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事诉讼法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民事诉讼法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民事诉讼法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民事诉讼法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民事诉讼法学期末复习资料

民诉的期间和期日:

民诉的期间:1.申请回避:3日,可以复议一次,同样是3日。

2.公告送达的界满期间:60日。

3.诉前财产保全:

①申请:48小时内答复。②解除:申请人在财产保全后15日不起诉的

4.拘留:15日以下

5.立案:①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②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6.不得起诉及其例外情况:

①男方在女方怀孕期间或分娩后1年内,不得离婚;②男方在女方怀孕期间或分娩后1年内,除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可以受理;

③判决不准离婚或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例,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④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起诉或被告方起诉或6个月后原告方又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受理。

7.立案后,法院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在15日内提交答辩状(涉外的是30日);法院应在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8.上诉的期间:原审法院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涉外的是30日);法院应在收到答辩状5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

9.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10.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并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

11.受委托调查的法院:应在30日内完成调查。

12.判决:当庭判决的,10日内发送判决书。13.审限:

①普通案件,6个月审结;

②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延长6个月;

③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14.简易程序:3个月审结,不得延长。15.上诉的期间:

①不服判决,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②不服裁定,自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16.上诉案件的审限:

①不服判决的上诉:3个月(二审立案之日后);

②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③对不服裁定的上诉:30日审结。

17.特别程序:30日或公告期满后30日审结。

18.选民资格:选举日5日以前向选区所在地基层法院起诉。

19.宣告失踪:下落不明满2年,公告期为3个月。

20.宣告死亡:

①下落不明满4年,(公告期为1年);

②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

21.申请再审: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2年

内提出。

22.督促程序:①发出支付令应在15日内;

②债务人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清偿

债务或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23.公示催告:①法院应在3日内发出公告;

②公示催告的期间,不得少于60日;③利

害关系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

法院申报权利的,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判决公

告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

院起诉。

24.破产还债程序:

(1)人民法院裁定进入破产程序后,应当

在10日内通知债务人和已知的债权人,并

发出公告。

(2)向法院申报债权:

①收到通知的债权人:自收到通知后30日

内;②未收到通知的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

3个月内;③逾期未申报债权的,视为放弃

债权。

25.委托外地法院执行的:收到委托函件15

日内执行。

26.申请执行的期限:

①双方或一方当事人为公民的:1年;

②双方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6个月。

27.涉外的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6个

月。

28.涉外的公告送达:6个月。

名词解释:

1合议制:合议制是指由审判员,陪审员共

同组成审判集体或者由审判员组成的审判

集体,对具体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的制

度,这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基本组织形

式。

2.执行担保:执行担保是指在执行程序中,

被申请执行人或者第三人为了保证生效法

律文书的实现,向人民法院提供保证的行

为,对担保行为,经申请执行人同意,法院

可缓期执行。

3.公开审判原则:公开审判原则是指在民事

审判过程中,向群众和社会公开,所谓向群

众公开,即是审判过程,包括审理过程和宣

告判决都允许群众旁听,所谓向社会公开,

即是允许记者对庭审进行采访,报道和披露

案情。

4.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利害关

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

使其合法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而在起

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根

据其中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或者有争议的

财产依法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5.同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企业

和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同他国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同等享有该国规定的诉讼

权利的原则。

6法院调解:法院调解是指对民事案件在人

民法院审判组织主持下,诉讼当事人双方平

等协商,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以终

结诉讼活动的一种结案方式。

7。司法协助:司法协助是指不同国家的法

院之间,根据自己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

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在司法事务上相

互协助,代为一定的诉讼上的行为。

8.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独任审

判员或者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在当事人和

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民事诉讼法

规定形式和程序,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是非

责任,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所进行的诉讼活

动。

9。证人证言:证人就是由于了解案件的真

实情况,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

人对案件事实所做的陈述就是证人证言。

10。级别管辖:级别管辖是指按照人民法院

组织系统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

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级别管辖又称

事务管辖,确定级别管辖是明确案件管辖权

的先决条件。

11。破产债权:破产债权是指破产宣告前,

对破产企业所成立的,且只有通过破产程

序,才可以从破产财产中获得公平受偿的债

权。

12。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指在受送达人下

落不明或者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

送达等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

种特殊送达方式,由人民法院以张贴公告,

登报等方法将诉讼文书公诸于众,经过法定

期间即视为送达。

13.公式催告程序:公示催告程序是指在票据

丧失或其他权利丧失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

据当事人的申请,以公告的方式,告知并催

告利害关系人在指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

申报权利,如不申报权利,则依法作出判决

宣告票据或其他事项无效的特殊程序

14.执行措施:执行措施是指人民法院执行组

织依法强制执行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5.民事诉讼管辖:民事诉讼管辖是确定同级

人民法院或者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

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6.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指采用先进科学技

术,利用图像,声音,音响以及电脑储存的

数据和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种证

据,包括录像带,录音带和电话录音等。

17。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是指在法律规

定,法院指定或者当事人授权范围内,依该

当事人的名义代理该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

行为,并维护当事人利益的人。

18。仲裁:仲裁是指根据争议双方当事人之

间事前或事后达成的协议,按照有关规定,

由一定的仲裁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

发生争议的事实作出判断,对争议的权利义

务作出裁决。

19。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民事

案件,经过两个审级法院运用一审和二审程

序进行了审判,即宣告审判终结的制度。

20。管辖恒定:管辖恒定是指原告起诉时,

若受诉法院依民事诉讼法规定享有对本案

的管辖权,则此后不论确定管辖权的事实在

诉讼中发生何种变化,均不会影响受诉人民

法院对本案的管辖权。

21。普通共同诉讼: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共同

诉讼人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宜于合并

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

22。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是有监督

权的机关或组织,或者当事人认为法院已发

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发动或

申请再审,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

序。

23。当事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或受到侵害,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的裁判或者调解书约束的人。

25。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事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这是正确处理民事案件的前提条件,也是处理一切民事案件的立足点和根本点。

26。执行程序:执行程序是保障具有执行力的法律文书得以实施的程序,它是调整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与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以及有关单位、个人在实施法律文书的过程中的各种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7。执行主体:执行主体是指在执行法律关系中,依照民事执行法律规范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并能够引起执行程序发生,发展或终结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人民法院,执行当事人以及执行的其他参与人。28。证据保全: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及时采取调查,制作笔录,拍照等保全措施,使证据的证明作用保存下来。

29.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起诉前,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面临紧急情况,需要采取保护性的临时措施,使其合法权益免受难以弥补的损害,人民法院批准利害关系人的申请,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

30。拘传:拘传是对于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人民法院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人民法院派出司法警察,强制被传唤人到庭参加诉讼活动的一种措施。

31。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涉外民事案件的受理,审判和执行活动,以及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法定程序。

32。司法协助:司法协助是指在不同国家的法院之间,根据自己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在司法事务上相互协助,代为一定诉讼的行为。

34。简易程序: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它是第一审程序中的一种独立的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

35。诉讼权利能力:诉讼权利能力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诉讼活动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资格。具有诉讼权利能力是作为诉讼当事人资格的基本条件。36。专属管辖:专属管辖是指法律规定只能由特定人民法院管辖,其他人民法院无管辖权,当事人也不得以书面协议变更管辖的,它既排除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规定的适用,又排除协议管辖的适用。

37。地域管辖:民事诉讼中的地域管辖又称土地管辖,或区域管辖,它是以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案件的隶属关系确定诉讼管辖的,亦即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的区域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38。督促程序:督促程序是指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以一定的法律文书,督促债务人履行一定给付义务的特别程序,它是一种简捷,快速解决金钱,有价证券纠纷的督促还债程序。

39。法院调节:法院调解是指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主持下,诉讼当事人双方平

等协商,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终结

诉讼活动的——种结案方式,

40。独任制:独任制是法院一名审判员对案

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它只适用;

于人民法院依简易程序审理简单的民事案

件和依特别程序审理简单的非讼案件。

41.对等原则:对等原则是指一国司法机关对

他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

的,他国司法机关可以对限制国公民、企业

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同样加以限制的原则。

42。涉外财产保全:涉外财产保全与非涉外

的财产保全一样,是保护利害关系人或当事

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失的诉讼上的保护性

措施。当事人既可以在诉讼开始后提出申

请,也可以在未涉诉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申

请保全。当事人申请涉外保全不要求提供担

保;未涉诉的,提起诉讼的期限为30日。

43。拘传:拘传是指对于必须到庭的被告,

经人民法院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

出庭的,人民法院派出司法警察,强制被传

唤人到庭参加诉讼活动的一种强制措施。

44。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宣告失踪、

死亡案件,亦即与某公民有法律上或事实上

利害关系的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

在该公民下落不明达一定时间后,而申请法

院认定其失踪或死亡的条件

1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所

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

系的总和。

2.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把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集中起

来上升为国家意志,规定诉讼主体的诉讼权

利和诉讼义务,是人民法院实施审判行为,

办理民事案件的准则,是规范一切诉讼参与

人的诉讼行为的法律。

3.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诉

讼法律规范和民事诉讼运行规律的科学。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发生

作用的范围,即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一定

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发生作用。

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关系中的一种,它是由民事诉讼法律调整所

形成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

与人之间,在诉讼中发生的诉讼权利和诉讼

义务的关系。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民事

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并享有诉讼权利和

承担诉讼义务的组织、公民和法人或其他非

法人团体。依此概念,人民法院、当事人以

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

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之间

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的内容因主体而异,主体不同,享有的诉讼

权利和所承担的诉讼义务也不一致

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即诉讼权利和

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人民法院与各诉讼参与

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同,客体也各自相异。

9.法律事实:是指为法律所规定能够发生一

定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引起诉讼法律关系

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

和事件两类。前者是指主体有意识的活动;

后者是指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10.诉讼行为: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特定

诉讼中所实施的能够发生诉讼效果的行为。

诉讼参与人一方的诉讼行为往往需要与人

民法院的诉讼行为相结合,才能引起民事诉

讼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11.诉:从微观来看,是当事人的一种请求,

但从宏观来看,是法律规定保护当事人正当

权利和合法利益的一种制度,所谓法律规

定,一是指实体法的有关规定,一是指程序

法的有关规定。

12.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

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讼。法律

关系存在,双方当事人就有法律上的权利义

务关系;法律关系不存在,当事人就不承担

法律上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就无权向其主张

权利。前者称为积极的确认之诉,后者称为

消极的确认之诉。

13.给付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要求另一方当

事人履行一定民事实体义务的诉讼。这种诉

讼在民事实践中是经常发生、大量存在的,

民事诉讼法律机制的建立也大多以此为基

点。

14.变更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改变或者消灭

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

现存的某种法律关系,比如共有关系、婚姻

关系等,可以基于一定的事实和行为而变更

或者消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某种法律关系

是否保持存续发生争议,诉诸法院,要求予

以变更,就是变更之诉。

15.诉讼标的: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当

事人之间因发生争议,而要求人民法院作出

裁判的法律关系。每一个诉讼案件至少有一

个诉讼标的,但有的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的诉讼标的。

16.诉讼理由: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提

起诉讼和进行诉讼的理由。客观存在而又可

以证明的事实,才能成为诉讼的理由。

17.诉权:是由诉的法律制度所确定的,赋予

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利。即赋予民事法

律关系主体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或者权利义

务关系发生争执时,具有进行诉讼的权能。

18.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施民

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指导原则。是贯穿于

整个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导

着整个民事诉讼机制客观运行的基本准则。

19.诉讼中的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是指在审

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问

题,本着相互谅解的精神进行协商,或者通

过协商对权利义务问题达成一定协议的诉

讼行为。

20.辩论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的

主持下,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争议的问题,

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辩驳

和论证。

21.民事诉讼的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民

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既包括对人民法院的

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又包括对当事人的

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但按照我国现行民

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只有权对民事

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22.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

法律机制的重要环节和重要问题上起基干

作用的制度。比如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

开审判制度等。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简答、选择】显在购买动机:1.生理性购买动机2.心理性购买动机①感情型动机(情绪动机、情感动机)②理智性动机(求实、求廉)③惠顾性动机(偏爱、求信) 消费者需要与动机之间的关系:1需要时动机的基础2需要是购车动机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具有1发动和终止行为的功能2指引和选择行为方向的功能3维持和强化行为的功能4组合和对应的功能 消费者态度的构成要素:1感受2认同3行为倾向。构成层次:1标准认知层次2消极层次3经验层次。特性:1社会性2价值性3相对稳定性4差异性。功能:1认知功能2动机功能3价值观表现功能4自卫功能 逆反心理的表现:1感觉逆反2广告逆反3价格逆反4政策逆反。模式:过度刺激→相反体验→否定评价→重新探索→更新决策→逆反购买行为。 调整逆反心理及行为策略:1根据消费者的感觉限度,调节消费刺激和强度,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2及时采取引导和调节措施,力求在萌生阶段使逆反心理得到扭转3有意设计刺激诱因,激发消费者好奇的逆反心理,促成预期的逆反行为 【名词解释】态度: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观念等社会现象所持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总是针对客观环境中某一具体对象产生的,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态度。预期心理的含义:指人们在一定经济环境的作用下,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经济形势和经济变量的信息,对自身物质利益的得失变化进行预测估计和判断,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消费对策和包括投资理财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心理行为现象。【简答、名称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一般模型: (原因)(消费者心理活动)(购物后反应) 消费者暗箱:是指在本过程中,一切都是消费者复杂的内部心理活动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是在内部完成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假设:1经纪人假设(人被假定为能作出理性决策的经济人)2被动人假设(与经纪人假设相反)3情感人假设(认为在决策中起最大作用的是情感)4认知人假设(认为消费者是最大如何解决问题的人) 【简答】购买决策的解决问题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选择方案解决问题事后评估购买决策过程:认知需要信息搜寻评价过程购买行为购后评价 决策原则:1最大满意原则2相对满意原则3遗憾最小原则4预期满意原则5解脱原则6保持现状原则 【简答、选择】决策风险:1.类型—功能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时间风险 2.降低风险的措施—加强消费信息的获取、保持品牌忠诚度、购买知名品牌高的品牌、从信誉高的零售商处购买品牌、购买最贵的商品决策评估方法:1可补偿性方法2不可补偿性方法(标准淘汰法、标准优选法、逐项排序法)3综合方法 【简答】购后评价:1.购后协调2.购后不协调①影响因素:个人忧虑的的倾向性、购买决策的不可更改程度、购买决策对消费者的重要性、购买决策的难易程度、商品的价值量、弥补的难易程度②减轻不协调的措施:提供追加信息、加强售

10月全国民事诉讼法学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事诉讼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管辖,以法律强制规定和任意规定为标准,可分为() A.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 B.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 C.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D.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2.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双方当事人均被注销城市户口的诉讼,由() A.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B.原先所在地法院管辖 C.被告原户籍所在地法院管辖 D.原先原户籍所在地法院管辖 3.被申请执行人如果未按照判决书确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法院除了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其履行义务外,还应当强制其() A.完成一定的行为 B.交付有价证券 C.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或支付迟延履行金 D.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 4.人民调解委员会由() A.一至三人组成 B.三至五人组成 C.三至九人组成 D.五至七人组成 5.甲公民成立了一个公司,但未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该公司在经营中与A公司发生合同纠纷,A公司所诉的被告为() A.甲公民 B.甲公民成立的公司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甲公民所在的基层组织 6.对同我国没有司法协助条约关系的国家的法院,请求其提供司法协助的,可() A.由当事人直接提出 B.由外国法院直接提出 C.通过外交途径进行 D.通过协商途径解决 7.诉讼中,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应当() A.中止诉讼 B.终结诉讼 C.延期审理 D.缺席判决 8.依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时调解纠纷,当事人没有申请的() A.不得进行调解 B.应当进行调解 C.必须进行调解 D.可以主动调解 9.仲裁机构审理合同纠纷案件,实行() A.一裁终局原则 B.两裁两审原则 C.一裁两审原则 D.或裁或审原则 1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报告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备课人:发 【问题】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是什么?统计调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统计调查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一、数据处理的一般程序 二、回顾与思考 Ⅰ、数据的收集 1、收集数据的方法(在收集数据时,为了方便统计,可以用字母表示调查的各种类型。) ①问卷调查法:为了获得某个总体的信息,找出与该信息有关的因素,而编制的一些带有问题的问卷调查。 ②媒体调查法:如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调查。 ③民意调查法:如投票选举。 ④实地调查法: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和统计数据。 例1、调查下列问题,选择哪种方法比较恰当。 ①班里谁最适合当班长()②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 ③本班同学早上的起床时间()④黄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 2、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调查的问题;——谁当班长最合适 ②确定调查对象;——全班同学 ③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推荐的调查方法 ④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写在纸上,投入推荐箱 ⑤统计整理调查结果;——由一位同学唱票,另一位同学记票(划正字),第三位同学在旁边监督。 ⑥分析数据的记录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收集数据的调查方式 (1)全面调查 定义: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的常见方法:①问卷调查法;②访问调查法;③调查法; 特点: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 定义: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来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方法是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做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那一部分个体叫做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没有单位); 特点:省时省钱,调查对象涉及面广,容易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准确,且样本选取不当,会增大估计总体的误差。 性质: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即样本的选取要恰当,样本容量越大,越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代表性:总体是由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每一个部分都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抽取到) (3)实际调查中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抽样调查的要什么? ①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②样本容量要适当. 例2、〔1〕判断下面的调查属于哪一种方式的调查。 ①为了了解七年级(22班)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 ②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调查) ③为了了解全国农民的收支情况(抽样调查) ④灯泡厂为了掌握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情况(抽样调查) 〔2〕下面的调查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①调查七年级十班学生的视力情况;②调查全国农民的年收入状况; ③调查一批刚出厂的灯泡的寿命;④调查各省市感染禽流感的病例。 〔3〕为了了解某七年级2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测量,对这个问题,下面的说确的是〔〕 A、2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抽取的500名学生是样本 D、样本容量是500〔4〕请指出下列哪些抽查的样本缺少代表性: ①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况; ②从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 ③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电信服务的满意程度。 Ⅱ、数据的整理1、表格整理2、划记法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观念或经验所涉及的过程。 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过程 交易: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个人付出和取得某种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是营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消费者:就是在消费过程的三个阶段中产生需要或欲望、实施购买并处置产品的人。 最后,消费者可以是组织或团体。 二、消费者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一件好事。理解人/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关顾客的知识或数据: 帮助确认市场、确认品牌的威胁/机会 营销的基本观念认为,公司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存在的,只有当营销者比其竞争者更理解那些正在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这些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消费者反应是检验一项营销策略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因此对消费者的认识应成为每个成功营销计划的一部分。消费者数据有助于组织定义市场,并识别对一个品牌的威胁与契机。而且,在这样一个广阔多变的营销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对消费者的认识还可以保证产品不断吸引自己的核心市场。 细分消费者(市场细分在今天更为重要,促销预算以进一步细化媒体,麦当劳对年轻顾客使用种族计划、女性博客和店内视频营销者通过追踪频繁使用者以建立品牌忠诚塔可钟为其忠诚顾客推出高热量的Chalupa)区分不同的细分市场:1建立品牌忠诚度,识别最忠实的顾客或频繁使用者、 2人口统计量(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社会阶层与收入,民族和种族,地理位置,生活方式) 利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3关系营销: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维持终身的关系。定期与顾客互动,为他们提供与公司保持关系的理由。 4数据库营销:密切跟踪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根据这些信息设计适合人们欲望与需求的产品和广告。追踪特定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并根据人们的需求精确地定制产品和信息。 三、营销对消费者的影响? 角色理论:大部分消费者行为都同一场戏,每个消费者都有特定的台词、道具和服装,这样才能把戏演好。因为人们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需要根据当时所在的那出“戏”来调整消费决策。人们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评价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可能大相径庭。这就是为什么营销者需要为每一个“演员”提供戏中所需的道具,帮助其扮演好所有角色;这些角色可能包括“积极进取的行政主管”、“尽职的医生”或“校园里的重要人物”。 人与产品的关系类型: 自我概念依附——产品有助于确立使用者的身份 怀旧依附——产品成为与过去的自我的一种联结 互相依附——产品成为使用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爱——产品成为引发温暖、激情或其他强烈情绪的情感纽带。 U2 一、知觉:是指在对这些感觉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因此,对知觉的研究就集中在为了给初始感觉赋予意义,我们在原始感觉上添加了什么。暴露、注意和解释这三个阶段构成了知觉的过程。 二、暴露:当一个刺激进入个人感觉器官的范围之内时,暴露就产生了。 三、感觉阈限: 心理物理学:专门研究物理环境如何与个人主观世界相互影响的科学。 绝对阈限:指特定感觉渠道所能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察觉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能察觉到的两种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成为最小可察觉差别。(例如,包装的变化必须非常细微,以保留现有客户)※用于定价战略中的差别阈限: ◎行为定价:价格是被感知和解释的信息线索高价格=高质量 ◎参考定价:消费者与实际销售价进行比较的价格原价和售价 政府法规须保护消费者免受欺骗性定价 四、阈下知觉:当刺激在消费者的感知水平之下时发生。(阈下广告的传闻很多,但几乎没有证据能说明其存在。多数研究者相信阈下技术在营销活动中的使用并不广泛。) 阈下知觉起作用吗? *个体的限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广告者不能控制消费者与屏幕的距离和位置。 *观众必须对刺激绝对注意。 *即使获得了预期效果,也可能只是个大概情况。 五、解释:指我们赋予感觉刺激物的意义。正如人们知觉到的刺激物各有不用,赋予这些刺激物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两个人看到相同的事情,但是他们的解释可以是大相径庭,这取决于他们对于刺激物的期望。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事诉讼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非军人对非文职军人提起的离婚诉讼,由() 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B.原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C.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人民法院管辖 D.婚姻缔结地人民法院管辖 2.一国法院对他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法院可以对限制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同样加以限制的原则,是指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 A.对等原则B.同等原则 C.平等原则D.公正原则 3.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讼,称为() A.确认之诉B.给付之诉C.变更之诉D.撤销之诉4.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 A.由原合议庭重新审理B.由审判长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 C.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D.由审判委员会审理 5.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当事人仅指() A.原告B.原告和被告 C.被告D.原告和诉讼代表人 6.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发现起诉或者应诉的人不符合当事人条件的,应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更换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该情形在民事诉讼上称为()A.诉讼权利的承担B.传唤当事人 C.当事人的更换D.对起诉的审查 7.当事人申请回避时,审判人员的回避由() A.审判委员会决定B.院长决定 C.审判长决定D.审判庭庭长决定 8.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原告撤诉,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 A.缺席判决B.拘传C.按撤诉处理D.延期审理 9.当事人对法院作出可以上诉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 A.15日内提起上诉B.10日内提起上诉 C.5日内提起上诉D.30日内提起上诉 10.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法院() A.可酌情受理B.可征求被告的意见决定是否受理 C.应当受理D.不予受理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完整版)

民事诉讼法 民事纠纷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 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又称为民事争议、民事冲突。 特点:1、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2、内容是对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 3、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民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和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 内容A、关于事实主张,法院能够调查认定的事实只能是当事人在诉讼中明确加以主张并予以争执的事实; B、关于自认事实,只要自认就排除法院的认定,法院不仅没有必要审查其真实性,而且也不允许作出与此相反的事实认定; C、认定所争事实需要的证据资料,必须是从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方法中获得,不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 特点:①诉讼当事人化。诉讼活动都由当事人来发动推动主导 ②程序公正。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更加强调程序公正的价值。 ③当事人有主动权。当事人主义给予当事人极大地权利。 ④法官中立。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 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旨在揭示民事诉讼程序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分为: (一)程序的内在价值(目的性价值) 指民事诉讼程序自身所具有的满足程序主体需要的独立价值。内在价值的实现可以排斥法官的恣意,保障人的尊严,吸收当事人的不满,确立理性而为公民所信赖的司法权威。 程序自由价值主要指程序价值主体能够合乎目的的支配民事诉讼程序,自由的选择,判断和接受民事诉讼程序。 公正价值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参与、程序公开、程序维持等。 效益价值包括效益和效率价值。等 (二)程序的外在价值(工具性价值) 外在价值是人们用来评价和判断民事诉讼程序在保护民事权利、维护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 1、人们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的营销战略及决定,那么商家能从消费者的哪三个方面来决定正确营销战略?() A.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调节或者自我控制 B.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C.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调节或者自我驾驭 D.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 2、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C )提出的。 A.波登B.赫杰特齐C.马斯洛D.温得尔?斯密 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 6、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A )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D.单趋冲突 8、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完形填空B.选词填空C.联想技术D.构造技术 9、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A )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二、名词解释题 1、消费者需要:消费者的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三、简答题 1、张先生现在使用的是18寸电视机,希望拥有一台29寸的电视机且具有购买能力,此时消费者处于何种状态?影响该状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处于问题认知状态;影响因素有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产品消费;个体差异 2、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有哪些? 答:消费者购买的是新产品或对所要购买的产品以前没有体验;以往在同类产品的购买与消费中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购买中机会成本的存在;因缺乏信息而对购买决定缺少信心;所购买的产品技术复杂程度高。 四、策划创意题 中山一百货商场,为了改变其经营面貌,突出经营特色,引导和刺激消费需求,准备从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第一章导论 1、消费者:(广义):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得个人或组织。(狭义):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得个人与住户。 2、消费者行为:就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得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得决策过程。 (课堂笔记补充: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得定义:消费者行为就是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得动态过程,就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得行为基础。) 3、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得意义:一、消费者行为研究就是营销决策与制定营销策略得基础;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做出更明智得购买决策;四、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得知识与信息 4、消费者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5、影响消费者行为得个体与心理因素有哪些: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6、影响消费者行为得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 7、消费者行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 (1)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 重点研究产品销售,而非消费者得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广泛用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 1901年12月心理学家斯科特(W、D、Scott)在美西北大学作报告时指出,心理学可以在销售与广告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普兰(M、T、Copeland)于1923年提出将消费物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与专门品得分类方法部分建立在对三个方面得消费者行为得分析之上。 (2)应用时期(1930-1960年) 消费者行为动机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 1、环境 20世纪30年代得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2、20世纪40-50年代消费者行为动机得研究 * 1950年,梅森海尔(Mason Haire)主持速溶咖啡得研究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关于动机研究成果 *美学者盖斯特(L、Cuest)与布朗(George H、Brown)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消费者对品牌得忠诚问题,以便找到促使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得有效途径。 * 谢里夫(M、Sherif)、凯利(Harlod H、Kelley)与谢把托尼(Shibutoni)等人开展了对参照群体得研究﹡马斯洛得需求层次理论 (3)变革与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 消费者满意问题得研究;发展商标资产得研究;建立长期顾客关系得研究 跨文化消费研究 1、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中成立了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这就是消费者行为学开始确立其学科地位得前奏。 2、1968年,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材《消费者行为学》由俄亥俄州立大学得恩格尔(James Engel)、科拉特(David Kollat)与布莱克维尔(Roger Blackwell)合作出版。

高等教育民事诉讼法学自考试题优选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测试 民事诉讼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 A.只有行为 B.只有事件 C.包括行为和事件 D.只有主观愿望 2.以下基本原则中,属于民事诉讼法特有原则的是(> A.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独立审判原则 C.对当事人适用法律平等原则 D.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 3.根据法律的规定,回避制度适用的对象是(> A.律师 B.书记员 C.证人 D.当事人 4.关于法院院长回避的决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院长的回避由上级法院决定

B.院长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C.院长的回避由院长本人决定 D.院长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5.关于法院调解原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法院调解仅是当事人之间协商解决纠纷的活动 B.法院调解是法院的一种结案方式 C.法院调解是法院解决纠纷的必经程序 D.法院调解是一种民间调解 6.关于诉讼中财产保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只能由当事人申请进行 B.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可以由法院依职权进行 C.诉讼中的财产保全由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D.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只能在紧急的情况下才能适用 7.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的,有权实施的行为是(> A.向本院申请再审 B.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C.向本院申请复议一次 D.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8.以下案件中,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诉讼费用的负担的是(> A.法院判决不准予离婚的案件 B.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 C.法院判决确认合同无效的案件 D.当事人申请撤诉的案件

2014电大《民事诉讼法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民事诉讼法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 民事程序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预防和解决民事纠纷适用的方法性法律,是由诸多法律组成的法律体系。 2.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3. 民事案件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4. 原告,是指因民事使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 5.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和在无 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败诉责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直接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理由”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 分 ) 1.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B )。 A. 一审终审制 B.二审终审制 C. 三审终审制 D.复审制 2.《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 B )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A. 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 公民 D.党组织 3. 《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 在障碍消除后的( D )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A. 3日 B. 5日 C. 7日 D.1 0日 4.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 A )主持。 A. 审判员一人 B.审判员二人 C .陪审员二人D.陪审员三人

消费者行为学资料

1、恩格尔和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关于消费者的意义? (1)恩格尔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为,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2)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把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基础。 这包含了三层含义:(1)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2)它涉及了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3)它涉及到了交易。 2、影响消费者行为学的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人口环境因素----人口总量、人口分布密度、人口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社会群体环境因素-----家庭,社会阶层,群体。 经济环境因素:国家经济;国家经济政策;消费政策和分配政策;价格水平;市场供求态势: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企业营销行为 个人因素:个性;年龄、性别;知识水平,技能状况;人生观,价值观。 3、研究消费者行为学对市场营销的意义? 有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1)市场不是抽象的,而是许许多多的消费倾向、消费需求、消费偏好互不相同的消费者的消费这和消费群体构成的,所以“先研究消费者,在研究产品”是企业营销的一个永恒的原则。 (2)在市场经济中,谁能把握住消费者,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只有研究和应用消费者行为学,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依据设计、开发、生产产品,才能取得经营的主动权。 (3)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表现在商品购进、储存、销售等环节。如果能在消费者行为学的指导下,购进适合消费者需要的各类商品,按顾客心理改进布局、陈列、方式等。并根据其行为规律和特点开展活动,就能加快销售、降低成本,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投射法、深度谈方法,除此以外还有跨文化研究法、各种心理要素量表法、语义极差法、统计数量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1、消费者的经济资源和非经济资源有哪些? 经济资源:收入;财产;信贷 非经济资源:时间;注意力;信任 2.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般规律性是什么? 为何购买(WHY);购买什么(WHAT);何处购买(WHERE);何时购买(WHEN);有谁购买(WHO);以何种方式购买(WHICH);购买多少数量(HAO MANY);以何种价格购买(HAO MUCH) 3、消费需要的分类及消费者需要的特征有? 分类:按起源,可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按需要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需要的形式,可分为生存需要、生展需要、享受需要;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 特征:多样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发展性;伸缩性和周期性;可变性和可诱导性 5、消费者需要的基本内容有: 对商品基本功能的需要;对商安全性需要;对商品消费便利的需要;对消费审美功能的需要;对商品情感功能的需要;对商品社会象征的需要。 6、简述马斯诺需要层次及其对市场营销的启示

月自考《民事诉讼法学》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民事诉讼法学》真题 自考需要我们多练习真题,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10月自考民事诉讼法学考试的真题,快来看看吧!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内容来看,其属于 A.公法 B.私法 C.部门法 D.程序法 2、甲公司诉乙公司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乙公司为了拖延诉讼,在明知受诉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情况下,向法院提出了管辖权异议。乙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哪一原则? A.平等原则 B.处分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辩论原则 3、以下关于合议制度适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再审案件一律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 B.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C.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重大疑难案件时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 D.中级以上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4、以下关于反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诉只能由被告提出 B.反诉只能由原告提出 C.原告与被告均可以提出反诉 D.案外人提出的诉为反诉 5、申请人对法院作出的回避决定不服的,可以 A.提起上诉 B.申请再审

C.申请复议 D.提出异议 6、以下关于诉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种权利 B.诉权是原告享有的一种权利 C.诉权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一种基本权能 D.诉权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7、林某出售伪劣奶粉,被消费者起诉,林某应诉答辩后突然失踪。对此法院应当 A.中止诉讼 B.终结诉讼 C.缺席判决 D.延期审理 8、某法院对甲乙之间的租赁合同纠份案件作出了判决,当事人在上诉期内均未上诉。 后该法院发现判决书将支付房租数额10000元误写成了1000元。对此,法院应当 A.通知收回判决书,重新制作判决书 B.裁定撤销判决书,重新制作判决书 C.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审 D.作出补正错误的裁定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9、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淸楚 A.当事人在一致自愿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适用简易程序 B.不能改为适用简易程序

2017年电大专科民事诉讼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事诉讼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公示催告程序属于(特别)程序。 2.民法和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 3.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和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经人民法院认可和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是(共同诉讼)· 4.在代表人诉讼中,由人数众多的一方当事人推选或者商定产生的,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从而维护全体当事人及自身民事权益的人,是(诉讼代表人)。 5.法院、诉讼参加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行为时,依法应遵守的期限,为民事诉讼中的(期间)·6.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一方当事人或者一方利害关系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将来生效的法律文书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情况,在诉讼前或者诉讼中作出裁定,对一方当事人或者一方利害关系人一定范围的财产或者与争议有关的财产采取措施,限制其处分的一种法律行为和法律制度,是(财产保全)。 7.第二审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的案件,上诉的案件受理费由(上诉人)负担。 8.民事主体向法院提出司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为(诉)· 9.在民事诉讼的实践中,当事人对本证提出反驳,证明对方当事人所提的本证是虚伪的、不合法的。这种反驳叫做(证据抗辩)。 10.人民法院通过对原告起诉的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诉讼行为,叫做(受理)。 11.我国的民事诉讼为(两审)终审。 12.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来源于(诉讼地位)的平等。 13.第二审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的案件,上诉的案件受理费由(上诉人)负担。 14.法院和诉讼参与人会合在一起共同为诉讼行为的时间叫做(期 日)。 15.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 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法 院提出独立的反请求,被称做(反 诉)。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 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 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A )日 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A.十B.十五 C.三十D.三个月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 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 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 ( B )。” A.拘留B.拘传 C.缺席判决 D.判决其败诉 3.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 件时通常适用的最基本的一种诉讼 程序,是( D )。 A.督促程序B.特别程序 C.简易程序D.普通程序 4.对票据持有人丧失票据进行 补救的一种程序是( D )。 A.特别程序B.督促程序 C.认定财产无主案件D.公 示催告程序 5.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 的,申请执行的期限为< C )。 A.3个月B.6个月 C.1年D.2年 6.重大涉外案件的一审法院是 ( B )。 A.基层人民法院B.中 级人民法 C高级人民法院D.最 高人民法院 7.以下属于诉讼参加人的是 ( A )。 A.当事人B.证人 C.审判人员D.代理人 8.人民法院依法对必须出庭参加诉 讼的被告人,迫使其到庭而采取的强 制措施是 ( D )。 A.拘留B.拘役 C.传唤D.拘传 9.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经审 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 ( C )日内立案。 A.3 B.5 C.7 D.9 10.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C )。 A.庭审笔录当庭宣读 B.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被 告知在五日之内阅读 C.庭审笔录不能改动 D.庭审笔录要由当事人和其他 诉讼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三、多项选择题 1.广义的诉讼,以( BCD )作为诉 讼的三个基本阶段。 A.侦察B.起诉 C.审判D.执行 2.委托代理人,是指接受( ABCD ) 的委托和授权,代为诉讼行为的人。 A.当事人B.法定代理人 C.法定代表人D。诉讼中的 第三人 3.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与刑事诉 讼中强制措施的区别在于 ( ABCD )。 A.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只能由 人民法院实施 B.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适用的 对象是不特定的 C.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依据的 是民事诉讼法 D.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主要是 排除性的,排除妨碍诉讼的行为,保 障诉讼的正常进行 4.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以下 ( ABCD )条例:。 A.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B.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客 观事实 C.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 的客观事实 D.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 观事实 5.法庭辩论的程序有(ABCD )。 A.原告及其代理人发言 B.被告及其代理人答辩

(整理)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

实验1 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 1.1 数据整理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能熟练的进行统计数据的录入、分组、汇总及各种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 二、实验内容: 1、数据的录入 2、数据的排序 3、数据的分组 4、数据透视分析 5、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 三、统计函数 频数分布函数(FREQUENCY)的语法形式为: FREQUENCY(data_array,bins_array) 其中:Data_array为用来编制频数分布的数据,Bins_array为频数或次数的接收区间。 四、实验步骤: 1、数据的录入 数据的录入是指把调查得到的结果输入到一张叫数据清单的EXCEL工作表中。数据清单是指包含相关数据的一系列工作表的数据行,如发货单数据库,或一组客户名称和联系电话。数据清单可以作为数据库使用,其中行表示记录,列表示字段。 例某集团公司欲在某地区投资于医疗卫生事业,为了减少风险,获得利润,该集团企划部门决定先了解一下市场潜力。企划部王经理随机访问了该地区几家医院中就医的36名患者,询问其等候看病的时间,根据这些数据,王经理会得到什么信息呢?打开EXCEL工作表,在列中输入数据的名称,称为变量。然后依次输入相应调查数据。 2、数据的排序 ①打开“数据整理.xls” 工作簿,选定“等候时间”工作表。 ②利用鼠标选定单元格A1:B37区域 ③在菜单中选择“数据”中的“排序”选项,则弹出排序对话框。 ④在排序对话框窗口中,选择“主要关键字”列表中的“等候时间”作为排序关键字,并选择按“递增”排序。由于所选取数据中已经包含标题,所以在“当前数据清单”中选择“有标题行”,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到排序的结果。 在数据清单中使用分类汇总的方法如下: 先选择需要分类汇总的数据区域A1:B37,然后选择“数据”菜单中的“分类汇总”选项,则打开“分类汇总”对话框。在“分类字段”的下拉式列表中选择要进行分类的列标题,在“汇总方式”的下拉式列表中选择行汇总的方式,本例中选择按“等候时间”进行分类,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 一、绪论(什么是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消费者行为学的产 生和发展、消费者行为学的科学基础、消费者行为学研究范式、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体系。)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满足需要的手段、心理过程的产物、是一个过程(交换购买前、中、后)、需求通过交换过程而实现、包括许多不同的参与者(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个人消费者/组织消费者。 消费者行为(概念):是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通过交换,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购买、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为。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市场细分、产品定位、营销组合策略(产品定价分销渠道、促销策略、新产品开发)。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第一阶段(微观经济学---效用理论、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炫耀性消费)、第二阶段(经济大危机---二战时勒温的研究---动机研究)、第三阶段(1960年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购买风险---参照群体)、第四阶段(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情感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科学基础、理论来源: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消费者行为研究范式:信息处理研究范式(消费者是合理的购买决策者)、经验主义研究范式(消费者为了获得情绪、情感上的快乐进行购买)、行为主义研究范式(消费者可能在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下进行购买)。 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体系:1.宏观消费者环境文化、社会阶层2.微观消费者环境、参照群体、家庭、信息流3.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1包括2、2包括3)二、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 暴露的类型:有意暴露(主动寻找有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信息)、无意暴露(无意中接触到的营销刺激)。 感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部刺激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自考民事诉讼法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民事诉讼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43)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与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得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得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选出。 1.王某与张某因借款发生纠纷,王某拟通过公力救济保护自己得合法权益.以下属于 公力救济方式得就是 A.向法院提起诉讼 B。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C。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D.王某与张某协商解决 2.刘海诉朱红返还借款一案,刘海向法院主张朱红曾向其借款5万元,要求法院判决朱红还款。法院经审理查明朱红向刘海借款5万元事实,同时,查明双方还约定了到期支付利息2000元。遂判决朱红返还刘海本金5万元,利息2000元。关于本案利息得判决,法院违反了下列哪一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A.平等原则 B.辩论原则 C。处分原则 D.调解原则 3·刘某在公开场合诋毁余某得名誉,余某起诉至法院要求刘某向其赔礼道歉。刘某得 请求属于 A.确认之诉 B.给付之诉 C。变更之诉D。形成之诉 4。以下属于法定诉讼代理人特点得就是 A。代理权得产生就是基于代理人与被代理人得监护关系 B.代理权得产生就是基于当事人得委托授权 C。代理权限范围受委托人意志支配 D.被代理得对象包括所有当事人‘ 5。以下关于合议庭内部关系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合议庭审理案件对实行协商制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2、两审终审: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终结诉讼的审级制度。 3、专属管辖:法律规定的某些民事案件专由特定的法院管辖,其他法院均无管辖权。此类管辖具有独占性和排它性。 4、移送管辖:人民法院对已经受理的案件,发现自己无管辖权,从而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5、当事人:因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人发生民事权利义务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6、诉讼行为能力:以自己行为的参加诉讼活动,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7、诉讼代表人: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诉讼中,依法律规定产生的代表众多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其本身也是当事人。 8、诉讼标的:诉讼中,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要求法院裁判的实体法律关系,也指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请求。 9、举证责任倒置:特殊情况下,提出事实主张的当事人不负举证责任,而由对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证明事实主张不能成立。 10、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或处罚手段,目的在于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11、缺席判决:缺席判决相对于对席判决而言,指法院开庭审理时,在一方当事人未到庭的情况下依法进行的判决。 12、执行根据:当事人据以申请,人民法院据以执行的,具有执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 13、执行回转:执行完毕后,因执行根据即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人民法院采取措施,将财产恢复到执行前状况的情形。 14、司法协助:两国法院之间根据本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的原则,相互承认和执行法院的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相互代为送达诉讼文书,调查取证以及其他诉讼行为等活动的总称。 15、民事程序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预防和解决民事纠纷适用的方法性法律,是由诸多法律组成的法律体系。 16.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17、民事案件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8原告,是指因民事使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 19、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和在无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败诉责任。 20、民事主管,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和解决民事、经济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群众组织处理民事、经济纠纷的分工。 21.上诉,是指当事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行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