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第四节生态系统

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郭荣辉

一、教材依据:

这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

二、设计思想:

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技能性目标:

尝试资料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性目标:

初步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1.理解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食物链和食物网。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生态系统组成、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的资料。

2.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准备:

1.有关生态系统组成的动画。

2.食物链及食物网的动画。

3.生产者及消费者之间关系的视频。

4. 制作CAI课件。

七、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探究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外布置大家收集有关生物与环境的生物学资料,下面我们请一个代表上来和大家交流化课外收集的资料。【实物投影标题—水俣病,一条食物链】

上课前,先请大家思考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电脑展示想一想】当你来到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一些什么?

学生回答:我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

【电脑展示】你又会听到一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我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地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

引入课题:此时你想过没有,在这片树林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非生物因素的改

变还是某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种生物受到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靠什么联系着?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边【电脑展示课题—第四节生态系统】边叫学生将课本打开到22页。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将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电脑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技能性目标:

尝试资料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性目标:

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生齐读这三个教学目标)

一边提问:什么叫生态系统?一边【电脑展示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提问: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你认为自然界里哪些可以看作生态系统?

【电脑展示图片(一片树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湿地、一座城市)】

提问:前面探讨的生物圈是不是生态系统?

【电脑展示生物圈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提问:生态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分析下面的图文资料。

【电脑展示图片(啄木鸟)】提问:这是什么鸟?

(学生齐声答:啄木鸟。)提问:它在干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一段动画。(学生齐声答:找虫子吃。)

请大家讨论: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电脑展示图片(一个腐烂的树干)】提问:在这个腐烂的树干上长出许多什么东西?

学生答:蘑菇(真菌)。

请大家讨论:腐烂的树干最终会消失吗,为什么?

归纳:树干上长出的这些真菌会将树干分解成碎片,使坚硬的树干慢慢腐烂,当然在树干腐烂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起作用。

【电脑展示图片(一个腐烂的苹果)】提问:苹果为什么腐烂?

学生答:也是由于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导致苹果腐烂。

请大家讨论: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各扮演了什么角色?

在讨论这一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电脑展示图片(绿色植物)】提问:这是植物还是动物?它能利用阳光进行什么作用?

归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蛋白质、脂肪,利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来生活,这样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投影)

讲到这儿,我突然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

提问:你们的父母亲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不是生产者?(不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电脑展示图片(大青虫)】提问:这是什么,它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能)那它怎么生活?(以绿色植物为食)

【电脑展示图片(食虫鸟)】提问:这是什么?(食虫鸟)它怎么生活?(以昆虫为食)

显然这两种动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

为食,这样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投影)

强调: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

.....就流入了动物体内。

【电脑展示图片(细菌和真菌)】提问:这是什么?这些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就是被这些细菌和真菌分解掉,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而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这样的生物

叫做分解者

...。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回答上面的讨论题。(学生回答)

【电脑展示完整的图片】提问:一个生态系统除了动植物、细菌真菌这些生物部分外,还有什么呢?

学生回答:还包括阳光、水、空气等非生物部分。

(教师电脑展示并强调)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电脑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

—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提问: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观察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电脑展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提问: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水稻、昆虫、青蛙、蛇、老鹰)

请大家记住此生态系统中的这些生物,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填写下图。

【电脑展示】

【电脑展示(食物链的概念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依靠吃与被吃

....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讲述:随着昆虫的摄食,水稻中所含的有机物以及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进入昆虫体内;同样随着青蛙的进食、蛇的进食以及老鹰的进食,水稻中所含的有机物以及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逐级进入这些动物体内。可见此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

.....就是沿着这个食物链流动。

我们再来观察一个较为复杂的草原生态系统,将其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请大家用铅笔直接在课本25页的图上连接。(注意:①箭头指向捕食者;②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

归纳:很显然这个生态系统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从而形成

了一张食物网。

....【投影】

强调: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

.....就是沿着这些食物链和由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的食物网中流动。

请大家讨论:

1.连接的这些食物链共有多少条?(9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

将会发生怎样变化?(猫头鹰↓,青蛙和鼠↑)

再请大家思考:

1.草场上的草木生长繁茂,兔的数量会怎样?(增加)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不会)为什么?【投影】

归纳:可见生物态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不断变化,然而在一般情况下,

生物态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

..

..和所占的比例

..是相对稳定的,即生态系统具有自动

调节

..能力。【投影】

如在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怎样变化?(草场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土地沙化。)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投影】

请大家讨论:农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哪个容易破坏?

学生回答:农田生态系统。

归纳:可见只有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不容易破坏。所以要使我们的环境好,我们每个人应该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我们再来看一个淡水生态系统,请一个同学用箭头把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出来。

【电脑展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说明:红色圆点的多少表示生物体内某些不能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量的多少。

请大家讨论:

1.如果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2.为什么在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归纳: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所以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比如张倩文同学介绍的水俣病,又比如上个世纪风靡欧亚的DDT农药,现在却禁止使用这种农药。可见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某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危害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并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强调:我们人类不仅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更要爱护我们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否则会受到严重惩罚。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电脑展示(课堂小结)】

1.学习了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的知识。

2.学习了有关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3.学习了有关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知识。

(教师检测)

我们这节课着重探究了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请大家课外调查一下:【实物投影(课外调查与分析)】

1.本地区有哪些生态系统?

2.本地区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3.本地区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4.从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圈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我们下一节课讨论和交流)

八、教学反思:

自今年九月起,初中一年级开始使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教材。新教材变化非常大,使很多老教师都不大适应,甚至有一些教师都无从下手,因此各个区县的教研室都组织任课教师在开学前进行了培训,我也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我基本理清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探究式学习方法。开学后我们区又组织一部分

教师开示范课,我第一个报名,给全区教师开了一堂《生态系统》的公开课,下面我将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作一个简单介绍。

课前,先请一个代表交流他课外收集的有关《水俣病》的资料,并由此设立一个问题—水俣病是怎么回事?等我们学完《生态系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由一个常识性问题(当你来到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一些什么?你又会听到一些什么呢?)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展示常见生态系统的图片。

由学生分析资料(啄木鸟找虫吃,腐烂树干上长着真菌,腐烂的苹果,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大青虫、食虫鸟和细菌真菌。)和讨论相关问题以及教师适时的启发、引导,最后共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由学生观察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按谁被谁吃的顺序填图及其教师提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引导,从而总结出食物链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规律。

学生观察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请他们用箭头把课本25页图上的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出来,并数一数有多少条食物链,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线表示,一目了然。接着讨论了三道题,从而得出食物网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结论。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比较农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得出只有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才强,才不容易被破坏。所以要使我们的环境好,我们每个人应该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对学生进行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人生态度教育。

通过分析淡水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的积累,并进一步分析水俣病的病因,从而得出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某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危害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并最终威胁人类自身的结论,进而对学生进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做反馈习题,并用实物投影布置几道课外调查题。

二○○七年八月

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

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②食物链和食物网。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①教学内容分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学生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角色扮演:安排几位同学在讲述食物链内容之前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即生动有趣,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在复习了前面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引出前两者的关系——捕食关系,起到很好的承前起后的作用,学生印象深刻,从而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课时3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分布 3.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的种类 4.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思维拓展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互相作用的自然系统。 (2)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有四个方面:①时间和空间界线;②系统的基本组成;③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④系统在功能上统一的结构基础和发展趋势。 (3)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有下面的一些共同特征: ①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生态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比较各类型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池塘或一堆朽木及其生物组成的局部空间。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内依据植被或盐度等方面的差异可分成若干类型。在不同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群落复杂程度、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①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攀缘。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②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但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③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人的作用突出,群落结构单一,主要成分是农作物。 ④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以浮游植物为主,它们是植食性的重要饵料,一般都分布在200米以内的海域中。 ⑤湿地一般是指沼泽和沿海滩涂等,但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 地》(简称湿地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红树林、沿海滩涂等,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 ⑥苔原(冻原)生态系统、 特点:主要是分布在北纬六十度以北、北极圈以南的永久冻土带,土壤几厘米以下的终年结冰,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的典型植物。 ⑦城市生态系统 特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多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它

第四节 生态系统学案

广外中山外校七年级生物学案 2010-9-23 班级姓名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四节生态系统 【自学导航】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基础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由生产者、________和 ________组成;非生物部分由________等部分组成。生产者即________,能通过 ________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________的能量。消费者即________,不能自己制造________,直接或间接的以________为食。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就流入动物体内。分解者即________和________,能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 2、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__与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__________。 3、在城市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是__________,而不是野生动物。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__________的关系。 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__为食,因而叫做__________。 6、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___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 7、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___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__________的。 【典型例题探究】 例1 (2010·中山、东莞)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会引起 (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解析】在食物链中,往往位于食物链后面的生物的相对数量较前面 的要少,才能保持生态平衡,可根据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推出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则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减少,甲的数量减少了,丙的数量也会增加。所以是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答案】A 【达标练习】 ()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C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D由所有生物组成()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B一片草地C一个公园D一个学校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阳光→玉米→鼠 ()4、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几乎被虫吃光,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A植物被破坏B环境污染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 ()5、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所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B由全部植物和动物组成 C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D由所有生物组成 ()6、一般来说,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成分中不是必需的是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是 A消费者B分解者C光合作用D生产者 ()8、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阳光B草C羊D狼 ()9、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阳光 ()10、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A数量不变B比例不变C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平衡D数量暂时平衡 ()11、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氧气B水C有机物D太阳能 ()12、下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12、根据下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上用箭头画出所有的食物链。 (2)这个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这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指,分解者是。(4)影响草生活的环境因素除了图中标出的外,还有。(5)如果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鹰被大量捕杀,最先减少的是。

第二章 生态系统和生态学基本原理

第二章 生态系统和生态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一、生物与环境 一、 1.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生活于特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的光、温度、氧气、水、土壤、营养物质等环境要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殖、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我们称这些环境要素为生态因子。 2.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在根本上决定着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活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对其环境也不断地起着调节作用。生物圈的生命活动对大气成分、地球温度、气候、土壤形成和成分变化等都有重大影响。 二、种群生态 1.种群的增长 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种群的个体数量的增长一般可分两种情况来考虑,即密度制约型增长和非密度制约型增长。(1)非密度制约型增长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数目。非密度制约型增长假设环境中的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种群增长率将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其增长形态为指数型增长。 设N 为种群数量,r 为一恒定的(从而与密度无关的)瞬时增长率,且r>0,则其增长过程可用方程描述为: 积分,有 上式中,N 0为初始种群数量,可以看出种群增长表现出类似复利累积的特征(右图)。 (2)密度制约型增长 若考虑到环境资源容量的限制,则种群的指数型增长是不能够维持下去的。考虑到种群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等资源以及其他生物的制约, 种群增长通常表现为一逻辑斯谛过程: 其中,K 表示环境容量,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或该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通常被称作逻辑斯谛系数。 2.种群的周期性波 动、爆发与衰亡 逻辑斯谛曲线的渐近线只代表一个稳定种群的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往往是围绕这个平均值上下波动的。其波动幅度有大有小,波动形态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种群的规则性波动也称周期性波动。

示范教案(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学重点 1.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1.文字资料1:信息的种类。 2.文字资料2:信息传递的例子。 3.文字资料3:课外实践的设计。 4.文字资料4:课堂问题、例题。 5.视频: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归纳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信息传递的作用。 5.通过对教材信息传递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信息传递的特点。并列举出其他例子,进行归纳,得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6.通过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和“资料分析”,学生能总结出信息传递的作用。 7.通过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实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8.能通过课外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9.认识到信息传递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这一事实。 10.关注信息传递在农业上的应用。 11.通过课外实践,培养科学严谨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面先复习一下。 课件展示: 1.物质循环的概念。 2.简要叙述碳循环。 3.简要叙述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回答(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和修改) 推进新课 师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在社会中十分重要。大家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 生1 文字、语言、消息、情报。 生2 数据、信号、声音、感觉、光线。 生3 气味、动作、表情。 …… 师很好。信息的种类很多,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那这些信息是依靠哪些途径传播的呢?作用的对象是谁? 生电视等媒体、报纸、书本、广播、生物个体等途径。作用于人。 师很好。事实上,信息业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而且时常发挥着奇妙的作用!下面我们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重要考点: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1.各类生态系统的比较 2.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1)经济效益:提供木材、林副业产品(食物资源、油料资源和药材资源)和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 (2)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圈稳定,改善生态环境

①制造O ②净化空气③过滤尘埃 2 ④杀灭细菌⑤消除噪声⑥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在表径流 ⑦函养水源,保持水土 3.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 (1)畜牧业生产基地 (2)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4.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 (1)人类生活资源、工业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场所 (2)调节气候防 5.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活和工农业水源 (2)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 (3)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形成食物网的原因:一种生物可以摄食多种其他生物,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摄食。2.分析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时,应考虑是否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3.食物网中某生物的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 (1).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2).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应视具体的情况确定: ①若只有一条食物链,则其天敌数量会减少,则其食物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②若中间营养级处于食物网中,应视情况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例1:在图2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 图2 图3 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第二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在第三节我们又学习了生物对 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来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很微妙,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下面我们一起预习一下第四节-------生态系统。 师(强调):在预习的同时大家要认真搜理第四节的知识点,并思考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在黑板上板书)1,森林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 2,什么是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4,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你知之多少? 师:这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牵一而动 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种生物受到影响。因此,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该怎么称呼呢?金汉江同学回答一下,(内容略)刘三千同学请你回答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内容略)桂祥同学请回答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内容略)大家一起交流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地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第23页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老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师: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组成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师:生态系统有大的有小的,一片树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地等,可以算比较大一点的生态系统了,我放在校园里的几个盆景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呢?(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教师一锤定音,我的盆景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只不过它们应该是一种很小的,微型的生态系统,因为它们具备一个生态系统所必备的要素。 再预习23面至24面的知识,分析23面两幅彩图和24面1-16图,要求学生预习后分组讨论问题:鸟,树,虫,真菌,等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板书在黑板上。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阳光中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仅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细菌和真菌: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把动物的残体及其他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引导学生看24面1-17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关系的理解。想一想《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什么骗猪八戒说茅厕是五谷轮回之质和太阳提供给我们的能量就一直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除了有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1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陆地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可见,陆地生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陆地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物群落和陆地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与构成。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几个次级生态系统,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生长季节的长短,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率,以及生物生产量的水平。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产量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20°之间,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这些地区高温多雨;生产者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种群结构复杂,仅乔木就有4~5个垂直层次;个体数量巨大,每公顷可达50~70个不同树种;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食草动物有貘、象、猴、大猩猩和众多的啮齿类动物,食肉动物有虎、豹等,此外,林内还生活着种类和数量上众多的昆虫和鸟类,它们的食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级上。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约为37.4×109t·a-1,占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的32%。根据初步的估计,大约只有3.8%的净生产量保持在森林中,其余的部分则在食物链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草原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如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北美中部、南美阿根廷等地,那里年降水量较少(250~450mm),且集中于夏季。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食物网相对简单一些。生产者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消费者包括大型食草类动物如野牛、野驴、黄羊、野兔,穴居的啮齿类如田鼠、黄鼠、旱獭和食肉动物沙狐鼬和狼。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量随当地降雨量多少而不同。世界草原的平均净初级生产量为500g·m-2·a-1,在水分不足的温带干旱地区,草原的生产量仅为100~400g·m-2·a-1,而在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草地的生产量可高达600~1500g·m-2·a-1,草原生产量最高的是新西兰的常绿草地,约为3200g·m-2·a-1。

生态学简答题doc资料

第一章 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4【简答题】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5【简答题】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生存会使环境改变,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生物的进化方向,而进化了的生物又继续使环境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 6【简答题】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生态学的萌发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四个时期。 ①萌发时期时间为公元16世纪以前,特点为在长期的农牧渔猫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 ②建立时期时间为17世纪到19世纪,植物生态学产生; ③生态学巩固时期时间为20世纪到20世纪中叶,以地区为背景分化为3个不同的学派; ④现代生态学时期,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向微观宏观发展,研究方法手段改变。 7【简答题】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德国生态学家Haeckel提出了“ecology”一词,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指出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美国生态学家E.Odum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他的著名的教科书《生态学基础》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与案例人教新课标版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与案例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与“生态系统”一节(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内容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属于“了解”水平的有:“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理解”水平的是:“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和“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材在本节安排了“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进一步探究”等探究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 既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又考虑到学生升入七年级以来进行的探究活动还不够多,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 ●生态系统物种结构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空间与时间结构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的定义: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这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生态系统。 (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935)提出)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 气候因素 生产者 (producer) 消费者 (consumer) 分解者 (还原者)(decomposer) ?生产者(producers)又称初级生产者(primary producers),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初级生产者也是自然界生命系统中唯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的媒介。 ?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分解者(composers),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小型消费者使构成有机成分的元素和贮备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又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

生态系统各成份的相互关系 线条粗细表示作用强弱和物质能量流通的总量多寡 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气候因素 生态系统各成份的相互关系 线条粗细表示作用强弱和物质能量流通的总量多寡 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气候因素 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物种结构 ?关键种 ?冗余种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镏钉假说 ?冗余假说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 ?食物网 –食物网的结构特点 –食物网的控制机理 食物链及其类型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捕食食物链:以植食动物吃植物的活体开始。 ?碎屑食物链:从分解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中的有机物质颗粒开始。 ?寄生食物链:寄生物和食腐动物形成辅助食物链。 ?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草性鱼类→食肉性鱼类。 ?比较长的食物链如:植物→蝴蝶→蜻蜓→蛙→蛇→鹰。 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 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 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 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 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 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教 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能力目标: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加强对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描述。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好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内容: 复习提问:举例说明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总结:无论是什么样的生物,它的生活都离不开环境,也就是说生物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那么它要想能够生存,就必须要有它特殊的方式来适应环境,所以生物和环境是不能分割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导入:同学们有谁去过原始森林,如西双版纳或是四川的九寨沟,请他为大家来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色,看看那里都有些什么生物,它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答:…… 师总结:在那样美丽的一个地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会同时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许多生物,它们之间既和谐又统一的发展,在我们生物学上,这样的一个地方就可以叫做一个生态系统。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所以可大右小,例如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北大附中的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也可以把昆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再大可以把云南省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还可以把整个的中国、亚洲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那么请问:你们说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可以大到哪? 总结:请同学们注意,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的统一的整体,前提可是要有生物的 我们在第一章时学过生物生活的最大范围就是在生物圈,所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样两幅图片,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1、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生讨论、总结: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昆虫幼虫以树为食、啄木鸟以昆虫幼虫为食。2、腐烂的树桩会消失,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要几十年。 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植物,有动物,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这些生物的生存还要依赖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是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生物的生命活动就要依靠这些有机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植物可以自已制造有机物,不但养活了自己,还为其它所有的动物提供了食物,所以我们给植物一个新的称谓——生产者。 1、生产者——植物 动物依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有些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是植食动物,而有些动物是吃肉的,是肉食动物,但是它们吃的可能就是植食动物,所以是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总之,这些离不开生产者——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我们把这些动物叫做消费者。 2、消费者——动物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分类及分布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 分布: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热带辐合带)。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长期处于稳定。据不完全统计,热带雨林拥有全球40~75%的物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热带雨林 植物:高大乔木为主。 动物:丰富度极高,大多数为树栖或攀爬型。 针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Dorset) 分布:寒温带及中、低纬度亚高山地区 植物:冷杉,云杉,红松 热带草原(Grassland(Temperate Tropicana)) 分布:干旱地区。 特点:年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简单,受降雨影响大;不同季节或年份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景观差异大。 荒漠(desert(Hot or Cold)) 分布: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 特点: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布斯基纳法索境内的稀疏大草原量一般少于250mm,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冻原(tundra) 分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边缘地区,包括寒温带和温带的山地与高原。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凉短暂,最暖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4℃。年降水200~300mm。水域生态系统 湿地(wetland) 分布:大部分地区 种类: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水库、池塘、沿海滩涂、深度小于6m的浅海。生态价值:可作为生活、工农业用水的水源;补充地下水;水禽的栖息地,鱼类的育肥场所。

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2010·重庆高二检测)下列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块农田 【解析】选D。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无相互关系;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种群;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群落;一块农田中的生物存在相互关系,生物和环境也存在相互影响,因此一块农田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2010·天水高二检测)下列四类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A。 3.(2010·桂林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沼泽地、红树林、泥炭地、稻田都属于湿地,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 B.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农田生态系统的复杂 C.草原上的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D.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支配作用较强,但分解者的功能较弱 【解析】选C。草原上降雨少,比较干旱,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水,无高大树木躲藏,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 4.(2010·海北高二检测)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焚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焚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 【解析】选C。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对残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慢,人工焚烧残枝落叶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从而加快物质循环。 5.(2010·平凉高二检测)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荒漠地区生物种类少”、“许多鸟类在春季交配繁殖”。在上述生物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子依次是() A.阳光、水、温度 B.温度、水、阳光 C.温度、温度、水 D.阳光、水、阳光 【答案】B。 6.(2010·嵊州高二检测)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生态学试卷(含答案)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 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 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 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 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 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基础生态位:在没有竞争和捕食调节下,有机体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基础生态位. 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

异性. 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从结构比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 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 境的作用更强烈 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 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 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协同进化(coevolution):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生态效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阶层流转到另一个营养阶层,在不同营养阶层上能量各参数的比值。 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其他途径所固 定的太阳能量或所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叫……简答题: 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

生态系统生态学复习重点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而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生态系统概念3个方面的内涵: (1)指明了就是生态学的属性。与物理系统属于机械系统不同,生态系统强调有机体与环境的 不可分割性,包括内生型与外生型; (2)生态系统就是个功能单元,而不就是分类单元,也就是地理学单元。并具有开放性、多样性、 调控性与可持续性; (3)生态系统突出了系统论的科学观。系统功能不完全等于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就是产生一 种集体效应。 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食物链上一个等级的生产力相对于它后一级的生产力之比。Lindeman的能量流动理论: 1、食物链上每个等级与生态效率的概念,由生长与呼吸关系所确定。 2、能量在食物链上的关系。 3、把湖泊生产、营养化的演替过程与陆地生态系统连接起来,构建了生态能量学。 铆钉学说:主张每个物种对生态系统的贡献都就是独特的,就如飞机上的每颗铆钉,任何一个物种丢失都会使生态系统过程发生改变,该假说认为每个物种对生态系统具有同样重要的功能。 冗余学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物种作用有显著的不同,一种就是起主导作用的,若丢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灾变或停摆,而其她物种的丢失将对生态系统功能并无影响,则就是冗余的;某些物种在生态功能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四项基本原则 (1)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是客观的存在;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过程密不可分; (3)人与自然与谐相处; (4)自然生态系统就是多种性能的转换器。 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2)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观 (3)可持续发展的文明观 (4)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5)可持续发展的法制观 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1)开放性原理 2)时空结构性原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