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 头牙( 农历二月初二)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 清明节( 节气清明)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节气冬至) ?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尾牙(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农历腊月廿四) ? 除夕( 农历十二月卅日) 元会诗(魏)曹植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遝,充溢圆方。笙磐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家荣贵,寿考无疆。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已酉新正(明)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春节看花市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中华传统节日组诗陈志岁春节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清明乍温复凊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迹加。或向陵园寻志石,思亲敬献墓头花。 端午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中秋合家匀饼庆嘉辰,携向中庭望月轮。二十四桥谁独立,鸳鸯双宿水如银。元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传统节日文化调查问卷表

传统节日文化调查问卷表 一、您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传统节日是: 1、完全知道。 2、大部分知道。 3、大部分不知道。 4、其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您能讲出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或故事吗? 1、能讲不少,而且讲得基本准确。 2、能讲一些,但不太准确。 3、知道一些,但不太会讲。 4、没听过,也不会讲。 三、您能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含义吗? 1、基本能理解。 2、目前我还不能理解,因为我还小。 3、不能理解 4、没有考虑过 四、在现代社会,您认为如今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注:可多选): 1、理性价值(如历史文化价值、社会学价值、人类学价值等)。 2、情感功能(如传统节日增进和家人亲人、已逝亲人的一种感情纽带)。 3、娱乐功能(朋友聚会、旅游)。 4、休假调整功能。 5、社交功能(办事送礼、社会交往的需要)。 6、其他因素。 五、对我们国家近几年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安排假期,您是持什么态度: 1、觉得此举很好,很有意义。 2、无所谓。我们忙的从来没有节假日。 3、无所谓,我们一直很闲。 4、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您对传统节日的所在日期: 1、能够确切掌握日期。 2、大体能够掌握具体日期。 3、掌握不了,因为传统节日都是用农历或节气来安排的。 七、您有无在以下途径中感受到节日文化的元素: 1、有,比如网络游戏、各种媒体上。 1/2页 2、有,比如广告或商业促销等活动中。 3、有,本地的风俗氛围和活动中。 4、没有。 八、关于节日风俗和现代生活之间,您认为: 1、节日风俗很重要。节日风俗对传统节日很重要,要过好传统节日,节日风俗要发扬好。 2、二者是矛盾冲突的。节日风俗与现代生活有着很大的冲突,现代生活方式不利于传统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介绍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介绍古人送壶我送粽,一片真情在其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天涯知己度端午,无限真情在粽中。青青粽叶包真情,愿你拥有好心情,端午节快乐。下面就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介绍(一)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5-7]。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

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家人团圆的祝福贺词(二) 1、夏日的柳丝,伴随着假日,让清风吹起无边的凉爽,夹杂着祝福的气息,缓缓飘落在你的身旁,端午节到了,祝你过一个快乐温馨的小长假。 2、送你一颗好运粽,里面包藏:健康米,好运蛋,平安菇,快乐虾,长寿花,幸运栗;如果你收到将会好运连连。祝你端午节快乐。 3、愿这一声的祝福化成一缕清风,吹去心头暑热,愿它化成一声鸟鸣,带给你灵动的音符,愿它化成黑眼里的一盏灯,照亮回家的路。端午节快乐! 4、端午已至,特送粽子一个,淡淡的粽叶香包着关心米、健康豆、甜蜜枣,最后用幸福绳扎紧。祝您端午节快乐!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一、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春节民间传统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要吃腊八饭,“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腊月除夕,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要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新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后来还有河南的朱仙镇。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除夕晚上要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在每年中央电视台办“春晚”,全世界华人都守岁。 天明过春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燃放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祭典祖先、祁求丰年。吃了早饭,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去到各家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

中国传统三大节日

中国传统三大节日 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有哪一些的呢。是不是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让小编为大家介绍,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三大节日春节(是人们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 端午节(是祭奠屈原的节日) 中秋节(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 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将春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1、(农历正月初一)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 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看春节联欢晚会) 元日(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农历正月十五)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 宵、踩高跷、猜灯谜、、赏花灯、等风俗。 3、(节气清明) (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

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4、(农历五月初五)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 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饮雄黄酒 5、(农历七月初七)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6、(农历八月十五)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7、(农历九月九)

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的诗句 1、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2、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4、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6、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7、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8、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9、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0、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1、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12、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4、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15、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6、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7、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8、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9、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20、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2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3、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4、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25、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端午 节的诗句 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5、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6、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7、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8、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1、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成粽子节,是革新还是遗忘? 不知从何时起,春节开始成为旅游度假,中秋节变成月饼节,七夕成了东方情人节?而西方 节日成为了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圣诞节万人空巷,元旦比春节更加重要?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五千年的传承到今日所剩多少?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直视的问 题。为此,我决定对此展开调查,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现状。 目的与意义: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西方节日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如果我 们自己把自己的文化遗忘掉,那么中国文明体一定会被历史遗忘掉。这项调查意在了解社会 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以及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起到锻炼自 我的作用,并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出自己的一份力。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7月27日至8月3日 调查人群:主要为三十岁以下的80,90一代,以及40岁以上的70一代做对比。 调查结果如下: 受调查总人数:53人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正确人数24 44 33 48 51 正确率45.20% 83.10% 62.26% 90.56% 96.22% 第六题第七题第八题第九题第十题平均值 正确人数28 52 35 38 47 40 正确率52.83% 98.11% 66.03% 71.69% 88.67% 75.47%

中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文化认识的缺失值得反省

结果和想到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调查对象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尽人意,我们暂且不说75.47%的正确率,也不说37.7%的人不了解春节的习俗,仅以无数文人墨客感伤落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中秋为例,饮酒赏月的闲情雅致似乎在民众的印象中所生无几。在另一个小组的结果中,最好的成绩为答对5题,而最差成绩为0。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难以想像。在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中国传统节日,被西方文化撞的支离破碎。 中华文化向来是东方文化中乃至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几度成为世界的最强音。然而进入清朝以来,华夏文明却渐渐失去了她往日的光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更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如果近代中国的遭遇可以用"繁盛的农业文明无法与新兴的工业文明相抗衡"来解释的话,那么走进新中国,步入新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当西方文化正以咄咄逼人之态成为成为强势文化时,我们却不得不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捏一把汗。我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被各种西方节日冲击得支离破碎。如圣诞节狂欢的风靡,再如传统的七夕大有被西方情人节替代的可能,搞得现在的年轻人甚至都不愿认祖归宗。在西方节日面前,有着深厚底蕴的传统节日何故如此不堪一击,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让我们在看看我们的邻居韩国,他们的文化可谓是在中国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以端午节为例,1967年端午节就被韩国政府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每年的端午期间,来到江陵观看端午祭的本土和世界游客达上百万之多。再看国内的端午节,已被粽子节无声无息地取代了。人家能做好,为什么我们不能? 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冲刷,可现如今她为何逐年冷清下去呢?以下是我认为其存在的原因。 1: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公历一年为365至366日,农历一年为354或355至383或384日,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 2:家庭观念淡薄、社会倡导不足,是令中国节日没落的原因之一。 3:现代中国人古怪心态作祟,赶时髦、跟上潮流、相互攀比、面子问题得心态使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兴盛。 4: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怎么做? 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一幕,这是被人们所公认的。然而,从客观的看,传统文化中的确有许多不适宜现代社会的拖沓冗长的部分。对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不应该采取且不可能采取一位抵制西方文化的方法,在这个时代,文化需要交流,在交流中,文化得到了发展,并延续下去。因此,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耙,并结合利用现代化通讯及信息传播手段,使传统节日发扬光大,并再次走向全世界。

中国传统节日 (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 腊八节 每年的十二月俗称,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除夕夜 除夕:读作chú xī ;英文: Chinese New Year's Eve,又称Lunar New Year's Eve。除夕是我国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春节 即新年,俗称,一般指和正月初一。但在,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悠久,起源于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在春节期间,的和很多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特色。 元宵节 农历元宵节,又称为“”(the Lantern Festival),,是传统节日。是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赏花灯、、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后一百零五日,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牵勾、斗卵等,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清明节 是农历之一,在与之交,也就是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清单 节日名称时间风俗相关诗句 1.除夕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守岁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春节正月初一贴春联,年画、放鞭炮、拜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 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猜灯谜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清明4.4~4.6 扫墓,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拜织女,穿针乞巧天阶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祭鬼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孟兰古意存。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饮酒赏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小试牛刀: 1.下面诗句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②③①④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 (2006年陕西省)请你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节日来。 ①农历九月初九日,有敬老和登高的风俗。() ②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用康乃馨花表达感恩之情。() (2)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③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④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 ⑤请你为保卫传统节日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问卷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问卷 1、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何看法吗?() A、都很好 B、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前者更多 C、都不是很好 D、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后者更多 2、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除24节气)的有多少(): A、少于3个 B、3-5个 C、6-7个 D、7个以上 3、你知道的外来节日的有多少:() A、少于3个 B、3-5个 C、6-7个 D、7个以上 4、相比外来节日,你更喜欢哪个:() A、传统节日(答第5题,跳过第6题)B外来节日(答第6题,跳过第5题) 5、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 A、自有古老的魅力 B、习俗有趣 C、有独特的内涵 D、习惯成自然 E、其它________ 6、你为什么不喜欢传统节日:() A、内涵传统没新意 B、习俗过时 C、周围没人还过 D、洋节更有意思 E、其它________ 7、你对国家在清明、端午和中秋节放假有何看法?(多选)() A、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 B、让我们有时间真正地过传统节日 C、能让青少年更好理解中国传统节日 D、只是又多了个能放松休息的日子罢了 E、哪怕恢复这三个节假日,效果也不大 8、你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 A、人们仍然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 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 C、若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等,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什么意思了 D、其他________ 9、你对外来节日的态度如何:() A、既然从外传进来了,自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也确实如此 B、在过了几次洋节之后,发现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些洋节还是不适合自己 C、从最初就不喜欢这些从外传进来的节日,像文化入侵一般 10、你对传统节日的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A、恢复更多的节日并放假 B、政府应开展传统纪念活动 C、从现在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并发展让它流传下去 D、对于外来的节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 E、其他________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1、 ( 农历正月初一)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看春节联欢晚会) 元日(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 农历正月十五)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赏花灯、等风俗。 3、 ( 节气清明) (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4、 ( 农历五月初五)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饮雄黄酒 5、 ( 农历七月初七)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6、 ( 农历八月十五)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个人整理修改版)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其中,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夕英文名Chinese New Year's Eve 别称:大年夜、除夜、岁除 节日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流行地区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节日起源除旧布

新、祭祀祖先 节日活动:清扫庭舍、贴年红、祭祖、守岁 节日饮食:年夜饭 节日意义:除旧布新,迎祖宗回家过年起源时间先秦时期 风俗习惯 ?年夜饭?贴年红?燃爆竹?祭祖?守岁?挂灯笼?压岁钱 节日禁忌 1、福字不能倒贴,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19] 2、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务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20] 3、忌倒污水、倒垃圾、丢弃杂物、扫地、洒水、随地便溺。据说这样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就会降祸于人。[20] 4 、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5、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 6、忌说不吉利的字眼。 7、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典故传说 夕的传说?七郎射夕?熬年守岁?春联门神 二、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文名春节英文名Spring Festival 别称新春、年节、新禧、岁首、

中国传统节日汇总

1、原理一: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 原理二: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 2、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寒衣。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 清明节编辑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1] 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 中元节编辑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府之门,也是地府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寒衣节编辑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一伏饺子·二伏面(面条),三伏烙饼摊鸡蛋。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蒿。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高中文化常识之中国传统四大节日 (最适合初高中学生记忆的思维导图)

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