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家秘方

道家秘方

道家秘方

延年益寿、保健强身是道家几千年来追求的梦想。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就希望能从药物中提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通过服食地黄、天门冬、枸杞子、菊花、茯苓、柏子仁、松子仁等单味的植物药或钟乳石、硫黄、朱砂、云母、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等矿物药“耐老”、“轻身延年”(《神农本草经》)。

自宋以后,道家秘方开始转向以植物药为主,如金元时期《丹溪心法》中的“还少丹”,元代《瑞竹堂经验方》中的“琼玉膏”,明代邵应节所制的“七宝美髯丹”,清代《世补斋医书》中的“首乌延寿丹”等,都是这一类药方的代表。

道家认为,人的疾病与衰老,关键是由于正气不足和阴阳失调。如《内经》中所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阴阳)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因此,道家秘方多重在补虚、补五脏。然而在不同时期,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唐宋以前的秘方多是以补心肾为主,同时兼补五脏;金元至明代,则多重于补肾。明朝以后,人们不仅重视补肾,而且还重视补脾。如《串雅外编》中的“长寿粉”、“九宫王道糕”,《寿世保元》中的“阳春白雪糕”,《万氏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中的“参苓造化糕”等。。。

据大量事实表明,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人的寿命仍远远没有达到自然寿命的极限。因此,减少疾病、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是完全可能的,荷花香炙由著名道医能子先生继承传统灸疗技术,依据九宫八卦象数原理、基本格局、河洛治疗手法、多维构架研究和中医、道家理论精髓,耗费多年心血独家研发的九宫荷花香灸,获国家专利。

主要香灸成份:95%荷花+5%艾叶+30多味名贵中药秘方制成。适用于肝气郁结、面无华色、乳腺增生、纤维瘤、痛经、宫寒、腹中硬块、腹有压痛点、月经不调、不孕症、肾阴虚、四肢冰凉、活血通络、瘦身减肥、塑造乳房等有奇特效果;长期香灸保健有消除疲劳、提神健脑、保健养生、预防妇女一切疾病、长寿健身养生之功效。

理疗原理人体健康四要素:经络要通畅、气血要充足、脏腑要平衡、无六淫邪气。利用药物烯烧药性不变的定律,皮肤毛孔通过高温讯速扩张,燃烧后荷花香灸能排出病气,药物通过热

感透皮吸收。药性通过毛孔离子化讯速渗透皮肤基底,透至经络,达到温经活络的效果。

道家秘方

茯苓酥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正方

白茯苓三十斤,山之阳者甘美,山之阴者味苦,去皮薄切,暴干蒸之,以汤淋去苦味,淋之不止,其汁当甜,乃暴干筛末,用酒三石,蜜三升,相和,置大甕中,搅之百遍,密封勿泄气,冬五十日,夏二十五日,酥自浮出酒上,掠取,其味极甘美,作掌大块,空室中阴干,色赤如枣,饥时食一枚,酒送之,终日不饥。主除万病,久服延年。

[按语]

此处所述剂量与制法,录自《本草纲目》。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温暖干燥向阳山坡的松树下,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碧松之下茯苓多”的诗句。它主要产于安徽、湖北、河南、云南等地,其中以安徽、湖北产量最多,云南所产者质地最佳。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功能渗湿利水,健脾益胃,宁心安神;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之“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据现代药理研究,茯苓的主要成分为茯苓多糖,约占干重的93%。此外,还含有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葡萄糖,组氨酸等。茯苓多糖不仅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尚有较强的抗癌作用。茯苓还能降低血糖,对实验性溃疡有预防作用。

茯苓是古人常用的服食之品。据《集仙方》记载:“饵茯苓,其法取白茯苓五斤,去黑皮,捣筛,以熟绢囊盛于二斗米下蒸之,米熟即止,暴干,又蒸,如此三遍,乃取牛乳二斗和合,着铜器中,微火煮如膏,收之。每食以竹刀割,随性饱食,辟谷不饥也。”《经验后方》的服法,是“用华山挺子茯苓,削如枣大方块,安新甕内,好酒浸之,纸封一重,百日乃开,其色当如饧糖,可食一块,至百日肌体润泽,延年耐老,面若童颜。”古医籍记载的茯苓服法还很多,这里不一一枚举。由此可以看出,茯苓是一味传统的延年益寿药,其疗效早已被先人的实践所证明。

茯苓酥适宜中老年人平素脾虚湿盛者服用,特别是伴有浮肿、肥胖、腹泻者,服之更为适宜。

神枕法

张君房《云笈七籤》正方

作枕方: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山林柏以为枕,长一尺二寸,高四寸,空中容一斗二升,以柏心赤者为盖,厚二分,盖之令密,又当使可开闭。又钻盖上为三行四十孔,凡一百二十孔,令容粟米大。用药川芎、当归、白芷、辛夷、杜蘅、白术、藁本、木兰、川椒、桂皮、干姜、防风、

人参、吴茱萸、白茯苓、荆实、飞廉、柏实、薏苡、款冬花、白薇、秦椒、靡芜二十四物,以应二十四气;加毒者八物,以应八风,乌头、附子、藜芦、皂荚、菵草、矾石、半夏、细辛;凡三十二物,各一两,皆剉,以毒药上安之满枕中,申布囊以衣枕。枕之百日面有光泽,一年体中诸痰一一皆愈,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复生,耳目聪明。

[按语]

据书中记载,此方是汉武帝东巡时,在山东泰山下得自一位老农。据这位老农说,他在“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豁,有道士者教臣服枣饮水绝谷,并作神枕法”,“臣行转少,白发返黑,随齿复生,日行三百里,臣仿年一百八十矣”。“武帝视其颜状。常如五十许人。”这虽然只是一种传说,不能够全然相信,但近来的一些资料则表明,药枕确有一定的防病治病作用。

此方中的杜蘅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蘅的根茎中全草,气芳香味辛辣性温,《本草纲目》谓其“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杀虫。”《本经逢原》说:“杜蘅香窜,与细辛相似”。

木兰为木兰科落叶灌木辛夷的树皮,其花蕾即辛夷。木兰皮味苦性寒,《神农本草经》称它能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皰酒皶,恶风癞疾,阴下痒湿,明耳目。”《本草纲目》谓之能“治酒疸,利小便,疗重舌。”

辛夷味辛性温,功能祛风通窍。

荆实即牡荆实,又名小荆实,荆条果,味辛微苦性温,功能祛风止痛,下气化痰。

飞廉又名飞廉蒿、飞轻,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飞廉的全草或根,味苦性平,功能祛风利湿,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川椒与秦椒均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只是产地不同而已,川椒又名蜀椒,主要产于四川;秦椒主要产于甘肃、陕西等地。如《范子计然》说:“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陇西天地,细者善”。川椒与秦椒的性味功能也基本相同。

蘼芜又名蕲茞、芎藭苗,为伞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苗叶,味辛性温,《本草汇言》说它为“主头风风眩之药也,此药气味芳香清洁,故祛风散湿。”

菵草,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水稗的种子。据《本草拾遗》记载:“菵草,生水田中,苗似小麦而小,四月熟,可作饭。”其种子入药,味甘性寒无毒,“作饭,去热,利肠胃益气力,久食不饥。”

方中桂皮,干姜、附子、乌头、细辛、味茱萸温经散寒;人参大补元气;防风、白芷、藁本祛风胜湿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白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皂荚祛风痰;矾石燥湿化痰,止泻止血,解毒杀虫;半夏燥湿化痰;柏实养心安神;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白薇清热凉血;藜芦涌吐风痰。

本方药虽然亦能培护人体正气,但其主要功能则是驱邪,它不仅可以祛风,而且可以散寒、除湿、清热、化痰、消瘀,人经常枕用此枕,就可以避除各种邪气,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可能是

此药枕能延寿益寿的主要原因。至于是否尚有其它机理,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附方] 公仙枕

清·陆成本《经验良方》载有“公仙枕”方,方为“川椒、桔梗、荆实子、柏子仁、全当归、川乌、姜黄、吴茱萸、白术、藜芦、防风、辛夷、白芷、黑附子、白芍、藁本、苁蓉、细辛、牙皂、芜荑、甘草、荆芥、菊花、杜仲、乌药、半夏,共二十六味,每味一两三钱。务要顶好鲜明,咀片,研为经末,绢袋盛之,入枕内。其枕用薄槐木板,做枕一个,上钻孔一百二十个,如梧桐子大,底做抽提更好。”据云:枕用“百日后,即可见效,身体轻健,气力倍生,壮阳多子,发白转黑,如夫妇皆以此作枕,更见奇效,药久味泄,三月一换。”并记载:“丁公,讳其泰,康熙时人,曾任山西部兵,年已七十余,无嗣,遇异人授此方,不二年,精强壮,御妾十余人,至八十一岁,已生二十一子矣。”

[按语]

此方与“神枕法”用药相近,功效也相似。

胡尚书壮阳丹

明·吴旻《扶寿精方》正方

莲肉(水浸,去皮心)八两,甘枸杞、芡实、干山药、白茯苓(去皮)、山茱萸(去核)各四两。

上为细末,熟糯米一升,炒黄色为末,白糖五两,酥油五两拌匀,磁器贮。每早朝沸米汤任下五六匙,干物压之。年老人加辽参四两。滋补元阳,美颜益寿。

[按语]

方中主药是莲子肉,功能养心安神,益肾涩精,补脾止泻。《神农本草经》称其“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本草纲目》谓之“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本草拾遗》还说它能“令发黑,不老。”据现代药理研究,干莲子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62%,蛋白质的含量为16.6%,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和B2、胡萝卜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以此来看,古人称莲肉“补中养神,益气力”,也不无道理。

枸杞子滋精养血,益智明目;山茱萸滋补肝肾,涩精固脱;山药补脾益肺,固肾涩精;白茯苓健脾利湿,益智安神。

芡实,别名鸡头实,雁喙实、卵菱、鸡头、鸿头、雁头、鸡雍、水流黄等,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芡实广泛分布于我国黑龙江、河南、广东、云南、台湾等二十多个省分的池沼湖泊中,以江苏、湖南、湖北、山东为主要产区。一般将产于北方诸省者称为北芡实,产于南方诸省者称为南芡实,出自江苏的又称苏芡实。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二经,《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明。”《本草从新》说它“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

禁。”芡实不仅可作药用,过去每适荒年歉收,老百姓还常以其代粮充饥,所以古代医书有不少用芡实煮粥治病的记载。如《食鉴本草》、《汤液本草》、《本草纲目》、《本草择要纲目》等都录有“芡实粥”方,称其久服“益精强志,聪明耳目,通五脏,好颜色。”当代名老中医岳美中也称“芡实粥治遗精与泄泻”。验之临床,凡脾肾不足的老年人,经常吃芡实粥,确能收到补脾肾、抗衰老的效果。据研究,每100克芡实含碳水化合物32克,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钙9毫克,磷110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4毫克,核黄素0.08毫克,尼克酸2.5毫克,抗坏血酸6毫克及微量胡萝卜素。说明中医将芡实作为强壮滋养收涩药,还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方中云:“老年人加辽参四两”。辽参系辽沙参之简称,亦即北沙参,功能养阴生津。但是,因老年人多元气虚衰,故本方似更加人参为妥。

本方药滋肾益脾,是脾肾双补之剂,适宜中老年人脾肾两虚者服用,也可用于治疗脾肾两虚所引起的遗精滑精、白浊带下、小便频数、阳痿不举,以及遗尿等证。此方药性虽然平和,但偏于温,故阴虚火旺或阳热素盛者应当忌服。

保寿地仙丹

刘松石的《保寿堂经验方》载有“地仙丹”,为了与同名方相区别,这里于原方名前特冠以“保寿”二字。其方为“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阴干,用无灰酒浸一夜,晒露四十九昼夜,取日精月华气,待干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早晚各用一丸细嚼,以隔夜百沸汤下。此药性平,常服能除邪热,明目轻身。”

[按语]

此方系由天精草、长生草、枸杞子、地骨皮,即枸杞的叶、花、根、实四味药物组成。枸杞入药,后世多以枸杞子为是,其实《神农本草经》则仅言枸杞,并未指明是用其子。作为补益和延年益寿药,后世虽多用枸杞子,但古人认为其叶、花、根也均有这一作用。如《本草纲目》中即说:“枸杞之滋益不独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热而已。但根、苗、子之气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无别。盖其苗乃天精,味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者宜之。……至于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不能退热,止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古人认为枸杞之叶、花、根、实同用,有“使精气充而邪火自退之妙”。即是说不仅能滋养精气,而且能清泻邪热。认为枸杞的叶、花、根、实同用可起到延年益寿作用的记载很多,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即载有“神仙服枸杞法”,亦称“西河女子服枸杞法”,也是同用枸杞叶、花、根、实的。

刘松石在地仙丹方中曾记载:“猗氏县一老人,服此方寿百余,行走如飞,发白返黑,齿落更生,阳事强健。”地仙丹功能滋养精气,清除邪热,适宜中老年人肝肾阴虚、内有虚热、须发早白、阳事痿弱者服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