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朝时期瓷器简介(九 明嘉靖、隆庆时期)

明朝时期瓷器简介(九 明嘉靖、隆庆时期)

明朝时期瓷器简介(九 明嘉靖、隆庆时期)
明朝时期瓷器简介(九 明嘉靖、隆庆时期)

明嘉靖、隆庆

嘉靖、隆庆时期瓷器的鉴定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青花八宝碗 (一对) 明嘉靖直径8·2厘米

估价:RMB40000一60000

侈口,圆腰不收,圈足,碗外绘莲花莉八吉祥纹。八吉祥是倪教常用的象征吉注的八件器物,有法纶、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及盘肠,瓷器上常与莲花组成图案,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它是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因人们视它为吉祥之兆,所以广泛流行于瓷器和其他工艺品上。

青花双龙纹盖罐,通高54.2cm,口径25.2cm,底径30cm。(故)

罐敞口,溜肩,肩下渐敛,平底。盖面隆起,上有宝珠形圆钮。罐里光素无纹,外部青花装饰。肩绘缠枝莲纹,腹部绘双行龙、盘寿字及海水朵云纹饰,近底处绘勾云纹。盖上绘异兽、缠枝团寿及云头纹。罐外口沿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横行六字款。

此罐造型浑厚雄伟,构图繁密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据文献记载,此时期的青花瓷使用回青料描绘,色调翠蓝浓艳,微泛紫红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缠枝莲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高6.5cm 口径12.2cm 底径4.6cm

青花折枝花果纹四方罐明嘉靖高16·8厘米

唇口,短方颈,罐腹上部自肩而下呈弧形鼓出,下部收敛,四方足,与罐口大小一致,釉底画青花

"大明嘉靖年制"双框六字双行楷书款。颈饰回纹,肩部为如意云头间夹缨络纹,腹部主题纹饰为折枝花果及蝴蝶,足上饰莲瓣纹。胎质粗犷,釉肥厚泛青,接痕明显,积釉处显亮绿色,是嘉靖典型之作。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云龙纹盖罐

清宫旧藏。高16cm 口径4.9cm 底径5.7cm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凤鹤纹小罐高15厘米

华辰2003年春季拍卖会。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全器以酱黄彩、青花和绿彩为主色,罕见于嘉靖官窑五彩装饰之中,口部的酱黄彩绘如

意云头纹亦很少见,属明晚期五彩器中的稀有品类。外壁上部绘五彩荷花纹饰,其下凤鹤双飞,流云花卉装饰其间,胫部为海水江牙纹,五彩颜色古朴豪放。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海马纹盖罐

清宫旧藏。高18cm 口径8.5cm 底径8.7cm

明嘉靖景德镇窑素三彩龙纹缸口径44.7厘米

中国嘉德2001年秋季拍卖会。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款,嘉靖本朝。

胎体厚重,器形硕大,不为多见。口沿绘卷草纹边饰,当中于青花双框内楷书嘉靖官窑款,外壁以釉下青花绘云纹与海水波涛纹,釉上以素三彩绘云龙图案,古朴苍劲,凶猛异常。器形之大,保存完好,十分少见。

明嘉靖景德镇窑斗彩灵芝纹盘

清宫旧藏。高3.6cm口径14.8cm底径8.6cm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凤穿花梅瓶

清宫旧藏。高26.8cm 口径4.7cm 底径11cm

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龙凤纹葫芦瓶口径18.5cm、

中国嘉德2001年秋季拍卖会。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款,嘉靖本朝。

胎体坚致,白釉泛青。外口沿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款,葫芦瓶上部绘缠枝莲纹,束腰部绘花卉纹,下部绘穿花龙凤图案,构图繁密,画工粗犷,具有典型的明晚期官窑瓷器特征。

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龙凤仙鹤纹罐

明嘉靖龙泉窑青釉八卦三足炉

高11.4cm 口径24.8cm

这件明嘉靖龙泉窑青釉八卦三足炉,高11.4厘米,口径24.8厘米。扁鼓形腹,束颈,直口,外腹部中间为一周八卦纹,八卦纹上下各贴饰一周凸起的梅花状鼓钉纹,鼓钉纹上下位置彼此错开,既避免了呆板又增加了变化。束颈处凹入部位饰以划花锦地纹;三足外侧为模印的兽首形象,清晰生动,为炉体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气氛。显而易见此炉的整体造型具有上古时期青铜祭器的身影神韵。釉水厚薄适中,莹润细腻,釉色粉青闪绿,光泽柔和悦目,质感如青玉。炉底呈圆饼状,被三足悬空架起,失去支承作用,炉内底及外底皆露胎无釉,胎土灰白,有浓重而不规则的火石红斑块。最为珍贵的是近炉底一侧釉下刻有“嘉靖元年吉日”六字款,字体工整有力之中又含几分稚拙,这在同期同类的龙泉青釉器物中极为少见,于龙泉青釉断代研究中不失为一件有明确纪年的标准器。

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罐

青花三羊纹碗,明嘉靖,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5.5cm,故宫旧藏。(故)

此碗是一件明代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器。碗呈仰钟式,内外均为青花装饰。碗心绘麒麟,辅以松、石、花草。碗内近口沿处绘锦纹。外壁绘神态各异的三羊,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侧面作行走状,一羊回首观望。三羊间衬以松、竹、梅及杨柳、芭蕉。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圈。

此碗所施白釉莹润泛青,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所用青料当系嘉靖朝盛行的“回青”。所绘三羊图案为吉祥图案,寓意“三羊开泰”。“三羊开泰”谐音“三阳开泰”,“三阳开泰”

本意是《周易》的“泰”卦,为最吉利的一卦,是以三阳爻开始的,象为,其意之所以吉利,是因其寓意“天地交而万类通,上下交而其志同。”

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龙凤纹出戟觚

明嘉靖漳窑兽耳尊

高29厘米口径10.6厘米足径11.8厘米

该尊形制为微撇口,短颈,溜肩鼓腹。外撇浅宽圈足,足端平切。颈部对称堆贴兽首为耳。釉色白中泛黄,开细小纹片。器壁中刻供养款:“龙飞乙丑年四月吉日赛谢”。

此器造型规整,各部位比例协调,折角处线条流畅,凸纹清晰,胎质细腻,釉色纯正,由此可见,明代嘉靖期间漳窑烧造技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这件兽耳尊可贵之处在于其器壁所刻款:“龙飞”系《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所列明代粤地区农民起义军帝号;“乙丑年”为明嘉靖四十四年。

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凤纹寿字盘(二件)

说明:翰海2001年春季拍卖会。口径14.2cm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鱼藻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高33.2cm口径19.5cm底径24.1cm

明嘉靖景德镇窑黄地绿彩福禄寿纹碗直径17.9厘米

华辰2003年春季拍卖会。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黄地绿彩为标准官窑品种,明代始制。碗以黄釉为地,釉下暗刻纹饰,其上复施绿彩,黄绿相间,华丽高贵。

碗心饰云龙纹,外壁纹饰将竹、梅、松岁寒三友,盘结成福禄寿字样,其间饰以飞云、灵芝、怪石纹,釉彩晶莹,保存完好如初,为明嘉靖瓷器的名贵品种。类似纹饰的嘉靖黄绿彩瓷器,未见于任何海内外公私收藏者录,足证此碗的珍稀程度。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缠枝纹梅瓶

清宫旧藏。高25.4cm口径5.7cm底径8.3cm

明嘉靖黄釉碗口径19.6公分

克里斯蒂拍卖行张宗宪珍藏展2000年11月31日香港拍卖会

碗,敞口,弧壁,器型饱满庄重。黄釉自明初始为皇家御用器之色彩,此器以白釉衬托,愈显温润肥腴色彩娇嫩,尽善尽美。

明嘉靖景德镇窑斗彩缠枝莲纹杯盘

故宫博物院藏。高5.3cm口径22.4cm底径13.5cm

五彩云鹤纹罐,高19.3cm,口径13.2cm,足径11cm。(故)

罐直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其通体以青花加红、黄、绿彩装饰,颈部绘如意头纹6组,肩部绘变形莲瓣纹一周,罐身绘云鹤穿花及八宝纹,近足处绘变形蕉叶纹一周,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五彩云鹤纹罐色彩浓艳,画迹工整,是典型的官窑作品。主题纹饰以云鹤为主,充满神秘的道教色彩,反映出当时皇宫中崇尚道教之风。

明嘉靖蓝地留白五鹤捧寿纹盘

克里斯蒂拍卖行1999年11月2日香港拍卖会直径33cm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荷塘鸳鸯图罐

高17.8cm、口径7.6cm、底径10cm。

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高45.1cm,口径5.1cm,足径13.4cm。(故)

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直口,溜肩,束腰,双鼓腹,圈足。通体黄釉红彩划花装饰,口部为朵云纹,上下二段主题纹饰绘缠枝莲花,上为四朵,下为二朵,束腰处绘缠枝灵芝纹。自上至下有六道弦纹,把纹饰分为五层。其作法是先烧成黄釉暗花,然后用矾红彩涂色地,托出黄色的主题花纹,色调对比艳丽。这种“黄上红”技法为嘉靖时期专用,后世少有仿作。此瓶足内白地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

嘉靖时期烧制各式葫芦瓶,有大、小、方、圆、上圆下方等多种式样,此件为其中之一。此瓶器型硕大,造型规整,彩色鲜艳,花纹精美,是嘉靖时期大型琢器的代表作品。

明嘉靖青花婴戏图碗口径18.5公分

克里斯蒂拍卖行张宗宪珍藏展2000年11月31日香港拍卖会成交价:180,00 0元港币

碗器型丰满,青花所绘婴戏图,以园林景致烘托肥头硕耳童子,各自寻欢嬉戏,天真活泼,可怜可爱。青花用色浓淡相间,凭添装饰意趣。

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云鹤纹器座

蓝釉刻麒麟纹执壶,明嘉靖,口径5.5cm,足径7cm,高19.5cm。(故)

壶盘口,细颈,扁圆腹,弧形流,曲柄,圈足。壶内壁施白釉,外壁施蓝釉,蓝釉色泽沉稳幽暗。颈部刻朵云纹,腹部桃形开光内刻麒麟云纹,蓝色釉地衬托出褐色的纹饰,颇具立体效果。

此壶造型纤巧轻盈,为明嘉靖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壶式。

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罐

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海涛龙纹盖罐

高71厘米,口径25厘米。

这件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海涛龙纹盖罐通高71厘米,口径25厘米。直口,圆唇,颈部很短,丰肩,上腹较鼓,下腹与上腹相差不大,平底,圈足,圈足很厚。盖成钵状,顶成宝珠状。白胎,厚重,以青花在全身作画。盖面和盖周都画云龙,罐的肩部绘缠枝蕃莲。腹部绘海涛龙纹,海涛中有三山,山中发出云气,灵芝和寿字,取“寿山福海”之意。罐的足沿是环状莲瓣,环环相扣,并列一周。造型比较雄伟,线条刚劲挺拔。青花浓艳,蓝中泛紫。颈部横写“大明嘉靖年制”铭款。

明清官窑瓷器的纹饰

明清官窑瓷器的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明、清官窑瓷器纹样较之民窑的严谨工整。它们都以物言志,画必有意,表达着皇族对世界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同时也是他们宣传封建意识的工具。在明、清官窑瓷器纹样中,龙纹、花卉纹是其大宗,婴戏纹、狮子纹常用。纹饰的画面依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如气势磅礴的寿山福海纹,明代宣德朝的含蓄典雅,而请康熙朝的则加绘鹿、松树、月亮、蝙蝠、云朵等点缀物,尽力将对吉祥的企盼表露。清代官窑瓷画特别讲究吉祥图案的运用,寓福禄寿之意的尤甚。 一、人物纹 1、八仙 传说中的道教神仙。画面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后两种纹饰有时另多两人,一位是肩扛桃枝或手捧寿桃的东方朔,另一位是高颅顶的老寿星。 2、和合二仙 传说中的两位神仙,又称和合二圣,各代表一位高僧(名叫寒山,拾得),是传统的象征性神名。画面上,两位胖和尚,一位手持捧盒,另一位拿一柄莲花,笑容可掬,取和谐和好之意,故在民间举行婚礼时喜欢陈列和合像,以求吉利。有时,捧盒半开,飘出的云气中圈着五只蝙蝠,意为五福。

3、福禄寿三星 画面多作苍松下三、四位老者相聚。一位是鹤发童颜的老寿星(面前往往加绘东方朔献桃),一位后随一只鹿,取鹿的谐音,寓"禄"之意。另一位是福的化身,有时还绘有蝙蝠相衬,以寓"福"意。 4、四妃十六子 传说中帝王的四位妃子与她们的十六个儿子,有时仅绘十六子。 5、婴戏纹 婴戏纹有许多不同的画面,也各有祥瑞之意,有时甚至十分牵强附会。如童子持莲,寓意为连生贵子;三个孩子在缸边玩耍,意为三纲(五常);十六子即代表四妃十六子;另外还有百子图。 6、麻姑献寿 麻姑的传说出自葛洪的《神仙传》。传说麻姑在牟州东南姑余山修道。成仙后住在蓬莱岛,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三月三日王母寿辰,设蟠桃盛会,众花仙子邀麻姑同往祝寿。画面上所画即为此意。故旧时庆女寿多画麻姑像以贺。 二、动物纹 1、龙:帝王的象征。 2、凤:帝后的化身。 3、狮子:王权的物化。 4、蝙蝠:多绘五只蝙蝠,意为梅开五福,如中间加绘团"寿",则为五蝠捧寿。五福为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语出《书.洪范》。 5、金鱼:金玉满堂。 6、蜜蜂和猴:马上封

营山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营山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归宕渠县,隋为咸安县;唐高宗李渊武德四年(621)改置朗池县;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县城周围有许多小山,形如营垒”而更名营山县;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1283)境内各县合并,统称营山县,隶四川行中书省顺庆路篷州;清仁宗颙琰嘉庆七年(1802)归四川省川北道顺庆府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南充专区、南充地区、南充市管辖。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证,结果得出:营山县在明朝有文科进士4+1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21名。现将这25名文科进士的科年、甲第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营山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唐臣明弘治3/2/77《索》71《碑》437李初元明嘉靖23/3/188《索》1267《碑》763陈周政明崇祯4/3/213《索》2165《碑》1279罗心朴明崇祯10/3/35《索》1902《碑》1304李沂明崇祯15/特131《索》1259《碑》1337 上面“4+1”中的“1”,指《碑》、《索》中“崇祯15年榜”人员。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营山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于之辐清康熙39/3/85《索》366《题》259王曰俞清康熙39/3/207《索》303《题》263 陈会清康熙48/3/183《索》2171《题》297侯度清康熙54/2/36《索》906《题》320 张乾元清雍正5/3/101《索》498《题》375龚士模清乾隆2/3/215《索》106《题》436 龚士楷清乾隆4/3/153《索》106《题》449侯於蓟清乾隆7/3/85《索》906《题》460 马元烈清乾隆7/3/199《索》1936《题》464易周清乾隆13/3/141《索》1866《题》491张师元清乾隆13/3/150《索》437《题》492陈怀玉清乾隆22/3/140《索》2176《题》539王凤鸣清乾隆26/3/31《索》314《题》555陈跻敬清乾隆60/3/40《索》2155《题》666 于德培清嘉庆13/2/71《索》366《题》729侯圻清嘉庆16/3/41《索》909《题》757 侯承诰清嘉庆25/2/88《索》907《题》806白濬铣清道光9/2/85《索》800《题》857 侯恩济清同治10/3/179《索》911《题》1091蔡镇藩清光绪18/2/90《索》1588《题》1245黄世泽清光绪21/3/129《索》1557《题》1285 上面“//”两斜线左、中、右的数字代表进士参考的科年、取得的甲第、名次,《索》、《碑》、《题》后的数字是进士名字在《索》、《碑》、《题》中的页码数。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5月14日

陶瓷纹饰寓意大全

植物纹 -------------------------------------------------------------------------------------------------------------------- 3 缠枝牡丹纹 ------------------------------------------------------------------------------------------------------- 3 缠枝纹-------------------------------------------------------------------------------------------------------------- 3 牡丹纹-------------------------------------------------------------------------------------------------------------- 3 过枝纹-------------------------------------------------------------------------------------------------------------- 3 梅花----------------------------------------------------------------------------------------------------------------- 4 莲花纹-------------------------------------------------------------------------------------------------------------- 4 福至心灵 ---------------------------------------------------------------------------------------------------------- 5 卷枝纹饰 ---------------------------------------------------------------------------------------------------------- 5 缠枝莲纹 ---------------------------------------------------------------------------------------------------------- 5 岁寒三友图 ------------------------------------------------------------------------------------------------------- 5 变形莲瓣纹 ------------------------------------------------------------------------------------------------------- 5 多子多福纹 ------------------------------------------------------------------------------------------------------- 5 福寿三多 ---------------------------------------------------------------------------------------------------------- 6 芭蕉叶纹 ---------------------------------------------------------------------------------------------------------- 6 百花纹-------------------------------------------------------------------------------------------------------------- 6 宝相花纹 ---------------------------------------------------------------------------------------------------------- 7 海石榴纹 ---------------------------------------------------------------------------------------------------------- 7 梧桐图-------------------------------------------------------------------------------------------------------------- 8 鸟兽(+植物)纹 ----------------------------------------------------------------------------------------------------- 8 花鸟纹-------------------------------------------------------------------------------------------------------------- 8 锦鸡跟牡丹花---------------------------------------------------------------------------------------------------- 8 鱼龙变化 ---------------------------------------------------------------------------------------------------------- 8 岁岁平安 ---------------------------------------------------------------------------------------------------------- 9 鹤 -------------------------------------------------------------------------------------------------------------------- 9 鹤纹----------------------------------------------------------------------------------------------------------------- 9 鹿 -------------------------------------------------------------------------------------------------------------------- 9 鹿纹----------------------------------------------------------------------------------------------------------------- 9 百鹿纹------------------------------------------------------------------------------------------------------------ 10 一路平安 -------------------------------------------------------------------------------------------------------- 10 龙飞凤舞 -------------------------------------------------------------------------------------------------------- 10 二龙戏珠 -------------------------------------------------------------------------------------------------------- 11 鱼跃龙门 -------------------------------------------------------------------------------------------------------- 11 鸡纹--------------------------------------------------------------------------------------------------------------- 11 一路连/登科---------------------------------------------------------------------------------------------------- 11 祥云龙纹 -------------------------------------------------------------------------------------------------------- 11 八骏图------------------------------------------------------------------------------------------------------------ 11 百鸟朝凤图 ----------------------------------------------------------------------------------------------------- 12 百雀图------------------------------------------------------------------------------------------------------------ 12 五福捧寿纹 ----------------------------------------------------------------------------------------------------- 12 红福寿双全 ----------------------------------------------------------------------------------------------------- 12 龙凤穿云 -------------------------------------------------------------------------------------------------------- 13 鱼藻纹------------------------------------------------------------------------------------------------------------ 13 九条鲤鱼 -------------------------------------------------------------------------------------------------------- 13

云阳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云阳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东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国置蜀郡,在朐忍夷人之地建朐忍县;南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三年(568)更名云安县;宋置云安军;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1283)升为云阳州;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六年(1373)降州为县,称云阳县;清沿之。1949年12月6日云阳县解放,先后隶属万县专区、地区、万县市,2000年7月14日直属重庆市管辖。 云阳县在唐朝文宗李昂大和三年(829)出过一个文科状元李远。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找,得出:云阳县在明朝有文科进士3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4名。现将这7名文科进士科年、甲第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云阳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黄从春明正统1/3/34《索》1543《碑》199王彦奇明弘治3/2/70《索》181《碑》436 黄封明嘉靖20/3/123《索》1555《碑》744 云阳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刘海鼇清同治7/2/42《索》2009《题》1067胡瀛涛清光绪2/2/118《索》1732《题》1122甘作赓清光绪18/3/94《索》1523《题》1250李肇律清光绪29/3/59《索》1269《题》1319 上面“//”两斜线左、中、右的数字代表进士参考的科年、取得的甲第、名次,《索》、《碑》、《题》后的数字是进士名字在《索》、《碑》、《题》中的页码数。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4月26日

明代青花瓷各朝纹饰工艺特征

明代青花瓷各朝纹饰工艺特征 (2009-01-29 08:43:54) 转载▼ 标签: 分类: 青花瓷收藏 文化 在决定学习青花瓷后,除有机会跑市场外,主要是反复攻读有关书籍.当时能搞到的,后来证明也不错的,主要有三套书:1.<<明清瓷器纹饰鉴定>>,2.<<明清民窑瓷器鉴定>>,3.<<元明清瓷器鉴定>>.回想当年勤奋的情景,自己都感动不已.每天清晨上班前看二个小时,上班时间挤二个小时,晚上再用二个小时,这样的时间安排利用,整整持续了一个年头.终于使自己的头脑里,大致建立了元明清瓷器纹饰的初步印象. xx纹饰特征 1、折枝或缠枝莲叶纹,大多呈螺丝状,而元代则为葫芦形。花瓣为麦粒形,花蕊有石榴形或圆形,叶为葫芦状,花蕊呈网状或螺旋状。 2、缠枝菊大多使用xx。 3、牡丹纹,在勾勒轮廓线后,不全部涂染,线内边沿有露白,而元代是小串球露白。这就是洪武著名的“花卉留白边”即“缺刻”现象。 4、莲瓣纹互借边线,瓣内画宝相团花或如意云头纹,是时代特征。 5、焦叶纹,中茎拔白;出现双层焦叶纹,双勾描绘的白描边框。 6、回纹,为正反二个一组,不同于元青花的同向回纹。

7、xx纹的画法为“海水xx”。 8、五爪龙纹开始多见,龙身细长,爪为轮形,配之以“飘带如意云”和“品”字形云。 9、有摸印凸花的装饰。 10、民窑器心多书“xx”“寿”。 11、外足壁上肯定没有弦纹。 xx工艺特点 1、大部分器底无釉,均见明显的火石红,俗称“朱砂底”。 2、元代梅瓶均为“梯形口”,而洪武则为上下一致的“直口”,并稍稍翻唇。 3、除民窑粗瓷外,摈弃了元代斜削的习惯,底足齐平。 4、釉色以淡乳青色为主,少数灰青色,釉层薄亮,酷似青白釉,有开片,质精者口沿为酱色釉。 5、青花发色,大多呈淡灰色,没有铁绣斑。 6、底足中心有乳钉状突起。

安岳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安岳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南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四年(575)设普州和安岳县,(建县时,因治所建在铁峰山上,四面险固,故取“安居于山岳之上”之义而得名。)州县同治一城,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605)普州并入资州,唐高宗李渊武德二年(619)分资阳郡复置普州,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改普州为安岳郡,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复为普州,宋设羊石县,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1376)废普州存安岳县,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1662)省安岳县入遂宁县,康熙十六年(1677)又省入乐至县,清世宗胤禛雍正七年(1729)复置安岳县,属潼川府,1912年直属四川省,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解放后,先后隶属遂宁专区、内江专区、资阳地区。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证,结果得出:安岳县在明朝有文科进士13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12名。现将这25名文科进士的科年、甲第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安岳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黄珏明永乐2/3/86《索》1531《碑》84王缙绅明永乐13/3/39《索》223《碑》130 孙茂明正统13/2/29《索》569《碑》224杨冕明天顺1/2/55《索》1701《碑》264 徐珪明天顺8/3/154《索》955《碑》299王璿明成化2/3/177《索》204《碑》315 尧卿明成化5/3/21《索》1197《碑》326汤佐明弘治6/3/174《索》1166《碑》462 汤绍恩明嘉靖5/2/15《索》1166《碑》646彭世爵明嘉靖20/3/152《索》1369《碑》745窦可进明万历44/2/36《索》1008《碑》1173张任学明天启5/3/148《索》439《碑》1239 王起峩明崇祯13/3/164《索》295《碑》1326 安岳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张象翀清康熙3/3/65《索》449《题》152邹绍观清嘉庆10/3/107《索》929《题》722 谭言蔼清嘉庆14/2/58《索》96《题》742周元位清嘉庆14/2/60《索》2192《题》742 王炳赢清嘉庆19/2/70《索》334《题》768廖运发清嘉庆22/3/27《索》9《题》782 王炳麟清道光9/3/97《索》334《题》861陶绍绪清道光30/2/50《索》2239《题》970 周丕澧清咸丰6/2/96《索》2192《题》1002田瀛海清同治13/3/98《索》1872《题》1104袁希璋清光绪2/3/124《索》1349《题》1128谢世珍清光绪20/2/123《索》123《题》1263 上面“//”两斜线左、中、右的数字代表进士参考的科年、取得的甲第、名次,《索》、《碑》、《题》后的数字是进士名字在《索》、《碑》、《题》中的页码数。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5月7日

存世明代进士题名录汇总表

存世明代进士题名录汇总表 原文地址:存世明代进士题名录汇总表(上)作者:古文獻學習_王紅序号名录年份版本馆藏地1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1371明洪武刻本天一阁、《艺海珠尘》本2洪武四年会试纪录1371明洪武刻本天一阁3洪武十八年会试录1385钞本,版本年代不明,不同于一般的会试录摘录自《汇编》的《皇明进士登科考》4建文二年殿试登科录1400明陈迪等编,明乌丝栏本国图、《汇编》(清钞本)、上图(清钞本)5建文二年会试录"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size: 12px; font-family: Verdana, 宋体, sans-serif; line-height: 18px; border-color: windowtext; border-bottom-width: 1pt; border-bottom-style: solid; width: 150pt; border-right-width: 1pt; border-right-style: soli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建文二年会试录1400清钞本国图、《汇编》6永乐九年进士登科录1411明刻本上图7永乐十年进士登科录1412明永乐刻本《汇编》、南图8永乐十三年会试录1415明嘉靖十一年礼部刻本上图9宣德五年进士登科录1430明宣德刻本天一阁10宣德五年进士会试录1430明宣德刻本天一阁11宣德八年进士登科录1433明宣德刻本天一阁、国图(清黄宗彝跋)、《中国科举录汇编》12宣德八年会试录1433明宣德刻本天一阁13正统元年进

南充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南充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战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即秦惠文王后元九年),秦灭巴、蜀,建巴郡,(郡治在江州县(后改巴县,即今重庆市市中区),下设阆中县。西汉高祖刘邦为纪念大将军纪信舍身救刘邦的殊功,于纪信故里,析阆中县置安汉县,隶益州、属巴郡;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汉县为南充县,北宋属成都府路果州,南宋属潼川路顺庆府;明属四川布政使司顺庆府;清属四川省顺庆府;民国属四川省嘉陵道,民国元年(1911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府县同城,去县留府,府直管县;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属川北行署区南充市,1950年复设南充县,1952年属南充专区,1968年属南充地区,1993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地级南充市,原南充县改为高坪区。 南充县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承,据本人对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及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的查找得知,在明朝就有文科进士73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11名。 现将这明朝73名进士和清朝11明进士的科甲情况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南充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庞壎明永乐2/3/241《索》5《碑》92范循明永乐13/3/67《索》1421《碑》131 何琛明正统10/3/74《索》669《碑》221张永明景泰2/2/10《索》455《碑》231 冯孜明天顺1/2/85《索》1058《碑》265任弘明成化14/3/57《索》711《碑》373 王孝忠明弘治9/3/18《索》286《碑》471张惟明弘治9/3/51《索》534《碑》472 程云鹏明弘治15/2/54《索》879《碑》500王楝明正德3/2/29《索》291《碑》530 张以庄明正德3/3/30《索》452《碑》536王珮明正德3/3/91《索》213《碑》539 柳稷明正德3/3/155《索》1754《碑》543王度明正德3/3/180《索》185《碑》544 杜杲明正德6/2/67《索》1612《碑》550罗方明正德6/3/56《索》1895《碑》556 罗玉明正德6/3/173《索》1896《碑》562韩世英明正德9/2/25《索》1498《碑》566 史麟明正德9/3/234《索》1801《碑》584陈大道明正德12/3/72《索》2134《碑》596 任佃明正德12/3/75《索》713《碑》597母德纯明正德12/3/168《索》2257《碑》601张芊明正德12/3/223《索》489《碑》604王朝用明正德16/3/155《索》294《碑》618 杨琰明正德16/3/194《索》1664《碑》620杨丽明嘉靖2/2/105《索》1659《碑》628 杨顺明明嘉靖5/2/77《索》1666《碑》649任瀚明嘉靖8/2/3《索》715《碑》661 王养正明嘉靖8/2/60《索》325《碑》664王廷明嘉靖11/2/8《索》206《碑》679 文衡明嘉靖11/2/80《索》75《碑》683王继宗明嘉靖11/3/28《索》226《碑》684 谯孟龙明嘉靖14/2/22《索》88《碑》698王遵明嘉靖14/3/28《索》266《碑》703 杨子臣明嘉靖14/3/127《索》1664《碑》708仁良明嘉靖17/3/13《索》714《碑》720 王之臣明嘉靖17/3/43《索》249《碑》722赵之屏明嘉靖17/3/137《索》1775《碑》727杜汝桢明嘉靖17/3/181《索》1609《碑》729戈中和明嘉靖20/2/56《索》1828《碑》736 王养浩明嘉靖20/3/2《索》325《碑》738冯荐明嘉靖20/3/58《索》1065《碑》740 马守明嘉靖20/3/105《索》1493《碑》743陈以勤明嘉靖20/3/108《索》2114《碑》743张鉴明嘉靖23/3/61《索》533《碑》757谯思明嘉靖29/3/50《索》88《碑》790 文阶明嘉靖29/3/198《索》78《碑》798杜时芳明嘉靖32/3/139《索》1613《碑》813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77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77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2012-09-6 谨献给对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有兴趣的贤达参考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以下是: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名录 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进士及第共3名 韩敬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进士及第 马之骐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名进士及第 钱谦益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名进士及第

第二甲进士出身共57名 朱彩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名进士出身 徐尔恒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进士出身 郑祖法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进士出身 任国桢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进士出身 陈伯英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进士出身 叶官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进士出身 胡一鸿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进士出身 梁鼎贤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进士出身 赵琦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进士出身 林铭鼎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进士出身 杨尧华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1

泸州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泸州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现在的泸州市江阳区、泸县和史上的泸州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亦有所区别。即史上,在西汉景帝刘启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之交汇处设置江阳县;西汉武帝刘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置江阳郡,辖江阳县;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公元535-546年)建置泸州,辖江阳县;隋炀帝杨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改江阳县为泸川县;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泸州,辖泸川县;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州;元又改为泸州,属重庆路,并废泸川县入泸州;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将泸州直隶于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司;清仍为泸州;民国初的1913年改泸州为泸县;1950年建泸州市,实行市、县分治,自此泸县无县城,县级机关寄住泸州市小市;1983年国务院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并将原宜宾专区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市中区;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泸县政府驻地迁至泸县福集镇,199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并正式定福集镇为泸县新县城。 由此可见,泸州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泸县在公元2007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的铭牌,成为四川省三个“千年古县”之一,也是全中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现实的泸县及泸州市江阳区在明朝时皆属泸州辖区。 那么,泸州在明朝的科举考试中出了多少个文科进士,你知道吗? 本人从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及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查到四川各州县在明朝共有文科进士1303+17名,泸州有46+2名,居全川第四位。 1303+17中的“17”和46+2中的“2”是指《碑》《索》中的崇祯15年“赐特用出身”榜263名人中四川有17个、泸州有2个。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下面将泸州在明朝的46名文科进士及2名特科人员情况摘录出来,供有兴趣者参考。 泸州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李祥明洪武30春/3/20 《索》1268《碑》63张骏明永乐19/2/27《索》517《碑》158 何志明永乐22/2/26《索》678《碑》170谭善明宣德2/3/34《索》100《碑》181 张濬明正统1/2/26《索》461《碑》196张澜明正统7/2/11《索》469《碑》208 邓顺明景泰2/3/57《索》596《碑》234王智明景泰2/3/96《索》329《碑》240 翁经明景泰5/3/42《索》2292《碑》252卢茂明天顺1/3/13《索》1877《碑》267 晏文显明天顺1/3/118《索》1877《碑》272庞常明成化2/2/64《索》6《碑》324 刘长春明成化5/3/96《索》2039《碑》330李复贞明成化8/3/111《索》1248《碑》345 陈绶明成化11/2/36《索》2106《碑》351孙轲明成化11/3/35《索》573《碑》356 谭溥明成化14/3/190《索》98《碑》380晏辙明成化17/2/37《索》1878《碑》385

温江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温江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西魏恭帝拓跋廓二年(555)分郫县南境和江源县东境置温江县,属益州蜀郡,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省温江入郫县,唐高宗李渊武德三年(620)复置万春县,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复改万春县为温江县,属剑南道益州,此后,虽朝代变化,但多属蜀郡、成都府。共和国后,先后属温江行政区、温江专区、温江地区,1959年3——4月,曾一度并入崇庆县后复置,1983年3月撤温江地区,同年7月属成都市,2002年4月14日撤销温江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证,结果得出:温江县在明朝有文科进11+1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9名。现将这20名文科进士的科年、甲第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上面“11+1”中的“1”,指《碑》、《索》中“崇祯15年榜”人员。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温江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何汉宗明景泰2/3/80《索》676《碑》239梁万钟明成化5/3/32《索》1112《碑》326 任汉明成化23/3/24《索》714《碑》422祝弘舒明正德6/3/146《索》1170《碑》560 何察明嘉靖32/3/57《索》674《碑》809何存斅明万历5/3/71《索》678《碑》960 梁祖龄明万历14/3/78《索》1110《碑》1010赵可教明万历20/3/72《索》1764《碑》1048黄元吉明万历23/3/4《索》1530《碑》1060皮应举明崇祯1/3/174《索》1198《碑》1257何通武明崇祯16/3/35《索》676《碑》1351朱之干明崇祯15/特130《索》676《碑》1337 温江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葛荃清雍正8/3/201《索》1514《题》路县圃清乾隆4/3/146《索》1924《题》 李启芃清乾隆10/3/188《索》1269《题》吴浩恒清乾隆40/3/24《索》845《题》 刘濖清嘉庆1/3/66《索》2006《题》毛含昱清道光3/3/111《索》649《题》 徐从枢清咸丰3/3/78《索》964《题》刘能清光绪18/3/152《索》1980《题》 陈国华清光绪30/2/69《索》2156《题》

明代官窑瓷器:一部明代瓷器简史(高清图)

明代官窑瓷器:一部明代瓷器简史(高清图) 明代早期洪武、永乐、宣德(1368—1435)据文献记载,明代自洪武二年(1369)起,朝廷即在景德镇设立窑场(初名“陶厂”,建文四年更名为“御器厂”)烧造皇家用瓷。洪武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不仅有日用器、祭礼器以及专门用来赏赐的器物,同时还烧造各种釉色的大瓷瓦供南京及凤阳(明中都)修建皇家建筑用。官窑瓷器的品种、造型、纹饰等大体沿袭元代,以青花、釉里红瓷器最具代表,器物造型浑厚、纹饰繁密、画风古朴,由于技术原因,不少呈色暗淡,时代特征鲜明。永乐、宣德是明代御器厂的辉煌时期,不仅青花瓷器被后人誉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鲜红、祭蓝、甜白等颜色釉瓷器也备受后世称道。典型的永乐青花瓷器使用进口料描绘,呈色浓艳,常有氧化铁结晶、洇散现象,有如中国传统水墨画。永乐官窑产品中能看到较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如花浇、无当尊、八方烛台等器形都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产物。宣德时期还大量烧造蟋蟀罐、鸟食罐、花盆、花瓶等器物,并成功仿烧汝釉、哥釉等瓷器。明宣德洒蓝刻金龙纹钵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洒蓝是以钴为着色剂的低温铅袖,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将蓝釉汁吹于器表,形成深浅不同斑点,分布自然,如团团雪花,故得名“雪花蓝”,创烧于宣德官窑。此物器形独特因倒扣时形如头盔又名盔碗或骰

子碗,给人一种稳重之感。器物通体采用锥拱工艺,制作考究,这种器形传世品极少。明宣德款青花缠枝花纹花浇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束莲大盘山东博物馆藏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莲纹大碗山东博物馆藏明永乐折角白瓷塔砖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明洪武青花折枝花卉纹盖罐景 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明永乐鲜红釉盘故宫博物院藏▲鲜红釉又称祭红釉、宝石红釉,为祭祀时使用。将含有氧化铜的釉料涂抹在瓷器生坯上,入窑经1200多度高温一次烧制而成。因铜红釉对炉温要求严格,温度略高颜色会挥发,温度略低颜色发暗,所以成品率极低。从传世品和出土文物看,以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鲜红釉最为常见,评价最高。明永乐甜白釉罐故宫博物院藏▲白釉瓷器在北朝时烧制成功,为后世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唐、宋、元代的发展,明代永乐时期白釉的烧制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白釉瓷器胎体薄如卵壳,白釉甜润具有白糖的色泽,前人对这种白釉较形象地称为“甜白”,为一代绝品。明永乐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故宫博物院藏▲明初洪武时,景德镇窑烧造釉里红瓷器已很盛行,这件釉里红牡丹纹军持为佛教僧侣用以饮水或净手的器皿。其造型独特,纹饰色彩纯正,堪称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的珍品。军持是一种盛水器,又名军墀、君迟、群持、捃稚迦、净瓶等,为云游僧人、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用具。这种外国器形大约在

明朝、清朝各科举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12

明朝、清朝各科举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12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以下是: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名录 明初,在国都南京行会试,自本科起改在北京举行。 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陈循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赐进士及第 李贞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名赐进士及第 陈景著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名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95名

赐进士出身 林文秸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赐进士出身 宋魁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赐进士出身 卓有谦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赐进士出身 程鉴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赐进士出身 陈镛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赐进士出身 王懋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赐进士出身 桂芝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赐进士出身 段礼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赐进士出身 倪益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赐进士出身 洪英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1名赐进士出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