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的1型和2型有什么区别 分别该如何治疗

糖尿病的1型和2型有什么区别 分别该如何治疗

糖尿病的1型和2型有什么区别 分别该如何治疗
糖尿病的1型和2型有什么区别 分别该如何治疗

糖尿病的1型和2型有什么区别分别该如何治疗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分泌胰岛素绝对不足引起的。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胰岛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两方面,也就是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以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补充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可以应用口服药。

王芳主治医师| 2015-5-26 23:06

网友回答

糖尿病的几种类型

一型,即胰岛素依赖型就必须注射胰岛素。

二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就可以用口服药口服药类型(一) 分类

第一类:磺脲类代表产品:优降糖机理:促进胰岛β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特点:单一降糖,易发生药物继发性失效。不良反应:易致低血糖,长期使用易发生高血胰岛素血症,β细胞衰竭。

第二类:双胍类代表产品:二甲双胍特点:降糖,减少部分并发症。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较大,易发生乳酸酸中毒,贫血。

第三类:α-糖苷酶抑制剂代表产品:阿卡波糖特点:主要降低餐后血糖,但服用不便。

不良反应:胃肠道性较大,同时具有严重的肝毒性。

第四类:洗胰清糖素代表产品:薇-洛-康。机理:主要通过护肝修胰平稳控制血糖,并且有效阻断并发症。

特点:1、有效改善糖代谢。2、减轻胰岛素抵抗,护肝修胰,改善β细胞功能。3、配合联合用药。4、可调节血糖、蛋白质代谢异常。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

热心网友| 2015-04-13 14:21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之一。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5 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50% 新诊断的2 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

?高血压的轻重分级别吗?

优质回答

高血压病人的生活安排

高血压病人要安排好日常生活应注意以下几点:

●缓慢起床。早晨醒来,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然后慢慢坐起,

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大波动。

●温水洗漱。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进而

影响血压。以30~35℃的温水洗脸、漱口最为适宜。

●饮水一杯。漱口后饮白开水一杯,既有冲洗胃肠的作用,又可稀释血液,降低

血液粘稠度,通畅血液循环,促进代谢,降低血压。

●适当晨练。不宜剧烈运动,只宜散步,打太极拳,以增强血管的舒缩能力,缓

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有利于降压。

●耐心排便。排便取坐姿,切勿过于用力。便秘者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

食物,可用些缓泻药。便毕站起时,动作要缓慢。

●早餐清淡。一杯牛奶或豆浆,1~2个鸡蛋,适量的面包或馒头,加上清淡小菜即

可。不可过饱,也不可不吃早餐。

●万勿挤车。外出切勿挤公共汽车,可步行或骑自行车。把途中的时间留得宽裕

从容些。以免心理压力大,促进血压升高。

●中午小睡。午饭稍丰盛,有荤有素,但不宜油腻,同样不可过饱。餐后稍活动,

应小睡或休息一会儿,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

●晚餐宜少。晚餐宜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或进粥食。进

水量不足,会使夜间血液粘稠,导致血栓形成。

●娱乐有节。睡前看电视不要超过2小时,不要看内容刺激的节目。下棋、打麻将

要限制时间,要控制情绪,不可过于认真、激动。

●安全洗澡。洗澡水不要过热,不要浸泡时间过长。

●睡前洗脚。上床前用温水洗脚,然后按摩双脚及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高血压分几级

优质回答举报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 g;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 ~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不要乱用药。

优质回答

你好:高血压三期是有高血压,并伴有以下其中一项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心衰;肾衰;眼底有出血或渗血,可有视乳头水肿。建议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积极治疗或预防并发症。

请问高血压分几级呢3级严重吗?

优质回答

病情分析:你好,高血压病,口服降血压药物,如卡托普利,如有咳嗽,不要用(先从小剂量开始),硝本地平片,可以导致踝水肿,脸红,头痛,或替米沙坦等, 必要时口服利尿剂意见建议:你好,高血压分3级,3级严重.要注意饮食控制。饮食治疗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控制热能及食盐量,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控制体重,限制总热能。适量蛋白质。限制脂类。进食多糖类碳水化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补充足量维生素C。节制饮食。应饮茶戒烟,最好忌酒病情分析:高血压分3级,数字越大那么代表你的血压越高,越不好,所以你是3级的话害死严重的意见建议:建议要是吃一种药不管用的话,可以尝试两种药联用,再检查一下肾,肾上腺,肾血管造影看看是不是有高血压

请问高血压分几级呢3级严重吗?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 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 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所有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用胰岛素治疗

所有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用胰岛素治疗。根据病情的需要,不同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型、剂量、次数也各不相同。现谨向您介绍胰岛素的十种用法: 1.一天用一次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其药效持续的时间约为12小时,故一般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注射两次。但若患者的胰岛功能损害较轻,仅仅是白天三餐后的血糖较高,而夜间不进食情况下的空腹血糖控制得较好,可于早餐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相反,若患者白天的血糖控制的较好,仅空腹血糖高,如肥胖、晚餐进食过多或清晨时血糖明显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可在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注射的剂量按每公斤体重0.2单位计算。患者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可使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正好出现在早餐前。这有利于患者控制清晨高血糖。 2.睡前用一次中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药:身体超重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容易发胖。此类患者若血糖不太高,白天可口服3次双胍类降糖药,以降糖、降脂、降体重,然后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以对抗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清晨高血糖。 3.一天用两次中效胰岛素:此用法适用于空腹和餐后血糖轻度升高的患者。这样使用胰岛素后,若患者的空腹血糖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餐后血糖仍然高,可改用诺和灵30R,一日注射两次。 4.一天用两次诺和灵30R或50R:此用法适用于大部分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该制剂为人胰岛素,其优点是:吸收性能好,作用强。患者可根据餐后血糖的高低,适当增减胰岛素R的比例,一般该制剂一天只需注射两次。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即对午餐后的高血糖控制不佳,故午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在使用诺和灵的同时,还需加用一次口服降糖药。 5.一天用3次短效胰岛素:此用法适用于血糖很高且初次使用胰岛素、或出现严重感染及刚做过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其优点是:患者可根据餐前血糖和进食量来调节胰岛素的用量,且用药后患者较少出现低血糖;其缺点是:对夜间和清晨高血糖控制不佳。 6.早餐前和午餐前用短效胰岛素,晚餐前用诺和灵30R:此用法适用于一天使用两次诺和灵30R的血糖控制不佳者。此用法的优点是: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提高疗效,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早餐、中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可控制两餐后的血糖,用诺和灵30R来控制晚餐后和夜间的血糖比较符合人体分泌胰岛素的生理状况。 7.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睡前用中效胰岛素:此用法适用于老年或劳动强度大、饮食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或早餐前和午餐前用短效胰岛素、晚餐前用诺和灵30R的清晨血糖控制不佳者。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用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因重组胰岛素(甘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作者黄德锋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即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只是一种相对缺乏,还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治疗作用。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点: 一、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二、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

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三、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四、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还常合并高血压病。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五、临床治疗的区别: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

一二型糖尿病区别

一二型糖尿病区别 文章目录*一、一二型糖尿病区别*二、1型糖尿病宜吃什么*三、2型糖尿病宜吃什么 一二型糖尿病区别1、一二型糖尿病区别之症状 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2、一二型糖尿病区别之临床治疗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3、一二型糖尿病区别之病因 3.1、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

缺乏,具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目前认为病因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环境因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缺陷,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3.2、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 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1型糖尿病宜吃什么1、宜食桃、杨梅、樱桃等新鲜水果。这些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使血糖下降。 2、宜食寒凉滋润之品。如银耳、百合、荸荠、梨等,以甘寒润肺。山药、莲子、茯苓、核桃仁、扁豆等,以滋肾健脾。绿豆以清热解毒祛暑。丝瓜、冬瓜、枸杞子、海带等,以清热泻火滋阴。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文章目录*一、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二、糖尿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三、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1、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1、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1.2、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1.3、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2、1型糖尿病的病因 2.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2.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4、其他因素 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3、2型糖尿病的病因 3.1、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导读】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发病年龄主要在35岁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如能坚持合理使用胰岛素,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呢?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1型糖尿病的症状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

LADA与1型_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的比较_何玉玲

菌,1988,5(1):23-25. 9Pr ince DL,Pr ince HN,T hr aenha rt O,et al.M ethodolo g-ical appr o aches to disinfect ion of human hepatit is B vir us.J Clin M o cro biol,1993,31(12):3296-3304. 10T hraenhar t O,K uwer t EK,Scheiermann N,et al.Co mpariso n o f t he mo rpholog ical a lter ation and disint egr atio n test(M A DT)and the chimpanzee infect ivity test fo r deter mination o f hepat itis B v ir ucidal of chemical disinfectants activity.Zentr albl Bakter iol M ikr obio l Hy g(B),1982,176(5-6):472-484.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Jun;22(3) 收稿日期:2004-08-27L ADA与1型、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的比较 何玉玲 于志清 肖常青 李世生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代谢研究中心 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 A D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L A DA患者与25例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和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L AD A组的起病年龄、体重指数、空腹及餐后2h C肽水平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组之间;出现自发酮症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比例高于2型糖尿病组,但低于1型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比例低于2型糖尿病组,与1型糖尿病组相似;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 A DA的临床特点与急性起病1型和2型糖尿病有所不同。 关键词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并发症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587.1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 DA)关于糖尿病诊断和分类一文中指出[1],由免疫介导的1型糖尿病可分为急性起病型和缓慢起病型,其中缓慢起病型即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 immune diabet es m ellitus in adults,L A-DA)。LA DA起病时酷似2型糖尿病[2],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探讨L AD A的临床特点,本文将L A DA组与1型和2型糖尿病组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LA DA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 2.10±9.09)岁;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28±7.48)岁;2型糖尿病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33±7.99)岁。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我科住院患者。L A DA的诊断标准[3]:1发病年龄大于15岁,o发病6个月内无酮症发生;?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排除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及青少年起病的成年性糖尿病(M O DY)。 1.2 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的评价:1视网膜病变:由眼科医师检查眼底,有疑问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o肾脏病变:在无感染、应激等情况下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周围神经病变:根据病史和(或)肌电图检查结果;?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诊断根据患者曾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有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诊断根据病史或本次测量收缩压≥18.6kPa和(或)舒张压≥1 2.0kP a;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根据病史或头颅CT结果;?高脂血症:根据病史或本次检查结果总胆固醇≥5.80mm ol/L和(或)甘油三酯≥1.71 mmo l/L。 1.3 实验方法:1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oC肽用放射免疫法(R IA)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微柱层析法测定;?胰岛细胞抗体(ICA)用酶联免疫法(EL ISA)测定,药盒由美国BIO M ERICA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间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V2检验或F isher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临床特点及胰岛B细胞功能比较:各组临床特点及胰岛B细胞功能比较见表1。L A DA组患者起病年龄晚于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组,但比2型糖尿病组起病年龄早;体重指数高于1型糖尿病组,但低于2型糖尿病组;L AD A患者起病时“三多一少”症状的发生率低于1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相似;自发酮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型糖尿病组,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需胰岛素治疗的比例低于1型糖尿病组,而高于2型糖尿病组;家族史与1型、2型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 AD A组的空腹及餐后2h C肽均高于1型糖尿病组,而低于2型糖尿病组。 2.2 各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各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见表2。L A DA患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病、冠心病及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相比无差异;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发生率与1型糖尿病相比无差异,但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 ? 401 ? 蓝光华,等.XY消毒液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作用

1型及2型糖尿病鉴别要点

1慢性肾衰竭CRF:各种原因致肾脏慢性进行性损害使其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2急性肾衰竭ARF: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进行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3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分娩后六周重新复查:糖尿病正常血糖空腹血糖损害糖耐量异常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碱若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时,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5黎明现象:晚间血糖控制较好,也无低血糖发生,凌晨以后逐渐升高原因:黎明时分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 6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含量持续超过150mg,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分类:小球性蛋白尿>2g/d;小管性蛋白尿<2g/d 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 7代谢紊乱症候群: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8糖尿病足:部位踝及踝关节以下足部血液供应不足及神经营养不良足部皮肤发生紫绀,缺血性溃疡,不易愈合常合并感染,可继发化脓性骨髓炎 9正常人尿量1500 ml/d 何谓多尿大于2500 ml/d 何谓少尿小于400 ml/d 何谓无尿小于100 ml/d夜间尿量持续超过750ml称为夜尿增多 10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含八类,数十种类型妊娠期糖尿病 1糖尿病急性并发: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3低血糖4乳酸酸中毒\5感染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感染: 化脓性结核真菌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大、中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2、微血管病变,微血管——介于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直径≤100μm的毛细血管3、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4、眼部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近视或远视)虹膜睫状体病变5、皮肤病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下出血和瘀斑糖尿病足部位踝及踝关节以下6、感染 3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 Ⅰ期:高滤过期糖尿病初期Ⅱ期:组织学变化病程>5年,GFR正常,AER正常Ⅲ期:肾病早期:尿AER在20-200ug/min,GFR开始↓Ⅳ期:临床肾病AER>200ug/min,尿白蛋>300mg/24h,尿蛋白>0.5g/24h,GFR明显↓,血压升高、浮肿,肾功能减退Ⅴ期: 尿毒症GFR↓↓,10ml/min,Cr↑、BUN↑,血压↑ 4糖尿病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治疗目标:1.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2.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良好健康和劳动能力,保障儿童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降糖、降脂、降压、抗凝五驾马车——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健康教育两个火箭——基因治疗、移植 5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有以下3 种可能的原因: 夜间胰岛素剂量不足夜间血糖长时间升高黎明现象晚间血糖控制较好,也无低血糖发生,凌晨以后逐渐升高原因:黎明时分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Somogyi 效应—先出现低血糖,继而发生反应性高血糖原因:夜间胰岛素剂量过大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医学界弃之不用。那么,除此之外,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有哪些区别呢? 区别一: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区别二: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区别三: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区别四: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 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区别五: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

怎么样辨别I型糖尿病与II型糖尿病

怎么样辨别I型糖尿病与I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与II型糖尿病在概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上都有很多不同。 一般情况下,通过发病时的年龄就可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但有些情况下诊断并不那么显而易见,需要考虑许多方面才能综合判断出自己属于那一型。区分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对于今后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下表的各项指标可大致区分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 具体的讲: (1)年龄: I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 II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II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II 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I型或II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I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临床症状: I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II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II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 I型与II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I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II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II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I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II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I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临床治疗: I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 II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 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 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

(完整版)如何区分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

如何区分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主要能够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就可以了,因为大部分的糖尿病均属这两类。 一般情况下,通过发病时的年龄就可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但有些情况下诊断并不那么显而易见,需要考虑许多方面才能综合判断出自己属于那一型。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对于今后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下表的各项指标可大致区分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2型 发病原因免疫与遗传遗传与生活方式 发病年龄青少年中老年 发病方式急缓慢或无症状 体重情况多偏瘦多偏胖 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相对缺乏 酮症酸中毒容易发生不易发生 一般治疗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具体的讲: (1)年龄: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 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临床症状: 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 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

第四节2型糖尿病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的是()。 A. 冠心病 B. 高脂血症 C. 高血压 D. 糖尿病 【答案】D 【解析】 P72;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2. HbA1C≥6.5 %可判断为()。 A. 糖尿病患者 B. IFG

C. IGT

D. 贫血患者 【答案】A 【解析】P72-73; 1)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但人体血糖值浓度容易波动,且只代表某一时间“点”上的血糖水平,而且不同医院检测也时有差别, 因此近年来倾向于将糖化血红蛋白(HbAIC作为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1≥6.5 %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但 HbAICV6.%也不能除外糖尿病,需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查。 2) IFG指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即患者血糖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指空腹血糖处于 6.1-6.9mmol∕L之间的状态。3)I GT指糖耐量异常,指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 11.0mmol∕L之间的状态。 3. 关于糖尿病遗传因素,下列哪项不对()。 A. 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B. 1 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C. 2 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D. 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

【答案】B 【解析】P74;遗传因素:1)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糖尿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8倍。中国人 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 51.2%-73.80%,一般高于 60%,而1 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 44.5%-53.7 %,低于60%,可见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 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2) 2 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外周组织 (主要是肌肉和脂肪组织 )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 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机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葡萄糖摄取利用减少,从而引发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4. 什么是糖尿病,最准确的答案是() 。 A. 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导致血糖、尿糖增高,激发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变的一种慢性疾病 B. 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临床表现加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C. 是在遗传基础上加上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以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 D. 是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导致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综合症【答案】 A 【解析】P72; 1)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

2021年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五个区别 欧阳光明(2021.03.07) 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2)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

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5)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 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

20152型糖尿病培训试题和答案解析

糖尿病知识培训考核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药物不属于磺脲类药物的是(A) A.米格列奈 B.优降糖 C.美吡哒 D.亚莫利 2.吡格列酮口服降糖药是(A) A.胰岛素增敏剂 B.α糖苷酶抑制剂 C.双胍类药物 D. 磺脲类药物 3.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B) A.视网膜病变 B.大血管并发症 C.微血管并发症 D. 糖尿病肾病 4. 磺脲类药物的禁忌证是(D)型糖尿病 B.肝肾功能不全 C.孕妇、需要手术病人 D. 以上均是 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包括(D) A.体重增加 B.头痛、乏力 C.贫血和红细胞减少 D. 以上均是 6.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肝脏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减少肝葡萄糖的输出的药物是(B)。 A. 磺脲类药物 B. 双胍类药物 C. α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增敏剂 7.主要抑制多糖的水解,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使餐后血糖曲线较为平稳,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的药物是(C)。 A. 磺脲类药物 B. 双胍类药物 C. α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增敏剂

8. 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除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外,理想的血压是(B)A <140/90 mmHg B <130/80 mmHg C <135/90 mmHg D <130/90 mmHg 9.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降糖的机制是(A) A.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 B.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 C.增加外周肌肉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D. 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10.世界糖尿病日是(C) 月12日月13日月14日 D. 11月15日 11.鱼精蛋白锌的胰岛素类型是(C) A.短效(RI) B.中效(NPH) C.长效(PZI) D. 预混(RI+NPH) 12.下列哪些患者不适宜胰岛素强化治疗(D) A.已有晚期并发症者 B.精神病或精神迟缓者岁以下幼儿 D. 以上均是 1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是(A) A.小于等于% B. 大于等于% C. 小于等于% D. 大于等于% 14.I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特点是(A) A.胰岛素缺乏 B.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共同存在 C.胰岛素抵抗 D. 胰岛素分泌延迟 15.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包括(D) A.基础胰岛素 B.个体的反应差异 C.注射部位 D. 以上均是

一型糖尿病和二糖尿病的区别

一型糖尿病和二糖尿病的区别 一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毒物等因素诱发机体产生异常自身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胰岛素分泌减少,多数患者体内可检出抗胰岛β细胞抗体。 二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致病因子的存在,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血中胰岛素效力相对减弱,经过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首先累及胰岛,使之长期超负荷工作失去代偿能力。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而形成的。 年龄的区别:一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一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二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一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一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二型糖尿病。 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二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一型或二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一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症状的区别:一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二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二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一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并发症区别:一型与二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一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二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一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二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一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二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一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治疗的区别:一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二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