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别裁摘记

论语别裁摘记

论语别裁摘记
论语别裁摘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做学问的态度,不怕寂寞,不怕凄凉

独乐: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与人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与众乐: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

诚意,征信

君子务本,币重言甘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世事正须高着眼,宦情不厌少低头

敏于事而慎于言

打通庙堂和江湖

飓风起于萍末

思无邪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饱食终何用,难全不朽名

论语别裁

1、南怀瑾介绍

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南怀瑾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他的人生观点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南怀瑾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2、书整体情况介绍

首先,这本书的定位,是本《论语》的讲录,不是学者书斋笔耕的学术专着,而且是十五年历程中三四次讲课录音整理的合成。故而表达很随性、很率真,

即使被录音整理成文,其风格不变。毋庸讳言,与在书斋经过充分构思酝酿的笔耕之作相比,该书文辞略欠秩序和严谨,其中细节上的谬误,字词上的差池在所难免,这是事实。就像某位学友所言:“南师的《论语别裁》,整书讲述信手拈来,关乎大意,不求细节,举例繁多,古今中外,想到说到,尤如聊天。但缺乏严谨的学术秩序……”我认为,这是就书的风格结构、体例形式和个别细节而言的,无关乎语义内涵。而且,我发现同样的文字南怀瑾有时会有不同的讲法,甚至抛开汉字标准注解,其目的是能让听的人懂他的“别裁”之意。当然,这也是引来非议的原因。

关于南怀瑾和他的书,历史学家李伟国有如下感悟:“南怀瑾在讲解中调动其平生读书、实践、阅世、思考、教人所得之深厚学养和独到观点,游乎经史子集之中,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学术观点,不论出世入世,评比精义,正说反说,更提示出入禅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话语,深入浅出,为读者开启智慧之门户。”二、千古注解《论语》重训诂而忽义理自汉以来,对《论语》的注解,不计其数。比较著名的有汉代诸儒注释的《集解》、《义疏》,唐代的《论语笔解》(韩愈、李翱)和宋儒《集注》,以及近现代的《论语正义》(刘宝楠)、《论语译注》(杨伯峻)和《论语今读》(李泽厚)等等。以上诸注虽有褒贬和争议,不过就是围绕征引、考据和训诂之类。从没有像《论语别裁》这样,一改千古惯例通则、甩开辞章训诂而着重把圣贤经典的义理还原出来。以往各种《论语》笺注,专主章句字词、纠缠枝节末微而忽于义理,将孔子要说的根本大义丢掉了,这叫舍本逐末。此其一。其二,古今众多的《论语》章疏,均工于章句的训诂译注,严谨刻板而只重考据。南怀瑾不重走辩词释义的训诂路子,因为各种《论语》章疏都反复注解过了,他着重于纠正、别裁语义内涵的谬误。南怀瑾的讲解风格是不离文字,但又不拘泥于就字说字、就文解文,而是从义理的角度,再现其精髓实质。因此,有时不去计较章句字词原释如何,而是将整个章句的语义直接结合事例引申了,他是活讲活用,所以不死摘死译。不仅如此,南怀瑾的阐释有别于任何一位注解《论语》学者的是,他既不困于原文章句,又能根据该章句的内容需要,有针对性地为读者(听者)插入原文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加了读者对全面准确理解该章句所必须知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俚俗(打通庙堂与江湖)。这些是南怀瑾不同于一般学者注解《论语》的一个特别之处。更要命的是,论语的要旨、孔子学说的核心和精髓是在

义理上,不在章句文辞上,只是借助文字表述和示意而已。譬如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如果在文字上死盯死解这个“一”,就不可能有结果,甚至越解越远。所以,解经须尊“不离文字,不执文字,而为道用”的古训,对于经典义理的把握是要这样入手的。不能用训诂一般古文古籍的方法来注解《论语》、《大学》和《中庸》这样的经典。正因为如此,南怀瑾讲述《论语》时,才把重心放在对义理的阐释上,以还原《论语》真正的内涵和孔子的原意。这是南怀瑾注解《论语》于一般学者不同的根本之处。此外,他还善于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引以为用。加之其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的讲解,就使得《论语别裁》“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尤为新颖,别具一格的。

3、挑部分精要读后感

南怀瑾:濯足沧浪哪得清(《论语别裁》)

崔子弑其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事情。齐国是鲁国的邻邦,当时有一大臣崔杼叛乱,杀掉了齐国君王庄公。孔子写《春秋》的微言大义,前面已经说过,他常用一两个字标明,衡论是非。这里的“弑”字,就是《春秋》大义的微言。凡是叛变的人杀了上面的都称为“弑”,所以在历史上看到弑,就知道是叛变杀了上面,在历史上永远留下叛变的罪名。这是中国历史哲学的精神,也是历史的道德观。无论怎样成功,如果做了不对的事,千秋万世都要负这个历史道德的罪名,弑就是弑,杀就是杀。对敌人打胜仗就是克,不是敌人就不能用克。这是一定的、刻板的,所以崔子叛变杀了齐君就是弑。

陈文子也是齐国的大夫,和崔子是同事,地位相当。古代的交通工具,一部车子为一乘,用四匹马驾驶。有马十乘,就是有十部马车,一共四十匹马。以现在来说,小轿车就有十辆以上了,直升飞机几架不去说他。“弃而违之”,对崔子的叛变看不下去,把自己的偌大财产都丢掉不要,逃离了齐国。“之于他邦”,又流浪到别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每个国家都很乱,到别的国家一看,“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他说,这个国家的大臣们,也都是混蛋,和齐国的崔子一样,都不是好东西。“违之”,因此又走。周游列国,到处走。“之一邦”,又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又是感叹!整个世界都是一样,都在混乱,大臣都和崔子一样,没有好东西!“违之”,离开了。这个陈文子,后来不知到瑞士或者非洲的什么国家去了(一笑)。子张就问孔子,老师,像陈文子这个人,你看,了不起吧?“子曰:清矣。”孔子说,好!很清高。清高的人往往比较自私,只顾自己,不能算是忠臣。否则,为什么自己国家有难,弃而不救,到处乱走?这里看不惯,那里看不惯,难道国家太平了,就非要你来住吗?

绝大多数清廉之士,最高的成就只到这个地步。他们清,很清。他们批评什么事情,都很深刻,都很中肯,很有道理。但是让他一做,就很糟糕。高尚之士谈天下事,谈得头头是道。不过,天下事如果交给他们办,恐怕只要几个月就完蛋。国家天下事,是要从人生经验中得来。什么经验都没有,甚至连“一呼百诺”的权势经验都没有尝过,那就免谈了。否则,自己站在上面叫一声:“拿茶来!”下面龙井、乌龙、香片、铁观音,统统都来了,不昏了头才怪,你往地上看一眼,皱皱眉头,觉得不对,等一会就扫得干干净净。这个味道尝过没有?

没有尝过,到时候就非昏倒不可。头晕、血压高,再加上心脏病,哪里还能做事?一定要富贵功名都经历过了,还能保持平淡的本色,最了不起时是如此,起不了时还是如此;我还是我,这才有资格谈国家天下事。不然去读读书好了。

至于批评尽管批评,因为知识分子批评都很刻骨,但本身最了不起的也只能做到清高。严格说来普通一般的清高,也不过只是自私心的发展,不能做到“见危授命”,不能做到“见义勇为”。所以古人的诗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也是从人生经验中体会得来,的确大半是如此。屠狗辈就是古时杀猪杀狗的贫贱从业者,他们有时候很有侠义精神。历史上的荆轲、高渐离这些人都是屠狗辈。虽说是没有知识的人,但有时候这些人讲义气,讲了一句话,真的去做了;而知识越高的人,批评是批评,高调很会唱,真有困难时找他,不行。

讲到这里,想起一个湖南朋友,好几年以前,因事牵连坐了牢。三个月后出来了,碰面时,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三个月坐牢经验,有诗一首。是特别体裁的吊脚诗,七个字一句,下面加三个字的注解。他的诗是:“世态人情薄似纱——真不差,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交了许多好朋友——烟酒茶,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我听了连声赞好。这就和“负心多是读书人”一样,他是对这个“清”字反面作用的引伸;对社会的作用而言,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孔子对于陈文子这种

人的评论只给他一个“清”字。总之,“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这话很有道理。子张又问陈文子这个人,够不够得上“仁”的程度?孔子就说,他对仁的观念都还没有,怎么可能达到“仁”的修养?

4、几句话总结

我们读书,要透过语意,要透过语文内涵的意义,找出思想、道理的真谛,这才叫学问

千年以来,人们对孔子的印象是冰冷刻板、不拘言笑、不近人情,甚至是迂腐——因为圣贤之人是不能随意说笑、玩闹的,也不能生气、发脾气,甚至不能有作为正常人应有的情感和欲望。一句话,不能有喜怒哀乐。所以已经失去了孔子原本真正的面目。我无意为南怀瑾辩护,因为他一生所做所行,自有公论;也不是刻意美化孔子,因为既然是至圣,当然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一个才德全尽的圣人何须我来美化?我只想辨明真相,还其本来面目而已。其实,孔子很开明、很通人性,活泼幽默而多有言笑;比我们一般人更亲切随和,更懂人情、善解人意,而且情怀博大。我们来看看《公冶长》篇的5.8章句:“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这里的语句辞章近乎白话,无需笺注。所以,南怀瑾更不去逐文逐句地翻译,而是直奔本句对话双方所谈的内容“仁”。“首先他问子路的学问有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也就是说是否达到以仁道入世的程度?孔子说:‘不知也。’”然后,南先生根据孔子和孟武伯说话的语境和当时的对话场景,给我们提示了孔子对孟武伯的问话,不好正面作答的隐衷:“孔子说的是一句幽默的答辞,不肯定的话”对于孔子不肯定的答话,孔子为什么有不好正面作答的隐衷,钱穆先生也有释解:“不知也:仁道至大,仁德至高,孔子不以轻许人,故说不知。”由此可见,钱穆先生也看到了这一点,绝不是南怀瑾的个人随意发挥。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论语别裁读书报告

论语别裁读书报告 [标签:标题]2016 论语别裁读书报告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一书是由南怀瑾先生的讲课记录整理所得,南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对论语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虽有别于正宗儒者,但《论语》年代久远且内涵丰富,谁又能断言自己的理解就一定正确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条理清晰,道理明白,十分易于消化。且南先生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几十年间又孜孜不倦,博闻强记,从不惮学科门槛,追究学问务必求真求知,更本着做学问的精神,尽心思索,并不从善如流。因而读南先生的书竟使我有些庆幸之前不曾在这些学问上下过功夫,因而未曾被各类谬误迷惑太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每每看到这话,就回想起幼时,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丝不苟认真地读孔圣人经典的情景。我是谨慎而听话的,大部分同学也如是,于是老师翻译,我们记录,课堂一片祥和。考试时解释“子曰”,大家也是千篇一律的答案。 读了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开篇的“学而”前几 1 / 17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2016 页,才发现这三句耳熟能详,曾经不以为然的“子曰”,其实我从前压根就没有理解过其真正含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做学问,要随时随地有思想,

随时随地有见习,随时随地有体验,随时随地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并不容易,慢慢的有了一些进步,便会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做学问是件清苦的事,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而这个“有朋自远方来”的“远”字,是形容知己之难得。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不怨天尤人。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句话记录的是孔子教育门人做学问的道理,同时也是孔子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指点。孔子教育学生做学问的目的是希望弟子们能学会领导一个有一千辆马车的地区,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做到做事尽心尽力,对百姓实行适当的经济政策,同时也要学会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当中去体会的,并不是死读书。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坏, 2 / 17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标签:标题]2016 知识渊博与否与他是否有学问无关,做学问的道理是要在做人做事的积累当中慢慢感悟的。这才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会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而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南先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与宋代儒家学者有着较大的出入。关键的分歧点在对“色”字的认识上,宋儒们认为“色”即女色,“贤贤易色”就是指看到有道德的人马上就抛弃女色。这在南先生看来是对孔子的误解,孔子在《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圣人对“饮食”和“男女”大欲是持认可态度的,因此

优美比喻句摘抄大全

优美比喻句摘抄大全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当潇潇雨下,夜色深沉的时候,长安街像一条静静的长河。 她高兴得嘴角上翘,变成一弯月牙儿。 她浑身都带着感情,那感情像开了闸的洪水,从她的眼底、唇边溢了出来。 她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绽开的山丹丹花一样。 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她那张皱纹纵横的脸,舒展得像绸缎一般,光闪闪的。 近来,姐姐像吃过一枚“顺心丸”,脸上老漂着笑影。 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那姑娘脸上冷不丁地绽出了笑意,满脸绯红,像一朵醉了的芍药花。 你看,她那明亮的大眼睛,那天真活泼的笑脸,多么像一株茁壮成长的向日葵呀!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书是智慧的钥匙.

《论语别裁》读后感5篇

《论语别裁》读后感5篇 《论语别裁》读后感5篇 【篇一】 当我再次翻开南老师《论语别裁》这本书时,已经是集团总经理在读书会作业布置中第三次让我们学习此书,而我前面两次都没有认真地读完,看完后不知道自己真正学了些什么?有多少活学活用了呢?这次我认真地读完了《学而第一》和《为证第二》,对“学”和“德” 有了浅显的认识,付与大家分享。 一、“学而实习之”中的“学”到底学的是什么? 整部《论语》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置于全篇之首,可见孔子对“学”的重视。孔子说的“学”除了学习诗书礼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修身的学问。我的体会是,人生下来一直到死亡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谓做学问,不但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就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学问。当然,从儿童、少年、到青年,这都离不开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到成年以后参加工作,接触社会,这就要在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去鉴别、去总结经验教训,然后逐渐成为一门做人的学问。当然,任何学问,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正就是善知识,反就是恶知识,也就是人们常讲的,你走的是正路还是歪路。因而要得到真正的学问,就必须要分清正反两方面,这样一来,人生的方向就不会错。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而是做人做事。比如,我们身在任何企业或公司,不管你是上级还是下属,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一心一意地为公司的利益着想,齐心协力地维护公司的利益,这就是真学问。 自我在敦煌公司任职以来,行政、财务、运营及工程等方方面面的事务,都跟以前在审计部门完全是一种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

境,学接待知识、学项目介绍、学着配合运营搞活动、学跳藏舞, 总之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很多很多,多得无法一一列举。我时时告诫 自己要“不耻下问”,不管是比自己职位高的还是低的,只要是自己 不懂的,我都愿意去问、去学。把学习当做一种乐事,这样自己才 能不断地进步并不断地超越自我。自己每天要扪心问自己,今天学 到了什么,能把学到的多少应用在了工作中?今天又犯了什么错误,哪些地方没有学好需要再学习?哪些地方学好了要交给大家来共同 学习?就像我们公司的微信专员利用下班时间,在给行政人员讲解 作图的PS软件时,我自己也很认真地去听了。以前觉得编辑图片都是专业编辑人员才能完成的,可是听了田助理的讲解,我觉得收获 很大,以往很多年都不知道的一些拼图知识一下就懂了,可见人总 是“学无止境”的。人一生中总有学不完的知识。不管学什么,学的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不是为了表现给 别人。但是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运用。学了,应用到了工 作中,教会了大家,让更多的人受益了,这才是“学”最终目的所在。学了知识,学了方法,然后在工作中,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尽 忠职守,才是做到了活学活用。 我个人认为“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学习的态度。人在知识运用 的实践工作当中,犯了过错,做错了事情,说错了话,但自己不晓 得自己是错的,还在找各种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这就不是真 有修养的人。所以学习每一个人身上的长处,发现身边每一个人身 上的优点,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永远要有 一颗勇于改过的心,这才是真学问、真道德,这才是真正领会了“学”的含义。就比如敦煌公司每月在汇报经营结果时,每次都给自己找 各种忙的理由,而没有认真的去分析,各部门汇总的工作内容和数 据分析是否认真地填写了,财务数据是否仔细地分析了原因,人和 事的汇报是否清晰地总结了要点,经营情况的分析是否全面地总结 了小镇的运营状况等等,总之没有花心思去认真地看待这个事情, 所以每次都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分析。这就是对待学习没有一颗认 真改正的心,没有把所学的知识抱着一个认真的态度应用到实际工 作中。因此,学到学问很容易,但是真正要做到学了知识及时消化,并能指导自己不断地完善工作是很难的,如果我们天天能在失误发 生前就认真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做好,这个事情那样做会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下面是网带来的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范文 1 “得半部《论语》者,得天下”。这句话我也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译的《论语》,觉得这句话太过夸张。不过,自我看了《论语别裁》后,我对《论语》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 我看《论语别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过,当我接触了《论语别裁》后我对“做学问”,“作人”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时,所以现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论语别裁》上册,更别说整部《论语别裁》了。我只是阅读了《学而篇》,粗略地翻阅了《为政篇》和《公治长》。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对《学而篇》的读后感。 首先,读了《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现在读《论语别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懂,而是有种与

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 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 理解孔子的话。 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 这是我在读“学而有何乐”时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过字面来解释。说“悦”应改为“苦”。朋友来家是“包袱”,虽然很真实,,但我当时就认为这些认识仿佛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不想读书的学生在钻“牛角尖”。 不过,当我接着看下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这一切都分开做了解释,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谁来懂得你”这一小节。南老先生在这一篇中对孔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有自己的解释都总结在了一起。尤其是这篇中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真是恰到好处。不但说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还告诉了读者,做人做学问成功的途径。 还有,我觉得写得很妙的是南怀瑾说,现在的人读《论语》不能依靠朱熹的注解。

初中生优美的比喻句摘抄

初中生优美的比喻句摘抄 导读:1、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就像钻石般镶嵌在这深蓝的夜空中。 2、星星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眨这又大又明亮的眼睛,但又像一个爱和人们捉迷藏的孩子,一会儿躲进云妈妈的怀抱,一会儿躲到云妈妈的背后,星星还像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们眨金光闪耀的小眼睛。 3、北极星橡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4、看,那天上的星星,如同朝阳下的露水一样,一闪一闪反射出亮晶晶的光。 5、黑色的'夜幕上,又出现了一颗颗星斗,忽明忽暗,像一粒粒宝石,又像一颗颗珍珠。 6、天上的星星时而明亮,时而黯淡,像微笑着的小铃铛,是人们心底的纯真。 7、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是一个水亮剔透的眼睛。 8、亮晶晶的小星星,像一颗颗钻石,每一颗星星的造型都是那么独特,那么美。我真想飞入云霄,飞入星星的世界,看看大自然是如何把他么打造的如此美丽动人。 9、一颗一颗的小星星,像洒在蓝布上面的碎银,晶莹透亮。扑闪扑闪的,活像调皮娃娃的眼睛,蕴藏着不可告人的小秘密。一颗一颗的小星星在天空有序的排列,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闪耀着,跳跃

着,化作无形的旋律在空中飘荡。 10、星星好似碧玉盘里的银光闪闪的钉子。 11、夜空中,镶嵌着钻石一般闪闪卡光的繁星,它们就像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们眨金光闪耀的小眼睛,用好奇的目光遥望着大地,那奇怪的眼睛是多么惹人喜爱呀! 12、那几颗大又亮的星星挂在夜空,仿佛是天上的侍卫拿着如人间上的电灯在巡逻。 13、银河中的几颗星星看上去好像一只展翅的白天鹅,正在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想让自己变得更美丽、更漂亮,好像要成为整个银河中最美的星星。 14、几颗星星也连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只巨大的、高举双螯、翘着尾巴的大蝎子,这一定就是那天蝎座了。 15、瞧,在晴朗的夜晚,似小香蕉一样的月牙儿,像把梳子挂在半空。小星星眨动着顽皮的眼睛出现了,天空中只有一丝云在缓缓地移动着,它就像一条白得如雪的丝带一样把小星星遮得时隐实现,看上去好像和人捉迷藏呢。 16、小时候,仰望天幕,望着深蓝的天空,总是觉得星星其貌不扬,小小的,就只有单调的黄色,像芝麻一样散在天不像月亮,平时是弯弯的,柔和的月光铺洒下来。 17、那满天的星斗,想黑夜里眨动的眼睛,像一颗光闪闪。亮晶晶的夜明珠。而天空则像无边的海洋,上面闪动着点点银光。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通过数年来的研究分析,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经典之作。下面,的小编整理了《论语别裁读书笔记》三篇,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愿大家喜欢!!!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一】 “得半部《论语》者,得天下”。这句话我也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译的《论语》,觉得这句话太过夸张。不过,自我看了《论语别裁》后,我对《论语》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 我看《论语别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过,当我接触了《论语别裁》后我对“做学问”,“作人”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时,所以现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论语别裁》上册,更别说整部《论语别裁》了。我只是阅读了《学而篇》,粗略地翻阅了《为政篇》和《公治长》。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对《学而篇》的读后感。 首先,读了《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现在读《论语别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懂,而是有种与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 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理解孔子的话。 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 这是我在读“学而有何乐”时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过字面来解释。说“悦”应改为“苦”。朋友来家是“包袱”,虽然很真实,,但我当时就认为这些认识仿佛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不想读书的学生在钻“牛角尖”。 不过,当我接着看下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这一切都分开做了解释,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谁来懂得你”这一小节。南老先生在这一篇中对孔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有自己的解释都总结在了一起。 尤其是这篇中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真是恰到好处。不但说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还告诉了读者,做人做学问成功的途径。 还有,我觉得写得很妙的是南怀瑾说,现在的人读《论语》不能依靠朱熹的注解。 刚开始,我认为这只是南怀瑾的片面之解,不过在询问父亲后,才明白这是告诉读者,看《论语》要自己反复品读原文,而不是单单看注释。至于不懂,接着看下去,下文自然有解释。这也是南怀瑾不支持将《论语》分类的原因吧,因为原文都是连贯在一起的。

50优美的比喻句摘抄

50优美的比喻句摘抄 1.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 3.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 4.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 5.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 6.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 7.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 9.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10.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11.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12.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13.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14.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15.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16.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17.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18.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19.七十多岁的年纪,仍然像老虎一样,虽然是夸张,但对人物性格的表现淋漓尽致,让人一读难忘。 20.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21.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波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22.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23.那??大荷叶,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起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24、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被理想、信心和勇气燃烧着的十八岁青年人特有的异彩。 25、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26、他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额头和嘴角两旁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了笑意,连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一种轻快的节奏。 27、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28、她浑身都带着感情,那感情像开了闸的洪水,从她的眼底、唇边溢了出

论语别裁读后感

论语别裁读后感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论语别裁》-读后感 这几天我认真拜读了台湾国学大师南怀谨老师的《论语别裁》。书中,南老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以通俗、风趣的语言阐释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理解,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深深折服于他那丰厚的文化底蕴、探究学问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独特而精辟的见解,和南老师的谦虚和虚怀若谷,把学问做透的执着态度。书中对“仁”的阐释和讲解,让我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的认识,更坚定了“仁在心,学做人”的信念。 南怀瑾老师认为“仁”是人如何处在仁的境界,要求我们重视个人修养,强化精神提炼,追求“仁”的境界。这就引导我们以“仁为美”,让修养、学问、做人达到智慧之境,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要树“仁”之人生观,做到知行合一;坚信心中有爱,以仁爱之心爱人;聆听圣人启迪,提升综合素养。 而研究学问,不能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朱熹,可谓宋朝一代大儒,六、七百年来,人们对于《论语》的认识一直笼罩在他的思想之下,读书人学优入仕、求取功名,必以他的注解作为标准答案。然而,时至今日,在南老师的《论语别裁》里,我们却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例如《论语》中,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对此,朱熹的解释是:君子如果不板着一幅冷冰冰的面孔,就不会显得威严,学问也不稳固,要讲求忠诚信用,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不要怕改。而南老师给了我们另一种解释:做人要自重、自尊、自信。只有这样,知识才有用武之地,忠诚守信,要看得起朋友,没有任何人不如自己,知错必改,善莫大焉。同时,他用调侃的笔调写到:“无友不如己者,按照他们的解释,交友不要交到不如自己,那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大学问家不知道该交谁了。大学校长只能跟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交朋友,当了总统就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很显然,朱老夫子的解释与孔圣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背道而驰,是严重的谬误。难怪南老师笑言:朱文公及其后儒们,真该打屁股三百大板了。相信如果朱老夫子在天有灵,听了这话会汗颜的。但是我们也要从先贤圣人那里学习做人之道,以“恭、宽、信、敏、惠”要求自己,真正成为“至仁之人”,以此才能行于天下。在生活工作中,以“恭”要求自己,坚持做到必恭必敬,对世界、对他人有恭敬之心,做到恭则不侮;以“宽”勉励自己,以自然宽和之态善待他人,以宽容和美汇聚人心;以“信”立人品,做守信之人,讲求信用,力争做到诚以修身,信以立世;以“敏”提升做事效率,在工作中以敏锐、敏捷的态度抓住机遇,能以敏锐的应变能力力争敏则有功;以“惠”警示自己,能以慈惠之心感动别人,发挥精神感染力。 总之,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我都会以“仁”为追求人生向善的动态的进取过程,进行自觉地地“仁道”选择。大浪淘沙,始见真金闪烁!《论语》等经典着作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对我们当代人的人生观依然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努力将它的精髓发扬光大!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董诗抡“得半部《论语》者,得天下”。这句话我也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译的《论语》,觉得这句话太过夸张。不过,自我看了《论语别裁》后,我对《论语》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 我看《论语别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过,当我接触了《论语别裁》后我对“做学问”,“作人”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时,所以现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论语别裁》上册,更别说整部《论语别裁》了。我只是阅读了《学而篇》,粗略地翻阅了《为政篇》和《公治长》。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对《学而篇》的读后感。 首先,读了《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现在读《论语别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懂,而是有种与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 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理解孔子的话。 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

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 这是我在读“学而有何乐”时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过字面来解释。说“悦”应改为“苦”。朋友来家是“包袱”,虽然很真实,,但我当时就认为这些认识仿佛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不想读书的学生在钻“牛角尖”。 不过,当我接着看下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这一切都分开做了解释,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谁来懂得你”这一小节。南老先生在这一篇中对孔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有自己的解释都总结在了一起。尤其是这篇中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真是恰到好处。不但说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还告诉了读者,做人做学问成功的途径。 还有,我觉得写得很妙的是南怀瑾说,现在的人读《论语》不能依靠朱熹的注解。 刚开始,我认为这只是南怀瑾的片面之解,不过在询问父亲后,才明白这是告诉读者,看《论语》要自己反复品读原文,而不是单单看注释。至于不懂,接着看下去,下文自然有解释。这也是南怀瑾不支持将《论语》分类的原因吧,因为原文都是连贯在一起的。 还有就是“没有朋友的上帝”中说到的“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这句话很对,大概“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也是这个意思吧! 总之,《论语别裁》是本好书,它有助于你理解《论语》和

优秀句子摘抄及赏析

优秀句子摘抄及赏析

优秀句子摘抄及赏析

优秀句子摘抄及赏析 【篇一:优秀句子摘抄及赏析】 摘抄和赏析 1、风,吹起了衣袂,吹扬了发丝,也吹乱了心海,亦吹皱了相思,唤醒了悲伤。如若可以,是否也能将悲伤零落成碎片,流放于空气中,稀释那些深爱浓愁,冷淡那些幽深的记忆。这样,心就能安然若烟,生活就能无波无澜。 2、无边落叶萧萧下,肆意游荡在冰冷的街口,狂乱地,执念地,追逐着这个疮痍满布的尘世。在未知的风口,或前行或退后或停留,身不由己。因为风,它飘然决绝离开日夜相依的枝头,又被无情放逐于天地,等候命运的恩宠或怨弃。 3、如若可以,我愿意简静如诗。用疏落的笔,右手欢喜,左手悲伤。却不知,时光如此琐碎,那些陈年旧事,在光阴的深深之处,慢慢的逼迫自己学会半袖从容,暖笑无殇。在锁住的心墙里,却是半生烟火,不惹清瘦。如此,那些掩映的凉薄,将势必托起一片光的命脉,浅笑而行,流年津渡。 4、舌尖上的滋味,已流逝的已成为过去。所有的深情,所有的苦涩,所有的刺痛,所有的喜悦,已走在岁月的风中,漂浮起落,让我欢喜让我忧愁。但是,有些滋味,浸染同学的爱,传递朋友的情,包含亲人的关护,体现父母的真心。 5、回首过往,亲历现在,畅想未来。在以后苍茫而廖落的四季轮回中,青鸟依然会用心的走过秋,认真的走过冬,快乐的走过春,昂扬的走进夏而每个骄阳似火的夏都一定会赠予我想要的那束花 6、莞尔。原来当心情放下,一切都会如此亲暖。我的十月,现在回想起来,经历的是怎样的过程?惊慌?沉重?疏离?冷漠?懒散?或

者兼而有之?或者世事茫茫,什么事都与我无关,什么事都离我那么亲近又那么遥远? 7、点一盏烛光,斟一杯苦酒,放一曲相思引,在风里幻想着那款款而来的身影,在一季飘零里挽留熟悉的温度,在无边黑夜里滋生着似水柔情。是否,也曾让人幸福过?可否,有人让我一生醉舞幸福的边缘? 8、舌尖上的风风雨雨,阴天晴朗,在记忆的路上,汇成清晰的痕迹,把它们放在心底。猛然回首,它一直藏在时光的河流里,不断唤醒曾经的等待,不断享受生活,感染新发现的情绪。期望与留恋,被风风火火的日子带来无穷的交错,给舌尖打理多滋多味的享受和向往。它像一首婉约的歌,响在平平淡淡的生活角落里。 9、望着天空,我的脑海常常陷入某种空白,因为,云深处还是云。就若,那些爱,一直挂在云端,不曾垂落,只在风起的日子,飘散一地的落花,那些落花,遇水更娇,更淡,若再淡一点,就淡成了云一样的颜色,任我独自描摹。 10、闲庭信步于公园的街角,轻薄的叶儿簌簌飘落,滑过发丝、肩胛,散落脚尖,不经意的靠近与触碰,明显触到一份细腻与依赖,似乎还带着残余的温度。 11、在秋天里行走,一直,没有去认真思索过,是秋寂寥了我?还是我寂寥了秋?抑或,是你寂寥了秋天和我?偶尔,看飞鸟从眼前掠过,会追寻着鸟儿的影子,想想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总是,想不出答案。 12、淡淡花着露,冷冷伴忧心。不知道,为什么总有写不完的忧伤,当真这辈子,我转天转地也转不出命运的轱辘么?那些沉沉消逝的锦瑟年华,那些明媚且花开葱茏的日子,再也不能往返重复,留下的只能是渐行渐远。以为可以假装镇定,以为可以假装无事无非,偏偏不是得心,却要一次一次的清寂寥落来慰藉细碎与繁琐。

论语别裁读后感800字三篇

论语别裁读后感800字三篇 近日偶读书,南华瑾先生一字一句一行一书尽入眼目,咀嚼回味,口齿留香…… 人生在世几百年间,能看尽沧海桑田,月缺月圆,参悟其中道理玄机者又有几分? 谈学问,简言“学”,一字好写,秉承几难?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名言,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

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成为了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别裁》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的解释。整本书都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对于《论与别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记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对于《论语》里经常提到的“君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前两年,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便对《论语》产生了兴趣。家中有一套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闲时便翻看起来,哪知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全书,虽理解不深,但也颇有些感悟。 学问究竟是什么?读了《论语别裁》开篇对“学而”前几句的诠释,才发现从小背得滚瓜烂熟的三句话,原来根本没能正确理解。以前学到的解释是“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是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

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南怀瑾老先生用幽默的话语对古人的注释进行了反驳,指出正是这些已成为教条的误解,导致了年轻人对“四书五经”的反感。 南怀瑾先生在此书中诠释了孔子所指的学问不只是读书、文字和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从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正如孔子所言“观过而知仁”。看见人家犯了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 反观现在,学生八小时在课堂上,接受着课本上的知识,回家后又是一大堆的作业,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出有学问的人。实际上,这种与社会脱节的做法,恰恰堵塞了学生从社会吸收学问的渠道。从实践中得来,通过自己的体会得到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而这个获取学问的过程,才能使人“不亦说乎”。 尊师重道当今过时吗?《论语》中提倡要“尊师重道”,南怀瑾先生说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他列举了七十年代台湾社会状况,学识越高,越没有尊师重道的精神。念小学的孩子,总把老师的话挂在嘴上,张口闭口老师怎么说;到了中学这便淡化了;到了大学,学生老师成了陌路人,在路上见面如同不认识。这样的问题近几年我们身边也出现了——也许是受急功近利环境的影响。作为学生,我出钱,老师为我讲课天经地义;作为老师,学生付多少钱,我就讲多少课。如此的商业行为,不是与尊师重道传统相违背吗?

六年级比喻句摘抄

六年级比喻句摘抄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六年级比喻句摘抄,欢迎阅读! 六年级比喻句摘抄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2、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3、食堂开饭时,全校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4、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象晚年石钟乳一样。 6、她的文章写得很好。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那样严密。 7、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8、那小草的颜色丰厚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天然而又活泼。 9、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0、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11、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12、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3、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壮丽绚丽——玲珑,柔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密切心爱。 14、月亮从东方悄悄地露出笑脸,像一个文静的姑娘。满天的星星却像一个个淘气包在对我眨着眼睛。 15、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16、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17、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18、自行车有一对弯弯的把,像一对羚羊角。 19、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论语第一章读书笔记

论语第一章读书笔记 【篇一:《论语》读书笔记】 附录:《论语》读书笔记上 自从2006年1月在新浪的博客上帖完了《道纪》全文以来,得到 众多朋友的支持。许多朋友更是参与讨论,其中的许多问题也引发 了我进一步的思考。原本没有计划再续写一些内容,但是这段时间 与众多朋友的交流所引发的思考似乎很有必要加以整理。于是,就 以附录的形式呈现出来,主要是因为这之中所牵扯的题目可能与“道纪”的论述没有必然的关联,而这之中的内容又是“道纪”的延伸。 关于“道纪”如何来指导生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只要 多读一读《老子》、《论语》就可以了。就像我在第五章和第八章 中所说的那样:“孔子思想与绝对光速宇宙观的符合使我们有了一个 完整而丰满的思想用来替代与绝对时间宇宙观一起退到历史背景中 的哲学”;“将‘孔老’思想组合在一起,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维 之路。在宇宙观转换的时候,在我们挥手告别哲学的时候,‘孔老’思 想使我们有信心走向前方。”但是,通过前面对孔老思想的分析,我 们发现两千多年的传承已经将其中的很多思想改变得面目全非了, 因此与其回答如何用道纪来指导生活这个问题,不如将《论语》之 中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解用道纪的方法整理清楚,如此一来,《论语》就可以方便地指导我们的生活了。 学而时习之 虽然在第八章中给出了我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但我还是认为有 必要在此处重提。作为《论语》的第一句话,它实在是太重要了。 对这句话理解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论语》的整体看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第一章。 这几句话太过熟悉,特别是前两句,熟的让人从来不想其中的含义,习以为常自然地认为完全理解。还有些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生活中 的现象,与思想无关,他们认为一个如此平常的现象,孔子有必要 这样大呼小叫“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吗。但是我们真的理解了吗?让我们试着解释一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进而采用道纪的方法,也就是用自身的体验加以印证。上小学时,老师将其解释成: 学习而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不知道你快乐不快乐,反正我不 快乐,每次为复习而复习,总会使我打瞌睡。后来我又得到了这样

论语别裁的读后感三篇

论语别裁的读后感三篇 近日偶读书,南华瑾先生一字一句一行一书尽入眼目,咀嚼 回味,口齿留香…… 人生在世几百年间,能看尽沧海桑田,月缺月圆,参悟其中 道理玄机者又有几分? 谈学问,简言“学”,一字好写,秉承几难?孔夫子曾经说 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诸如此类的名言,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 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 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 议!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 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 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 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 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 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 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 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 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 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 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孔子会以最博 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 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又对教育的目标有 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成为了中国文明史中 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 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 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 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别裁读后感为政篇

论语别裁读后感为政篇 以下是整理分享的论语别裁读后感为政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论语别裁读后感为政篇篇一国学大师南怀瑾对《论语》的别解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回想到初中年代初次接触《论语》一书,特别是《学而》一章,我一直只是机械地理解,但是此次经南怀瑾大师一点化,可谓是茅塞顿开,顿时生出无限的感叹出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前只是从字面上理解:“学习而能经常地复习,不是很愉悦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对自己不了解而不怨恨,不是君子的胸怀吗? 可是南怀瑾大师却完全超脱了字面,敢于质疑自古以来沿用的朱熹的研究成果,强调回归原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品味《论语》。 虽说《论语》是本古书,可是南怀瑾却将它巧妙得与时代接轨,读来朗朗上口。 对于《论语别裁》,南怀瑾大师可谓用心良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小学生到大学者,一个个恰到的鲜活的例子,犹如一剂剂催化剂,令人品味之余多了几分感慨。 孔子的学问即是做人的学问,一点不错。 南怀瑾大师仅就《学而》一章已经阐述了各个阶级,各种角色做人的道理。

目前我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在校大学生,也就就自己的生活谈几点感想吧。 初入大学,我们仿佛笼中之鸟重获新生,自由得在空中翱翔。 可是天空广阔了,鸟儿便失去了方向,人也如此。 很快,我们就在人生之路上失去了方向,厌倦了每天重复的虚度光阴,时常不禁想到高中那段目标明确的奋斗生活,总算有点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快乐了。 尽管南怀瑾提到:其中“学“的含义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学习,学问。 而是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原则,所以孔子又有每日三省其身之说。 就是告述我们,经常的反省自己做人做事的方法,既有自我批评,也有自我肯定,如是,人方能得到提高,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但我觉得“悦是相对的,只有经历了失去的痛苦,才会回味曾经拥有的快乐。 时习之,时而回味之,快乐自会油然而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点我深有体会。 从前,只是一心埋头于功课中,根本无心交朋友。 毕业了,同学们各有去向,偶尔有老同学千里迢迢赶来作客,真的是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着实令人费解。 尽管南怀瑾大师作了详尽解释,也许是入世不深,还不能完全领

小学比喻句摘抄大全

比喻句练习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5. 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0.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11.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12.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1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15. 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16.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17.书是智慧的钥匙. 21.那个人骨瘦如柴 . 22. 这个人壮硕如牛. 25.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26.棉花象雪架一样。

28.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29.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30.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31.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3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33.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34.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暗喻) 36.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 37.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40.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42.食堂开饭时,全校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43.敌机逃窜了,我们的飞机紧紧追在后面,像豺狗追小白兔一样,一前一后。 44.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45.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46.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47.北极星橡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48.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 49.梦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50.梦像风筝一样, 不能远走高飞 ,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 荡了出去又回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