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述量子力学的发展

简述量子力学的发展

简述量子力学的发展
简述量子力学的发展

简述量子力学发展

摘要: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科,属于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分子、原子、凝聚态物质,此外还有原子核结构、性质等基础性理论。它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除了在近代物理学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同时在化学等相关学科以及很多近现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的原理的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量子力学,很多之前无法解释的现象得到了真正的解释,新的现象也被精准的预言出来,因为通过量子力学的精确计算,以及精确的实验证明,很多之前无法触及的领域渐渐清晰明朋。量子力学发展前景广阔,在许多机器中,量子隧道的效应已经发展成事实,如闪光存储片中可以通过量子隧道效应完成清除存储单元的工作。虽然量子力学主要是在物质的原子范畴内被广泛应用,但是很多大型系统也正在或将会运用到量子效应。

关键词:量子力学;物理;微观;发展;应用

一、旧量子论的产生和发展

由于人们在十六、十七世纪对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已有了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了解,经过伽里略、牛顿等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和推理,从而产生了物理学;到了十八世纪,物理学迅速地向前发展,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先后形成了热学和分子运动论、电磁学理论。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运用这种经典理论,人们成功地解释了许多物理现象,解决了不少生产实际问题。由于经典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重大难题,因而当时有许多物理学家错误地认为经典物理学理论是物理学的“最终理沦”,往后没有什么重大的工作可做了,只是解一下微分方程和对具体问题进行解释。但是,也就是在物理学家举杯庆贺经典物理学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在经典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中,不断出现了几朵“乌云”—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其中最著名的是开耳芬称之为“第一号乌云”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与“第二号乌云”的黑体辐射实验,此外还有光电效应实验和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等。当时大多数物

理学家都希望并且相信,能用经典物理学理论驱散这些“乌云”。结果发现上述的实验事实,用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号称“完美无缺”的经典物理学开始破产,人们在对“第一号乌云”的研究中,引出了狭义相对论,而在对“第二号乌云”的研究中,引出了量子理论。

人们从日常经验知道,一个物体(固体或液体)温度升高时,会向四周放射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热辐射”。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由于热机广泛使用,电照明的需要和冶金技术的变革,引起了热辐射的研究,发现了绝对黑体(置于温度恒定的热槽中的开有一个小孔的金属封闭空腔辐射能量随波长而变化的实验曲线。在这个实验曲线面前,为了解答辐射能量分布随不同的波长而异,许多物理学家都力图从经典物理学理论出发推导出黑体辐射的具体能谱分布公式,维恩、端利一金斯等就是其中的几个。1893年,德国物理学家维恩(Wien)应用经典物理学的热学理论创立了一种黑体辐射能量的理论,他所提出的公式可以较准确地描述辐射能量在光谱紫端的分布情况,但不适用于波长较大的红端。另一方面,英周物理学家端利和金斯川根据经典电磁理沦和经典统计理论的能量均分定理研究出了能够,描述光谱红端的辐射能量分布的方程,但却完全不适用于紫端。总之,当时根据经典物理学创立的最好理论只能解释光谱的这一半或那一半的能量分布情况,而无法同时适用于整个光谱。这些理论在解释黑体辐射能谱问题上的失玫,便开始动摇了人们对经典物理学的迷信,迫使人们不得不提出一些新的假设。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科,属于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分子、原子、凝聚态物质,此外还有原子核结构、性质等基础性理论。它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除了在近代物理学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同时在化学等相关学科以及很多近现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二十世纪初,物理学方面最大的突破一个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另一个就是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所提出的量子概念。量子概念是普朗克在1900年首先提出的,继而在1925年到1926年,海森伯和薛定愕最终确立了量子力学,从而解决了原子物理等高深理论的基本问题,取得成功。随后,量子力学向着两个方向进一步发展,一个是更小的尺度应用,如原子以下的尺度,原子核物理学就是在其引导下广泛发展的,进而发展为现在的基本粒子物理学。

因此可以说,量子力学在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人们的眼光从宏观层次跨进微观层次。而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更大尺度的应用,例如分子问题,即量子化学相关问题。此外还有固体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相关问题。从研究对象的尺度来说范围也逐渐扩大,从固体物理到地球物理、行星物理,最后延伸到夭体物理和宇宙物理。

二、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一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在前面谈到,为了解释原子的分立的线状光谱,需要假定原子具有分立的能级,即假设原子内电子运动的某种不连续性。可是电子作为一种粒子,本身不能提供运动能量不连续性的根据,要进一步发展理论,必须从电子运动本性的探索入手。1923年法国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L.deBroglei)第一个提出了这个想法,他大胆假定物质粒子也有波动性。

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假设不是偶然的。当时他正在他兄长莫里斯的X射线实验室工作,因此,他对于那些在经典物理学理论的框架中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十分熟悉。同时,光的波粒二象性和旧的量子论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如果承认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说承认原来以为只有波性的东西(如电磁波)竟可以有粒子性;反过来,原来只有粒子性的东西,为什么不可以有波性呢?德布罗意就是这样把问题倒过来考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整个世纪来,在光学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是过于忽略了粒子的研究方法;

在物质的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关于`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而过份忽略了波的图象呢?”在他对问题作了这种根本性的考虑之后,他大胆提出了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设。1923年他向法国科学院首次提出这个假设。玻尔理论中的定态假设和量子化条件中出现的整数,还启示他考虑到原子内部实物物体的力学与某些波动现象之间的联系,因为在波动现象(如干涉、驻波)中都出现过整数数字,因此他设想原子内部是一稳定的驻波系统。在1923、1924年的论文中,德布罗意将他的这个设想应用到玻尔的原子理论中去,并用位相波在闭合轨道上的驻波形式解释了玻尔的量子化条件。德布罗意在回忆自己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时写到:

“在1923年,儿乎已经清楚,玻尔理论以及旧量子论仅仅是经典概念与某

种允许更深入地研究量子现象的崭新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在旧量子论中,量子化条件在某种意义上纯粹是以外部的方式加在经典理论的结果_L。实质上分立的量子特性(用所谓的量子数的整数表示)一与旧的动力学(不论是牛顿的、还是爱因斯坦的)所描述的运动的连续性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很显然,要求建立新的力学,在那里量子的观念应包含在结构自身的基础之二而不是象旧量子论那样,最后附加在它上面。”

三、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

定博(E.Schrdinger)根据德布罗意关于物质波假设的关系式,并以经一典波为线索,得到了一个著名的物质微粒波的波动方程—薛定谬方程,亦即波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式。薛定谬利用他的波动方程式,首先对氢原子、后来又对谐振子、固定轴转动等间题进行理论上的计算,发现由计算得到的能级与实验结果精确地符合,并使人们清楚看出,微观粒子的能级不连续这一事实原来是波动方程式得解的必要条件,而对研究对象在原则仁不存在任何限制。以后人们还把薛定谬方程式用于其他微观体系,也得到了好的结果.无数的实验事实证明薛定谬方程是正确的。

在1926年,薛定得还发现矩阵力学在数学上与波动力学足等价的〔波动力学是从内容上对经典物理进行革命,提出了微粒具有波粒二象性以及用波函数来描述微粒的状态这一新的概念,并用波动方程式描写微粒的运动规律,采用的是具体的和形象的表达法。而矩阵力学是从形式上对经典力学进行改造,把在经典力学中用数(或函数)表示的物理量改用矩阵来表示并规定某些对易关系与运算法则,采用的是抽象的和形式的表达法〕。这样就统一了量子力学。在薛定谬的工作发表不久,玻恩根据电予散射的理想实验,提出了量子体系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波函数的模方在某一点的数值能确定粒子在这一点出现的几率。这种解释在历史上第一次指出了物质的波粒二重性间的真实联系。这样量子力学的基础就完备了,·量子力学正式诞生了。量子力学诞生之后,经过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它是比泊量子论更深刻而精确地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

量子力学建立后的五十余年来,量子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并且被应用于小至基本粒子,大到中子星、黑洞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

成就。在应用中,量子力学的原理得到许多补充,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很大发展。它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情况,以薛定得波动方程为主要内容的非相对论量子力学完全适用。五十余年来,把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用于讨论原子、分子、固体以及原子核的性质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如把量子力学运用于原子,可以说明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解释元素周期表。把它运用于分子,不仅能够解释分子的各种能级、分子的结构和分子光谱的特性,更能说明原子结合成分子的化学键的本质和特性。把它运用于固体,形成了固体能带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产生了半导体材料,发明了品体管,使电子工业技术获得了新的发展。应用它处理光的发射和吸收问题,形成了光的受激发射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60年代初产生了激光技术。应用它,还可以解释金属的低温超导现象和液态氦的低温超流现象。应用量子力学理论处理原子、分子、固体和原子核等问题,主要的是处理“多体问题”,这是目前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在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还正在继续向前发展着。

第二,把量子力学推广到相对论速度和波动场的领域,建立相对论量子力学。薛定谬方程仅在非相对论的近似下才是有效的,但它不适用于粒子速度接近于光速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现象。不久有人提出一种相对论性的方程,现在称之为克莱因-一戈登方程,但这个方程是个关于时间的二阶微分方程,带来了一些困难。1929年,狄拉克根据他对自由电子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符合相对论要求的线性波动方程—狄拉克方程。这个方程运用于氢原子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精细结构,并且不需要附加什么条件就导出了电子的自旋及自旋引起为了解决由玻尔理论的困难所暴露出来的经典物理学的根本局限性,出现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

第三,关于量子力学理论他物理解释,“是这门学科中禅在着的一个重要问题。从量子力学产生至今50年来,对它的理论的物理解释和哲学意义,在物理学界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问题不在于目前量子力学理论是否正确,因为量子力学的正确已为大量实验事实所验证。争论的主要问题是:现行的量子力学理论能否完备地描述微观世界或者说,波函数是精确地描写了单个体系的状态呢?还是只描写由许多相同体系组成的统计系综的状态,是几率波还是物

质波,统计性和决定论是什么关系?以及由测不准关系提出的测量问题、宏观仪器和微观现象、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等等。不同学派圃绕这些根本性问题,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辩论,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都卷入了这场争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在这些学派中,以玻尔、海森堡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占居统治地位,为天多数物理学家所接受。

四、从量子力学发展史中褥到的启示

我们研究自然科学发展史,主要凰的之一,应该是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几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方法梅方面的指导。在这里,我想就对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回顾所受到的启示,量子力学的发展史充分说明实验研究故重要性,我犯在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中,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对实验研究给以属够的重视。两者不可偏废。

从上面的剖析可看出,在量子力学的发展史中,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正确的理论对科学实验有能动的指导作用,但是实践是一切理论活动的基础。新钓实骏手段能向人们揭示新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导致新的假说和理论的、出现;而理论的预言也一定要通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决定成败。这一基本律规将不会因科学技术发达的程度而改变,永远适用。一因此,我们今后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研究,特别是加强实验设备的研制和实验人才的培养。这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迫切任务之一,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延缓我一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影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罗洋城陈慧清.简论量子力学的发展.[D].韶关大学学报,2000.8-2

[2]王振武.量子力学发展途径及其描述的方法论分析.[J].北京大学,2010.10-3

[3]乌云高娃.简论量子力学的发展.[J].信息技术,2008.19-21

[4]张景勋.量子力学发展简史.[D].西北大学学报,2001.12-2

量子力学发展简史

量子力学发展简史 摘要: 相对论是在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能量子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运用能量子概念使量子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玻尔、德布罗意、薛定谔、玻恩、狄拉克等人为解决量子理论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先后提出电子自旋概念,创立矩阵力学、波动力学,诠释波函数进行物理以及提出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终于在1925 年到1928年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肩形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 关键词:量子力学,量子理论,矩阵力学,波动力学,测不准原理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 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经典力学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但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条件下的物体,牛顿定律不再适用,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量子力学认为在亚原子条件下,粒子的运动速度和位置不可能同时得到精确的测量,微观粒子的动量、电荷、能量、粒子数等特性都是分立不连续的,量子力学定律不能描述粒子运动的轨道细节,只能给出相对机率,为此爱因斯坦和玻尔产生激烈争论,并直至去世时仍不承认量子力学理论的哥本哈根诠释。 量子力学是一个物理学的理论框架,是对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的一次革命。 它有很多基本特征,如不确定性、量子涨落、波粒二象性等,在原子和亚原子的微观尺度上将变的极为显著。爱因斯坦、海森堡、玻尔、薛定谔、狄拉克等人对其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原子核和固体的性质以及其他微观现象,目前已基本上能从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理论中得到说明。现在量子力学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从宏观世界逐渐深入到微观世界;许多新的实验结果用经典理论已不能得到解释。大量的实验事实和量子论的发展,表明微观粒子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波动性(参见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通常的宏观物体运动规律来描写。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堡,玻尔和狄拉克等人逐步建立和发展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应用这理论去解决原子和分子范围内的问题时,得到与实验符合的结果。因此量子力学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学科的发展,它还标志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量子力学是用波函数描写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以薛定谔方程确定波函数的变化规律,并用算符或矩阵方法对各物理量进行计算。因此量子力学在早期也称为波动力学或矩阵力学。量子力学的规律用于宏观物体或质量和能量相当大的粒子时,也能得出经典力学的结论。在解决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某些问题时,量子力学必须与狭义相对论结合起来(相对论量子力学),并由此逐步建立了现代的量子场论。

量子力学论文

量子力学论文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量子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摘要】本文简述了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所带动的激光、半导体、扫描隧道显微镜、量子信息等技术的形成及影响,并借此强调了基础理论对于技术发明的重要性。 【关键词】量子力学激光半导体扫描隧道显微镜量子信息 回顾科技史,以量子论、相对论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掀起了以能源、材料、信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革命,其中量子理论在形成中便带动了相关技术群的出现并促进了自身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一、从“光量子假说”到激光技术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了解决有关热辐射现象的“黑体辐射”难题,提出了“普朗克假设”,其“能量子”概念的提出标志着量子力学的诞生。随后,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假说”以解释“光电效应”,使人们对能量量子化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的认识。1916年,爱因斯坦指出辐射有两种形式: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从而为激光器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激光器在技术上的最终实现得益于二战后对与雷达相关的微波的深人研究。其中标志性的工作有:1933年拉登伯格观测到了负色散现象;1939年法布里坎特指出辐射放大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粒子数反转;1946年布洛赫观察到了粒子数反转的信号;1951年珀塞尔第一次在实验中实现了粒子数反转并观察到了受激辐射;1951年汤斯首次提出实现微波放大的可能性;1954年汤斯等人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辐射的受激发射微波放大”的装置(简称脉塞Maser);1958年汤斯和肖洛论证了把微波激射技术扩展到 论的又一重大课题。在量子力学建立前,特鲁特于1900提出了经典的金属自由电子气体模型,定性的解释了金属的电导和热导行为,但得到的定量比热关系在低温时与实验 偏离较大。1907年爱因斯坦应用了量子假说,所得结果得到了能斯特的实验验证和大力宣传,使量子论开始被人们认识,从而打开了迅速发展的局面。从1913年玻尔提出半 经典的量子论原子模型到1928年狄拉克发表电子的相对红外区和可见光区的可能性。最终,美国休斯研究所的梅曼于1960年成功制造并运转了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脉冲激光器,同年12月贾万研制出第一台气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 这两种激光器的相继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科技界研究激光的热潮,各种激光器陆续出现。其中有可获得大功率脉冲的钕激光器,连续输出大功率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可在室温下工作的小型半导体激光器,从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化学激光器,光谱线很宽的可以连续改变激光输出波长的染料激光器。后来,还出现了自由电子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离子激光器等等。激光的波长范围已扩展到从红外到紫外以至x射线的所有波段,激光的应用更涉及到从日常生活到高新科技各个领域.如工业上的激光切割、焊接、打孔、表面改性、测距、大气污染分析;生物上的激光育种、水产养殖、品种改良、生命活细胞的全息照相;医疗上的激光外科手术、诊断;军事上的激光制导炸弹、强激光武器;此外,激光还应用于通信、光盘、分离同位素、激光核聚变等许多方面。 激光技术是以量子理论为主的现代物理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历史不仅充分显示出物理科学理论对技术发明的预见性,而且它本身又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家族中的一个优等生,大大促进和推动着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从“费米统计”到半导体技术 继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之后,固体比热的研究是量子论的又一重大课题。在量子力学建立前,特鲁特于1900提出了经典的金属自由电子气体模型,定性的解释了金属的电导和热导行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古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 1、古典物理学:廿世纪以前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古典物理学,以巨观的角度研究物理,可分为 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主要分支。 2、近代物理学:廿世纪以后(1900年卜朗克提出量子论后)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近代物理学, 以微观的角度研究物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为近代物理的两大基石。

一、古典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力学: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螺旋、劈) …… 2、光学: (一)反射原理: (1)平面镜:镜子…… (2)凹面镜:手电筒、车灯、探照灯…… (3)凸面镜:路口、商店监视镜…… (二)折射原理: (1)凸透镜:放大镜、显微镜、相机…… (2)凹透镜:眼镜、相机…… 3、热学:蒸汽机、内燃机、引擎、冰箱、冷(暖)气机…… 4、电学: (一)利用电能运作:一般电器用品,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二)利用电磁感应:发电机、变压器…… (三)利用电磁波原理:无线通讯、雷达…… 二、近代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半导体: (一)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间之一种材料,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如:硅、锗等)和 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等)两种。 (二)用途: (1)半导体制成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少,具有放大电流讯号功能。 (2)半导体制成二极管具整流能力。 (3)集成电路(IC): (A)1958年发展出「集成电路」技术,系利用长晶、蚀刻、蒸镀等方式于一小芯片上容 纳上百万个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感、电容等电子组件之技术,而此电路即称为 集成电路。 (B)IC之特性:体积小、效率高、耗电低、稳定性高、可大量生产。 (C)IC之应用:计算机、手机、电视、计算器、手表等电子产品。 (4)计算机信息科技之扩展大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故俗称第二次工业革命。 2、雷射: (一)原理:利用爱因斯坦「原子受激放射」理论,诱发大量原子由受激态同时做能态之跃迁 并放射同频率之光子,藉以将光加以增强。 (二)特性:聚旋光性好、强度高、光束集中、频率单一(单色光)。 (三)应用:

量子力学史简介

近代物理学史论文题目:量子力学发展脉络及代表人物简介 姓名: 学号: 学院: 2016年12月27

量子力学发展脉络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理论,它和相对论构成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没有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提出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而在原子尺度上的基本物理问题只有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才能有合理地解释。可以说没有哪一门现代物理分支能离开量子力学比如固体物理、原子核粒子物理、量子化学低温物理等。尽管量子力学在当前有着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甚至对当前科技的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及在其建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除了业内人对于普通得人却鲜为人知。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下量子力学建立的两条路径及其之间的关系及后续的发展,与此同时还简单介绍了在量子力学建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及其贡献。 通过本文的简单介绍使普通人对量子力学有个简单认识同时缅怀哪些对量子力学建立其关键作用的科学家。 旧量子理论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光电子假说和波尔的原子理论。 在19世纪末,物理学家存在一种乐观情绪,他们认为当时建立的力学体系、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已经相当完善,而剩下的部分不过是提高重要物理学常数的观测精度。然而在物理的不断发展中有些科学家却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比如涉及电动力学的以太以及观测到的物体比热总小于能均分给出的值。对黑体辐射研究的过程中,维恩由热力学普遍规律及经验参数给出维恩公式,但随后的研究表明维恩公式只在短波波段和实验符合的很好,而在长波波段和实验有很大的出入。随后瑞利和金森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给出瑞利金森公式,而该公式只在长波波段和实验符合的很好,而在短波波段会导致紫外光灾。普朗克在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公式普朗克公式,普朗克公式和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并且数学形式也非常简单,在此基础上他深入探索这背后的物理本质。他发现如果做出以下假设就可以很好的从理论上推导出他和黑体辐射公式:对于一定频率f的电磁辐射,物体只能以hf为单位吸收

“化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结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对地球、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分布的规律,发现了星际空间简单化合物的存在,为天体演化和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实验数据,创建了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化学的重大成就,还丰富了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推动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 化学的历史发展 原始人类从用火之时开始,由野蛮进入文明,同时也就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然物质。火──燃烧──就是一种化学现象。掌握了火以后,人类开始熟食;逐步学会了制陶、冶铜、炼铁;以后,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等。这些由天然物质加工改造而成的制品,成为古代文明的标志。在这些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萌发了古代化学知识。 古人曾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企图追溯其本源及其变化规律。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中国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合而成,而五行则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的。此说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互相消长的物质势力,认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源。此说为中国炼丹术的理论基础之一。公元前4世纪,希腊也提出与五行学说类似的火、风、土、水四元素说和古代原子论。这些朴素的元素思想,即为物质结构及变化理论的萌芽。后来在中国出现了炼丹术,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秦汉时代,炼丹术已颇为盛行,大致在公元7世纪传到阿拉伯国家,与古希腊哲学相融合而形成阿拉伯炼金术,阿拉伯炼金术于中世纪传入欧洲,形成欧洲炼金术,后逐步演进为近代的化学。英文中化学一字(chemistry)的字根chem,即来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炼金术(alchemia)。 炼丹术的指导思想是深信物质能转化,试图在炼丹炉中夺造化之功,人工合成金银或修炼长生不老之药,有目的地将各类物质搭配烧炼,进行实验。为此设计了研究物质变化用的各种器皿,如升华器、蒸馏器、研钵等,也创造了各种实验方法,如研磨、混合、溶解、结晶、灼烧、熔融、升华、密封等。与此同时,进一步分类研究了各种物质的性质,特别是相互反应的性能。这些都为近代化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许多器具和方法经过改造后仍然在今天的化学实验室中沿用。炼丹家在实验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发现了若干元素(如汞、锌、砷、锑、磷等),制成了某些合金(如黄铜、白铜),还制出和提纯了许多化合物,如明矾等。这些成果我们至今仍在利用。 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使炼金术转向生活和实际,更进而注意对物质化学变化本身的研究。在元素的科学概念建立之

量子力学发展史

鬼话连篇:荒诞量子力学 原创2017-01-15小学僧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先来个绕口令渲染一下诡异的氛围,量子力学奠基人波尔曾曰:如果你第 一次学量子力学认为自己懂了,那说明你还没懂。” 为了理解这个叹为观止的理论的伟大,只能把起点设得低一些,就从认识论'说起吧!中学僧请跳过,直接看后半篇。 人类为了生存,一直试图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最早的认识论”充满了想象,后来逐渐演化成了宗教”,比如上帝创造了万物。过了一阵子,有些人发现这种认识论"不靠谱,跪了半天祈雨,还不如萧敬腾管用!脑袋瓜好使的人就在思考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往下掉”,如此云云。早期的聪明人只是坐在办公室研究世界,于是这种单纯的思辨就慢慢变成了哲学” 大家围坐论道,逼格是挺高,但只能争个面红耳赤,张三说世界在乌龟背上,李四说世界在大象背上。我说哥们儿,你们就不能验证一下吗?当然不能!土鳖才动手,君子只动口,这种风气夸张到什么程度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的牙齿比男性少”,就这么一个理论,愣是被奉为经典几百年。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就是这么靠拍脑袋研究世界。拍着拍着,突然有个家伙灵光一闪,拍出了逻辑思维,做起了实验,这就是伽利略”。伽利略是第一个系统地用严密的逻辑和实验来研究事物的人,这便是科学”的雏形,所以伽利略很伟大,属于一流伟大”这个范畴。 是不是觉得早生几百年,你我都是科学家?别天真了,其实经常以负面形象出现的亚里士多德,绝对属于当时最聪明的人,时代局限性造成的无知”不是无知。 打个补丁,本文说的科学”是单纯的一门学科,而不是形容词。啥意思呢?因为某党的某些需求,科学这个词在国内的意义急剧扩大化,以至于现在科学' 就是真理”的代名词,很多地方可以把科学”和合理”两个词互换。你的做法很科学”,你的做法很合理”,这两句话有区别吗?再看英文版:你的做法很Scienee :这可就是语病了。本文说的科学”就是“Scienee, 是—门学科,而不是理:。

量子力学的发展史及其哲学思想

十九世纪末期,物理学理论在当时看来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阶段.那时,一般的物理现象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说明:物体的机械运动比光速小的多时,准确地遵循牛顿力学的规律;电磁现象的规律被总结为麦克斯韦方程;光的现象有光的波动理论,最后也归结为麦克斯韦方程;热的现象理论有完整的热力学以及玻耳兹曼,吉不斯等人建立的统计物理学.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有许多人认为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已完全被揭露,剩下的工作只是把这些基本规律应用到各种具体问题上,进行一些计算而已。 这种把当时物理学的理论认作”最终理论”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具有相对的真理性.”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对科学试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科学试验从一个发展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在物理学的经典理论取得上述重大成就的同时,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例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的光谱线系以及固体在低温下的比热等,都是经典物理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这些现象揭露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突出了经典物理学与微观世界规律性的矛盾,从而为发现微观世界的规律打下基础。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等现象使人们发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玻尔为解释原子的光谱线系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论,由于这个理论只是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加进一些新的假设,因而未能反映微观世界的本质。因此更突出了认识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迫切性。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示下,开始认识到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才开辟了建立量子力学的途径。 量子力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一方面,新现象的发现暴露了微观过程内部的矛盾,推动人们突破经典物理理论的限制,提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另一方面,不少的人(其中也包括一些对突破经典物理学的限制有过贡献的人),他们的思想不能(或不完全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不愿承认经典物理理论的局限性,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把新发现的现象以及为说明这些现象而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理论的框架之内。虽然本书中不能详细叙述这个过程。尽管这些新现象在十九世纪末就陆续被发现,而量

量子力学的发展综述

量子力学的发展综述 量子力学是对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内的一次革命,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物理学。本文带大家再次回到那个伟大的年代,再次简要回顾下那场史诗般壮丽的革命。 标签:量子力学发展量子多世界解释 量子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切东西都是由不可预言的量子构成,但这些粒子的统计行为遵循一种可以预言的波动图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深入研究起来确实那样令人困惑,整个20世纪的物理学家们就是在不断的量子的迷雾中摸索着。现在我们也要沿着他们的航线领略一下量子理论奇。 一、量子的创生 19世纪末,物理学界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人们为所谓的物理学大厦已经根深蒂而感到皆大欢喜时,几个悬而未决的谜题却一直困扰着高瞻远虑的物理学家们[1]。“在物理学阳光灿烂的天空中飘浮着两朵小乌云”这句话在几乎每一本关于物理学史的书籍中被反复提到,具体一些的话,指的是人们在迈克尔—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困境。这两朵乌云带来的狂风暴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第一朵乌云,最终导致了相对论革命的爆发;第二朵乌云,最终导致了量子论革命的爆发。1900年,普朗克在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时,做了一个假定,“必须假定,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普通的一个假设,却推翻自牛顿以来200多年,曾被认为坚固不可摧毁的物理世界。这与有史以来的一切物理学家的观念截然相反,自牛顿和伽利略以来,一切自然的过程都被当成是连续不间断的,是微积分的根本基础,牛顿、麦克斯韦那庞大的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没有人怀疑过这个物理学的根基。1900年12月14日,量子的诞辰,这一天,量子这个幽灵从普朗克的方程中脱胎而出。这个幽灵拥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无边的破坏力,物理学构成的精密体系被摧毁成断壁残垣,甚至推动量子论的某些科学家最终也站到了它的对立面。量子论这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从这个叫马克思·普朗克的男人这里开始了。 二、量子力学的建立和论战 量子这个概念已经诞生了,然而他的创造者普朗克却抛弃了它,不断地告诫人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不要胡思乱想。不怪普朗克本人畏首畏尾,实在是量子这个概念太过惊世骇俗,但是接下来一系列的成就证明了它的价值:1.为了解释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2.玻尔结合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和量子论,1913年提出了氢原子理论;3.德布罗意从光量子理论得到启发,于1923年提出物质波假说;4.海森堡抛弃了玻尔的轨道概念,建立了矩阵力学(1925年)[2]。海森堡建立矩阵力学标志着量子力学的建立,但是刚诞生的矩阵力学立刻受到了挑战:薛定谔于1926年把物质波的思想加以发展,建立了波动力学。矩阵力学?波动力学?全新的量子论建立不到一

量子力学的发展进程

量子力学的发展进程 黑体2014 摘要:简述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进程。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运动规律的一种基础理论。它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和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发展曾经引起物理思想上的巨大变革,它产生的影响,绝不局限于物理学和化学这两门学科,而且还涉及人类认识本身的种种基本问题。因此对它的发展进程进行研究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笔者想在这篇文章中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进程作一简要的回顾,并就自己在学习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这门课程中一些疑惑和感想做一说明。 关键词:量子力学;进程;学习心得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uantum mechanics Abstract:Brief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uantum mechanics.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physics, quantum mechanics is the study of microscopic particles (molecules, atoms, nuclei, elementary particles, etc.) a basic theory of the motion law. It is in the 20 s of this century in summing up a lot of experimental facts and the old quantum theory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it. Its development has caused physical and ideological change, the impact of it, not limited to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the two subjects, but also the basic problem of human cognition itself. So the study of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uantum mechanics makes a brief review of, and in their learning Zhou Shixun in the course of the quantum mechanics course some doubts and thoughts. Key words:Quantum mechanics; Process; The learning

量子力学今后发展的真正出路在哪里

量子力学今后发展的真正出路在哪里? 司今(jiewaimuyu@https://www.wendangku.net/doc/9d15630570.html,) 量子力学是研究质点自旋运动的力学,它不能放弃“波粒二象性”认识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无法用经典粒子概念来解释光的“衍射、干涉”等具有波性的现象。 在经典粒子概念中,粒子就没有自旋和自旋磁场性,粒子通过的物质空间也没有磁场性。但现代物理学已证明,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都具有自旋和自旋磁矩性,这说明它们已不同于经典粒子,它们具有自旋和磁场双重性;但量子力学在探讨光衍射现象时,倒是把光的这一本质性给忘记了,同时也忽略了由自旋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等)组成的窄缝空间也是一个磁场空间;试想,一个有自旋磁场的粒子通过一个有磁场的空间,这个粒子运动还会像经典粒子那样作直线运动吗? 如果我们认真地将粒子们的双重性与物质空间磁场性有机结合起来,我想,解决粒子“干涉、衍射”问题并不难,关键难得是我们将如何改造与舍弃我们现有的量子力学?如何补充与完善我们的经典物理学? 我们要始终牢记,微观世界的物体运动与宏观世界的物体运动存在本质区别,那就是在我们眼里和经典理论中,宏观物体运动是没有自旋与自旋场集于一身的物体;更要牢记,空间宏观物体的磁场对其他物体运动的影响要比微观世界小得多。 “波粒二象性”不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真正出路,把握微观世界粒子的自旋与自旋磁场性及微观空间存在磁场性才是我们真正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鈅匙。 我们必须抛弃“波粒二象性”思想,回归到创新的经典力学中来,这是量子力学今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但就目前来看,我们的物理学主流界能答应吗? 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可不可以通过实验验证,验证就要有一个清晰的模型图景;在宏观世界中,我们能够找到有“场与自旋”的物理模型就非“磁陀螺运动”莫属了,因此,我的“自旋场理论”就是从研究“磁陀螺在磁场中运动”开始的。 我认为,将来的量子力学必然是带有自旋磁场的质点运动与空间或物质自旋场有机结合的力学,这种结合是对牛顿质点力学与库伦“点荷”理论的回归;用研究、对待自旋磁陀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微观世界的那些“精灵们”,像牛顿力学体系那样,从“公理”出发,建立我们微观世界的真正物理理论体系,这样,我们的物理学才会真正走进微观世界的殿堂,才能真正走进量子大时代! 我期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附】:几种物理学体系的比较

量子力学的发展及应用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 量子力学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 学生姓名武术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_ 222009322072082 班级2009 级 2班 指导教师张济龙 成绩 _ 工程技术学院 2011年12 月

量子力学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 武术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重庆 400716 摘要:量子力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年了,它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百年虽是艰难的,但是辉煌的。此后,人们发现量子力学与现代科技的联系日益紧密,它的发展潜力是不能低估的。本文从两个部分逐次论述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及应用。第一部分是量子力学的发展,这部分阐述了早期量子论。第二部分是量子力学的应用,这部分阐明了量子力学在固体物理和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早期量子论;量子力学的发展;量子力学的应用 量子力学诞生至今一百年。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它由原子层次的动力学理论,已经向物理学和其他学科以及高新技术延伸。而事实上,它已超出物理学范围;它不仅是现代物质科学的主心骨,又是现代科技文明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建立在量子概念的量子力学及其物理诠释,促使人类的思想观念产生根本性转变;虽然这新概念很抽象,但就目前文明的空前繁荣而言,量子力学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而看看量子力学的前沿性进展新貌,则会感到心驰神往。 量子力学可谓是量子理论的第二次发展层次,第一次常称作早期量子论,第三次就是量子场论。本文除了论述这三个层次以外,又说了它在现代物理乃至现代物质科学中的地位,阐述了它应用的状况。 一.量子力学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认为经典物理发展很完美的时候,一系列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一个接一个的发现了。经典力学时期物理学所探讨的主要是用比较直接的实验研究就可以接触到的物理现象的定理和理论。牛顿定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宏观和慢速的世界中是很好的自然规律。而对于微观世界的

量子力学的历史和发展

量子力学的历史和发展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它们是在二十世纪头30年发生的物理学革命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并且也是这场革命的主要标志和直接的成果,量子论的诞生成了物理学革命的第一声号角。经过许多物理学家不分民族和国籍的国际合作,在1927年它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不仅是人类洞察自然所取得的富有革命精神和极有成效的科学成果,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说相对论作为时空的物理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以往的时空观念,那么量子论则很大程度改变了人们的实践,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又一次深化。它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修正,影响到人类对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的看法。量子论的创立经历了从旧量子论到量子力学的近30年的历程。量子力学产生以前的量子论通常称旧量子论。它的主要内容是相继出现的普朗克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热辐射研究和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十九世纪中叶,冶金工业的向前发展所要求的高温测量技术推动了热辐射的研究。已经成为欧洲工业强国的德国有许多物理学家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德国成为热辐射研究的发源地。所谓热辐射就是物体被加热时发出的电磁波。所有的热物体都会发出热辐射。凝聚态物质(固体和液体)发生的连续辐射很强地依赖它的温度。一个物体被加热从暗到发光,从发红光到黄光、蓝光直至白光。1859年,柏林大学教授基尔霍夫(1824—1887年)根据实验的启发,提出用黑体作为理想模型来研究热辐射。所谓黑体是指一种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辐射而全无反射和透射的,看上去全黑的理想物体。1895年,维恩(1864—1928年)从理论分析得出,一个带有小孔的空腔的热辐射性能可以看作一个黑体。实验表明这样的黑体所发射的辐射的能量密度只与它的温度和频率有关,而与它的形状及其组成的物质无关。黑体在任何给定的温度发射出特征频率的光谱。这光谱包括一切频率,但和频率相联系的强度却不同。怎样从理论上解释黑体能谱曲线是当时热辐射理论研究的根本问题。1896年,维恩根据热力学的普遍原理和一些特殊的假设提出一个黑体辐射能量按频率分布的公式,后来人们称它为维恩辐射定律。普朗克就在这时加入了热辐射研究者的行动。普朗克(1858—1947年)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曾祖父和祖父曾在哥廷根大学任神学教授,伯父和父亲分别是哥廷根大学和基尔大学的法学教授。他出生在基尔,青年时期在慕尼黑度过。17岁进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后来转到柏林大学受教于基尔

(完整版)物理学发展简史

欢迎共阅 一、古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 1、古典物理学:廿世纪以前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古典物理学,以巨观的角度研究物理,可分为 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主要分支。 2、近代物理学:廿世纪以后(1900年卜朗克提出量子论后)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近代物理学,以 微观的角度研究物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为近代物理的两大基石。 理

1 2 3 4 1 )和化 (1)半导体制成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少,具有放大电流讯号功能。 (2)半导体制成二极管具整流能力。 (3)集成电路(IC): (A)1958年发展出「集成电路」技术,系利用长晶、蚀刻、蒸镀等方式于一小芯片上容纳 上百万个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感、电容等电子组件之技术,而此电路即称为集 成电路。 (B)IC之特性:体积小、效率高、耗电低、稳定性高、可大量生产。 (C)IC之应用:计算机、手机、电视、计算器、手表等电子产品。 (4)计算机信息科技之扩展大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故俗称第二次工业革命。 2、雷射: (一)原理:利用爱因斯坦「原子受激放射」理论,诱发大量原子由受激态同时做能态之跃迁并 放射同频率之光子,藉以将光加以增强。

(二)特性:聚旋光性好、强度高、光束集中、频率单一(单色光)。 (三)应用: (1)工业上:测量、切割、精密加工…… (2)医学上:切割手术(肿瘤、近视)…… (3)军事上:定位、导引…… (4)生活、娱乐上:激光视盘、光纤通讯…… 3、光纤: (一)光纤:将高纯度石英熔融抽丝制成极细之圆柱体,柔软可挠曲,含内层(纤芯)及外层(包 层)两层。 (二)原理:纤芯之折射率大于包层,光讯号以特定角度射入纤芯之一端后,因连续之全反射而 传递至另一端。 (三)特性: (核 2。 (1)向量:兼具大小及方向性者,如:速度、力…… (2)纯量:仅具大小无方向性者,如:体积、时间、功…… (二)依定义方式而分: (1)基本量:由基本概念定义而出之物理量,共有时间、长度、质量、电流、温度、发光强 度(光度)、物质的量(物量)七种。 (2)导出量:由基本量所定义出之物理量,如:体积、面积、速度等。 (3)物理学(力学)上最常用的三个基本量:时间、长度、质量。 二、测量: 1、定义:将待测物理量与一标准量做比较的过程。

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结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物理科学。它是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量子力学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量子的诞生 19世纪末正当人们为经典物理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一系列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一个接一个地发现了。德国物理学家维恩通过热辐射能谱的测量发现的热辐射定理。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了解释热辐射能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在热辐射的产生与吸收过程中能量是以hV为最小单位,一份一份交换的。普朗克利用内插法,将适用于短波的维恩公式和适用于长波的瑞利―金斯公式衔接起来.在1900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公式。量子论就这样随着二十世纪开始由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把它带到我们这个世界来。虽然在围绕原子论的争论过程中,玻尔兹曼(1844—1966年)在反驳唯能论时说过“怎么能说能量就不像原子那样分立存在呢?”这样的话,马赫(1838—1916年)曾经表明化学运动不连续性的观点,但真正把能量不连续的概念引入物理学的是普朗克。因为能量不连续的概念与古典物理学格格不入,物理学界对它最初的反映是冷淡的。物理学家们只承认普朗克公式是同实验一致的经验公式,不承认他的理论性的量子假说。普朗克本人也惴惴不安,因为他的量子假设是迫不得已的“孤注一掷的举动”。他本想在最后的结果中令h→0,但却发现根本办不到。他其后多年试图把量子假说纳入古典物理学框架之内,取消能量的不连续性,但从未成功。只有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普朗克能量子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革命意义。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经过认真思考,于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说。1916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发表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 量子的青年时代 杂乱的数字以及有趣的台阶想法 从光谱学中,我们知道任何元素都产生特定的唯一谱线。这些谱线呈现什么规律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律,却是一个大难题。拿氢原子的谱线来说吧,这是最简单的原子谱线了。它就呈现为一组线段,每一条线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波长。比如在可见光区间内,氢原子的光谱线依次为:656,484,434,410,397,388,383,380……纳米。这些数据无疑不是杂乱无章的,1885年,瑞士的一位数学教师巴尔末(Johann Balmer)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并总结了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些波长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巴尔末公式。将它的原始形式稍微变换一下,用波长的倒数来表示,则显得更加简单明了:ν=R(1/2^2 - 1/n^2)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疑惑于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不稳定,建了一所“诺贝尔奖幼儿园”的卢瑟福向他推荐了这个公式。在玻尔眼里,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它像一个火花,瞬间点燃了玻尔的灵感,所有的疑惑在那一刻变得顺理成章了,玻尔知道,隐藏在原子里的秘密,终于向他嫣然展开笑颜。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玻尔的脑中浮现出来:如同具有一定势能的人从某一层台阶上跳下来一样。台阶数“必须”是整数,就是我们的量子化条件。原子内部只能释放特定量的能量,说明电子只能在特定的“势能位置”之间转换。也就是说,电子只能按照某些“确定的”轨道运行,这些轨道,必须符合一定的势能条件,从而使得电子在这些轨道间跃迁时,只能释放出符合巴耳末公式的能量来。氢原子的光谱线代表了电子从一个特定的台阶跳跃到另外一个台阶所释放的能量。因为观测到的光谱线是量子化的,所以电子的“台阶”(或者轨道)必定也是量子化的,它不能连续而取任意值,而必须分成“底楼”,“一楼”,“二楼”等,在两层“楼”之间,是电子的禁区,它不可能出现在那里。正如一个人不能悬在两级台阶之间漂浮一样。如果现在电子在“三楼”,它的能量用W3表示,那么当这个电子突发奇想,决定

量子理论发展史

量子理论发展史 20世纪初,Planck提出了能在全波段与观测结果符合的黑体辐射能量密度随频率分布的公式,即Planck公式。要从理论上导出Planck公式,需假定物体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只能以“量子”(quantum)的方式进行,每个“量子”的ε.由于能量不连续的概念在经典力学中是完全不容许的,所以尽管这能量为hv = 个假设能堆到出与实际观测极为符合的Planck公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量子假设并未受到重视。 Einstein在用量子假设说明光电效应问题时提出了光量子概念,他认为辐射场就是由光量子组成,采用光量子概念后光电效应中的疑难迎刃而解。Einstein 和P.J.W.Debye进一步把能量不连续的概念应用于固体中原子的振动,成功解释了温度趋于零时固体比热容趋于零的现象。至此,物理学家们才开始重视能量不连续的概念,并用它来解决经典物理学中的其它疑难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的问题。 1896年,汤姆生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即正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中,电子以某种规则排列镶嵌其中。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原子的正电荷及几乎全部质量集中于原子中心很小的区域,形成原子核,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有核模型可以很好解释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实验,但引来了两大问题:(1)原子的大小问题。在经典物理框架中思考卢瑟福的有核模型,找不到一个合理的特征长度。(2)原子的稳定性问题。电子围绕原子核的加速旋转运动。按照经典电动力学,电子将不断辐射能量而减速,轨道半径不断缩小,最后掉到原子核上,原子随之塌缩。但现实世界表明,原子稳定地存在于自然界。矛盾就这样尖锐地摆在面前,亟待解决。 此时,丹麦年轻的物理学家玻尔来到卢瑟福的的实验室,他深深为此矛盾吸引,在分析了这些矛盾后,玻尔深刻认识到原子世界必须背离经典电动力学。玻尔把作用量子h(quantum of action)引进卢瑟福模型,提出原子的量子论:一是原子的具有离散能量的定态概念,一是两个定态之间的量子跃迁概念和频率条件。[4]然而,玻尔理论应用到简单程度仅次于氢原子的氦原子时,结果与实验不符。对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探索显得紧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1924年德布罗意在光有波粒二象性的启示下,提出了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5]提出了德布罗意关系,按照德布罗意关系,与自由粒子联系的波是一个平面波。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的电子衍射实验证明了德布罗意假说的正确性。 量子力学理论在1923—1927年间建立起来。微观粒子的量子态用波函数来描述,Schrodinger 方程表示微观粒子波函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海森堡的矩阵

量子力学发展历程

量子力学发展历程 摘要:量子理论是在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能量子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运用能量子概念使量子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玻尔、德布罗意、薛定谔、玻恩、狄拉克等人为解决量子理论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先后提出电子自旋概念,创立矩阵力学、波动力学,诠释波函数进行物理以及提出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终于在1925年到1928年形成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肩形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 关键词:量子力学;量子理论;矩阵力学;波动力学;测不准原理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基础。它能很好地解释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等等方面。从1900年到1913年量子论的早期提出,到经过许多科学家如玻恩、海森伯、玻尔等人的努力诠释,量子力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后来遭到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等人的批评,他们不同意对方提出的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双方展开了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论战,至今尚未结束。 1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 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的维恩公式(u = b(λ^-5)(e^-a/λT))和瑞利公式(u = 8π(υ^2)kT / c^3)之间寻求协调统一,找到了与实际结果符合极好的内插公式,迫使他致力于从理论上推导这一新定律。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2光电效应和固体比热的研究 普朗克的出能量子假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不论是他本人还是同时代人当时对这一点都没有充分认识。爱因斯坦最早明确地认识到,普朗克的发现标志了物理学的新纪元.1905年,爱因斯坦在其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中,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应用到光的发射和转化上,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等现象。在那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总结了光学发展中微粒说和波动说长期争论的历史,提示了经典理论的困境,提出只要把光的能量看成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集中在一起,就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此同时,他还大胆地提出了光电方程,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实验事实来支持他的理论,因此,爱因斯坦称之为“试探性观点”。但他的光量子理论并没有及时地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直到1916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对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作出了全面的验证,光量子理论才开始得到人们的承认。1906年,爱因斯坦将普

量子力学科普:量子力学发展史话

量子力学科普:量子力学发展史话 先说明,文章里有些东西具有伪真实性,但是文章的视角未尝不可当做反思,有些东西也未必是空穴来风。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巴黎延续着千百年的灯红酒绿,香榭丽舍大道上散发着繁华和暧昧,红磨坊里弥漫着躁动与彷徨。 而在此时的巴黎,有一个年轻人,名字叫做德布罗意,从他的名字当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贵族,事实上德布罗意的父亲正是法国的一个伯爵,并且是正是一位当权的内阁部长。这样一个不愁吃不愁穿只是成天愁着如何打发时光的花花公子自然要找一个能消耗精力的东西来磨蹭掉那些无聊的日子,德布罗意则找到了一个很酷的“事业”——研究中世纪史。据说是因为中世纪史中有着很多神秘的东西吸引着这位年轻人。 时间一转就到了1919,这是一个科学界急剧动荡动着的年代。就在这一年,德布罗意突然移情别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尤其是感兴趣于当时正流行的量子论。具体来说就是感兴趣于一个在当时很酷的观点:光具有粒子性。这一观点早在十几年前由普朗克提出,而后被爱因斯坦用来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即便如此,也非常不见容于物理学界各大门派。 德布罗意倒并不见得对这一观点的物理思想有多了解,也许他的理解也仅仅就是理解到这个观点是在说“波就是粒子”。 或许是一时冲动,或许是因为年轻而摆酷,德布罗意来到了一派宗师朗之万门下读研究生。 从此,德布罗意走出了一道足以让让任何传奇都黯然失色的人生轨迹。 历史上德布罗意到底花了多少精力去读他的研究生也许已经很难说清,事实上

德布罗意在他的五年研究生生涯中几乎是一事无成。事实上也可以想象,一个此前对物理一窍不通的中世纪史爱好者很难真正的在物理上去做些什么。 白驹过隙般的五年转眼就过去了,德布罗意开始要为他的博士论文发愁了。其实德布罗意大约只是明白普朗克爱因斯坦那帮家伙一直在说什么波就是粒子,(事实上对于普朗克大约不能用“一直”二字,此时的普朗克已经完全抛弃自己当初的量子假设,又回到了经典的就框架。)而真正其中包含的物理,他能理解多少大约只有上帝清楚。 五年的尽头,也就是在1924,德布罗意终于提交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他的博士论文只有一页纸多一点,不过可以猜想这一页多一点的一份论文大约已经让德布罗意很头疼了,只可惜当时没有枪手可以雇来帮忙写博士论文。 他的博士论文只是说了一个猜想,既然波可以是粒子,那么反过来粒子也可以是波。 而进一步德布罗意提出波的波矢和角频率与粒子动量和能量的关系是: 动量=普朗克常数/波矢 能量=普朗克常数*角频率 这就是他的论文里提出的两个公式 而这两个公式的提出也完全是因为在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的时候提出光子的动量和能量与光的参数满足这一关系。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博士论文会得到怎样的回应。在对论文是否通过的投票之前,德布罗意的老板朗之万就事先得知论文评审委员会的六位教授中有三位已明确表态会投反对票。 本来在欧洲,一个学生苦读数年都拿不到学位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时至今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