;美国不会为了台独分子而牺牲美国的国家利益。

14.(1)1952年增加:政权巩固;土地改革;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l960年下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2)原因: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3)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15.①表:认知范围:公元1年,仅限于西欧、南欧,西亚和北非、印度部分地区;公元1500年,欧洲、非洲、西亚和印度;公元1800年,除了北极和南极,以及非洲、亚洲、澳大利亚内陆之外的世界。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推动;认知范围不断扩大;各地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②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主要受益者:英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③两重性: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对策: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

16.(1)特点:合作方式:和平自愿;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6国扩大到现在的25国。合作内容: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多极化,经济全球化。(2)原因: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受到美国控制和苏联威胁,对二战反思避免战争,法德和解;二战后初期经济恢复,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民族文化传统接近,共同的遗产和心理认同感,地域上接近。影响: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欧洲的实力,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7.(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3)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准,采取稳妥的方针。

18.(1)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成就。(2)中国由封建社会历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由专制统治的时代走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

19.(1)由使用蒸汽作为动力发展到电力;由个体工厂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到出现垄断组织。(2)知识经济;广泛利用互联网。(3)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降低农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加快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0.(1)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2)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3)19世纪末,美国在经济上跨入大国行列;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1.(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武装夺取政权。异:俄国是城市暴动道路;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原因: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队伍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落后

的农业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2)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五年建设计划;成立农业合作社。作用: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3)不同:由军事同盟关系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明确针对日本到不针对第三国。特点:建国初期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当前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2.(1)事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中共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原因:①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早,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②中国近代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③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早。④远离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反动势力较为薄弱。⑤有良好的群众基础。(2)①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反动势力较强。②中共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革命中心移到北方。③抗战爆发后,日本集中力量侵略华北,华北地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3)政府政策的支持;地理位置的优越;毗邻港澳,华侨众多。

23.(1)时间长;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对外扩张掠夺,大力拓展海外市场。(2)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3)政策和措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或社会主义改造);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失误:大跃进。 (4)抓住机遇,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5)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注意借鉴吸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成功经验。

24.(1)原因: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苏冷战,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结果:西欧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庇护,大力发展经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2)背景:美苏争霸加剧,苏联威胁上升;西欧经济迅速发展,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行动: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还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25.(1)美国“怀特方案”:筹措50亿美元基金,会员国以黄金、本国货币认缴,根据份额决定投票权。英国“凯恩斯方案”:会员国并不需要缴纳黄金或外汇,份额以战前3年贸易平均值计算,没有以认缴数来决定投票权。美国目的:为了本国利益,确立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英国目的:为了本国利益,维护战前在世界金融领域内的重要地位。(2)迫于美国强大的国力,英国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英国丧失了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原有地位。美国取代英国,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世界金融霸主。(3)经济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基础。经济实力强,外交活动的自主性就强,结果对本国有利。经济实力弱,外交活动的自主性就弱,结果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

26. (1)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扩大对外贸易;赚取外汇,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客商以港澳、东南亚为主;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中国参会商以国营企业为主;广交会成为国家出口创汇重要渠道。 (3)变化:规模越来越大(或答出口交易额逐年增长);中国出口商品的层次越来越高(或答机电等高新技术产品成交比重越来越高):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参展企业的主体。原因: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中美外交障碍原因在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尤其是苏联瓦解、冷战结束后,中美结盟抗衡苏联的历史使命已告结束。而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国势蒸蒸日上威胁到美国的全球战略。建议:(1)在中美关系上,中国坚持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上发展中美友好关系;中国要在科技、教育、文化上与美国友好交流,在经贸合作上互

惠双赢,在反恐安全上互相配合;但在国家统一和反对单极霸权斗争上决不妥协。(2)在中日关系上,坚持日本要“以史为鉴”,正确反省二战史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创伤;警惕与抑制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积极发展中日和平友好关系。(3)在中俄关系上,全面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友好互助关系,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加强经贸、科技、文化以及国防和反恐一切领域的全面合作。(4)在与欧盟关系上,全面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友好合作关系,接受欧盟的经济援助以代替日本资金撤出形成的空白;并在国防、科技、反恐等一切领域加强合作。(5)联合国关系上,积极支持联合国改革;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相应义务并发挥积极主导作用。

28.⑴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批人员失业,市场萧条,电影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⑵50年代电视的出现和普及;面对危机,美国电影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处理,扩大银幕如宽银幕,改进音响如立体音响、三维立体电影问世等。⑶80年代进高科技时代,电脑的普及、发展对电影形成冲击,电脑成为除电视以外重要的传媒娱乐方式。⑷①说明电脑技术可以有无限的视觉形象创造力,为美国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②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要求也开始变化,他们更注重视觉感官的欣赏和刺激,这就使得导演更加注重对当代高科技的学习和引进。

29.任意选择一个或几个有联系的历史事件、社会问题,谈它(们)对21世纪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件、社会问题中有联系的某一部分内容,“专题”式地谈其影响;还可以选择全部信息谈综合影响……。

(1)参考答案一: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根据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原理,原子能技术在二战前后不断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能源,核能源在常规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各国不断研制的核武器又使整个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另外核能源的能否安全利用也会对世界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2)参考答案二: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17年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开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虽历经曲折但1978年以后开始改革开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应抓住发展机遇,在新的国际格局形成之时能占据一极。

(3)参考答案三:综合上述材料发现,21世纪的世界总体趋势是由战争到和平,由政治斗争到经济建设,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正是从残酷的战争中、从环境的恶化中得出的血淋淋的教训。在21世纪,如果人类能够处理好环境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世界健康和谐地发展。

2020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

202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四)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 题,每题3 分,共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右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鼎内铭文为:“伯克父甘娄迺(乃) 执干戈,用伐我仇敌,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 眉寿黄耇(长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宗法分封 ③青铜铸造A.①②③ C.①③④②天文历法④文字书写B.①②④ D.②③④ 2.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 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 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ft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建立中央集权②吞并六国③北击匈奴④焚书坑儒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 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 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 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历史第 1 页(共8 页)

瑞典“中国宫(1753 年建成)圆明园海晏堂(1786 年雕版图) 4.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 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 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 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 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 5.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 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 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6.“中国有中国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是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肃将天威, 创建义旗……特诏四方英俊,速拜上帝……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悬之苦。”以上材料意在 A.借鉴西方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C借用西 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 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D满足农 民愿望实现土地均分 7. 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 ①都确立了共和政体②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 ③总统须对议会负责④各部部长均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75 年法国宪法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总统 有权任命内阁;总统签署法案须经政府部长会签;部长对立法部 门负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任命国务员(内阁总理和部长) 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 历史第 2 页(共8 页)

2008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江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三省六总部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聊D.柳公权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仪政权B.群权与相权相互制后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浒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族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B.林则徐 C.洪仁轩D.严复 8.至20世纪初,“外贷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弃斥 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9.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两极格局的形成 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该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17)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 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A 项错误;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计划”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了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图片未涉及苏联,故C项错误;图片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控制,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援助,政府就算知道美国的阴谋,也不可能在此时揭露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3)(13分)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2019届高三历史全国卷第41题专题训练

2019届高三历史 全国卷第42题专题训练 班号姓名1.(2011?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2012?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黑龙江考题2018.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24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A.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25.自耕小农衰退.土地兼并缓和D.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A.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26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A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27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28术中人物的脸谱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 D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187729.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30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31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C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公元前32340“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B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年333.华盛顿在1787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B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1 / 8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1934.的原因在于.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C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10100年,我们应当在.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35一思想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25材料一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年到19171923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5种左右。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专题练习(二)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 模拟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6西安月考)下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B.西方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2016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联考)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3.(2016·吉林长春二检)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4.(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35)下表为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 C.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

5.(2016·河南洛阳期末·30)1971年12月份,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 A.觊恩斯主义的盛行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C.与苏联的长期争霸D.美国经济的逐渐衰退 6.(2016·河南洛阳一模·32)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 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7.(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复习前期摸底·25)下表为部分年份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情况,以下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时代主题的是() 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B.世界贫富差距拉大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世界贸易日益频繁 8.(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31)下面图表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此图表反映()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加剧9.(2016·河南南阳上学期期中·33)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 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 10.(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的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加收录的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2011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小论文汇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 图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在1945年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退回到1911年的水平;于1938年相比,实际下降了百分之四十。由于意大利在殖民地的移民被遣退回国,向外移民停止,意大利人口激增,至使生活水平降低到惊人的地步。如果没有国际援助,尤其是美国的援助,许多意大利人就被饿死了。到1945年,意大利的实际工资下降到1913年的百分之26.7 材料表明()A二战导致了国际力量格局的直接变化B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C美国的援助在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客观上帮助稳定了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和战后经济的恢复D法西斯自食其果 答案B 2.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到黄河以北,并寻机消灭,此事最终结果是A中共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B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好C周恩来在重庆日报发表“为江南死国难者志衰”“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D宋庆龄、何香凝等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起抗议活动 解析:A。此题难度简单,依据所学知识,随37年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游击主义以及变敌人后方为抗战前线的抗日方针,抗战后期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抵抗了半数以上的日伪军队,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国民党在当时还不能放弃统一战线。另外英美从自身利益考虑(二战抗击法西斯的压力),也不希望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bcd属于后果但不是最终结果,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表示皖南事变“不涉及党派政治”,并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了 3.“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在抖动吗?”材料说明A1837年欧洲农业歉收,工人失业,人民生活难以为继B俄国十月革命即将爆发C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D法国迫切需要结束动荡实现稳定 解析:D 这位法国议员的发言之前法国即将爆发二月革命,故排除b。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在热月政变后标志结束,故排c d准确反映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的必然性,符合题意。 4.维多利亚18岁成为英国立宪君主,女王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这说明A责任内阁已经确立下来,英王成为“虚君”B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C君主立宪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D英国缺乏一个政令的连续性 答案A 5.“天道,后起者胜于先起也;人道,后人逸于前人也。”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进化发展的,有君主专制的“据乱世”进到君主立宪的“升平世”是历史的必然。根据这种理论进化历史观,他认为当时的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不合时宜,应当被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所取代。“世运既变,治道斯矣。材料表明A作者认为君主立宪制度比君主专制制度优越B作者讲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C作者意在变革儒家思想以法家思想为主导D中国政治改革不意操之过急,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解析:B 题目意在考查康有为的“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观点,b项符合题意 6.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备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解析:选D 关键信息:1776、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B项说法正确;C项"手工工场"、"复杂化和低效率"说法都是错误的。 2.(2014攀枝花统考)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解析:选C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3.(2014广安模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 ①机器的采用②轮船的行驶③内燃机的创制④有线电话的发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即《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的生产力成果,科技的进步、机器和工具的改进等都属于生产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当时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趋于完成。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故①②符合题意。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③④两项。 4.(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模拟)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山东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pdf

山东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 “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溢号 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这说明溢号 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 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 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 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 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 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学生版+解析版)

2019-2020两年高考历史模拟汇编 考点20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1.(2020·宁德模拟,35)从1959年起,法国采取一系列步骤逐步脱离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先是将海军撤出北约组织,并拒绝美国在其领土储存核武器。1966年,法国最终退出北约组织。这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 B.法国奉行相对独立的对外政策 C.西欧与美国关系初现裂痕 D.法国谋求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2.(2019·太原一模,35)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 3.(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四次联合质量测评,35)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下表是按地区分配情况。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 C.两极对峙决定席位分配 D.非洲开始主导联合国 4.(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适应性考试,35)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对“扩展战略”的宗旨作了阐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其根本目的是( )

A.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 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 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5.(2019·济南一模,35)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 6.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的初衷( ) 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 C.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 7.(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5月联考,35)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协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 ) 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 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 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8.(2020·洛阳模拟,35)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

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完美答案

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完美答案 高考全国卷41题最完美答案 2011年题组 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 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 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 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 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 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 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 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 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 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吉林省评卷组高度认可的一份试卷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论据及说明如下: 评论:①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为其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中古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 ②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③肯定西方历史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关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东西方文明交往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而将西 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来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因此可以说材料中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2012年题组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 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 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陕西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陕西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 “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溢号 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这说明溢号 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 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 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 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 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 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