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叶的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叶里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在光的照射下可以制造养料和氧气。

2.培养学生根据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教育学生向科学家海尔蒙学习,学习他为弄清一个疑难问题,坚持五年进行观察实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难点:根据资料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准备:

1.绿叶若干,鲜花一盆。

2.分组实验材料: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锥形瓶、大烧杯、酒精、热水、火柴等。

3.多媒体软件--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现在,老师要给你们看一件东西(教师出示一盆花)。

这是什么?是什么花?

这盆花是由一粒很小的种子生根、发芽、长大的,它所需要的养料是从哪里来的呢?(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推测)好,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弄清这

个问题,300多年前就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植物所需要的养料是由绿叶制造的。

讲故事:海尔蒙实验(边讲边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

他就是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他用一个大桶,装上烘干的不含水分的土壤100千克,在土壤里种了一棵2.5千克的小柳树。在这以后,不但不给柳树施肥,而且只往土中浇雨水。为什么?(雨水中几乎不含任何肥料)五年以后,柳树长大了,海尔蒙把它重新挖出来称一称这时,它的重量为84.5千克。海尔蒙同时还把桶里的土壤烘干以后再称了一下,土壤的重量为99.9千克。下面我们对这组数据进行一次比较,看看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讨论:根据以上实验,现在有三种假设,你认为哪种假设正确,哪种假设错误,为什么?

(自由讨论一分钟)

(请同学回答,并说出理由。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只有很小的部分是从土壤中来的。)

讲述:那么,植物所需要养料的大部分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

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绿叶制造的。

(板书:叶)

2.认识叶的内部构造

a.叶中有叶绿体

讲解:

绿叶中有什么样的构造能制造养料呢?

请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的叶片是什么颜色的?

(绿色)

为什么叶片是绿色的呢?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看一下叶的内部构造。电脑演示叶的结构--将叶片不断放大,(显示出叶绿体)

提问:你看到叶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

讲解:叶中有很多绿色的颗粒,它们叫做叶绿体。

(板书:叶绿体)

b.叶中含有叶绿素

讲解: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所以叶一般是绿色的。如果除去叶中的叶绿素叶片会是什么颜色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板书:叶绿素)

实验:除去叶中的叶绿素。(先边讲边示范,然后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桌上的烧瓶拿起来,闻一闻,里边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无色透明)下面把叶片放入酒精中,用餐巾纸堵住瓶口。将烧瓶放入大烧杯的热水中,隔水加热。为什么?)

提问:酒精灯的火焰哪一层温度最高?(转第三部分)

3.指导学生认识光合作用

这个实验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再来看一下叶绿素和叶绿体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看看叶绿体究竟有什么用?

出示电脑动画:叶的光合作用。

讲解:叶绿体和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与植物制造养料很有关系。

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水分,水分是从哪里来的?(根吸收来的)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

(由气孔进来的),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传送到植物的身体中,同时我们看到厂房上有一根烟囱,它会冒出什么呢?(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板书:光合作用)。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的光合作用。

提问:叶的光合作用必须的条件有哪些?

(水、二氧化碳、阳光)(板书)

叶的光合作用能产生什么?

(养料和氧气)(板书)

讲述:在光合作用中,叶绿体就象是厂房,而叶绿素具有吸收太阳光的作用。现在我们再观察一下:烧瓶中绿叶和酒精的颜色分别有什么变化?(绿叶变黄,酒精变绿)这是怎么回事?

讲解:加热破坏了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里,叶就变黄了,酒精就变绿了。

提问:叶的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

假如没有太阳、水分又会怎样?

(想一想,它能产生养料和氧气。)

小结:光合作用的意义很大,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提供所需的养料和氧气。所以我们要平时要爱护绿化,因为它可以为我们制造氧气,吸收二

氧化碳。

练习:谁能看着动画,把光合作用的过程完整的给大家讲一遍。三.巩固

1.教师概述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

1.现在你知道植物所需的养料是怎么来的?

2.为什么植物的叶子得了病或被害虫吃光,植物会死?3.不浇水会怎样?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参数及逻辑功能测试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参数及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TL与非门各参数的意义。 2、掌握T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 3、掌握基本逻辑门的功能及验证方法。 4、学习TTL基本门电路的实际应用。 5、了解CMOS基本门电路的功能。 6、掌握逻辑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 (一) 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参数 用万用表鉴别门电路质量的方法:利用门的逻辑功能判断,根据有关资料掌握电路组件管脚排列,尤其是电源的两个脚。按资料规定的电源电压值接 好(5V±10%)。在对TTL与非门判断时,输入端全悬空,即全 “1”,则输出端用万用表测应为以下,即逻辑“0”。若将其 中一输入端接地,输出端应在左右(逻辑“1”),此门为合格 门。按国家标准的数据手册所示电参数进行测试:现以手册中 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电参数规范为例,说明参数规范值和测试条件。 T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 空载导通电源电流I CCL (或对应的空载导通功耗P ON )与非门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电 源提供的电流是不同的。I CCL 是指输入端全部悬空(相当于输入全1),与非门处于导通状态,

输出端空载时,电源提供的电流。将空载导通电源电流I CCL 乘以电源电压就得到空载导通功 耗P ON ,即 P ON = I CCL ×V CC 。 测试条件:输入端悬空,输出空载,V CC =5V。 通常对典型与非门要求P ON <50mW,其典型值为三十几毫瓦。 2、空载截止电源电流I CCh (或对应的空载截止功耗P OFF ) I CCh 是指输入端接低电平,输出端开路时电源提供的电流。空载截止功耗POFF为空载 截止电源电流I CCH 与电源电压之积,即 P OFF = I CCh ×V CC 。注意该片的另外一个门的输入也要 接地。 测试条件: V CC =5V,V in =0,空载。 对典型与非门要求P OFF <25mW。 通常人们希望器件的功耗越小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但往往速度高的门电路功耗也较大。 3、输出高电平V OH 输出高电平是指与非门有一个以上输入端接地或接低电平的输出电平。空载时,输出 高电平必须大于标准高电压(V SH =);接有拉电流负载时,输出高电平将下降。 4、输出低电平V OL 输出低电平是指与非门所有输入端接高电平时的输出电平。空载时,输出低电平必须低于标准低电压(VSL=);接有灌电流负载时,输出低电平将上升。 5、低电平输入电流I IS (I IL ) I IS 是指输入端接地输出端空载时,由被测输入端流出的电流值,又称低电平输入短路 电流,它是与非门的一个重要参数,因为入端电流就是前级门电路的负载电流,其大小直 接影响前级电路带动的负载个数,因此,希望I IS 小些。

实验一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

实验一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测试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与异或门的逻辑功能。 2、了解测试的方法与测试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实验中用到的基本门电路的符号为: 在要测试芯片的输入端用逻辑电平输出单元输入高低电平,然后使用逻辑电平显示单元显示其逻辑功能。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数字逻辑电路用PROTEUS 2、显示可用发光二极管。 3、相应74LS系列、CC4000系列或74HC系列芯片若干。 四、实验内容 1.测试TTL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a)测试74LS08的逻辑功能。(与门)000 010 100 111 b)测试74LS32的逻辑功能。(或门)000 011 101 111 c)测试74LS04的逻辑功能。(非门)01 10 d)测试74LS00的逻辑功能。(两个都弄得时候不亮,其他都亮)(与非门)(如果只接一个的话,就是非门)001 011 101 110 e)测试74LS02(或非门)的逻辑功能。(两个都不弄得时候亮,其他不亮)001 010 100 110 f)测试74LS86(异或门)的逻辑功能。 2.测试CMOS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在CMOS 4000分类中查询 a)测试CC4081(74HC08)的逻辑功能。(与门) b)测试CC4071(74HC32)的逻辑功能。(或门) c)测试CC4069(74HC04)的逻辑功能。(非门) d)测试CC4011(74HC00)的逻辑功能。(与非门)(如果只接一个的话,就是非门)

e)测试CC4001(74HC02)(或非门)的逻辑功能。 f) 测试CC4030(74HC86)(异或门)的逻辑功能。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好各门电路的真值表表格,将实验结果填写到表中。 2.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各逻辑门的逻辑表达式,并分析如何判断逻辑门的好坏。 3.比较一下两类门电路输入端接入电阻或空置时的情况。 4.查询各种集成门的管脚分配,并注明各个管脚的作用与功能。 例:74LS00 与门 Y=AB

数电实验 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类型: 设计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加深理解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 2. 熟悉74LS00、74LS11、74LS55等基本门电路的功能及其引脚。 3. 掌握组合集成电路元件的功能检查方法。 4.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方法及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5. 熟悉全加器和奇偶位判断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根据给定的功能要求,列出真值表; 2. 求各个输出逻辑函数的最简“与-或”表达式; 3. 将逻辑函数形式变换为设计所要求选用逻辑门的形式; 4. 根据所要求的逻辑门,画出逻辑电路图。 实验内容: 1. 测试与非门74LS00和与或非门74LS55的逻辑功能。 2. 用与非门74LS00和与或非门74LS55设计一个全加器电路,并进行功能测试。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学号: 日期: 装 订 线

3. 用与非门74LS00和与或非门74LS55设计四位数奇偶位判断电路,并进行功能测试。 三. 主要仪器设备 与非门74LS00,与或非门74LS55,导线,开关,电源、实验箱 四.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 1、一位全加器 全加器实现一位二进制数的加法,他由被加数、加数和来自相邻低位的进数相加,输出有全加和与向高位的进位。输入:被加数Ai,加数Bi,低位进位Ci-1输出:和Si,进位Ci 实验名称:组合逻辑电路 姓名:学号: 列真值表如下:画出卡诺图: 根据卡诺图得出全加器的逻辑函数:S= A⊕B⊕C; C= AB+(A⊕B)C 为使得能在现有元件(两个74LS00 与非门[共8片]、三个74LS55 与或非门)的基础上实现该逻辑函数。所以令S i-1=!(AB+!A!B),Si=!(SC+!S!C), Ci=!(!A!B+!C i-1S i-1)。 仿真电路图如下(经验证,电路功能与真值表相同):

叶片与光合作用

《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获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叶脉及气孔等基本概念; (2)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和讨论,初步认识叶片的形态特点; (2)利用挂图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叶片的内部结构,并认识到叶片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意义,增强学生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叶片的内部结构及特点 难点:叶片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集3种以上植物的叶片 教师:叶片内部结构挂图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2.是不是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叶绿体的器官 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引出“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 官”) 3.叶片的结构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新课: 师:让全体学生展示叶片,观察叶片的形态、结构。 问:为什么叶片大多是扁平的?不同的叶片在形态上是否一样?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易于接受阳光,形态各不相同,但叶片中间都有很多纹路…… 师:叶片有哪些结构?中间的纹路又叫什么名称? (展示叶片结构挂图) 一、叶片的结构:

1、表皮: 师:说明叶片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且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板书) 问:表皮的这种结构与光合作用有哪些联系呢? 答:表皮细胞和角质层都是透明的,有利于透光,给光合作用提供光能;角质层不易透水,可以防止叶片过多地散失水分,对叶片还起到保护的作用。 师: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我们会发现在表皮上还有很多气孔,他们都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 问:气孔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 答:由于气孔可以张开或关闭,所以它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分)及产物(氧气)可以通过气孔进出叶片内。 问:表皮属于什么组织呢?(回顾植物体的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 答:属于保护组织。 2、叶肉:

10叶片与光合作用

10.叶片与光合作用 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明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阐述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生态学意识。 2.形成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叶的结构 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程: 学生思考: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一.叶片与光合作用 教师展示叶的结构模式图,学生阅读教材,知道叶的组成,理解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征。 讨论:1.雨后常见到荷叶上有滚动的水珠,水为什么不能渗透到叶片内? 2.为什么一般叶片上表皮比下表皮绿色深一些? 二.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1.由实验中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及能量变化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2.由表达式,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 3.由光合作用的实质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4.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师进一步倡导: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立体高效种植的优势,从而知道合理密植的重要性。 板书: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场所——叶 ①叶的结构?? ???—输导组织—叶脉—营养组织—叶肉—保护组织—表皮 ②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叶片总表面积大气孔进行气体交换 叶脉能运输水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d c b a 2.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贮存能量) 实质:①物质变化;②能量转化 意义:①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②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 ③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3.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3章叶的光合作用单元检测(新版)冀教版

第3章叶的光合作用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使叶片的颜色退去的是()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滴加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纤维素 D.淀粉 3.验证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所用的试剂是() A.酒精 B.盐水 C.碘液 D.水 4.在做“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D.便于用碘液检验 5.光合作用过程是一个() A.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 B.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C.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 D.有些植物在黑暗的条件下也能进 7.同学们观察“叶片的结构”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结构3是。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填序号)中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形成的(填序号)来完成的。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片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8.请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3→2→→→6→5(用图中的数字排列)。 (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用黑纸片将几片叶片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其余的叶片不夹黑纸片,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4)在这个实验中,装置7用来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和装置6用来检验淀粉产生的实验材料依次是和。 二、能力提升 9.下列有关“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利用光合作用消耗叶片内储存的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叶绿素可溶解在酒精中,为了能加快溶解速度可将酒精放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D.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10.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右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逻辑门电路实验报告(精)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 电路设计与仿真—Multisim 课程名称 逻辑门电路 实验名称 2009112030406 陈子明 学号姓名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名称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所在院系 分数

实验逻辑门电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分析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2、学习各种常用时序电路的功能; 3、了解一些常用的集成芯片; 4、学会用仿真来验证各种数字电路的功能和设计自己的电路。 二、实验环境 Multisim 8 三、实验内容 1、与门电路 按图连接好电路,将开关分别掷向高低电平,组合出(0,0)(1,0)(0,1)(1,1)状态,通过电压表的示数,看到与门的输出状况,验证表中与门的功能: 结果:(0,0)

(0,1) (1,0) (1,1) 2、半加器 (1)输入/输出的真值表

输入输出 A B S(本位和(进位 数)0000 0110 1010 1101 半加器测试电路: 逻辑表达式:S= B+A=A B;=AB。 3、全加器 (1)输入输出的真值表 输入输出

A B (低位进 位S(本位 和) (进位 数) 0 0 0 0 0 00110 01010 01101 10010 10101 11001 11111(2)逻辑表达式:S=i-1;C i=AB+C i-1(A B) (3)全加器测试电路:

4、比较器 (1)真值表 A B Y1(A>B Y2(A Y3(A=B 0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0 0 1 1 0 0 1 (2)逻辑表达式: Y1=A;Y2=B;Y3=A B。 (3)搭接电路图,如图: 1位二进制数比较器测试电路与结果:

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测定的两种方法

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测定的两种方法 一、沉叶浮起法 为了验证叶片光合作用受到光质的影响,可用所给出的特殊光质,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设计,并对实验预期进行分析。 例:用沉叶浮起法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 1.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3只(对照实验用)、三棱镜(产生不同的单色光:如红光、黄光、绿光)、打孔器(选取同样大小的圆形叶片)、注射器(制备无空气的植物叶片)、40W灯泡(提供照明)、烧杯(提供模拟环境)、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提供CO2)、新鲜菠菜叶片。 实验过程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可忽略不计。 2.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菠菜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片30片(打孔时要避开叶脉较大的部位)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N次。 (3)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浇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清水,所以全部沉水底)。 (4)分组对照实验 ①分为三个组:取三只小落杯编号为甲、乙、丙。各倒入20mL的富含CO2的NaHCO3的稀溶液,并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随机放入10片菠菜叶圆片。 ②用40W的灯泡照射三棱镜,三棱镜将光散射成红光、黄光、绿光分别作用用于3只小烧杯甲、乙。丙 ③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片浮起的数量(叶片完全浮起的观察时间相同,浮起的状态相同) 3.预测结果 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下的小圆片浮起的数量最少。 4.结果分析 因为绿叶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能力最强,吸收绿光的能力最弱。因此在红光照射时产生的O2增加最快,叶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绿光照射的烧杯中和叶片上浮最慢。 5.单色光强度对结果的影响 增强单色光强度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二、半叶干重法 测定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半叶干重法,实验过程如下: (注:1.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光合速率可用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的量或合成有机物的量来表示) 1.选择同一植株上生长状态良好、发育程度相似的叶片若干,叶片主脉两侧对称。 2.在叶柄处经过特殊处理使筛管的运输能力受阻、导管功能正常(即让叶柄可运输水分、无机盐而不能运输有机物。讨论最终结果),保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正常进行。 3.剪取叶片下半部叶片,立即保存于暗处(此叶片简称为暗片),另一半叶片同主脉保留在枝条上给予正常光照(此叶片简称光片)。控制光叶和暗叶的温度、湿度一致,开始记录时间。 4.数小时后剪下光叶。从光叶和暗叶上各切取相同大小的叶块,立即烘干至恒重,分别用分析天平称重,将结果记录在数据表中。通过相关计算和数据处理,可以测定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 (1)将生长状态良好和发育程度相近的叶片作为实验材料的理由:叶片的发育状况不同,它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会不同。将会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2)阻止筛管运输功能的目的是防止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向外运输(从而避免影响实验结果)。如果处理不当使叶脉中的导管也受到损伤,叶片将会出现萎蔫现象。 (3)光叶与暗叶的呼吸作用速度从实验操作来看应该是基本相同或没有明显差异的。 (5)光合作用速度计算 光合作用速度(X)=叶块干重差(光叶干重-暗叶干重(mg)/(叶块面积(cm2)×光照时间(h))。

余角和补角 优秀教案

80? 65? 46? 44? 25? 10?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二、新课讲解: 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2.练习(1): 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

170? 120? 100? 150? 80? 10? 30? 60? 3.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4.练习(2): (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 结论: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3)填空: ①70°的余角是 ,补角是 。 ②∠α(∠α <90°)的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重要提醒: ⅰ(如何表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锐角∠α的余角是(90°—∠ α ) ∠α的补角是(180°—∠ α ) ⅱ互余和互补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5.讲解例题: 例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是x °,则它的补角是( 180°-x °),余角是(90°-x °) 。

叶的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人教版第七册第10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接受式探究、主动接受式学习,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叶里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在光的照射下可以制造养料和氧气,从而对“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2、通过接受式探究、主动接受式学习,培养根据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3、通过接受式探究、主动接受式学习,学生体验到科学家做实验的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体验到人和植物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绿色植物,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平时喜不喜欢上自然课? 生:喜欢。 师:让我来猜一下,同学们喜欢自然课可能有这么三大原因:第一,自然课可以做很多小实验。第二,自然课可以看有关科学方面的小录像。第三,自然课啊,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的科学小知识。是不是? 生:是。 师:今天呢,张老师啊就满足大家的要求,既做实验,又放录像,还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好不好? 生:(学生兴奋地说)好! 师:那我们现在先来做个实验。 2、演示 师:(举起一片绿叶)这是一片? 生:叶子。 师: 什么颜色? 生:绿色。 (板书:绿叶) 师:(举起一个小烧瓶)这个瓶里装的液体是什么颜色? 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能是酒精。

师:对让你猜对了,是酒精。我们把绿色的叶片放到无色的酒精里,然后用棉团当盖子盖上,(拿起一个大烧杯)这里面装的是水,我们给小烧瓶隔水加热。(边讲解边操作)好了,我们的实验就开始了。(评:实验演示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提出问题 1、谈话引出人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再引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从哪里来的问题。 师:不过要完成这个实验哪,大约需要30分钟,我们是这样静静地在看呢?还是张老师再找一个话题。 生:再找话题。 师:好的,我们找一个非常轻松的话题,谈谈人。(板书:人)小的时候,我们刚出生时,我们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是母亲用她那甘甜的浮汁把我们抚养长大,我想问你:面对母亲,你想说些什么?(众人笑,学生相互讨论) 生:母亲,谢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来报答你的。(众人鼓掌)师:哇!我好开心,你真是妈妈的乖乖女。(众笑) 生:谢谢你母亲! 师:不客气。 生:母亲谢谢你用甘甜的浮汁把我喂养长大。 师:唉哟!没事没事,这是我应尽的义务。(众人笑)后来啊,随着我们身体的不断长大,运动量的不断增多,我们就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食物呢,我们给它简单地分,可以分为二类,像鸡、鸭、鱼、肉等等,是动物为我们提供的(板书:动物)。还有一类,像蔬菜啊、水果啊之类的还有面呀米呀之类的,又是谁给我们提供的? 生:植物。 师:(板书:植物)一颗小小的种子,要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的生长需要很多的养料,今天张老师要大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植物生长它所需要的养料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呢,张老师设计了一个研究方

实验三 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常用门电路、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2.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冒险现象与消除方法 3.熟悉常用门电路逻辑器件的使用方法 4.熟悉用门电路、74LS138和74LS151进行综合性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实验资料 (一)组合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1.设计步骤 根据给出的实际逻辑问题,求出实现这一逻辑功能的最简单逻辑电路,这就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时要完成的工作。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设计步骤如图所示。 图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设计步骤 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时,通常先将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抽象,然后根据具体的设计任务要求列出真值表,再根据器件的类型将函数式进行化简或变换,最后画出逻辑电路图。 2. 组合电路的竞争与冒险(旧实验指导书P17~20) (二)常用组合逻辑器件 1.四二输入与非门74LS00 74LS00为双列直插14脚塑料封装,外部引脚排列和内部逻辑结构如图所示。它共有四个独立的二输入“与非”门,每个门的构造和逻辑功能相同。

2.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 74LS20为双列直插14脚塑料封装,外部引脚排列和内部逻辑结构如图所示。它共有两个独立的四输 入“与非”门,每个门的构造和逻辑功能相同。 图 74LS20引脚排列及内部逻辑结构 3.四二输入异或门74LS86 74LS86为双列直插14脚塑料封装,外部引脚排列和内部逻辑结构如图所示。它共有四个独立的二输 入“异或”门,每个门的构造和逻辑功能相同。 图 74LS86引脚排列及内部逻辑结构 3.3线-8线译码器74LS138 74LS138是集成3线-8线译码器,其功能表见表。它的输出表达式为 i A B i Y G G G m 122(i =0,1,…7;m i 是最小项),与基本门电路配合使用,它能够实现任何三变量的逻辑函数。74LS138为双列直插16脚塑料封装,外部引脚排列如图所示。 表 74LS138的功能表

基本逻辑门和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 基本逻辑门和逻辑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TTL 与非门、或非门和异或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熟悉TTL 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外型、引脚和使用方法; 4.初步掌握“TDS -4数字系统综合实验平台”和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件和设备 1.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 1片 2.四2输入或非门74LS28 1片 3.四2输入异或门74LS86 1片 4.三态输出的四总线缓冲器74LS125 1片 5.TDS-4数字系统综合实验平台 1台 6.万用表 1个 三、实验内容 1.按图1.1测试与非门、或非门和异或门的输入和输出的逻辑关系; 图1.1 基本逻辑门 A1 B1 Y1 0 0 1 0 1 1 1 0 1 1 1 111B A Y ?=的真值表 222B A Y +=的真值表 A2 B2 Y2 0 0 1 1 0 0 0 1 0 1 1

A3 B3 Y3 0 0 0 0 1 1 1 0 1 1 1 333B A Y ⊕=的真值表 2.测试并分析下图1.2逻辑电路的功能。 图1.2 组合逻辑电路 A B C F1 F2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真值表 解:由逻辑电路图,可得 ()C B A B A F ?⊕??=1 ()C B A F ⊕⊕=2 化简得 BC AC AB F ++=1 由以上可知 1F 实现A 、B 、C 关于与和或的运算。 2F 实现异或门的运算。

叶的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 教学目的 1、通过接受式探究、主动接受式学习,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叶里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在光的照射下可以制造养料和氧气,从而对“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2、通过接受式探究、主动接受式学习,培养根据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3、通过接受式探究、主动接受式学习,学生体验到科学家做实验的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体验到人和植物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绿色植物,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平时喜不喜欢上自然课? 生:喜欢。 师:让我来猜一下,同学们喜欢自然课可能有这么三大原因:第一,自然课可以做很多小实验。第二,自然课可以看有关科学方面的小录像。第三,自然课啊,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的科学小知识。是不是? 生:是。 师:今天呢,张老师啊就满足大家的要求,既做实验,又放录像,还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好不好? 生:(学生兴奋地说)好! 师:那我们现在先来做个实验。 2、演示 师:(举起一片绿叶)这是一片? 生:叶子。 师: 什么颜色? 生:绿色。 (板书:绿叶) 师:(举起一个小烧瓶)这个瓶里装的液体是什么颜色?

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能是酒精。 师:对让你猜对了,是酒精。我们把绿色的叶片放到无色的酒精里,然后用棉团当盖子盖上,(拿起一个大烧杯)这里面装的是水,我们给小烧瓶隔水加热。(边讲解边操作)好了,我们的实验就开始了。(评:实验演示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提出问题 1、谈话引出人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再引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从哪里来的问题。 师:不过要完成这个实验哪,大约需要30分钟,我们是这样静静地在看呢?还是张老师再找一个话题。 生:再找话题。 师:好的,我们找一个非常轻松的话题,谈谈人。(板书:人)小的时候,我们刚出生时,我们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是母亲用她那甘甜的浮汁把我们抚养长大,我想问你:面对母亲,你想说些什么?(众人笑,学生相互讨论) 生:母亲,谢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来报答你的。(众人鼓掌)师:哇!我好开心,你真是妈妈的乖乖女。(众笑) 生:谢谢你母亲! 师:不客气。 生:母亲谢谢你用甘甜的浮汁把我喂养长大。 师:唉哟!没事没事,这是我应尽的义务。(众人笑)后来啊,随着我们身体的不断长大,运动量的不断增多,我们就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食物呢,我们给它简单地分,可以分为二类,像鸡、鸭、鱼、肉等等,是动物为我们提供的(板书:动物)。还有一类,像蔬菜啊、水果啊之类的还有面呀米呀之类的,又是谁给我们提供的? 生:植物。 师:(板书:植物)一颗小小的种子,要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的生长需要很多的养料,今天张老师要大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植物生长它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 性质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使学生能用简单的代数思想——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4.3角》这一节中的第三节,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识图能力较差,基于以上原因,为更好的使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为下一节性质作铺垫,特制定此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动脑想,勤钻研,主动地学习,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w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提出问题:图中∠1与∠2、∠3与∠4有什么关系? 2、引出课题并板书:余角与补角 (一)、探究互余的定义: 1、操作多媒体演示。 引导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1+∠2=90° 2、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二)、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1、操作多媒体演示。 引导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3+∠4=180°。

2021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叶的光合作用

【最新】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叶的光合作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3.把盆栽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经脱色,(如图)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②光合作用需要CO2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③B.①⑤ C.②④D.③⑤ 4.下图将三株相似的小麦幼苗分别置于三个装有完全培养液的相同培养皿中,并在下述三种条件下培养若干天,以测定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请问下列哪一组

对照实验属于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A.甲、乙、丙B.乙和丙C.甲和丙D.甲和乙 5.某实验小组试图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指标。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某生物实验小组对莴苣的增产实验中,发现每棵莴苣比原来增重不少。请问莴苣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有机物 C.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7.下列农民伯伯采取的措施中,与采取措施的依据或要达到的目的一致的是()A.给农作物松土一一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呼吸作用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蒸腾作用 D.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 8.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株植物上相同位置摘取性状、大小基本相同的3片叶子,用打孔器取相同的圆片,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结果可能是 A.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B.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D.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一样 9.如图是探究植物进行某些生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其中,乙装置罩上不透光的纸盒(如图所示).几小时后,观察到两装置的试管内有气体产生(如图a、b).产生的a、b气体分别是()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指导书(2016)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指导书 使用班级:15级计算机专业 2016年9月

目录 学生实验守则 (3) 电工电子实验室安全制度 (4) 实验报告要求 (5) 实验一THD-1数字电路箱的使用 (6) 实验二TTL集成门电路 (8)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11) 实验四综合实验(组合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五译码器、显示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六触发器. (13) 实验七计数器及其应用 (18) 实验八555定时器 (21) 实验九移位寄存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十综合实验(时序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 V-252型双踪示波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 EE1641B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3 SX2172型交流毫伏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4 VC9801+型数字万用表 .. (22) 附录5 EWB电子仿真软件 (24)

《余角和补角》

《余角、补角》 教案 情感目标:在共同活动中培养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教学时可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结合的训练方法强调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关于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应用常常需要说理,或综合运用代数知识,特别是用代数的方法来计算角的度数,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由浅入深、讨论比较、归纳小结等方法及变化训练突破上述难点。 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活泼,有新鲜感。 2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展示学习网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1】 设置情境,引出新知: 如果将斜塔看成一条OA ,在正午太阳直射地面时标记塔顶的影子B ,画出直线OB ,测出了∠AOB =85° (1)斜塔OA 倾斜了多少度? (2)斜塔OA 与OB 所成的另外一个角是多少度? 引出概念,并指出学生易犯的错误,并指出余角和补角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风景、建筑】 【观察、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活动2】 1、 下列各角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 2判断题:(1)若, ∠1+∠2+∠3=180°则,∠1,∠2,∠3互为补角,(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 2、在探索中理解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特定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1、尝试从实际情境中处理信息,在观察、猜想、说明过程中体会数学思考过程的层次性和表述的严谨性; 2、通过两角度数的特殊值确定两角的关系; 3、几何中数与形的特殊对应关系. 尝试从实际情境中处理信息、形成数学思想,渗透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170?150?120?100?80?60? 30?10?

数字逻辑电路专题实验

数字逻辑电路专题实验 (EDA) 实验报告 姓名沈云杰、俞乐晨 班级软件84 学号08161092、08101036 指导老师张琴、毛文林 完成日期 2010.7.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密码锁的基本原理 2.掌握显示译码器的实现方法 3.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 4.学习运用中规模器件来构建数字电路 二、实验要求: 1.数据输入:有一个键盘用于输入数值。 2.密码清除:按下特定按钮后,密码恢复为初始值。 3.保存密码:当在开锁状态下,可通过键盘输入密码。 4.开锁:当输入密码与系统密码吻合时,电锁打开(即LED 灯亮)否则, 电锁不打开。 5.上锁:第一次开机后设置完密码后,即自动上锁。 三、功能简述 按钮列表如下: A0,A1,A2,A3四个数据输入按钮,用于确定输入的十六进制数。 Load,输入按钮,用于将上述四个数据输入按钮确定的数输入系统,为脉冲信号。 Check,功能选择按钮,按下时密码锁进入密码校验状态,松开且门锁打

开时密码锁进入密码设定状态,松开且门锁未打开时密码锁维持工作状态。 为电平信号。 Clear,清零按钮,用于将密码锁的密码重置为初始密码0000, 为电平信号。 Open,开机按钮,表示密码锁接通电源开始工作,为脉冲信号。 基本功能如下: 密码设定功能:初始密码0000。当密码锁开启后,将Check键置于Set 位置,后在A0,A1,A2,A3上设定新的密码值。每次输入一位十六进制 数,一共输入四次完成。每位数的数值在A0,A1,A2,A3上设定好后按 Load键输入。 上锁功能(基本功能):密码设定后,用户通过将Check键置于Check位 置,开始密码的匹配。每次输入一位,四位全部输入完后,显示匹配结果。 如果用户输入的四位十六进制数与密码锁内存储的密码相匹配,则门锁打 开,反之,则不打开门锁,并显示错误信号(LED灯亮)。 四、实验原理: 1.密码设置模块 当该密码锁开机时,会自动将密码设置为初始密码0000。以后,如 要修改密码,必须在门锁打开的前提下,此时,将Check置于Set 位置,使check为0,该模块即开始工作。该模块通过A0,A1, A2,A3,四个输入端进行新密码的输入,每次输一位。这四位二进 制数代表一个十六进制数。当四位数据位都设定好之后,用户按下 Load键,load上产生了一个脉冲信号,寄存器打开,这个数就被输 入到电路中。一共要输入四次,来完成四位十六进制密码的输入。 这四位十六进制密码被保存在四个带清除端的四D型触发器 74LS175中。在这里,我们通过一个四进制格雷码计数器和一个2-4 译码器74LS139来选片,决定这四位数据输入到哪一个74LS175中。 2.密码校验模块 密码校验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它控制着锁的开启和关闭。当 用户将Check键置于Check位置,check为1本模块就开始工作。输

实验二基本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二基本组合逻辑电路 一、实验目的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和测试方法。 掌握利用MAX+plusII工具进行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学习数字电路实验中故障查找和排除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组合逻辑电路是由门电路组合起来的电路,它可实现较复杂的逻辑功能,其基本特征是:输出端的逻辑状态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状态,而与电路原来的状态无关。 研究组合逻辑电路有两类问题: ①已知逻辑图分析逻辑功能,其步骤为: ●已知逻辑图→写逻辑表达式→进行逻辑化简或变换→列真值表→判断逻辑功能。 ●已知逻辑图→测试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列真值表→判断逻辑功能。 ②已知逻辑要求、画逻辑图,其步骤为: 已知逻辑要求→列真值表→写逻辑表达式→进行函数化简或变换→画逻辑电路 三、实验内容 1.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 ①用7400集成电路,按图2—1在实验箱上接线和在计算机上仿真,将输入、输出的 逻辑关系分别填入表2—1中。 表2—1 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 图2—1 逻辑电路原理图 ②写出上面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2.设计一个“一致电路”。

要求:电路有三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当三个输入变量A、B、C状态不一致时,输出F为“0”;当三个变量状态一致时,输出F为“1”。 3.设计一个一位二进制数全加器。 电路有三个输入端,分别为被加数A、加数B、低位向高位的进位C,有两个输出端,S为和、本位向高位的进位为C1。 4.设计一个四位二进制数为密码的数字密码锁的控制,当开锁控制为高电平时,如果 A1、B1、C1、D1输入的密码与事先设置的密码A0、B0、C0、D0一样时,开锁灯亮;密码错误时,警报灯亮。见图2-2数字锁功能框图,提示:异或门的非为同或门。 图2-2 数字密码锁控制 以上三个电路用MAX+plusII软件仿真和在实验箱上接线,验证设计是否正确,在 实验箱上接线时只可以使用已提供的集成块。 四、实验仪器与器件 1.电子实验箱 2.万用表 3.四2输入与非门7400×1 双4输入与非门7420×1 双4输入与门7421×1 四2输入或门7432×1 四2输入异或门7486×1 双与或非门7451×1 五、预习要求 1.预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2.熟悉半加器、全加器的工作原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