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填空题

教育学填空题

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经历了从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2制度化教育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3.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4.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库姆斯、伊里奇等人。

5.普通教育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而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

6.14世纪以后爆发的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7.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①水平低;②阶级性。

8.我国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9.明代后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是八股文。10.婆罗门教把人分成由高到低四等分别为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首陀罗种姓,低种姓的人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11.古代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12.在西欧封建社会早期,教会控制下的教育设施主要有三种、、

13.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14.《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

15.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为定义;第三步为助产术。

16.夸美纽斯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

17.首次提出“学年制”思想的是。18.康德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19.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教育学理论基础。

20.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了《教育学》。

21、法国启蒙家卢梭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爱弥尔》一书中。

2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2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25.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7.宋代后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是四书五经。

28、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

29.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30.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3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32.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其中外院为消协,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3.我国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34义务教育又可称为强迫教育、公民教育。

35、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36.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法》,是确立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法律。

37、义务教育发的立法宗旨有三方面: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8、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39、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40、《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保证了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的实现。

41、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42、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43、我国近代梁启超主张培养的人应具有的特征是:公德、国家思想、进取冒险、权利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生利分利、毅力、义务思想、尚武。

44、《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法律依据是《宪法》。

45、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现阶段发展教育的现实条件是制定《义务教育法》的现实依据。

46、《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体现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4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终身

化。

48、小学教育的地位为:普及性、基础性、

强制性。

4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

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50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是德育、智育、

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构成。

5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52多因素交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实践是发

展的主体,个体积极投入实践活动是发展的

客观条件。

53在教育教学中有采用“一刀切”、“一锅煮”

的方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4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

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即身

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

形成的时期。

55因材施教的思想体现了遵循个体身心发

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5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

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及个体实践活动

等。

57夸大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人的发

展完全由环境决定,这是外铄论的观点。

58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

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

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59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

延时的价值。

60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

象思维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缺乏自觉

性、灵活性。

61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

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

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62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

境。

63学校教育中的智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既

有即时价值,又有延时价值。

6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内发论。

65学生的年龄特点指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

中,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

的特征。

66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明

了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成熟与学习。

67体现《儿童权利公约》精神的基本原则

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68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受教育权

和人身权。

69对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减免学费,设立

奖学金制度是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70我国明确规定了学生应尽义务的内容的

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7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

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72我国明确界定了教师职业的法律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3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包括传道者角色,

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

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74教师的道德素养包括、、

75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扎实的学科专业素

养、广泛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7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

育观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

研究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艺术。

77教师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情绪稳定性

格开朗兴趣广泛、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

精神、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78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79在我国的教育实际工作中,课程一般具

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80学校课程又称校本课程。通常以选修课

的形式出现。

81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基

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82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的三

大因素。

83课程计划的构成包括以下几方面:教学

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

制与学周安排。

84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

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培养目标则是某

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两者没有实质性

的区别,只是概括性的程度不同。

85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图表、

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

8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课程计划、教学

大纲、教材

87拓展型课程重点在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

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各种

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

习。

88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既包括

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

的编制。

89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和

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90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

直接决定学生的发展水平。

91 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

种主要手段。

92以教学为主,要求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

在内容上以间接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

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9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

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94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

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

95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

子就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

程,这是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

96.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

理学的“统觉”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

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97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三方面:间接

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98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

教育史上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者与实质

教育论者之争。

99掌握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

发展智力的基础。

100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

规律,是制定的一些教学基本准

则,后者反映前者。

101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0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

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03.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学的

基本理论,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

104.教学认识的客体是课程教材,学生通

过对其认识最终认识客观世界。

105.间接经验是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

书本知识;直接经验是学生亲身获得的经

验。

106.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

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

国的孔子。

107.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

形式。

108.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是

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

的身心发展。

10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10.钻研教学内容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

材和有关的参考书。

111.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钻研一般要

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112.课程计划是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

性文件。

114.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划分,课的

类型主要有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

课、复习课。

115.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

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

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117.现场教学和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

助形式。

118.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

119.考查的主要方式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

作业、书面测验等。

120.考试的主要方有期中考试、学期考试、

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等。

121.学生学业的评价可以采用考查和考试

两种方式。

122.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教学

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等。

123.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模像

直观。

124.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

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125.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按照学科的逻

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126.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

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队

进行活动的结构。

12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

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

128.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

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29.我国目前小学教学的原则有:直观性原

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

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0.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

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

准则和要求,它贯穿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

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

要保证。

131.教师与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

教和学的手段叫教学方法,它解决的是教师

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132.夸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教师的

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设计教学法和道尔

顿制。

133.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

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

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134.我国小学的德育内容有五方面:爱国主

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劳动教育和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135.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

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

成。

13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

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的水平之间

的矛盾。

137.自我调控能力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自觉调节控制自己思想与行为

的能力。

138.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

途径是劳动。

139.通过少先队组织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

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自觉提高思想,培

养良好品德。

140.小学德育主要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

思想教育三方面构成。

14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

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榜样法。

142.小学德育的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和奠基

性。

143.德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

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144.说服法包括运用摆事实进行说服的方

式和运用讲道理进行说服的方式。

145.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146.实际锻炼法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

活动等。

147.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

艺术陶冶等。

148.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道

德认知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

149.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社会化和

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49.“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

以行”符合循序渐进的德育规律。

150.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少年儿

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

学校,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社会主

义的道德规范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自己

的成员。

151.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

其他学科教学。

152.小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

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

153.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

验,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

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

础。

154.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调查访问。

15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

班集体。

156.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

157.我国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在1862

年的京师同文馆。

158.班集体的发展目标—般可分为近期的、

中期的、远期的目标三种。

159.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

度、共同的生活准则和一定活动节律。

160.班级教育活动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

动与阶段性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

161.1632年,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

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162.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

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16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

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

桥梁。

164.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

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

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165.根据时间分布,班级教育活动主要由

的教育活动与阶段行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

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

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166.主题班会的形式:主题报告会、主题汇

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主题竞赛、主题晚会等。

167.在中国,班主任产生与20世纪初。1904

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

小学各学级设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

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

务”。

168.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

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169.了解学生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

书面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

170.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的了解包括以下

几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

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和个体的社会交往情况等。

171.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所以它称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172.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法。

173.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

174.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接受学校行政决定被编入一定的班级,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175.在节假日和日常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宣传交通安全、绿化美化环境等是很有意义的。

17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177.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总结。

178.确定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的。

179.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180.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决定权还在学生自身,这体现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181,1986年我国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教学总计划。182.课外活动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183.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辅导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