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

(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

(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这种说法的

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

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

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诗在哲学上表达了(②③④⑤)

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①③④)

A毛泽东思想B胡锦涛提出的“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C邓小平理论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①②③)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活学活用E立竿见影

(13)下列属于主观唯心论的观点有(①②③)

A 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B 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C 我思故我在 D

存天理,灭人欲

(14)中国历史上辩证法思想很丰富,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有(①③④)

A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物生有两 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5)主张思维可以认识存在的有(②③)

A 所有唯心主义哲学

B 有些唯心主义哲学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 D 有些唯物主义哲学 E

休谟与康德哲学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缺陷是(①②③⑤)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事物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①②③④)

A 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 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

属性

C把物质的个别形态某一层次误认为是物质的共性

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的界限

(18)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①②③)

A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取出来的哲学概念 B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C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D人的感觉的复合体

(19)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为(①②③④)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静止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条件的

(2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说明(①③④)

A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意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1)意识是((41)①②③④)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物C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 D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①②③④)

A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的创造性C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控制D对改造

世界的指导作用

(23)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

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

子二三尺而已”。所以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就是(①③④)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B 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D 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24)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时间的一维性(①②④)

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B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C百事宜早不宜迟(谚语)D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25)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意识的能动性(①②③)

A运筹帷幄 B 审时度势 C 量体裁衣 D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①④)

A时间的不可逆性 B 空间的三维性 C 物质的客观性D时间的一维性

(2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论认识论的有(①②)

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B 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 人的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

(28)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①②③)

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C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 本原与派生的

关系

(29)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①②③)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了主观世界 B 主观世界能动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的基础D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

(30)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①②③④)

A 它是区分事物的前提

B 它是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C它是运动的度量 D 它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

(3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①②③④)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 不同意识主体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D 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近似性

(32)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

度主要同(①②③④)

A 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 阶级斗争状况相联系

C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联系

D 哲学理

论发展水平相联系

(3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它(①②③④)

A不能科学地说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 不懂得个别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C不能科学地批判唯心主义 D 误把人类对原子层次的认识当作最终

认识

(3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①②③④)

A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B 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

C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D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可知论

(3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①②③)

A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B 无条件与有条件的关系

C 无限与有限的关系D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

(36)一切唯物论都主张(①②③)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世界是可知的 C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 意识是具有能动性的

(37)“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说明(①③)

A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 事物与现象都是没有客观标准的

C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可以随意改变客观事物的规律

(38)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

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说明(①③)

A 意识具有能动性

B 阿Q 精神的表现

C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D 精神可以超越物质

E 善有善

报,恶有恶报

(39)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有(①②③④)

A实践目的的提出 B 实践的组织和管理 C 实践结果的检验D实践系

统的反馈调节

(40)实践的基本特征有(①③④)

A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 实践的主观任意性C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D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41)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②③④)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 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 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42)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的有(①③)

A工人在车间从事生产活动B运动员训练比赛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D 政治家在作演讲

(43)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在于(①②)

A 实践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

B 实践是人通过物质手段同物质世界进行物

质变换的过程

C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D 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形式(44)人们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一般采用(①②③)

A对实践效果的评价 B 对实践效应的评价 C 对实践效能的评价D对实践目的的评价(45)自在世界是指(①②)

A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B 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自然界

C被人类改造过的物质世界 D 人类已经认识的客观世界

(46)人类世界是指(①②③④)

A 人化的自然

B 人的现实性的自然界

C 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

D 打上了社会烙印的自然

(47)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①②)

A自在世界 B 人类世界C现实世界 D 未来世界(48)旧唯物论在实践问题上共同的特点是(①②③④)

A只看到实践的有些形式看不到实践的基本形式

B把实践归结为道德实践或者政治活动、生活活动、谋利活动

C不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 鄙视物质生产活动,不了解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9)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表现在(①②③)

A实践的主体、客体和工具都是客观的 B 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C实践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D 实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50)实践的目的性表现在(①②③④)

A 通过实践客体能够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利用

B 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活动包含了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实践能动地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51)实践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①②

A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和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

B实践的主体、客体、范围、规模、方式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

C 社会客观条件对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D 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与

本能活动

(52)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实践具有(①②③④)的特点

A探索性 B 尝试性 C 脑力劳动为主 D 主导性增强

(5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相互制约的,因为(①②③)

A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基础和前提 B 人类世界产生后制约和不断改变自在世界

C人类世界改变自然过程,改变了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果

D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

(54)关于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正确的哲学判断是(③⑤)

A自在世界是物质的,人类世界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自在世界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人类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人类世界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55)唯物辩证法是(②③④)

A 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科学

B 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C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E 关于量变质变规律的科学

(56)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的形式取决于(②④)

A 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C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事物本身的性质和事物所处的具体条件

(57)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①⑤)

A 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

B 新事物和旧事物合为一体

C 把旧事物保留、容

纳在新事物中

D 使旧事物在另一段上重新发展

E 新事物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

因素

(58)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①②④)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59)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①④)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

蚁穴

(60)中国加入WTO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了“双赢”协议,它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①②④)

A 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用自身获得发展 D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61)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①④)

A上升性B循环性 C 重复性D曲折性

(62)人不可貌相,因为“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说明(②③④)

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同一的 B 现象是个别,本质是总和

C感官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D 现象是外在易逝多变的,本质是内

在相对稳定的

(78)DDT曾被誉为杀虫良药,后来发现它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和牲畜,被宣布为禁用农药,

说明(①②③)

A 事物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

B 一因可以产生多种结果

C 同因可以异果D

多因可以一果

(6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

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身,增强综合国力。其哲学依据是(①②③④⑤)A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

作用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E 内因与外因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事物的

发展

(64)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的有(①②③④)

A森林覆盖面积的大小影响气候 B 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 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

们行动的效果 D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E 彗星的出现预示天灾人祸

(65)下列说法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①②③④)

A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 离开内容就没有形式,离开形式就没有

内容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 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E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66)某地自20 世纪70 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

每天排出大量的钒烟,使村民大多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违背了哲学上的(①②)原理

A 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理

B 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E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原理

(67)属于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的有(①③⑤)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E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68)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①②③④⑤)

A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B 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 D 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 E 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认识

的差异

第二章三、多项选择

(33)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①③④)

A实用主义的观点B旧唯物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34)感性认识是(①②)

A 认识的初级阶段

B 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C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D 对事物的本

质的认识

(35)理性认识是(①②④)

A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 B 认识的高级阶段C生动形象的认识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36)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①③④)

A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B要有鲜明的效果

C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行动 D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7)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①③④)

A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D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

(3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①③④)

A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B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3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①②④)

A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B 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和前人为直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排斥的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促进的

(40)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

A把感觉看作是隔绝主观与客观的屏障 B 把现象与本质割裂开来

C怀疑客观事物存在的真实性 D 怀疑人类认识能力的至上性

(41)属于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有(①②③④)

A学生读书 B 农民起义 B 运动员训练 D 宇航员探究火星的奥秘

(4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②③)

A 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D真理的形式也是客观的

(43)实践具有理论无法比拟的优点,就是(①②)

A普遍性品格 B 直接现实性品格C主观能动性 D 历史继承性

(44)犯错误是难免的,因为(①②)

A人的认识过程是复杂的 B 人的认识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C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D 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因人而异

(45)真理都是具体的,因为(①②③)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 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C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D真理是包含谬误的

(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①②③④)

A 实践具有普遍性品格

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

C 由真理的本性决定

D 由实践的品格决定

(47)“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就是说(①③)

A 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 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C有用就是真理D真理与谬误有确定界限

(48)有些科学家在哲学上信奉唯心主义,科学研究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因为(①

②③④)

A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不完全一致 B 科学研究中有意无意贯彻了唯物主义

C思想信仰与研究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等同 D 唯心主义哲学中也有合理成分

(4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说明(①②③④)

A人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B 人的认识运动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C 人的认识运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

D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与党的群众路

线是一致的

(50)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真理的客观性的前提是(①②④)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观能够反映客观

C真理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客观的D真理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5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②③)

A带着问题在书上找答案 B 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C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用什么

(52)造成主体主观因素差异的是(①②④)

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 B 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C认识对象的差异D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53)相对真理是指(①②)

A 真理是对物质世界的一定领域的正确认识

B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一定层次的正确认

C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真理包含谬误

(5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①②③)

A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 B 人类的能动性的活动C人类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D 人类的精神活动

(55)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在画家眼中是色彩与风韵,在植物学家眼中是形态特

征,这是因为(①②③)

A人的感觉受理性支配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认知结构影响感觉活动 D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56)科学家对1994 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和准确的预

报,说明(①③④)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经可以预测一切天文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5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说明(③④)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 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革命运动就不能成功(58)有科学家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

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说明了(③④)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 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D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5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①②③④)

A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 认识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C认识是思维对存在无止境的接近 D 人的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60)“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说明精神力量(①③④)

A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 B 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源泉

C精神力量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 D 为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61)“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说明(③④)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有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6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③④)

A认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客观世界 B 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C 认识要受认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D 客观事物不能自然而然被意识正确反

(6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关系是(②③)

A审美关系 B 实践关系 C 认识关系D主从关系

(64)旧唯物论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②③)

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 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C否认认识是辩证发展过程D否认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6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②③④)

认识对实践不起推动作用B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C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D实践锻炼主体的思维能力

(66)割裂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①②③④)

A唯心主义 B 教条主义 C 经验主义 D 或“左”或“右”的错误

(67)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说明(③④)

A 真理被推翻,为谬误取代

B 谬误本身变成了真理

C 真理超出适用范围

D 谬误是真

理的先导

(68)发现科学问题必须具备的条件有(①②③)

A掌握和通晓现行的“背景知识” B 有怀疑精神和敢于探索的勇气

C善于把握科学发展出现的“新势头”抓住机遇D听从感觉的召唤

(69)科学研究要经过(①②③④)

A孕育阶段 B 准备阶段 C 明朗阶段 D 验证阶段

(70)属于认识客体的有(①③④⑤)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D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E 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

(71)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做“异端邪说”,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囚禁伽里略,但这并不能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

“日心说”,说明(①④⑤)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发挥作用不受条件限制D真理包含不依赖人的客观内容E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7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②③④)

A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为“主观真理”

B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为“客观真理” C 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为“绝对真理”D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为“相对真理”E具有终极性,因而称为“终极真理”

第三章三、多选择题

(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论断基本依据在于(①②③④)

A劳动创造了人的天然器官和生产工具 B 劳动使人们结成社会关系

C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于形成 D 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2)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②③④)

否认阶级斗爭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

(3)马克思一生的两个重要发现是(①②)

A历史唯物主义 B 剩余价值学说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②③)

A 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能超群

B 适度的最优人口状况能够起加

速社会发展的作用

C 人口数量和发展速度不能自发地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D 适量的人口可以决定社会

性质

(5)下面的说法哪些属于唯心史观的英雄史观(①②)

A“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B “治国”犹如“牧民”

C“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D“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6)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有(①②③④)

人类制造和使用劳动具工B人类的劳动带有社会性C人类劳动是有目的的能动的过程D人类劳动具有继承性

(7)劳动在类人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包括(②④)

A使类人猿建立自己的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 B 使猿脑变成人脑,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

C改变了类人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性D使类人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E使类人猿能够离开大森林,到地面生活

(8)“人有了物质条件才能生存,人有了精神条件才能生活”的观点(③④⑤)

A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 B 夸大了社会存在的作用

C看到了社会物质条件的作用D看到了社会意识条件的作用E准确把握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对人的影响

(9)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③④)

A政治法律思想 B 道德与宗教C自然科学D逻辑学和语言学

(10)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民主共和制(①②③)

A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B 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D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1)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①②③④)

A法律生产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历史悠久

B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等发挥作用

C法律只适合违法行为,道德应用于一切不道德行为D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

想上层建筑

(1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①②③④)

A 经济是基础

B 政治是经济的反映与集中表现C政治归根到底为经济服务 D 经济革命

导致政治革命

(13)一位日本首相说“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是按罗盘指引的方

向前进的”。说明(①②③④)

A资本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 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部分资产阶级利益

C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D资产阶级的权力基础在于金钱

(1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②③)

A 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 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C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D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

(15)阶级生产的直接原因是(③④)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 D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明(①②③)

A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B 普通个人的作用

C 每个人都要有历史责任感

D 夸大了个

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17)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们是(①③)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全国农业合作化的道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现代化发展道路

(18)人民群众是(①②③④)

A 居民中的大多数

B 无产阶级

C 体力劳动者

D 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

用的人

(19)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③④)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 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中介环节有(①②③④)

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B 发现新的劳动对象C改进生产工具 D 提高生产管理水平(21)社会基本矛盾是(③④)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 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

矛盾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2)唯心史观主要的理论表现为(①②)

A宿命论B唯意志论C激变论D天才论(23)“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观点是(②④)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宿命论D唯意志论

(24)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才

产生的两大阶级的对抗,所以阶级是(①③)

A历史范畴 B 政治范畴C经济范畴D思想范畴

(25)马克思以前的历史观的缺陷表现在(③④)

A看不到社会革命的作用 B 看不到阶级斗争的作用

C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D 看不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

(26)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是(②④)

A二元论的表现 B 唯心史观的表现 C 实用主义的表现 D 英雄史观的表现

(27)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有(②③)

A 为现实服务的原则

B 历史主义的态度

C 阶级分析的方法D政治

第一的标准

(28)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①③④)

A发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 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 说明了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9)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①②③)

A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 B 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C历史任务的发起者个组织者D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0)对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正确表述是(①②③)

A 社会革命是狭义的革命B社会改革是广义的革命C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社会革命只有暴力革命的形式

E 社会改革就是为了改变根本的社会制度

第四章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ABCD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 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AC )

A.具体劳动;

B. 社会劳动;

C. 抽象劳动;

D. 私人劳动;

3. 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BC )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D. 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4.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BD )

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 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5.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BC )

A.货币资本;

B. 生产资本;

C. 商品资本;

D. 固定资本;

6. 产业资本循环是( ACD )

A.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带着增殖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B.生产资本的运动;

C. 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 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7. 考察产业资本循环的重点在于( ACD )

A.资本运动经历的阶段;

B. 资本运动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C.在循环的各个阶段上资本的形态的变化

D. 产业资本正常运动的条件;

8. 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 AB )

A.生产时间;

B. 流通时间;

C. 销售时间;

D. 购买时间;

9. 生产成本的形成( BCD )

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B.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D. 使剩余价值表现为耗费资本的增加额;

10. 生产价格是( )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 市场价格加平均利润;

C.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D. 价值的转化形式;

第五章二、多项选择题

1. 垄断是(ABCD )

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C. 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D.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

2. 垄断价格是( BCDE )

A.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价格;

B. 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C.包含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D. 保证获得垄断利润的主要途径;

E.遵循“价格领头制”原则制定的

3. 垄断时期竞争的手段主要有(ABC )

A.政治手段;

B. 经济手段;

C. 暴力手段;

D. 欺骗、讹诈和盗窃情报;

E.掠夺市场、原料、信贷和运输条件

4.垄断竞争有( ABC )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 .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D.“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 .“局外企业”内部的竞争

5. 银行业集中和垄断的形成是(ADE )

A.以工业的集中和垄断为基础;

B. 以金融资本的形成为基础;

C. 以金融寡头的统治为基础;

D.银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E. 银行和工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6. 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DE )

A.托拉斯;

B. 康采恩;

C. 混合联合企业;

D.跨国公司;

E. 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国际垄断同盟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BDE )

A.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

B. 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基础;

E. 社会主义的入口

8.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的表现形式是(ABCDE )

A.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B.从私人垄断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股份公司的出现;

D. 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实行;

E. 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

9. 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DE )

A. 借贷资本输出;

B. 生产资本输出;

C. 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E.

国家资本输出

10. 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AB )

A. 借贷资本输出;

B. 生产资本输出;

C. 商品资本输出;

D. 私人资本输出;

E.

国家资本输出

11. 对于输入国来说,资本输出( ABDE )

A.促进了输入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带动输入国建设了一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C. 对输入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

D.给输入国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E.有可能造成输入国经济片面畸形发展

1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CDE )

A.商品全球化;

B. 货币全球化;

C. 生产全球化;

D. 贸易全球化;

E. 资本

全球化

13.资产阶级推动改良主义的措施主要有( ABCDE )

A.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从内部分裂破坏工人运动;

B.通过推行福利政策,举办多种福利事业来缓和阶级矛盾;

C.推行“劳资合作”、“工人参加管理”等措施,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D.宣扬“资本民主化”、“人民资本主义”思想;

E.发放小额股票,鼓励工人购买以此宣扬人人都是企业“主人”

14.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主义革命( DE )

A.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B. 可能在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取得胜利;

C.肯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D. 只能在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链条最薄弱环节取得胜利;

E.只能在一个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15.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ABCD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

C.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

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E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7、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70题) 1. 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空气; 2. 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A. 一般物价的膨胀; B. 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 总产出的增长率; D. 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3. 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 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 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 D. 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 经济学有时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因为:() A.它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B.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 C. 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 D.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5. 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假定:() A.仅仅在其提供有效预测的限度内才是有用的。 B.导致错误的理论,因为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 C.只有当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才是有用的。 D.不管人们是否为理性的,都是有效的。 6. 微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研究()。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 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7.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9.失业问题如果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上,可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 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

(完整版)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 1—1—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体经济单位 B 、国民经济 C市场 D 、一般均衡问题 答案:A 1—2—1 其它条件不变时,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答案:B 1—2—2 其它条件不变时,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替代品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替代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替代品的价格下降 答案:A 1 —2—3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的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 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总量变化为 A、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答案:B 1 —2—4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的下降,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总量变化为 A、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答案:C 1—2—5 其它条件不变时, 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该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答案:B 1—2—6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A、需求增加B 、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答案:C 1—2—7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A、供给增加B 、供给减少C、供给量增加D、供给量减少 答案:D 1—2—8 消费者偏好与商品需求按 A、同方向变动 B 、同方向不同比例C 、反方向变动D 、反方向同比例

马克思主义多选题库

第一章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②④)。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①②③)。 A朴素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②③)。 A历史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先验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②④⑤)。 A科学之科学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具体科学的综合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①②③④)。 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 (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①②③④)。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 (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①②③④⑤) 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 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诗在哲学上表达了(②③④⑤) 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①③④) A毛泽东思想B胡锦涛提出的“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C邓小平理论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①②③)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活学活用E立竿见影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带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 3.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 A.出现于1936 年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二、判断 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 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9.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 14.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15.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三、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C A.完全信息的假设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C A.一般均衡论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郑州大学马克思多选题

多项选择(每题2分) (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标码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所谓“真正的哲学”,……。(A、B、D)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 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 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 D.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一生主要完成的重大理论发现是……。(B、C) A.阶级斗争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的哲学。(B、C) A.康德 B.费尔巴哈 C.黑格尔 D.斯宾诺莎 4.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 最大的是……的哲学。(C、D) 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C、D)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6.促使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得以确立的自然科学新发现是……。(A、B、D)A.细胞学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7.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A、C、D)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唯心主义一元论8.“世界是可知的”,这一观点是……都承认的。(C、D) A.一切哲学派别 B.一切唯心主义者 C.一切唯物主义者 D.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9.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C、D) A.绝对精神 B.理念 C.人的意识 D.自我感觉 10.哲学史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有……。(C、D) A.黑格尔 B.孔子 C.贝克莱 D.王阳明 11.哲学史上不可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B、D) A.黑格尔 B.康德 C.贝克莱 D.休谟 12.割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就会导致……。(A、B、D)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 1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B、C)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4.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A、B)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 C.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 15.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也就是说,……。(A、C、D) A.运动是由物质内在矛盾引起的 B.运动是由物质之外的东西引起的 C.运动根源于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D.运动根源于一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6.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就会导致……。(B、D)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练习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知识的汇总 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E.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实践基础和阶级条件是()A.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 C.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日益激化 D.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理论成果 E.前人提供的一切思想资料 3.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E.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4.坚持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彻底的唯心主义 E.朴素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E.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A.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 C.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群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 D.发现了唯物史观 E.代替了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 7.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B.“心外无理” C.命中注定 D.***宣扬的“渡人上天堂”的理论

E.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的科学性的统一 B.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 C.联系和发展的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E.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 9.下列哲学观点属于人本主义的有() A.超人哲学 B.“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 C.“有用即真理” D.“人就是自由” E.“物是感觉的复合” 10.下列哲学派别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有() A.存在主义 B.实证主义 C.逻辑实证主义 D.实用主义 E.唯意志主义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表现在()A.阶级属性不同 B.服务对象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哲学的基本问题(3)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本体论与认识论两方面。本体论: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它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103)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相对静止(111) 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4、规律(120) 指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意识(130)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联系(143) 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诸要素、成分、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7、发展(147) 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 8、矛盾(150) 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9、量变(159) 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质变(159) 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1、否定之否定(164)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客观真理(236) 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3、人口(248) 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14、生产力(254) 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15、精神生产(263) 精神生产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它本质上是人的脑力劳动过程。在精神生产中,

微观经济学题库完整版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 A、医生; B、苹果; 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 E、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 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 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人们靠工资生活 4、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5、“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耗光 6、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7、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供给大于需求 B、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资源得到最适度分配使用 8、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 导致另—种物品生产的增加 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紧缩 C、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生产下降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 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己超过30000美元 1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 A、一般均衡论 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多选题)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CD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CD )。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费尔巴哈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BD)。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BCD )。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ABCD)。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AB)。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BD)。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BCD)。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CD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知识归纳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库(含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引论 一、单选题(70题) 1. 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空气; 2. 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 A. 一般物价的膨胀; B. 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 总产出的增长率; D. 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3. 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 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 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 D. 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 经济学有时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因为:() A.它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B.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 C. 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 D.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5. 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假定:() A.仅仅在其提供有效预测的限度内才是有用的。 B.导致错误的理论,因为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 C.只有当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才是有用的。 D.不管人们是否为理性的,都是有效的。 6. 微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研究()。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 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7.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9.失业问题如果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上,可记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4)

第【175】题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对旧事物的“扬弃”正确答案:abcd第【176】题下列属于辩证否定的有()。a.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b.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d.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正确答案:bcd第【177】题下列事例中属于前进中回复的有()。a.被推翻的旧势力暂时复辟b.从原始公有制到共产主义公有制c.农民用旧麦种培育出新麦种d.生产—消费—生产正确答案:bcd第【178】题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d.抓住了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正确答案:ad第【179】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诊断说明了()。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为质变准备了条件d.质变中有量的扩张正确答案:abc第【180】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d.量变和质变之间能互相转化正确答案:abc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81】题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a.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b.事物外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d.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易其位正确答案:ab第【182】题中国有句古诗:“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这说明()。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答案:ac第【183】题“拔苗助长”这句成语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c.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正确答案:abc第【184】题对于“既要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艰苦奋斗”,有这几种看法,你认为何者正确()。a.这是一个既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注意到精神的反作用的提法b.这是一种固守某种传统观念的形而上学的僵化观点 c.这是把两种事物调和起来的自相矛盾的提法d.这是一种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的观点正确答案:ad第【185】题“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符合()。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b.矛盾及其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bcd第【186】题由于过量砍伐,使得我国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a.事物的量变超过了限度,就会引起质变b.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答案:acd第【187】题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在于()。a.量变是同一质态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b.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表现为显著的变化c.量变是数量的增加;质变是场所的变更和事物结构的不同d.量变表现为统一、平衡、静止状态;质变表现为统一体的分解,平衡、静止状态的破坏正确答案:abd第【188】题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时期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的质就是事物各个量的和b.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c.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过程d.质变是量变的结果正确答案:bd第【189】题关于现代兴起的系统论这一学科,正确的说法是()。a.它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b.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总体目标的最优化方向发展c.它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d.它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正确答案:abcd第【19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问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家在表明他对世界的看法时所不能回避的首要问题,所有哲学家都是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决定如何解决其他哲学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方向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派别的根本标准; ②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即可知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二、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唯物主义发展中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认为世界起源于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特点:直观性、猜测性、幻想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典型代表是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物质世界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有变化也只是量的变化,没有质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它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但有其历史局限性。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唯物主义在现代的科学形态。 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个人的心灵、意识、观念)当作世界的本原,比如“心”、“感觉”、“经验”、“意志”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非人类的、超自然的“客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比如虚构出来的人类精神“理”、“道”、“理念”、“宇宙精神”、“神”或“上帝”等。 四、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来把握物质,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与唯心主义和二无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人的认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对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五、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的含义:是指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相对静止有以下基本情形:第一,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特定的运动,因而显出静止状态。

微观经济学题库选择题带答案

第一章导论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BC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C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A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B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的D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C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D)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1.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C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 A.单个消费者 B.单个厂商 C.单个市场 D.价格理论 3.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BD A.面粉和大米 B.汽油和汽车 C.羊肉和牛肉 D.CD播放机和CD 4.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C A.需求减少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曲线左移 D.需求无法确定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含详解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含答案? 1.下列论断错误的有(CDE)。 A.凡真理必有用 B.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公认的看法就是真理 D.真理因人而异 E.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2.真理的绝对性表明(ABD)。 A.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 C.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有限性 D.真理的客观性和世界的可知性 E.真理的主观性和近似性 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ABDE)。 A.相对真理 B.真理的近似性 C.真理包含谬误 D.任何真理只能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反映 E.任何真理只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现在(ABCDE)。

A.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或两个方面 B.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 C.真理的相对性包含着绝对性的成分 D.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E.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5.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ABDE)。 A.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B.主观主义的片面性 C.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D.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E.否认真理的具体性 6.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它(ABCDE)。 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C.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品格 D.能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同它的对象相符合 E.能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并把原先的理论与之相对照,从而判定理论是否正确 7.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这是因为(DE)。 A.实践能对人们的一切认识作出确定的检验 B.有些认识是实践根本无法检验的 C.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归纳

导论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 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 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2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①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③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观点; 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产物,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有怎样的态度和掌握怎么的科学方法? 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2.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什么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③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④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⑤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意识的(含义)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说的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6.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8.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

中级微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辨析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只讲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提出的问题是可以测试真伪的,如果一个命题站得住脚,它必须符合逻辑并能接受经验数据的检验。 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以某种标准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回答经济现象“应当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解决”的问题,其命题无法证明真伪. 2.无差异曲线与等产量线; 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尽管它上面的每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是不同的,但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 等产量线表示曲线上每一点的产量都相等,是由生产出同一产量的不同投入品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3。希克斯补偿与斯卢茨基补偿; 希克斯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效用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 斯卢茨基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消费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 4.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增加额外一单位商品X之后,若要保持满足水平不变而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边际替代率就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当只有一种投入品可变时,要增加产量,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另一种投入品;当两种投入品都可变时,企业往往会考虑用一种投入品来替代另一种投入品。等产量线斜率的绝对值就是两种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5。边际产出与边际收益产出 边际产出,就是指在其他生产资源的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增加某种生产资源一个单位的投入,相应增加的产出量。当产出以产量表示时,即为边际产量;当产出以产值表示时,即为边际产值。 边际收益产出是指,额外单位劳动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与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 6。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7.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企业财务人员记载的、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笔成本和费用;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8。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所有生产单位商品的市场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某一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它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9.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规模经济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以低于双倍的成本获得双倍产出。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区别在于,规模报酬是指所有投入品增加一倍,产出增加量超过一倍;规模经济所指是成本增加一倍,产出增加超过一倍。也就是说,规模经济不一定是所有投入同比例增加,但它包括了所有投入品同比例增加一倍的情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