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客户关注点分析

客户关注点分析

客户关注点分析
客户关注点分析

客户: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

供应商:鼎华

客户可能关注点:

随着近年来电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设备硬件投资将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支撑网络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时代的到来。电信运营企业是时候把注意力从资源和网络的扩张转移到业务和开拓创新,以及如何确保业务和服务的运营与管理上来。当然,在这一时代,管理好数据网络、提高网络的利用率是运营商投资和建设的新方向;同时,在运营商们经历了高速扩张的千头万绪之后,降低内耗、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合理高效节约精确的管理要求被提上议事日程。

电信运营商的下一个发展高峰和需求高峰很快就会来到,这个高峰不再是以网络扩展为核心,而是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网络运营特色服务为核心。

随着中国电信业逐步打破垄断,为国内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一个逐步市场化的合理竞争环境。同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国际化和我国加入步伐的加速,也要求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在经营管理上向国外先进的电信运营商看齐,以迎接电信运营业的国际化竞争。国内、国际电信业的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对国内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经营管理以及服务意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内电信运营商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等着顾客送上门”的被动服务,建立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和服务体系。

新的经营模式和服务体系需要新的运营支撑系统来保障。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基本采用以运行网为中心来架构,电信运营商具有多个运行网(市话、长话、移动、数据等),因此在每个运营商内部具有多个运营支撑系统来满足多个运行网的要求。而新的经营模式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必须以客户的价值取向和消费心理为导向,需要一个统一的运营支撑系统为用户提供一致的服务,真正体现“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的现代客户服务意识与理念。

在国际上,电信管理著名的标准化组织电信管理论坛(,)一直专注于电信运营支撑系统( )的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对于的功能定义,提出了自己的功能模型,这个模型被国际的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以及电信系统开发商广泛接受,成为国际标准与事实上的规范。

在的模型中,从功能上来看,主要包括三大功能:业务开通();业务保障();计费,又称业务计量();系统的三大功能,业务开通()的定义是,电信运营商接受客户关于订购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的订单,并通过对电信资源的分配、配置、安装和部署,使电信运营商能够为客户提供其需要的服务,并能够为客户使用这种服务进行计费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业务保障()的定义是,提供量化的测量指标,确保网络服务能够达到客户所订购的要求。()的定义是,测量电信网络中各种业务的使用情况,计算处理使用电信业务的应收费用,并对电信业务的收费过程提供支持。这是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而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从电信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处在三个管理层面:客户服务层;业务管理层;网络管理层。

根据业务模型,提出了系统的实现模型,被称作模型,下图所示。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整个的设计都是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符合市场对新一代电信运营商的要求。因此,在的实现模型中客户服务层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二、新一代电信运营商的客户服务

在模型中,客户服务是针对用户的唯一接口,包含了业务开通、业务保证和业务计量的全部环节,必须完成市场营销、定单处理、问题处理、客户服务质量管理和发票与催缴等多项功能,这种客户服务的外延大大超出了传统电信运营商客户服务中心的职责。新一代电信商的客户服务必须涵盖电信产品销售的全过程—从售前到实施,乃至售后,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流程;并且要求在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建立客户信用度管理系统,完善反欺诈系统。

同时,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按照是否已经使用该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电信业务将客户划分为:潜在客户、已有客户。这里的潜在客户并不针对某一具体的电信业务,而是针对电信运营商整体而言。其中,已有客户又分为个人客户和集团客户。集团客户内部存在多个业务使用者,这些业务使用者本身也是客服系统的客户。分销代理商代为发展电信运营商的客户,同时他们也可以单独作为一种特殊客户享有客服系统提供的服务。在个人客户和集团客户中,均会有一部分成为特殊的。此外,对客服系统来说,电信运营商的员工和管理者也是“客户“;同时,从网间互联和网间结算的角度,其它运营商也应该按照客户来对待。

客户服务系统的外延和内涵的扩大,对整个客户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立统一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是新型客户服务系统的必要条件。目前,客户资料是与运行网绑定的,本地网系统有一套用户资料,移动系统用户有一套用户资料,数据

网系统有一套用户资料,系统有一套用户资料;同一用户如果从同一电信运营商申请四项业务,电信运行商很可能将其看作是四个用户;因此,必须改变目前一个运行网一套用户资料的现状,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满足新型客户服务系统对“用户“的定义,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

同时,目前对于一些用户数量较多的电信运营商,用户资料的存储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往往营业一套用户资料,计费一套用户资料、号码查询一套用户资料;这就客户造成用户资料的不一致,由于没有统一的用户资料中心库,在各套用户资料之间的及时同步就成为一个十分头痛的问题。因此,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最好采用集中式方案,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主动服务是新型客户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电信客户服务包含话费查询、投诉申告、业务咨询和业务受理等,基本是一种被动服务,或者是等待用户到营业柜台来办理业务,或者是等待用户打电话到呼叫中心()。而新型的客户服务系统则要求电信运营商进行主动的服务,或者派业务代表主动上门服务,在用户现场就可以通过访问客服系统进行业务办理,发展新客户;或者通过呼叫中心主动呼出( ),进行市场营销,进行满意度调查;或者通过呼叫中心实现搭车销售(),即根据用户的来电和历史资料,通过电话向用户推销电信新产品。

)呼叫中心是客户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呼叫中心一方面对于用户增加了与企业联系的方便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进行客户服务的成本。通过呼叫中心,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申请各种电信服务,而企业也减少了营业柜台的数目和上门服务的次数。前几年,随着技术的引进,大大提高了电信呼叫中心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的灵活性。而随着新技术的进一步引入,电信呼叫中心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由于呼叫中心在客户服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和电信企业的特殊性,呼叫中心的坐席的数目将高速增长;但由于物理位置和场地的限制,今后电信企业的呼叫中心将是一种分布式结构,几个物理上分离的呼叫中心将协同工作,完成话务分担,形成一个虚拟

的呼叫中心。而对于电信运营商说,基于智能网的分布式呼叫中心将是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基于智能网的呼叫中心的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是指当客户呼叫客服中心且在呼叫未被接续到呼叫中心之前,系统利用电信智能网和呼叫管理器分配呼叫。利用整个企业网的计算机与电话的集成技术,根据动态变化的信息或最终用户定义的规则,如主被叫号码、呼叫客户所在地、主叫输入号码、客户数据检索、业务代表的技能、时间、工作组、工作量、电话费等等,智能化地动态选择呼叫路由。使整个网络中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有助于在全网内多点客服中心之间平衡业务代表之间的呼叫。

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普及使客服中心前端的技术,即桌面技术,得到了空前的进展,使人们对呼叫中心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一台、服务器和几部电话的概念。人们的通讯手段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话方式。在多种通讯手段技术的推动下,传统意义上的呼叫中心逐渐被客户联系中心所代替,原因是客户不仅可通过电话还可通过传真、、甚至是多媒体手段与客户联系中心联系。今后,一种崭新的开放式平台“ ”将成为未来客户服务中心发展的方向。结合“虚拟客服中心( )”,即网络化的客服中心,实现多个客服中心的资源共享,使客户随时随地感受到方便的服务;同时,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公众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电信运营商客户服务的未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从长远角度讲,客户服务系统不仅作为传统营业与服务手段的延伸,更要针对客户的消费心理、价值取向与消费行为,在客户服务、计费帐务的基础上,使用决策支持系统(),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联机分析和挖掘功能,为客户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以维持现有客户、发展潜在客户。另外,通过将呼叫中心和客户关系系统有机的集成,为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和经营决策支持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信息支撑,为其提供一个集服务、管理和经营决策分析与支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提高其整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手抓好信息化解决方案建设,一手抓好信息化支撑网建设,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各界的信息化需求,在推动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大潮中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只有创造了客户价值,才可能提高自己的增值空间

技术能力

行业经验

解决方案(软件)的专门性、可移植性(降低风险)

可行性、实效性

作业流程的规范性

团队构建等管理能力

售后服务承诺

目前的系统集成商的工作能力正在接受进一步检验,包括其质量、成本、时间和价值等等评估的标准将更加地严格,包括:方法的改进、工作组的联合、资源的认证和成本透明度的提高

四个方面值得注意

在选择系统集成商时应该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给予特别的注意:

工作经验

从系统集成商中去研究、参考具体的事例是对其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一个最好的方法。这当然也正是解决系统供应环节(如:生产商、发行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和商业模式(如:、和)等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还是评价一个公司产业经验丰富与否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这方面拥有大量产业经验的公司将能够在成功选择和使用软件包方面做出积极而且直接的影响。

比如说,在商业模式的供应环节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公司经常拥有独特的复杂的渠道系统集成商和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高级合作关系管理应用软件的支持。与此同时,一个零售商需要在协同工作和分析技术之间架起一个使之联系更加紧密的桥梁,而且这

种联系能够有效地调整单一用户的行为。产业经验对于探索、制定合适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行为管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咨询经验

系统集成商有时候会把曾经在中使用过的方法拿回来重新使用,这也会促使它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操作能力和生产水平方面。恰当的解决办法不一定总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银行客户应该受到个人帐户管理员的支持和帮助,不应该被强迫使用一个在线银行帐户)。因此,找到一个系统集成商非常关键,因为它能够提供一种构想,那就是及时了解企业和用户个人在整个过程中的各自需要,并为解决这两者的矛盾提供帮助。

我们还应该对系统集成商与应用软件包销售商关系的亲密程度给予格外的关注。比如说,在开发特殊的功能和装置时销售商有特别的影响能力,尤其是对那些被列为是“众矢之的”的产业目标来说更是如此。不过情况不完全是这样的,因为很多销售商们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还不能足以胜任提供解决办法的任务。

工作组联合

因为销售商们提供了有先前经验的工作组而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这些工作组不用提供应用软件包,但需要提供更多的、平时会经常遇到的商业问题。我们发现这对整个计划的实行大有帮助。除此之外,因为计划经常要到截然不同的技术领域(如:运行、分析和协作等领域)中去挖掘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知识,所以销售商们应该能够详细地说出不同的技术水平将会为不同的计划阶段、进程、工作任务等提供怎样的在线或下线的支持。

打个比方:如果要给工作小组提供应用软件销售商的系统集成商,那么这样的情况将会如何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工作小组将使用哪个销售商的产品?我们将在整个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去寻找这个答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有大量的不完善的产业用户软

件的存在,所以系统集成商、销售商的存在是一件积极的事情,以为它们能够提供在线计划的信息、提供更直接的技术支持和更快速的用户化发展进程。现有的工作小组来自应用软件销售商一方,这样的比例是最为合适的。

计划执行和战略方法

作为公司来讲,应该寻找一些方法,这些方法能够给予计划的风险以格外的关注。伴随着系统集成商计划的出台,还必须提供有关这个计划的风险评估报告。这个报告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阐述:用户对这个计划的影响作用(如:用户满意度、忠诚度等等)、减少商业损失的风险、商业领域中的必要裁员、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负面经验。

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应用软件销售商所提供的系统集成商和它们所设计的方法都被安装到一个应用软件当中,它们所做的这一切可以说是欲速则不达。我们还发现,通常这种系统所面临的失败危险要比独立系统集成商高四倍。

就是从年开始,真正进入了提供以软件为主的专业化服务的阶段,扎根政府、电信、金融等行业的各个大型集成商开始明确地将产品化的行业应用软件和方案作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战略目标也完全转向了以软件为核心的专业服务。据此,于立山认为,年之内,最多年,中国的集成商将走向两极,一方是有自己核心软件、能提供专业服务的将脱颖而出;而另一方没有核心软件研发能力的则"可能退化到跟代理分销相似的下游服务商"。

产品化方有出路

软件的产品化是说一个行业应用软件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以至于复用性很高,对类似的应用终端和客户来说就向成熟的产品一样,只需稍作修改就行了。对来说,拥有一个行业的成熟产品化软件方案,不仅意味着开发成本和人力资源的大幅节约,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家的实力,而客户也更信任那些有成熟的、在运行的软件方案产品的,他们将产品化软件拿过来就可以用,而不必担心重新开发可能带来的失败的风险。

而从针对一个项目开发软件到如今走软件产品化之路,经历了一段认识和探索过程。鼎天软件公司的销售总监王浩曾对记者描述过系统集成商只顾做具体项目、不注重软件产品化的发展怪圈。他说得很有代表性:"在应用软件的开发方面,以前很多公司的出发点都是仅仅从具体项目出发,把项目涉及的软件开发当成一个任务,实现目标就行了。而没有考虑到要把

从一个项目中得到的软件和开发经验融合倒下一个项目中去,最终将它成一个通用的产品化软件。所以,过去很多公司开发的软件都是个案,换个用户就不能用了,同一行业不同区域的用户还得再次开发,依然周期长、成本高、质量差"。

现在各大都在提产品化,也都在大力宣传浓缩其行业从业经验和技术实力的产品化行业应用软件。虽然至今也没有哪个敢声称自己的产品化软件已经完全产品化了(神州数码于立山认为在中国应用软件的产品化能做到就不错了),但产品化仍是每家努力的目标。朗新信息科技徐长军说:"要在竞争中胜出,就一定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就一定要使软件方案产品化,服务变得通用化,解决方案变得程序化。"

由于行业发展迅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客户的需求变化都很快,所以在致力于形成产品化软件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调整公司的产品化战略与定位。长天控股王伟认为,在产品化时公司首先要有明确的行业拓展和发展策略,其次要明确市场需求。"预测要准确,响应要及时,不能预测是热点,等研发完了,都过时了"。在这方面不仅需要不断跟用户去探讨,还要根据策略投入建立专门的队伍不断去完善,同时,还应有一套应用考核体系和内部核算体系做引导,让公司的销售和研发队伍都往这方面走,公司才会逐渐成为产品化的公司。

北京合力金桥公司副总裁曲维枝形象地描述过软件开发的"黑盒子"现象"好多应用软件开发商拿到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但由于开发过程受用户需求变化的影响,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内部管理效率的影响等等,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开发过程成为了一个黑盒子。"开发商只知道软件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中间的过程漆黑一片,根本不知道软件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也无法控制工期,这是系统集成商下一步提高软件研发水平致命的环节"。

于是,一些经过思索,开始敢于对软件高手说不!他们试图在公司内部树立一种不是在找软件高手,而是在做软件工程的风气,建立一套可供大家遵循的开发制度。

打破作坊构建工厂

在软件对系统集成商来说只是一个附属产品的时候,签一个单子做软件只是为了把硬件卖出去,至于软件做多长时间,陪多少钱没关系,拿硬件的利润补上就行了,最后算一算还是赚钱的,所以以前系统集成商在软件管理方面的意识不强。随着竞争的加剧,硬件利润越来越低、整体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时候,用一位老总的话说"软件管理不好,就赔进去了!"这时候,加强软件管理的价值就凸显出来。

以前,的软件研发团队是缩在项目小组里为打单服务的,自己没有独立编制,管理也是在项目管理的光环下。一个项目来了,公司就抽调张三李四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软件开发完全围绕这个项目,实际上是构建了一个个的小软件作坊。结果就像一位的总经理所说的:"一个公司被分成几个小公司,所以对外竞争的时候,就变成了几十个人而不是全公司的几百人跟别人竞争,很难形成合力"。

而且,如果完全以项目盈利为目标来进行绩效考核,就会重蹈软件无法产品化的覆辙,造成战役性胜利、战略性失败的惨重后果。所以,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软件管理体系来协调项目

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的作用是把整个公司的软件开发资源整合成一个软件工厂,就能浅消单纯的项目管理把整个工厂拆成若干个小作坊的力量。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在项目中形成并完善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的软件产品,避免因小作坊式的人员累加造成的公司机构和人员臃肿,避免因作坊式运作造成的员工惰性心理,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在客户端整合公司资源,带给客户更大的价值。

所以,现在很多在加强项目管理的同时,都在公司内部设立有一个独立的软件研发中心或者资源规划中心,其目的就是要在软件管理和项目管理中找到平衡点,构建一个更专业、内部分工更细的软件工厂,来牢牢锁定以软件实现核心价值的战略目标。

软件明珠不再暗投

随着软件在系统集成业界的地位日渐重要,越来越多的集成商对()这一称谓感到不满了。很多集成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曾表示过类似的意见:你姑且还把我称为集成商吧,但我更乐意称自己为软件厂商或者解决方案提供商。有些商家建议不妨把的内涵该为,即解决方案集成商,或者,软件集成商。更有的商家更是认为:干脆别叫集成商了,就叫软件公司。

很有趣的是,与这些在行业内有自身核心软件的大集成商相反,很多软件和研发能力有限、只具备简单硬件叠加能力的小公司却乐意于称自己是一家系统集成公司!很多小的经销商和二级分销商也纷纷声称自己不仅是搬箱子的,而是在做系统集成!所以,有一种说法是,系统集成行业之所以很不规范、鱼目混杂,就是被那些披着系统集成外衣、却没有相应能力的公司做乱的。所以,一些大集成商开始有了要摈弃这一称谓的意思,他们不希望再躲在集成的背后做软件和服务,他们希望软件明珠不再暗投!

这需要集成商的整体觉悟,更要依赖客户市场的成熟。据说,美国用户采购用途的比例用在服务和软件占多,而在中国却有多都是硬件。我们期待这两个数字的比例发生转换,让软件焕发出其美丽的光彩。

不同行业的业务差异和管理的成熟度存在着不同,于是对应用软件的需求表现出多样性。除外,、、、知识管理、工作流与业务协同等也将有较好发展,百花齐放应该是中国市场的写照。

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很多用户更多地是要求企业应用软件能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同时也要求供应商能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进行沟通。因此产品的符合度和沟通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业务的关键。而要想达到这个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明确聚焦目标市场和使用更加客观的工作态度。业务定位的更明确,业务发展的更精细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应用软件供应商的发展。

面对高端集成性应用,目前国内供应商们的资源恐怕还有着种种局限;而低端应用的特征是“工具化”,企业应用对市场成熟度的依赖性很高。所以,中端应用将是竞争的核心。中端应

用的关键是对客户关键业务的满足,因此对不同业务形态的企业,关键应用的综合将成为产品发展的关键。同时,还要能够支持关联应用的集成并支持业务需求的快速变化,产品架构的扩展性和数据标准也是产品发展的关键。所以,中端应用一方面对客户关键业务提供支持,应用效果容易呈现;另一方面,虽然中端应用对应用技术和技术的要求虽然较高,但目标对象是中国本土企业,国内企业在竞争中更容易争取客户。

技术上落后于人的尴尬让国内的系统集成商们谈到外包时总显得有点底气不足,袁波一直认为外包服务是一种发展趋势,但目前各方面条件还不太成熟;詹滨则直言不讳:“外包是所有服务中发展前景最好的,但也是最难卖的。外包要求客户对你高度的信任,你必须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来赢得这种信任。坦率的说,我认为目前国内具备这种实力的企业没几家。因为银行基本上用的是的主机系统,技术要求非常高;而国内企业熟悉的是系统,很少人懂主机技术。至少在目前,我还没看到技术上成熟的企业。”

高阳袁波曾经谈到,外包服务与系统集成的区别就在于系统集成是在技术或信息层面上,而外包服务则多是在业务层面上。系统集成是根据客户某一方面的技术或是在形成了业务想法之后,帮助客户去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外包呢,是从客户的业务层面上确定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把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外包给另外一家公司去做。所以,外包是业务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它需要对行业非常准确的把握,这一步是最难跨越的门槛。为此,系统集成商们正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银行这个最大的客户靠拢。

亚信新一代电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

基于对新电信格局的竞争环境的理解,围绕电信运营中的五个核心业务流程,即大客户管理流程、计费和帐务管理流程、业绩考核体系流程、网络投资管理流程和网络资源管理及调配流程,亚信提出新一代电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在解决方案的研发过程中,亚信秉承了以下主要设计理念:

a.建立基于营销中心和网络中心的前后端组织架构,在市场营销和网络建设之间建立

完整的考核和监控机制;

b.管理是实现端到端管理的核心,除了客户等级,服务水平要素以外,管理还包括前

后端服务流程执行、市场预测、网络成本预算、风险保护等要素;

c.全面建立了指标及考核体系;

d.整体系统架构突出前端营销的作用,前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营业受理,应该包括

能提供多种接入方式的销售、客户服务、大客户分析、产品管理、营销管理、合作

伙伴管理等等方面的系统;

e.充分考虑企业或的建设需求,利用、技术将各业务子系统独立出来。另一方面,通

过建立统一的信息总线,完成和其他各系统例如帐务等的统一接口。

中国移动“移动梦网”的成功,可以说正是价值链上两个角色――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完美合作的经典之作。今天这种价值链的合作开始向更深入、更核心的环节发展,亚信和爱立信服务于相同的客户――都在为中国各大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但分别处于电信价值链的不同位置。他们的这种基于互补的合作有益于电信运营商,而对于这两个原本在自身行业就非常成功的企业来说,这种合作模式显然具有强强联合、资源互惠的优势,将促进两个企业的未来发展。

针对后的电信竞争格局,凭借对市场变化敏锐的洞察,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亚信积极地向电信全业务不断延伸、渗透,全力打造"全电信解决方案"。基于自主x的核心软件,亚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数据到语音、从固定到移动全电信业务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积极为中国电信业的深刻变革推波助澜,提高中国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与客户一同拓展无限价值空间的最有力量的伙伴。

亚信技术支持中心概况

亚信公司所提供的技术支持服务是目前行业中最丰富、最全面、最灵活的。在北

京和(专业软件服务部)有专职的客户支持工程师,他们对亚信公司集成的网络和开发的软件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客户工程师可以通过热线电话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在必要的时候,我们的客户工程师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现场服务。例如,在安装软件的升级版本或修补版本()时,以及遇到了那些在电话中无法表达清楚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的支持工程师可以到现场去解决问题。

总之,高效快速地为客户解决各种问题,最大限度的节省和保护客户的投资,为

客户排忧解难;保证客户的网络系统连续、稳定、高效地运行,是我们服务的最终目标。

亚信技术支持中心()网站简介

为了能够更主动、更及时、更方便地提供亚信的各项支持服务,亚信提供了专门的服务网站(),借助于网,亚信的客户服务将走进各地机房,走到各个系统管理员身边,使亚信技术支持服务更加靠近客户。

的在线服务系统使亚信的服务走向透明化、主动化,并能及时接受客户的监督和反馈,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和利益出发,使客户能快捷地享受亚信的各项专业服务。

基于上的在线支持服务,我们将方便的向客户提供下列服务:

亚信客户服务、亚信设备返修管理系统、亚信技术手册、管理员网上交流等等。

通过不同的服务管理系统,您不仅可以了解亚信的,还可从中得到的各项在线支持服务。(具体内容请到网上浏览)

客户认证与网上自我服务

只有亚信的合同客户,才有权限使用提供的各项服务。如果您是亚信合同内的客户,可以以电话()或()的方式获得帐号,从而进入在线服务系统,实现客户的网上自我服务。

:中国联通除了推出电话服务外,还采用了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互联网商务解决方案。该方案给中国联通带来怎样的竞争优势?

王建宙:我们正在采用用于内部管理的互联网商务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实施被称为的一个有关内部系统的实施计划。我们希望能够在其中采用世界级的方法,对我们目前的系统做更多的改进。不同之处在于,许多公司只有一个部门,而对我们来说,每个部门都是一个部门,因为我们想建设一个更加全面的系统。系统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资源规划();第二部分是客户关系管理(),;第三部分是办公自动化系统。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尽可能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最先进、最有效的商务系统。

支持万用户浙江移动系统正式运行

月日凌晨,随着浙江移动系统项目中舟山市万用户数据的顺利割接,由亚信公司())承建的可支持万用户、业务月处理量达到亿条话单的浙江移动系统正式开始运行。

据亚信公司首席技术官张振清介绍,目前全球最大的系统是德国电信的系统,可以支持万个用户,而浙江移动可支持万用户的系统堪称全球第二大,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系统。

亚信是国内领先的电信软件供应商,也是国内最大的系统供应商,亚信共承建了包括浙江移动在内的个省(自治区)的系统。浙江移动公司移动电话客户总数已突破万户,网络规模和客户总数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二位,年长途来话接通率、掉话率等指标位居全国前三位。根据浙江移动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按照移动总“一体化、两级体系、三层结构”的建设原则,亚信为浙江移动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分为个功能模块:计费、结算、帐务处理、帐务管理、综合客服、业务管理、系统管理和统计,将全省各分公司相对独立的系统集中成一套系统,实现全省集中统一的业务管理和监控。

浙江移动业务支撑中心的项目负责人沈女士表示:“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助,浙江移动系统的建设得以顺利完成并已开始运行。在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建设中,浙江移动与亚信等一批有实力的通信系统和服务提供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大家协力合作,共求发展,这为浙江移动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保证。”

亚信公司兼总裁张醒生先生对系统顺利完成割接表示振奋,他兴奋地说:“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下面每个省的业务量都相当于一个国家的规模,能为这样的客户服务是我们的荣幸。中国的电信市场已进入一个以服务为核心的时代,、等系统的建设将关系到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亚信愿意与中国的运营商共同努力,把中国的通信运营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完成了诸多大型系统集成项目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形成了售前技术咨询、方案设计、产品销售、设备安装、应用开发、售后跟踪维护和支持等完善的服务体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