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整理版)

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整理版)

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整理版)
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整理版)

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

2001年

一、填空题

1、“社会雷达”是传播学者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一种概括。1957年,学者赖特提出

传播具有娱乐功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1948年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的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学说。1964年,学者鲍尔提出著名的“固执的受众”的观点。

2、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功能主要有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全球化加速、文化交流

融合全球化。

3、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称信息环境为虚拟环境英文为 Pseudo-environment 。

4、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一般认为应以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大约在 19 世纪 30 年代。

5、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三个要点,即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和“热媒介”与“冷媒介”。

二、名词解释

1、传播学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符号可以分为信号与象征符,信号具物理性质,象征符则具人类语义性质。语言是一种

包含语音系统和意义系统,以口语为根本渠道,文字为辅助手段,用于人类交际的符号系统,是典型的象征符体系。其作为从劳动中演化出来的信息传播手段,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非

语言传播一般而言指除语言传播外一切交流形式。严格地说,是具有社会性共知的含义,被

有目的地或解释为有目的地发出,被有意识地接受者反馈的,除使用言辞本身以外的人类属

性或行动。其包括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又称副语言,体态符号以及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物

体语言符号等。

2、编码和解码

编码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化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解码则是传播对象对接受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编码与解码是传播的基本环节。在传播的巴克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以及施拉姆

德大众传播模式等模式中都有所体现。

文化研究学者认为编码与解码行为可以体现社会意识形态斗争,并且受传者在还原具体

讯息内容,重建定义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加入新的解读。霍尔即将自己著作命名为《编码与解码》。

3、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概念由德国传播学者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阐发。主要观点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公开性和广泛性,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的意见加以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散,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4、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该研究源于20世纪40年代赫卓格、贝雷尔森、麦奎尔等分别对广播、报纸、电视进行的调查研究。其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的先河,但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脱离媒介内容与生产提供过程,因而无法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关系。

5、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使用“交往”以描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该思想得到我国学者陈力丹的阐发,形成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认为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和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又有其独立和能动性的一面。

该理论要求将精神交往置于人类社会交往大系统中考察,有别于西方尤其是行为主义传播学,能够揭示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结构,揭示人与人传播关系的本质。

三、简答题

1、大众传播理论中的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媒介规范论各自的要点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报刊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其要点包括1、任何人均有出版自由而不必得到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纸有权批评官吏,且此批评合法。3、新闻出版不应该受

第三者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4、在涉及意见、观点、信仰问题上,真理与“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社会责任理论以美国哈钦斯委员会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为代表,是强调大众媒介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的义务的理论。要点有:大众传播具很强的公共性,因而传播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必须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制度范围内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或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自由媒介规范理论在与极权主义斗争中形成,而社会责任理论则是生产高度社会化背景下对前者的修正。不同之出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鼓吹“观点的市场”,而随着媒介垄断程度增高,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因此新理论开始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而非一味主张其自由发布权。2、前者强调传播者权利,后者则更多地考虑了作为公众的权利。3、前者只是泛泛谈论意见,思想自由,而未考虑信息生产传播中作为企业的媒体机构为逐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后者深刻认识到这种可能性并赞同从法律,制度与自律等方面加以约束。

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它的的提出者是谁?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并按一定的顺序将之排列,形成了“五W模式”,包括主体、内容、渠道、受众、效果。这是最早的传播模式之一,属于单向直线模式。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信息传播学者香农和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一个描述传播过程的模式,被称为香农—韦弗模式,也是关于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该模式导入噪音概念,并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作用的认识,但此模式不能完全应用于人类社会传播,因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的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香农—韦弗没有考虑反馈细节,无法说明社会传播的互动特征。

3、“国际传播新秩序”论争的背景、焦点与实质是什么?

背景: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不平衡状况。二战后,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取得民族解放,但是由于长期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发达国家对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的控制依然维持着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要改变受控制局面,必须改变现行不平等的信息传播体制。

焦点:即如何看待信息的“自由流通”问题。少数发达国家主张世界信息流通的绝对自由,不受各国政府的人为干预,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在信息生产和流通结构不平等,少数发达国家对传播技术和媒介保持高度垄断的现状下,所谓“自由流通”不过是少数传播大国的特权,因此主张自由首先应表现为对各国各民族传播机会与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实质:即在世界信息生产流通领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利益主体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的矛盾斗争。

四、论述题

1、试论“全球信息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的冲击。

2、试论“研究传播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关系。

2002年

一、填空题

1.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57 年上天,活字印刷术于11 世纪40 年代由中国人发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 在美国诞生。

2.1958年出版的《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是著名社会学者勒纳所著。施拉姆在1964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一书中,全面提出关于第三世界利用大众传播事业促进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战略和建议。

3.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周围社会环境中的其他组织机构团体以及公众的关系。

4.“有限效果论”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经验学派的研究成果中。

5.URL由使用协议、服务器域名、文件所在服务器目录或路径、文件名四个部分组成

6.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归为三个方面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

二、名词解释

1、李普曼

美国重要政治专栏作家,曾任多名美国总统顾问,撰写《自由与新闻》,《公众舆论》等书,提出:“拟态环境”,这个概念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双重性”和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为

的影响;“刻板印象”这个概念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有强大影响力。其著作对舆论、宣传等方面的传播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现代化研究成果的集成,大致包括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经典现代化理论被认为是阐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官僚制的现代社会革命性变化的有力理论,代表作为丹尼尔`勒纳的《传统社会的消逝》;后现代理论认为70年代以来先进工业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其核心社会目标非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类幸福和提高生活质量,其由艺术、美学发端,成为广泛的思潮。代表作是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国学者何传启等人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继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后,第二次现代化将使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发展中国家则同时面对两大现代化任务。持批判态度的现代化学者则发展了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等。现代化理论在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影响深远。

3、卢因

曾在柏林大学任教,二站中前往美国,执教于奥瓦尔大学。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动力学研究和“场论”的开创者,在二战中对宣传研究基础上,于《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把关人”概念,而被施拉姆认为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

4、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是以社会学的法兰克福学派为源泉,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以传播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派。1941年拉扎斯菲尔德在《论传播中的管理研究和批判研究》中首次提出传播学经验与批判学派的对立。批判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连同其传

播体制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大众媒介本质上是少数垄断资本对大多数人实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在方法论上批判学派重定性分析与思辩,在对象上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其分支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派,以英国累斯特大学为中心,代表有默多克、格尔丁等;文化研究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为中心,代表有霍尔,莫利等;文化帝国主义,以马特拉、席勒等为代表。

5、WWW网站

WWW即word wide web又称万维网,是一个基于超文本方式(Hypertext)的信息服务检索工具,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研制成,将位于全世界Internet网上的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制在一起,其成功之处在于编制了一套标准的易掌握的超文本开发语言HTML信息资源统一定位格式URL和超文本传送通信协议FTTP。

WWW网站是通向某类万维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系统。最典型的就是门户网站,其提供网络接入服务,服务类型有电子公告牌、邮箱、社区、游戏、免费网络空间、电子商务平台等。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选择性接触”。

“选择性接触”假说指大众传播的受众并非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相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卡兹等人出版的《个人影响》一书中提出制约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四种,其中即包括“选择性接触机制”,其由“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三个部分组成。

举例如下: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行的“伊里调查”表明,人们既有的政治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即具有支持共和党倾向的人(由社会经济地位,地理位置等决定)大部分只接触共和党的宣传,支持民主党者亦同。

现代社会,人们同样在个性和自己在社会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基础上选择感兴趣的媒介或内容,这是频道专业化等现象的成因,也是大众传媒营销中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依据。

2、传播学的学术渊源有那些?举出两个学科为例,它们是如何影响了传播学的发展的?

传播学的发展得益于二战后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其中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等。

心理学对传播学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的卢因、霍夫兰均为心理学家。

卢因是完形心理学大师,其将“场论”应用于社会心理学创立的群体动力学探求个人与团体的关系,认为要改变态度不仅要考虑个人因素,而且要考虑其所属的团体规范等因素。

二战期间卢因领导的关于战时食品宣传的研究即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研究提出了“把关人”概念并发现讨论组的存在对传播效果的增强;霍夫兰进行的对传播学影响巨大的战时美国军队中说服研究和回到耶鲁态度改变的后续研究均在社会心理学指导思想下进行,其使用的实验方法,为后来的传播学者多次应用。

社会学对传播学影响更是深远。四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扎斯菲尔德于1940年在哥伦比亚任教并创立“社会应用局”,作为一个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伊里调查及其报告《人民的选择》。同时,杜威、帕克、库利、米德等人的实用主义立场对传播学经验学派;阿多诺、洛文塔尔、哈贝马斯等以社会学家和传播学者双重身份对传播学批判学派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简述知识沟假说。

知识沟假说于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帝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基础上形成。其内容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比社会经济地位底者更快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帝奇诺认为,除了接触媒介与与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因素外,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还有传播技能差异,已有知识储量差异,社交范围,信息选择记忆因素,传媒的性质等。

1974年,卡茨曼着眼于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提出信息沟理论,是对知识沟理论的发展。

1、评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

2、论我国传播媒介产业化趋势。

2003年

一、名词解释

1、法兰克福学派

1923年在法兰克福成立了名义上隶属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学研究所,至1930年霍克海默任所长时名声渐起,围绕这一机构形成的学派即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代表,其主要以文化为核心思索对象,以批判为基本态度。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二人曾合写《否定的辩证法》,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的本雅明、提出“社会过滤器”概念的弗洛姆、文艺批评家洛文塔尔、经济学家格罗斯曼,著《单向度的人》的马尔库塞等。著《公共性的结构转换》和《传播行为理论》的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在传播学领域,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正源于法兰克福学派。

2、媒介教育

随着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深远,提高全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媒介使用能力”(media literacy)成为社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此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即媒介教育。它不仅使受教者习得如何有效使用媒介以获取所需信息,还将使之具备抵抗媒介负作用,如拉扎斯菲尔德所言“麻醉作用”的能力。此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对缩小社会“知沟”亦是必要前提。

3、哈钦斯委员会

又称“新闻自由委员会”。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媒介业尤其是报业认为言论自由即出版自由,其权利受宪法修正案保护,其合法性并不比行政或司法机关弱。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记者滥用权利,出现大量失实报道。当时的法院判例、政府行为等多种迹象表明,行政、司法机关将采取措施约束新闻自由。为使新闻自由不遭受外来管制,时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哈钦斯组织了当时美国社会学各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来讨论新闻界的行业自律问题,随后出版的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是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代表作。

霍夫兰等人在做态度改变研究时,在“可信度效果”的实验中发现“休眠效果”现象。即低可性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而出现随着时间推移,高可性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减弱,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趋势。

5、德弗勒模式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后者单线缺点,明确补充反馈要素、环节、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与此同时该模式还拓展噪音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的任何一个环节、要素都会发生影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由此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但其局限在于将“噪音”作为唯一的一个外部因素。

6、认知结构

格式塔的顿悟论、60年代发展起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等均认为学习不只是刺激与反映的简单联结,其中还有一个认知因素作为中介因素起作用。学习的实质即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将认知结构定义为反映事物间稳定联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是由于感知和概括事物的一般方式,基于过去经验形成,并在学习中不断变动。其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与基础。布鲁纳又将之称为表征,并认为表征有三种:动作性表征、印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人主要通过这三种表征将知识融于认知结构中,这三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

二、简答题

1、组织(如企业)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哪些?

2、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这一趋势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

正如丹尼尔、托夫勒等人所预言,以信息革命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波及世界各地。就大众传播领域而言,层出不穷的传播新技术,使传播出现了多样化、小型化、分散

化的新局面。大众传播原来是专业组织以技术手段同时向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公众传递信息,而现在此种“点对面”的传播正成为“点对点”的双向传播。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等技术手段使得向特定受众传播专门化内容的服务得以实现,商业媒介组织为提高竞争力进行的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使专业频道、专业报刊等服务出现,大众传播出现了“窄众化”的趋势。

对于这种“窄播”(Narrow-casting)代替原有“广播”(Broad-casting)的变化,不少学者一方面提醒人们不要低估技术革命对大众传播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认为大众传播作为社会“黏合剂”将会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虽然人类传播将越来越多样化和富有个性,但“窄众化”并非对“大众”传播理念的颠覆。因为我们看到,传播主体仍然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管制、技术和成本造成的行业进入门槛和垄断依然存在;虽然出现了专业频道、点播等专门服务,但就整体而言,传播内容仍然是公开的,受众也仍然是社会上大量、匿名、分散的大众。

因此这一趋势提醒我们注意大众传播的新形式,却并非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

3、简述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研究与施拉姆“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各自的特点和异同。

4、简述传播的政治经济学关注的问题。

传播政治经济学即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传播现象,按照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生产方式及围绕之形成的生产关系,以及生产资料所有权,财富分配等。从这一角度研究传播,即考察人类传播活动中对传播所需资料的占有、控制、分配传播过程制造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例如从这一角度出发,加拿大学者达拉斯`司迈斯认为,“受众”是媒介制造出来卖给广告商的商品。

就现实问题而言,传播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有以下几个视角:产业层面,私人性质和营利性质的媒介企业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兼并导致的垄断对社会的影响。例如媒介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edia )的问题。政府层面,其宏观视角使之由媒介内部结构及信息产品内容扩大到与信息生产有关的一切领域。例如政府作为产业管制者、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问

题,以及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利益协调者等角色的职能问题。目前西方世界解除管制(deregulation)的潮流就是传播政治经济学义不容辞的思考对象。国际关系和全球层面,跨国大媒介集体的垄断带来的问题,例如马特拉、席勒等人关注的文化帝国主义问题,以及建立全球信息传播新秩序的问题。

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传播批判学派的重要力量,以其特有的宏观、批判和现实主义立场正从其中心累斯特大学等地扩散,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巨大的传播学重要分支学科。5、简述霍尔关于阅读的理论。

霍尔关于阅读的理论可以追溯到社会学中的“帕金模式”。在《编码与解码》中,霍尔认为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并非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信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背景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在霍尔看来,大众媒介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的阶级斗争”。

三、论述题

1、雪村的《东北人》绕过被音乐工业垄断的发行推广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私人传播获得巨大成功。请从传播主体多样化的角度谈谈这一现象所揭示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工业体制造成的冲击。

2、结合国内外实际,评传媒集团化趋势。

3、从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及政府此后的相关政策,谈一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问题。

4、试论如何测定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1、Men, Messages, and Media: 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

即施拉姆所著传播学奠基作品《男人、女人、信息与媒介》,我国新华社1983年翻译出版更名为《传播学概论》。当时参与该书编写的几乎全是传播学的重要人物。正是在

此书中施拉姆提出了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等中独立出来,视为传播学研究的组成部分,而本身亦成为学科创立者。

2、“冷媒介”与“热媒介”

系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分类法。热媒介指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楚,或曰清晰度高,因而受传者的参与度相对降低的媒介,如照片等;冷媒介指传递的信息不完整或模糊,或曰清晰度低,因而受传者的参与度也必须相对提高的媒介。

3、杰森·布莱尔

《纽约时报》记者,1998年进入报社实习至2001正式成为该报记者期间,撰写数百篇报道,由于“反应迅速”“富现场感”而得到报社高层的青睐,而实际上这些文章中的许多都是杜撰或抄袭的。后《纽约时报》于头版显著位置刊文自曝家丑揭露杰氏劣行,成为当年美国新闻界影响最大的丑闻之一。报纸道歉,总编辞职;体现纽约时报的新闻理想和专业主义;影响了它对普利策的竞争。

4、培养理论

又称“涵化分析”或“教化分析”,起源于美国60年代组织的由格伯纳主持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分析电视的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关系及人们对于社会认识的影响。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与理解现实世界发挥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倾向性造成人们心目中“主观现实”与现实存在的客观现实偏离巨大,但此影响乃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培养理论”一方面肯定“共识”是社会统一体存在的前提以及大众传媒在“共识”形成中的作用,又指出传媒倾向所带来的后果:“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差距。其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共识”形成中的作用。

5、大众社会理论

该理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进入大众社会。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过去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秩序已经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统一的行为参照体系,成为孤立分散,原子化的大众存在,即所谓“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

会群体,与有组织的掌握权力与资源的“精英”相对应。

大众社会理论的代表主要有19世纪末法国的贵族主义立场的托克威尔、勒朋,以及反法西斯立场的曼海姆等和二战后美国的李斯曼、孔豪瑟等人。

大众社会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被动的受众观。

二、简答题

1、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舆论导向”吗?这两者间有什么异同点?

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研究始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媒体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麦库姆斯和肖指出,传播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由此可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与所谓的“舆论导向”确实联系紧密,但二者又有不同,后者的含义要更宽泛些。其联系区别如下:

联系:大众传媒在一定时期内集中讨论的问题往往会构成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同时无论任何社会制度下的媒介,实际上都会以评论和选择报道的方式强调自己的立场,影响大众,造成舆论。我国的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主义媒介,更是旗帜鲜明地将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

区别:然而“舆论导向”又决非仅是“议程设置”。后者只是前者的第一个阶段,即传媒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把社会注意力引导到特定方向。“议程设置”只是形成认知层面的效果,而“舆论导向”则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乃至行动的全面引导。

2、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引用了庄子讲的一则预言。庄子在这则预言里借用一位农人的话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请说明麦克卢汉用庄子这则预言阐述什么论点。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的第一部第七章“挑战与崩溃——创造力的报复”中引用了庄子的这段话以进一步说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

麦克卢汉认为技术变革不仅改变生活习惯,而且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在他看来,我们使用新媒介和技术/机械使自己放大和延伸以增强能力,同时这一行为也使我们的感觉趋于专门化。例如在分析精神病学、现代物理学等时,他批评将注意力集中于认识单一疾病,针对孤立疾病的具体疗法,而不注意征候群的方式以及古典物理学(牛顿)和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形成的分类知识系统,而提倡庄子式的,对技术革新(集中表现为媒介的换代)保持距离,使我们得以形成“对形态的总体知觉”而不至于陷入对媒介这一自身延伸的“麻木性自恋”。麦认为艺术也许可以提供这种控制心理和社会观点感知比率以避免其受技术改变而分化、扭曲的“免疫机制”。

3、简述“创新扩散”假说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4、结合我国电视事业的现状,简述媒体如何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大众传播功能失调产生的社会不良后果。

2、谈谈你对我国当前传播学(含新闻学)教育现状的了解与评价。

3、“有什么样的大众就要求什么样的媒介文化”“有什么样的媒介文化,就造就出什么样的大众”。这是对大众文化与大众素质间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请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谈谈你的意见。

2005年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服务广播

即为了公共利益而提供的广播或电视服务,其典型有英国的BBC,日本的NHK等。在西方国家此类广播的出现源于认为频道等资源是公共资源因而不能被完全用于商业或私人目的的观点。广播台或电视台一般在该国议会通过的专门法案要求下成立,作为公共财产,不以赢利为目的,由宪章约束自身规范,由政府或议会任命理事会管理,不代表任何党派、团体立场,旨在为大众提供有益、健康信息。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方各国出现“解除管制”倾向,公共服务广播影响减弱,并出现低效等一系列问题。

2、嵌入式报道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推出“嵌入式报道”,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记者编入军队作战单位,使其与部队同吃同住,亲历战争,就地发稿。对政府而言,这种方式既表现其开放态度又可以实

现对记者的有效监控,将不利于自己的报道压缩在军方制定的框架内,可以防止信息真空为敌方利用,还可以鼓动舆论,揭露敌方暴行,高涨士气,实际上是一种比审查制度更有效的宣传制度。但就记者而言,这种方式将使之丧失独立性,其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也随之遭受一系列质疑。

3、Blog

中文名为“博客”,是Pyra labs公司生产的免费网络应用软件Blogger生成的在线日记。一个Blog即在某个博客网站上的网页。作为网络日志,由简单且经常更换的Post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按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形式多样,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与评论,个人日记发表,到一群人(往往共属于某一专业领域)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由于沟通方便,传递实时,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等之间沟通越来越盛行的工具。

4、横向兼并

指商业上同一经营环节上相关企业,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兼并。例如生产同类商品的公司或者同一市场领域销售相互竞争的商品的公司间并购。优势公司并购劣势公司可以组成横向大企业集团,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公司实力,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减少或消除竞争,充分利用销售渠道,使公司更有竞争力。对传媒企业而言,集团化以增加实力十分重要,但如果仅是盲目兼并而无法充分整合资源,可能出现包括内容上“同质反复”在内的诸多问题。

5、数字电视

指的是信号数字化系统背景下的电视。即摄制、制作、传输、接受节目全部采用数字技术尤电视台制作的图象及声音信号经编码、调幅、调制、合成,形成相同码型不同码流的数字信号,以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有限光缆电缆等方式传输,由数字电视(或安装机顶盒的普通电视)完成数据流的解调、解码,再生出原图的清晰度及伴音的高保真。比起传统的“模拟技术”,数字电视清晰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且兼容模拟电视机,而且其双向网络可提供自主点播等全新业务,使传统电视机成为具开放性的“流媒体”。

二、简答题

1、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理论来自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试举出两例,并做简要说明。

从社会心理学中引出的理论:卢因和霍夫兰都是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研究群体动力学时发展了“场论”,并由此进行态度改变研究,提出“把关人”概念,由怀特用于报社编辑的案例分析并完善了这个理论。霍夫兰在二战期间和回到耶鲁后进行社会心理学实验,讨论了各种因素在态度改变中的作用,著名的“休眠效果”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来的。

从社会学研究中受益的理论:拉扎斯菲尔德作为哥伦比亚“社会应用局”的创建者,领导了社会学研究“伊里调查”并将其成果出版为《人民的选择》一书。在这项研究中提出了“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机制”“两级传播”等重要的传播学概念,并奠定了传播的有限效果论基础。霍尔在《编码与解码》中提出的三种受众对符码的解读方式,实际上也源于社会学家帕金提出的“帕金模式”。

2、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对电子传媒放松管制,请简述其背后的理念以及引发的后果。

3、指出下列媒体哪些为电子大众媒体,并简要解释理由。

(1)中国电信(电话)

(2)北京电视台

(3)中国移动(手机)

(4)新浪网站

电子大众媒体指以先进的电子技术与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大规模信息生产和流通活动的专业媒介组织,或指其使用的电子传播工具,一般而言,大众媒体还有传播内容公开性等特征。

由此可见,中国电信(电话)和中国移动(手机)属于“点对点”的传播,并且传播内容具有私人性,因此不是电子大众媒体。而新浪网站、北京电视台等的传播主体系专业的媒介组织,使用电子技术,传播公开性内容,其受众又是匿名、分散、人数众多的社会大众,因此属于电子大众媒体。

4、网络中的“把关人”机制表现在哪些地方?

三、论述题

1、就别斯兰人质事件,从大众传播功能的角度分析中国(含台港澳)媒体的表现。

2、请根据传播学(或社会学)的相关实证(positive)或经验(empirical)范式,说明何为”定性”研究。

3、张艺谋最近的两部电影以及他导演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国的八分钟表演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试从文化工业的角度分析和解释张艺谋现象。

4、试论网络传播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

2006年

一、名词解释60分

1、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萨沃假说,语言相对论或叫文化相对论——我们使用语言的面貌决定了我们心中世界的面貌。解析:目前我看过有这个东西的书——李彬《符号透视》、小约翰《传播理论》、施拉姆《传播学概论》。其中分析介绍的最透彻的是李的书,还提到了此假说与洪堡等人思想的相关性,如果用到答题里,肯定是加分的。这个假说其实表述很简单,只要你见过很容易记住。与这个东西很异曲同工的一个概念——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其实这些人都是美国结构主义的。

2、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这种概念就是必会的,把它放在名解里,就是让你能把它的提出者、理论表述、意义、背景什么的背下来就行,不一定要理解——不然出个论述,还不死一片。解析:这个东西在吴靖的课上就是重点,连郭庆光的书上都有提,没理由不会背——特别要提到的是,哈贝马斯以其交往行为理论试图对以往批判学派的诸多观点进行整合,以寻找到一条普适化的进路,可以说它的思想代表的已经不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性主张,而是关注人的交往理性如何实现,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改良——so 在批判取向中他的思想是自成一派的。

“交往行为论”——这个大家最好关注。

3、两级传播

提出者内容背景意义评价郭的书上基本全了

解析:后来的发展,罗杰斯在创新扩散中的多极传播,这个答上会加分的

相关概念:意见领袖,政治既有倾向,有限效果范式,克拉帕,强化,选择性过程

4、能指/所指

李彬的引论、符号透视、小约翰这些书上都有,这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几个基础概念之一。解析:这两年北大传播学的题正在逐渐的摆脱原来的弱智面貌,一个特征就是对符号学的考察,因为老师也觉得这比那些“知沟假说”之类的东西更难理解,把李彬的符号透视搞定,符号学的问题基本上就无敌了。

相关概念:共时态/历时态语言/言语横组合/纵组合(索诸尔的四对概念)换档加速(巴尔特)隐喻/转喻(雅各布森)

5、霸权

解析:北大相当仁慈,对批判学派和符号学的东西都不要求展开论述,但是如果不对这些概念有真正的理解,那样打出的东西是很生硬的,肯定得不到满分。对霸权的发展和分析可参看斯道雷《文化理论和通俗文化导论》。霸权和异化/物化是批判学派最重要的两条进路,异化直接关注压制性结构,从卢卡奇——法兰克福——政治经济学派(不完全准确进化)霸权更强调压制性结构与个人的能动性之间达到的一种平衡,从葛兰西——阿尔杜塞——威廉斯——霍尔——菲斯克对个人阐释的能动性的强调越来越强。

6、概念化

7、操作化

概念化——社会学研究方法术语conceptualization 这是一个直译,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即概念=观察+经验,也是一个达成共识性定义的过程,有了概念才能对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定义。

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 对概念界定的内容进行可操作的定义,是概念化的延伸,以提供可供测量的方法,是进行量化测量的前提步骤。

解析:北大2006的另一特点就是对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强调,这在综合知识那张试卷上也有明确的体现(最后一题,研究设计),对于这两个题要是知道是什么打出来基本上就能得

分了。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最好系统的掌握一下,不需要深入,但都的知道是什么——至于传播学方法论,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最后一题再分析。

相关概念:效度/信度自变量/因变量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8、随机抽样

见郭书

9、霍桑实验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内容:本来是想通过控制实验发现照明强度和福利条件等对工人效率的影响,却发现了完全出乎意料的结果——霍桑效应,即由于观察者的存在、人际关系、心理过程等对工人的行为造成的影响。

意义: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为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但也有人对霍桑实验提出批评,认为它带有推论的性质,缺乏客观性。

另:实验本身也是对控制实验法应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解析:说实话,这个题杀伤力很强,就算看到过也不一定能答对。学经管类的人可能占点便宜,这是个管理学的问题,大多数肯定都涉及过,但也不见得知道在传播学上的意义。在基本的数目里,只有李彬的引论有一个注解提到了“霍桑效应”,在郭书第104页也有引用到。管理学的问题可以归到组织传播这块,一向是冷门,不过每年还都要靠点东西出来,可以看看小约翰的相关章节,还有传媒网出的那个精编总结的也可以。

相关概念:管理革命论囚徒困境博弈科学管理学派控制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

10、培养理论

格伯纳是通过有限效果范式和传递视角的研究工具,进行与仪式视角和社会互动论相关的研究,站在了社会科学和批判研究的结合点上。

解析:对于效果研究的各个理论一定要滚瓜烂熟,并且在此基础上了解一些他们外延和最新的发展,前面提到那几本书里没有,建议有目的性的广泛涉猎,答道题里绝对是亮点。

相关概念:暴力指标文化指标冰川期类比(ice-age analogy)卑鄙世界指数主流化电视的3B

和传播学相关的热点概念:马太效应二八法则长尾理论鲇鱼效应

二、简答题60分

1、传播学定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的主要特点。

对于问答题,破题是很重要的,审题不清可能导致整个答题错误。这个题的限定词很明确:传播学定性研究,这样就把深度访谈这样一个在多学科广泛借用的方法限定了,其实说传播学基本上就是说在社会学定性研究中。

答案:深度访谈又叫非结构式访谈或半结构式访谈,来源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参与式观察并列为民族志研究的主要手段,后被社会科学各学科广泛借鉴,在传播学定性研究中的应用也代表了一种新的传播学——文化人类学转向其特点有:

一结构上:不同于主要应用于定量研究的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就是其特殊形式),深度访谈一般没有严格的访谈程序和问题设计,主要采取谈话而非提问的形式,类似于漫谈。形式上:不同于焦点小组访谈(focus group) ,为一对一式。

二问题在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的互动中展开,访谈者一般不预设假设,而是通过访谈深入了解,找到答案。

三访谈者这对于被访谈者和研究问题的背景信息要预先掌握,诸如历史事件习俗民族群体情况等。

北大传播学考研历年分数线汇总

北大传播学考研历年分数线汇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凯程考研老师提供了复试分数线: 一、北大传播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北大传播学考研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方向377分、大众传播方向378分、广告学方向361分、媒体经营管理方向352分、编辑出版学方向348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复试形式为面试,面试中使用中英答题。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30%,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二、北大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建议 很多同学对于传播学考研专业课不清楚怎么复习,在这里凯程老师系统介绍一下如何高效率复习,供同学们参考。 关于专业课是怎么学,在此凯程老师强调一下:理解比记忆更重要,但该记的一定要记住,多看书、期刊、论文,多关心关心本专业发生的时事,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根据真题,有重点地看书,答题时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答案多分段,字迹要整洁清楚,多举些例子,只要时间允许尽量多写一些,要分配好时间,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所考专业的脉络理清,把核心知识记住,时时复习,多重复,保持思维的敏捷,不要太贪,懂得舍弃,把心放开,考试前夕不要再接触新的东西,浏览浏览以前自己很熟的知识,多看看网上名家对今年的总结,关心一下一年来发生的事件,比较难的地方放在备考的中间阶段看,学会“浏览式”看书。除为数不多的学校外,通常专业课都不会成为我们考研的拦路虎,我们在重视专业课的同时,不用太担心专业课的学习。每天坚持学一点,天天保持学习的状态,最后出来的成绩可能都会让自己大吃一惊的。 1、理解比记忆更重要。记住的东西很容易忘掉,而理解的东西却能内化为自己的。凯程老师教授同学们在平时看专业书的时候除了特别重要的语句(如重要名词解释)外不用刻意地去背书上的表述,记住一句话的“形式”(表述)要比记住这句话的意思多花好几倍的时间,在紧张的考研时期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去记别人的表述不值得,因此只要记住某个问题有几条几点以及每条每点的大体意思即可。当真正走到考场后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时间回忆以前记的东西,那时那地脑子想的是什么就得在答题纸上写什么。 2、多看书没错,特别是期刊。首先,对那些报考不指定参考书的学校的同学来说,多看课本和期刊尤其重要。这些学校不指定参考书,它就可能出这一专业的任何一个知识点,而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不会涵盖所有的知识点,要获知这些知识点,就要靠平时多看书和期刊,凯程老师会在平时讲课的过程中帮助同学们补充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备考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考生来说,期刊就显得不可获缺了。其次,对备考那些指定参考书的学校来说,多看书和期刊也很重要。参考书的作用只是告知考生学习的方向,而不是说明题目的出题范围,已有学校这样明确说。我一同学研究完几所高校的试题后总结说,很多学校出的题都来自他们自己学校出版的书,而指定的参考书上却没有。总之,多看书和期刊没错,一来可以帮助开阔思路,二来显得答案特有深度,角度广而新。 3、重视真题,真题很重要,凯程老师总结了历年考研真题发现,很多情况下真题是这个学校出题的集中点,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后几年的题目,真题最好的利用方式就是以真题为中心选择看书的重点,这样能帮助同学们减轻复习的压力,节省复习的时间。

2020年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情况、参考书目、复试--新祥旭考研

2020年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情况、参考书目、 复试--新祥旭考研 一.院校简介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简称:心理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ESI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理学院一直位列大陆高校心理学院/系的榜首,其中2011-2014连续四年排在全世界前50名内。Elsevier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心理学院人数(4人)位居大陆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之首。 基础心理学是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特色专业(2008)、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9)和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2012)。心理学院学科方向设置围绕国际学术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涵盖了探索行为和精神过程的脑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企业管理和组织建设的工业与经济心理学、针对婴幼儿和青少年成长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关注心理异常与临床治疗的临床心理学等。 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学分制。心理学院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包括侧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型硕士和侧重于应用实践的专业型硕士,学制均为三年制。从2017年起,心理学院招收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上的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去向包括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深受用人单位认可。

二、招生情况 北大心理一认知科学学院只招收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招收心理学学术学位研究生。 (1)2019年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拟招收全日制35人,非全日制15人,其中全日制拟推免人数15人。 (2)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项目于2019年仅招收有志于从事临床心理学(高校心理咨询)方向工作的考生。 (3)非全日制应用心理主要授课时间是周末或平时晚间,其余时间一周至少3至4天须进行临床见习、实习、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和研究。 (3)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制都是3年。全日制应用心理学费总额78000元,非全日制学费总额168000元。非全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须交纳学费。本

北大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怎么读 书需要自己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的东西才更珍贵。文化时不可以快餐消费的。 一、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传播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许静,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陈阳著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著 《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林玮著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评论》(1-4辑)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传播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传播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讲考研难度较大,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传播学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传播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三、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新闻学专业因为其属新兴学科范畴,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在科研咨询机构进行理论研究;同时亦可直接从事与新闻传播业务相关的工作,譬如进入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络等相关大众媒体;亦可进入广告公关公司、跨国传媒集团、媒介产品制作公司、政府机构以及大中型国有、民营、跨国公司,从事广告公关、品牌营销、整合营销等相关工作。传播学专业就业范围广,前景极其可观,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四、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学费介绍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方向如下: 01.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 02.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

【盛世清北】2021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盛世清北】2021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盛世清北分享: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54汉语基础考试科目,适用北京大学以下院系+专业: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045400应用心理硕士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54汉语基础科目的考研参考书目为: 北京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朱永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乐国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参考书阅读方法,盛世清北建议采用: 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除了参考书学习法,盛世清北还建议考生掌握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北大传播学考研经验谈

本科时一位室友曾经说过一句令我推崇备至的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这句话时时告诫我不要做自己的英雄,不要沉湎于文青式的青春期倾诉当中,不要以为自己短暂的人生经历多么瑰丽不同。因此每当人家请我谈谈考研经历时,我总是三缄其口。大抵人事,做完后都会觉得往者不堪回首,回首已是无言。王家卫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沟通的不可能实现。本质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而固执的,所以我并不相信自己敲几个字就能改变你考研的命运。但任务必须完成,所以在此我简单说一说自己复习考研的一些心得,说者胡诹,听者也不必在意。 本质上,考试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掌握了这一技术,在自己知识结构内的考试一般都能一次性通过,没有问题。我们大概都见过那种考试狂人,凡考试必参加,凡参加必通过。在中国做职业学生,一定得热爱考试。我在毕业前夕参加了很多考试,外交部的初试、复试,公务员考试,新华社笔试,南方报业笔试,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本专业的毕业考试,很多公司的笔试面试……积累了相当的考场经验。作为中国的文科学生,你要明白,无论你参加的是高考,研究生考试,还是博士生考试,都得面对两个永恒的科目,英语和政治。所以,只要很好地掌握这两门,基本上凡文科考试你都能过。具体到考研,政治和英语两门成绩的分数应该达到150分左右,这个分数会保证你不被第一梯队拉下。通过定时做历年试题,发现自己达不到这个分数,就再细化 炕 味嘌。 ⒂锔拇恚 恢痔庑鸵恢痔庑偷毓ィ 钡轿蘼墼跹 耐 绞跃恚 味嘌∧愣寄茏龅?0分以上,单选都能保证错在3个以内。复习到后来,能考多少分自己心里应该非常清楚。我高考实际分数比自己估的高4分,研究生考试实际分数又比自己估的高4分——要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 重点说一下专业课。我新闻学这门专业课是2005年的并列最高分。我重申两句自己总结过的话,叫做考

人大、中传、北大、清华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详细版)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详细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 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 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二、传播与信息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 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 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 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

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递行—地形) 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 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1“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2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3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 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4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 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传播都是 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 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 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巧记———享社互意行过系—想射护衣心过细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

2012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每题20分) 1.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的意义。 答:(1)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 ①形状恒常性:当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人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如,一扇从关闭到敞开的门,尽管这扇门在我们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各不相同,但人们看去都是长方形的。 ②大小恒常性:当人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距离大,它在网膜上成像较小;距离小,它在网膜上成像较大。而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如,一个人从我面前走向教室后门,尽管他在我的视网膜上的投射大小有很大变化,可是看到的大小并没有明显改变。 ③明度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如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的;而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去都是黑的。

④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如室内的家具在不同灯光照明下,它的颜色相对保持不变一。 (2)知觉恒常性的意义 恒常性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果人的知觉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时刻变化,那么要想获得任何确定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研究恒常性不仅有助于建筑、艺术等实践部门的工作,而且有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机器人有“视觉”可以看,有“听觉”可以听,但它们没有知觉的恒常性。因此,当观察条件明显变化时,机器人就难以执行自己原来的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把人和动物具有的知觉恒常性赋予机器人,那么计算机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恒常性使得我们对世界有一个稳定的印象。2.言语发展阶段及特点。 答:言语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前言语的发展 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婴儿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2020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考研招生情况、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试

2020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考研招生情况、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试 一.招生情况 1.2019年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拟招收全日制35人,非全日制15人,其中全日制拟推免人数15人。 2.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项目于2019年仅招收有志于从事临床心理学(高校心理咨询)方向工作的考生。 3.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制都是3年。全日制应用心理学费总额78000元,非全日制学费总额168000元。 二.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 三.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车丽萍、秦启文武汉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暨南大学出版社 四.复试 复试分数线(近三年) 2018年 政治50,外语50,专业课180,总分330 2017年 政治50,外语50,专业课180,总分375 2016年 政治50,外语50,专业课180,总分305 备注: 1.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 2.复试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3.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招网下载相关表格,在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包括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计划、毕业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4.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规定执行。 5.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6.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能否录取,以考生的总成绩排名为准。 7.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至50%的范围内。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名单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名单 一·复试分数线 (1)学术型硕士 进入复试的考生应达到以下分数线: 英语50分,政治50分,专业课90分以上; 各专业方向考生的复试总分数详见下表。 专业方向总分 新闻学(专业)345 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方向)367 大众传播(方向)376 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方向)386 广告学(方向)363 媒体经营管理(方向)357 编辑出版学(方向)356 (2)专业硕士 考试科目 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业或综合课总分 新闻与传播505090355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留学生、港澳台考生单列。 ·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30%。 ·复试形式:面试。北大考研复试,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方向的考生全部用英语答题,其他学生用中、英语答题。 ·复试时间、地点: ·新闻学专业组复试时间:3月16日(周日)上午8:00;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组复试时间:3月17日(周一)上午8:00; ·传播学一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大众传播、编辑出版)复试时间:3月14日(周五)上午8:00; ·传播学二组(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学、媒体经营管理)复试时间:3月14日(周五)上午8:00; 地点:新闻与传播学院113室(北京大学遥感楼东侧)。 ·提交考生材料和资格审查时间: 3月13日周四下午5:00前向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北大考研复试(新闻与传播学院105室)提交《北京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名材料(留学生/港澳台除外),同时进行资格审查(留学生除外,包括港澳台考生)。 ·资格审查

(1)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在复试阶段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 (2)复试考生须提交报名登记表(请登录北大研究生教育招生网打印《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最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同时审查最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影印件北大考研复试(仅限往届生)或学生证。同等学力考生还须提供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一篇以上,且署名前2位); (3)考生在接到复试通知后应按要求提交可以证明自己研究潜能的各种背景材料,包括成绩单(非应届生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章)、个人陈述(在研究生招生主页下载)、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获奖证书等以供专家复试组参考; (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在3月13日下午5:00前必须出具已加盖省教育厅民教处公章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无此登记表的考生一律按普通统考生对待; (5)申请人必须保证以上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经发现并查实申请人提交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将取消申请人的复试资格,如其已取得入学资格或学籍,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留学生、港澳台考生带上有效证件(护照)在3月13日下午5:00前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新闻与传播学院105室)领取复试通知。 注意: (1)考生复试时需携带准考证、复试通知书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2)考生于2014年3月13日周四下午5:00前向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新闻与传播学院105室)提交上述报名材料(留学生/港澳台除外),同时领取复试通知。材料统一用档案袋装好,袋面上请标注姓名、准考证号、报考专业、报考方向、手机号; (3)参加复试考生在领取复试通知时需缴纳复试费。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复试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复试费标准为每人100元人民币(留学生除外); (4)参加复试的考生自备午餐; (5)请注意参加北大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外语听力考试,时间为3月16日下午2:00—2:30,考生于1:45入场,1:55停止入场。参加听力的考生包括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单考生,不包括留学生、港澳台考生。具体安排请关注北大研究生院网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名单 ·学术型硕士复试名单 新闻学:刘雯、郑施、吴如倩、刘华东、徐悦理、罗春晓、陈细雅 传播学:刘起予、吕光一、方晓恬、孔颖、崔薇、朱国峰、彭诗雯、陈雅雪、刘怡君、刘时雨、马欢、余艺、黎莎、管泽旭、朱若淼、彭璐璐、茹西子、黄清怿、高艳缺、李诗、刘珊珊、曲韵、应武、姚尧 ·专业型硕士(新闻传播学MJC)复试名单: 金炎霏、郝思斯、蒋若静、陈潇剑、牛雪珺、孟艳芳、章丽杰、白昱阳、张强、刘宁、刘晓清、刘芳、孟冉冉、胡克凡、郭炉、陈晨、袁晓琳、张艳艳、檀彦杰、黄杨、唐超男、

北大心理学考研题(2000--2002、04、05)

北大考研题(2000--2002、04、05) 2005普心题 一、选择2*30 二、名词解释 习得无助,亚瑟-詹森假设,隐蔽观察者,基本情绪,枢纽特质,气质 三、简答 Lyn Abramson归因风格 如何测量无意识的动机 四、问答 1、结合心理学的性质,说明为什么心理学容易受人误解和遭受非难 2、简述智力理论,并做出评价 3、以你最熟悉的2种人格量表为例,说明其理论背景、工具特点、适用范围,并作简单评价 4、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你对提高记忆成绩有什么建议? 5、结合相关的研究,对杨振宁提出的“易经阻碍中国科学的发展”进行评价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05研究方法 一、选择2*7 1.数据类型,职位和薪水变化 二、填空 点估计的要求:------、---------和一致性 20道是非题(每题1分),单凭猜测,90%可能在------分和-----分之间。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三、计算 1、两组人,各6个,比较哪组离散程度大。 2、精神病学家认为,25%的人至少有一次想到自杀。有人调查400人,有64人报告想过。以.05水平做判断。 四、有人研究反馈对评价的影响.让一个经理对人给出正的负的反馈,大概是这些人对其评价.正的负的人数大约一半.M/SD 正的:男8.85/3.25,女9.33/2.89.负的:男8.0/3.11,女6.85/2.10.有个结论的叙述:正的(M=9.08)与负的(M=7.46)效应F(1,46)=19.44,P<.0001,这一效应受交互作用限制,F(1,46)<.05,...... 问题:1,各组人数是多少.2,列方差分析表.3,下划线的句子含义.卷上没线,大约是叙述后面的,特别是受限制那句.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五、名词解释 自变量混淆,阶梯法,运动竞争技术,错觉性结合,速度-准确率权衡 六、简答 1、举例说明交互作用的含义 2、举例说明记忆的双重分离现象 3、以实验说明面部表情和情绪关系 4、如何测量负近因效应 七、排除测验,SOA长短,注意条件.朱滢实心532页图12-4,解释实验结果。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我经历的北大传播学专业考研面试

我经历的北大传播学专业考研面试 (张晓鸽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考研成绩为376分) 上个月中下旬,我参加了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面试,并最终被北大录取,希望我的经验对今后的考生有帮助。 北大传播学专业的面试包括英语口语和专业面试两部分内容。复试当天,所有考生先在一个房间等候,按报考专业方向分成小组,各组面试同时进行。考生要依次去指定房间面试。第一名考生进入面试考场后,通知第二名出来抽题候场,每人大约15分钟。 我抽到的面试题包括三道题。第一题考查理论,题目为“网络传播中是否存在沉默的螺旋现象?如有,请评价”。由于北大传播学专业的各个方向中,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方向和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方向考的都是专业综合二,所以考该专业的考生都要了解网络和新媒体的各种传播特性,以及它们是否仍旧适应传统的传播理论。此题与初试成绩关联较大,只要把大体的理论假设和内容说清楚,且能适当分析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对原有假设的挑战即可。 第二题考查的是热点问题,题目给出一则关于北京手机“艳照门”的新闻报道,要求考生作评价。这道题目主要靠临场发挥,考查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我对此题答得较随意,个人色彩较浓,并加上了专家的意见,表示出自己还是对热点问题加以关注的。回答时,我开宗明义,说自己持反对态度;然后说新媒体是把双刃剑,管制比较难;接着说对于这样的事情宜疏不宜堵,司法量刑要符合法律规范。说得略显散乱,但提到了一些关键点。 第三题是涉及专业的英语口语测试,题目是让我谈一本最近读过的传播学学术书籍,非教科书类的。我感觉此题答得不好,中间停顿较久,有点冷场,算是教训,望以后的考生加以注意。建议考生以后遇见此类问题时要果敢一些、灵活一些。 在复试前,我听人说面试时要先进行英语口语测试,即英文自我介绍,再进行专业面试。我抽的题目顺序刚好相反,所以有点晕。英语口语所占的比例其实不大,但是如果考生的英语口语是第一题,那么一旦你表现不好,一方面会降低老师对你的印象分,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专业部分的发挥。 1

2016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347专硕应用心理真题

2016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347专硕应用心理真题 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是从2011年开始招生,报考热度每年不断攀升,招生人数是25人,复试还是比较公平的,只要你的综合实力足够优秀,并不太歧视你的本科院校。力比多学院教研老师收集整理,建议大家认真分析真题,如果有需要可以参加力比多学院北京大学院校定向辅导,参加定向辅导,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重难点,真题解析,导师介绍助你一次考研成功。 第一:考试科目 去年考察的普心、实验、变态、咨询、管理、社会、发展、研究方法。但是今年除了人格外,347的其他科目基本都有涉及,包括普心、发展、社会、变态、临床、咨询、管理、测量。 第二:题型和分值比重 相比去年,从题型上,简答题数目相同,论述题少了一道,当然,每题的分值也增加了不少。简答题各个科目分值比较平均,基本都是各出一题,一共9题,每题20分,其中普心是2道,占了40分,一共180分。论述题中,两题是实验设计,一题是社会方向的,每题40分,一共120分。 第三:考试难度 今年北大的题目延续了往年的风格,没有选择和名词解释,全部都是主观题,题目不仅灵活,角度多样,而且和具体事例结合的非常多,所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2016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试题 一、简答题 1. 广告利用了哪些学习和记忆规律?

2. 简述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3. 请列表比较认知行为治疗与心里动力性治疗方法的异同。 4. 简述MMPI-2的效度量表及其原理。 5. 举例说明什么是刻板印象威胁。 6. 举例证明将纵向和横断研究结合起来的优点。 7. 请简述解释水平理论的建构逻辑。 8. 请结合霍兰德(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的内容和基本原理。谈一谈该理论对个体生涯发展和企业员工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9. 请列举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非参数检验,而不是参数检验。 二、论述题 1. 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中的偏差有哪些?请分别解释。 2. 据教育部比较保守的估计,中国目前有超过2000万以上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超过1年,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试分析留守经历对于青少年的学习成长、职业生涯发展会存在何种影响?请设计研究来证明你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3. 请思考如何研究“感恩”对“风险偏好”的影响?请设计一个具体的实验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北大传播学专业广告学方向考研感悟及经验总结

2010年3月30日,当电话那边老师告诉我已经拟录取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广告学方向的研究生时,我开心得直跳,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汗水夹杂着泪水的一年,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答案。 去年的这时候,我把论坛中能找到的往届考上北大新传的学姐学长的考研经验打印成册,开始是按照学姐学长的经验列书单,后来投入考研中,每次迷茫无助的时候都会翻看这本经验册,真的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暗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考上了,一定要将经验与以后的学弟学妹分享。如今实现了梦想,写下自己这一年的一些感悟,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一些帮助。 流水日记篇 1月:唤醒梦想 大三下学期就想好了要考研,开始只是想考北京的学校,没有确定学校。突然寒假上网逛考研论坛时,看到一句话:“就是倒下,也朝着未名湖的方向”。北大,一个照亮了我整个中学时代的梦想。像唤起压抑许久的情愫般,看到这句话,我眼泪刷刷地就掉了下来。从那时我就定下了考研的学校:北大。 3月:网搜经验 我本科学的就是广告,很喜欢,所以研究生时还是想学本专业。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不指定参考书目,开始我很苦恼,当时我又不认识北大新传在读的学生,只能从网上的论坛上搜集经验。网上有很多学姐学长的经验,包括推荐书目,情况介绍等等,只要留心准备就会发现其实信息还是很充分的。 4月-6月:初期准备 我按照学姐学长的经验列了一个书单,能买的尽量买,市面上没有的就去图书馆复印。其实考研专业书很多图书馆都有,可以不用买,但是有些书你可能在考研的不同时段都需要用到,所以常用的书还是需要自己准备的。(书目附后) 大三下是很忙的,专业课很多,所以这学期的准备只是考研的前奏,状态与正式投入没法比,不过不用太紧张,多背单词是王道。主要攻英语,专业课可以稍稍放后,这阶段专业课我只看了《传播学教程》。 7月:小放松 回家玩了一个月,基本上一点书没碰,总觉得心里不太踏实。 8月:考研战争真正开始 回学校,7月把考研放下了一个月,有点慌。报了个政治暑期强化班,开始保证一天十二小时学习时间,专业课放在重要位置,英语继续,政治不急。 9月:保研or 考研?求稳or 追梦? 保研名额下来了,尴尬的位置,稳保本校,保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没戏,又不甘心直接放弃,还是为保研忙活了大半个月,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接连被拒。在稳定和追梦的辛苦但简单快乐的日子中,我选择了后者。 10月:火热拼搏中 9月准备保研材料荒废了大半个月,灰心又紧张,10月抓紧啊!

超级详细的北大心理学专硕各科备考经验

超级详细的北大专硕各科备考经验--四战北大 毕业两年多,我只工作过不到一年,而且放弃了本专业,选择了心理学领域。第四次考研,听起来并不吉利,对自己来说也是最后一次尝试,结果很惊喜:北大初试前几名,最终顺利被录取。回顾考研历程,我体验过很多次失败,然后又重新振作,这一路上要感谢的人太多,父母、朋友、勤思老师,还有不少陌生人,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记得一次吃饭时,我偶然听到一句话:如果一条路是你认为值得自己一辈子去走的,那走几年弯路又何妨?我们都希望人生之路可以平坦顺畅,但假使不能,也不要轻言放弃,走到一定阶段,很多选择都殊途同归,我们可以暂时停下来把自己的生活捋清楚准备得更好再整装启程,也可以有梦想有目标就just do it,重要的是你对生活永葆热诚,那不管做什么,都会成为令自己和他人尊重的快乐的人。 ·准备资料 从大二开始我便经常旁听心理学本科的各种课程,包括几乎所有基础学科和其他颇具吸引力的选修课。关于择校,我一开始就瞄着北大去的,没有花费什么时间搜集信息和比较。选择北大有三个原因:一是北大心理学专业很棒,师资强,学风好,重科研,而我作为跨考生就是想有一个深入和专业的学习,也对科研比较感兴趣;二是北大是个综合性大学,除了本专业我还有很多机会来丰富和提升自己;三是北大在北京,交通方便,未来就业机会也多。简单总结就是专业—学校—地理这三个角度,重要性依次减低。 确定好专业和院校,搜集资料就很明确了。前期资料的准备就相当于读一本书的绪论,了解大致信息,然后将目标具体化,此时可以把各种信息汇总整理并记下来,制定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进入下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初试复习 1.专业课 对初试来说,专业课无疑是最具决定性的。通常专业课的复习分三个阶段或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都是看书打基础,时间也比较长,至少三个月。第二阶段看讲义补充知识,建立大致框架并自己整理笔记做总结。做笔记非常花时间,如果没时间可以适当舍弃一部分,只做重要的或内容纷杂的科目。第三阶段练习真题模拟题,继续补充笔记,背记知识点。第四阶段看笔记和背记知识点。 北大的考察科目共有十门:普心、实验、统计、测量、发展、社会、管理、变态、咨询。我是属于看的书比较多的人,但其实看多少书不用强求,我本身也是由于战线较长的缘故,下面是我的书单和每门课的详细复习方法(PS:不是一年内看的,是四年内): ①普心:《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以修订版为主,补充了第四版),《心理学与生活》,《认知心理学》 普心这两本每年都会完整看一遍,今年读《心理学与生活》时特意做了笔记,把里面提到的每个实验都按框架整理出来了。认知是把概念性的知识简单翻了翻; ②实验:《实验心理学》朱滢,《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心理学研究方法》约翰肖内西,《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心理学质性研究导论》实验两本都是只看前面几章,但会看的比较细,每年都会看1到2遍。方法认真看过一遍,有些重要章节会经常翻出来看。40项研究认真看过一遍,看的时候每个实验都有自己注解,后期会挑出有代表性的几个实验带入框架写一下。

北大心理学第一考研经验

北大心理学第一考研经验 个人经历:本人0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那年考过一年北大学硕,未进复试便选择了工作,在一家广播电视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了两年,11年9月离职准备考研,并开始在北大旁听本科生的心理学课程,12年的专硕考试英语考了82,总分330进入复试,但是复试被刷,之后在勤思工作半年,于10月份离职开始13年的考研,以专业课236,总分372,排名第三的初试成绩进入北大复试,复试表现自我感觉也不错,最后以总成绩第一名被北大录取。 恩,是的,本人是二跨三战考生,考研经历也是些许曲折,有过失败的泪水,也有成功的喜悦,也给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我是考研经历。 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其实是在毫无目标和理想的状态下度过的,但是本人其实成就动机是比较强的,所以大学生活虽然过得很安逸,但是也很压抑。转折点是在大四得知本班一女生保研保到北大心理系,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刺激,又加上之前已有要考心理学研究生的想法,所以决定考心理学,而且是北大,因为大四一年全在医院实习,所以真正开始准备考研是在9月份,考前准备了四个月,这期间只是系统地把专业课背了一遍,其实能感觉到心理学和自身还是分离的,并没有把他融入到自己的血液当中,当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一战的失败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感觉,但是自己明白和北大心理学的缘分并未尽,找的人力资源工作也是为了从事和心理学相关的领域,在工作中也一直在思考心理学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工作了两年脱去了在校生的稚气,人格也成熟了一些,但是12年北大心理学研究生学硕忽然就只招3个人,而且没有应用方向,所以临时决定考专硕,并从九月份开始旁听北大本科生的课程和一些讲座,在此期间越来越感觉到之前的大学生活真是白过了,很多北大大一大二新生就开始在如此优秀的环境下为自己以后的目标和理想而奋斗,当时真的是极度的悔恨和嫉妒,所以发誓一定要考入北大。12年的专硕考试一直是一个人在备战,自以为是万事俱备了,但是复试的时候因为英语口语没有发挥好,心态没有调整好,所以复试完之后能感觉到自己的糟糕,但是自己坚信如果没有被北大录取就是北大的损失,也不甘心就此断绝和北大的缘分,所以放弃调剂决定再战北大,还好之后被勤思收留,并且得到了李老师很大的帮助,如果有像我一样的学生,我建议可以和李老师沟通一下,她会给你规划好你的情况,对后期思路有很大帮助。我当时就是微博上结实的。强烈建议迷茫的人关注一下,叫心理学考研木子老师,大概这样。其实算起来是勤思的超级超级VIP了,哈哈。于是又用了最后三个月时间来备战,其实真正的进入考试的状态是最后的一个半月,前一个半月把勤思的强化班和冲刺班课程听完,并且试着翻译了一下心理学与生活的全英文版。最后一个半月就是完全的看考研的教材和资料。 下面就详细谈谈我每科的学习: 政治:很多人对政治比较反感,但是本人却觉得政治是有意思的一门课,或许是比较喜欢哲学、历史、经济的东西的缘故,整个的政治学习过程还是愉快的。但是政治却没有高分的经验,之前有看过政治九十多分的经验贴,说是政治红宝书+风中劲草+任四、肖四,本人后期也是按照这个复习的,但是最后还是逃脱不了六七十分的命运,所以政治没有太多可以分享的。 英语:本人英语的最高分是82分,当然考的是英语二。之前的英语复习是这样的:词汇背的是新东方GRE词汇,总共背了5遍。每天上午背两单元,前两遍是先大致过了一下,之后就是看中文回忆英文,看英文回忆中文。再就是做真题,看真题解析,前期按照英语一复习,后期看英语二真题,做英语二模拟题。

心理学考研北大内部第一周例题解析

这是北大内部心理学专业的一些作业,大家好好看一看,对你的心理学考研一定会有所帮助的,如果需要其它心理学考研其它科目的习题,可以与我联系,我可以发给你的。Q2455344731 第一周 1. 2.Vc, 3. 1.

1)该研究的样本量是多大? 2)对a)-d)的4个变量,其量度的类型是什么?它们是离散的还是连续的? 3)作出家庭收入状况,考入地区和专业的次数分布表 4)作GPA 的分组次数分布表,组距宽度为 .5, 从 .01-.50 开始 2、研究者评价4种品牌的咖啡的味道,方法是让被试逐一品尝并对其做5点量表的评价(1——很糟糕,5——非常好)。结果如下: 咖啡平均评价值品牌A 2.5 品牌B 4.1 品牌C 3.2 品牌D 3.6 1)指出本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本测量中的自变量是什么类型的数据(命名、顺序、等距、等比?) 3)如果要用图来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应该用什么图(线图、直方图、棒 图)? 4)用图表示本实验的结果。 3、研究者研究失眠者接受放松训练的次数对失眠治疗的效果。有4个实验组,分别接受2,4,8次的训练,控制组不接受训练(0次)。研究者测量被试入眠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 训练次数入睡所需时间(分钟)072 2 58 4 31 8 14 1)判断本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自变量是什么数据类型(命名、顺序、等距、等比)? 3)如果要用图来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应该用什么图(线图、直方图、棒 图)? 4)用图表示本实验的结果。 4、现有一样本n=5, 平均数M=10 1)如果又一个新值X=4加入此样本,则该样本的平均数变为多少?

北大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

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 2001年 一、填空题 1、“社会雷达”是传播学者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一种概括。1957年,学者赖特提出传 播具有娱乐功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1948年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的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学说。1964年,学者鲍尔提出著名的“固执的受众”的观点。 2、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功能主要有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全球化加速、文化交流融 合全球化。 3、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称信息环境为虚拟环境英文为Pseudo-environment 。 4、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一般认为应以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大约在19 世纪30 年代。 5、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三个要点,即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和“热媒介”与“冷媒介”。 二、名词解释 1、传播学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符号可以分为信号与象征符,信号具物理性质,象征符则具人类语义性质。语言是一种包含语音系统和意义系统,以口语为根本渠道,文字为辅助手段,用于人类交际的符号系统,是典型的象征符体系。其作为从劳动中演化出来的信息传播手段,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非语言传播一般而言指除语言传播外一切交流形式。严格地说,是具有社会性共知的含义,被有目的地或解释为有目的地发出,被有意识地接受者反馈的,除使用言辞本身以外的人类属性或行动。其包括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又称副语言,体态符号以及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物体语言符号等。 2、编码和解码 编码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化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解码则是传播对象对接受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编码与解码是传播的基本环节。在传播的巴克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以及施拉姆德大众传播模式等模式中都有所体现。 文化研究学者认为编码与解码行为可以体现社会意识形态斗争,并且受传者在还原具体讯息内容,重建定义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加入新的解读。霍尔即将自己著作命名为《编码与解码》。 3、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概念由德国传播学者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阐发。主要观点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公开性和广泛性,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的意见加以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散,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4、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该研究源于20世纪40年代赫卓格、贝雷尔森、麦奎尔等分别对广播、报纸、电视进行的调查研究。其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的先河,但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脱离媒介内容与生产提供过程,因而无法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