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坚持五结合,办好学校教育

坚持五结合,办好学校教育

坚持五结合,办好学校教育
坚持五结合,办好学校教育

坚持“五个坚持”四个“结合”党校转变教育培训方式

近年来,乐陵市委党校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每年在圆满完成省市调训任务的同时,在县(市)级党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500余人次。工作中,我们结合乐陵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现结合我校的实践活动,就县级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教育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深入探究。

一、当前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主要问题

(一)培训平台存在“三大不足”问题。目前,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当地各级党校。然而,基层党校特别是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党校师资力量缺乏,骨干教师后备储备不足,教学资源单一,教学知识陈旧,教育质量不高。同时,由于党员干部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党校基础设施老化,教育设备落后;党校教师进修机会过少,知识更新难以跟上形势,教学也难出效益。因此,当前基层党校亟需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改善干训基础条件,打造先进的干训平台,切实提升干训水平。

(二)办学机制存在“三大管理”问题。随着社会形式的快速发展,基层党校的管理模式及办学体制距离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尚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行政化管理。县级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但在具体管理上多是沿用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办法,从事行政事务的多,从事教学业务的少,没有完全打破旧的框框。二是计划性运作。有些基层党校,往往是满足于坐等办班,仍然坚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模式,在自身发展上“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等着组织部门送人来,靠着财政拨付保运转,守着培训经费过日子”。三是任务式教学。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教学而教学,纯粹以完成任务为教学目的。

(三)培训实效存在“三重三轻”问题。我们认为,基层党校在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方面,主要存在“三重三轻”:一是重理论,请实践。基层干部培训机构举办的绝大多数培训班,主要是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缺少或很少开展户外实践活动;二是重抽象,轻实例。教师在教案准备上,往往是就书论书,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案例分析,举一反三;三是重宣教,轻实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一种枯燥的政治理论灌输,没有重视和关注学员学习的实际效果。

(四)教学过程面临“三大矛盾”问题。由于受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层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目前面临“三大矛盾”:一是教学矛盾。总体上来看,存在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现象,有的干部存在着“要我学”的思想,“学时激动,归来浮动,实际不动”,最终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二是工学矛盾。有的班次与中心工作相冲突,导致培训计划难以落实。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由于工作、事务繁忙,会议应酬较多,很难集中一段较长时间参加培训,这给办班的组织、管理也相对增加了难度。三是供学矛盾。学科设置多年一贯制,缺乏多元培训意识,片面强调政治理论培训,忽视专业知识、新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随着形势发展,干部培训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规模化、前瞻性,注重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等,由此培训需求的多样性、灵活性与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思想认识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部门抓干部教育培训的主动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模糊,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组织部门在牵头党校具体抓。有的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不搞与自己无关,纯粹是组织部门和党校的事情。二是个别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不能把参加教育培训真正摆到应有位置,认为抓具体业务和经济建设才是硬任务,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学习,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工作中摆不上位置,对干部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师资力量不足。县级党校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非教学人员多,教学人员少;低职称人员多,高职称人员少;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全能型人员多,专业型人员少;骨干教师流失多,高素质人员引进少。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机会少,往往是关门办学、闭门备课;二是由于经费不足,教师进修及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思想不够解放,理论无法拓展,往往是封闭的教员面对的是开放的学员;三是少数教员不能适应新形势,抱着老方法、老腔调不放,故步自封,面对信息化社会,显得力不从心。长此以来,使得县级党校教学人员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

(三)教学手段不活。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理论知识学习多,注重能力培养少;二是共性化培训多,个性化教学少;三是单向灌输式教学多,双向互动式教学少;四是课堂理论教学多,现场实践教学少;五是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多,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少。

(四)管理机制不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和学员的学习考核考评机制不健全,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相对松散,教师授课好与不好一个样,学员学与不学一个样。

(五)干部学风不正。有些干部把进党校学习视为个人升迁的一种途径,当作是“认认人、养养神、串串门”的一个好机会,因而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而是花在社交活动上,如有的热衷于搞层层慰问,沉湎于觥筹交错之中;有的相互吃请,迎来送往,严重影响并败坏了党校校风。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三主作用”,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力。我们认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需求、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新要求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部署,县级基层党校在坚持正确办学思想、突出党校姓党基础上,如何把着力点放到围绕中心、贴近大局、创新定位、增强服务上来,这可以说是县级基层党校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因此,我们经过认真调研和深入分析提出了“三主二中心一熔炉”的基本定位思路,得到了县委领导和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三主二中心一熔炉”,即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的主阵地、农村党员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党员干部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县级党委政策调研中心;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事实证明:抓住了基本定位这一牛鼻子,不仅激活了党校快速发展的整盘棋,而且以其主动奋发有为赢得了有利于党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建立“四项机制”,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活力。为适应新形式、新任务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应重点建立以下“四项机制”:一是要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建议参照公办学校的财政补贴政策,将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全额预算,以确保各年度教改、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经费得到保障,让基层党校从“办班收费、

收费办班”的困境中彻底解脱出来,一心一意忙教学,聚精会神搞教研;二是要建立教学奖励机制。各基层党校要建立健全教学和科研工作考核及奖励制度,对优质课件进行表彰奖励,以进一步调动教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三是建立干部培训动态考评机制。实行干部学时学分管理制度,以推行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为契机,完善“学用结合”、“不培训、不提拔”以及奖优罚劣制度,激发学员参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档案,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岗定期进修制度,把干部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工作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强化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四是要启动后勤改革机制。要深化后勤改革,按照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社会化”的思路,实行行政管理机构与经营服务实体分离、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命令式后勤管理方式,将后勤服务按照市场化的路子实行社会化经营。

(三)满足“四大需求”,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吸引力。要有效提高各基层党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应重点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因需施教”。干部培训要出成效,必须摸准学员的思想脉搏,区分层次、区别对象,根据学员的知识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今年,我校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新教学布局,即着眼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和培育执政作风,坚持理论够用、能力为本的原则,着力提升学员的政治鉴别能力、统筹发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市场驾驭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谐构建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等。二是要“因时施教”。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时段,集中培训的时间和时机都要精心选择,培训时段要因人而异。如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应尽量避开农忙时节。三是要“因地施教”。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题,根据不同班次需求,科学设置不同专题,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体现党校特色、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如今年上半年的培训中我们设置了“十二五规划”、“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现代传媒”、“提升干部执行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时期社会管理等专题讲座。四是要“因人施教”。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办学要结合实际,分类、分层次实施培训,什么层次的干部需要什么知识,就安排培训什么方面的内容。培训内容要解渴、管用,不能空对空。为有效落实教学新布局,我们采用训前调研、集体备课、课后考评、异地培训、远程教学、基地实践、流动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效增强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实践启示我们:作为基层党校,过去干训工作之所以调训难落实难,难就难在理论满堂灌收获实效难。通过教学布局改革,教学方式为之一新,教学资源充分展示,联系实际更加凸现,使学员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能力得以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大大提高。

(四)运用“四大手段”,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一是构筑联合办学的基地网络。要按照整合资源、借助外力、打造特色的思路,建设新型干部教育培训阵地,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要着力建好主渠道,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在学科建设、教学体系、科研能力和师资力量上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建立稳定的市(县)外培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选派干部“走出去”,起到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借鉴经验、加强交流的作用;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延伸和拓展干部培训基地,起到缓解工学矛盾,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作用。围绕重大时政问题,开设“流动课堂”,及时组织宣讲团深入农村、学校、医院、企业“送课上门”。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与闭路电视网络整合,基本实现远程教育“户户通”。二是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要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满足不同层次干部教育培训需要的师资队伍的目标出发,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对现有教师队伍,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开展业务竞赛、定期组织学员评课评教等措施,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要拓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的来源,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大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市(县)外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作为客座教师。在此基础上,要构建开放的、高层次、跨区域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网络,在一定区域内对师资力量实行自由流动,实现师资资源共享。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封闭式传授模式,

把读书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被动接受与主动思考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座谈讨论——演讲交流——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激发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展模拟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等,把理论学习与现场体验、总结思考结合起来;开展双休日课堂和干部论坛等,提高干部的参与程度。四是尝试市场化运作。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在培训干部过程中,实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通过做强“培训产业”聚集资金。近几年来,各级党校不断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顺应党政干部期望素质、能力提高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也存在培训对象“一锅煮”,培训内容“一篇稿”,培训模式“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等问题,教育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校干部培训工作,解决党校培训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完全符合、不完全适应的问题,必须加快教育培训方式转变。本文拟结合国资委委党校实际,就县级党校如何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谈几点看法。

一、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目标

党校既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又是党培养、培训干部的学校。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各项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找准位置、发挥职能作用。培训干部是党校的重要职责,培训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党校事业能否科学发展。因此,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以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为目标。近几年来,国资委委党校坚持围绕中心、贴近发展、按需培训的原则,紧紧围绕国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转变,按照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培训、后备干部强化培训,急需人才抓紧培训、基层干部抓紧培训的要求,全方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为国资委“上项目保卫定出成绩”,提供了坚强的人力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调整干部培训结构为重点

党校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要把调整教育培训结构作为重点。一是要调整党校培训班次结构。近几年来,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我校逐步构建起以主体班次为重点,以国资委入党培训、干部轮训、党统培训班次为补充的四条线的培训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优化主体班次设置,不断拓展和拉伸主体班次,在开齐办全的前提下,按需设班,进一步突出专题培训。二是调整培训模式结构,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坚持内外结合、横向联合的培训模式。所谓内外结合,就是把校内常规班次培训模式与校外宣讲模式相结合,把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党校培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学质量是党校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党校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提升教学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近几年来,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出现,教育培训渠道日趋多元化,党校培训受到严峻考验,同时,学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越来越高,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实践经验丰富,因此,各级党校只有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突出党校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在干部培训、轮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吸引力。特别是县级党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方法陈旧,教学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因此,加快转变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提升培训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年”活动,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按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素质和能力提高缺什么就学什么的要求,使教学内容贴近组织要求,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员需求,推进县委、县政府的决策,系统进讲稿,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

拟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灌输方式。同时,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我校作为国资委党统教育基地。三是坚持教学相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通过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到上级党校跟班听课,积极开展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选聘上级党校、高校专家、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专业人士、优秀基层干部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克服了党校自身师资队伍不足问题。全面体现学员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员为本,适应学员在素质、能力、学历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化区别,加大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交流力度,把学员上讲台作为学员必修课,排入课程表,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夯实党校科研工作这个基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会有高水平的教学,作为县级党校要更加突出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认真研究党校培训规律,研究党校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五是努力提高党校信息化水平,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党校培训中。六是认真打造示范班,引领培训质量全面提升。今年,我校把科级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为示范班次,通过示范引领,努力形成“打造一批、引领一片、带动全面”的局面,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四、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党性锻炼贯穿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党校是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党员领导干部净化灵魂的神圣殿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要突出党性教育特色,必须把党性锻炼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学员在党校培训,党性觉悟是否得到提高,是检验党校培训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我校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始终把增强学员党性锻炼作为转变培训方式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上突出党性教育的内容,在管理上突出党性教育的要求,在活动上突出党性教育的安排。一是坚持灌输的原则,把党性教育贯穿到教师教与学员学的全过程。干部进党校培训,都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党性教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员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坚持从严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学员党性锻炼的规章制度,把党性锻炼贯穿到党校培训管理的全过程。三是严格组织生活,把党性教育贯穿到党性分析和党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学制较长的班次,我们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学员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生活,自觉服从管理。学员在党性分析中,做到了敢于“揭短”、“亮丑”,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参加党校开展的党性锻炼活动。四是严格对学员的考核。自2005年以来,我校就制定了主体班次学员考核办法,会同组织、人事、考审办等部门,把学员在党校表现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学员党性锻炼不合格的不能结业。如:我校目前正在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开班以后,我们先后组织学员进行了理论测试、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写出了党性锻炼计划并开办了学习园地、开展了四天的军事训练、组织学员到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学员进行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员的党性锻炼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五、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严明培训纪律、加强学风建设作为重要保证

铁的培训纪律、良好的学风是检验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加快转变党校教育培训方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把严明培训纪律、加强学风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大力弘扬勤奋好学之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校的教学方针,在培训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教、学员学都要认真贯彻这一方针,紧密结合干部培训工作实际和学员的思想实际,带着实践中的问题教,带着实践中问题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把培训收获体现到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上,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要求学员严守培训纪律,切实做到“十不准”,严格学员调训制度,严格学员请销假制度,严格参训谈话制度,严格参训承诺制度,切实把参加党校培训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端正学习态度,做到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生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和能力。党校和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敢抓敢管,实行分管组织部长、干训科长和分管校长、教务教研室主任轮流跟班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学员,一律责令

其退学,情节严重的还要做出组织处理。

有关学校教育的英语口语话题

1.Are college tuitions reasonable? 2.Are foreign languages part of the curriculum? If so, which languages? 3.Are most schools coeducational in your country? 4.Are there any subjects/classes you wanted to study but they weren't available at your school/college? 5.Are there good colleges in your country? 6.Are women encouraged to pursue education? 7.Do you have difficulty with school work? 8.Do you know anyone who does not know how to read or write? 9.Do you think teachers are paid enough? 10.Do you think your school is a good one? Why/why not? 11.Do you think your teachers give too much homework? 12.How can we improve our classroom? 13.How do you travel to school? 14.How long must you go to college to get a degree? 15.How much is too much homework? How should the homework load be managed? 16.If you have not attended college, do you plan on doing so? 17.Is it difficult for people without a college education to get good jobs where you live? 18.What are some good ways to learn English? 19.What are some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which college to attend? 20.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student? 21.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teacher? 22.What classes would you take? 23.What do you study? What's your major? 24.What is the average age of a high school graduate? 25.What is your favorite class? 26.What was (or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 Why do you like it? 27.Who selects the college you will attend -- you or your parents? 28.Why are you studying a foreign language? 29.Why do you think people become teachers? 30.Why is it helpful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 31.Why is it sometimes very difficult to speak another language? 32.Would you consider studying abroad? 33.How much free time doe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n your country have? 34.Do parents home-school their children in your country? 35.What do you think of home-schooling? 36.Do you know anyone who was home-schooled? 37.Do you think that most parents influence what university their child will attend? 38.Once you graduate from a university should you stop learning? 39.What are some ways a person can continue to learn? 40.Does education guarantee a good job? 41.Which is more important, the essential skills in life you've learned to develop on your own or the artificial structure in college about the "real" life? 42.Which high schools and colleges are the best in your country?

学校教育特色对课程的作用

学校教育特色对课程的作用 学校对教育特色的追求,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南。教育特色 既是一间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培养什么人这个目标的高度统一,也是学校的综合教育活动长期累积起来的具体体现。运用教育特色 作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和实施学校的德育课程,是本文的阐述重点。 一、挖掘学校文化,定位学校教育特色 我校的教育特色是“砺志教育”。确立此特色,源自于我校的 学校文化、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和现实需要。首先是学校文化。我 校所尊崇的客家精神,其中包含有“志在四方”、“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核心内容。第二是历史传统。在永泰村的地界上, 古代有一条蜿蜒北上的小路,曾是广州城众多书生进京赶考的必由 之路。村民们为彰显这段历史,把书生们聚集一块休憩之地取名为“官厅窿”(现名“官厅路”),以此激励自己的子孙后代刻苦治学 考取功名。第三是地理环境。作为独特的地域标识,永泰小学背靠 一座叫磨刀坑的山丘,山上有块巨大的卧石,过去永泰村民上山砍 柴必经此地,在磨刀石上磨砺刀斧,夯实手柄。因此,磨刀坑、磨 刀石、磨砺等词语成了当地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 二、依托教育特色,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我校在“砺志”教育特色的指引下,构建了具有我校校本特色 的德育课程体系:砺行活动性课程社团活动篮球、七彩动漫、书写 人生、舞蹈形体、科技梦、艺术体操、长笛风情德育活动“穿衣戴帽”、“砺志”礼、“砺志”节、值周班、重走砺志路砺能环境性 课程春夏秋冬社会实践舌尖之“旅”、消防实践基地、垃圾处理厂 实践基地“、蓝丝带”行动

三、德育课程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一)通过教育特色“物象化”,实施德育课程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把特色“物象化”,把环境性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每天都能看见、听见、触摸,是很好的德育课程途径。例如我们把校徽、校印的设计与“砺志”教育特色紧密结合:校徽下半部是为一本打开的书,寓意永泰学子勤奋与磨砺之志;整体如一个阳光下舞动的小孩,既寓意学校的艺术体操特色,也寓意莘莘学子在学校的培养教育下茁壮成长;校印在设计上更融入了艺术元素,中间“留白”的地方,一方面是表示“白”的词意,同时更把“砺志”教育的意境强烈地凸显出来。又如,永泰小学的形象大使,是一组以本校学生动画图为基础造型,经过艺术加工的男女学生动漫组合。本形象大使设计融合永泰小学身心健康、行为规范、知识扎实、气质优雅、意志坚强的育人目标。 (二)通过德育课程,实现教育特色的育人目标 1.德育课程以“社团”活动形式开展如七彩动漫社团,以学校的“形象大使”为素材,结合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动漫”的形式实现教育的目的。 2.德育课程以德育活动形式开展“穿衣戴帽”活动:由学校组织,依靠家庭教育。定期举行生活自理方面的比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砺志礼”活动:砺志作为本校教育特色,砺志之礼必不可以少。我校的“砺志礼”包括“启蒙礼”、“感恩礼”和“成才礼”。以“启蒙礼”为例,我校每年都为新生举行“启蒙礼“,活动包含了正衣冠、赠“红包”、站“君”姿、摸砺石、存祝福、呼校训等环节,极富本校特色。成长记录活动:以德育课程中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

附件1: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总体框架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架

以上五大体系的构建,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监控措施、反馈调控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必须保证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监控,深入调研、周密论证,从源头上保证

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进行审批。 (二)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院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新专业的办学水平。 (三)制订规范的课程标准。根据专业特点,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和知识的全面系统,科学制订各专业课程标准,按照标准开展教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四)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与效益;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大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规范教师聘任,鼓励高职称,骨干教师多授课,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六)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根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上课规范》督促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根据大纲和进度计划在课前认真备课并精心设计教案;上课预备铃响前到达教室或上课地点候课,准时上课;上课开始和下课结束请学生起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即能提供多少劳动年龄人口,多少社会剩余产品,多少可以从事学习的富余时间.以及多少以教育经费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用于教育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二)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③教育本身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四)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校园文化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

浅谈如何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浅谈家长如何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以前那种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正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行之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论正日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正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这种发展趋势下,促使我们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该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而青少年儿童走出家庭,更多的就是在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只有有机整合二者,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我是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大影响,以及它在对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其发挥对学校教育的巨大辅助作用。 一、家教中的一些误区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大多数家长能按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进行配合。但是,由于有些家长教育方法和教育观点不正确,所以并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我自己的,如何教育是自家的事情;有的认为不打不成才,对孩子采用打骂教育,使其失去天真和上进心;(例子:略)个别家长因孩子进步不大,对配合教育失去信心;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不能正确对待学校教师的教学要求,袒护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产生隔阂和矛盾;(例子:略)小学低年级学生大脑功能的可塑性比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习惯,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 内因外因》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 内因外因》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评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有幸听了鲁老师讲授的《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一课,使我很受启发,感触颇多。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所谓“错误是不自知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学习、比较、探索、研究,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工作动力,达到一个共同提高的同时,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教学的技能和业务素质。现在就该课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首先,我就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支配教学活动,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民主与艺术化,现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育的同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现代教育观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把现代教育观和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的结合,才能体现“教改”的精神、“新课标”的要求与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提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技能。鲁老师在这一点上是明确落实的。 二、教学目标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知道,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如何正确地对待

机遇、顺境和逆境,如何正确分析外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运用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去分析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要不断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并能运用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和认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个人成长中的问题,初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觉悟目标上,应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或模糊观点,加强思想教育和疏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 鲁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育教学目标基本明确,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突出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识记,做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形式和内容达到有机的统一。所以无论是从总体的教学思路设计,还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是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和开展活动。使得知识、能力和觉悟目标都得到贯彻和体现。而且鲁老师还在整节课进行贯穿德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政治课的功能。 三、课堂教学结构 鲁老师从神舟六号导入新课-一讲授新课一一课堂小结――达标测评,各个环节完整,时间把握得当。 四、教学内容讲授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同一个内容: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 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应该说鲁老师的把握是准确的,在分析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内因外因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评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有幸听了鲁老师讲授的《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一课,使我很受启发, 感触颇多。相互观摩, 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所谓“错误是不自知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通过学习、比较、探索、研究,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工作动力,达到一个共同提高的同时,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教学的技能和业务素质。现在就该课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首先,我就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支配教学活动,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民主与艺术化,现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育的同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现代教育观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把现代教育观和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的结合,才能体现“教改”的精神、“新课标”的要求与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提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技能。鲁老师在这一点上是明确落实的。 二、教学目标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知道,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如何正确地对待机遇、顺境和逆境,如何正确分析外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运用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去分析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要不断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并能运用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和认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个人成长中的问题,初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觉悟目标上,应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或模糊观点,加强思想教育和疏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 鲁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育教学目标基本明确,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突出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识记,做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形式和内容达到有机的统一。所以无论是从总体的教学思路设计,还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是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和开展活动。使得知识、能力和觉悟目标都得到贯彻和体现。而且鲁老师还在整节课进行贯穿德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政治课的功能。 三、课堂教学结构 鲁老师从神舟六号导入新课-一讲授新课一一课堂小结一一达标测评,各个环节完整,时间把握得当。 四、教学内容讲授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同一个内容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 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应该说鲁老师的把握是准确的,在分析讲解重、难点前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做到了有的放矢。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做到讲、议、思、记相结合,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坚持了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双教育原则, 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例如, 在讲解

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摘要:教育负向功能是继对教育正向功能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探究,文章主要梳理了以往国内外对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理论的研究,从“标准化”的课堂教学、“传统化”的师生关系、“个体幸福感培养的缺失”三个角度为切入点,来探讨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针对这三个表现,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消减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积极教育;改进策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功能”一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正向的、积极的,应用到教育上,则自然而然关注教育的正向功能。直到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提出了功能具有正向和负向,隐性和显性两大维度,这种一元论思维才得以化解,教育的负向功能才逐渐被研究者重视。认识到“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减少学生心理压抑感、过度紧张感等消极情绪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降低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提出合理化改进策略。 一、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理论框架分析 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默顿的正向和负向功能、隐性和显性功能两大维度基础之上,构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分析框架。“柴野昌山将学校的教育功能看作一种具有自身逻辑结构的系统,力图在这种逻辑结构中同时找到正向功能、负向功能的位置。”事实上,柴野昌山分析的理论框架已从逻辑上说明了学校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 负向功能。按照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就是整体与组分的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教育的正向与负向功能构成了整个教育功能系统。美国教育家伊利齐提出了“学校消亡论”,认为学校是社会神化的收藏者,产生矛盾的承担者,以及实施这种神化的场所。“所以伊利奇主张取消现行学校制度,代之以各种…学习网络?,诸如教育(学习)用品服务网络、技术交换网络、伙伴选配网络及教育工作者信息网络等。”显然,“非学校化”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有益的一面,但废除学校的极端方式是不可取的。如何能用积极心理学寻求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的二元统一,以降低教育负向功能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我国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教育的正向功能和显性功能上,而忽略了教育的负向功能和隐形功能。首先明确提出应对教育的负向功能进行研究的是张人杰先生。在张老先生之后吴康宁、王等等、李秀芬、董昭江等为数不多的人也在进行研究。因此,由于教育现象、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复杂性,如果无法正确认识教育功能,很容易在满足于教育表面上的成就感的同时忽略了潜藏的危机。需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有其特点,如不可消除性、可降低性,“具有隐蔽性与延时性的特征,而人才培养的周期又长,如果教育者对学校的负向功能认识不深的话,就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贻误许多人成为真正的人才”。 二、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 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自身不做改造,就不可能有效地发挥经济功能,甚至会出现负功能”。那么,在学校教育当中教育负向功能是如何表现的呢?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容易产生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批判的“呆滞思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一直以为教育只是一种职业,与教师有关的职业,只与教师有关,只是教师的事。上完教育学后才知道,那只是对教育的狭义定义。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能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产生了,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以说,教育并非只和教师有关,学校,社会,家庭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决定因素。 在这里,我想借《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几个场景浅谈下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小豆豆在被小学退学以后,机缘巧合下,小豆豆的妈妈找到了巴学园。进入校长办公室后,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并没有因为小豆豆是被当地公办小学退学的原因而刁难她,而是让小豆豆坐在椅子上畅所欲言,并且就像同小豆豆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的没有一丝厌倦地听她讲完四个多小时。我们可以想象小林先生的这种做法让小豆豆感受前所未有的

教师的亲切,同时给予了她无限的鼓励,给她的未来产生了长久的潜在的积极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做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却是师生关系所需的。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性,互利互惠性,合作对话性,其重建更需要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应胸怀满腔的教育爱和善于倾听。但是将小豆豆退学的老师明显没有做到这点,只是一味地在小豆豆母亲面前抱怨和苦恼,最后甚至建议小豆豆妈妈另请高明。而小林先生却做到了这点。小豆豆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反观现在,现代的教师们做到了这点吗?我们一直倡导教育改革,改什么呢?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内容?可是我觉得真正需要改革的,是这个教育框架下的师生关系,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起着不可磨灭的深刻的影响,乃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也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如何改造师生关系呢?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说,要发挥教师在培养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导向作用,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素养的培养和加强,让老师拥有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业务素养,和较强的能力素养,才能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导向学生。在我看来,教师,是拒绝“经验”的职业,因为教育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最不完善的自然人,教育永远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因此,也就决定了教师一生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地自省,不断地应变和不

哲学基础——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了解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是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理解:列举事例,说明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如何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能力方面 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框题的内容是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原理和方法论要求,分析在个人成长中的问题,初步理解党的关于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方针和政策,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中的外部环境问题。对外部条件要做“一分二”的分析,这种分析是客观辩证的,以此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讲述弗莱明的伟大发现,启迪学生正确对待机遇。使学生认识到机遇是一种幸运,但它毕竟是外因,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觉悟方面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正确对待机遇,正确分析和坚持我国把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统一起来的方针和政策。 教学重点 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⑵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正确认识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对外部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教学方法 阅读——讲授——议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就要既看到内因,又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二、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为配合教材第l22页第2自然段介绍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事例。可在此时用幻灯投影或录音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补充下面的材料。可补充出示一些图片材料。目的是激发同学们

第2课时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第2课时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既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那么,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怎 么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导语二:什么是内因和外因? 学生思考、回答。 对我们学习来说,哪些是内因,哪些是外因? 学生思考,回答。 自己的主观努力是内因;老师、学校、周围环境,还有教材、资料等是外因。 那如何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讲的问题。 导语三:大家在语文课本中学过古文《伤仲永》,下面我讲一个现代的“伤仲永”的 故事: 出生于黑龙江一个普通乡村的“神童”张满意,3岁会算账,5岁上小学,14岁被保送 到南开大学,然而上大学后,他耽于玩乐、荒疏学业,终被南开大学劝退。幸运的是,这出 “伤仲永”的现代版终于以喜剧收场。‘ 由于Ak,J‘、学被打上“神童”标签,出身寒门的张满意一直被亲情和呵护包围着,家务 事根本用不上操心。上中学后张满意每星期回家一次,把攒下的脏衣服带回由家人来 洗。上大学后,家乡一家名叫东北虎的集团公司主动承担起其全部学习和生活费用。衣 食无忧的张满意是班里最小的,天真烂漫,思想单纯,很快就迷上了电子游戏,市面上能 见到的游戏,他几乎全部玩遍。后来,他又迷上了武侠小说。1998年底,张满意因累计五 门功课不及格,被南开大学劝退。 张满意从梦幻回到现实。所有关心他的人选择继续帮助他。通过一年的发愤图强, 1999年高考张满意以661分的全市最高分重返南开大学,上演了一幕“神童”回头金不 换的人间喜剧。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它启示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探究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一、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一)问题情境 有人哀叹说:“有文凭,有才华,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①违背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②违背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的哲理 ③肯定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④忽视了外因的重要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师生互动 先请学生自己作答并说明理由,老师适时予以肯定或提出质疑,然后转入解析点拨。 (三)解析点拨 1.扣题评点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题中过分强调了外因(“好爸爸”)的作用,忽视了内因(“文凭”“才华”)的决定作用,把外因当作第一位原因,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从而 违背了内、外因辩证关系和外因只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的道理。正确答案是A项。

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思考-6页精选文档

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思考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正处在政治、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复杂。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诸多干扰因素危害着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升高,暴力倾向严重,厌学,迷恋网络游戏,信仰缺失,恶性案件在媒体屡屡曝光,令人震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发展深感忧虑。同时,也促使我们对现行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重新思考,并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校应当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承担起责任 一个人从幼儿园到高中十几年,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引导、教育和培养将影响人的一生。而当前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存在种种误区,无论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评价仍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这就使得教育方法单一,而非常重要的品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好多学生道德水准下降,行为缺乏规范,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造成诸多社会隐患,大大增加了社会发展的成本。就个人而言,无论他的智商有多高,多么有才华,如果人品差,他就不会走得太远。所以学校要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并为此真正负起责任。 二、学校应如何实施品德教育 从幼儿园到高中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良好心理素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的言行以及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比如,极少数家庭不重视,或顾不上对子女的教育培养,造成孩子成绩落后。也有的家庭对孩子的培养从小很重视,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除了正常上课,放学后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文化补习班、音乐培养班等,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兴趣,违反学生成长规律。其结果是:很多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对学习越来越厌烦,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最后,特长没有培养出来,学习成绩不升反降,令家长失望,经常受到家长的责骂。学校对学习差的学生也缺乏重视和关心。而这些学生为找到自己的自尊,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博得周围人的眼球,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违反学校纪律,扰乱社会秩序,成为学校、社会不和谐因素。出现这种苗头,如不能及时加以教育和疏导,就会发展为违法犯罪,为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幸。为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青少年中出现的此类问题。 1.教育要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什么是人才?科学家是人才,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而且这也不是社会需要的,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一个快乐、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不是把所有学生都放在“同一模子”里,去塑造“整齐划一”的人。 虽然,教育体制内已认识到这种教育模式的缺陷,多年前就已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对中、小学学习成绩的关注,取消升学考试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压力虽然小了,但是,学校和教师却感

关于对中国学校教育的认识和反思-

关于对中国学校教育的认识和反思 人类文明传承甚久,教育贯穿始终。教育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广义上讲,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的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当今社会的学校教育,根据不同需求和条件衍生出诸如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类型的教育形式。本文仅就学校教育谈谈自己的观点。 说起中国的学校教育,众人肯定褒贬不一,各抒己见。中国的学校教育已经存在了4000余年,其中有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改革创新的壮举。发展至今,存留下的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华夏文明的灵魂。但是美好事物的背后总有一些不美好的影子相伴,当今中国学校教育的背后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中国学校教育对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学校教育为国家输出了大量的知识储备,为发展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血液。通过学校教育,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知识,也学习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技术知识,这对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加大有裨益。从晚清到解放前这段时间,中国被资本主义国家列强在军事上重创,处处受人牵制,导致国家发展停滞,人民苦不堪言,究其原因是科技和科学水平的落后。然而一些新式学堂的开办和派遣学生留学等教育形式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中国技术匮乏的现状。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1966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1973年,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的大门;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2006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歼十战斗机亮相······直到今天,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容忽视,国家实力不容小觑,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巍然屹立时间民族之林。

(完整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塔孜洪乡中心小学布阿依夏木·依米提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它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思想行为方面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家庭则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家长是校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重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接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同时,促进家校协同也是校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也要适应校园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校园教育,校园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一)、家长教育是启蒙教育 家庭是未成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说的家长形象,包括家长的知识素养、品德修养、行为方式、人生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留给孩子的基本印象。一个良好的家长形象,将会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个有明显缺欠的家长形象,会在孩子的幼小心灵深处留下病态的种子。一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格,总希望他有有出息,孩子出了点问题,总

爱指责学校怎样、老师怎样、社会环境怎样,唯独不对自己进行反思。其实,“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懂得磨砺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于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优化自己的性格,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战胜困难和积极对待挫折的勇气和本领。学校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孩子在走向成年、走向社会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对孩子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培养和开发,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健康的学校教育,应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把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因此,抓学习成绩、抓升学率要与抓校风、班风、学风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要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与教学体制,改革和完善招生与考试办法,切实纠正那种“唯分数论”的错误办学倾向。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从校长到普通教职员工,都要既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高二上第四课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教案

第四课第一节第二框《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内外因辩证关系的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理解个人成中为什么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正确对待机遇,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的态度是什么。怎样正确分析外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分析说明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方法论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法论的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学会运用。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正确对待内外因,帮助学生解决个人成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顺境逆境问题,机遇问题。 [教学重点] 在个人成长中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教学难点] 在个人成中华总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媒体显示)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图 导入新课: (媒体显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死鱼满舱,而死鱼卖价大跌,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川舱里放几条鱼,由于鲶鱼生性好动,四处奔游,造成大量的沙丁鱼见到几个“异己分子”便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增强了机体的活力,因而死亡率降低,渔民的经济收益就大大提高了,其后人们把这种利用鲶鱼增加沙丁鱼活动频率,延长其存活期的现象,称之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鲶鱼效应”中,鲶鱼是沙丁鱼因紧张而拼命游动,增强了为生存而竞争的潜在意识,激发了沙丁鱼体内的活力,延长了沙丁鱼的存活期。这一聪明之举正是重视外因,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灵活运用。所以,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讲授新课:

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古城营小学路鸿娟 小小的书包,小小的人儿。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学校教育,注定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那究竟什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社会作用体现在多种方面。 首先,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代表社会对人的要求。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即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老师的帮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望过去,探索未来。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相互激励,争当优秀的积极进取的氛围,使得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从而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次,学校教育以班级为一个集体,一方面促进青少年迅速学会共同生活,另一方面也很好的锻炼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从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到与他人和谐相处。这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增强人际交往和沟通合作能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技术,85%则靠他的人际处理能力。由此看来,单单拥有专业知识,很难达到成功。这也是众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时,难以取舍的关键点。也许在学科知识方面,高薪请来的家教老师确实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但对于孩子而言,每天面对的人除了父母,便是家教老师,生活圈子过于狭窄,缺乏与不同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进入社会后很难与人建立良好联系。人际关系,乃至人脉就更无从说起了。除此之外,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也使得他们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同时也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成为可能。他们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懂得承担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 学校教育好处颇多,但为何现今却屡被诟病? 其实,学校教育亦有其弊端,也就是所谓的负向功能。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处于主导作用,但是,这是“应然的”。在现实的教育活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