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被历史遗忘的国民党抗日游击队

被历史遗忘的国民党抗日游击队

被历史遗忘的国民党抗日游击队
被历史遗忘的国民党抗日游击队

抗倭敌后战场并非只有中共八路军和新四军活动,国军一样有可观数量的游击队在活动。台湾资料显示:以民国30年(1941年)初而论,国军游击队人数是中共军队连同游击队总数的2.63倍,枪支是中共军队的4倍,作战统计是中共全部军队作战总数的402倍。国军敌后游击队最初多为奉命留在敌后之国军,或由国军干部、地方军人、国民党党务人员所领导兴起的一股民间武力

国内学者也开始正视国军敌后游击队历史。在1990年韩信夫所发表的《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争》中说道: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的敌后游击区,除翼察、鲁苏战区到抗战后期不复存在外,山西游击区、豫鄂皖游击区、浙西游击区、海南游击区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这些游击区都具有重要的战越地位,成为打进沦陷区的契子,形成了敌后游击战场,构成了对日军的严重威胁;对于配合正面战场,支持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牵制了日军,困扰敌军后方;佐助国府恢复沦陷区的政权,沦陷区民心得到维系。后者,又有孙挺信所著《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军》问世,大规模的揭示国军敌后战场,还历史以真实面目。

下面是几个典型的国军敌后游击战战例:

一、

湖北省第二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程汝佳令游击第5大队,保安第8团两个营,配合第172师两个营,在郑氏祠左右高山占领阵地,伏击敌人。经过一整天激战,游击部队打挎了敌人多次冲锋,次日清晨,游击队反攻,歼敌400余,活捉6人,缴获38大盖300多支,大炮5门,机枪13挺,东洋战马5匹,指挥刀30多把。

二、

1939年7月11日,鄂东游击队集中主力围攻黄梅县城,与敌激战竟日,击毙日军140多名,夺取县城。

三、

1940年秋,21军147师组织了6个突击队,夜袭马当,毙敌150多人,并焚毁了弹药库,将要塞内的日军大炮掉过头来,对准江中的日军舰船开火,击沉击伤敌舰船多艘。此次夜袭战,147师部队没有一人伤亡,此为抗战史上一大奇迹。

四、

1939年6月初,日军以飞机10多架,军舰1939年5月中旬,驻汉口的日军纠集千余兵力,对鄂东游击区进行扫荡。5月19日,16艘,汽艇数十艘,配合陆军向大通一带扫荡,我第21军军长陈万仞指挥部队与敌激战10余天,将扫荡之敌逼下长江。此役,打沉汽艇20余艘,毙敌900多人。

五、

1938年7月15日,第157师一部突袭南澳岛,一度得手,战至8月末,600余突击队仅剩20余人生还,县长洪之政殉职。此役歼敌200余名。

六、

1939年2月,日军出动2万余兵力,分数路进攻吕梁山北部根据地,严锡山令陈长捷第61军,于黑龙关围歼顽敌,王靖国第19军向中阳、离石公路之敌发起袭击,截断了敌后交通,赵承受第1骑兵军在离石、方山、苛岗一带诱敌深入,苦战旬余,毙敌2000余人,再次粉碎了日军的疯狂扫荡抗战。

附:在敌后战场中殉国的国军游击军将领

第3军军长唐淮源上将

第98军军长武士敏将军

第51军114师师长方叔洪中将

东北挺进军骑兵第6师师长刘桂五中将

东北游击队总司令唐聚五中将

第5战区第2路游击司令刘震东中将苏鲁战区政治部主任周复中将

第34军暂编45师师长王风山少将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因民族利益走到一起,期间,国民党在担 负正面战场主要抗敌任务的同时,也派遣了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到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并于一定时期内较好地处理了国共两党的关系,在坚持各自分别领导的基础上实现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先后开辟一大批大小不等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扰袭日军后方,牵制、消耗敌人上发挥过积极作用,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但是由于国民党敌后游击队的抗日态度、对游击战重视的程度及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最终战斗力日益下降,其根据地和游击区除少数几块外基本丧失,敌后游击队大批投敌成为伪军,最终退出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舞台。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党;敌后战场;敌后游击战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广泛进行的敌后游击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战场形式。按照1937年8月南京国防会议的分工,国民党担负正面战场抵抗任务,中共军队负责在敌后侧击日军。实际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担负正面战场主要抗敌任务的同时,也派遣了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到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游击战。但是,对于敌后游击战场,长期以来只讲中国共产党,教科书里也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提及,老师也是没有谈到这方面的内容。本文就国民党敌后战场与游击战争的内容从其提出、发展和衰败,衰败的原因,国共敌后战场的关系及其地位和作用四个方面作一论述。 一、国民党敌后战场的提出、发展和衰败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内的蒋百里、李宗仁等人均提出了运用游击战协助正规战御敌的主张,并被国民政府军事决策机构采纳,但多为零碎的主张,没有具体方案,游击战主要是以自发为主。 1937年底,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会议,蒋介石采纳了白崇禧“于战略上国军采取消耗持久战,于战术上,应采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的建设,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署,拟定了《国军第三期作战计划》,随即通令各战区加强游击战。 武汉会战后,日军随占领区的扩大和兵力消耗,将“速战速决”战略改为“以战养战”。国民党统帅部愈益强调游击战在抗战中的地位,1938年11月25日,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人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并制定第二期抗战之战略指导方针,正式将游击战提到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 为满足游击战争发展的需要,南岳军事会议还决定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1939年2月15日,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宣告成立,中共派叶剑英等参加教学工作。国共合办的南岳游干班于1939年2月正式开学,一共办了三期,培养了3000多名游击干部。1939年冬,军训部长白崇禧编成《游击战纲要》,印发至各战区及军事学校作为讲授游击战的教材,标志着国民党游击战思想的形成。 在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倡导下,敌后游击战由自发转为有组织,由零星转为相当规模,全国各个战区出现了游击战蓬勃发展的局面。 南岳军事会议后,根据蒋介石的提议,以三分之一的部队(约60个师兵力)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前: 战役名称时间 江桥抗战 1931年10月-1931年11月 淞沪抗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 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后: 战役名称时间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南口战役1937年9月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 (注:由刘茂恩将军第十五军为主力,国军此役歼灭日军主力两万两千余人,历史上有“平型关战役”,而没有共党欺世盗名的“平型关大捷”) 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 娘子关战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938年4月 兰封会战1938年5月-1938年6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广州战役 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39年10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 豫南会战1941年1月-1941年2月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941年10月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 浙赣战役1942年5月-1942年8月 鄂西会战1943年5月-1943年6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943年12月 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1944年4月-1944年6月[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1944年6月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944年12月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的原因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的原因 李江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华民族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成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进行抗日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东北抗日武装等进行抗日的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从平津战斗开始,到武汉会战,进行了一系列防御战役战斗,均以失败告终。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根本原因,无疑是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和企图妥协、推行片面抗战的政策造成的,然而仅以此概括历史的经验教训是不够的,还有必要从军事方面作些探讨。 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有现役部队170余万(无后备役)。其陆军编有步骑兵191个师另52个旅,4个炮兵旅及20个独立炮兵团,还有部分特种部队;海军有各种舰艇109艘,编成四个舰队,总吨位为78000吨;空军共有各型飞机600架,作战飞机314架,编为九个大队。日本有现役部队38万,加上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员共计199万。其陆军现役部队编有常设师团17个,另有独立混成旅团及各特种部队;海军共有战斗舰艇274艘,总吨位为86万吨;作战飞机约2700余架,分属陆军和海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调集大量兵力进入华北,对我国展开战略进攻。其基本方针是“速战速决”,解决中日战争后,准备实施对英美的作战。国民党对日军的战略进攻,采取了“持久消耗之最高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期待“盟军协同反攻”。国民党军队展开于华北、上海、华中等战场,以一系列阵地防御作战,抗击日军的进攻。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历时近一年零四个月,日军以伤亡40余万人的代价,夺取了我340余座城市,国民党正面战场防线由沿海向内地后退约700公里,由华北到华中后退约1800公里,军队伤亡约110万人。从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以其并非绝对劣势的兵力失利于战争初期,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还有着深刻的军事原因。 一、没有进行起码的战争准备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由来以久,蒋介石政府并非没有察觉。然而,由于国民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把消灭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作为基本国策,根本无心进行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当蒋介石政府在国际国内压力下被迫改变政策,实行对日抗战后,其缺乏战争准备的致命弱点便暴露了出来。 首先,战前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被迫定下抗战决心,7月中旬,蒋介石在江西庐山给国民党各元老发电,邀请他们上山共商抗战大计,并未制订全面战争计划,只是说服大家要以国难为重,出兵御敌。8月7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决定采取持久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等待盟军反攻。8月下旬。国民党才划分了战区,制定了《作战指导计划》。由于作战计划产生于开战之后,战争准备工作无法进行,加之作战指导思想不统一,一遇具体问题便争论不休,难以作出正确决断,无法组织有效防御。如日军逼近大同时,守军第7集团军司令傅作义主张在此与敌决战;而战区司令阎锡山则认为大同地形不利乃下令放弃大同。日军趁国民党撤退之机,利用机械化部队跟踪追击,迅速攻陷太原。 其次,战场准备不足。国民党政府在一些军事要地构筑了部分国防工事。但是,战前开修的工事,直到战争爆发,第一期工程普遍没有完工。国民党在长江沿岸的马当、田家镇等地修筑的“要塞工事”简陋不堪,根本不能抗击日军的舰炮火力,配置在田家镇的要塞炮,也是从军舰上临时卸下来的100毫米舰炮,每门炮只有四十余发炮弹。还有的工事包给不法商人修造,不仅偷工减料,而且许多都无法使用如上海附近包给一个姓黄的商人修造的三百余个机枪工事,竟有二百余个不能直接把机枪放进工事去。国民党政府在苏州至福山及无锡至江阴一线修筑的“国防线”,也不过是纵深千把米,互相不能支援的火力点而已,许多工事被土埋着,连进出口也未加清理,无法使用。 再次,部队缺额,训练不足。开战时,国民党军号称170万,实际能使用的却不到三分之一,部队普遍缺额。尤其是杂牌部队,缺额更大,有的名义上是集团军,实际上只有一个军。徐州会战时,守卫肖县的是第32军第139师,实际不足一个团,仅有两营人马。战前,由于国民党忙于内战,对日军作战思想、战术特点均未加研究,开战后临时补兵甚多,许多部队基础训练尚未完成,普遍缺乏战术素养及作战常识,战斗力低下。凇沪战役时,国民党第21集团军从后方仓促调往前线后,奉命对蕴藻滨的日军反击,遇到日军施放烟幕,即误判为毒气,部队停止不前,不仅反击未能奏效,反被日军突破了阵地。 二、战略部署中心失当 战争初期,日军的作战方针是北重南轻,其进攻重点放在华北,企图“通过华北会战获得一个大的胜利”“在两个月以至半年以内”迅速结束战局,以获得“政治上的解决”;而进攻上海的目的,则在于破坏中国经济命脉,钳制中央军之主力,以“便利夺取华北”。 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8月7日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上,已经判明了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在华北地区,然而,国民党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四大家族及英美在华利益出发,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国民党一方面确定了“永久固守”晋察绥,尤其是要“确保山西”的方针,决定在平汉、津浦两线沿线地区,设立三道防线,以阵地战阻止日军进犯;一方面却“以主力集中华北,迅速扫荡浙沪敌海陆军根据地”。这样,国民党的整个防御重心并没有放在华北,而是放在了华东。正是由于国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奎松 国军敌后游击战失败的原因

杨奎松  国军敌后游击战失败的原因 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现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 文| 杨奎松 摘自《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国民党人的游击战1939年前后开始,两三年之后即告失败。中共的军队自抗战全面开始的1937年起就将主力开往敌后,一直坚持到抗战结束。为什么同样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国民党会弄到如此落魄的地步,而中共却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杨奎松教授在文中深刻分析了国军游击战失败之原因。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都曾在对日作战当中采取过游击战争的战法。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国民党人的游击战1939年前后才开始,却在两三年之后即告失败,国民党派往敌后的部队,或投降于日军,或为中共军队所消灭,或被迫退出。总之,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国民党在 敌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真正有实力的武装。与此相反,中共的军队自抗战全面开始的1937年起就将主力开往敌后,一 直坚持到抗战结束。其从最初的两三万人,经过不足8年时间,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所占地区亦从最初的陕北一隅,

扩展到山西、察哈尔、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南、广东等省份。正是由于中共在敌后游击战中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战前被迫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旗号,屈从于国民党一党政府之下的中共,几年后即一跃而成为敢于公开挑战国民党的重要军事政治力量,到战争结束之际,更是形成与国民党分庭抗礼之势。此后不出三年,即一举用武力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两相对照,抗战期间中共游击战之成功,国民党游击战之失败,显而易见。为什么同样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国民党会弄到如此落魄的地步,而中共却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作战积极与否的问题。无论战争期间,还是战争结束许多年之后,国民党人始终习惯于把中共在抗战期间的壮大,归结为一种阴谋,断言中共在敌后所以能够壮大,纯因“游而不击”所致。但十分明显的是,国民党在敌后的游击队许多即使游而不击也不能生存下来,更谈不上发展了。除了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由于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把全部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正面防御上,蒋介石和国民党最初对游击战显然不够重视。在开始为各战区制定的作战计划中,除了特别提到八路军应派便衣队前往敌占区袭击敌后方以外,很少在总体战略上考虑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但是,由于日军的推进过于迅速,也还是有一些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武装留在了敌后。如河

抗战期间国军十大主力部队

抗战期间国军十大主力部队 一、第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全美械。蒋介石黄埔嫡系,从王耀武、张灵甫到俞济时。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应该没多少疑问。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多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 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之设,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4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该军抗战开始时组建,首任军长为俞济时,当时辖51师、58师。1938年初,将原来在淞沪会战损失惨重的阮肇昌皖军57师吞并,以后一直下辖这3个师。74军战斗力很强,编制较大,是4个攻击军之一,该军直辖有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辎重团、2个补充团等,有员额约3.5万人。1939年由王耀武接任军长,1944年施中诚任军长。该军为中部战场的救火队,先后曾参加过1937年的淞沪会战、南京会战,1938年武汉会战中的万家

岭战役,1939年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冬季攻势,1941年的上高会战第一次顶住了敌人的进攻,获得了一号、二号武功状,但随即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被全军击溃。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参加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余程万死守常德,是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1944年参加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都没有出彩,但1945年参加湘西会战,打败了孤注一掷的鬼子,为其抗战历程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主要将领有王耀武、俞济时、张灵甫、施中诚、李天霞、余程万、邱维达等。二、第5军:编制3个整旅(师),5万余人,后期全美械。第5军是国军最早的一个机械化装甲军,其第200师更是第一个装甲师。200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辉煌的战斗。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战的频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训练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1939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全解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 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 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 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同样处境中,表现会超出74军。 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作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

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必成部。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主力纵队围攻,牙齿也蹦松了,双方损失接近1:1。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后面重建的74军,仍堪称国军精锐。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见的。 第二名::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 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 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大王庄一战为淮海战役最惨烈的战斗。 提到18军,就必须介绍一下国军名将胡琏。胡琏,字伯玉,老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活跃着两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世人所熟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也不能被磨灭。在中国的大片国土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战役,也涌现出一大批抗日爱国将领。 在1937-----1945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先后动员743余万军队投入战斗,阵亡322万余人,歼灭日军86万余人,基本上牵制了侵华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了大型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具有代表性的有: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涌现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谰等一大批爱国将领,300万川军出川作战,近四分之一埋骨异乡。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是淞沪会战,这是在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日方投入总兵力达300000,伤亡70000;国军投入兵力600000,伤亡200000。淞沪会战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队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远不及日本,每小时的伤亡以数千计,一个师的兵力拉上去,几个小时就打光了,足可见战争之惨烈。淞沪会战前,日军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这次会战,中国人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在士气上,中国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让世界清楚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得”将其一块一块征服,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太原会战是又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会战。这是一场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战役,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115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原会战历时两个月,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兵力共十四万人,伤亡近三万人;中国军队参战兵力二十八万人,伤亡十万人以上。太原会战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为华北地区的抗战减轻压力。 总之,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正是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长期陷入战争无法自拔,同时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从整个抗战来看,虽然在后期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也曾在最前线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为祖国而战斗的战士都应该得到全民族的尊重与纪念。国民党虽然最后不顾国家,不顾人民的利益挑起内战,但它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不应随时间而流逝。

抗日战争国军大型会战统计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的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且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寇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沪会战后,日寇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寇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寇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是,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寇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是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

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寇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日寇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中国军队包围。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中国军队最终功亏一篑。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是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日寇4万人,近10万日寇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寇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汉会战之后,日寇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省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消灭毙伤日寇1.3万人,第5战区官兵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寇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国军抗战时期各战区序列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1937—1938年)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何应钦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 第20集团军商震 第32军商震(兼) 骑兵第14旅张占魁 第1集团军宋哲元 第53军万福麟 第77军冯治安 第181师石友三 第17师赵寿山 骑兵第3军郑大章 第68军刘汝明(直属) 第92军李仙洲(直属) 第106师沈克(直属) 第118师张砚田(直属)

新编第8师蒋在珍(直属) 新编第35师王劲哉(直属) 骑兵第4师王奇峰(直属) 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2.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第3军曾万钟 第9军郭寄矫 第14军李默庵 第93军刘戡 第15军刘茂恩 第17军高桂滋 第19军王靖国 第47军李家钰 第61军陈长捷 第14军团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35军傅作义(兼)

新编第2师金宪章 骑兵第1军赵承绶 骑兵第2军何柱国 第18集团军朱德 第66师杜春沂(直属) 第71师郭宗汾(直属) 第33军孙楚(直属) 第34军杨澄源(直属)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3.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作区:苏浙方面 兵力—— 第10集团军刘建绪 第28军陶广 第70军李觉 第79师陈安宝 暂13旅杨永清 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 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 第19集团军罗卓英

第18军罗卓英(兼) 第79军夏楚中 第25军万耀煌 第73军王东原 第23集团军唐式遵 第21军唐式遵(兼) 第28集团军潘文华 第23军潘文华(兼) 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 独立第6旅周志群(直属) 游击总司令黄绍竑 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在外。 4.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 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第62军张逵 第63军张瑞贵 第64军李汉魂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06《咸阳日报》教育周刊 作者宋增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

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 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四十余万,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万,历时四个多月,攻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10月25日,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汉口,会战结束。 总的来说,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四大会战具有重大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此后,侵华日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

2018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测试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8·临沂质检)下表是刘老师在讲授历史课时的板书,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刘老师讲授的内容是( B ) A.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解析】由表格中的时间、作战双方、战况等信息可判断刘老师讲授的内容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 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平型关大捷的重大意义是( D ) A.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攻击日军的大规模胜利 D.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某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邻黄河北岸,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该根据地是( C )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绥抗日根据地 C.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D.山东抗日根据地

【解析】本题结合地理知识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依据“太行山”可排除D;据“东至平汉铁路”可以排除B;据“南邻黄河北岸”可排除A。 4.观察下图,其所反映出的作战方式主要出现在 ( C ) A.共产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D.国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结合图片中的信息“游击战”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大大削弱了日军有 生力量和战争潜力,打断了敌人“以战养战”的战略企图,给全国人民以精 神上极大的鼓励,也在战略上与正面战场相呼应,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 作战。 5.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法,给日 军以沉重打击。右面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军民 哪种战法( B ) A.地道战 B.地雷战 C.夜袭战 D.麻雀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漫画中有一个日军,他被面前的巨型地 雷吓呆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采取的 地雷战使日军攻防无措,不得安宁,受到沉重打击。 6.“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歌 曲《南泥湾》反映的是( B ) A.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B.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 C.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民主选举制度 D.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与共产党 一、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 (一)国民党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1.接受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主张,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得以实现。 2.国民党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其一,打击了侵略者的狂妄气焰,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 其二,牵制了日军主力,在战略上起了配合敌后抗战,支援敌后战争的作用。 其三,掩护了国民党为建立大西北战略基地而进行的战略物资大转移,为坚持长期抗战,争取国内进步和国际援助争取了时间。 其四,振奋了民族精神,赢得了国际赞誉,鼓舞了中华儿女坚持抗战和抗战必胜的信心。(3)国民党战场溃败的原因: 其一,敌强我弱/ 其二,片面抗战。(根本原因)/其三,战略战术上的错误。 其四,派系矛盾/其五,军队战斗力低下/其六,幻想对日妥协求和。 (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消极方面 1.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2.进入相持阶段后,采取消极抗战、避战观战,未能改变战略总体上的溃败局面。 3.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实行了许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抗日的政策,给抗战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二、抗日战争中的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倡导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推动国民党抗战到底,迫使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共产党和人民的要求。 2、根据历史发展进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领导人民去实行这些主张,影响和推动国民党接受这些主张,而自己则是实行这些主张的模范。 (1)指出了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前途(中国必胜);(2)以充分的理由阐明了中国必胜的道理(《论持久战》);(3)提出了坚持长期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人民战争);(4)规划了抗战胜利的发展过程(著名的三阶段论)。 3、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独立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挺进敌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创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持久抗战。 4、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原因 1、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抗战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空前提高。 2、坚持共产党的革命彻底性和政治坚定性,发扬了善于团结众多同盟者的工作作风。 3、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起点。这次反侵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初期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形成各自的指挥系统。但从战争的总体上说,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简单的否定,或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既恰如其分地评价它在抗战中的贡献和作用,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这样才能科学地说明这样一场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同时也有助于正确地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共同维护抗日战争的历史成果。 一、存亡危急之秋的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当时,中共中央通电全国,首先指明了这次事变的严重性质和坚决抗战的必要性。在日本灭亡中国的威胁下,在全国人民强烈义愤的要求下,国民党开始改变过去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转而采取比较努力抗战的态度。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虽然仍想通过外交谈判的途径力求避免事态扩大,但同时也对事变采取了强硬的立场。7月9日,蒋介石密令平津前线:“具备必死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滑之惯伎,务期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1)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2)察冀行政组织,不容许任何不合法之改变;(3)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察冀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4)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人的约束。他表示中国已临到“最后关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个谈话的基本精神是好的,正式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这时日本已大量增兵关内,公开抛弃了所谓“不扩大方针”的欺骗宣传。7月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8月13 1

国军在江苏敌后的抗日斗争

国民党军在江苏敌后的抗日斗争 叶春雷马爱国洪小夏 (一)国民党在苏南的抗日游击斗争 江苏全省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全部沦陷后,国民党在江苏敌后的抗日斗争分为苏北和苏南两大区域。苏南由第三战区领导。苏北开始大部归第三战区领导,1938年改由第五战区统辖,1939年初改隶鲁苏战区,1944年底以后隶属第十战区。国民党在苏南、苏北沦陷区内,部署了相当数量的正规军作为骨干,同时指挥大批地方保安团队,还组建和收编了众多的游击队,开辟了多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坚持了较大规模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国民党苏南敌后游击战的主要承担者有忠义救国军、第一和第二游击区等。 1、忠义救国军的抗日游击战 江苏范围内最早出现的地方游击队是1937年9月初在淞沪抗战中成立的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戴笠为苏浙行动委员会书记长,刘志陆为别动队总指挥,下辖5个支队、1个特务大队,共计万余人。该别动队在淞沪会战中伤亡很大,战后一部奉命退入法租界缴械,一部奉命转移到浦东建立游击根据地。1938年初,戴笠奉军委会之命收容淞沪会战后各部遗留在淞沪、沪杭沿线的散兵,编组游击队。至5月,共收容1.1万余人,连同原别动队残部4千余人,合计1.6万余人。整编为7个支队、1个直属大队、1个南京行动总队,改称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设汉口,但部队在宁沪杭一带从事游击战。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忠义救国军总部移驻浙江孝丰。1939年3月在上海设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部队也扩充至3个纵队、12个支队。同年底,该军在孝丰整编,缩编为3个支队(又称教导团)和4个直属队,共1.5万余人;然后总部移驻皖南广德,直属第三战区指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整训完毕的忠义救国军兵分四路(苏嘉沪区、澄锡虞区、锡武宜区、京丹溧区),重回京沪杭沦陷区,开展敌后游击战。队伍扩展很快,至5月,扩大为3个教导总队、3个行动总队(淞沪、南京、苏常)、3个教导团、16个支队、1个大队,官兵达5万余人,活跃在上海市区,浦东,京沪、沪杭铁路和京杭国道沿线。但不久就受到日军的拦截和攻击,又与新四军发生摩擦,一部被迫退入太湖,大部在长江南北辗转,部队缩编为4个纵队。 1942年3月,军事委员会整顿游击队时,决定将忠义救国军划归新成立的别动军管辖。1943年忠义救国军和别动军一起接受中美合作所的训练,受训后

中国抗战史概述

中国抗战史概述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